最新11武昌九曲亭记教学讲义ppt
《武昌九曲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庐于江上”。武昌诸山:指樊山等。樊山上有九曲岭。
陂陁:也作“陂 ”“陂 中有浮图 精舍, 西 曰西山, 陀”。倾斜不平的样子。 其中有僧人住的房子,西边的叫西山,
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 隐蔽 松枥 , 萧然 东边的叫寒溪。它靠大山对沟壑,隐蔽在松树枥树之中,寺院空寂
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浮图精舍:佛教寺院。浮 与尘俗隔绝,很少有人到这儿来。 图,梵语的音译,这里指佛
苏辙,字________,号________。谥号“________”,故称________,著有《________》。 答案 子由 颍滨遗老 文定 苏文定公 栾城集
一、词句梳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瞻迁.于齐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曰.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陂.陁.蔓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乘渔舟乱.流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皆效.于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辄睥.睨.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斥.其所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无责于.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调任官职。这里实为左迁(贬职)。②是。③倾斜不平的样子。④横渡。⑤显示,呈 现。⑥斜着眼看。⑦开拓,扩大。⑧被。
武昌九曲亭记ppt 语文版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 个关于 孩子成 长的问 题。 13、对幼儿進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 雅的审 美情趣 ,注意 引导、 丰富幼 儿的感 性认识 ,在大 自然中 加深幼 儿的情 感体验 ,是非 常有益 的。
探究六
1、结合全文,试分析子瞻之“乐”的内涵。 明确: (1)游山玩水,建亭赏景,有赏心悦目之乐; (2)寄情山水,忘却烦恼,有怡然自适之乐;(3)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有超然洒脱之乐。 2、试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 ⑴文章巧用双线结构。描写苏轼游山建亭行动与
赞美苏轼“适意为悦”的情怀相辅相成,而以后者 为主线。每段结末之句前后呼应,使文章脉络清楚, 结构清晰。
武昌九曲亭记
沈阳市回民中学 刘树义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刘勰
一、作者及题解:
苏辙(1039一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十九岁与苏轼 同登进士第。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神 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后因 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哲宗至徽宗时, 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 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 “文定”。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主要词语
迁:调任官职, 这里为左迁。 庐:居住。 陂陀:倾斜不平的样子。 乱流:横渡江水。 穷:寻求到尽头。 幅巾:裹着幅巾。 适:顺应。 以此:因此。
《武昌九曲亭记》上课
①"羊肠九曲",点出九曲亭地处半山,地势佳而险。因此坐在亭上,可以"倚怪 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 左右。"这段文字,表面上写的是游人在亭上所看到的山川形势,读者却可品 出内中深藏的寓意来:它隐微地勾画出一个在贬谪中以静观世事政局为乐的苏 子瞻。 ②写亭的扩建,也同样是饱蕴哲理。原先的亭比较窄,是因为被"百围千尺"的 古木所环据。苏轼虽然"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但还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后来自然界本身的大风雷雨把古木"拔去其一",苏轼于是因以营建,则是知其 可为而为之。在这里,他不过是以人力去顺应自然罢了,形象地体现出他那老 庄式的旷达, 。 ③结尾"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吴,子瞻于是最乐",既呼应上文对西山胜景与苏轼 游山之乐的描写,又因一"乐"宇,引出末段。
第五单元 苏洵、苏辙散文三篇
第14课 武昌九曲亭记
目标定位 1.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特别关注“适”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本文的思想情感及艺术特色。 3.学习作者正确对待逆境的思想。
文本卡片
1.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 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十九岁与苏轼同登进士第。仁宗时,为商州军 事推官,徙大名。神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 后因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哲宗至徽宗时,仕途几经起 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死后 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故称苏文定公。他是著名散文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栾城集》。
①苏辙以弟弟的身份,通过饱怀感情的回忆,塑写了一个 逍遥山水的少年苏轼,与前二段的描写相印证,使形象更 加完满。并由此引发议论,画龙点睛,直接道明了苏轼的 思想实质:尽管他一生宦海浮沉,变故屡遭,但始终以忠 君爱民为己任,洁身自好。在他看来,身处逆境,并不可 怕,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尽可以适意为悦,暂且寄 寓性情于山川形胜之中,得到身心的解脱和快乐。 ②文章最后以"有乐于是"结笔,照应了首段的游山之乐与次 段的修亭之乐,结构完美。
武昌九曲亭记ppt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武昌九曲亭记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心雕龙》刘勰
一、作者及题解:
苏辙(1039一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十九岁与苏轼 同登进士第。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神 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后因 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哲宗至徽宗时, 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 许昌),自号颍滨遗老。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 “文定”。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黄州快哉亭记》讲课教案37页PPT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黄州快哉亭记》讲课教案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讲义:14武昌九曲亭记 Word版含答案
14武昌九曲亭记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这首词写作者乘船漂泊途中倦游思归的心情。
“一片春愁待酒浇”点明了时序。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五句用白描的手法,具体地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景中有情,一个“摇”字,一个“渡”字,巧妙地写出了词人的心境,又逢风雨,使词人多了几分恼意。
“飘飘”“萧萧”写出了词人的心境。
下阕情中带景。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这三句是词人想象归家后的温馨生活。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三句以拟人而又形象的语句,借樱桃的红,芭蕉的绿,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流逝,表现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慨叹,也照应了“一片春愁待酒浇”的心境,同时在春愁之外又添了一层愁绪。
这种“转眼间春去夏来”的感叹,包含了词人对久客的叹息,思归的急迫心情,对光阴似水的无限人生的慨叹。
1.走近作者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是苏洵之子,苏轼之弟。
十九岁与苏轼同登进士第。
仁宗时,为商州军事推官,徙大名。
神宗时,为王安石属官,因反对新法,调任他职。
后因苏轼诗罪株连,谪迁筠州监盐酒税。
哲宗至徽宗时,仕途几经起落,最后以太中大夫退职,住在许(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
死后追赠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
他是著名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栾城集》。
2.探寻背景《武昌九曲亭记》作于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氏兄弟因乌台诗案的牵连,政治上都很不得志。
苏辙贬谪筠州,苏轼贬谪黄州,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这篇题记通过记述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始末,表现出苏轼的游乐山水中自由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
当然,其中也寄托着作者苏辙自己的意绪。
3.文体知识见《始得西山宴游记》 4.作者轶事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 课件(18张)
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易:容易 C.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 效:显现 D.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委:归,付
B.而姑寓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不足以席宾客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相携徜徉而上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案】D (A代词,三年时间/表示揣测,大
概。B兼词,于之/形容词词尾。C用来/因。 D
连词,表修饰关系)
❖(5)徜徉(cháng yáng): 自由往来的样子。
❖(6)相劳:相互慰问。
❖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 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 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 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 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 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 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 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 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 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 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 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 苏轼“适意为悦”的心境 的一组是( ) A.①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 ②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B.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C.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②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D.①羊肠九曲而获少平 ②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 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武昌九曲亭记ppt
每当风停了,太阳 每风止日出,江 出来,江面波平浪 水伏息,子瞻杖 静的时候,子瞻就 策(谓扶杖)载酒, 拄着拐杖,带着美 酒,乘坐渔船,横 乘渔舟,乱流(横 渡江水)而南.山中 渡长江,直奔南山 而来。山中有几个 有二三子(指若 人,热情好客,喜 干青年学生), 游山水,听说子瞻 好客而喜游。闻 到来,都裹着头巾, 子瞻至,幅巾 欢笑着迎上来,然 (裹着幅巾)迎 后携手同行,逍遥 笑,相携徜徉 自在地拾级而上。
(自由往来的样 子)而上。
穷(寻求到尽头) 山之深,力极而 息,扫叶席草, 酌酒相劳(互相 安慰)。意适忘 反,往往留宿于 山上。以此居齐 安三年,不知其 久也。
一直走到深山尽处, 大家都筋疲力尽了, 方才停下歇息,扫 去落叶,坐在草地 上,彼此举起酒杯, 互相问候,玩到心 情舒适时,竟至忘 记了回去,就往往 留在山上夜宿。因 为过着这样惬意的 生活,子瞻在齐安 住了三年,都不觉 得时间过得很久。
书面翻译以下4组句子,梳理涉及的词语及句 式。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
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2、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 ,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3、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4、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 责于外,而姑寓焉。
子瞻与客入山视 之,笑曰:“兹 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亭 成,而西山之胜 (优美的景致) 始具。子瞻于是 最乐。
子瞻与朋友们进山 看了看,相视而笑, 说道:“这大概是 (老天爷)想成全我 们重修亭台的事情 吧?”于是大家一起 重修了一座新亭子。 亭子建成后,西山 的胜景才算完备了。 子瞻对这件事极为 高兴。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 子瞻迁(调任官职, 这 冈),在长江边上建庐居 里为左迁)于齐安,庐 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 (居住)于江上。 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 的群山,高低起伏,连 南武昌诸山,陂陁(倾 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 斜不平的样子)蔓延, 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 涧谷深密,中有浮图 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 (梵语,塔的意思) 精舍(佛寺),西曰西山, 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 山梁,面对山沟,隐蔽 东曰寒溪。依山临壑, 隐蔽松枥(林木丰茂, 在茂密的松树枥(同 隐蔽天地),萧然绝 “栎”)树丛中,寂漠清 俗,车马之迹不至。 静,与世隔绝,见不到 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 迹。
《武昌九曲亭记》教案(范本)
《武昌九曲亭记》教案《武昌九曲亭记》教案《武昌九曲亭记》教案一、总说兼具汪洋之势、淡泊之情与秀杰之气,融景致美、情趣美与理趣美味一体,堪称美文,《武昌九曲亭记》教案。
此外,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与散句自然错落,使具有一定得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体会到这些特点。
教学目标二、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能够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
2、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了解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的积极意义。
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深入鉴赏能力。
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重点、难点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学习的重点。
了解作者在赏景得乐之后暗含的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
旷达乐观情怀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解决办法: 1.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六、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探究一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二课时,重点诵读第二、三段,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如是说。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之后有如此感悟。
那么,苏轼、苏辙两兄弟在建亭赏景之中又有什么所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辙为我们创设的九曲胜境,赏景,探情,寻理。
二、作者及题解:1、由学生介绍所了解的苏轼兄弟以及和相关的只是信息。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信息。
武昌九曲亭记ppt实用课件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本篇作于元丰五年(1082)。当时作者贬谪筠州, 苏轼贬谪黄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们都并不消沉。 苏轼贬居黄州的第三个年头,在三国东吴遗迹的废九 曲亭旧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请苏辙写亭记。 此文即为苏辙为纪念其兄重建武昌九曲亭而作。
高中语文14武昌九曲亭记课件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高二选修语文课件
14 武昌九曲亭记
12/11/2021
第五单元 苏洵、苏辙散文三篇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2/11/2021
第五单元 苏洵、苏辙散文三篇
12/11/2021
6.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因此(苏轼)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久。 ②苏轼每到树下,就整天盯着看。 ③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
12/11/2021
徜.徉.(chánɡ)(yánɡ) 睥.睨.(pì)(nì) 撷.林卉(xié)
②密 蜜( (秘 甜密 蜜) ) ④萧 潇( (萧 潇条 洒) ) ⑥伥怅((为怅虎然作若伥失))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无责于.外:___表__被__动__,__被__。_________ ②西曰.西山:_____是__。_______ ③斥.其所据:_____开__拓__,__扩__大__。________ ④乘渔舟乱.流而南:____横__渡__。_______ ⑤羊肠九曲而获少.平:_____通__“__稍__”__,__稍__微__。_______ ⑥林麓向.背.:_____向__阳__与__背__阴__。___________ ⑦皆效.于左右:____显__示__,__呈__现__。__________ ⑧辄睥.睨.终日:____斜__着__眼__看__。_________ 4.文学文化常识 苏 辙 , 字 ____子__由____ , 号 _____颍__滨__遗__老________ 。 谥 号 “____文__定____”,故称__苏__文__定__公____,著有《___栾__城__集_____》。
武昌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武昌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的散文。
全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的那份洒脱和磊落。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武昌九曲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武昌九曲亭记》教案一、总说本文兼具汪洋之势、淡泊之情与秀杰之气,融景致美、情趣美与理趣美味一体,堪称美文。
此外,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与散句自然错落,使本文具有一定得艺术魅力。
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体会到这些特点。
教学目标二、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能够准确流畅的翻译课文。
2、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了解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的积极意义。
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深入鉴赏能力。
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重点、难点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了解作者在赏景得乐之后暗含的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
旷达乐观情怀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解决办法:1.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六、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设计: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探究一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
2.第二课时,重点诵读第二、三段,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如是说。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之后有如此感悟。
那么,苏轼、苏辙两兄弟在建亭赏景之中又有什么所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辙为我们创设的九曲胜境,赏景,探情,寻理。
二、作者及题解:1、由学生介绍所了解的苏轼兄弟以及和本文相关的只是信息。
《武昌九曲亭记》上课25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武昌九曲亭记》上课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武昌九曲亭记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武昌九曲亭记高三下册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武昌九曲亭记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的散文。
武昌九曲亭记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武昌九曲亭记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武昌九曲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描写武昌九曲亭的散文。
全表现出苏轼游乐山水中的那份洒脱和磊落。
以下是整理的武昌九曲亭记高二编撰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照!《武昌九曲亭记》教案一、导入这一节课我们将近距离接触九曲亭,看看苏子如此倾心的处所小亭吗有何可爱之处。
二、疏通并理解课文第二、三段。
(一)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二)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1、主要词句适:去往效:显示,呈现。
席众客:坐得下,容得下。
睥睨:斜着眼睛看。
陈:陈列,陈设。
厌:满足责:责备。
胜:优美的景致。
(三)探究第二段文意1、子瞻在西山废亭“睥睨终日”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此处有地势之利:“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至此必息”,供游者休息。
(2)此处可得赏景之乐: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就此赏景,子瞻自得其乐。
(3)此处有废亭,有树百围,不可加以斧斤,难以修亭,子瞻心存遗憾,“睥睨”既有赏景之喜,又含建亭之心。
2、试赏析本段景物描写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明确:妙用动词,“倚”、“荫”、“俯视”、“仰瞻”、“旁瞩”等动词的运用,既引伸出了美妙的景致,又使景物之中饱含情趣了人的情趣。
“倚”的闲适洒脱,“荫”的惬意舒适,“俯视”的居高傲气,“仰瞻”的凝神敛气,“旁瞩”的游目骋怀,“笑”的自信潇洒,所有景物都为“我”所用,体现了景中之“我”的人情美,此段景物可称“有我之境”。
主人公的形象与情致完美地融合在景物中同,又为下文表达“适意为悦”之情做铺。
(四)探究第三段文意1、联系本文写作背景及回忆少回忆,体味“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少年轻狂,翩然独往山水之中,以至见者深信仙人。
然而少年已逝,时过境迁,命途多舛,只能洒脱。
作品难免也沾染了一些虚无主义的色彩,但这对音乐作品的质美并没有任何不良影响,反而使本文的旨趣情致显得更真纯。
这种快乐是杂有烦恼的,这种或者说苏轼兄弟是用这种快乐来并吞烦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 /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 以诗相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长: 增长,振作。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讨论:结合《武昌九曲亭记》, 谈一谈一个人怎么才能以“适意 为悦”。
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
刘禹锡
写作背景介绍
❖ 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顺宗即位后,任用王 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 人物,革新失败,王叔文被害,刘禹锡也被 一贬再贬,居外23年。 唐敬宗宝历三年, 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 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 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 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 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11武昌九曲亭记
熟读文章,给指定的内容断句。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
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 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 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 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 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 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 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 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 的光阴。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 非旧时光景。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 木争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 精神。
1、这两句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事物新陈 代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这两句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 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 会比现在好.
3、后人用此诗句比喻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 会总是向前发展。
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 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 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 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颔联:运用典故抒写归来后的感触,抒发了无 限悲痛怅惘之情。
颈联: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 乐观的精神。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书面翻译以下4组句子,梳理涉及的词语及句 式。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 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2、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 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3、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4、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 责于外,而姑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