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有序发展原理 1.系统的稳定状态 —标准系统的结构经过优化之后,系统内部各要素 之间彼此协调,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也保持适应 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系统的稳定状态。 注:(1)系统只有处于稳定状态,才能正常地发 挥其功能,产生系统效应。 (2)标准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不能一 劳永逸。它是要变化发展的,不发展就要被淘汰。 (3)如果系统要素间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相互 联系牢固紧密,整个系统具有某种特定的运动方向, 则表明其有序度高,这样的系统就是稳定的;相反, 要素之间结构松散、混沌、杂乱无章、方向不定, 则表明其有序度低,这样的系统就是不稳定的。所 以,努力提高系统的有序度是维持标准系统稳定性的
教学课题:第三章
教学目标: 1.了解国内外标准 化原理研究概况;
标准化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标准化的管理原理
2.掌握标准化的方 教学难点: 法原理和管理原理。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 理
第三章 标准化基本原理 第一节 国内外标准化原理研究概况
一、国外标准化原理研究状况
在简化、统一、协调过程中都贯穿了一个最基 本的原则,就是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确定一 种最佳方案,而最佳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必须 借助于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 标准化的四项基本原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和起 作用的,它们之间不仅密切关联,而且在企业 标准化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结合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反映企业标准的客观规律。 2.特点 上述标准化原理带有显著的方法性特点。
(4)简化的实质:不是简单化而是精炼化,其 结果不是以少替多,而是以少胜多。 3.简化必须把握的两个界限 (1)简化的必要性界限 在事后简化的情况下,只有 “当多样性的发展 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就应该(或才允 许)简化。 (2)简化的合理性界限 就是通过简化应达到“总体功能最佳”的目标。
2.王征的五项原理 (1)统一原理 (5)阶梯原理 3.常捷的“八字”原理 (1) 统一(2)简化 (3)协调 (4)选优 (2)简化原理 (3)互换性原理 (4) 协调原理
他认为,统一是目标,协调是基础,简化和选
优是统一、协调的原则和依据。
4.李春田的标准系统管理原理 他在《标准化概论》中,提出了简化、统 一、协调和最优化四项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在后来《标准化概论》的修订中提出了四 项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系统效应原理、 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和反馈控制 原理。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郎志正在其主编的《标 准化工程学》中提出标准化的五项指导原 则:效益原则、系统原则、动态原则、优 化原则和协商原则。
2.简化原理的要点
简化原理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 简化的目的:是为了经济,使之更有效 地满足需要; (2)简化的原则:是从全面满足需要出发,保 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所 谓功能效率系指功能满足全面需要的能力; (3)简化的基本方法:是对处于自然存在状态 的对象进行科学的筛选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 低效能的、可替换的环节,精炼出高效能的能 满足全面需要所必要的环节;
(2) 统一的原则是功能等效,从一组对象中 选择确定一致规范,应能包含被取代对象所具 备的必要功能;
(3) 统一是相对的,确定的一致规范,只适 用于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条件的改变,旧的统一就要由新的统一所代替。
3.统一原理的基本思想
(1)统一化的目的是确立一致性;
第三节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标准系统是人造系统。这个系统建成之后,不能一 劳永逸,需要对它进行管理和调整,才能保持同环 境的适应性。在标准化的初期,标准 系统尚不完 备,工作重心放在数量的增加上,标准系统的管理 问题并不突出。到了为世纪即年代,多数国 家的 工业标准化都经历了50年以上的数量增长期,进人 完整标准系统的结构调整时期,这时的标准化工作 重心开始向以调整标准结构为主的系统管理转移。 在这种客观环境下,中国标准化工作者于1986年 在《中国标准化》杂志上发表了“标准系统的宏观 管理原理” 一文,经广泛征求意见后,编入(标准 化概论)第2版。 该书第3版改为“标准系统管理原 理”,它包括以下4项原理和有关管理原则:
简化和统一原则是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标准化形式, 在实践过程中,简化原则和统一化原则是互相渗透 的,有时简化是为以后的统一打基础,有时标准化 对象的统一往往开始从简化人手,而有时简化又是 在统一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企业标准化活动中简化 和统一化又展开为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和互换 性的多种形式。无论是简化还是统一,都是经过协 调一致,达到总体最优化的目的。
二、结构优化原理
1.标准化系统的结构 —标准系统诸要素之间不仅存在着内在的有机 联系,而且在空间上层次分明,时间上排列有 序,这称为标准系统的结构。 2.系统的结构 —是系统具有特定功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内在 因素。 3.标准系统的结构形式 —包括阶层秩序(层次级别的关系) 、时间序 列(标准的寿命时间方面的关系) 、数量比例 (具有不同功能的标准之间的构成比例)和各 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标准之间相互适应、 相互协调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
1.英国标准化专家桑德斯的标准化理论

他认为,标准化活动过程就是制定—实
施—修订—再实施标准的过程。他在自己 所著《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一书中,列 出了七项标准化原理。
2.日本政法大学教授松浦四郎的标准化理 论 他认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知识和事 物增加的趋势,同宇宙中熵的增加的自然 免除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增长,不得不
四、最优化原理 1.最优化原理概述
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 准系统的构成因素 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 理想的效果,这样的标准化原理称为最优化原 理。
源自文库 2.最优化的一般程序
(1)确定目标
(2)收集资料

(4)计算 (5)评价和决策 3.最优化的方法 对于较为复杂的标准化课题,要应用包括计算机在 内的最优化技术; 对于较为简单的方案的优选,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 的方法求解。
3.有序发展原理的内容
二、统一原理
1.统一原理概述 就是为了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对事物的形成、功能或其他特性,确定适合于 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的一致规范,并使这种一 致规范与被取代的对象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2.统一原理的要点
统一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1)统一是为了确定一组对象的一致规范,其 目的是保证事物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
(2)为使标准系统发挥较好的效应,不能仅仅 停留在提高单个标准素质方面,应该在保证一 定家质的基础上致力于改进整个系统的结构;
(3)当标准系统过于臃肿,功能降低时,可采 用精简结构要素的办法,减少系统中不必要的 要素和某些不必要的结构,其结果不仅不会削 弱系统功能,还可提高系统功能,这可看成是 “简化”的理论依据。
(2)经统一而确立的一致性适用于一定时期;
(3)统一的前提是等效。
三、协调原理
1.协调原理概述 协调原理就是为了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 佳,并产生实际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协调 好系统内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建立和 保持相互一致,适应或平衡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 件。 2.协调原理的要点 协调原理包含以下要点: (1) 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的整体功能达 到最佳并产生实际效果;
五、简化、统一、协调和最优化之间的关系和 特点 1.关系: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是“简化”、“统一”、 “协调”、“最优化”等它既是标准化活动客观存 在的规律性法则,又是指导企业标准化实践活动的
简化、统一、协调、最优化等原则是企业标准化长 期活动的总结,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企业标 准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趋势极为相似。人类为了效率更高的生活, 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的多样化。有意识的
努力简化就是标准化的开端。他在《工业
标准化原理》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理
二、我国对标准化理论的探讨 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陈文祥、王征、 常捷和李春田。 1.陈文祥的《标准化原理与方法》 他在该教材中,从重复利用效应、经验积 累规律与熵增加原理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了 简化原理是标准化 的基本原理,同时标准 化管理中应实施优化原则(包括功能结构 优化和参数系列优化) 、动态原则、超前 原则、系统原则、反馈原则以及宏观控制 和微观自由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标准化的方法原理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 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一、简化原理 1.简化原理概述 就是为了经济有效地满足需要,对标准化对 象的结构、型式、规格或其他性能进行筛选 提炼,剔除其中多余的、低效能的、可替换 的环节,精炼并确定出能够满足全面需要所 必要的高效能的环节,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 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
一、系统效应原理
1.系统效应原理的内容 —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
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同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 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这条原 理是我们对标准系统进行管理的理论基础。 2.标准化的工作原则(即指导意义)
由此导出标准化的工作原则(3条) : ①无论是国家标准化还是企业标准化,要想收到实 效,必须建立标准系统; ②建立标准系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标准,但并不意 味着标准越多越好,关键是标准之间要互相关联、 互相协调、互相适应;
③制定每一项单个标准时,都必须摘清楚该标准在 标准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与相 关标准之间的关系,从系统对它的要求出发,才能 制定出有利于系统整体效能发挥的标准,最后形成 的标准系统才能产生较好的系统效应。 3.两点结论 (1)许多要素堆积在一起并不能够成为系统,只 有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一个有机 整体时,才称其为系统。 (2)由许多要素形成系统时,系统效应不是简单 地将这些要素效应加总,而是能产生比各个要素孤 立效应总和大得多的系统效应。
(2)协调对象是系统内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
系统与外部相关因素的关系;
(3)相关因素之间需要建立相互一致关系
(连接尺寸),相互适应关系(供需交接条 件),相互平衡关系(技术经济招标平衡,有 关各方利益矛盾的平衡),为此必须确立条件;
(4)协调的有效方式有:有关各方面的协商一
致,多因素的综合效果最优化,多因素矛盾的 综合平衡等。
2.标准系统的秩序是怎样形成的? 它是系统与环境以及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协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在系统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对系统内部、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 便可能降低系统结构的有序度,使系统向无序 方向转化。 即使原有的系统结构状态较好,也会由于外部 环境的变化,如生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系 统中的个别要素首先发生变化(如某些标准的 修订),从而使要素之间的联系变得不稳定 (标准之间出现了新的不协调),由此也会向 无序方向变化。 总之,任何标准系统如果不加控制地任其自然 变化,都要由有序向无序转化。
4.结构优化原理的内容 —标准系统的结构不同,其效应也会不同,只有经 过优化的系统结构才能产生系统效应;标准系统的 结构应按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调整处理标准系统 的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以及它们的合理 组合。 5.对标准化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原则 从这一原理中导出的工作原则是: (1)在一定范围内,当标准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定 程度时,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即应转向对系统结构的 研究和调整上,要注意防止那种片面追求数量而忽 视结构优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削弱标准的系统效 应,降低标准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