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合集下载

新课标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我们做教育工作首先要理解教育。

课程是告诉我们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

教育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研究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就目前我们的教学看,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我们的价值取向最看重的。

我们今天主要是研究这三种学习方法及其相互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教学、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等等。

但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看法。

这个意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称为“自觉自动的学习”。

对于“自主学习”,国外教育家齐莫曼认为,应该从学习的动机、内容、方法、时间、过程和结果等六个维度来加以界定。

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者是自我激发的,学习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者是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的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的结果作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我们认为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当然,这个程度要求是很高的。

我们判断是否自主学习的标准(这里是就内容而言),主要是看学习内容的拓展。

比如,学生学习了李白的几首诗以后,能够主动去找李白的其他的诗歌进行自我研究,找写诗的背景进行研究。

这就是达到了自主学习。

或者是教师还没有讲授,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这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

概括地说,自主学习要求一是多学,二是超前进行学习。

而目前我们的情况如何呢?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法的指导,据世界的统计,只占实际教学的3%(这是世界平均水平)。

我们提倡做一个完美的自主学习者,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心中有数,机动灵活。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在初中的学号很靠前,到了高中则下滑。

原先认为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反而到了前面。

问题的关键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自我反思来主动调节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

教资:新课改的学习方式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有关“新课改”的考核内容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尤其对于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更是活跃在客观题、案例分析题中,那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体来讲对应着什么例子,又各自有哪些优缺点呢?学习整理一下关于“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那些知识。

通过掌握区别,进而轻松应对考试。

首先,通过几个关键例子,牢牢掌握不同学习方式的核心重点吧。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点拨:从概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几个关键词,“自主”“自觉”,举个例子来理解的话,比如小明能够主动进行背书。

如果我们更深入的来理解的话需要将“自主”拆分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部分来理解。

“自立”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够进行代替,无可替代。

“自为”即学习者自己来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选择,比如自己选取感兴趣的方式学习等。

“自律”即学习者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

从中我们能明白,所谓自主学习也不是想学就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对于自主学习的优缺点,我们简单概括为:优点:自主学习有利于极大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缺点:自主学习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要精心策划,提供相关资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

同时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结构松散,不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量使用;此外,教师的指导地位也较难掌握。

2.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以学习者小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的一切相关行为。

点拨:合作学习的关键词为“小组”“共同任务”“共同目标”“分工明确”。

总而言之就是课堂中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的学习。

通常是以4—6人为一组开展学习。

对于合作学习的优缺点,我们简单概括为:优点:创设了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轻松。

新课改下三大学习方式的比较与研究

新课改下三大学习方式的比较与研究
境法获得知识与技能 , 它和被动型学习是相对的
2 . 学 习效 果 上 的差 异
师生来说都 不存在 预设答 案 , 让学 生真正脱 离教 师和教 材的束 缚 , 才能充分发 挥主体 能动性 。而学 生独立 自主 探究 尚未解 决 的 问题 , 则需 要借 助其 他 的 同学来 帮忙 , 当其他同学不能够解决这个 问题 时 , 就需要 采用分 工 协 作、 共 同探究来 解决 问题 。其 次 , 合作 学 习也需 要 自主 和探究 。在一起合作学习交流 的过程 中 , 小组成 员都 要 各 司其 职 , 单 独完 成学 习 的主要 任 务 , 集 中体现 了一 种 集体 自主学 习 的方式 。当合作 学 习在具 体 的实施 过 程
课题 阶段性研究成果。项 目缡号为 G S [ 2 0 1 1 ] G HB 0 6 7 。 ( 责任编辑 罗 艳)
2 . 三大 学 习方 式 的 内在联 系
பைடு நூலகம்

1 . 侧 重 点 上 的 差异
三大学习方式 的提出 , 在侧重点 的强调上存 在差异
性 。自主学 习集 中体现 了新课 程改 革倡 导下 的素 质教 育, 着 力强调学习过 程中的 自觉行 为 、 主动行 为、 独立 自 我行 为 , 强调对 学 习者 的 自我调 控 、 自我 定位与 自我评 价, 它 是相对接 受学 习而 言的 ; 合作 学 习主要体 现互 助
学 习小组 的组成结构 , 它强调 的主要是 以互 助学 习小 组
首先 , 自主学 习离不开 合作 和探究 。学 生在学 习的
过 程 中所 碰 到 的 一 些 问 题 , 要 通过 学生积 极 主动 、 独 立
自主探究 才能 达到解 决 问题 的 目的 。这些 新 的问题 对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如下:
合作学习:学习者通过小组里的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既需要承担个人责任,还需要进行互动活动进行促进性的学习。

自主学习:学习者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应用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适。

探究学习:学习者通过确定探究主题,在创设的探究情境中,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展示探究成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

拓展资料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

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

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从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

知识与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

我就新课改的课程提出几点思考共同探讨。

一、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要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

首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能独立思考的个人。

”新课标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

其次要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

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二、互尊互助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彼此尊重,把对方看作是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那么合作过程才能融洽,讨论效果才能良好。

学会尊重,提供心理支持。

认识水平有差异,思维能力有高低,生理、学习等因素造成了合作学习的有形、无形障碍。

学会帮助,达到生生相长。

合作学习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弥补教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一一关注的不足。

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新课标倡导的人文教育。

学会评价,提高合作成效。

要引导学生对共同活动的成效,以及自身和他人在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会从中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有益的经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增强彼此合作的自强能力。

三、师生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发展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在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积极地旁观,更应积极地参与。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童文化,呵护学生的想象精神,允许学习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是多渠道常常会让我们自叹不如,学生知道的我们未必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

新课改的几种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几种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几种学习方式㈠自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要想使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班、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以及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

新课改的三种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三种教学模式

新课改的三种教学模式
改变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适当减少师生间的纵向交流,增强学生间的横向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大胆增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纵横交错教学模式);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1、改变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理念是教和学方式的实质性变革,而其终结目标则在于引发学生“学”的实质性变化。

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掌握知识。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性学习中,需强化教师“导”的能力和水平。

2、适当减少师生间的纵向交流,增强学生间的横向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新课程需要在加强师生纵向交流的同时,应该大胆增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形成纵横交错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引导和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彼此沟通,使个别问题升级为典型问题,使完全没有必要由老师统一讲解的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

3、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1/ 1。

新的学习方式VS传统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VS传统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VS传统学习方式在我们事业单位D类教师招聘考试中,综合应用能力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一门。

综合应用能力主要考察我们对于教育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知识点考察非常灵活,而职业理念就是一个高频考点,在全国联考从2015年开始,职业理念这一部分考察辨析题就考过四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新课改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和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区别。

一、新课改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感地学习。

因此,“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

“自立”意味着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

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自已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自为性”意味若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之中,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

“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

自律学习体现学习主体清醒的责任感,它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合作、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

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创设了一个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因此,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式。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

新课改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是什么?共有三种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学习者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应用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适。

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其核心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自学学习策略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始终以激发学生内部动机,“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为主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在设计、引导学生自学学习。

2.合作学习:学习者通过小组里的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既需要承担个人责任,还需要进行互动活动进行促进性的学习。

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的积极依赖,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是一种既适合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又适合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教学策略,是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对问题的深化理解、知识的掌握运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有: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伙伴。

3.探究学习:学习者通过确定探究主题,在创设的探究情境中,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展示探究成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探索精神和发展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策略:探究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独立地发挥想象力。

拓展资料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马晓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引导学生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这三对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自主与引导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在课堂上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自我实践、自我感受的时间与机会,然而透过众多看似民主的设问与热闹的教学场面,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学生是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

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学生还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充其量只能算是盲目状态下的自由,究其根本,在于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

教师引导下的学习算不算自主学习?也许这是许多教师心中疑虑的问题。

其实,高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

特别是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始阶段,比如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选择和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

问题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在提供方法、排除障碍、引导深入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点拨与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尽早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独立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

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并无优劣之分,只是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注重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所以强调合作学习。

其实,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强求一律。

相反地,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我们应注意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对于习惯与人交流的学生,我们则应引导他们经常进行独立思考,使两类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健全的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

它有力的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

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

但开展合作学习之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着重在课堂中重点培养以下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是孩子终生受益。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例如,我们本课教学《面积》一课中的操作体验环节,先让孩子独立猜想,哪张纸的面积大,再要求孩子先独立思考,用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对的。

接着再要求小组合作利用学具袋中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结论,看哪个小组方法验证的方法多?二、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

新课程改革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体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理念。

伴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也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一、自主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自主的学习方式转变,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自主学习是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相对独立地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包括:在学习活动之前,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进行监控、调节和修正;在任务结束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和评价[1]。

自主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建构。

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学生自我参与有关实践而实现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自觉的、积极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成为自己主动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浅谈新课改下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作者:程飞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28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了学生美好的明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在自主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

探究学习既可以是自主的也可以是他主的,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

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是三种学习方式的适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本班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而定。

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教学中的实践简单谈谈这三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有效组合,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自学阶段1、确立预习目标。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从不会确定预习目标到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目标。

学生确立预习目标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教师可以出示预习目标,然后发展到指导帮助学生确立预习目标,最后发展到学生自己确立预习目标。

2、为学生提供自学问题单。

结合预习目标教师要编写好本节课的自学问题单,开始时,问题单中的问题可以细一些、具体一些,必学内容多一些。

逐步的问题越来越概括,越来越纲要花,必学内容越来越少,选学内容越来越多。

而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将问题细化,补充自己的问题,选择选修内容。

这两个环节重点是学生个体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自我探究,它直接关系到后面合作交流的质量,因为学生只有真正成为积极的、自主的、乐于思考的学习者,他们才会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才会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获得思维的触类旁通和方法的举一反三。

反之合作之前,学生自己如果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那么在合作学习中要么成为人云亦云的无主见者,要么成为坐享其成的拿来主义者,要么成为游离于合作抄袭的无组织者。

他们对同伴不同的见解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意见,也无法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己的观点,当然也谈不上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的有效整合。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在一次讲座中曾经呼吁“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就不要谈合作交流。

正确理解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关系

正确理解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关系

正确理解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内在关系
三大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哪里?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很喜欢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而且往往在没有任何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直接让学生进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环节。

显然,这是对合作学习的误解。

事实上,合作学习是基于个体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换句话来说,个体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2 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在客观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即使在同一个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理解。

当学生个体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学习困难和障碍时,就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同伴互助,成果分享,共同进步。

3.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学习?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探究,如果自主学习能够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了。

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同样离不开自主学习,因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

相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言,探究学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

通常来说,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时,特别是个体较难完成问题的时候,就必须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

和同学们谈谈新课改中的学习方式

和同学们谈谈新课改中的学习方式

和同学们谈谈新课改中的学习方式我省的新课改现在都使用了新教材,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着不同往常的教学。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下,我们的学习方式应怎样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新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研究的重要主题。

倡导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学生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是负担,而是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自觉地管理、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同时,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

由此可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动力求自于内心,明确学习目的,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实施计划中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控制自己,然后再自己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出自我评价,再进行自我补救,总之就是展开以“我”为中心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与他人合作。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感到一个人力量与智慧的单薄,而合作则弥补了这种缺憾。

爱因斯坦曾说过:“未来的诺贝尔奖再靠单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获得的,必须是几个人或群体合作的结果。

”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合作,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这既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合作学习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

也就是说,合作学习需要小组的成员积极进行分工协作,个体的学习成功依赖于小组的学习成功。

二是个体的可依赖性。

即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学习中承担的任务,并且负其责,各尽其力。

合作学习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1)选定课题,即确定要学习的内容或任务。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教改前沿 教改前沿
!""# 年第 $ 期
当代教育科学
当 前 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 调 的
三 种 学 习 方 式 及 其 关 系
! 庞 维 国
一、 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 自己的学习, 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 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 评价、 反馈; 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 修正和 控制。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 反馈性、 调节性、 迁移性、 有效性等特征( 董奇、 周勇, &(() * 。 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 如自我调节学习、 主动学习、 自我教育、 自我教学、 自 我计划的学习、 自律的学习、 自我定向的学习、 自我管 理的学习等等。但是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 并没有形 成统一的看法。 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 纽约城市大学的 齐莫曼教授指出, 之所以在自主学习的界定问题上存 在分歧,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 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只关注学习的一两个方面。例如, 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 的独立性,有的研究者强调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有的 研究者强调学习的自我定向。 因此要让不同的研究者 在自主学习的本质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意见, 是极为困 难的。要想给自主学习下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 必须 分析、综合、吸收已有的自主学习定义中的合理成 分。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 ( , 对自主学习作了系统的说明。 见表 &) 表 & 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
#####################################################################################################################################################################################

新课改倡导哪些学习方式

新课改倡导哪些学习方式

新课改倡导哪些学习方式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研究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本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享受。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热爱学习是人的本性。

每个人通过学习,认识事物、掌握本领,由此可体验到人生的更高境界,这样该是多么快乐和美妙。

学习又是人的一项创新性活动。

人类是迄今为止最高等的生物,人的行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学习的结果。

中小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一个特殊阶段,他们学习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他们的学习也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他们的学习活动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历史意义。

新课程时时处处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

现代学习方式不仅包含许多具体的学习方式,更是一个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内容的开放的学习系统。

它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6.交互性,7.生成性。

新课程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自己的想法一定自己说,自己能总结的规律就自己去总结……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交流、互动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的类型及概念关联

合作学习的类型及概念关联

合作学习的类型及概念关联合作学习的类型及概念关联一、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合作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组间对抗”等。

(1)师生合作师生合作是在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情况下,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生合作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它也仍然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

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目前,大多课堂教学是这种状况。

(2)生生合作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互助的弊端,注重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构建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通过科学的分组,小组内成员角色的确定,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创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学习的氛围,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合作学习,其最大的市场便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这种合作形式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最佳方式,既可以让学生精诚团结,共同扫除学习上的拦路虎,又能让学生互通有无。

比如说,学生甲有一种思想,学生乙也有一种思想,两人交换后各有两种思想,这种交换就是合作,这种合作让双方都能很直接很迅速地接受新的信息。

课堂上,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互相检查,共同研究,总体实施“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策略,展开和谐竞争、互动合作。

因而,生生合作方式已成为目前课堂上的主流。

(3)“独”而后“合”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了人人参与、竞争合作的课堂,但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并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有的课上,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是肤浅的、片面的。

生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没有独学的深入就没有合学的必要。

(4)组间对抗合作学习除了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外,还应该包括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团队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重要主题。

倡行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近期有关研究,就上述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广大基层教育者有所启示。

一、自主学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迁移性、有效性等特征(董奇、周勇,1994)。

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教学、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等等。

但是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指出,之所以在自主学习的界定问题上存在分歧,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只关注学习的一两个方面。

例如,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独立性,有的研究者强调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有的研究者强调学习的自我定向。

因此要让不同的研究者在自主学习的本质问题上形成统一的意见,是极为困难的。

要想给自主学习下一个广为接受的定义,必须分析、综合、吸收已有的自主学习定义中的合理成分。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见表1),对自主学习作了系统的说明。

表1 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科学的问题心理维度任务条件自主的实质自主过程1为什么学动机选择参与内在的或自我自我目标、自我效能激发的价值观、归因等2如何学方法选择方法有计划的或自动化的策略使用、放松等3何时学时间控制时限定时而有效时间计划和管理4学什么学习结果控制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的自我监控、自我判断、自我意识行为控制、意志等5在哪里学环境控制物质环境对物质环境的敏感选择、组织学习环境和随机应变6与谁一起学社会性控制社会环境对社会环境的敏感选择榜样、寻求帮助和随机应变齐莫曼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依据研究框架中的第三列,即任务条件。

如果学生在该列中的六个方面均能由自己作出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不能由自己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无所谓自主。

换言之,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

齐莫曼进一步指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多数学习介于这两极之间(Zimmerman,1994)。

因此与其把学习截然地划分为自主的或不自主的,不如说学习的自主程度的大小,并进而分清学生在学习的哪些方面上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上是不自主的,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

此外,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R.Pintrinch,2000)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

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看法还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已经为我们揭示自主学习的实质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框架。

我们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

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

我们认为,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

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

我们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

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调控,其学习就不是自主的。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的好处是,横向界定自主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澄清学生究竟在学习的哪些方面是自主的,哪些方面是不能自主的,为教师确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阶段性目标提供依据,也可以更好地做到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纵向界定自主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什么时候更多地需要自己给予监督、指导,什么时候较少需要引导、帮助。

这两种界定方式各具功能,互为补充,就为教师分析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完整而清晰的思路。

结合我们给自主学习所下的定义,可以把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如下:1.能动性。

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它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

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主体能动性。

2.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

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而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的一面上。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

3.有效性。

由于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尽量协调好自己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自主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的过程。

一般说来,学习的自主水平越高,学习的过程也就越优化,学习效果也就越好。

4.相对性。

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就现实的情况来看,绝对自主或绝对不自主学习的学习都较少,学生的学习多数是界于这两极之间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学习在有些方面可能是自主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是不自主的。

这是因为,就在校学生来讲,他们在学习的许多方面如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都不可能完全由自己来决定,他们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因此我们不能把他们的学习简单地分成是自主的或是不自主的,而是应该从实际出发,分清其学习在哪些方面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或者说学习的自主程度有多大。

做到这一点,才可以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进行自主性的教育和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

目前,国外心理学中尚没有一个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的术语,但是有几个学习概念与我国学者所指的研究性学习含义相近。

一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根据巴娄斯(Barrows,1980)的观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通过理解或解决问题所进行的学习。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个体首先面临的是问题,然后以问题为中心或诱因来选用问题解决策略、推理技能,最终获取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包括自我定向的研究和把新习得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两个基本过程。

布里基斯和豪林格(Bridges & Hallinger, 1992)认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具有如下特征:⑴问题(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是学习的起点;⑵学生要获得的知识围绕问题来组织,而不是围绕学科来组织;⑶学生,作为一个团体或个体,被认为对他们的教学和学习负主要责任;⑷许多学习活动是发生在团体情境中,而不是发生在讲解的情境中。

博纳德等人(Bernard etal,1998)则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特征概括为三点:⑴学习的起点是学生希望解答的问题或困惑;⑵它是一种教育方法,而不是一种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偶然使用的教育技术;⑶它主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

马格森(Margetson,1994)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看成是一种与“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相对立的学习形态,并把两种学习方式从四个方面作了对比:⑴知识形成的结构。

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中,学生习得的是以学科内容结构为组织的知识体系;而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学生习得的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

⑵教师的角色。

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的讲授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以教师的讲授内容为起点,主要学习教师讲解的内容;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最大的特征是教师的讲授较少,学生的学习以问题为起点,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告诉学生知识,而是组织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

⑶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尽管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很少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而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需要合作、对话、讨论、分享自己具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⑷动机情境。

在以学科为中心的学习中,由于所学的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比较间接,学生往往看不到所学之所用,感到学习枯燥;而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所学的知识、技能随时要用于解决问题,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强。

二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

根据布拉门费尔德等人(Blumenfeld et al.,1991)的观点,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方法,它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对真实问题的研究来获得学习。

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下,学生要通过提出和限定问题、观点的争论、作出预测、决策计划,或者是实验、收集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观点与他人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得出研究结果等过程,来得到对重要问题的解决。

在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中,要求学习项目具备两个关键成分:一,含有能够组织和推动学习活动的问题;二,这些学习活动要带来一系列思维产品,最终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布拉门费尔德等人指出,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具有几个优点:第一,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