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练字书法进课堂,练字从学生抓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练字书法进课堂,练字从学生抓起
当习惯了用键盘代替手写的我们同样习惯了提笔忘字的时候,书法似乎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要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电脑手机的普及娴熟了手指却荒废了笔墨,从实用角度看,拥有了电脑和打印机的我们再不用考虑能否写出一手好字,所谓的“及格”只是过时的标杆。但站在文化传承的角度,摆着电脑但失却文房四宝的书房确实难以言说中华文化的精髓。
“汉字危机”的救星
“仁宇书法进课堂”一经提出,立刻被很多人视为解决“汉字危机”的救星。
电子化的今天,手写体的式微在所难免,全社会书写水平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此前教育部门曾就汉字书写水平进行过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3000多名教师中有60%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书写水平下降或者是明显下降。实际生活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写字却离人们越来越远,写字难看、提笔忘字、倒下笔、错别字多,这些问题提醒人们,汉字已经出现危机。“毋庸讳言,‘汉字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下,最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冷静,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去做,尽快去做,有效去做,以应对乃至最终化解这种危机。”在语文教师岗位上工作多年的严寅贤认为,要想化解“汉字危机”,首先应当关注中小学汉字教育。
“现在,能写一手漂亮字的小孩已经很少见了,看看我家孩子的作业本,一个个字跟‘鬼画符’似的。”这样的抱怨是很多家长的心声。教育部指出,我国书写教育存在相当的缺陷,主要是缺乏高水平师资、训练方法不够科学等。教师、书法家、家长也对淡化书写教育、书写水平整体滑坡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曾经中小学都设有写字课,很多人都有着小学时候,自己拿着笔墨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会在字上画个红圈表示嘉奖。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书法教育日渐旁落。“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室黑板的传统功能日趋式微,以至于黑板成为‘白板’。此举既损害了教师自身的汉字书写能力,又丧失了教师面向学生应有的书写示范力,可谓‘一举两败’。”严寅贤对此揪心不已。
仁宇书法肩负中华文化的书法
“利在学生,功在千秋”,不少人对于“书法进课堂”的文化意义大加称颂。在中华文化的视域下,书法教育不是小事,它关涉到中华文化的持续发展。
诚然,方块字是我们的民族财富和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汉字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责,尤其是在电子化充斥生活的今天,对于汉字的热爱本质上是对中华文化的爱护和传续。
“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对书法教育情有独钟,在他看来,文字不是简单地传播一种信息,不是仅仅把语言书面化,文字是一种文化载体。当文字仅仅依靠敲打键盘出现的时候,一切都机械化了,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识字写字,是学生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更深层次的角度,所谓“方方正正写字,端端正正的人”,写字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人生修养的陶冶和人格品行的培养。从这个角度看,“书法进课堂”是又一形式的德育,能够促使中小学生通过学习书法来实现了解汉字的历史与独特构造,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他们对民族语言的热爱。同时,研墨三分气,运笔一股神,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甚至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书法无用论”与教育精神
英国《金融时报》助理主编吉莲·邰蒂最近撰文《电脑时代,你还“草书”吗?》,指出很多美国教师认为,在数字时代,强迫儿童用他们以后几乎用不到的字体写字是浪费时间。此事成为反对“书法进课堂”者的有力佐证。诚然,在这个离不开电脑、手机、打字输入的时代,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键盘要比接触书法有用的多。
不少公司负责人总在感慨,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人简直就是凤毛麟角,有些大学生的字简直是惨不忍睹。“简历现在都是打印的,也看不出什么,可等正式进了公司让他们写个东西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字是实在没法看”,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如是说。可当被问及如果一个人不会打字是否能被录用时,这位经理却说:“不会打字?现在哪有什么岗位适合不会打字的人啊?”
正如“五四”时期一些社会精英要以拉丁字母取代汉字一样,叫嚣未来手写书法将被打字输入取代是荒谬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当今社会里打字输入的应用程度比书法要重要的多。于是有人认为,键盘盛行的年代,开设书法课似乎意义并不是很大。
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当下和今后的发展做准备,这是教育的基本精神。基于此,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学校必须选择学生最需要的内容进行教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为学生安排最重要的内容。而事实上,根据现在的情况和趋势来看,写字能力越来越挂靠于计算机和手机输入,而非人工手写,一味的强调后者并且要求学生都写出一手好字是不现实且不科学的。针对于此,不少人认为,教育部此次要求“书法进课堂”只不过和“艾滋教育进课堂”、“禁毒教育进课堂”等一样,是补充“中国特色校园大箩筐”的又一根胡萝卜罢了。脱离了教学实际的“拍大腿”,再慷慨陈词也只能是水月镜花。
前路步履维艰
其实早在此次《纲要》颁布之前,一些省区已在课程中安排写字教育课并要求保证课时,编写了专门写字教材,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中心小学校长蔡瑞山说,书法教学早就已经是学校的校本课程了,这次再推行他并不担心,担心的只是学校现在只有一位专职书法教师,无法应对接下来全校的书法课程。
与蔡瑞山担心的一样,《纲要》颁布之后立时有声音说,书法进课堂,初衷是好,可如何贯彻落实却是个难题,需要担心的不只是师资的问题。一切为了成绩的教学安排中似乎并没有专门的课时分配给书法课;即使有了时间也没有老师来教,过去语文老师或者美术老师代劳的情形在现在难以奏效,聘请书法名家又不现实;即使有了老师来教,相应配套设施也成了问题,书法课程所需要的碑帖、挂图、教材等必须资料,以及学生上课所需要的笔墨纸砚,甚至于专门的书法教室,这些硬件设备都难以要求学校自身解决,对于贫困地区和基层学校更是如此。更有人担心,书法贵在多练,本来已经负担够重的学生再加上书法,负担岂不更重,想来书法类的课外培训班也要火一阵了。
作为“工具”的汉字与作为“艺术”的书法
“‘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的要求,我们只有在这个层面上理解与施行才能真正体现中小学中推行书法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师查律认为,“书法进课堂”要达到的目的并非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多高的艺术层次,而是通过持续的书法教育使学生对传统审美理想与要求有个初步的整体认识。在这里,查律将书法教育看做“艺术”。
的确,“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书法历来就是上乘的艺术品,拥有一幅名家的墨宝当真了得。所谓字画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书法教育与美术、音乐一样,都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细胞而存在的。“书法一直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书写者在理解并学习古代书法名迹时如同与前贤的心灵相交互,这是心灵提升的独特手段与途径。”查律将书法的艺术性更是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当书法作为一种艺术的时候,与其他文体美一样,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而设置;当书法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的时候,学生练字、写好字便有了更为壮阔的背景;可当书法只是承载着实用功能的时候,汉字作为一种工具而非艺术存在的时候,其实施标准就另当别论了。
如何处理“汉字危机”的矛盾,也许郭沫若说过的一段话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1961年11月,甘肃省武山县的康务农老师根据当时中小学生普遍不会握毛笔及学校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的情况,便写信向郭沫若先生反映,并提出我国书法艺术若要后继有人,请郭老出来号召中小学生写毛笔字。郭老当即写了回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