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17年高考政治必背考点总结:经济生活
[键入文字]
17 年高考政治必背考点总结:经济生活
2017 年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和复习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下面是政治网编辑的高考政治必背考点,供参考,祝大家高考大捷~
17 年高考政治必背考点总结:经济生活
《经济生活》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较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
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措施?
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③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④.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⑤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1。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一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钱币钱币的产生和实质 ;钱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收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稳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指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确定生产因素按贡献参加分派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富不受入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色市场经济的一般特色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色。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有价值就必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行缺乏的,假如冒充伪劣就不可以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准期间内创建的价值量之分,但多半状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假如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状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侧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互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
5.充任商品互换的媒介能够是一般等价物,也能够是钱币,这时买与卖分别。
钱币产生后,互换媒介固定充任一般等价物,即 W-G-W.6.纸币不可以履行价值尺度,有储藏手段职能。
除履行价值尺度外,一定是现实的钱币。
纸币不是观点中的钱币,是钱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互换价值.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价钱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 ----- 般等价物 -----钱币互换价值←———价钱8.流通中所须的钱币量是指实质所需要的钱币量。
因为钱币是指金银贵金属钱币,所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钱币量也是指金属钱币量。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重要主体归纳一:《经济生活》行为主体——个人主体:货币财富拥有者、理智的消费者、新型的劳动者、理性的投资者、诚信的纳税者(1)财富拥有者:遵循价值规律,购买物美价廉商品;正确认识货币本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理智消费者:①要坚持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要做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社会公德;(3)新型劳动者:①要转变落后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四种)努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②走自主创业之路,以创业带就业;③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增强劳动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劳动者的要求。
④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理性投资者:要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坚持投资多元化,理性投资。
(5)诚信的纳税者:要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诚信纳税,不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同时,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二:《经济生活》行为主体——企业(1)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2)企业作为经营者①要重视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样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的;②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这样在竞争中才处于有利地位。
③根据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适时第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④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⑤企业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开展节能减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⑥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常识部分复习和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汇编
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常识部分复习和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汇编2017年高考政治经济常识部分复习1、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对立表现在:二者不可兼得,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性,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使用价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
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优质优价: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
结合热点: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作用、创名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2、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获利多;高于则获利少,亏本甚至破产。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是不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大;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结合分析企业要在竟争中获胜,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2017届高考《经济生活》必背基本知识点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从物价上涨的角度)(1)价值决定价格。
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导致价值量增大,这是造成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发行量。
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其他因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对物价上涨起了助推作用).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的影响是什么?(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有不同影响。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影响人们消费选择:替代品比较多的商品,其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选择替代品。
在互补商品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不仅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也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上升,反之,也是这样。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什么?(1)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拓展延伸】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以及稳定物价的措施原因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措施提示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1.经济生活的含义:经济生活是人们为满足自身经济需求而从事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2.经济生活的目的: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3.经济生活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复杂性、多样性。
二、经济生活的基本组成1.物质方面: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土地等。
2.社会方面:经济制度、经济组织、经济规律等。
三、经济生活的需求和满足1.人类经济需求的特点:多样性、程度差异、动态变化。
2.如何满足经济需求:改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科学合理布局和发展,扩大消费规模等。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
2.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增长,强调民生改善、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五、资源与经济1.人类需求的资源基础:物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和人力资源。
2.资源的基本特征:稀缺性和有限性。
3.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和效率性。
4.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计划配置和混合配置。
六、市场与价格1.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指供求双方进行商品交换和财富转移的场所和手段。
2.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分工与合作、私有制、市场竞争、经济自由和政府干预等。
3.价格的基本概念:价格是市场交换商品和服务时所支付的货币表现形式。
4.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成本、政府政策等。
七、分配与再分配1.分配的基本概念:分配是指经济收入在经济主体之间按一定原则进行的财富分割。
2.再分配的基本原则:效益优先原则、平等原则、社会保障原则等。
3.再分配的形式:市场再分配和政府再分配。
八、经济周期与经济景气1.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周期性、波动性、渐进性。
2.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
3.经济景气的反映指标:GDP和GNI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等。
九、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点总结一(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一致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肩负者,价值是商品的实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需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派 (调理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良生产技术,改良经营管理,提升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越劣汰(裁减作用、分化作用)。
最后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必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详细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派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全部制构造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同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7)国家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调理不是全能的,且市场调理能够宽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短处和缺点 (自觉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样手段对公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均衡,克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构造优化,实现经济稳固增添;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公司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率关系;公司经济效益是是公司全部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创建更多的社会财产,知足人民日趋增添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稳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门路主要有两条(依赖科技进步,采纳先进技术,使公司的经济增添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纳现代管理方法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
2017年新颖修改后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201年高中政治必《经济生活》知识归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线索:商品---货币---纸币---结算和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1.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商品的价值: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联系实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应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
提醒辨别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2)属性法: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注意:买一赠一的赠品是商品)(3)领域法:处于待售状态(即在流通领域中),退出流通领域的就不是商品,如捐赠、送礼。
2.货币(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可以用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提醒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又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重的金属金银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名称交换方式公式产生时间特点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你幡然醒悟时,物是人是。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 W-G-W 货币产生后买卖在时空上分开提醒货币与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产生时间早比一般等价物晚是否固定不固定固定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4)货币的职能3.纸币①产生过程:金银货币——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
③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注意:1、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会引起通货紧缩。
2017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二
2017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二2017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二《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1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意义?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社会公平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⑤社会公平的维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条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B、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制度保障)D、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初次分配)E、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必修一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们的经济观念的建立和培养,以及对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的总结。
一、经济基本概念1.经济:指人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的总和。
2.经济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价值创造的问题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3.经济发展的基本要义:增长、平衡、效益和可持续。
二、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主体和经济组织形态。
2.市场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市场自由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混合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4.计划经济制度:以国家计划为主导,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和组织的经济制度。
三、价格与市场1.价格的功能:价值尺度、分配信号、激励机制和调节工具。
2.市场的概念和特点: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或环境,具有竞争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3.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创新激励等。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体现经济规模和强度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动力: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3.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五、供给与需求1.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受价格、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的概念和类型: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受价格、消费者收入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3.供需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
六、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的内涵和特征: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的交替性、以及周期性变动的不规则性。
2.经济周期的原因:投资周期波动、消费波动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3.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业和失业问题、物价和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水平等。
经济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政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政治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关注的重要领域,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经济生活和政治相关的知识点。
一、经济知识点:1. 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变化决定了产品价格的波动。
2.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普遍下降的现象,通常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或需求过多引起。
4.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的一种工具。
5.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市场自由竞争、私人财产和盈利是其核心特征。
6.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国际间资源、商品、服务和人员流动程度的加深和扩大,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或提高关税的政策,旨在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8.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比重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来提高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生活知识点:1.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竞争和消费者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2.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通过提供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服务和补贴,改善社会群体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3.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税收的方式来筹集财政收入,用于投资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
4. 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一套制度,目标是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
5.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关系,包括求职、招聘、劳动力流动和薪资协商等一系列活动。
6. 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017年高考《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第二篇:知识归纳与整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及其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其他职能。
3.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规律: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公式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分通货膨胀①含义及表现: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经济过热②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③成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社会需求膨胀;生产资料成本大幅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经济结构不合理。
④危害: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⑤对策: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通货紧缩①含义及表现: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现象。
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缩②本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③成因:社会需求不足;宏观经济由卖方市场(商品短缺)转至买方市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④危害: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⑤对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减少税收,调整出口结构。
(4)有关纸币发行量的计算公式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总结【导语】高考考生复习政治需要讲求方法和技能,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那么经济生活要掌控哪些知识点?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换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样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降落,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须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级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干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换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降落,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换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解产量。
②调解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条件。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固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整体消费水平着落。
要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解收入分配;兼顾城乡、区域和谐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
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固物价。
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
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模块一《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他职能有哪些?▲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要能把商品顺利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的含义是什么?纸币有何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含义: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发行规律: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
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5.货币的流通公式是什么?▲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6.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解决?▲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一、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
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
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A、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C、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为什么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什么发展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公司、企业成功的经营和发展的措施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与企业形象。
-企业自身④企业要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⑤通过企业兼并、企业联合和重组,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济,向规模向效益。
—规模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
—科技⑦要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依法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责任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方式⑨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节能环保⑩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六、就业问题☆☆1、就业原因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国家与社会: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经济措施)(怎样做?)国家(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就业的方针;(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3)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改善就业环境;(5)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最根本的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企业:要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劳动者:(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2)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积极参与竞争,实现自主创业。
七、个人收入的分配☆☆1.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意义?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社会公平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⑤社会公平的维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B、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物质基础)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制度保障)D、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初次分配)E、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再次分配)F、发挥好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会保障体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3、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同时,二者也存在矛盾,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八、财政与税收☆☆☆☆1.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民生问题)(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财政支出的作用)(工程问题)(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税收的作用:(1)促进经济平稳运行;(2)引导居民科学、合理消费;(3)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体现公平竞争。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①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九、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调节A.优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决定性性作用;市场调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B.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2、宏观调控(1)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原因:A、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节。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意义)☆☆☆3.市场秩序A、市场秩序、市场作用和市场规则的关系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定性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B、规范市场秩序措施:国家:(1)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