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具体措施

水土保持具体措施

title: 水土保持具体措施author: [你的名字]date: [当前日期]水土保持具体措施水土保持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1. 工程措施1.1 治坡工程梯田:通过修建梯田,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

水平沟:在山坡上挖掘水平方向的沟渠,拦截径流,防止土壤流失。

鱼鳞坑:在坡面上开挖成排的半月形小坑,种植树木,既可固土又能蓄水。

1.2 治沟工程淤地坝:在沟底建造,拦截径流,沉积泥沙,形成小水库。

谷坊:在沟谷中设置的障碍物,用于减缓水流速度,减少侵蚀。

1.3 小型水利工程水池和水窖: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生物措施2.1 植被覆盖造林:种植树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种草:在裸露地带种植草类,稳固土壤,防止风蚀和水蚀。

2.2 封山育林保护现有森林:禁止砍伐,允许自然再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3. 农业措施3.1 合理耕作等高耕作:沿等高线方向耕作,减少土壤流失。

轮作与休耕:通过作物轮换和适时休耕,保持土壤肥力,减少侵蚀。

3.2 土壤管理有机肥料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

4. 林业措施4.1 护林造林水源涵养林:在水源地区种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防风固沙林:在沙漠边缘和风蚀严重地区种植,减少风蚀。

5. 水利措施5.1 水土保持工程小型水库和塘坝:调节径流,减少洪水危害,提供灌溉用水。

排水工程:合理规划排水系统,避免水土流失。

6. 临时措施6.1 施工期间的水土保持临时排水沟:在施工现场设置,引导水流,减少侵蚀。

覆盖与压实:对裸露地表进行临时覆盖或压实,防止雨水冲刷。

水土保持经济林 抚育管护方案

水土保持经济林 抚育管护方案

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方案水土保持经济林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为了确保水土保持经济林的健康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抚育管护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水土保持经济林的抚育管护方案。

一、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目标1.生态目标:提高土壤侵蚀控制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经济目标:合理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3.社会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措施1.林地选择与规划(1)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确保土壤肥沃、水分充足、光照充足。

(2)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等条件,合理规划林分结构,确定造林树种和配置比例。

2.造林技术(1)选用优质苗木,确保造林成活率。

(2)采用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利于林分生长和抚育管理。

(3)采用科学的造林方法,如容器苗造林、裸根苗造林等。

3.抚育管理(1)造林后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等。

(2)加强林分生长监测,及时调整抚育措施。

(3)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林分健康生长。

4.水土保持措施(1)修建梯田、梯地,减缓坡度,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2)实施林下覆盖,减少土壤侵蚀。

(3)合理配置乔灌草植被,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5.经济林经营(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林产品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林。

(2)加强经济林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经济效益。

三、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水土保持经济林建设。

2.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抚育管护水平。

3.资金投入:保障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资金投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抚育管护措施落实到位。

总结:水土保持经济林的抚育管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喀斯特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质地貌,特点是地表上多为石灰岩、石膏岩等岩石,溶蚀作用明显,地下水循环不畅,河流水源缺乏。

这种地形条件导致喀斯特地区容易发生石漠化现象,即土壤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稀少。

石漠化对环境、农业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治理。

以下是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一些常用方法:1. 林业措施:在喀斯特地区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尤其是一些能够适应石质土壤环境的植物。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固结和水源涵养能力,减缓土壤侵蚀。

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如定期修剪、补栽和病虫害防治等,也能够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覆盖率。

2. 土壤保持措施: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如合理耕地整理、水土保持种植结构调整等,以减缓土壤侵蚀和水的流失。

还可以采用梯田、隔沟保留等技术手段来改善流域的水土保持条件。

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喀斯特地区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梯田、植被带和防护林等。

梯田能够减缓坡面径流速度,减少泥沙侵蚀;植被带和防护林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4. 建设水库和拦河坝:由于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循环不畅,常常面临着水源紧缺的问题。

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的过程中,可以修建水库和拦河坝来调节水资源,提供灌溉和生活用水。

5. 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探索适合该地区的治理方法。

也需要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与方法包括林业措施、土壤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建设水库和拦河坝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

通过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缓石漠化现象,保护环境和农业生产,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合理林业经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

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合理林业经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

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合理林业经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林地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林业经营措施,保护林地水土资源,维护森林生态平衡的一系列行动。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林业经营对林地水土资源的影响以及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方面展开探讨。

一、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水土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能力。

水土流失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不仅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也影响水系的稳定性。

制定科学合理的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可以通过恢复和保持森林的覆盖率,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保护水源涵养能力,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

其次,林地水土保持方案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植被恢复。

通过控制林地的开垦和滥砍滥伐,有助于恢复和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为植物的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推动植被的恢复和更新。

此外,林地水土保持方案还能减少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保护林地,能减少非法捕猎、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林业经营对林地水土资源的影响林业经营对林地水土资源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水土保持方案。

首先,林地水土资源会受到林业经营过程中的破坏。

大规模的采伐和开垦会导致土壤的疏松和流失,破坏水土资源的相对稳定性。

其次,林业经营的规模和方式对水土保持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因为小规模经营通常会更加关注植被的保护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在制定林地水土保持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规模和方式的林业经营对水土资源的影响。

三、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是林地水土保持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

林业水土保持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方法林业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轻水土流失和水土污染的现象。

在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加重、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林业水土保持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林业水土保持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植被的选择和种植植被是土壤保持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

选择适合生境条件的植被,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首先要选择具有强大根系和较高草盖度的植被,如杜鹃花、马尾松等。

这些植被的根系能够牢固地抓住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情况。

同时,应根据地理环境和降水情况来选择植被。

在山地地区,应选择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植被,如针叶树种。

在平原地区,应选择具有吸水保水功能的植物,如玉米、大豆等。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二、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梯田和沟渠的建设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梯田,能够减缓斜坡地带的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梯田还能够增加土壤持水量,改善水分利用效率。

沟渠的建设则可以引导雨水流入相应的水库或湖泊,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在梯田和沟渠的建设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来进行设计和布置。

保证梯田的均匀和谐,使水流顺畅。

此外,还要加强沟渠的维护和修整,保持其畅通无阻,防止水流溢出和积水。

三、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合理的伐木和造林对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至关重要。

对于已经枯死或患病的树木,应及时进行伐木处理,防止其继续蔓延,造成腐朽和传染。

此外,还需控制木材采伐量,避免过度砍伐引发水土流失。

对于采伐后的地区,应及时进行合理的造林。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集约化的造林方式,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此外,还要加强林地的管理,定期修剪和抚育,保证林地的良好生长状况。

四、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是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流失地区经人工控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自然系统间耦合构成土地经济系统,如何使这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合理,水土流失处于正常侵蚀范围之内,经济效益最佳,运行高效,是多年来林业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林业措施不仅是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是发展经济与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

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

第一节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益水不仅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全球与局部气候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用途要求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大,例如我国目前的全国年总需水量在二十世纪80 年代4400 亿m3 的基础上增加到了6800 亿m3,即增加50%以上。

当前,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工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但是,由于水的性质所决定,它不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有时造成不便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据估计,地球大陆上的总降水量约11.9 万km3。

这些水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返回大气;面另一部分则变成地表径流。

由于这些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过量的地表径正常常超出正常的河槽,形成洪水而淹没平地,破坏农田与城镇,引起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另一面。

当高空的水蒸气以雨滴的形式下降时,雨滴的动能又可使土壤颗粒崩解,形成结皮,迅速降低地表土壤的入渗能力,引起坡面侵蚀,并增加洪水量,引起沟道、河流侵蚀,甚至引起泥石流暴发,诱导滑坡等重力侵蚀,被冲入河流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沉积,可造成河床、湖泊、水库的淤积,降低其调洪能力,并使水质受到污染,成倍地增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大量降雨所造成的破坏。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不仅认识到了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而且也认识到了陆地森林的巨大调节作用。

探讨林业技术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探讨林业技术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

探讨林业技术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水土流失是当前林业领域面临的一项严重问题,它不仅导致了土壤肥力的流失,还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探讨林业技术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改善林地结构、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善林地结构林地结构的合理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林地规划和造林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林地结构,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布局:合理地布置林地,使得山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起到最大限度的作用。

在设计林地时,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要素,使各种功能的林木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发挥出最大的防护效果。

2. 多样性植被:在林地的植被建设上,要注重多样性,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以增强土壤的抗蚀能力。

合理搭配树种、灌木、草本等植被,形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稳固性和植被覆盖率。

3. 林分结构:在林分结构方面,要注重杂龄林的建设,避免单一树种的种植,可以提高土壤的稳固性和水土资源的保护。

通过培养优势树种和增加植被密度,可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植被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恢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在林业技术科学治理水土流失中,植被恢复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1. 选择适宜树种:在进行植被恢复时,要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比如具有抗旱、抗风、抗寒能力的乔木和灌木树种。

这样可以提高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 加强监测和管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植被生长情况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定期调查、监测,及时发现植被生长不良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3. 合理利用植被资源: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植被资源,比如利用多年生草本植物进行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提高土壤的保护性。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类型及配置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类型及配置

第二节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类型及配置1 林种区划一、水土保持林的区划在水土流失地区,为了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营造的防护林,叫做“水土保持林”,它以减免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

森林保持水土功能的机制和涵养水源的机制是一样的,但保护对象不同,一般说在石质山地或基岩风化不很严重的坡面,森林贮水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在表土疏松或基岩风化严重的坡面,降水时表土大量被水冲走,森林在贮水的功能上表现为保持土壤不被冲走。

在林业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县级总体规划》中,对水土保持林规划原则是:凡坡度在36°以上;或坡度虽然在规定以下,但土壤瘠薄,岩石裸露、水土冲刷、地质结构疏松或泥石流严重地段;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高山针叶林缘以下100~200m以及悬石峭壁地区的现有林或规划造林划分为水土保持林。

川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很严重的地区。

其中,地处嘉陵江中游的川中北部丘陵地区,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达4~5t,最多的地方达1.8万t以上,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两个地区之一(另一个为西北黄土高原)。

在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根据川江流域的调查,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划分为八个三级林种组,即江岸防护林组、库塘防护林组、岭谷防护林组、侵蚀沟、坡防护林组、埂坎防护林组、护路林组、护宅林组、护渠林组,他们各具特有的防护功能和可能发挥的经济效能。

二、水源涵养式林的区划(一)水源涵养林的定义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的涵养水源,改善河流水文状况滞洪补枯、保护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叫做“水源涵养林”。

虽然任何森林都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但水源涵养林则要求具有特定的林分结构和地理位置。

因此,它在本质上又不用于一般的森林。

理想的水源涵养林应该是由比较高大的乔木和比较矮小的灌木相结合,并由多树种和不同年龄的林木组成;林冠密集,多层次,枝叶繁茂,林下土壤结构疏松,土层深厚,地被物丰富。

林业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

林业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

林业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林业水土保持与防治工程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林地的土壤质量,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林业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主要措施和防治工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林业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水土保持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林地具有水土保持的天然优势,通过植被覆盖、土壤保水功能等,可以减缓降雨冲击力,提高土壤持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林木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水土资源的保护。

因此,林业水土保持既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

二、林业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一)植被保护:林地植被具有水土保持的重要功能,可以有效减缓降雨冲击力,增强土壤持水能力。

因此,保护和恢复林地植被是林业水土保持的首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造林、培育和管理,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促进植被的恢复,增加林地的覆盖率,达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目的。

(二)地形修整: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和工程建设,调整地势坡度,减缓径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常用的地形修整方法包括修坡、开沟、建坝等,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林地的抗洪和抗旱能力。

(三)土壤改良:针对林地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良和调整。

如施加有机肥料、矿物肥料等,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被生长和林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三、防治工程的应用(一)梯田工程:梯田工程是在山坡上开辟一系列平坦的梯田,使水能在梯田之间保持流动,减少水流的冲刷力,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梯田工程可以改善山坡地的利用效率,提高林地的涵养水量,进而保护水源、防治洪涝灾害。

(二)护岸工程:护岸工程是在河流、湖泊和海岸线等水域边缘建设一系列防护设施,以防止水体侵蚀和冲刷河岸,保护水利设施和林地。

通过固定河岸线,抵御水体的冲刷力和侵蚀力,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的风险,维护河流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保持水土的良好状态,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

一、水土保持的意义水和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持水土的良好状态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的水土保持能够减轻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风险。

其次,水土保持可以保持土地的肥沃性,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最后,它还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二、加强水土保持的措施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 林业措施:加强造林活动,尤其是沿江河和山坡地的造林工作。

树木的根系能够有效地抵御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到减排的作用。

2. 农业措施:推广保护性耕作和绿色农业技术。

采用保护性耕作,能够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沃性。

同时,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土地管理措施:加强土地治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对于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的区域,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保持地表的完整性,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4.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水土保持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指导决策者采取相应的与措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5. 提高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水土保持的意识和重要性。

举办各类活动,如讲座、展览和宣传片等,引导大家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挑战尽管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首先是资金和技术的限制。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条件有限,难以满足水土保持的需求。

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员和管理机制。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实施和管理,但是目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此外,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也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摘要: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开展多种经营、增加经济与社会效益而采取的技术方法。

是区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组合部分,与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组成一个有机的区域(流域)综合防治体系。

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林与水的关系其实质是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即水土保持林对各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一般包括林冠层截留降雨、林地枯枝落叶层吸收水分和林地土壤水分入渗及贮水等主要过程。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水文效应雨水枯枝落叶消减洪峰一、水土保持林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一)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林冠截留作用,是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树冠可以截留降雨,一般截留率为15%~30%。

被林冠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被蒸发到大气中以外,其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多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干流下,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再分配。

林冠起到增加大气湿度、直接消减径流量、改变林下降雨的雨滴动能、相对延长降雨历时和保护地表的作用。

林冠的截留量与树种、树冠结构、林冠郁闭度、林冠的湿润状况、降雨量以及降雨强度有关。

枝叶越茂密,层次越多,树枝水平或轮状重叠排列,枝叶面积越大,截留量就越大。

降雨量越大,林冠截留量越大;降雨强度越大,截留量越大;反之,则小。

(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林地枯枝落叶层也叫枯落物层,是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

它是林地地表所特有的一个层次。

而且林地的枯枝落叶腐烂后形成似海绵的松软层,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介绍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介绍

B. 封山育林
在这类山坡地依托残存的次生林或草、灌植物等,通过 封山育林措施达到恢复水源涵养林,形成稳定林分的目的。
封山育林除了政策、管理保护等措施外,技术上主要是 林分密度管理和林分结构调整等。
锡林浩特休牧区牧草均高比非休牧区高4-9cm, 平均盖度提高10-30%,亩均产量提高18-40kg。
C. 大量破坏天然草皮植被,从而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 环境。
D. 由于燃料奇缺,各地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劳力去觅取燃料 而作为非生产性的劳动力消耗。
一吨干粪相当于0.58吨标准煤。 一吨牛粪,意味着损失50公斤粮食(牛粪处理后可作猪食料)
※ 发展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比起其他常规 能源有其独特的优点:
薪炭林不与其他业争地 可再生能源 薪炭林营造投资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 作为燃料不污染环境 水土保持效益显著
②坡耕地上的农林间作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在一些水土 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往往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0~70%。在小流 域综合治理规划中,对一些坡度较大的坡耕地采取逐步退 耕还林草的措施,当然采用坡耕地农林间作的形式是一项 行之有效的过渡办法。
A. 坡耕地上建立生物地埂 B. 坡耕地林粮间作
使林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 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 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 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最高 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
小流域综 合治理
(一)坡面水土保持林
1. 坡面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 2. 护坡薪炭林 3. 山地农林复合系统
2.立体配置
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 结构的配合。
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 及其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 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 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二、总体目标1.建立健全生态林业体系,促进气候调节和水土保持,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2.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和产量,培育高效益、生态友好的林业产业。

3.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生态林业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1.林地保护和恢复(1)加强对国家级和地方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严禁非法采伐和破坏。

(2)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提高林地覆盖率。

(3)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育工作。

2.林木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1)加强林木培育和种苗技术研究,推广优良树种的选育和推广。

(2)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加强珍稀濒危树种的保存和利用研究。

3.林业经济发展(1)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业与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2)加大对林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发展多元经营,提高竞争力。

4.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1)加强生态林业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生态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2)加大对生态林业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责任到人。

2.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生态林业建设按照规定进行。

3.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生态林业建设。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

5.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林地资源,严厉打击非法采伐和破坏行为。

6.加强与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进生态林业建设。

五、实施效果评估1.建立健全生态林业建设的监测评估制度,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生态林业建设方案。

六、总结与展望生态林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本实施方案的实施将有效地推动生态林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生态林业建设朝着更高水平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完整版)第六章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热值是评价薪炭林树种能源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 树种其热值不同,同一树种热值又因其产地和木质水分含量 不同而影响其热值的变化。
我国黄土高原代表性薪柴树种
同当地其他燃料热值比较
燃料种类 柠条 沙棘 刺槐
高粱杆 牛粪
热值(cal/g) 4425 4658 4538 4139 3056
与当地原煤热值之比 0.69 0.73 0.71 0.65 0.48
旱北 柳方
薪 炭 林
2020/2/18
铁南 刀方 木薪
炭 林
36
西藏的牛粪墙
※ 薪柴短缺所带来的问题:
A. 破坏森林和林地,影响林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B. 大量的作物秸杆、根茬、草根、树皮,甚至牛粪等尽数
作为燃料,而使得农田得不到最低的有机质补充。 “烧掉的是粮食、是产量”。
C. 大量破坏天然草皮植被,从而加剧水土流失,恶化生态 环境。
水平沟整地退耕还林草
死沿具
土 挖 出 ,
山 转 , 宽
体 做 法
活两为
土米:
回 填 ”
, 长 不 限 ,

等 高 线 ,
“88542 整地”
这种整地技术的优点是:蓄水保墒效果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
它土壤;有利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和性质,田面疏松土层深,又防 止了有机质的流失,易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促进幼苗生长,缩短郁 闭年限,整地带内水肥光热条件优于荒山,可加速幼苗生长。
2020/2/18
51
– 平茬季节南北方均以冬季为宜,沿海地区夏季平茬 – 留桩高度:一般略高于地面即可
• 栎类--与地面平齐,以后逐次增高(根颈处皮厚发芽困难) • 大叶相思--留伐桩高60-100cm(萌芽力高,条数多) • 马占相思--留伐桩高50-75cm(萌芽力高,条数多) • 沙棘--连根一起平掉(提高分蘖力)? • 沙枣--在主杆萌枝处削枝取柴 • 杞柳--每隔7-8年地面平茬一次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shuitu baochi lincao cuoshi水土保持林草措施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grass measures在地区,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益所采取的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等技术措施。

林草措施是措施的组成部分。

在一个治理区内,它与、等组成一个有机的综合防治体系。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按防护目的分为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和固沙造林等多个林种。

水土保持种草措施,除了人工种植草本植物之外,还包括天然草地改良。

概况中国古代《逸周书》、《荀子》等著作中都曾提倡过植树造林,《管子》一书甚至将一国的贫富直接和那个国家山泽中草木生长的情况相联系。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至20世纪80年代,全国森林覆被率只有12%,其中防护林面积只占森林面积的6.4%。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1978年开始建设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简称“三北”)防护林体系,实行乔木、灌木和种草相结合。

至19 85年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初步发挥效益。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各地区根据土地面积和对粮食生产的要求确定林草措施所占的比例,但一般不低于面积的30%。

世界其他国家在治山治水中也十分重视林草措施。

如法国在1860年为了防治频繁的水灾制定了《山区造林法》;苏联在1917年开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日本全国现有森林覆被率68%,其中防护林(日本称保安林)占森林面积的30%,并且与种草相结合,如在造林整地工程的水平阶边坡栽种草皮,对土壤遭受严重冲刷的陡坡地块,则采用装有肥料草籽的绿化袋,用竹扦钉入土内,遇雨后便生根、发芽、长叶,当年即可覆盖地面。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①保护地表,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

具有密集的林冠、良好的近地表的下木植被和未被破坏的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林,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直接击溅。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在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保护水土资源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地表侵蚀,修复生态系统,提升自然恢复能力。

本文将从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意义、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意义十分重大。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减轻洪涝灾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还能够通过树木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地表侵蚀,防止土壤流失和植被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其次,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实施方案多种多样。

常见的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包括造林、抚育、剪灌、植被修复等。

在造林方面,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人工种植,能够有效地在短时间内恢复植被覆盖,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流失。

抚育方面,合理修剪树木的枝干和根系,减少枯枝落叶对土壤的破坏,增加树木的抗风抗虫能力,提高植被的保持效果。

剪灌方面,通过剪断和控制灌木的生长,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问题。

植被修复方面,采用植物覆盖和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

此外,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也需要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措施的实施效果,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含量、土壤侵蚀速度、植被覆盖率等。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效果。

在实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当地的其他农林牧业活动的协调。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增加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

总之,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保护水土资源、修复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的意义重大、实施方案多样,并且能够通过评估和调整不断提高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其他农林牧业活动的协调,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第五章)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第五章)

三、新修梯田改土培肥措施
修修梯田存在以下不利于作物生长的特 点: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水分亏缺,土壤物理性状变劣 土壤微生物减少
新修梯田改土培肥措施
深耕松土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配合增施化肥 选择适宜的先锋作物
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的先锋作物 马铃薯 小麦 谷子 糜子 扁豆 荞麦
第三节 水土保持农林、农牧复合系统
第一节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一、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主要类型及其效益 改变微地貌、增加地表糙率、强化降水 就地入渗拦蓄、消减或制止径流冲刷土体 的水土保持耕作法。如等高耕作、垄沟种 植等。
调整地面植被结构,以增加地面植被覆 盖为主或改变地面抗冲抗蚀性能的保护 性水土保持种植措施,如间作、套种、 草田带状间轮作、免耕覆盖等; 将以上两种结合,加上改土培肥的复合 式耕作措施,如蓄水聚肥耕作法、等高 垄作等。
少耕、免耕与覆盖
少耕是指传统耕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整地 次数和土层翻动的少耕技术。 免耕是指作物播种前不单独进行耕作,直接 在前茬地上播种,在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 机具进行中耕松土的耕作方式。 免耕和少耕均为避免或减少农机具耕作对土 壤的破坏,与覆盖相结合保留作物残茬,对 保护土壤防治水蚀和风蚀具有良好作用。
(a)顺坡 (b)等高
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雨量大,且土质 粘重,耕作方向与等高线呈1%-2%的比 降,以适应排水沟,并防止冲刷。 等高耕作比顺坡耕作,侵蚀减少2578%,平均增产玉米10%、小麦29%、大豆 11%、高粱28%。 等高耕作所要求的坡度和坡长,随着土 壤特性、作物种类、地区降雨特点而变 化。
第五章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是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已发展成为融水土保持耕作与提高水、土资 源生产力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为一体的体 系,并建立了一批示范工程。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耕作措施、改土培肥措 施、集流节水农业措施和坡地农林、农牧复 合系统。

林业上节水保水措施

林业上节水保水措施

林业上节水保水措施
林业上的节水保水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水土保持工程: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林带、水源涵养林、道路管护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损失。

2. 种植适应性强的树种: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树种进行林业种植,降低水分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林地排水措施:合理设置林地排水系统,减少雨水积蓄,降低林地内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4.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建设集雨系统和利用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减少降水的流失和浪费。

5. 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合理制定森林经营计划,科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6.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的蒸发和土壤淋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7.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为节水保水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林业上的节水保水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林地排水措施、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
森林经营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等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海南水土保持方案

海南水土保持方案

海南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是指在农业生产、工程建设或自然环境中,采取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防止和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土地质量、保护水资源,最大限度地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海南作为我国的热带岛屿省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土壤保持措施1. 林地建设海南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在水土保持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应加大林业建设力度,推广森林培育和造林技术,逐步建立起以经济林为主导的林木种植体系。

同时,要加强对林地的管理,定期疏伐和补植,确保森林的生长和持续利用。

2.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海南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应加大对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力度,调整农田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化进程,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对于丘陵地区和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应优先发展旅游业和森林资源,减少农业规模,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二、水资源保护措施1. 建设水库和水塘海南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水的影响。

应大力推进水库和水塘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蓄积和利用率。

同时,要加强水库的管理与运营,确保水库水质安全,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

2. 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山坡和城市建设中,要广泛采用水土保持技术。

例如,合理设计和修建沟渠,避免水土流失;采取梯田种植方式,减少降雨对土地的冲击;修建植物覆盖层,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南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资源,要建立更多自然保护区,划定禁止开发的核心区,加强对重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同时,要制定严格的保护区管理措施,加强对乱砍滥伐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工作,恢复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种植适应当地的植物物种,加强管理,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科学监测和评估建立科学的水土保持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一、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定义和目标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造林种草、森林植被恢复、退化土地治理、林业生态工程等手段,达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生产力、提高林产品价值、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种类1.造林种草:通过在适宜的土地上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2.森林植被恢复:在砍伐过度或破坏严重的地区,通过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3.退化土地治理:针对退化严重的土地,采取相应的林业措施,如封山育林、禁樵禁猎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条件。

4.林业生态工程: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功能、高效益的林业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三、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技术要点1.合理规划造林种草布局,因地制宜选择树种和草种。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选择适合的树草种进行种植。

2.科学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和质量。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注重植物种群的搭配和结构的优化,同时加强抚育管理,促进幼苗成活和生长。

3.加强退化土地治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条件。

在治理退化土地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如施用有机肥、实行轮作休耕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应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查、G1S系统等,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1.应用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挥生态防护效益。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积极开展造林种草、森林植被恢复等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2.与农业、水利、土地整治等措施结合应用,形成综合治理体系。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应与农业、水利、土地整治等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理体系,以提高治理效果和综合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流失地区经人工控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自然系统间耦合构成土地经济系统,如何使这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合理,水土流失处于正常侵蚀范围之内,经济效益最佳,运行高效,是多年来林业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林业措施不仅是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是发展经济与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

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

第一节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益水不仅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全球与局部气候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用途要求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大,例如我国目前的全国年总需水量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 4400 亿m3 的基础上增加到了 6800 亿 m3,即增加 50%以上。

当前,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工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但是,由于水的性质所决定,它不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有时造成不便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据估计,地球大陆上的总降水量约 11.9 万 km3。

这些水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返回大气;面另一部分则变成地表径流。

由于这些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过量的地表径正常常超出正常的河槽,形成洪水而淹没平地,破坏农田与城镇,引起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另一面。

当高空的水蒸气以雨滴的形式下降时,雨滴的动能又可使土壤颗粒崩解,形成结皮,迅速降低地表土壤的入渗能力,引起坡面侵蚀,并增加洪水量,引起沟道、河流侵蚀,甚至引起泥石流暴发,诱导滑坡等重力侵蚀,被冲入河流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沉积,可造成河床、湖泊、水库的淤积,降低其调洪能力,并使水质受到污染,成倍地增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大量降雨所造成的破坏。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不仅认识到了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而且也认识到了陆地森林的巨大调节作用。

地球上现有约 40 亿 ha 的森林正在保护着地球上的主要江河的安全。

森林对水资源的这种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的作用。

又称森林水库的作用。

水土保持林与的关系其实质是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即水土保持林对各水量平衡要素的影响。

由于这种影受气候、地形、土壤、地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价中如何区分出水土保持林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总的来说,水土保持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防止洪水,改造局部地区水文循环,调节局部气候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与原无林地相比水量平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水土保持林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在有林流域中,当降雨到达林冠层上时,从林冠层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就要被重新分配,总的趋势是到达林地上土壤表面的降雨有所减少。

其中相当的一部分降雨要被林冠层(乔木、下木、灌木和活地被物)和桔枝落叶层我留,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去,对林地土壤来说成为无效降雨。

但是这种林冠或枯校落叶湿润条件下的蒸发又可以增加大气湿度从而抑制林木的蒸腾和地表土壤的蒸发,使进人土壤的水分有充足的时间在土内重新分配,而后更有效地供给林木及其它植物的蒸腾需要。

同时这种从林冠至地面上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对降雨的雨滴动能可以起到一定的消耗作用,即减少或消灭雨滴对土壤的分散力、防止地表土壤被侵蚀。

大气降水落到水土保持林表面时,首先被林冠层截留(这里的林冠层泛指所有森林植物地上部分)引起降水的第一次分配。

然后,当降水量足够大时,一部分降水到达枯枝落叶层引起降雨的第二次再分解,这种再分配持续的时间和各层所能容纳的降水量,与它们的数量、性质和降雨特性有关。

对于林冠层来说,与当时的气象条件如降水量、降水强度、风速等和林冠的特征如郁闭度、林冠干燥度、林冠特征、林龄等因子有关。

对于枯枝落叶层来说,还主要与枯枝落叶层的数量、性质、分布及干燥程度有关。

(一)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所谓林冠截留作用,是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在降雨过移中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称为该时段肉的林冠截留量或简称为截留量;在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称为林冠截留率、或简称为截留率。

同时,在大气降水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雨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干流入地表形成树干径流,称为于流量。

林外降雨量与林冠截留量和干流量的差就形成了林内降雨量。

林内降雨量由从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面的林冠通过雨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面降落到地面的冠滴下雨两部分雨量所组成。

其中前者的雨滴动能不受林冠截留作用的影响,而后者则要受林冠截留作用的影响。

1.林冠特性与截留量林冠之所以对降水有一定的截留作用,是由林冠校时特性和水分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

雨滴作为一种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滞力,当其浸润枝叶体表面时形成上层水膜,并在叶缘形成水滴,从而产生一定的表面张力。

同时,雨滴又具有一定的重量。

因此,当降雨的雨滴落到林木的枝时中等树体表面后,在表面张力与重力的均衡作用下被吸附着。

这样,林冠截留量的大小就由林冠所能产生的这种总的表面张力的大小所决定,二是降雨量增加到一定量时,表面张力之间就会失去平衡,其中一部分雨滴就会自然的下滴,产生冠滴下雨,或由于风加大了重力的作用也会产生冠滴下雨。

当降水量达到某一值之后,降水量增加,林冠截留量不会再增加,达到它的极限值,即所谓的林冠饱和截留量,也称林冠贮水容量。

对林冠截留量影响较大的因子有:第一、树种;第二、树冠结构;第三、林冠郁闭度;第四、林冠的湿润状况。

据单株(丛)观测结果,一般规律是,针叶树的枝叶茂密,层次多,树枝水平或轮状重叠排列,枝叶面积大,截留量较大;阔叶树的情况则相反;硬质阔叶树比软阔叶树的截留量更小;灌木的截留量则居于针叶树和阔叶树之间。

2.降雨量、降雨性质与林冠截留量林冠截留量的大小受降雨量、降雨性质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降雨量大,截留量也大,但并非直线关系。

当降雨量较小,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应截留率也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直至林冠截留达到饱和,这时,降雨量增加截留量则不再增加而截留率相对减小。

降雨强度对截留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降雨量的影响。

当降雨强度较小时,、俪触直径也比较小,雨滴的动能也比较小,降雨对林冠枝叶体表面的打击力也较小、;雨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林冠所截留;而当降雨强度比较大时,俪衍动能也比较大,对林冠枝叶体表面的打击力也比较大,枝叶体的晃动幅度也比较大,这样就加大了夏力的作用使林冠截留量减小。

另一方面,降雨强度比较小但历时比较长,或者问歇性降雨、截留降小雨不仅能均匀湿润枝叶体表面,而且它蒸发到大气中的时间也比较长,因而截留量也大。

一般来说,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成反比关系,即随降雨强度增加,截留量减小。

对于历时较长的降雨,在降雨过程中林冠的枝叶体表面还会蒸发掉一部分截留降雨到大气中去)又会增加一部分截留量。

一般把这种因蒸发作用而增加的戮留量称为附加截留量,所以,对于历时较长的降雨林冠总截诏量一般都超过林冠贮水容量。

据中野秀章(1976)推算日本的森林的林冠年截留率大约为 15%~20%;美国、新西兰的一些地方年截留率达 40%以上(小雨和降雪占的比例拢较大的地区)。

我国的成林截留率在 5%~30%可能是比较恰当的。

3.干流干流也称为树干截留或径流,是指在降雨时由于林冠截留作用降雨。

的一部分从林冠转向树干流向地面而形成干径流。

水土保持林如果生长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在降雨量比较小时由于林冠截留作用林内雨量很小,这时干流侧很可能直接流到材干基部周围被林木根系所吸收。

所以当林地土壤比较干燥以及水分渗透到下层土壤受到限制时,干流一般不会变成地表径流而流走,对于林木根系生长是十分有益的。

干流量一般随着降雨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降雨量很小时(一般小于 5mm),一般不会产生干流。

干流量的变化范围很大,从 0~10%以上。

例如,松林降雨量小于 60mm,干流率(干流量占林外降雨量的百分比)小于 2.5%;降雨量在 60~100mm 时,干流率 3.3%~4.2%;降雨量在 150~180mm 时,干流率 4.3%~5.3%。

(二)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林地枯枝落叶层也叫枯落物层,是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

它是林地地表所特有的一个层次。

有些文献中把这一层分为三个亚层,即枯落物未分解层(O)、半分解层(A0)、完全分解层或腐殖质化层(A).林地枯枝落叶层的结构和其位置决定了它在水土保持林的经营管理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水土保持林的多种水土保持效益包括水文效益的产生都是依赖于枯枝落叶叶层的存在。

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枯枝落叶层是评价水土保持林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保护好林地枯枝落叶层,也成为水土保持林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林地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作用:①彻底消除降雨动能;②吸收降雨量;③增加地表糙度,分散、滞缓、过滤地表径流;④形成地表保护层,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优良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树种,应能产生大量的桔落物,在林地上形成连续交织覆盖深厚枯枝落叶层,不同类型的森林枯落物的输入量变化很大。

但是,林地枯落物的数量不仅决定于输入量,而且也决定于枯落物的分解速率,一般来说,枯落物的输入量主要决定于树种、林分密度、林龄、林分生长状况等气候条件;而分解速率则主要决定于枯落物的性质和环境条件。

总的规律是阔叶分解快、针叶分解慢;高温地区分解速快,低温地区分解慢;湿润条件下分解快,干燥条件下分解慢;就其枯落物分解的动力学来说,因为其分解速率主要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所以其分解速率受其碳氮比(C/N)的影响。

由于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一般小于输入速度,所似枯落物在林地上不断积累形成了枯落物层。

这 J 层的现存量就决定了它截留降雨量的多少。

据西北林学院王建让测定,在秦岭南坡华山松林中枯落物的现存量为 21.220~26.578t/ha,油松林25.409t/ha,落叶松 13.366t/ha,冷杉林 24.158t/ha,云杉林 26.609t/ha,桦木林 19.717t/ha,栎林 20.297t /ha。

又据陈国定测定(1982),福建天然柏林区中枯落物的现存量分别为:福建柏阔叶混交林 29.0t/ha,福建柏水青冈甜储混交林 112.1t/ha,铁杉阔叶混交林 159.0 t /ha。

显然,不同地区不同林种枯落物的现存量差异很大,因而截留降雨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