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洋 务 派 创 办 的 主 要 工 矿 企 业 表
46
LOGO
3、历史作用
(1)使中国经济走向了进步,推动了中国资本 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 (2)并未完成经济的近代化,且由于统治阶级 的腐败、内部矛盾和洋务派自身素质的低下, 中国的经济未完成新旧更替,延误了中国经济 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洋务派(奕訢)
相同点
顽固派(倭仁)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洋为中用、中体西用)
不同点
反对利用西方技术
16
LOGO
第一次是 1867 年,争论的问题是关于同 文馆培养洋务人才,应否招收正途出 身学员。
第二次是 1874 年,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设 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事宜。 第三次是1883年,争论的焦点在于建筑 铁路的问题。
12
LOGO
军事方面:编练淮军,组建北洋舰队及军港要塞。
李 鸿 章 办 理 洋 务 :
军工方面: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 局。
交通方面:轮船招商局、津沽铁路局等。
电信方面:天津电报总局,分局遍及各地。 民用工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最著名。 军事学校:创立天津水师学堂和天津武备学堂。 专门学校:设广方言馆,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4
LOGO
•“探源之策,在于自 强,自强之术,必先 练兵。现在抚议虽成 ,而国威未振,亟宜 力图振兴,使该夷顺 则可以相安,逆则可 以有备,以期经久无 患。况发捻等尤宜迅 速图剿办,内患除则 外侮自泯。”——奕
5
LOGO
曾国藩
•曾国藩在1862年6月3 日的日记中写道:“ 欲求自强之道,总以 修政事、求贤才为急 务,以学作炸炮、学 造船等具为下手功夫 。”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就是跟着洋务运动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为期近二十余年的现代化进程,它自1850年代开始,由清朝政府推行,旨在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吸收西方制度,建设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以求改善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民生等各个方面的状况。

洋务运动的目标是推行“变法”,也就是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文明以及自主研发先进技术成果,尤其是通过借鉴西方的体制和运作模式,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推行能够扩大化解农民和贫富矛盾,并为中国的繁荣奠定基础。

在洋务运动的推行中,中国的科学技术、工程建设、经济落后状态得到了改善,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效率和工业水平,也对国内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推行政策的进程中,洋务运动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外国技术扭曲中国的本土文化特点,导致很多人对它感到不满,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此时,戊戌变法在民族大义和现代文明建设之间、从长远利益和文化自觉之间的问题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戊戌变法,又称辛亥革命前前后后共进行了三次,是清朝政府中兴之路最重要的尝试,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的政治变革,是中国向近代重要一步。

戊戌变法的首要任务是废除科举制度,并实行由各级政府协会、社会团体等分别推荐的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

这种制度变革不仅废除了较为落后的科举制度,也开创了一个新的用人体系,大大改善了清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此外,戊戌变法还涉及到了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变法后,中国开始了一个以民本为中心的经济运动,提倡国产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推行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思想,推动中国向教育强国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近代化建设工作中,是一个逐步摆脱传统思维束缚,成就自我的过程,几经曲折但在变革斗争中能够逐渐睁开眼看世界,加快实现了近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追赶和发展,中国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向着更加现代的方向前进。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11文学1班许奕112090014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改革开放的异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的原因来分析今天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经济改革要取得成功必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

重温历史,总结经验,可以给我国现今的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从背景分析三者之间的异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内忧外患”的清朝统治者受到来自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双重威胁,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

因此在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使中国富强起来,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

在变落后为先进、变贫弱为富强的变革思潮的历史背景之下,注定了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拯救清王朝,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失败了,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式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但是面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强大旧势力的反对,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四、洋务运动的经过
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3.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培养 人才);
五、洋务运动的结果
清政府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戊戌变法
洋务广义地说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物如外交通商传教及引进机器技术狭义地说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六年级1班
张怡雯 彭沁禾 杜晓莉 张子豪 康 越
洋务运动
一、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广义地说,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 的一切事物,如外交、通商、传教及引进机器技术 等。 狭义地说,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 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
一、什么是戊戌变法 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 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 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 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 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 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 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二、戊戌变法主要人物
光绪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
三、戊戌变法过程
三个阶段: 1、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2、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3、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四、戊戌变法结果

洋务运动与戊戌改革:两代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与戊戌改革:两代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与戊戌改革:两代改革的对比洋务运动与戊戌改革:两代改革的对比19世纪末,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尽管一些先进思想开始涌现,但传统的封建体制使中国难以摆脱落后的命运。

于是,历史上出现了两代重要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改革。

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是针对科技和工业的现代化改革,由同治皇帝倡导,前后历时近35年。

戊戌变法(1898年),也称戊戌维新,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一些在京城的青年官僚提出的变法运动。

这两次改革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改革方向。

本文将分别从背景、目的、成效三方面对两次改革进行对比。

一、背景洋务运动的出现与科技革新以及废除科举有密切关系。

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使得皇帝意识到国家要强盛必须有科技和工业支撑。

1862年,封翁一上书,建议将洋务署设立在南京,促进与外国的交流学习。

1865年,开设了洋务学堂,以洋人作为教员,教授教科书不讲的自然科学、自然地理、机械学等技术知识。

此后,大量的海外留学生也返乡从事技术咨询和制造业。

可见,洋务运动的背景在于国家对科技现代化的急切追求。

戊戌变法所处的年代背景与洋务运动不同。

时间上,变法前清末多年,九一八事变与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陡峭,人民普遍反感清政府。

空前严重的腐败状况和百姓贫困萎缩的财政经济,都为变法奠定了政治与经济基础。

当时,康有为等一批“戊戌党人”认为改革的必要性及缘由有两点:一是抵御外敌侵略,二是推行封建制度下“以科举为本”的传统狭隘型社会结构,使大量人才流失、社会静脉发展偏离科学发展规律。

不难看出,戊戌变法的背景在于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以及人民对革新的迫切需求。

二、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最终强国保家。

尽管洋务运动涉及的诸多领域涵盖面极广,但它的目的是科技领域的现代化。

重点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研制和制造军舰、坚固大炮和火器等尖端科技武器,以及制造机器或设备,推广机器、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建筑现代化军事和工业基础设施,提高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机械化生产的推广等等。

第5课: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第5课: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走上军国主义道 路
能力提升
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政治 制度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 动
高 度
器物 技术
中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国 19C60—90S 19C90—20C初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方 14C—18C
20C初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第二次工 法国大革命 工业 业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革命 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8C—19C末 17C—18C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
一、从“自强”到“求富 ” 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后期:4.结果:5.性质:6.作用:7.意义
1.目的:2.时间:3.过程:(1)前期:(2)19世纪60年代 内忧外患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 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 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 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持此观 点的是 ( ) A. 发展近代工业 B. 创办新式学校 C. 实行民主政治 D. 编练新式军队
“中国资本主义并不是在原来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而是在半殖民地化过程中(洋务运动中)被迫 兴起,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机 会被摧毁殆尽,而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西方资 本主义发展所具备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中国资本主义发 展滞后和艰难。”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诞生的 ②资产阶级从一诞生起就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制 ③ 说明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④说明中国 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内忧外患 义发展;农奴暴动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清朝的改革历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清朝的改革历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清朝的改革历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国力衰弱,从而在19世纪末丧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权利。

为了振兴国家,清朝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化改革,在康熙年间,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并引进一批洋务人才,开始注重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清朝的丁巳科考试放榜后,举人仇汝梅书信呈上一个《救国书》给当时的太监李莲英,呼吁开展工业化振兴国家。

李莲英将信呈上皇上慈禧太后,太后下旨开办企业。

起初,洋务运动的成果较为明显,在船舶、机器制造、化学、军事技术等方面促进了国家的进步。

但后来洋务运动逐渐走向了失败,主要原因是受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阻挠。

此外,由于缺少资金和人才,对外开发不顺利,加之管理不善,许多企业最终还是注定要倒闭。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在民间也被称作“百日维新”,因为这场变法只进行了短短的103天。

戊戌变法始于1898年,它是康有为等人借鉴西方的政治经验,准备推出的一系列变革方案,旨在通过“自强、求富”的方式使中国重新崛起。

戊戌变法主要包括推行新政、改革国民教育、整顿兵制、兴办新军、四川苗变、彻底废除科举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康有为等改革派人士与慈禧太后和其他保守派人士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和历史惯性。

首先,这场变法推翻了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导致一些人对新法持观望态度。

其次,变法派面临着许多势力的反对,从慈禧太后、大臣、官僚到各种既得利益者,进行了几乎全方位的阻挠。

最后,变法派在行政执行层面上缺乏完善的思路和方案,导致许多改革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和转型,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几个方面,探究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政治变革之一,是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结束的一次综合性的改革之举。

由光绪皇帝和各级官员倡导,其主要目的是改革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以便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在洋务运动期间,许多新的工厂和机器制造厂被建立起来。

人们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军事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洋务运动带来的军事现代化包括炮兵、海军和军工业的改革。

然而,洋务运动虽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但因其受到保守派的反抗,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1898年在清朝进行的一次政治变革。

该变法由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提议,旨在对清朝进行政治体制的革新。

戊戌变法包括了各种方面的改革,包括文体、教育、司法、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戊戌变法的推行,受到了当时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最终,康有为等人被清廷软禁,戊戌变法失败。

然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却并没有阻碍中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众对权力、自由和民主等理念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1911年发生在中国的一次政治变革。

这次革命的导火索是同盟会和光复会在各地掀起了反清爆发的浪潮。

这次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专制的政治运动。

辛亥革命结束了260年的清朝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国新近代史。

辛亥革命是一次全民参与的革命。

在革命中,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逊留到中国,他一步一步为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的民族英雄。

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了士林民主时期。

然而,某些因素如外部的侵略、内部的军阀混战等,导致了中国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被迫停滞数十年。

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

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

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

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

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

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是反动的”,不仅不认为有理由把洋务运动放在历史的进步潮流里,而且竭力否认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联系,生怕因两者的某种联系而给洋务运动带来某种进步性。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之间究竟有无联系?如果有,有什么联系?两者间是否截然对立?这些问题有必要重新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一戊戌变法是怎样发生的?现在仍然流行的说法是:“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原动力”。

许多著作和论文在论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时,只从中日甲午战后开始,认为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丧师辱国,割地赔款,才“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因而奋起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也有的提到甲午战前,说“戊戌变法是甲午前三十年中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但在他们看来,戊戌变法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持此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只是以自己的“完全破产”才证明戊戌变法出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不承认戊戌变法是之前几十年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不承认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物质的思想的条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首先,戊戌变法的发生是以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为物质条件的,是以洋务运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为社会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回顾近现代的历史,我们看见了一个陷入危机的国家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新生。

历史是文明进步的窗口,只有站在历史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才能从失败的格局中走出来,建立新文化,开创合适的发展道路。

如果一种制度不能带领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走向进步,那么我们就必须的接受改革的现实。

可同样是改革,为什么改革开放就能引领我们国家走向富强,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就注定要失败呢?我想我们必须从本质上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自己到现代社会的差距越行越远,所谓的天朝只不过是一块腐朽的破屋,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因此,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北洋和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南洋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广纳人才,使中国的现代工业、教育、政治体制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经过30年的洋务运动后,试点地区南洋和北洋都基本具备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功能,特别是现代工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很多方面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清政府的腐朽制度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必须对这座腐朽的破屋进行揭瓦掀梁式的改造,但这就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时候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社会结构进行彻底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是保留破屋的残墙破瓦,进行小修小补式的改造,清政府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一条死路。

甲午年一场战争,30年洋务运动的努力付之东流,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船队全军覆没,2.5亿两白银的赔偿和割让台湾的现实让清政府大伤元气,苟延残喘的清政府靠榨取人民的最后一点血汗艰难地熬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有人把中国近代史的一切苦难归罪于日本,但本人不这么认为,不错,是甲午战争中断了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日本的侵略和巨额赔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阻碍中国前进的步伐,但本人认为,最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这坐破屋已腐朽不堪,日本只是压垮的这个腐朽破屋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不能怪日本,他们只是一根稻草,而且是无关紧要的一根稻草,即使没有这根稻草来压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倒掉。

中国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出示材料巩固学习“中国梦”: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国家到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国际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段峥嵘岁月。

在行走的岁月里,每一个人的梦想就是要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这就是“中国梦”。

对过去历史的永远铭记,对过去苦难的永不忘记。

材料一:它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它是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没有也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西学中体的实验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

伴随甲午烽烟的散去,同光中兴如昙花,短暂盛开后终于凋零。

而中国从此丢失了成为近代列强的最后一张船票,在之后百年苦难的挣扎中越陷越深。

材料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

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做题练习1.以上材料提到近代哪些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的探索特点,材料一中,开中国改革开放之先河是什么历史事件?2.从材料来看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这次改革运动不可说失败但终不成功你如何理解的?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5.你认为辛亥革命的不足在哪里?6.从鸦片战争至今,在实现中国梦的探索中,你认为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位巨人当属于谁?7.各自划时代的贡献是什么?8.近代化的探索特点与精神伟人身上折射出的精神有哪些?【屈辱与探索】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近代中国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列强的侵略与内部的社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变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

本文将就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力衰退之际,兴起的一种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的运动。

该运动首先起源于清朝政府对西方列强的觉醒,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与设备来增加国力,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

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兴办工矿企业、修建铁路、设立军事工程学校等,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之一是曾国藩,他在湖北创办了湖北武昌钢铁厂,并进一步开拓铁路运输。

曾国藩的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的做法受到许多清朝官员的效仿,洋务运动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的成果包括修建铁路、电报线路、发展矿业等,使得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然而,洋务运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洋务运动过于依赖外来技术与设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洋务运动经费庞大,造成了巨额财政负担。

最后,洋务运动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许多企业建设缺乏效率,运行不稳定。

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而戊戌变法则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一次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光绪帝下旨实行的。

该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振兴国家,实施现代化改革,以应对外来列强的压力。

戊戌变法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政治改革,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来限制皇权,增加官员与平民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教育改革,建立新学堂,引进西方教育体系,提倡科学、民主与自由思想。

此外,还进行了军事改革、财政改革等。

然而,戊戌变法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慈禧太后与保守派利用了义和团运动发动政变,推翻了戊戌变法,使其未能完全实现改革目标。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侯沛成13级平面G2班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1.从两者的背景来讲: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都是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

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2.从两者的目的来讲: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貌似风牛马不相及,但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根本目的来讲是一样的。

3.从两者的继承关系来讲: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了西学,为戊戌变法的发生起了启蒙作用19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兴办“洋务”,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出现了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新式教育机构等。

洋务运动的创办活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

戊戌变法人士也从西方的科学知识的政治制度中寻找到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途经。

4.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来讲:a、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对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体西用”作为一股思潮,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已形成,并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洋务派一面维护着封建专制制度一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

“中体西用”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力也很大。

虽然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然而“中体西用”的思想却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在理论上日趋完善。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就是秉承“中体西用”这个宗旨,同时它又是维新变法直接留下的仅有成果。

b.洋务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戊戌变法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首先办起了一批中国人自己的军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封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序幕,使中国生产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机械生产。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王村中学电子教案初三级部历史学科学生活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先“自强”一一军事上,后“求富” ――经济上)(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 爱国情感方面分析)(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近代化的探索主备人董建民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2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方法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多媒体演示学生自主学习课型复习庆械所国藩事备注2、为什么人们还冋时要求变法?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3、想一想,当时社会上哪些人赞成维新变法?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造成什么后果?(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主持修订法律,提出了包括删除酷刑、实 行陪审和律师制度等一系列先进主张。
辛亥革命爆发后,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 总长,主持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后,出任司法总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 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 总长、广东省长。陈炯明叛变时,因惊愤 成疾,逝世于广州。

修 订 法 律 馆 刊 印 的 《 瑞 士 刑 法
八国联军进北京
2、辛丑条约
清华大学的前身为游美学务处
二、“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
光绪上谕(1902年5月 13日)
“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烦 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 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 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 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 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按照光绪的谕旨,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人 提出了“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专以模范列强 为宗旨”的具体修律方针,得到清廷批准。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 的变化
本章概述
清末是中国法律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 期。西方列强通过众多的不平等条约破坏 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清廷于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里进行了变法修 律。这种变法修律使得延续了两千多年的 中华法系解体,中国逐渐向大陆法系靠拢。
学习建议
鸦片战争后,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主 要围绕着法律近代化为中心展开。法律近 代化表现在法律体系上,就是要建立以近 代宪法为中心的部门法体系。清末的法律 变化主要是在立宪和修律两方面,其中的 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同时对晚清修律的内容和过程及司法制度 上的变化,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由于本 章是重点章,名词概念较多,需要仔细理 解掌握。
修订法律馆
清末修律活动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 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所颁布的变法上谕。 1902年5月13日,清廷再次发布修律上谕,并下 令设立了主持修律的专门机构--修订法律馆,以 沈家本、伍廷芳为修订法律大臣。在修订法律馆 成立以后近十年间,是清末立法修律活动频繁、 法律制度大幅度变革时期。

近代清政府的三次自救运动

近代清政府的三次自救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使清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中外政府暂时和好;洋务派的出现;总理衙门的建立。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办新式学校长派、留学生出国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冲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的基础。
清末新政
1901--1905
适应帝国主义侵略需要;安抚内部各派;缓和阶级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斗争;解决财政危机。
编练新军、改革官制、制定法律、奖励实业、兴办学堂、废除科举、派留学生。
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扩大了西学的传播;有利于近代教育和科技人才的发展;但改革官制,激化了满汉官僚的矛盾;增加捐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和清政府的灭亡。
说明:清末新政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洋务运动,说明了清政府已在被动和主动顺应历史潮流。
办新式学校长派留学生出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近代清政府的三次自救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进行过三次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经历了从器物变革到制度的调整,再到政体的改革,层次渐深。
名称
时间1898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派的推进;光绪帝的支持等
改革官制;奖励实业;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等
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也是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结果 失败 表 原 现 因
积极影响
思想启蒙 教育近代化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辛亥革命
京师大学堂
能力提升
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张謇等人“实业救国”
孙中山等人坚定革命道路
能力提升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能力提升
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日本明治维新
典型试题
构建知识框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 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请你构建下面几幅 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知识框架,并试 着表述出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
典型试题
典型试题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洋务运动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戊戌变法
张謇“实业救国”
谢谢大家!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内忧外患 洋务派
能力提升
同一时期中外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农奴暴动 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 事、教育、生活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内忧外患 洋务派
感悟历史
学习了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 你认为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甘 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以挽救国家危亡、 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强烈的民族责 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典型试题 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 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 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持 此观点的是 ( ) A. 发展近代工业 B. 创办新式学校 C. 实行民主政治 D. 编练新式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局限性
能力提升
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189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结果
局限性
能力提升
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1898年 民族危机加剧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结果
局限性
能力提升
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能力提升
同一时期中外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农奴暴动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内忧外患
能力提升
同一时期中外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农奴暴动 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明治天皇
典型试题 “中国资本主义并不是在原来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半殖民地化过程中(洋务运动 中)被迫兴起,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资 本主义萌芽机会被摧毁殆尽,而且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缺乏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具备的条件,从而 导致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滞后和艰难。”上述材料 说明( ) ①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诞 生的 ②资产阶级从一诞生起就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制 ③ 说明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④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A、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一)
河南郑州 李喜胜
解读历史
洋 务 运 动
戊 戌 变 法
辛 亥 革 命
新 文 化 运 动
课标要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 业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 会的影响
军事 工业。 民用 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______、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总局
(________________、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轮船招商局 (3)筹建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学堂: 京师同文馆 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梳理知识
考点2: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
感悟历史
学习了先辈们在近代化探索中的事迹, 你认为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甘 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以挽救国家危亡、 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的强烈的民族责 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典型试题 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 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 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持 此观点的是 ( ) A. 发展近代工业 B. 创办新式学校 C. 实行民主政治 D. 编练新式军队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内忧外患 洋务派
经济、军事、教育 废除农奴制 封建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革
破产,成为中国近 历史转折点,走上 代化的开端 资本主义道路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梳理知识
考点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及其影响
康有为 和梁启超领导各省举人, 1.序幕:1895年, 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史称 公车上书 。 2.时间: 1898 年6月至9月(因此也叫“百日维 新”) 3.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 用 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 ; 文化教育上:开办 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翻译西方 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 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
中西方近代化的道 路有何不同呢?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 文 化 运 动
能力提升
高 度
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新 文 化 运 动 20C初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工 业 革 命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经济、军事、教育 废除农奴制 封建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革
能力提升
同一时期中外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农奴暴动 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 事、教育、生活 资产阶级改革 历史转折点,走 上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1898年 民族危机加剧 维新派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明治天皇
结果
局限性Biblioteka 能力提升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1898年 民族危机加剧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维新派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政治、经济、军事 、教育、生活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内忧外患 洋务派
能力提升
同一时期中外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农奴暴动 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 事、教育、生活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内忧外患 洋务派
典型试题
构建知识框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 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请你构建下面几幅 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知识框架,并试 着表述出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
典型试题
典型试题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洋务运动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戊戌变法
张謇“实业救国”
谢谢大家!
经济、军事、教育 废除农奴制
能力提升
同一时期中外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1861年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 义发展;农奴暴动 亚历山大二世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 事、教育、生活 资产阶级改革
开始时间 19世纪60年代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内忧外患 洋务派
戊戌变法 1898年 民族危机加剧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维新派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政治、经济、军事 、教育、生活 资产阶级改革 资产阶级改革 失败,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历史转折点,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
局限性
能力提升
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1898年 民族危机加剧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维新派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政治、经济、军事 、教育、生活 资产阶级改革 资产阶级改革 失败,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历史转折点,走上 资本主义道路
局限性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只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能力提升
近代化
开辟了道路。
能力提升
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外患:外来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 内忧: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统治危机
被迫学习 先进技术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著《海国图志》)
结果 失败 表 原 现 因
经济近代化 积极影响 军事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戊戌变法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
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局限性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戊戌变法 1898年 民族危机加剧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内忧外患
维新派 明治天皇 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政治、经济、军事 、教育、生活 资产阶级改革 资产阶级改革
能力提升
时间 背景 倡导者 内容 性质 结果
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
梳理知识
考点1:洋务派为“自强”、“求 富”而创办的主要企业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 (1)前期: “ 自强 ”为口号,兴办 (2)后期: “ 求富”为口号,兴办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标志着洋 封建统治者
的自救运动。
1.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 务运动的破产和失败。
2.性质:是一次失败的
3.作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 的 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 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 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 中国的
中 国
19C60—90S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C—18C
西 方
文艺复兴 14C—18C
18C—19C末
时期
感悟历史
中国近代化探索给我们的启示和反思 • 1、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 程。 • 2、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 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中国必 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 3、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是历史的必然趋 势。 •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 要条件。
梳理知识 4.结果:变法触动顽固派利益, 慈禧太后 发动政 变,囚禁光绪帝,杀害 谭嗣同 为首的“戊戌六 君子”,变法失败。 5.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能力提升
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揭开序幕的?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思想: 强学会与《中外纪闻》、严复译《天演论》 洋务运动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阶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