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基本概念整理
法硕刑法知识点总结
法硕刑法知识点总结一、刑法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规定的,处罚犯罪行为的法律,它是国家权利的一部分,是国家机关依法支配其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手段。
刑法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固然是国家机关对于犯罪行为的一种制裁手段,不过刑法另一方面是对于国家权利的一种维护。
刑法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权力的一部分,是因为刑法规定的处罚,故为国家义务的一部分。
二、刑法的性质和功能刑法具有严格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
1. 刑法的严格的法律属性刑法是一种国家管理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刑法所设的处罚规定是国家对于犯罪行为的法律意输。
所以,刑法中有很多的法律概念、法律条款等,但是刑法和民商行政等普通的法律不同,它不仅仅是符合一般法律的特征,更是符合国家当时的政治要求。
因此,刑法所以直接的对国家的政治要求来制定。
2. 刑法的政治性刑法的性质和功能缓为政治性。
刑法是一个国家处理犯罪问题的重要法律筹根,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非常重要的联系。
刑法具有预防犯罪、保护国家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又体现出国家的权威,所以其政治性格一一渐为明显。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刑法制度建设和刑法实施的法律原则,一般包括普遍性原则、特别性原则、规定性原则。
1. 普遍性原则普遍性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适用范围是普遍适用于全体公民以及其他属》即。
刑法不分长幼贵贱、贫富贵贱,对任何人犯了相应的罪行都依法予以相应的惩罚。
2. 特别性原则特别性原则是指刑法规定的适用范围只限于犯罪分子,而不扩散到他人身上。
刑法偏爱的重点都是放在犯罪行为上。
3. 规定性原则规定性原则是指刑法的规定是明确的。
刑法规定的性质显然是具有非常明确的,有时候为了尽量的避免并不存在的同情济,正法规定了死刑、终身监禁等虽线的严重惩罚。
这些就为必要的规定性拉谈依据。
四、刑法中的主要概念1. 犯罪:犯罪是指依法禁止的危害社会的大量行为。
是指对社会修离风险行为的广泛概括。
2. 犯罪主观要素犯罪刑事责任的形成必须具备的一定心理状态,即犯罪的主观方面。
刑法期末知识点总结大全
刑法期末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刑法基本概念刑法是一门研究刑事犯罪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学科,是由国家制定,强制实施的专门规定犯罪行为和责任的一部法律。
刑法是一部保护社会秩序和人身利益的法律,通过刑法的规定和制裁,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防范,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刑法的法律效力1. 刑法的普遍适用原则刑法适用的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犯罪的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航空器、其他交通工具上犯罪的人员,无论犯罪行为发生在何时何地,都适用刑法。
2. 刑法的特殊适用原则刑法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外的人,犯罪行为和犯罪所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及公民的人身权利造成严重危害的犯罪行为也适用刑法。
三、刑法的一般原则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法规定,无论犯罪人的身份高低、地位贵贱,都应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存在有特权的情况。
2. 明确规定犯罪和刑法责任刑法对各种犯罪行为和刑法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对犯罪行为和不同情况下的刑法责任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3. 守法原则刑法规定,对刑法相关规定应当遵纪守法,刑法责任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度、种类、时间和地点等因素进行认定。
四、犯罪的构成1. 犯罪构成要素犯罪构成要素包括:犯罪的客体、主体、客观方面的行为、主观方面的上级行。
2. 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中所造成的危害对象,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
3. 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主体应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具有刑法所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
4. 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的行为是指犯罪构成中的犯罪行为或者犯罪结果,是构成犯罪的重要要素之一。
5. 犯罪的主观方面的上级犯罪的主观上级是指实施犯罪行为时,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目的、动机、意图等心理状态。
五、犯罪的特征1. 犯罪的法益性犯罪构成的行为应当对法益有实际的危害和威胁,才能构成犯罪。
2.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应当具有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对社会秩序的摧毁或破坏。
刑法基本概念
刑法基本概念刑法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与刑罚的法律学科,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刑法的基本概念展开论述,包括刑法的定义、目的和原则。
1. 刑法的定义刑法是一门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学科,主要通过制定法律规则来约束和惩治犯罪行为。
它是一种国家权力的体现,旨在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和公正正义。
2. 刑法的目的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预防和制裁犯罪行为。
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惩罚,刑法能够起到威慑作用,防止其他人重复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3. 刑法的原则刑法的制定和适用必须遵守一系列原则,以保障公正、合理和人权的平衡。
(1)法定性原则法定性原则要求刑法必须以法律形式存在,即犯罪与刑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这意味着任何对罪责与刑罚的规定都必须明确、确定和公开。
法定性原则是保障个人权利的重要保障。
(2)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要求是罪行和刑罚必须经过立法机关的明确规定。
具体来说,罪行的构成要素、刑罚的种类和程度都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避免刑法的扩大解释和不合理的刑罚。
(3)过罪论与疑罪论原则过罪论原则主张认定有罪应有充分的证据,排除任何合理的疑虑。
疑罪论原则则要求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对被告人持怀疑态度,犯罪事实必须得到确凿证明。
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能够确保刑法的公正与权威。
(4)人权原则刑法的制定和适用必须尊重和保护人权。
在刑事审判中,被告人享有辩护权、沉默权和不受酷刑和不人道待遇的权利。
通过平衡法律责任和人权保护,维护了刑事司法的公正性。
(5)最小化刑罚原则最小化刑罚原则要求刑罚的适用必须尽量减少对被告人权利的侵害,并兼顾社会的需求。
它强调在刑罚的选择上要合理、切实,并避免过度的刑罚。
结论刑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通过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制裁,维护了社会的法治秩序和公正正义。
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目的和原则,其中法定性、罪刑法定、过罪论与疑罪论、人权和最小化刑罚等原则都对刑法的正确适用和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刑法中的基本概念 fletcher
刑法中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犯罪:犯罪是触犯刑律、具有刑事违法性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在刑法的语境中,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这种行为触犯了国家为了维护社会
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法律。
2.刑罚:刑罚是因犯罪而施加的惩罚措施,包括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罚金和没收财产等。
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惩罚和改造,预防犯罪和保
护社会秩序。
3.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指根据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行为是否为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的规格和标准。
它包括犯罪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和主体
条件等。
4.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是指对侵犯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以保护法益不受侵害。
5.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其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刑法中,刑事责任是犯罪构成的必然结果,但并非所有犯罪构成都会导致
刑事责任的承担。
6.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和科处无法律依据的刑罚。
这一原则是现代
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限制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以上是刑法中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刑法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刑法和适用刑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刑法基本概念整理
刑法基本概念整理刑法基本概念整理第一章:刑法的绪论1.刑法:即一个国家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些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法规范)。
3.狭义刑法: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4.刑法的渊源: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5.刑法典: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刑法的法律,是刑法的最主要存在形式。
6.单行刑法: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说明、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刑罚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7.刑法的性质:内容上——(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有所涉及(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针对最严重的违法行为(3)调整手段的严厉性: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形式上——(1)刑法是基本法(2)刑法是实体法(3)刑法是公法8.刑法的目的:就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保护法益9.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10.刑法的机能:就是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具备的作用,它是实现刑法目的和任务的手段。
(1)保护法益机能(2)保障人权机能(3)规制行为机能11.谦抑思想:就是不应当将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作为刑法的处罚对象,作为刑法处罚对象的只能是那些不得不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
12.刑法规范:是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罪刑规范。
(包括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如刑法规定有盗窃罪、遗弃罪,其中所蕴含的规范就是:不得盗窃、义务者必须抚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13.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是采用编、章、节、条、款、项的结构来编排的。
自考刑法背诵知识点总结
自考刑法背诵知识点总结一、刑法学的基本概念1. 刑法学的定义:刑法学是研究罪与刑的学科,是以罪名为对象的法律规范体系,研究犯罪之法则的学科。
2. 刑法学的主要任务:刑法学的主要任务是规定犯罪构成要件和处罚力度,规范罪与刑的关系。
3.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刑法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罪名、刑罚和刑法规则。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1. 法律法定原则:刑法必须立法规定,合法程序后方可实施。
2. 罪刑法定原则:先有罪定罚,罪刑法定的制度是刑法学的核心原则,是一切权力的法定化和限制的最基本法律原则。
3. 独立自由原则:刑法与其他法律分立,相对独立。
4. 法律平等原则:刑法适用的方式,不论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法律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5. 合理性原则:刑法规则应该合理,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6. 人道主义原则:刑事法律上对被告人和被害人应市人道主义为宗旨。
7. 适用性原则:刑法规定适用于刑事犯罪,适用于人类社会公认的刑事犯罪行为。
8. 利益平衡原则:刑法规定的处分行为,应该在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和对社会的保护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三、犯罪的构成要件1. 犯罪的客体:犯罪客体是国家指定为保护对象的利益,犯罪客体通常是生命、财产、自由等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国家利益等。
2. 犯罪的目的:犯罪行为的目的是犯罪主体为了实现其违反刑法规定的犯罪意图。
3. 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4. 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表现形式,是指犯罪之事实要件,包括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
四、刑事责任的认定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法规定而受法律制裁的责任。
2. 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具有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
3. 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制: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精神缺陷人,在某些情况下,其刑事责任能力被法定限制。
五、犯罪种类1. 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在进行犯罪行为时,明知而故意地侵害法益。
2. 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在进行犯罪行为时,由于疏忽、疏失而导致犯罪结果发生。
刑法重点理论总结
刑法重点理论总结一、刑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刑法是一门研究犯罪行为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法律学科,它规范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并以国家的强制力来进行约束和惩罚。
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等。
刑法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规范性:刑法规范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准则,促使人们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罪责有明确的界限:刑法对犯罪行为进行界定,明确了犯罪行为的界限,使犯罪与非犯罪有明确的区分。
3.国家强制力:刑法是国家利用其强制机关进行实施的法律,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4.个人自由的限制:刑法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惩罚来限制个人的自由,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1.刑法非罪刑不责原则:刑法规定了定罪刑责的必要条件,要求犯罪行为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构成犯罪,只有犯罪行为达到法定的标准,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否则不能被定罪和判刑。
2.法无规定不罚原则:刑法的适用应当以法律明文规定为依据,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得追究刑事责任。
3.依法犯罪和依法办事原则: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刑罚的种类,对犯罪行为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在刑事处理过程中,要依法查明事实,依法适用法律,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4.有罪推定和疑罪从无原则:刑法规定了一些犯罪行为的有罪推定规则,一旦被定罪,被告人需要证明自己的无罪,疑罪从无。
三、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刑法对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对于普通犯罪行为,一般构成要件包括违法性、过错性、结果性和本质要件。
具体而言:1.违法性:犯罪行为应当违反社会规范和法律规定,具有犯罪性质。
2.过错性:犯罪行为应当是有过错的行为,即具有故意或过失。
3.结果性:犯罪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结果,如杀人案件中的死亡结果。
4.本质要件:某些特定犯罪行为,如盗窃罪、抢劫罪等,还需要满足额外的构成要件,如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等。
四、刑法的刑罚种类和刑罚执行方式刑法对不同犯罪行为规定了不同的刑罚种类,主要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刑法概述一、名词解释:1、刑法:刑法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目的是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
2、刑法的性质:刑法具有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立法解释:立法机关对刑法含义的解释,包括对刑法术语的解释、法律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的解释以及对发生歧义的规定的解释。
4、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规定含义的阐明。
5、扩张解释:扩张刑法条文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二、XXX:刑法的渊源:刑法的渊源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核心和精髓,能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
二、XXX: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前提,刑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
2、平等适用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特权。
3、罪刑相当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名词解释:1、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对什么人、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以及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两个层次。
主观方面包括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即犯罪人的主观意图或疏忽导致的行为。
客观方面包括犯罪的对象、行为和后果三个要素。
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客体,行为是指犯罪人实施的具体行动,后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社会危害后果。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犯罪构成的总和。
在犯罪构成中,每个要素都必须满足一定的法律规定,才能构成某种犯罪。
这种层次结构的构成,体现了犯罪构成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下,犯罪客观要件的存在与否决定了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4、犯罪客观要件是刑罚的基本依据:只有当犯罪客观要件成立时,才能对犯罪行为予以刑罚。
刑法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刑法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采取强制手段进行惩罚的法律规范。
包括了犯罪的构成、种类、责任和处罚等内容。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四条:1. 法无禁止即许可原则。
刑法规定了不得为所若,并且规定了大部分犯罪行为。
2. 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规定了每个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如刑种、刑期、刑额等。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犯罪与刑罚应当适应社会需要和犯罪行为的实际情况。
4. 人权尊重原则。
刑法对人的尊严和权利进行了严格的保护,反对任何形式的酷刑和虐待。
二、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包括四个要素:犯罪的客体要素、主体要素、客观要素和意图要素。
1. 犯罪的客体要素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的权利对象,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等。
2. 犯罪的主体要素是指具有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能力的人。
3. 犯罪的客观要素是指制造危害后果的具体行为。
4. 犯罪的意图要素是指实施犯罪行为时的目的和动机。
三、刑法责任刑法责任分为刑法事实责任和刑法责任能力。
刑法规定了个人因违反刑法规定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情形。
古代罪刑法定以刑法事实责任为基准,让责任能力人开展的刑法责任。
刑法责任能力方面,包括是否有必备条件和其相对于不利情况下的行为等。
四、刑法种类刑法种类主要包括:主刑、情节刑、附加刑等。
1. 主刑:刑法明确规定的刑种,包括有不限定期徒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2. 情节刑:主刑的变加或减轻的情节。
3. 附加刑:表现为并处没收财产、没收财产等。
刑法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刑法违法犯罪行为已事实,及有法定法的违法行为。
刑法违法行为的事实的规定,是指司法判断认定犯罪事实所需要的标准,主要包括近因、极限与当次违法行为。
法定法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刑法认为的违法行为的构成。
六、刑法的适用刑法适用包括进行立功和法定刑。
七、刑法规定个体关系的刑法刑法用备法及预备金王之间的关系,处理了清穷院、狱政机关,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
八、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规定了每个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如刑种、刑期、刑额等。
刑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刑法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规定罪行和刑罚的法律,是一国刑罚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刑法的主要任务是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利。
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罪行和刑罚两个方面。
1. 罪行罪行是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罪行包括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行为。
犯罪行为是行为人故意或过失侵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是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过失犯罪行为是行为人过失侵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是刑法规定的行为。
2. 刑罚刑罚是国家对犯罪分子依法采取的惩罚措施,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主要的刑罚措施,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
附加刑是在主刑基础上增加的刑罚措施,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等。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有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刑法规定、解释和适用的基本准则,是确保刑法实施正确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1. 法律性原则法律性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规定刑罚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依法确定罪行和刑罚。
行为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才能受到刑罚的制裁。
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罚必须由法律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罚只能依法适用,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增加、减轻或变更刑罚。
3. 犯罪构成要件原则犯罪构成要件原则规定了犯罪行为构成的基本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主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主观状态。
只有当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同时存在时,犯罪行为才构成犯罪。
4.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指一个人不得对同一犯罪行为被多次追究责任,也就是说不能重复处罚。
5. 最有利原则最有利原则是指对于被告人,应当采用对其最有利的法律适用。
6. 文明刑事处罚原则文明刑事处罚原则要求刑罚既要有力,又要有度,不得有过重、过轻及其他不合理之处。
三、刑法的基本制度刑法有一系列基本制度,这些制度是保障刑法实施正确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刑法会计法
刑法会计法一、刑法刑法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的处罚规定的法律。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平正义。
以下将从刑法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处罚的一种特殊法律。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犯罪行为:指违反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触犯社会道德准则,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犯罪构成要件:指构成某一种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客体、主体、行为、结果等要素。
(3)刑事责任:指因犯罪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应承担的后果。
(4)量刑标准:指根据不同情节和性质确定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
2. 刑法构成要件在确定某一种犯罪是否成立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构成要件。
刑法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体: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客体,可以是人身、财产、社会公共利益等。
(2)主体: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行为: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包括动作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4)结果: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可以是实际结果或者是未遂犯罪。
3. 刑法量刑标准在确定犯罪事实成立后,需要根据不同情节和性质确定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
刑法量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量刑:指根据犯罪性质和情节确定的最低处罚幅度。
(2)从轻处罚情节:包括自首、立功、认罪悔罪等情节。
(3)从重处罚情节:包括多次作案、恶劣手段、致人重伤或死亡等情节。
二、会计法会计法是指国家对会计行为和会计主体的规范法律。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财务秩序。
以下将从会计法的基本概念、会计主体、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会计法的基本概念会计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主体的一种特殊法律。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会计主体: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类组织。
(2)财务报告: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的报告。
刑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刑法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刑法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 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利益,通过制定刑罚规范,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学科。
2. 刑法的特点:刑法具有特殊性、单一性、终局性、保全性和强制性
等特点。
3. 刑法的功能:刑法的功能主要有预防犯罪、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等。
4. 刑法的法律的适用原则:刑法适用的原则主要包括最有利原则、法
无不应有原则、法无不禁止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
5. 刑法的犯罪要素:刑法中的犯罪要素包括行为要素、客观要素和主
观要素,分别对应犯罪的行为、结果和主观方面的要素。
6. 刑法的犯罪构成:刑法的犯罪构成主要由法定性、刑罚性、有误性、不容辩抗性和性质相对应性等要素构成。
7. 犯罪的刑罚:刑法中的犯罪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刑罚,包括主刑和
附加刑两种形式。
8. 犯罪的责任:刑法中规定了犯罪责任的种类和限制,包括无刑事责
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等。
9. 刑事案件的犯罪成立和刑罚确定原则:犯罪成立的原则主要包括实
行犯罪行为、犯罪构成的要素齐全和合法性三个方面。
刑罚确定的原
则主要包括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等。
10. 刑法中的特殊犯罪:刑法中还涉及了一些特殊类别的犯罪,如恐怖主义犯罪、经济犯罪、环境污染犯罪等。
以上是刑法基础必学的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刑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学习刑法时,还应当结合具体条文和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公基知识点总结刑法
公基知识点总结刑法一、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规范和处罚的集中反映。
刑法是刑事法律的核心内容,其制定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并在一定范围内尊重个人合法权益。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犯罪和刑罚都必须有法律规定,不得任意创设罪名或加重刑罚。
2. 禁止双重危害原则:禁止双重危害原则是指对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人,不得再次以同一犯罪行为追究责任或处罚。
3. 公平正义原则:刑法的实施必须维护公平和正义,不能滥用刑罚权力或损害被告人合法权益。
4. 限制权力滥用原则:刑法的实施必须严格限制权力滥用,避免因国家机关滥用职权而造成冤假错案。
三、刑法的主要内容1. 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规范,具有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分子对其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主体责任和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时具有的认识和行为能力,包括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和限制。
4. 刑罚种类:刑罚种类主要包括主刑、附加刑和治安管理措施等,其中主刑是指主要的刑罚种类,附加刑是指在主刑基础上增加的刑罚,治安管理措施是指对刑事犯罪行为人进行必要的限制和管理。
四、刑法中的特定罪名和刑罚1. 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时明知故犯,其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
2. 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时不具有明显主观恶意,但由于过失所致的行为后果危害严重。
3. 犯罪单位:犯罪单位是指两个或多个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共同犯罪、从犯和抢劫等。
4. 刑罚种类:刑罚种类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罚金等,具体刑罚种类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不同而异。
五、刑法的适用1. 刑法的适用条件:刑法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犯罪的客观构成和主观构成要件,并对犯罪行为人的情节、性别和年龄等也有特定规定。
刑法知识总结
刑法知识总结第一章刑法的概述1.刑法的概念:广义刑法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又称刑法规范)侠义的刑法即指刑法典2.刑法的性质:阶级性质:法律性质3.刑法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4.刑法的体系我国的刑法典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下设章、节、条、款、项等层次。
5.刑法解释即对刑法规定含义的阐明,正式的刑法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非正式的刑法解释:学理解释刑法解释方法分为: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当然解释、历史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此外,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惩罚和教育相统一原则,尽管刑法未明文规定,但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因而也属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一)正确定罪和量刑,司法机关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个罪的本质特征和具体构成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和彼罪的界限,做到定性准确、不枉不纵。
(二)正确进行司法解释,司法解释不能超越其应有的权限,不论是扩张解释,还是限制解释,都不能有违于刑事立法意图,更不能以司法解释替代刑事立法。
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行相称,罚当其罪”“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是罪行相适应原则的最古老、最朴素的表现形式。
刑法背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刑法背书知识点总结归纳刑法是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律法规之一,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法律。
学习刑法不仅有助于了解社会法律规范,更有助于自身的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养的提高。
下面将对刑法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一、刑法基本概念1. 刑法的概念刑法是监管行为的规范,是国家制定的一部特定的法律,用来约束公民的行为,保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
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了规范和处罚。
2. 刑法的功能刑法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范犯罪,二是惩罚犯罪行为,三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四是维护社会秩序,五是促进社会发展。
3. 刑法的体系结构刑法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总则、特则、附则和刑事责任主体。
总则规定了犯罪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的基本原则;特则规定了各种犯罪的种类和其构成要件;附则规定了刑法的适用和适用范围;刑事责任主体规定了犯罪主体的种类和构成要件。
二、犯罪和犯罪构成1. 犯罪和犯罪构成的基本概念犯罪是指违反了刑法规定的行为,具有违法行为和过错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犯罪构成是指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主观要件和行为要件。
2.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故意、过失、累犯、毁灭证据等要件;故意是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是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意识到其行为违法,具有明显的违法目的和明确的犯罪计划;过失是指犯罪行为人未能预见其行为的违法性,但是应当预见和防范的一种无心犯罪行为。
3. 犯罪的成立条件犯罪的成立条件主要包括犯罪事实、主观过错和法定后果三个要件。
犯罪事实是指违法行为的客观条件,包括违法行为的实施动机、实施方式和实施结果;主观过错是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的有意违法行为;法定后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导致的法律后果。
4. 犯罪的种类犯罪的种类主要包括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贪污罪、受贿罪等多种类型的犯罪行为。
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
刑法总论知识点总结
刑法总论是刑法学的基础,是刑法学习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刑法总论的知识点总结:
1. 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2. 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是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惩罚犯罪行为。
3.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犯罪与刑罚相适应、罪刑相当、人性化原则等。
4. 刑法的构成要件:刑法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结果、犯罪的法律后果等。
5. 刑法的犯罪类型:刑法的犯罪类型包括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累犯、共同犯罪等。
6. 刑法的刑罚种类:刑法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等。
7. 刑法的适用原则:刑法的适用原则包括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罪、法律有明文规定不得为罪、法律有明文规定为罪等。
8. 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国内犯罪、国外犯罪、国际犯罪等。
9. 刑法的适用时机:刑法的适用时机包括犯罪行为发生时、犯罪行为结束时、犯罪行为被发现时等。
10. 刑法的适用条件:刑法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行为的客观和主观方面都符合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法定刑是刑法规定的等。
以上是刑法总论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考点聚焦刑法知识点总结
考点聚焦刑法知识点总结一、刑法基本概念刑法是规范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法律体系,是国家依法制裁犯罪行为的法律原则。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惩治犯罪行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
二、刑法的法律体系刑法的法律体系包括总则、特则和附则。
总则包括刑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特则包括各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和刑罚;附则包括适用和解释的具体规定。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无禁止即许可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解释权原则、罪刑相适原则和法律保障原则等。
这些基本原则是刑法适用的基本准则,是刑法规范的核心。
四、刑法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危害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的犯罪等。
刑法对犯罪行为的规定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重要法律基础。
五、刑法的构成要件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要件。
主观方面的要件包括故意、过失等;客观方面的要件包括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
构成要件是刑法适用的基本条件,也是司法裁判的重要依据。
六、刑法的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包括刑法定罪与量刑原则、免除刑事责任原则、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原则等。
刑事责任是刑法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也是犯罪分子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七、刑法的刑罚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包括死刑、有期徒刑、拘役等;附加刑包括没收财产、限制人身自由等。
刑罚是刑法对犯罪分子的法律制裁,也是对犯罪行为的社会警示和震慑。
八、刑法的适用原则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适用原则,包括法定适用原则、特殊适用原则、差别适用原则、特别适用原则等。
适用原则是刑法对犯罪行为的具体适用规范,也是司法裁判的基本依据。
九、刑法的司法解释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司法解释,包括具体犯罪行为的规定及司法解释的适用。
司法解释是刑法适用的具体规范,也是司法裁判的具体依据。
2024法考刑法笔记
2024法考刑法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法考刑法笔记第一章:刑法基本原理1. 刑法的定义和性质刑法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用以惩罚犯罪行为的法律。
它具有对犯罪行为实施刑罚的权力,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工具。
刑法的性质是一种特别的公法,其目的在于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和公众利益。
2.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禁止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法无规定不处罚原则、罪刑相适原则等。
这些基本原则是刑法的基础,是确保刑法执行正义和公平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刑法的主体1. 自然人的刑事责任自然人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他们在犯罪行为中具有刑事责任。
自然人在犯罪行为中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相应的刑罚。
第三章: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1. 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对象要件、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只有犯罪行为符合这些构成要件,才能构成犯罪,具备刑事责任。
2. 犯罪的故意与过失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其区别在于犯罪主体的主观意图。
故意犯罪是指有意实施犯罪行为,而过失犯罪是指无意间接导致犯罪后果。
1. 主刑和附加刑刑法的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行为人所判处的基本刑罚,如有期徒刑、死刑等;附加刑是对主刑的补充,如罚金、没收财产等。
2. 刑法的量刑原则刑法的量刑应当遵循法定量刑原则、平等量刑原则、人道主义量刑原则、责罚相当原则等。
量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和罪犯的个人情况来确定。
第五章:共同犯罪和犯罪的数罪并罚1. 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其共同犯罪的责任需依法予以追究。
共同犯罪中的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2. 犯罪的数罪并罚犯罪的数罪并罚是指在一个犯罪行为中涉及多个犯罪行为的情况,法院应当根据各犯罪的性质和情节,分别判处相应的刑罚,予以数罪并罚。
结语: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工具。
刑法教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刑法教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刑法的基本概念刑法是国家对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实施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体系。
2.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法无名大、犯罪必须有法可依等。
二、犯罪与刑事责任1. 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人所为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2.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行为、结果等方面的要素。
3. 刑事责任的形式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犯罪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刑法中的罪与刑1. 罪的分类犯罪以危害程度分为犯罪、轻罪和过失犯罪。
2. 刑的种类刑的种类主要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四、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和数罪并罚1.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两人或者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的行为。
2. 数罪并罚的适用条件和原则数罪并罚是指对犯罪嫌疑人分别犯数种犯罪的行为,按照不同的犯罪事实分别适用刑罚。
五、刑法中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1.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界定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6周岁以下的人。
2.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豁免的条件和程序对于年满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根据其犯罪行为的情节,可以豁免其刑事责任。
六、刑法中的累犯1. 累犯的概念和定罪累犯是指有坚持犯罪行为的人。
2. 累犯的刑事责任和刑罚的适用原则累犯的刑罚适用原则是以累犯情节为依据,分别判处累次刑罚。
七、刑法中的刑事责任能力1. 刑事责任能力的界定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可能有刑事责任的能力。
2. 刑事责任能力的种类刑事责任能力包括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和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八、刑法中的自首、立功和司法解释1. 自首的条件和效果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交代犯罪事实的行为。
2. 立功的条件和效果立功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追诉之前,主动参与犯罪行为的揭露和取证活动。
3. 司法解释的概念和种类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九、刑法中的刑事诉讼程序1. 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概念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机关依法进行的对刑事案件进行处罚和裁判的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基本概念整理第一章:刑法的绪论1.刑法:即一个国家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具体些说,刑法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2.广义刑法: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律和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附属刑法规范)。
3.狭义刑法: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4.刑法的渊源: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5.刑法典: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系统规定犯罪及刑法的法律,是刑法的最主要存在形式。
6.单行刑法: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说明、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刑罚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7.刑法的性质:内容上——(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有所涉及(2)调整对象的特定性:针对最严重的违法行为(3)调整手段的严厉性:刑罚是国家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形式上——(1)刑法是基本法(2)刑法是实体法(3)刑法是公法8.刑法的目的:就在于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保护法益9.刑法的任务:就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人民,打击敌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10.刑法的机能:就是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应当具备的作用,它是实现刑法目的和任务的手段。
(1)保护法益机能(2)保障人权机能(3)规制行为机能11.谦抑思想:就是不应当将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作为刑法的处罚对象,作为刑法处罚对象的只能是那些不得不予以刑罚处罚的行为。
12.刑法规范:是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罪刑规范。
(包括行为规范和裁判规范)如刑法规定有盗窃罪、遗弃罪,其中所蕴含的规范就是:不得盗窃、义务者必须抚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13.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是采用编、章、节、条、款、项的结构来编排的。
我国刑法典分为①总则②分则③附则。
14.刑法解释:是对刑法规定用语的意义进行说明,是赋予刑法规范特定含义的思维或者实践过程。
分类:(1)主体不同立法解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刑法规定所做的解释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审判和检查工作中具体应用的法律解释(2)方法不同文理解释——亦称文意解释或者文法解释,是根据刑法条文的文词字句进行的字面解释。
论理解释——指参酌立法背景、目的、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对刑法规定做逻辑分析,阐明刑法用语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当然解释)——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但依事物属性、处罚目的以及当然的道理,推论刑法所没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但要在刑法规定适用范围之内。
(扩大解释)(限定解释)刑法解释原则:(1)不能超出罪刑法定原则(2)文理解释优于论理解释(3)解释时必须注意条文之间的协调一致。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1.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2.罪刑法定原则:法无规定不为罪,法无规定不处罚。
意义:是对罪刑擅断的否定,注重保护人权,实现刑事法治。
内容:(1)排斥习惯法(2)禁止绝对不定期刑(3)禁止类推(4)禁止塑及既往(5)明确性原则(6)刑罚法规内容妥当原则3.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体现:、(1)定罪上的平等(2)量刑上的平等(3)行刑上的平等4.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的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罪犯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确定其刑事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人身危险性:通常是指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范围内,对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内能够适用的问题。
(1)刑法的空间效力:称刑法的地域适用范围,涉及刑法在什么地域内对什么人适用。
——属地原则:只要是在国内实施的犯罪,不管行为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
——属人原则:不管犯罪地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是本国人所实施的犯罪,都适用本法。
——保护原则:不管行为人的国际如何,也不管犯罪地是否在本国领域内,只要是侵害本国或者本国国民利益的犯罪,一律都适用本国刑法。
——普遍原则:不用考虑行为人的国籍和犯罪地,只要实施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严重犯罪,各国都有权对其适用本国刑法。
(以属地原则为主,其他原则为辅)(2)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何时发生效力,何时失去效力,以及对生效以前实施的犯罪是否适用的问题,主要涉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新刑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刑法处罚较轻时,具有溯及力,对新刑法颁布之前的行为可以依照新刑法处理。
第四章: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1.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及其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1)社会危害性:对刑法所保护的具体利益造成了客观具体的侵害侵害:包括实际危害和现实威胁(2)应受刑法处罚性:指该行为具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特征。
是犯罪成立条件之一意义:一是对社会危害性特征的限定;二是说明犯罪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责任的行为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却不受刑法处罚的场合:1.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2.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不受处罚3.由于精神病而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4.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3)刑事违法性:指行为违反刑法条文的规定,即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三者关系:前两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两者的法律表现,前两者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后者是犯罪的法律特征2.犯罪的分类(1)理论上自然犯和法定犯:以犯罪行为是否违反社会伦理为标准,对于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自己行为违法有帮助。
——自然犯:指即便不了解法律规定,也会依据其违反社会伦理的性质而被认定为犯罪的行为:杀人,放火,抢劫,强奸..——法定犯:指国家为了实现某种行政目的而加以禁止的行为,其自身可能并不违反伦理道德。
隔离犯和非隔离犯:以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之间是否具有时间或者地点上的间隔所做的分类必罚的犯罪和不罚的犯罪(2)法律上国事犯和普通犯:以行为是否危害国家主权、政权、社会制度和安全为标准所做的分类身份犯和非身份犯:在犯罪构成上,行为人是否限定于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为标准所做的分类。
亲告罪和非亲告罪:以是否以被害人的告诉为处理条件所做的分类基本犯、加重犯与减轻犯: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所做的分类——基本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不具有加重情节或者减轻情节的犯罪——加重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在基本犯的基础上具有加重情节并加重处罚的犯罪——减轻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在基本犯的基础上具有减轻情节并减轻处罚的犯罪3.犯罪构成: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相联系、区别:——犯罪概念从宏观上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特征和法律特征,从整体上把犯罪与其他行为作了区分。
——犯罪构成则在犯罪概念的基础上阐明犯罪的结构及成立要件,为正确认定犯罪提供具体规格和标准。
因此犯罪构成实质上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构成与犯罪要领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4.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内容所包含的构成成分分类:(1)客观要件:表现于外界、离开行为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并能够被认识的要素:犯罪主体、侵害的法益、行为对象、危害行为、结果、方法、时间、地点等(2)主观要件:实施犯罪的行为人的精神特征以及存在于行为人内部的心理的要件:责任年龄、精神状态、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等。
(3)记述要件:在犯罪构成要件的认定上,不用加入价值判断,只要根据一般人的认识和解释就能确定(4)规范要件:要根据是否“应当如此”的规范判断之后,才能确定的条件,如“情节严重的”(5)共同要件:犯罪都必须具备、不可缺少的要件(6)选择要件:并非所有犯罪必须具备,而只是部分犯罪所必须具备5.犯罪构成体系四要件:(1)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而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法益)特征:(一)犯罪客体是一种社会关系(二)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三)犯罪客体是被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
犯罪对象是人,犯罪客体就是生命权等人身权;对象是财物,则客体是财产所有权..(2)犯罪客观方面:人所实施的一定危害社会的行为、结果以及行为的方法、时间、地点等——危害行为: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
作为: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对外界产生影响,使现实中平稳的法益状态恶化(①身体②物质性工具③自然力④动物、他人)不作为:当为而不为一定身体活动而放任外界的某种变动,即不阻止正处危险状态中的法益状态进一步恶化。
(义务来源:①法律明文规定②职务或业务要求③法律行为引起④先行行为引起。
)不真正不作为的义务来源:1.人身义务(夫妻,父子..)2.结果义务(参与结果的控制,具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取得因果关系的条件:1.行为人对结果已经开始事实上的控制2.行为人对结果的控制具有排他性——危害结果:广义危害结果包括危害行为给法益造成的实际侵害或者现实威胁。
分类:(1)实质犯:只有对法益造成侵害或者危险的场合才成立(2)形式犯:只要实施法规的行为就成立(3)行为犯:只要实施一定行为就足够,而不要求发生损害结果的犯罪(4)结果犯:必须发生一定实际损害结果的犯罪结果加重犯:实施基本犯的实行行为,发生了基本犯的犯罪构成结果意外的重结果。
(5)即成犯(举动犯)侵害或者威胁一旦发生,犯罪就完成,侵害法益的状态同时结束。
(6)状态犯:犯罪既遂后,危害行为结束,但犯罪结果的不法状态处于继续状态(盗窃罪)6.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指危害行为和构成要件结果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3)犯罪主体: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