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提纲
数据库 数据库复习大纲
一、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等
1.数据库定义?
2.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组是什么?
3.数据模型有那四种?
4.概念模型表示方法是什么?
5.目前的数据库系统分为那四种?
6.范式定义?
7.数据库设计步骤有哪些?
8.定义事务的语句主要有那三条?
9.数据库系统的英文简写是什么?
10.关系模式规范化中,各个范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1.SQL语句中的授权动词是什么?
12.删除student表的SQL语句是什么?
13.范式的表示方法是怎样的?
14.数据库系统特点有哪些?
15.数据库设计特点有哪些?
16.数据库维护工作主要有那些?
17.数据并发控制的意义有哪些,可以避免那些现象?
18.简述关系的定义?
19.简述事务的定义?
20.什么叫数据依赖?
21.笛卡尔积的计算方法?
22.结合实际绘制一张学生成绩管理E-R图。
23.SQL语言建立表。
二、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数据库应用的看法,说说我们身边那些地方用到了数据库方面的知识。
1。
数据库复习提纲
一、基础知识
数据库发展历史
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三个发展阶 段。 数据库模型分关系数据库模型、层次数据库、网状数 据库模型、对象数据库模型,其中关系数据库模型是用二 维表格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基本概念
1、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用户 (普通用户、应用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内部 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内模式、模式、外模式)表、
delete from<表名> [where <条件>]
三、综合要求
要求能对一张不符合范式要求的关系(表),进行关系分
解直至符合3NF 写出生成数据表的SQL语句 能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语 句。 对本课程的客观评价
2、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1)、信息世界—实体、属性、键、域、关系、实体集 (2)、信息世界—实体之间的联系:1:1;1:N;M: N; (3)、计算机世界—字段、记录、文件 现实世界 信息世界 计算机世界 事物总体 实体集 文件 事物个体 实体 记录 特征 属性 字段 事物间联系 实体模型 数据模型 (4)、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 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使得当数据的逻辑结构变了, 用户程序可以不变。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 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使得当数据的 物理结构变了,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变。
2、insert语句 (1)、基本用法
INSERT INTO <表名>[(<列名1>[,<列名2>…])] VALUES(<值>)
(2)、插入多行记录
数据库复习提纲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4个基本概念2.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3.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4.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的系统软件5.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人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6.数据管理则是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7.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8.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模型,如要用于数据库设计;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等。
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低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10.从现实世界到概念模型的转换是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的,从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可以由数据库设计人员完成,也可以用数据库设计工具协助设计人员完成,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转换一般是由DBMS完成的。
11.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
一类是与对象的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一类是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
12.数据操作时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合集,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数据库主要有查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1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
14.客观存在并可互相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15.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6.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17.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18.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19.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20.在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些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21.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种:1:1、1:n、m:n22.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3个方面的内容完整地描述了一个数据模型23.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层次数据库系统采用层次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数据库技术复习提纲
●表文件类型,数据库文件类型,表单,报表,查询文件,视图,菜单,等各种文件类型(扩展名是什么)●表的结构定义命令、显示表结构命令,复制表结构命令,表文件类型●简单了解关系,投影,连接,ER模型组成,实体联系种类。
●数据类型,日期型、逻辑型、备注型、通用型,特点及宽度●运算符的优先级别●SUBSTR函数,AT函数,STR函数,YEAR函数,EOF(),BOF(),RECNO()●LIST / DISPLAY●记录指针定位命令●LOCATE命令CONTINUE命令●REPLACE命令●DELETE命令pack zap●SQL命令中的SELECT查询命令●查询文件类型及执行命令●SORT命令,COUNT命令,SUM,A VERAGE命令●建立项目文件的命令及文件类型●INDEX命令●索引类型及特点●设置主索引命令●程序文件建立、执行命令●EXIT LOOP●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子程序调用●局部变量,全局变量●菜单文件执行命令●表单建立、执行命令●数据环境概念●报表文件类型,报表打印及打印预览命令控件:标签、图象、线条、文本框、形状控件、命令按钮、时钟控件、列表框、组合框、微调控件、复选框、表格(Grid)、页框属性:AutoCenter Caption ControlBox MinButton Visible Alignment Value Stretch SpecialEffect Enabled RowSource ControlSource Multiselect WordWrap Increment Top Desktop RowSourceType Interval ShowWindow FontUnderLine FontBond FontItalic ActivePage Exclusive AllowAddNew LineSlant PassWordChar Image ButtonCount ColumnCount Value Increment INTERV AL方法:Hide Refresh Release SetFocus AddItem题型:1.、选择:●组合框控件设置Style属性为___________表示将组合框设置为下拉列表框。
数据库管理系统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述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及联系。
2.三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3.数据库的操作方式有两种(P9)交互方式、程序嵌入式。
4.SQL语言的全称,它包括三类语言(P9)用于数据库查询的结构化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控制语言DCL。
5.E-R图的三要素及联系类型(画E-R图)实体,关系,属性。
6.关系模式是什么7.逻辑结构设计: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8.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任务。
(六个步骤)第二章SQL Server 2000简介1. SQL Server 2000是一种什么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是一个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2. SQL Server 2000包括哪些版本及各版本对操作系统的要求。
所有SQL SERVER 2000版本的客户端软件可在任何版本的MICROSOFT WINDOWS NT、MICROSOFT WINDOWS 2000和MICROSOFT WINDOWS 98上运行。
3. 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
是MICROSOFT管理控制台(MMC)的管理单元组件。
查询分析器可使用户以交互方式输入T-SQL语句构成的程序或存储过程,并将执行结果显示在界面上,从而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和管理。
4. SQL Server 2000的实例的概念第三章数据库和表创建1.数据库包括逻辑数据库和物理数据库。
逻辑数据库指数据库对象,有哪些?两类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库。
四个系统数据库及作用。
数据库对象主要包括:表、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和约束。
四个系统数据库:master,model,msdb.tempdb.物理数据库:三类数据文件:主数据文件.mdf,辅助数据文件.ndf,日志文件.ldf。
2.表的结构:表名,记录,字段。
关键字。
3.对数据库的操作有哪些及对应的T-SQL语句。
数据库创建语句的语法P36 例3.4 、3.54.SQL Server 2000的数据类型有哪些?5.表的操作有哪些?对应的T-SQL命令。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提纲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提纲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提纲一、概念第一章绪论1.数据和语义的关系数据:对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解释是对数据含义的说明,数据的含义成为数据的语义。
2.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存放数据的仓库。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有哪些数据定义、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其他功能4.什么是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5.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经过了哪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7.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文件系统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缺点: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8.什么是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数据库专用术语,包括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时相互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9.数据的不一致性、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恢复的概念,10.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
(对现实世界的模拟)11.数据模型的有哪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12.什么是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13.最常见的四种数据模型层析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14.关系模型中的术语:关系、元组、属性、主码、外码、全码、域、分量、关系模式码:亦称码键,码键能够唯一的确定一个元组。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列15.关系模型的优点关系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的。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
关系模式的存取路径对用户是透明的,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简化程序员的工作。
数据库复习提纲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包括以下几部分。
●计算机硬/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数据库管理员(DBA )●数据库用户(DBUser )数据库管理员(DBA )是一个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库服务器的人,拥有对数据库系统最高的处理权限。
数据库用户(DBUser )是指管理、开发、使用数据库系统的所有人员,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员和终端用户。
E-R模型:常用的、对现实世界进行形式化描述的概念模型,它有一套基本的概念、符号和表示方法。
实体:是现实世界中任何可区分、识别的事物。
可以是具体的人或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特性被称为属性。
域: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限定,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
通常将一个没有重复行、重复列的二维表看成一个关系。
关系的特点在同一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关系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原子属性,即属性不可再分割;●关系中的每一列属性都是同质的,即每一个元组的该属性取值都表示同类信息;●关系中的元组(或属性)没有先后顺序,任意交换两个元组(或属性)的位置,不会改变关系模式。
●关系中不能有相同的元组(有些DBMS中对此不加限制,但如果关系指定了主键,则每个元组的主键值不允许重复,从而保证了关系的元组不相同)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方法转化方法:●每个实体型都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式。
●实体间的每一种联系都转化为一个关系模式。
●对以上转化得到的关系模式结构按照联系的不同类型进行优化。
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优化●对于1:1联系,可以将它与联系中的任意一方实体转换成的关系模式合并。
●对于1:n联系,可以将其与联系中的n方实体转化成的关系模式合并。
●对于m:n 联系,必须单独成为一个关系模式,不能与任何一方实体合并。
关系模型中的术语元组:关系中的一行称为关系的一个元组。
数据库系统复习大纲
数据库复习简便性,高效性三层模式结构模式模式之间的映像关系两级物理数据独立性:物理不对逻辑有影响逻辑数据独立性:SQL改变视图的定义:逻辑模式:是指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库的存储模式的集合一个子模式:部分n个逻辑模式数据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层次模型属于逻辑模型关系,面向对象逻辑模型,B+,线性表物理ER 概念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关系:二维表结构(作用:用一行体现属性内部特定的逻辑对应关系,相当于对应关系的集合)关系模型:两个完整性约束:1.实体完整性约束:任何主码的所有属性都不能为空2.参照完整性约束:外码的取值为空,它所对应的参照表的已有取值(现在能够看到的)不为空。
非空约束,唯一性约束,检查约束完整性约束:反应了对于数据库合理性的检查规则(对应现实世界逻辑规则的体现)关系模型的数据运算:Sql:增删改查(CRUD)域(值得集合)笛卡儿积的子集是个关系数学的区别:有限子集,排列顺序无关空:值缺失或未知的状态关系代数关系,关系模式,关系实例变量,变量类型,变量的值要以集合的角度(把整个值处理完事后替换到原来的整个值)数据库的关系,关系模式,实例超码:唯一标识(有坐车的)候选码:任何真子集不再是超码的超码主码:(实体完整性约束)外码:主属性:所有候选码属性的集合非主属性:不是集合(讨论范式有用)模式图ER图SQL1.不区分大小写。
2.SQL里面的任何命令,DML(包括select)输入输出都是表3.表和关系:表存在重复行,关系不存在重复行4.特定于select :各个字句:from, where, group by, having, order by5.DML语句和select语句除了from以外,输入都是一个表Select句式From:为后面的字句提供数据源(笛卡儿积,(自然联结:等值连接,并且去掉同名属性),可以是等值不等之,join on(内链接,符合返回,二元运算),外联结(left,right,full)没有单独的alter join)可以在From语句里面写子查询With 临时视图Where(字符串like,=,escape,集合in, any,all, some, exists, not exists,=(标量子查询))域min max 的等价Group by 可以根据多个属性分组(可以写一个表达式),如果使用了group by的,select 里面一定是要从select 里面出现过(分组的属性)Having 本质上和where 有相同之处,只不过having 的基础在group by 之上。
数据库复习提纲(完整版)
复习提纲第一章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
答:(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管理阶段;(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有:○1数据不能长期保存;○2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3数据不共享;○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管理阶段的特点有:○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2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3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4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独立成性高;○4DBMS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2、数据独立性的概念、分类,含义。
答:概念: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领域中一个常用术语,他能将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
分类: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各含义: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数据在磁盘上怎样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3、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
答: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完整性检查将数据控制在有效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数据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以防止被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密和破坏,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规定,对某些数据以某些方式进行使用和处理。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等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技术复习提纲
第1章 序言 1.1数据库系统相对文件系统的优势1.数据库系统(DBS )的特点(相对文件系统)(1)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管理和控制数据。
DBMS 可以解决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问题。
由DBMS 屏蔽数据存取细节:应用程序⇔DBMS ⇔数据库(2)数据结构化程度高。
数据库存储了整个组织的数据,数据库既存储数据,又存储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即应用程序只处理数据的逻辑结构,而不关心数据的物理存储。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应用程序可以不变(如:表中增加一个列,应用程序可以不变)。
应用程序⇔按逻辑结构组织的数据⇔按物理结构组织的数据 应用程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或者,应用程序⇔模式⇔内模式(4)数据的共享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的数据面向整个系统,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应用,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系统共享使用。
数据共享(集中控制)可以大大减少数据的重复性(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更容易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由于数据面向整个系统,且结构化程度高,因此容易增加新的应用,易于扩充,可以适应各种用户的要求。
数据库存储整个企业或组织的数据 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DB )。
定义1:自描述的集成的表的存储(有点片面,并不是所有数据库均采用表方式存储的)。
定义2: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一般包括:用户数据、元数据、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安全数据、备份/恢复数据等。
DB 的内容?(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及其开发工具。
是系统软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库创建和维护功能、数据库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定义和操纵功能等。
商业系统:Access 、SQL Server 、Oracle 、Sybase 等。
数据库技术复习提要
数据库技术复习提要数据库技术复习提要第⼀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DB是(数据库);DBMS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2)常见的概念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
(3)关系是(⼆维表),属性是(表中第⼀列),元组是(表中的⼀⾏)。
(4)3种数据模型是(层次、⽹络、关系数据模型)。
(5)关系模型⽤(公共属性)实现表与表之间的联系。
(6)层次、⽹络模型⽤(指针)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7)概念模型独⽴于(硬件、软件);逻辑模型独⽴于(硬件)。
(8)数据库应⽤系统的组成(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
1、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的结构进⾏描述的信息。
元数据亦称为数据字典。
2、⽂件系统的缺陷:数据依赖,数据冗余,数据异常;⽂件系统的缺陷引起的后果:数据不⼀致性和影响数据的完整性。
3、什么是DBMS,主要功能是什么?答:DBMS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其主要功能是:(1)数据定义;(2)数据操作;(3)数据库运⾏的管理;(4)数据库维护;(5)数据通信4、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1)设计系统的概念模型;(2)依据所使⽤的DBMS软件,将概念模型转换出相应的数据模型(关系、层次、⽹络);(3)⽤数据定义语⾔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和某些约束条件。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和核⼼任务。
第⼆章《关系数据模型》(1)关系数据模型:⽤⼆位表格结构表⽰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2)关系:对于⼀个具体的⼆维表就是⼀个关系。
表中的⼀⾏称为关系的⼀个元组;表中的⼀列称为关系的⼀个属性;因此,关系可以定义为元组的集合。
对关系的限制:每个属性都不可分解;没有重复元组;不考虑元组间的顺序(⾏序);属性间的顺序(列序)⽆关紧要。
但使⽤时,为⽅便,还是考虑列序的。
(3)元组:关系的⼀个元素;表中的⼀⾏;表⽰⼀个实体。
(4)表:在关系数据库中,⼀张表就是⼀个关系;是由⼀组相关实体组成的,即代表⼀个实体集。
数据库原理复习大纲
数据库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知识要点1:数据发展的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
参考题目: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简述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3各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优缺点。
知识要点2:数据库系统概论常见的缩写:如DBA,OODB,OLAP,DBMS,DBS,KDD等及常见关系数据库产品。
参考题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OODB是()的英文缩写。
知识要点3:数据库系统组成及特点参考题目:回答一个完整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包括()。
据库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知识要点1:实体、联系、属性等概念。
知识要点2:联系的分类与特点知识要点3:常见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知识要点4:三级模式与二层映射,以及逻辑独立和物理独立性第三章:知识要点1:数据模型定义、域、笛卡尔积等概念和特点知识要点2:键的概念,外键、主键、候选键等知识要点3: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知识要点3:常见关系代数运算,特别是区分几种外连接运算第四章:知识要点1:SQL语言的特点知识要点2:常见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语言知识要点3:常见的特殊语句:如having,group by,order by ,delete,droup知识要点4:视图的概念,特点,操作情况。
第五章:知识要点1:函数依赖与多值依赖概念和分类知识要点2:范式概念及个范式的区别与联系知识要点3:ArmStrong公理特性及闭包集求解问题第六章:知识要点1:E-R模型绘制及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化第七章:知识要点1: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知识要点2: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概念知识要点3:需求分析工作内容和方法。
知识要点4:消除E-R图中常见冲突。
第八章:知识要点1:事务的概念和特点。
知识要点2:常见的故障恢复策略和方法知识要点3:日志文件的使用要点。
数据库复习提纲
填空题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分别为(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2常见的静态关系约束有(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函数依赖性约束)。
3.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4.数据字典的内容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 数据存储)、(处理过程)五个部分。
5、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对象时,需要经过身份验证和__权限验证_______两个阶段,其中身份验证分为Windows验证模式和___混合____验证模式。
6. sp_help系统存储过程的功能是_查看表的信息_____________。
7、命令truncate table的功能是___显示数据对象的相关属性_______。
8.SQL Server 中的事务处理控制语句_Commit [ tran [saction ] ]________实现提交一个事务。
简答题1 .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答: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是: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由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是: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解析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 DBMS 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软件。
但是 DBMS 是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是通过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来实现的。
2. 会画E 一R 图,要求实体型之间具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各种不同的联系,尤其是设计题。
答:P173.一个层次数据库实例,试用子女一兄弟链接法和层次序列链接法画出它的存储结构。
数据库复习提纲
数据库复习提纲1.实体联系方式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2.从用户到数据库,数据库数据结构经历了三个层次:外部模式、逻辑模式和内部模式。
用户只需要逻辑地使用数据,而不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
3.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
4.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数据的结构化5.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6.分解不仅是解决冗余的主要方法,也是标准化的原则。
7.任何能够唯一标识关系中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都被称为关系模式的候选键。
8.让关系R(a,B,C,D,e)中的属性函数依赖关系为:a→ B、a→ C、C→ D、 D→e,若将关系r分解为以下r1和r2两个关系:r1(a,b,c)r2(c,d,e)则r1属于3范式,r2属于2范式。
9.如果在关系R(a,B,C,d)中,属性C只依赖于主键中的B,而与a无关,那么该种依赖称为部分函数依赖10.关系的主属性不能为空,属于实体完整性规则11.学生关系s(学号,姓名,班级,班主任,课程号,课程名,学时数)属在第一种范式中12.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概念设计阶段13.基于“雇员”表查找所有“女”雇员的关系运算属于选择运算14.dbms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应用程序只有通过它才能和数据库打交道。
15.按下alt+f4可以退出access16.Access数据库可以包含7个文件扩展名为mdb.17的对象。
如果双击access标题栏上的控制按钮,数据库将关闭。
18.为某个数据库对象设置说明信息的方法是单击视图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来完成。
19.access提供的数据压缩和修复功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数据库到修复。
20.设置数据库密码,使用access提供的用户级安全机制,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21.空数据库是指不含任何对象的数据22.设置“默认数据库文件夹”可通过“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并在“常规”选项卡中进行设置23.更改字段名不会导致表中的数据丢失24.建立关系的两个表,主表的主键字段必须出现在相关表的字段中25.除了表可作为窗体数据源外,查询也是窗体的一个重要数据源26.为了获取外部数据,access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创建新表:导入和链接。
数据库原理总复习提纲
数据库复习提纲考试题目类型1、单选题(30%)2、判断题(10%)3、简答题(20%)4、查询分析题(24%)5、综合题(16%)第1章数据库概述1.1四个基本概念的掌握: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DBMS、应用程序等有关软件、硬件及各类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例如:学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2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1.2.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应用程序自己控制管理数据,程序员负担重;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无共享、冗余度极大1.2.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可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的独立性:独立性差,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必须修改应用程序;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1.2.3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1.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整体结构化;数据冗余度低,共享性高,易扩充;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强(物理、逻辑独立性的概念,体现在那些地方P4);由DBMS统一管理控制1.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DDL)2.数据操纵功能(DML)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并发性、安全性、完整性)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功能5.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6.数据通信功能1.5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定义。
1.5.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1.5.2外模式(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1.5.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1.6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及特点?如何实现数据独立性的(两级映像功能)?P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
数据库期末复习提纲
数据库期末复习提纲第⼀章1.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2.三个抽象:物理,最低层次的抽象,描述数据实际上是则乱储存的。
物理层详细描述复杂的低层数据结构逻辑,⽐物理层层次稍⾼的抽象,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视图,最⾼层次的抽象,只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个部分。
3.模式:数据库的总体设计称作数据库模式。
对数据库表的基本定义。
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中不同的模式:物理模式在物理层描述了数据库的设计;⽽逻辑模式则在逻辑层描述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在视图层也可分为⼏种模式,有时称为⼦模式,它描述了数据库的不同师徒。
4.模式的实例:特定时刻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的集合称作数据库的⼀个实例。
某个关系模式某⼀时刻满⾜它的集合5.数据模型:⼀个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以及⼀致性约束的概念⼯具的集合。
本⾝关系语义限制的集合体。
6.三个关系模型⼀对⼀,⼀对多,多对多7.语⾔:操纵语⾔,是使得⽤户可以访问和操纵数据的语⾔。
(①过程型(关系代数)②⾮过程型(SQL语⾔))数据定义语⾔,是指定数据库模式以及数据库其他特性的语⾔(完整性定义…等)8.16页图两层体系结构:(⽤户,应⽤程序)---⽹络---(数据库系统)三层体系结构:(⽤户,应⽤程序)---⽹络---(应⽤服务器,数据库系统)9.数据库简史第⼆章1.关系:⼀系列域上的笛卡尔积的⼦集。
2.纯关系模型(原⼦性),对象关系(⾮原⼦性)3.数据库模式: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实例:给定时刻数据库中数据的⼀个快照4.关系中,顺序⽆关5.超码:⼀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的组合可以使我们在⼀个关系中唯⼀地标识⼀个元组候选码:候选码是从超码中选出的,⾃然地候选码也是⼀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
因为超码的范围太⼴,很多是我们并不感兴趣即⽆⽤处的。
所以候选码是最⼩超码,它们的任意真⼦集都不能成为超码。
主码:从多个候选码中任意选出⼀个做为主码,如果候选码只有⼀个,那么候选码就是主码。
数据库原理复习提纲
数据库原理复习提纲1.解释下列名词数据(Data)指的是可记录的客观事实,并且有隐含的含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是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维护。
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 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在操作系统支持下工作的数据管理软件,是支持用户创建和维护数据库的一组程序包。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DBMS、DB、应用程序和用户以及数据库开发和管理人员等组成。
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
它既定义了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物理结构,还定义了数据的存储方法、存取策略等。
内模式与数据存储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有关。
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Logical Schema),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在逻辑上的视图。
它通常以某种数据模型为基础,定义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例如,数据记录的名称,数据项的名称、类型、域值等;还要定义数据项之间的联系,不同记录之间的联系;以及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等要求。
安全性主要指保密性。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Sub Schema)或用户模式,是个别用户组的数据库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型:
1.填空(20分)
2.单选(20分)
3.名词解释(两个,共10分)
4.简答题(4小题,共24分)
5.设计题(12分)主要考察SQL
6.设计题(14分)主要考察数据库设计
考试范围:
课堂上讲的各个章节(一、二、三、四、五、六、十、十一、七)各个章节中上课时讲过不作要求的,不在考试范围内。
主要内容:
第一章: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2.数据管理技术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3.什么是数据模型,有哪几类。
它的组成要素是什么。
4.P14~P18相关概念都要掌握。
层次、网状模型的特点。
5.P28,关系模型的相关概念。
关系模型的优缺点。
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与二级映象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7.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1.什么是域、笛卡尔集有什么用处。
关系的目与度。
2.候选码、主码、主属性等概念。
3.什么有关系操作,有哪些关系操作。
4.什么是关系的完整性,具体有哪些?外码、参照表、被参照表是什么?
5.什么是关系代数运算,有哪些传统与专门的关系运算。
6.关系演算不作要求。
7.P74第五题如果用关系代数来实现,你会吗?
第三章
1.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2.什么是视图,有什么作用?
第四章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安全性?
2.计算机系统的三类安全性问题指的是什么。
3.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安全性控制。
具体如何实现。
第五章
1.什么是数据库的完整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何实现(或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3.什么是触发器,有什么作用?
第六章
1.什么是规范化理化,有什么用处。
2.掌握第一、第二、第三、BC范式的判定方法。
3.能区分各类的函数依赖。
第十章
1.什么是事务,有哪些特点
2.数据库系统的各种故障有哪些。
3.各类故障的恢复技术有哪些,如何实现
第十一章
1.什么是串行执行?交叉并发执行,同时并发执行
2.并发执行有可能会造成什么问题,会具体分析。
3.有哪些封锁,各有什么特点
4.封锁会造成哪些问题,如何预防或解决
5.什么是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
6.理解三级封锁协议、两段锁协议。
各有什么用处。
7.理解封锁的粒度。
第七章
1.什么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各个步骤应做的工作。
3.如何做需求分析?数据字典的用途
4.如何进行概念结构设计。
5.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设计E-R图。
期末总评的组成:考试60%+期末作业20%+平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