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白马王彪》
全诗共七章,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 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对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对 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达观的慰勉等等,层见错 出,真切感人。而且诗中还出现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 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这是因为,曹植既不能放弃对 人生价值的追求,又看不到现实矛盾有任何解决的可能。 天命可疑,神仙虚妄,人生无常,现实世界一片黑暗。 本来建安文学具有一种慷慨激昂的基调,但这种基调是 建立在对人生价值追求的自信自负的基础之上的。当严 酷的政治现实粉碎了这种自信自负之后,诗歌的格调就 随之改变。由此开启了“正始诗风”。但从根本上说, 曹植早期诗歌的激昂之气与后期诗歌的悲哀情调有相通 之处。正是由于建安文人对于人生自由和生命价值有着 强烈的追求,当这一追求受到打击时,他们的悲哀才如 此强烈。
二、曹丕:
曹丕在文 学上的贡献, 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 (一)他的《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 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典论》是一部学 术性的著作,已逸,《论文》是其中唯一 保存下来的一篇。涉及到文学的价值、作 家评论、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文体 的区别等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此后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开了先河。
• (二)曹丕有一首乐府诗《燕歌行》, 内容上仍脱不了古诗十九首“少妇闺 怨”的题材,主要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更重要的,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 文人七言古诗。
曹丕的诗歌的特点
• :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 的作品很多,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 诗风清丽哀婉。而且写得比较好;
• 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 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 刻地展 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 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 交织成这 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 风格。
《名都篇》
• 名都多妖女,洛阳出少年。宝剑值千金, 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 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 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 众工归我妍。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 千......”
•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 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 风格上:苍劲有力,慷慨悲凉,文学 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苦寒行》赏析
• 。《苦寒行》反映了行军作战中,将士 们艰难奋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广大 士兵的同情之心。诗人能将战争之苦体 会得这样深刻而且与普通士兵产生共鸣, 真是难能可贵。诗中表现出的对人民和 士兵的同情,本是诗人真情的流露,人 性的表达,再加上诗风的慷慨悲凉,更 凸显震撼人心的力量。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小结
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 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曹操 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 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 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他的诗歌绝少华 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大处落 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 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 性色彩。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 展道路。
• 谢灵运尝云: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 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 所号为众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 人而已。(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
二、曹植的创作。
• 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
➢ 讨论《短歌行》主题
前人评曹操诗文
• 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 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 韵沉雄。”
•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 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 曹公。”
第二节 曹植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
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
• 陈思王植子建,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 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 (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 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严,與马服饰,不 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 爱。……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
• 另一个是形式多种多样,四言、五言、 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 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杂诗》其二
•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 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 客子常畏人。
小结
与曹操相比,曹丕的诗表现出新 的变化:
(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2)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 用 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 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 创造上。
《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
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以沈约、谢朓为代表Hale Waihona Puke Baidu“竟陵八友”等。
• 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 学风格的多样化。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 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 史。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 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 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 这一时期的文学除文人诗外,还有南北朝 乐府民歌,辞赋,小说、文论等 .
• 儒学丧失独尊的地位,玄学、佛教、道教 从兴起走向兴盛 ,对人们的思想和文学观 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文学创作逐渐摆脱 大量引经据典的陋习,重视作家情感的自 由抒发,一改板滞凝重的面目而为清峻、 通脱。
•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 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 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 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 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丕的压制、猜忌甚至迫害,
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 早期的那种豪迈气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代之 出现的是反映个人命运的失望和对曹丕政治集团 的不满和怨恨。在他的后期诗文中,主要表达由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 的苦闷与痛苦,和预感到生命即将在屈辱与碌碌 无为中消耗,失去其应有价值而产生的悲哀,以 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的前后期的诗歌创作, 内容和风格明显不同。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 歌才华的展现。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 风。
评赏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 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 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 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 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 为之摧。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 夹路啼。 •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 多所怀。 •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 正徘徊。 •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 同时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 悠悠令我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附:毛泽东《浪淘沙》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 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之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蔡琰(生卒不详,其父生卒年为132—192, 琰当大致与曹操同时代)。
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文学
一、曹操 1、曹操的生平。 史称: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 雄。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 一、政治家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蜀吴 三国君主之中能力最强 ,创立屯田制 ,解决了粮 食危机问题。
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一220),共25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实际上包括汉末到魏初的一 段时期(到曹植死为止),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 和蔡琰。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 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 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 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 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 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 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
• 二、军事家: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三、文学家:
• 1、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2、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3、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 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 健沉郁。
2、曹操的诗歌创作。
• 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 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风骨”。“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内在的感 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
建安作家及其生卒年代
• “三曹”:
曹操(155—220)、曹丕(187—226)、 曹 植(192—232)。
• “七子”:
孔融(153—208)、陈琳(?—217)、王粲 (177—217)、徐干(170—217)、阮瑀 (?—212)、应瑒(?—217)、刘桢 (?—217)。
•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 应氏》,情调悲凉,如同他父亲的诗一样。二是 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 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信的 少年意气。
箜篌引
•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 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 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 磬折何所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 零落旧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 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书法乃至园林 建筑尤其是诗歌,在这一时期都发生了重 大的变化。
• 鲁迅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 代”
• 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 的空前活跃。
• 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 团”,
•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 以陆机、左思为代表的“二十四友”,
返回
•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 ,带来了诗歌的变化 .
•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 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 开创的山水诗等;
• 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 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 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 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
魏晋南北朝诗歌
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吴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196)………(约400年)……………………(589)
返回
• 魏晋南北朝又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 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 学说同时并兴,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 道教的风行,使汉代定于独尊的儒学相对 衰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