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及结果分析

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及结果分析
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及结果分析

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及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31T15:10:12.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黄丹丹赵燕[导读]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黄丹丹赵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47100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277-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采用积极的监测及综合护理,对73例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治愈72例,死亡1例,治愈率97%。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与其他年龄的小儿肺炎相比有其特点,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不发热、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的治疗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73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32例,女41例;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53例;生后72h内发病者11例;吸入性肺炎27例(包括奶汁、羊水及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17例(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感染);合并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低温1例,败血症2例。

2 护理措施

2.1 保温 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患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对末梢器官的调节减弱,基础代谢率降低,微循环缓慢,体温往往低于正常。对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的患儿宜用热水袋保温或放入新生儿暖箱,热水袋水温以50℃为宜,放置时,热水袋加外套或用毛巾包裹,以防烫伤,使用暖箱时应注意观察相对温度和湿度,应保持温度恒定,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温。如体温过高,应积极降温,镇静处理,不宜酒精擦浴,以免诱发抽搐[2]。病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24℃左右,相对湿度在55%~65%左右并保持空气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要做好各项护理,如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次[3]。达到清洁皮肤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并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应保持正确的体位,使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及时清除鼻痂及口咽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缺氧,减少CO2潴留。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动作宜轻柔,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mPa,吸痰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从深部向上提拉,并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持续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先吸出口腔分泌物再吸鼻腔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哭闹或喘息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4]。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轻中度缺氧采用鼻导管吸氧,一般用鼻前区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重度缺氧可用头罩给氧,头罩吸氧应尽量选择容积大一些的头罩并且其上孔及侧孔不能被覆盖。对患儿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氧浓度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即可。如无效应该用CPAP或呼吸机给氧[5]。

2.3 病情观察及输液本病初期症状常不典型,往往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面色、体温、心率、呼吸、哭声、睡眠和哺乳等情况。如患儿表现反应低下、拒奶、哭声无力、阵发性青紫、口吐白沫、呛奶等,应及时通知医师。如病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在180次/分钟以上,呼吸困难,发绀加重,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时,可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并执行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6]。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速,输液速度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 为宜,约5~8滴/min,避免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有条件可采用输液泵。

2.4 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避免外人探视。保持室温22℃~24℃,湿度55%~65%。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30min,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前应洗手,戴好口罩、帽子,穿清洁工作衣和工作鞋方可进入。各种监护治疗仪(监护仪、雾化器、吸痰器、暖箱)要严格消毒,桌面、物体表面、地面每日用1:2000的“84”液消毒两次,减少一切感染机会。当工作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不能接触新生儿。

3 结果

通过采用维持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儿痊愈63例,好转9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6.43%,效果满意。

4 讨论

新生儿肺炎的感染途径:(1)通过血行传播;(2)通过羊水感染。因此要做好孕母及新生儿的保健,分娩时避免窒息,防止吸入羊水、胎粪,加强新生儿的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新生儿肺炎与年龄稍大孩子的肺炎在表现上不完全一样,多不典型,少数有咳嗽,体温可不升高。主要症状是口周发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乳。有时就是“感冒”症状,如鼻塞、呛奶。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呼吸很快(大于45 次/分,正常情况下是 40~44 次/分),甚至可能伴有吸气性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的表现。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极其重要。参考文献

[1] 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39.

[2] 姜万清.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0, 21; 299.

[3] 廖惠梅.78列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南医学院学报.2009, 29(1);130.

[4] 孔德风,马莉.实用新生儿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5.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精选、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对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案针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150例确诊肺炎患儿,通过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等治疗,加强病情监测等对症治疗等措施,在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出入院宣教质量,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疗效。结果150例肺炎患儿在合理治疗机良好的护理干预下均完全康复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且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以提高患儿肺炎治愈率,利于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单独或协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节[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各种对症治疗外,小儿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并减少其相关并发症[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5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患儿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岁±1.9岁;病程5-10天,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半发热;X片可见

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1.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解热、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时依据不同病原菌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细致综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治疗中积极加强病情监测,150例小儿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 ~22℃,湿度为55% ~60%。防止病房干燥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明显减轻患儿呼吸的症状[4]。让患儿多休息,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因为适度的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氧耗量,避免肺过度工作,保护患儿肺功能。同时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病室保持安静,有利于患儿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如病房条件许可,最好要将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等)患儿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病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日双氧水喷雾消毒2次,保证室内空气清洁[5]。 2.2心理护理 患儿多伴有“打针疼,吃药苦”心理,因此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与其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儿安抚工作,给予安慰及鼓励,减少其恐惧心理,增加患儿治疗信心。多与家长交流,同时向患儿家

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及结果分析

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及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3-07-31T15:10:12.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黄丹丹赵燕[导读]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黄丹丹赵燕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471003)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277-0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采用积极的监测及综合护理,对73例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治愈72例,死亡1例,治愈率97%。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综合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与其他年龄的小儿肺炎相比有其特点,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不发热、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的治疗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73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32例,女41例;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53例;生后72h内发病者11例;吸入性肺炎27例(包括奶汁、羊水及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17例(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感染);合并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低温1例,败血症2例。 2 护理措施 2.1 保温 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患病后中枢神经系统对末梢器官的调节减弱,基础代谢率降低,微循环缓慢,体温往往低于正常。对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的患儿宜用热水袋保温或放入新生儿暖箱,热水袋水温以50℃为宜,放置时,热水袋加外套或用毛巾包裹,以防烫伤,使用暖箱时应注意观察相对温度和湿度,应保持温度恒定,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温。如体温过高,应积极降温,镇静处理,不宜酒精擦浴,以免诱发抽搐[2]。病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2~24℃左右,相对湿度在55%~65%左右并保持空气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要做好各项护理,如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次[3]。达到清洁皮肤和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并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应保持正确的体位,使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及时清除鼻痂及口咽分泌物,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量,纠正缺氧,减少CO2潴留。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动作宜轻柔,负压不能过大,一般为0.02~0.03mPa,吸痰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从深部向上提拉,并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持续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先吸出口腔分泌物再吸鼻腔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哭闹或喘息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4]。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轻中度缺氧采用鼻导管吸氧,一般用鼻前区导管给氧,氧流量为0.5~1L/min,氧浓度不超过40%;重度缺氧可用头罩给氧,头罩吸氧应尽量选择容积大一些的头罩并且其上孔及侧孔不能被覆盖。对患儿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氧浓度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即可。如无效应该用CPAP或呼吸机给氧[5]。 2.3 病情观察及输液本病初期症状常不典型,往往无呼吸道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面色、体温、心率、呼吸、哭声、睡眠和哺乳等情况。如患儿表现反应低下、拒奶、哭声无力、阵发性青紫、口吐白沫、呛奶等,应及时通知医师。如病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在180次/分钟以上,呼吸困难,发绀加重,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时,可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并执行心力衰竭的护理常规[6]。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速,输液速度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3~5ml 为宜,约5~8滴/min,避免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有条件可采用输液泵。 2.4 预防交叉感染母婴同室,避免外人探视。保持室温22℃~24℃,湿度55%~65%。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30min,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前应洗手,戴好口罩、帽子,穿清洁工作衣和工作鞋方可进入。各种监护治疗仪(监护仪、雾化器、吸痰器、暖箱)要严格消毒,桌面、物体表面、地面每日用1:2000的“84”液消毒两次,减少一切感染机会。当工作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不能接触新生儿。 3 结果 通过采用维持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儿痊愈63例,好转9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6.43%,效果满意。 4 讨论 新生儿肺炎的感染途径:(1)通过血行传播;(2)通过羊水感染。因此要做好孕母及新生儿的保健,分娩时避免窒息,防止吸入羊水、胎粪,加强新生儿的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新生儿肺炎与年龄稍大孩子的肺炎在表现上不完全一样,多不典型,少数有咳嗽,体温可不升高。主要症状是口周发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难、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乳。有时就是“感冒”症状,如鼻塞、呛奶。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呼吸很快(大于45 次/分,正常情况下是 40~44 次/分),甚至可能伴有吸气性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的表现。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呼吸道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执行医嘱,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极其重要。参考文献 [1] 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39. [2] 姜万清.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0, 21; 299. [3] 廖惠梅.78列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体会.南医学院学报.2009, 29(1);130. [4] 孔德风,马莉.实用新生儿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5.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常规 【概念】 新生儿肺炎有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种,因吸入羊水、胎粪、乳汁引起的为吸入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入最严重。 【临床表现】 1、宫内感染引起肺炎:生后12-24小时出现症状表现为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绀、呻吟、呛咳等常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应差,少哭,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时有呼吸暂停。有窒息史者多于复苏后即出现症状。可出现体温不稳、黄疸加重、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心力衰竭、休克等。 2、产时及产后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3-5 d,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鼻翼扇动,口吐白沫,点头呼吸,不吃奶,厌食,呛奶,发绀或苍白,出现三凹征,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者呼吸衰竭。足月儿常发热,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多体温不升。 3、吸人性肺炎:在喂养过程中时有窒息或发绀发作。 【护理评估】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吸入污染的羊水,喂养时有无乳汁吸入,有无断脐不洁史,有无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呼吸的次数、节律,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呼吸暂停及暂停的次数,是否伴有呻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体温、精神反应情况,面部、四肢、全身皮肤的颜色。 1、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无胸部X线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及病原学检查异常。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注意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程度,有无紫绀、三凹征、鼻翼煽动、气促、喘息、咳嗽及呛奶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缺氧症状,如有异常积极进行救治。 2、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注意观察精神反应,哭声,拥抱,吞咽,吸吮等反射情况。 二、症状的护理 1、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概述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大多数新生儿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称晚发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播给新生儿的;少数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 主要分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并存,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性肺炎。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感染的称为宫内感染性肺炎,于出生后感染的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或称新生儿早发型肺炎(出生7 天内发生的肺炎)和晚发型肺炎(出生7 天后发生的肺炎)。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 万~200 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感染、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 护理评估 1.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 2.医疗费用问题 3.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 4 身体评估包括孕周娩出方式孕期病史 5.患儿一般症状肌张力呼吸心率体温原始反射皮肤黏膜血压等 6 社会心理状态住院费用家属对患儿生命预后担心 持续评估 1. 生命体征 2血压血糖出入量体重增长情况 3肺部听诊情况痰液情况 4 药物使用情况 5生化检查情况 6 有无并发症 7.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8.住院期间家长能表达出焦虑失望感积极求医主动配合治疗 9有无皮肤完整性受损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 新生儿肺炎(neonatalpneumonia)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它是一种常见病, 死亡率较高。 一、吸入性肺炎 【病因】 包括羊水、胎粪、乳汁等吸入。主要因缺氧刺激胎儿呼吸而使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引起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常见于吞咽功能不全、吮乳后呕吐、食管闭锁和唇裂、腭裂等。其中 以胎粪吸入性肺炎最为严重。 【临床表现】 羊水、胎粪吸入者多有窒息史,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伴紫绀、呻吟。胎粪吸入者病情往往较重,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一旦并发气胸、纵隔气肿,病情突变甚至死亡。乳汁吸入者常有喂 乳呛咳,乳汁从口、鼻流出,伴气急、紫绀等,严重者可导致窒息。 胸部X线检查可见两侧肺纹理增粗伴肺气肿。胎粪吸入者往往有明显阻塞性肺气肿和 两肺不规则斑片或粗大结节阴影。 【治疗原则】 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适当限制液量,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 二、感染性肺炎 【病因】 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都可引起新生儿肺炎。病原体的侵入可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宫内感染和出生时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B组?溶血性链球 菌、衣原体等为主。出生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常见。 【临床表现】 宫内感染发病早,产后感染发病较晚。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一般情况差,呼吸浅促、鼻翼扇动、点头呼吸、口吐白沫、紫绀,食欲差,体温异常。病情严重者可出现 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吸气三凹症,甚至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治疗原则】 1.控制感染及早合理应用抗生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 抱菌素等;肠道菌肺炎可选用第三代头抱菌素。

小儿肺炎护理措施

小儿肺炎护理措施 (一)常见诊断 1.体温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造成的通气和换气障碍有关。 3.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呼吸道排痰功能差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肺循环阻力增加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肺脓肿)。 (二)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因体温的变化情况常能帮助判定病情或提示是否发生并发症。 2.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 (1)置患儿于半卧位或抬高床头,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减少氧的消耗。 (2)给氧根据缺氧程度决定氧流量及供氧。 (3)按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并观察药物疗效。 (4)及时处理腹胀以免影响呼吸可用中药或松节油热敷腹部、肛管排气或针灸天枢、神厥等穴。若是低钾血症引起者可按医嘱补充氯化钾。若是中毒性肠麻痹所致应禁食、胃肠减压,按医嘱给新斯的明以促进肠蠕动,消除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5)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烦躁及其变化。 3.清理呼吸道的护理 (1)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2)帮助患儿翻身、拍背,方法为: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叩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也可进行体位引流。 (3)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 (1)安静休息,半卧位,尽量减少刺激,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2)控制输液速度,滴速应控制在每小时5m1/kg.(3)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忽然加速、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5.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 (1)发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中毒症状加重,呼吸困难,频繁咳嗽,咳出大量脓性痰多提示可能并发了肺脓肿。 (2)若忽然病情加重,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绀、脉率加快、烦躁不安、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应考虑并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 (3)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物。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常见病因有吸人性和感染性两大类。因羊水、胎粪、乳汁等吸人引起的为吸人性肺炎,其中以胎粪吸人性肺炎最为严重。吸入性肺炎可引起呼吸衰竭、肺不张、肺气肿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治疗原则为尽快清除吸入物,给氧、保暖,纠正酸中毒,应用抗生素,适当限制入液量及对症处理。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为感染性肺炎,可发生在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宫内感染发病早,产后感染发病较晚,出生后感染多因密切接触了呼吸道感染者引起。【临床表现I】 1.宫内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短,生后 12~ 24h 出现症状表现为在复苏或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绀、呻吟、呛咳等。常无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反应差,少哭,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时有呼吸暂停。有窒息史者多于复苏后即出现症状。可出现体温不稳、黄疽加重、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心力衰竭、休克等。2.产时及产后感染引起肺炎:潜伏期 3 一 5d,主要表现为呼吸浅促,鼻翼扇动,口吐白沫,点头呼吸,不吃奶,厌食,呛奶,发绀或苍白,出现三凹征,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严重者呼吸衰竭。足月儿常发热,也可体温正常,早产儿多体温不升。不同病原体引起肺炎各有特点。 3.吸入性肺炎:在喂养过程中时有窒息或发绀发作。 【评估要点】 1.一般情况:询问患儿出生时有无吸入污染的羊水,喂养时有无乳汁吸入,有无断脐不洁史,有无接触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等;了解家长对疾病的病因及防护知识的认知程度。 2.专科情况:了解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呼吸的次数、节律,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呼吸暂停及暂停的次数,是否伴有呻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体温、精神反应情况,面部、四肢、全身皮肤的颜色。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有无胸部 x 线纹理增粗或肺部片状阴影、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及病原学检查异常。 【护理诊断/问题】 1.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无力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新生儿肺炎及其并发症护理体会

新生儿肺炎及其并发症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及其并发症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通过合理喂养、维持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儿痊愈86例,好转3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3%,疗效满意。结论:新生儿加强监护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并发症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治疗,就很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按病因可分为产前感染和出生后感染两种,由于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征,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病情转愈十分重要。现将住院治疗的120例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62例,女58例;

其中早产儿24例,足月儿94例;过期产儿2例。年龄最小者出生后l h发病,生后72 h内发病者86例;最长者29 d。吸入性肺炎40例,感染性肺炎80例;合并心衰36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18例,窒息12例,低体温20例,硬肿症5例,败血症2例。诊断标准均参照《儿科手册》[1]。通过采用维持体温,维持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儿痊愈86例,好转32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98.3%,疗效满意。 1.2 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在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年长儿有很大的差别,加之该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平均应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同时测周围体温与肛温,因新生儿体温上升多不明显,部分表现为体温不升,应区别发热是由环境因素还是疾病所致;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变化,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出现青紫、呻吟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 2 护理措施 2.1 维持正常体温:病房温度应在22~28℃之间,室内空气要新鲜,湿度50%以上、通风良好。针对患儿体温不升、四肢厥冷、低体质量儿或体温为30℃及以下患儿,均予远红外线暖箱复温。体温大于30℃的患儿放人预热至30℃的暖箱内,根据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32~34℃。使患儿在6~24 h之內恢复正常体温。护理人员应注意温箱调节,切忌加温过速,复温过快可因耗氧量突然增加,可导致毛细血管突然扩张血液循环重新分配,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及肺

新生儿肺炎教学查房

新生儿肺炎教学查房 时间:2013年11月 29日 地点:儿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主讲人:谢金金 查房题目:新生儿肺炎的护理 查房目的:1.掌握新生儿肺炎的概念、分类、病因、临床表现。 2.熟悉新生儿肺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了解新生儿肺炎的处理原则。 4.掌握新生儿肺炎的常规护理。 5.分析及处理该患儿现存的护理问题 参加人员: 内容: xxx(xx护师): 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和实习同学来参加今天的教学查房。 今天是由谢金金同学为大家讲解本次查房,她讲解的内容是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对于患肺炎的新生儿,如何更好地做好护理方面的措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经过这次的护理查房大家可系统地重温关于新生儿肺炎的相关知识,也请各位老师对于谢金金同学的查房内容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下面有请谢金金开始讲解。 谢金金(实习护士):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和你们一起分享我的教学查房。我给大家讲解的是新生儿肺炎的护理。首先,本次教学查房的内容有:病例简介,新生儿肺炎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新生儿肺炎的概念,分类,病因,临床症状及护理。本次的查房目的:1.掌握新生儿肺炎的概念、病因、分类、临床表现。2.熟悉新生儿肺炎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了解新生儿肺炎的处理原则。 4.掌握新生儿肺炎的常规护理。 5.分析及处理该患儿现存的护理问题。

我选的病例是+31床的,沈然巍之子,于2014年7月15日,出生9天大时诊断为新生儿肺炎而入院的。代主诉:发热半天。现病史:患儿发热半天,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欠佳,脐窝渗液,吃奶不佳。病程中患儿神清,无吐奶,大便黄软,小便正常。护理查体:T:37.9℃,P:130次/分,R:40次/分,SPO2:95%(未吸氧),体重:3.78kg。入院诊断: 新生儿肺炎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下新生儿肺炎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分类,病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处理原则,常规护理及护理PIO几个方面。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新生儿肺炎吗? 毕雪雪(实习护士): 新生儿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比如吸入羊水、胎粪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谢金金(实习护士): 回答得很好。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时诊断和处理。 新生儿肺炎根据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感染性肺炎,包括产前、产时、产后感染性肺炎;二是非感染性肺炎,即吸入性肺炎。 那么大家知道造成新生儿肺炎的原因有哪些吗? 黄乐(实习护士): 原因应该有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羊水或胎粪吸入,这些会导致肺炎。还有就是产后周围环境因素,如接触外人,机械操作也可造成孩子感染。 谢金金(实习护士): 黄乐说的很对,对于这个疾病的病因,我们可以分类来讨论。产前感染的病因:胎儿在宫内吸入污染的羊水,或胎膜早破时孕母阴道细菌上行感染,或母孕期受病毒、细菌等感染,病原体通过胎盘达胎儿血液循环至肺部引起感染。产时主要因分娩过程中吸入污染的产道分泌物或断脐消毒不严发生血行感染。产后感染的原因:1.由上呼吸道下行感染肺部,如父母、家人或医护人员密切接处后受到感染。2.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直接引起肺部感染,如新生儿败血症,医疗器械、用物等消毒不严,或不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而导

肺炎护理常规

肺炎护理常规 【一般概念】肺炎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肺炎的病因不同,其病变部位、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不相同。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 【分类】 1、病理分类可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等。小儿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2、病因分类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如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急性肺炎(病程在1各月内)、迁延性肺炎(病程为1-3各月)、慢性肺炎(病程3个月以上)。 4、病情分类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严重受累外,其他系统液受累,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一、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以三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起病急,四季均可发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合并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病情严重,常迁延不愈,病死率较高。 【病因】 1、内在因素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统生理特点,故婴幼儿易患肺炎。 2、环境因素肺炎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阳光不足、冷暖失调等均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为肺炎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3、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见,其次是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他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所致的肺炎日渐增多。【临床表现】 (一)轻症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气促。 1、发热热型不易,多数为不规则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早产儿、中毒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小儿肺炎 肺炎指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肺部炎症。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共同临床表现。 1.护理问题 1.1清理呼吸道无效。 1.2气体交换受损。 1.3体温过高。 1.4潜在并发症。 2.护理措施 2.1改善呼吸功能 2.1.1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以减少患儿氧消耗。 2.1.2经常翻身,更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和肺不张。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2.1及时清除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并配合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2.2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吸痰。 2.2.3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保证液体的摄入量,以湿润呼吸道粘膜,防止分泌物干结,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可以防止发热引起的脱水。 2.2.4根据缺氧程度给予氧气吸入,儿科多采用口罩、头罩法等。 2.3降低体温

监测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密切观察降温后效果,并及时记录。 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1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60次/分、心率加速 (>160~180次/分)、肝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人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2.4.2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立即报告医生并共同抢救。2.4.3患儿出现腹胀,呕吐吐胃咖啡样内容物、黑便等表现,提示有中毒性肠麻痹及胃肠道出血,应禁食、予以胃肠减压,遵医嘱皮下注射新斯的明,以促进肠蠕动,消除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3.健康教育 3.1加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衣服穿着不宜过厚,要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汗湿衣服做到及时更换。 3.2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不佳的场所,以免传染呼吸道传染病。 3.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上感向下蔓延而致支气管炎、肺炎。 3.4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 4.护理评价 4.1患儿能顺利有效的咳痰,呼吸道通畅。 4.2患儿呼吸困难发绀消失,呼吸平稳。 4.3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及其效果

社科学论 Social Science Theory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及其效果 熊思思⑴何立珍⑵戴志龙⑵ ([1]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南昌330006; [2]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择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05月至2018年10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展开综合护理,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进行两组患者护理状况飽分析。结果:比较两组的肺炎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状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有效提升了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治疗效率,适合展开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https://www.360docs.net/doc/185973830.html,ki.kjdkz.2019.05.074 On the Nursing of Neonatal Pneumonia and Effects XIONG Sisi[1],HE Yizhen121,DAI Zhilong121 ([1]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Ji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Nanchang,Jiangxi330006; [2]Nanchang Health School,Nanchang,Jiangxi33000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and effects of neonatal pneumonia.Methods84cases of neonatal pneu-monia patients who came to Ji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or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May2018to October2018.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he nursing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Results Comparing the disappearance of pulmonary symptoms,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n efl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neonatal pneumonia patients 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newborn;pneumonia;nursing application strategy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也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的宝宝由于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差,肺组织分化不完善,呼吸肌软弱,呼吸运动表浅,呼吸道管腔狭窄,清理气道的功能低,不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败血症乃至死亡。⑴因此,必须开展针对新生儿肺炎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84例患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05月至2018年10月,出生的胎龄为37?42周,平均年龄8天,出生体重2.6?4.1kg,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组成皆为男婴27例、女婴1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资料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经过诊断,两组患儿均为新生儿肺炎患者,排除心脏病患者、功能不全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等。 1.2方法 1.2.1测定方法 首先,先确定新生儿是轻症肺炎还是重症肺炎,并做相关检查。然后详细询问病史帮助确诊,如母亲在产前有没有妊娠期感染、羊水穿刺操作、绒毛膜羊膜炎及胎膜早破等,产时有没有胎儿胎盘糟粕或宫内窘迫羊水有臭味等。新生儿岀生后有没有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史等高危感染。 常见检查包括:(DX线胸片:用于确定病灶,并监测肺部病变。(2)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血小板可降低,脐血IgM可升高,血C反应蛋白多升高。(3)病原学检查:可做鼻、咽试子或气管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必要时做血培养,进行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出生后1个小时内胃液及出生后8小时内气管分泌物涂片和培养可帮助找到宫内感染的致病菌,还可做血清特异性IgM以及病原PCR检测。(4)血液分析:用于判断呼吸衰竭及其类型。 1.2.2护理方法 综合护理包括监护、保温、体温测量、呼吸道管理、静脉输液、雾化处理、喂养护理等。(1)监护: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尿量、血压、氧饱和度。(2)保温:室温保持在18?20度,湿度保持在60%左右,太干太热会使宝宝咳嗽气促加重,痰液变稠。有些患儿四肢冷可以用热水袋加护理套置于新生儿肢端,3小时左右换水一次。(3)体温测量:体温每小时测量一次,同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精神等变化。发热时禁止使用退热药物,如果温度超过38度,可以适当采用物理降温,比如宽衣解带、降低室温水温和用温水擦拭等。(4)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气道,给予雾化吸入及体位引流,定 1602019年/第14期/5月 (中)

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

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 (一)常见护理诊断 1.体温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造成的通气和换气障碍有关。 3.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呼吸道排痰功能差 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肺循环阻力增加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脓胸(脓气胸、肺大泡、肺脓肿)。 (二)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因 体温的变化情况常能帮助判断病情或提示是否发生并发症。 2.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 (1)置患儿于半卧位或抬高床头,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减少氧 的消耗。 (2)给氧根据缺氧程度决定氧流量及供氧。

(3)按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 并观察药物疗效。 (4)及时处理腹胀以免影响呼吸可用中药或松节油热敷腹部、肛管排气或针灸天枢、神厥等穴。若是低钾血症引起者可按医嘱补充氯化钾。若是中毒性肠麻痹所致应禁食、胃肠减压,按医嘱给新斯的明以促进肠蠕动,消除腹胀,缓解呼吸困难。 (5)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烦躁及其变化。 3.清理呼吸道的护理 (1)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鼓励患儿多饮水,防止痰液 黏稠不易咳出。 (2)帮助患儿翻身、拍背,方法为: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叩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也可进 行体位引流。 (3)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及时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4.预防心力衰竭的护理 (1)安静休息,半卧位,尽量减少刺激,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2)控制输液速度,滴速应控制在每小时5m1/kg.(3)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呼吸加快、心率突然加速、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等,应及时通知医 师并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5.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 (1)发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中毒症状加重,呼吸困难,频繁咳嗽,咳出大量脓痰多提示可能并发了肺脓肿。 (2)若突然病情加重,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绀、脉率加快、烦躁不安、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等,应考虑并发脓胸或脓气 胸的可能。 (3)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而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物。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小儿肺炎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忽然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继之有痰。年长儿一般症状较轻,有时可述头痛、胸痛。婴幼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发热、精神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咳嗽一般在7 d~10 d 缓解,部分患儿可迁延2周或3周,病情反复或加重。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罗音,其特点是随体位变动和咳嗽而改变。现将护理常规总结如下。 1.一般护理 保证患儿休息,病室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通风,根据天气情况每天开窗2次或3次,每次10 min~30 min室温保持在18℃~20℃; 因小儿呼吸道黏液腺分泌不足,再加上肺炎患儿呼吸次数增多,呼吸道黏膜比较干燥,所以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注意患儿保暖,避免对流风。但患儿衣服不宜过多过紧,应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尽量与其他病种分开安置。 喂奶、水、药时应缓慢,并稍抬高患儿头部,以防呛咳,引起窒息。应用冬眠药物时应平卧,避免突然坐立或竖直抱起,以防体位性低血压。有呼吸困难时给氧,增加空气湿度,冷湿气或雾化气吸入,多喂水、勤吸痰。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等有无加重,有无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冷汗、水肿或腹胀、嗜睡、惊厥、昏迷等症状,并及时报告医师。病情危重者准备急救。 2.饮食 小儿生长发育旺盛,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禁油腻、辛辣食物。鼓励患儿进米汤、果汁等,以补充热量和呼吸道水分的丧失。但要适量,避免加重心肺负担。同时酌情补充维生素C、维生索A、维生素D等。气急、发绀的患儿喂食服药时应抱起,头部抬高,避免吸入气管引起呛咳 甚至窒息,限制钠盐的摄入。 3.保持呼吸道通畅 3.1. 吸痰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

新生儿肺炎护理措施 宝宝在刚出生时身体就极为虚弱,免疫力也非常低下,这时就需要大家格外小心细致的进行护理,然而患有新生儿肺炎的宝宝更要细心护理,可是大家知道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吗?下面妈妈网百科就来告诉大家新生儿肺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吧! 定期做产前检查 羊水或胎粪吸入性肺炎,预防的关键是防止胎儿发生宫内缺氧。母亲在怀孕期间定期做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怀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预防感染 1、出生前:母亲孕期应预防感染;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出生后:生活空间要洁净舒适,衣被、尿布应柔软、干净,哺乳用具应消毒。父母和护理人员应注意卫生,注意洗手;避免接触感冒患者,若母亲感冒,应戴口罩喂奶,发现孩子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立即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新生儿肺炎的表现 清楚的了解疾病的表现很重要,以为这些信息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作用,不过大家都知道新生儿肺炎的表现有哪些吗?有许多的爸爸妈妈们没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病情,从而导致孩子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所以了解新生儿肺炎的表现是非常有必要的! 1、呼吸快: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每分钟40次左右,新生儿肺炎患儿呼吸可增加到每分钟60次以上。新生儿肺容量小,很难通过加深呼吸幅度的方法达到提高通气的目的,因此在肺部尖现病变后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的方法提高通气量,所以呼吸快是新生儿肺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2、青紫:肺炎患儿可以出现口周青紫,重症患儿口唇、指(趾)甲床、头面部和全身都可以现青紫,青紫是缺氧的表现。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见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程度,有无青紫,鼻翼扇动,三凹征,气促,咳嗽,呛奶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无缺氧征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采取急救措施。2、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2-4小时测量记录一次,注意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哭声及拥抱,吞咽,吸吮等反射情况。 三:症状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促使痰液排除,必要时,给予吸痰,吸痰时注意无菌原则。2、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过高者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凉水袋,温水擦浴等,过低者注意保暖,如热水袋,暖箱等。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药物。 四:营养与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患儿足够的液体及营养,喂奶以食多次为宜,喂奶呛咳者,应体位喂养,喂养时须注意患儿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通畅,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对无口喂养的患儿,可用鼻饲疗法。无法从胃肠给予营养的,应及时给予静脉营养。在给予静脉营养时注意无菌,注意保护患儿血管,防止液体外渗,并根据高营养液的成分给予避光输液。 五:药物治疗护理:1、针对不同病原给予抗生素治疗,金葡菌肺炎及大肠杆菌感染的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一代头孢菌素;革

兰氏阴性或绿脓杆菌,可用三代头孢菌素等。2、对于呼吸道症状,可给予雾化吸入,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米配成雾化液,或用万托林与生理盐水按应定的比例配成的液体,用空气压缩本泵给患儿进行治疗。3、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六: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抚摸,根据其家长认知程度,对疾病知识进行讲解,缓解家长焦虑及紧张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促进患儿康复。

肺炎喘嗽患儿护理常规

肺炎喘嗽患儿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肺炎喘嗽患儿护理常规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 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X线、血常规等检查。 3、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辨证风热闭肺证、风寒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 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 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躁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 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不升或超高热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中药宜在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2-3次或少量多次频服。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宜多饮水。 (2)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百合、银耳、藕、梨、荸荠等。 (3)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莲子、薏米、芡实等。 (4)肺虚不足者,可食山药、荸荠等。 4、情志护理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躁,积极配合治疗。 5、临症护理 (1)痰热闭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侧卧位,及时吸氧。 (2)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3)呼吸困难、面唇紫绀的患儿,给予半卧位,并及时吸氧。 6、并发症护理 (1)邪陷厥阴 1)出现高热时,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降温法,或可点刺放血,或用退热 针剂,防止惊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