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件2

合集下载

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新课导入
在古代,为什么“蜀道”那 么难?现在的“蜀道”还那 么难吗?
蜀道之难四,难川于盆上地青天四!周多高山,山高谷 蚕丛深及。鱼在凫(古fú代),,开交国通何茫设然施!落后(人力和 尔西来当畜四太力万白)八有,千 鸟进岁道,,出不可蜀与以地秦横塞绝需通峨要人眉翻烟巅。。山越岭, 地崩通山行摧较壮士难死,,因然后而天“梯蜀石栈道相难钩”连。。
东北林区
2. 分析我国林地分布的特征,说明其与地形的 关系。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多为山地,地形崎岖、海拔较高、 坡度较陡,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 适宜发展林业。
核心归纳 山地的坡度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
坡度超过25°,不适宜 发展种植业,应发展林
业或进行自然保护。 坡度越大,土壤越易被 侵蚀,坡度超过7°,要
• 海拔低、水热条件好的平原,模适大宜、发粗展放以式农。作物栽培为主的种械植化业水平较低。
• 海拔较高、水热条件较差的高原,适宜发展畜牧业
• 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的丘陵,适宜发展果树栽培、粮食作物栽培等种植业
• 山地中,海拔较低、水热条件较好的坡段,适宜发展林业
河网密布的平原6页,回答下列问题
地表形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江苏里下河平原垛田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赣南丘陵果园
武夷山速生杉木林
(1)分别展示了什么样的农业景观与生产特征?这些农业景观的形成与地表形态 有什么样的关系?
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地
水热条件较好的山地地
区,以畜牧业为主,规
区,发展立体农业,机
修筑梯田才能耕作;
核心归纳 山地的坡向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
坡向不仅会影响太阳辐射,也会影响水分条件,不同坡向水热组合状况会有差异, 进而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教材解读(课件)-2021-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2017)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教材解读(课件)-2021-2022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2017)

04 单元课时解读
整体建议
1.做好地震的模拟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是地壳运动。 2.注重基于证据的解释。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补充一些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 5.注意与第一课猜想的关联,引导学生反思,形成科学解释。
04 单元课时解读
主要探索活动 一、了解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三、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景。
分为三个 小活动
长白山天池和叙 尔特塞火山岛。 意图:了解典型 地形地貌的形成 过程,加深对 “火山喷发后给 地表带来的改变”
的认识。
教材之外的资料
教学建议: 1.学习方式与地震一课相同,搜集资料+观察阅读+交流研讨;课前、课上活动相结合。 2.关注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本课学习的结果,也是后面几课学习的线索,更 是最后一课进行对比、回顾、反思的依据。 这个班级记录表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每一课学习后都 要与之前的认知进行比较,反思,最后一课是全面回顾, 因此非常重要。
04 单元课时解读
总体建议
1.重视地球表面整体面貌的观察,遵循从远到近,从全部到局部的认 知过程,建立空间尺度概念。
04 单元课时解读
04 单元课时解读
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此问题不但是本课的探 索问题,也是本单元的 要探究核心问题。
04 单元课时解读
教材连贯性
与之前学习《地球——水的星球》 和《岩石和土壤》两个单元的内 容建立关联,体现教科版教材在
科学概念建构方面的连贯性
建立空间 尺度
从一个大的视角去观察地球的样 子,有利于学生建立空间尺度的 概念,知道我们在地球上居住或 看到的地形地貌只不过是地球全 貌中的一个局部,从大的视角去 观察与思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 全面思考地球表面变化原因的机 会,为学生打开一扇观察、思考 地球演化过程的窗户,更有利于 学生对地球演化过程形成整体的 全面的认识,也是为今后学习打

湘教版科学六上3.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六上3.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六上3.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六上3.6《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于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深入了解还不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环境的变化,但对于这些变化的原因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并理解这些影响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及其原理。

2.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气候、生物、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变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是否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影响。

2.案例分析:列举人类活动对地形、气候、生物、水文等方面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影响。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探讨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模拟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2.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3. 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4.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5.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及其表现。

难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地表环境变化的照片,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思考。

2.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土地利用变化等对地形的影响。

3.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探讨城市化、森林砍伐等对气候的影响。

4. 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分析水库建设、河道整治等对水文的影响。

5. 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讨论农业开发、生态保护等对生物的影响。

6.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土地开垦、污染等对土壤的影响。

7.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人类活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8.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9.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案编写过程中,需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影响的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3. 评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同和实践能力。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关系,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地表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表环境的变化。

提问:“你们认为地表环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新课导入: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如过度开发、污染、生态破坏等。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关于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的案例,如mining、deforestation、urbanization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具体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小组的案例,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如在mining方面,可以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在deforestation方面,可以提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

5. 全班交流: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人类活动对周边地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对保护措施的提出较为模糊。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案例,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认识程度,以及提出的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评价方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能准确地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即为优秀;能基本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提出一定的保护措施,即为良好;能简单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提出的保护措施较模糊,即为一般。

人类改变地表

人类改变地表

87教育版■文/李英俊教材分析:在五年级上册“地表剧烈的变化”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利用多种方式,探究了由于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不断作用与平衡所导致的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造山运动以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

本册书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形状改变的诸多外力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得科学精神和态度。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级上学期相关内容以及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对于改变地表的各种自然力量已有所了解,本课将帮助学生梳理和提升所学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自然力量以外的人类活动给地表改变带来的影响。

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围绕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渐构成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人类的哪些活动起到了改变地表的作用;2.能将人类各种改造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3.能设计一个清晰的方式整理辩论或研究的结果;4.能按照“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的标准对人类影响地表的活动进行分类;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人类改造地球的活动;2.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与自己持不同看法的同学的观点;3.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怕被别人否定;三、科学知识:1.能有根据地举例说明人类那些改造地表的活动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2.能提出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切实可行的保护地表的措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召开辩论会等方式来探究“人类活动队地表的影响”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保护地表是否有利标准的分析提出一些对小学生保护地表的措施。

教学准备:1.有关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作用的图片、视频资料;2.有关人类引起地表形态发生的活动图片、视频材料;3.PPT 课件。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由于不断开挖水下浅滩,浅滩变深,使水下浅滩失去防浪作用,造成波浪、风 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加强,海岸侵蚀速度急剧加快。
活动
(2)有人认为,有时对地表形态的微小改变,所引发的灾难往往意想不到。你认 同这一观点吗?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看法。 (2)认同。有时对地表形态微小的改变,会破坏原来的平衡,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 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材料中蓬莱西庄所经历的灾害就是例证。 (3)上网查找资料,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 在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可减缓流水的侵蚀作用;填海造陆、建设人工岛、修 筑海堤,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1)半坡村分布在什么地貌上,简述 该地貌的特点?
河流阶地;地形平坦;海拔相对较高。
活动
情境材料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建于距今6800~6 200年前的新 石器时代,是先民在河谷阶地上建造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该遗址表明,当时 的村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下图分别为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图和半坡原 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
西部为山地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大,线路布 局主要考虑避开高大山脉,减缓道路坡度, 多沿山谷延伸,且沿线地区人口、城镇少, 经济活动少,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所 以线路少且多是过境的,呈线状分布;
活动
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 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交通线路布局方式不同,交通线 路形态也各有差异。读图2-58,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特 点和形态特征。
1.挂壁公路开凿前,郭亮村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 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限制了当地村民的活动,制约了 该村的发展?
太行山深处,山高坡陡的地形限制了该村与外界的联 系,也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表的变迁》课件

《地表的变迁》课件

地表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自然灾害
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困扰,不仅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 失,也暴露出我们在环境保护和规划上的不足。
经济和社会活动
地表的变化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占用土地、农业生产、对自然资 源的开采等。如何在地表变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当前迫切的问题。
《地表的变迁》PPT课件
地球表面的变化是我们能够观察和记录的一种自然现象,本PPT将带你深入了 解这个过程以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地球表面变化的内部与外部动力
1
内部动力
地震、火山喷发、地形变化等地球内部动力会引起地表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可 以影响地球的生态系统,并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2
外部动力
风化侵蚀、冰川运动、水流和波浪等外部地质动力同样也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 产生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Bradley, R. H. (2015). Earth's Changing Surface: An Introduction to Geomorphology, 4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环境影响
地表的变化同样对环境产生了影响,比如森林减少,土地退化,基础设施威胁等问题。我们 需要深度评估这些影响并寻找解决方案。
应对地球表面的变化
防范自然灾害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地监测和预测自然灾害, 制定合理的规划,提前准备 应对,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 影响。
开展环境评估、绿化、减少 排放等工作,积极保护生态 环境和人类共同家园,实现 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资源
科学规划,人类和自然和谐 共处,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从而在满足我们需求的 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人类和自然的共存。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ppt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ppt

读图,完成 2~3 题。
2.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政策
C.气候
D.河流
3.关于甲、乙两聚落,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聚落的规模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
为城市聚落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 2 题,读图可知,海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较大,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故海南岛高速公
路呈环状分布,故 A 项正确。第 3 题,甲、乙两聚落相
比,甲聚落位于沿海,地势平坦,规模较大,人口较多,
可能为城市,①错误,③正确;乙聚落位于山区,分布
较分散,人口较少,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 B。 答案:2.A 3.B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滥牧、滥 伐,破坏 地表植被
造成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 沙化,加剧土壤 侵蚀
2.荷兰从拦海造陆到退耕还海
(1)拦海造陆: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历史上 深受海潮之害。1920 年开始修建的长达 30 千米的须德海 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
①修筑拦海大坝的目的: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 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 水入侵,保护现有土地;减小风浪,利于继续围垦。
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 排水,地基较稳定
便于筑港、建仓库、连 接交通线,便于船舶的 进出
1.在热带干旱地区,人口常分布在地势较高的高原、
山区,原因是( )
①气候凉爽 ②资源丰富 ③降水较多 ④排水流畅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热带干旱地区地势较高的高原和山区,气候
相对凉爽,同时降水较低地多,适宜人口分布。 答案:C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学生如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思考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程度。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1. 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的资料。

2. 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3. 人类活动案例。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难度:中等十、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

2. 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讨论题目。

3. 准备好教学工具,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地表环境变化的前后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变化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扩张等对地表环境的具体影响,包括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方面。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的地表塌陷,森林砍伐引起的土地侵蚀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的直接影响。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课件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_课件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纲要求:1、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不断的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其改变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总是从对区域环境的某一因素产生影响开始,进而引起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变。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点)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发展(深圳罗湖1983年)黑岱沟露天煤矿荷兰风车(磨房或发电)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是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矿产资源的开采1、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不合理地开采和利用,会给区域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以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为例说明其对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1)利于加快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2)促进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3)提供能源;(4)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1)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2)破坏自然景观;(3)产生环境污染;(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因此,一要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利用率;二要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三要加强环境立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受水区域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带来可能。

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两地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增加水资源调入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2.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源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改善生态环境;3. 有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4. 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循环,从而利于水土的保持。

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和用水需求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人口占全国(%)耕地占全国(%)人均水量(米3)黄河流域 2.6%8.2%12.7%912淮河流域 3.4%15.7%14.9%623北方14.4%43.5%58.2%938长江流域34.2%34.8%24.6%2760南方81.0%54.4%36.6%4180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结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决定南水北调的根本原因。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讲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0讲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堆放矸石、废矿石
形成人造丘冈等
2.间接影响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地表形态发育的条件,间接加速或延缓地表形态变化的过
程。
人类活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破坏植被
会加速地表侵蚀
植树种草
能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大量引用河水
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
营造防护林 会抑制风沙的侵蚀与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少
[拓展延伸] (1)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 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 ②地势平坦,建筑施工难度低,是聚落选址的理想场所。 ③阶地往往与河流沉积作用有关,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含有多种重金属砂矿, 如金、锡等在阶地沉积富集,形成矿床。 ④阶地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
的关系。
知识 框图
0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特点
规模: 一般较大 人口:聚居的人口较多 形态: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聚落特点 规模: 较小 人口: 较少 分布:相对分散,多呈带状分布
高三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SURFACE MORPHOLOGY AND HUMAN ACTIVITIES
复习 导航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和实例,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 素养
2.人地协调观:结合典型案例,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自然环境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3.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状况,探讨其与地形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第三节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

素养培优
(区域认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美国的地形特点。 (2)结合人口分布图,描述美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分布与地形的 关系。
提示 (1)地势东西高、中部低;起伏大;地形类型复杂多样,西部为科迪勒拉 山系,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为大平原。 (2)人口分布不均;大致呈东多西少的格局;五大湖沿岸及美国东北部最为 稠密,西部山区最为稀疏。平原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高原、山地地区人口 分布稀疏。
海造陆、建人工岛、修筑海堤→ 石、废矿石→形成人
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 造丘冈
成了新的人工地貌
人类活动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间接影响 地表形态
植树种草→降低地表侵蚀的速度; 营造防护林→抑制风沙的侵蚀与 沉积,减缓甚至终止风沙地貌的形 成与发展等
破坏植被→加速地表 侵蚀;大量引用河水→ 河流水量减少→河流
(1)成贵高速铁路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修建面
临的主要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冻土广布
B.戈壁广布,风沙严重
C复杂
(2)除了跨越岷江、金沙江的大桥施工期有桥墩涉水外,成贵高速铁路其余
跨越河段大桥桥墩不涉水的原因是( )
A.为了保护珍稀鱼类栖息地
3.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交通线路的建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随着
(1)平原
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①最有利于陆路交通线的建设,线路密度较大。
②在河网密布的平原,修筑公路、铁路需要架设桥梁,避开沼泽地;这些地
区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2)山区
①山区地面起伏大,修建公路、铁路的成本及技术难度要大得多,交通运输
【思考感悟】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提示 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入海 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两条断层之间的 岩块相对上升, 两边的岩块相对 下降,相对上升 的岩块叫地垒。 山地—块状山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 块相对下降,两边 的岩块相对上升, 相对下降的岩块叫 地堑。 谷地 东非大裂谷 汾渭谷地
地形
断层线—岩石破碎 举例 易被风化侵蚀成沟 谷、泉、或湖泊。
庐山、泰山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
找矿找水;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__________ 。 褶皱 (2)甲处的山地是由流水 侵蚀 作用形成的。 的 ______ 从地质构造看,其成因 向斜成山 。 属于__________ B ;③、④两处有 (3)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____ 一处为可作装饰材料的岩石是____ ③ 处;①,②两处有一 处为可作建筑材料的硬质石材,它是____ ② 处;A、B两处 A 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________ 处。(填字母) (5)形成此种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 用岩石较为破碎,加上岩层①②岩性软硬不一,背斜顶部 和岩层①较易被侵蚀,在向斜部位形成了甲、乙山地。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皱
断层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背斜 向斜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褶 皱
思考: 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人类社会主动地改变地表形态以发展生产的成功事例很多, 最著名的有低地之国荷兰从公元13世纪开始的围海造田的壮举, 数百年来他们共造了7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相当于其国土面 积的五分之一。我国的先民很早就在治理河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 就,从传说时代的大禹治水开始,到先秦时期都江堰、灵渠、郑 国渠等的三大水利工程。菲律宾人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就开始 在山地营建种植水稻的梯田,巴纳韦地区的一处梯田总的垂直高 差约1500米,所用的石料总体积超过埃及金字塔群的体积,成 为人类纪元前的建筑奇观。 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中,负面影响深远的则是森林的破坏 及与之相关的沙漠化(荒漠化)的扩大。人类诞生初期世界森林 面积约90亿公顷,目前仅有28亿公顷。确认是人类活动导致 大片森林毁坏的例子有西亚的两河流域(阿拉伯河流域)。美国 对西部的开垦导致森林和草原破坏,之后产生环境灾难—“黑风 暴”是近代史上的重要教训之一。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地表的变化PPT课件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地表的变化PPT课件
来自8再见!下次再见!
可爱的同学,找资料眼 睛累了吧!长时间屏幕,眼 睛会干涩、酸痛、疲劳的。
不过现在教同学们一个 小办法,左边我为大家准备 了一张视力保健“远眺图” ,看看图就能缓解眼疲劳, 起到远眺解乏的作用。
远眺图是利用心理学 空间知觉原理,在一张二维 空间平面上,强烈显示出三 维空间的向远延伸的立体图 形,远视和视力良好的人在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情况下引 起的视力疲劳,可以通过此 种方法获得一定的缓解。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 的感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 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 响》地表的变化PPT课件
地表的变化
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着地表形态。
• 人类从几个方面不断的改变了地表形态呢? • 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土流失……
• 所以,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外 力作用。因为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开展,人类活 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十分可 观的。如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需要,长期 的经济活动塑造了许多地表形态特征非常明显的人工地 貌——梯田、桑基鱼塘、黄土淤泥坝、围海造田等。世 界上不少大城市如墨西哥、东京、大颐、上海等,由于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而产生地面沉降,上海市至1965年 累计沉降达2.6米;有人统计至1965年,地球大陆面积 的8%已为各类工程所覆盖,XXXX年面积将扩大近一倍; 还有在矿产开采、农业生产、军事活动和其他工程建设 中,创造出许多新的地貌形态。我们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环境。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难点: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案例: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表变化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7. 板书设计: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及反思。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表的负面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和讨论的参与度。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件

湘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课件

3.典型习题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填空题
1. 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 “ 退耕还湖、加固干堤 ”等政策,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 工程开始实施。 2.从1978年开始,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范围 植树造林 、 退耕还林为主的“三北工程”。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湘科版五年级上册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01 新课导入
目 02 新课教学 03 典型习题
录 04 课堂小结
05 课外延伸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想一想
人类的活动对地表有影响吗?
在本单元第一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人类修建大坝,修建海上机场, 确实对地表产生了影响,人类还有哪些活动也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呢?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这样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后果?说一说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土地多了可以多种食粮。
但也会……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围湖造田的利与弊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耕地面积虽然增加了,但却导致湖中 不能容纳本来那么多水了。
湖中的鱼类、水草都会减少。水上以 捕鱼为食的鸟、鸭子也会减少。
4.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我们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
5.课外延伸
新课导入
新课教学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与同学交流,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呢?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答呢?
谢谢观看
典型习题
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 的还是不合理的?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北 京 十 三 陵 水 库
改变河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擅填河道 谋私利
开挖河道 除淤泥
人类对地表的影响:包括正反二方面。
有利影响——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塑造新的地表 形态。
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 水库、绿化沙漠。 不利的影响——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地表形
态。 如:滥牧、滥伐,造成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
人类活动对地表变 化的影响
思考:
❖人类的哪些活动在不 断改变着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梯 田
我国山区多梯田。想一想,在梯田上进行 耕作,与在坡地上进行耕作,哪一种方式更有 利于农业生产?为什么?
扩大了耕地面积;有利于蓄水保土,防 止水土流失。
修建水库
大 型 人 工 水 库 锦 潭 湖
修建水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