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大学《公共管理学》各章节基础知识点及重点
公共管理学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问题: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1)非竞争性。
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
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
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
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
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
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
“三分法”。
a.公共政策。
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
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
c.非政府组织管理。
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
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看完考试必过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看完考试必过公共管理学复习一、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和评估执行过程,都要对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方法和技术也大同小异。
不同点:1.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目标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3.制衡性与自主性 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三、公共领域的变化1.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稳定地扩大2.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3.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四、传统行政学的局限1.理论框架局限2.管理主体局限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六、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七、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八、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 2.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4.公共管理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变动性。
九、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1.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强调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有密切的关系。
P途径的特征:1.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 2.重视非量化和实物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3.强调与政策分析相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2.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主张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
B途径的特征:1.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2.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3.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4.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公共管理学 考试重点
第一章公共管理:对由多数人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安排,如国家(政府)管理、大学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地位比较平等,更多地依靠规则、政策、法律。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利,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的特征:一是阶级性。
二是公益性。
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时候公众。
三是多样性。
质和量的不同追求,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的多样性特征。
四是层次性。
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地方性等不同层次。
公共管理的分类:1.政治性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2.社会性公共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公共教育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公用事业管理:是指从公共利益出发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提供居民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
具有地域差异性、公益性、垄断性、外部性、整体性与可分型等特征。
公共权力: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公共权力的作用:(1)维持作用: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调整作用: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
(3)引导作用: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方向演变。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通俗的来讲,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国防、外交、法规政策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2.治理与善治(网络治理):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罗茨提出了治理的六种用法即国家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
本书认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题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
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
3.公共组织:广义上,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了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可以帮助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将公共组织分为三个层级即高层、中层和基层。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模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
应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及典型代表。
6.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7.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简答及论述1.“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别P6①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黎民
王超整理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境、公共伦理、绩效评估等。由管理的对象所决定,行政学的管程序,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产生不是偶然的。 公共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发展都具有 鲜明时代特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如下方面: ★★★★★ ★ 考研真题 试述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因素 ———— 2012 年简答(12 分)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20 世纪 60 年代末,西方国家纷纷从发展的高峰跌入危机的深谷,面临一些列困境,成 为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动因。这些困境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 西方国家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 政府一方面必须投入大量的 资源以提供公共资源,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重税政策来支付大量的公共开支, 这种情况导致民 众的普遍不满。由此政府遭到了越来越多抨击:一是认为政府规模过大,且消耗了过多的稀 缺资源;二是政府管理的范围过宽,陷入了过多的活动;三是政府行事方式不当,认为通过 管理体制提供服务必然导致平庸和无效率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西方国家政府角色的膨胀, 尤其是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造成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 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所引发的竞争压力 不断加剧,又对各国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Ungovernability) 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力不从 心,加上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以及官僚制度的墨守成规、贪污腐败,均引发 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的增长,使政府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发展,使得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的比重大大上升; 教 育的发展是人口的科学文化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生活的重要性的增加,使人 们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公民有时间和精力对公共生活质量 投入更多的关注。总之,科学技术推动了公共管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发生巨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现代通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日益成为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使政府的传统金字塔式 权力结构和信息处理结构明显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从而要求公共组织进行变革: 管理的扁平 化、网络化,包括赋予地方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公民更多自主权,包括赋予公共管理者 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也包括构建电子政府和网络政府。 (3)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正如工业文明创造了官僚制政府管理模式一样, 新经济文明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治理形态 与它相适应。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全球化使整个国际社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 政府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 之中。 这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锐意改革, 顺应全球化浪潮。 这种政府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潮流,
自考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
自考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工业社会时期一.西方:1887年,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困难”,主张行政与政治分离。
(思想基础)1990年,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政治负责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行政负责政策与法律的执行。
”(理论基础)1926年,怀特《行政管理学导论》,指出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是美国第一本行政管理学教材,西方行政管理学正式诞生。
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后工业社会时期二.中国:出现:20世纪30年代(留学生引入,舶来品)废止:1952——1974恢复: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1998年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2001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启动,2003年武汉大学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04年开始招生。
三.MPA在国外的发展状况:欧美国家文科高层次职业学位教育的三大支柱: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四.MPA在我国的发展:1998年正式设立公共管理学科,1999年设立MPA学位教育,2001年招生。
第一章导论一.公共管理的含义1.管理主体:政府(核心主题),非盈利组织2.管理对象: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的一切活动)3.公共管理的定义:政府及其他管理机构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以实现公共福祉和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三.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关系相互的联系:1.都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都是以政府为核心。
3.都是管理机关依法开展的管理活动。
4.都强调管理过程的规范与效率。
两者的差异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价值取向1.对象: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目标为使得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物品。
2.价值取向:效率:强调公共资源是否被有效地利用。
效益:强调投入和产出是否经济可行。
公平:强调公共投入对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公平。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题重点、两套模拟题
1、简述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管理实践P29(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方式是不同的。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西方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都信奉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原则,那时的政界和学界都认为,让市场力量自由活动,资本主义经济均衡总是会自行确定的。
而且将达到充分就业、最优化的均衡状态。
因而人们主张限制国家或政府的作用,让商品经济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国家尽量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的运行。
这一时期,国家或政府所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人们所推崇的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信条。
(2)1929-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仅给资本主义制度沉重的打击,而且宣告了自由放任、自动均衡理论与政策的破产。
这次危机的爆发在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论证国家全面干预的合理性。
他认为导致周期性危机的根源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足,而仅靠市场自发调节是无法自动扩大这种需求的;市场机制的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留出了空间;政府应该发现经济体系中的几个关键参数,对之加以控制或管理,以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特别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以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为特征的“滞胀”现象,促使人们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公共管理尤其是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以及凯恩斯主义加以批判和反思,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由此兴起。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全面干预论,分析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和政府失灵的成因及表现,主张限制甚至取消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
它主要靠市场调节,政府的干预或调控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较浓厚的自由经济色彩。
(2)欧洲或莱茵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大,国有经济的成分也较大,有明显的混合经济色彩,德法和北欧国家都属于这种模式。
公共管理学重点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重点知识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和公共组织如何管理公共事务的学科,其涵盖了许多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公共管理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公共行政理论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它包括公共行政的本质、目标、职能、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公共行政的目标与职能、公共行政的原则、公共行政的方法、公共行政的组织与管理。
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公共事务中制定的一系列决策,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公共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方面。
三、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社会领域。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经济调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政府与企业关系、政府与公共服务等方面。
四、公共组织与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公共组织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的类型、公共组织的结构、公共组织的人员管理、公共组织的工作管理等方面。
五、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预算制度、公共财务管理、公共资产管理等方面。
六、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服务的质量管理、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七、公共领导力公共领导力是公共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领导力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力的定义、领导力的类型、领导力的特征、领导力的培养等方面。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其重点知识点包括公共行政理论、公共政策、政府与市场、公共组织与管理、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公共领导力等方面,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公共事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学1.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2.新公共管理:是将多种学科知识融合到公共管理研究之中,提出了不同于政府有限论和以市场解救“政府失灵”的一种公共管理模式。
3.治理:治理是包括政府及政府体制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在内的社会多元主体参加的,基于充分沟通、协商与互动以实现合作共治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4.新公共服务: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哈登特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在人民主权的前提下,最为最主要的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其基本职能是服务于公共利益,既非亲自划桨,又非代替公民来掌舵。
5.政府职能: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应当承担的功能和作用。
6.公共政策:政府或执政党依据人民的意志对社会的价值或利益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或调节。
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
7.政策合法化:指经过抉择的政策方案通过法定的程序获得法律地位和法定效力的过程。
政策合法化要经过一系列政策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发布的过程,其主体是相应的获得法定授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政策合法化包括通过立法程序的政策法律化或法规划和通过行政程序的政策合法化。
8.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宏观方面看。
是指政府对整个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预测、规划,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实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
从微观层面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指具体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依法对其内部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9.公务员制度:指国家对公务员进行规范性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励、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退辞职、退休、申诉控告、管理机构和法律责任等各种规定与实施措施等。
公共管理复习名词解释重点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p5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匪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匪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破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这些特征使得公共物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
公共物品的上述特征以及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提供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
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
一种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另一种是分为有形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无形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
还有一种划分是将其分为全国性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的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公共选择理论p25、P65 P364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经济学” 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的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
它是一个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研究而产生的流派或学科,更准确的说,是一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学主题的跨学科学派。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
个体行为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其一,经济人是理性的,总是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
其二,经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而人们加入组织,目的同样是要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行为一个非常有影响的重要论点,便是政府及其官员是预算最大化者。
政府作为经济人,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政府被要求追求非金钱目标,并且处于垄断的环境中,自身又没有提高效率、降低损耗的激励机制,过分增加政府产出不但没有被指责浪费的危险,反而可以提高在公众中的声誉和威望,增加官员的薪水与特权,这完全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公共管理-重点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的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2.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与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
3.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与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范式。
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
课后题: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何异同?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异同答:同:公共管理是在公共行政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异:①传统公共行政相当程度是规范取向的。
②公共管理的研究重点包括一般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而公共行政的研究重点是讨论社会价值以与官僚与XX的冲突。
③公共管理以研究问题为主;公共行政之研究范围包括所有足以影响政府运作之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层面的问题。
④公共管理着重政府机关内部的运作情形;公共行政着重行政、立法、私法体系间之互动关系。
⑤公共管理倾向于视管理为同类管理,或者至少使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管理差异极小化;而公共行政更多地是夸大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差异。
⑥公共管理更多地对中层管理者的实用性关注;而公共行政是政治或政策精英统治的观点。
4.何谓新公共管理?如何评价新公共管理?有学者认为新公共管理是新瓶装旧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答: (1)评价:新公共管理既是西方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凸现出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进作用的。
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公共治理第一章公共治理导论公共治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治理的、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效劳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1、皮瑞和克莱姆的瞧点: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标准取向以及一段治理之工具取向的结合体。
2、卡尔森和欧尔曼的瞧点:公共治理是对行政的一段方面科技整合的研宪。
3、奥托.海蒂和沙弗里茨的瞧点:公共治理是公共事务宽广领域的一局部。
4、波兹曼与陶斯曼的瞧点:公共治理确实是根基对政治权威的治理。
5、休斯的瞧点:从公共行政到公共治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
学科背景〔公共行政学的变迁〕:第一时期: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第二时期:行政原那么第三时期:公共行政学即行政学第四时期:公共行政学即治理学。
时代背景: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
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3、社会咨询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增加。
4、新右派学讲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和巨大碍事。
特质1、公共治理全然上是一个整合性概念2、。
是将私人部门的治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3、。
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治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4、。
不完全等于“政府治理〞,意味着一种新治理5、。
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6。
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
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公共治理与私部门治理的区不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治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部门或组织那么没有。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治理只有有限的治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或组织治理那么由相对充分的治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关于政府而言,但凡未准许的便是非法的。
而关于私领域的治理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
与企业组不同,政提供的产品以及效劳往往面对的不是自由的、竞争性的市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学重点公共管理学第⼀章导论1、1、1西⽅学者对“⾏政”概念加以界定古德诺从⾏政功能的⾓度,认为⾏政是国家意志的执⾏,是⾏使基本的政府职能的活动;怀特从⾏政过程的⾓度,认为⾏政是⾏政⼈员运⽤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段,对各种资源加以最有效的利⽤的活动;威洛⽐从⾏政部门管理的⾓度,将⾏政明确定位为⾏政部门中的财政管理和预算管理、物资管理等⽅⾯的活动;⼽德特从公共政策的⾓度,认为⾏政是制定和执⾏政策的活动。
⾏政,意为国家政务的管理,从本质上是指执⾏指令和服务。
学者对管理的解释弗雷德⾥克*泰罗管理就是“确切知道要别⼈去⼲什么,并注意使他们⽤最好最经济的⽅法去⼲”;亨利*法约尔管理是所有的⼈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种良好环境,使⼈在群体⾥⾼效率地完成既定⽬标;彼得*F*德鲁克归根结底,管理是⼀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在于“⾏”,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其唯⼀权威就是成就。
管理是⼀种⾏为活动,它必须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管理主体,回答由谁来进⾏管理的问题;管理客体,回答管理的对象或管什么的问题;管理⽬的,回答组织为何进⾏管理的问题;管理环境或条件,回答组织在什么情况下管理的问题。
公共⾏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欧⽂*休斯认为,⾏政的职能与管理相⽐更狭窄,限制也更多。
因此,从公共⾏政转变为公共管理意味着在理论上与职能上发⽣了重⼤的变⾰。
⾏政从本质上是指执⾏指令和服务;⽽管理则是指实现写过和管理者实现结果的个⼈责任。
“⾏政”和“管理”不是同义词,它们在公共部门中的运⽤也不⼀样。
公共⾏政是⼀种为公众服务的活动,公务员执⾏他⼈制定的政策。
公共⾏政关注的是程序,将政策转化为⾏动和办公室管理;“管理”则包括“⾏政”在内,⽽且它还意指为了以效率最⼤化的⽅式实现⽬标⽽进⾏的组织活动,以及对其结果真正负有责任,这两种要素并不⼀定存在于传统的⾏政体制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J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重点要点:1.P3-9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概念与联系,以及特征名词解释2.P16-24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案例分析※3.P26-30公共组织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4.P42-45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5.P60-6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特征和分类宏观把握6.P94-95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概念,决定因素简答※7.P108-11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与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方式与内容与11结合考简答※8.P122-124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简答※9.P134-135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0.P143-149事业单位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及主要特征仔细看一下,重点哈11.P16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详细了解就看书第五章第一节与7结合考简答※12.P175-176公共政策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层次13.P177-179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名词解释14.P184-195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与柔性方法的定义、特点15.P195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关系名词解释※16.P202-203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名词解释17.P226-228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可能性略大※18.P228-229公共项目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与目标的确立公共需要&公共问题P4公共需要:指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公共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型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联系: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都具有公共性,都是和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反映了一定范围内公众基本利益的基本内涵;同时,公共问题,是公共需要在主观形成后,发生在客观上的问题;区别: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而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主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2.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P44-45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活动; 联系:1.管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和增进公共利益;2.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对特定的公共事务即一般所说的狭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从行政管理来看,作为管理唯一主体的政府,其存在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的职能就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3.管理主体上有联系,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组织即行政组织,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行政组织即政府在公共组织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行政管理的主体与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并不完全一致,但密切联系;区别:1.管理对象和范围上,行政管理的对象时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而公共事业管理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所以,行政管理的范围要大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2.管理主体上的区别,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而共公告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整个社会公共组织;3.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区别,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而公共事业管理不仅具有行政管理手段,还有法律手段、经技手段;行政管理手段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丰富;3.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P177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而作出的一个正式的决定或安排;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过程;区别:1.概念的基本界定不同:前者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后者是一种行为;2.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前者广,后者窄;公共事业管理涉及的基本只是与公众基本生活和公共利益有关的、以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为基础的公共事务;3.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前者制定秩序和规则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规定和引导,后者通过对社会公共事业的管理直接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联系:1.前者指出了后者的基本方向,是后者的必要前提;+2.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3.后者是实现前者的一个基本渠道;+4.在一定层面政府层面上,两者是合而为一的;+综上,公共政策与公共事业管理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4.战略管理&战略规划P202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生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战略规划是从战略的高度对完成组织目标或任务进行的计划,但并不涉及计划的执行和评估问题;主要由两种表现形式有企业战略规划和公司战略规划;关系:在管理领域内,战略管理代替了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成为了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执行、评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5.行政授权&行政委托P195行政授权:行政机关依法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明确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行政委托: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委托给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形式的法律行为;联系:形式上都是行政权力的转让行为;区别:1.权力来源上,委托组织的权力来源于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的委托,而授权组织的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明确授予;2.权力性质上,委托组织获得的权力不能独立行使,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的名义行使,而授权组织获得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3.行为后果方面,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组织承担,而授权组织的行为后果由授权组织独立承担;简答题3个,共36分;要根据书上内容作答,不能只答要点,要对要点略加阐述哈1.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P9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决定因素:a)公共需求,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公众公共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b)主体意识,这里的主体意识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公共性事务的产生除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外,至为关键的一点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并首先体现为政府是否能够对这一公共需求有意识,以及在准确把握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形成可行的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并对可以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必要的认识;c)政府能力,在一定的公共需求产生和管理主体对此有必要的认识基础上,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取决于涉足其中的政府的能力,作为社会中最具有权威和强制性的组织,政府能力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地位;d)社会发育程度,这里主要指作为社会组织载体的非营利组织等的发育程度;作为政府与社会关系一极中社会主要代表着的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模式中一个可能的管理主体,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对整个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P122(一)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政府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职能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表现在:1.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阐述公共事务根本上必须由社会公共组织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政府正式社会中基于管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最基本的公共机构;+2.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二)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政府的属性和历史发展决定了政府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的核心;表现在:1.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3.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4.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PS:若考察“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则详细作答一的内容;3.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方式P108基本方式:间接管理;充分表现在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的发挥上;从计划职能上看,公共事业管理部门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调控,二是规范公共事业领域内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行为;从组织职能看,表现在设立新的组织或维护原有的必需的组织以处理公共事业管理事务;从协调职能看,承担宏观管理任务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外部环境和构建本部门内部的协调机制;从控制职能看,在外部控制上,体现在高层管理机构需要掌握本机构或部门权力的控制和行使,同时对本机构工作可能有影响的部门保持联系;在内部控制上,体现为通过必要的控制程序,保证整个部门按计划完成公共事业管理任务;可见在宏观公共事业管理中,以计划职能为起点,通过形成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而相应地展开组织、协调和控制职能;这些职能的发挥以组织或部门为界,可以分为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但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显然都没有直接涉及具体的向公众提供公共事业产品,公共产品: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公共产品P16-17解析考察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作答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特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方式的不同;2.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P225直接调查法——观察法3种方式访谈法问卷法问卷形式,使用问卷程序,问卷的设计间接调查法——调查法。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公共管理基础知识试题》
1. 什么是公共管理?
2. 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3. 请列举一些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
4. 什么是政策制定过程?
5. 在公共管理中,政策评估的作用是什么?
6. 公共管理中的决策制定包括哪些步骤?
7.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绩效评估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8. 什么是公共管理中的资源配置?
9. 请描述一下公共管理中的绩效管理。
10. 在公共管理中,有哪些重要的管理原则需要遵循?
以上试题可以用于考察学生对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公共管理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试题。
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增强对公共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将来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可能考论述或简答)(1(2(1(2(3(4(5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学重点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1.目的与目标不同(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2.运行机制不同(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过程受制程度不同(制衡性与自主性)4.绩效评估不同(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严格的考试录用与宽松的合同聘用)二、公共物品的判别: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
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纯粹的公共物品:国防;准公共物品:教育、公共资源、俱乐部产品三、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一)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和个人(二)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合法性、强制力、税收能力、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四)公共管理的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五)公共管理的目的: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四、当代经济学理论(一)公共选择理论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概念: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其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
公共选择具有三个规定性:第一,集体性。
第二,规则性。
第三,非市场性。
(二)政府失败论“政府失败”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非市场缺陷时所涉及的一个主题,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公共管理概论第二版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第二版考试重点1.什么是公共管理?它与公共行政有何区别?公共管理: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区别: 1.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2.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3.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2.什么是公共管理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方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主要内容:l.公共管理的主体、职能与目标2.公共管理的理论、过程与方法3.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4.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5.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6.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7.公共危机管理3.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有哪些?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Р途径>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理论分析法2.系统分析法3.数量分析法4.比较分析法5.实验分析法6.资料分析法第二讲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能1.什么是公共组织?它有哪些特征?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特征:公共性、社会性、合法性、服务性、非营利性、公开性2.什么是非政府组织?它有哪些类型?非政府组织:是在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治性社会组织的总和。
类型:宗教性组织、社会性组织、文化性组织、学术性组织、保护性组织3.什么是公共管理职能?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哪些?公共管理职能:就是公共组织在行驶公共职权、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应尽的职责和应有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通俗的来讲,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国防、外交、法规政策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2.治理与善治(网络治理):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罗茨提出了治理的六种用法即国家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
本书认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题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
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
3.公共组织:广义上,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了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可以帮助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将公共组织分为三个层级即高层、中层和基层。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模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
应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及典型代表。
6.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7.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简答及论述1.“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别P6①使命不同。
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
②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过程缺乏竞争。
③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公共部门不像私人部门的权力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④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
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绩效评估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⑤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2①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不仅仅研究政府机关特别是行政官僚,而且把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②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③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④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所没有设计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等⑤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⑥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政府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理论范式,反过来指导这种实践模式。
3.公共组织、第三部门与私人组织的差异P43表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P50概念+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现反比例关系。
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5.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P54一.首长制和委员制依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
a.首长制指行政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它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
缺点是由于行政决策权的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
b.委员制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它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世考察周全,委员相互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
缺点是: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互相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
二.层级制与职能制a.层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其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利于统一指挥。
缺点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行政首长权利集中,容易造成独断专行。
b.职能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
三.集权制与分权制a.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利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的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
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下级行为带有被动性,不能因地制宜。
b.分权制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
优点是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缺点机构间协调配合难度大,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
四.完整制与分离制a.完整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次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完整制的优点:责权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
缺点是:行政首长权利过分集中,属下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
b.分离制是指同一层次的各机关,受俩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分离制的优点是: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于某些局部事物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
缺点是: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的难度。
缺点是: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立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
6.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P77,P83表格1.政府管理的途径这一理论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改革,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新公共管理和善治等用法。
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假设,强调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关注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善治,主要指合法,效率,负责,透明,开放,是规范权力的根本要求。
我国学者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关注治理理论。
认为治理是明确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改革公共部门的管理,建立可预知的法律框架,健全责任制度和规范公共权利。
2. 公民社会的途径在这一途径看来,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自主追求公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
自治的公民社会是共同利益的自愿结合,通过不受国家支配的公民团体或民间组织,社会的各个部分完全可以自我建设,自我协调,自我联系,自我整合,自我满足,从而形成一个制度化的,不需要借助政府及其资源的公共领域。
3. 合作网络的途径这一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
一方面,它继承自组织网络的观点,将治理看作是相互依存状态下的管理,将公民社会看作是治理的主体,并用它来解释公私部门分享权力,合作治理的新型关系,从而确立了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论。
另一方面,它也吸收了政府管理途径的重要观点,承认一个负责、高效、法治的政府对有效治理的重要意义。
7.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P951.可治理的问题并非任何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合作网络来解决,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地方,合作网络也不一定能有效发挥作用。
有些情况下,导入网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可能恶化问题。
因此要想避免失败现象的出现,必须明确解决复杂问题,是在不完善的市场,不完善的政府和不完善的网络中进行结合和选择。
2.合法性问题主要是指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危机。
公众的这些认知是造成二者紧张关系的直接原因。
要想将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和合作网络的合理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改造公民文化,引导公众立足相互依赖的社会环境去认识和评判政治系统与合作网路的关系。
3.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原因。
从需求来看,变动不居的治理环境和日益增多的社会团体产生了层出不穷的公共需求,可能向合作网络提出不尽相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政策主张,并强烈要求合作网络解决,从能力来看,合作网路不是全能的,其解决问题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更何况影响网络运行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此相对于有限度的治理能力来说,治理需求的无限增长,就必然存在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责任性问题合作网路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认真构建和完善责任机制,来增强网络的责任性和回应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第一,加强行政伦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第二,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在合作网络中,政府也有特殊的责任定位8.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原因和主要内容P106a.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原因首先,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再次,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种催化剂最后,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另一个动因b.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1. 政府职能的优化2.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3. 分权4. 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 机构的重组9.政府间关系的网络途径P1481、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①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
②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而不是自控制的,是依赖性而非自治的。
——“自上而下”的分析视角。
2、地方自治模式源自世界性的地方分权潮流。
强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权与自主治理,而不是中央的控制与影响。
中央政府要对地方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
——“自下而上”的分析视角。
3、网络模式(1)网络模式兴起的原因网络模式的形成源于传统等级制组织的困惑和网络时代对新型组织模式的呼唤。
从私营部门到公共部门摒弃等级制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2)网络模式的定义(三个内容)A、网络是由各种各样的行动者构成的,每个行动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其地位是平等的。
B、网络存在的基础是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
C、网络行动者采取合作的策略活动来实现子自己的目标。
概括来说:网络模式是指政府间的各行动者因为资源的互相依赖而彼此联结构成网络,并采取平等合作的策略实现各自目标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