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可能性》(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可能性》(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 不确定事件的分类: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
3.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不确定事件的分类及可能性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事件,如:明天是否会下雨?抛一枚硬币会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件的结果无法预测,从而引入可能性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掷一枚骰子点数大于6等。
(2)不确定事件的分类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不确定事件的分类,如:随机事件(如掷一枚硬币)、不可能事件(如掷一枚骰子点数大于6)、必然事件(如太阳从东方升起)。
(3)可能性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计算方法,如: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引导学生用1除以事件的总数,得出可能性的计算公式。
3.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性的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可能性,并计算出可能性的大小。
4.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彩票中奖等。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六、板书设计1. 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 不确定事件的分类: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3. 可能性的计算方法:1除以事件的总数七、课后评价通过课后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分数乘分数︳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分数乘分数︳青岛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分数乘分数 | 青岛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课题是1.2分数乘分数。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三章第一节1.2分数乘分数。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难点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2/3,然后又吃掉了剩下的1/2,请问小明一共吃掉了多少巧克力?”2. 例题讲解: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分数乘分数的例题,并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详细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板书。
5. 巩固练习: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设计一份清晰的板书,包括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以及一些关键的点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1)1/2 × 3/4 = ?(2)5/6 × 2/3 = ?(3)4/5 × 7/8 = ?(1)小华有一块巧克力,他吃掉了这块巧克力的2/3,然后又吃掉了剩下的1/2,请问小华一共吃掉了多少巧克力?(2)小明有一本书,他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然后又看了剩下的2/5,请问小明一共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进行课后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除混合、连除应用
乘除混合、连除应用课时目标: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
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
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3.解决问题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自主练习4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分数除以整数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分数除以整数青岛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分数除以整数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数除以整数。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这个概念,并学会如何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概念,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进行通分和约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相关的例题卡片,学生们需要准备纸和笔来记录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 practical scenario 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问学生们,如果有一个分数,比如 2/3,我们想知道它除以一个整数3 的结果是多少?在学生们理解了例题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独立解决类似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问题。
我会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并标注出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这样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计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1. 5/8 ÷ 22. 3/4 ÷ 43. 7/9 ÷ 3答案:1. 5/162. 3/163. 7/2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
但在课堂上,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理解通分和约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再次强调这个概念,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机会。
对于拓展延伸部分,我可以鼓励学生们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其他方法,比如利用图形来表示分数除以整数的过程,这样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概念。
例题的展示和随堂练习的安排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圆的周长(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圆的周长(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圆的周长》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教材第七单元的第一节——圆的周长。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学生们将通过学习,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而难点则是理解圆的周长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个圆形模板、一条软尺和一些标记笔。
学具则包括一张白纸、一支笔和一把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血球计数板,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
然后我会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圆的周长,就可以用来计算这个血球计数板的周长。
2. 圆的周长的定义:我会拿出圆形模板,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
然后我会告诉他们,圆的周长就是圆的边缘的长度。
我会用量角器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们观察。
3. 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会告诉学生们,圆的周长可以用公式C=2πr来计算,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的半径。
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测量圆的半径,并计算出圆的周长。
4. 应用:我会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计算一个圆桌的周长,或者计算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等等。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圆的周长的定义上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探索性思考,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同学们,学校要举行一次小手艺展示活动,班里有一位小强同学也想参加。
看,他准备制作两个漂亮的风筝,这两个风筝还带有长长的尾巴呢。
可就在制作这个风筝尾巴的时候,小强遇到困难了,咱们都来帮帮他,好吗(课件出示信息)谈话:从图中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谈话:你能根据这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交流,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 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2)做小鱼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板书)【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小强遇到困难了,我们都来帮帮他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为学生理解、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谈话:求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你会列式吗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机出示) ①21+21+21+21+21 ②21×5 ③5×21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谈话:为什么求5个21 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明确: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由此可以联想到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
联想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学习方法。
所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
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单元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
关键:找准单位“1”的量。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1.借助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在教学中将计算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通过研究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逐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4.在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新知,结合学生预习效果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比的基本性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2. 比的基本性质3. 比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概念。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较大小、比较长短等情况?这些比较其实就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概念。
2. 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讲解比的定义: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
- 讲解比的表示方法:比可以用分数线表示,如a:b(a比b)。
-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 反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c/d。
- 比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 比的倒数性质:如果a:b=c:d,那么b:a=d:c。
-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比的应用- 讲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比较速度、比较价格等。
-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 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规律。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 强调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比,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了比的概念,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的基本性质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比的基本性质的重要性比的基本性质是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加方便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练习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例如: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引出比的含义。
2. 探究新知(1)比的含义: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
(2)比的性质:比的大小不变,当两个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时。
(3)比的运算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的大小不变。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1. 是否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检查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比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4. 教学氛围是否融洽: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5. 教学效果是否显著: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分数乘分数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分数乘分数(青岛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交流表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敢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2. 运用分数乘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 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形成对分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剪拼、折叠等动手操作,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性质和计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分数乘分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学习1. 直观演示: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形成对分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
2. 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剪拼、折叠等动手操作,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1. 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变式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数乘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计算法则和应用。
2.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基础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作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数乘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分数、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有:整数和分数相乘,分数和分数相乘,分数连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初步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数乘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应用知识和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四、课时安排:10课时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第一课时、飘逸的风筝——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自主练习1、2、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分数乘以整数的算式题。
2.经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3.浸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预习提纲:1、读一读:默读教材2——3页。
2.填一填:6+6+……+6(a 个)=( )×( )21+21+21+21+21+21=( )×( )=2()=( ) 3、想一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
4、算一算是先约分计算简单还是分子先相乘呢?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预习展示1、交流预习情况。
2、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结合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得出:做这个风筝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布条?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21+21+21+21+21二、研究问题 指导点拨1、根据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百分数的认识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百分数的认识(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概念及其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百分数的概念。
2. 利用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3.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的读写方法有哪些?二、新课讲解1. 讲解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通常用符号“%”表示,读作“百分之”。
2. 举例说明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如:30%读作“百分之三十”,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0%。
3. 解释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将一个数乘以100,然后加上符号“%”。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的练习题1、2、3。
2. 老师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
2. 强调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和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
2. 提问: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是什么?如何计算百分数?二、实例演示1.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一件衣服打8折,表示打多少折?计算原价和折后价。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P34页的练习题4、5、6。
2. 老师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百分数应用的理解。
2. 强调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个数乘分数 3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张长方形白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课件出示一条手织围巾)同学们,天气渐渐凉了,老师想织一条围巾。
老师每小时只能织1/4米。
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根据条件可能提出整数、分数的不同问题……)师: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问提。
那么老师两小时能织多少米呢?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情趣便于理解其意义。
也抓住了学生的认知起点,沟通新旧知识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引出课题师:1/2小时织多少米?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前面分析过的数量关系的角度加以理解这个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一个数乘分数”)2、研究意义(1)初步感知师:你认为1/4 × 1/2,这个算式应该表示什么呢?对于学生比较贴切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算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那这个算式到底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请你们小组合作利用这张纸条表示出1/4 × 1/2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以课件演示(动态图示P6图),再次让学生加深印象,虽然折纸的方法有许多,但每一次折的都是1/4的1/2。
师:那你们现在明白1/4×1/2表示什么了吗?师小结:1/2小时织的米数就是1小时所织米数的1/2,也就是1/4米的1/2。
所以1/4 × 1/2表示求的是多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青岛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我们将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3的苹果,他又买了一些苹果,现在他有5/6的苹果,请问小明买了几份苹果?2. 例题讲解: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例题:计算1/2 + 1/3 2/5。
我们需要确定运算顺序。
根据运算法则,我们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加法运算。
所以,我们先计算1/3 2/5,得到2/15。
然后,我们再将1/2和2/15相加,得到7/15。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题目:计算1/4 + 3/8 1/2。
4. 作业设计题目1:计算2/5 1/4 3/8。
答案:2/5 3/32 = 25/40 3/32 = 41/64题目2:小明有1/2的糖果,他又买了一些糖果,现在他有3/4的糖果,请问小明买了几份糖果?答案:设小明买的糖果份数为x,则有1/2 + x = 3/4。
解方程得x = 1/4。
所以,小明买了1/4份糖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先进行乘法运算2. 再进行加法运算例题:1/2 + 1/3 2/5解:1/3 2/5 = 2/151/2 + 2/15 = 7/15七、作业设计题目1:计算2/5 1/4 3/8。
答案:2/5 3/32 = 25/40 3/32 = 41/64题目2:小明有1/2的糖果,他又买了一些糖果,现在他有3/4的糖果,请问小明买了几份糖果?答案:设小明买的糖果份数为x,则有1/2 + x = 3/4。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分数乘整数⏹ 教学提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利用类推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试算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去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归纳掌握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分数乘法的算理以及意义在应用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件放映由冬到春的变化,以及春天的景色,短片的最后几秒是漫天的风筝。
同时教师谈话:同学们,冬去春来东风到,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喜欢的一项运动是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漂亮的风筝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小鸟风筝图片。
请同学们收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并考虑利用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做小鸟风筝的尾巴,一个需要多少米布条?3、教师谈话: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一些知识。
教师提问:(1)借助25,说一说你对分数的认识。
回答预设:分数的意义;画图表示分数;通分;约分;分数、小数的互化,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等……(2)先对下面分数进行约分,再根据你的操作说一说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312 520 68 1339 1751 2432(3)下面的式子有什么特征? 34 +34 +34 +34 35 +35 +35 +35 +35 27 +27 +27 +27 +271231×62(4)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①9个11是多少?②8个0.9是多少?③5个27是多少?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放风筝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回顾复习,为类比推导列出算式做准备,借助放风筝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体的奥秘—比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体的奥秘—比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材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以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化简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含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2.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够准确地求出比值;3. 学会化简比,能够将复杂的比化简为简单的整数比;4. 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含义和求比值的方法,难点是化简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例题;2. 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3. 粉笔,用于板书;4.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食物、衣服、交通工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比较关系,从而引入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意义:我会用PPT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解比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语言理解比的概念。
3. 求比值: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如何求比值,让学生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4. 化简比: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如何化简比,让学生学会化简比。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的含义;2. 求比值的方法;3. 化简比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比的概念,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食物;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是否能够准确地求出比值,是否能够化简比。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拓展延伸,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比的含义的讲解讲解比的含义时,我使用了PPT课件和生动的语言来描述。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比的含义是理解后续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基础。
通过图片和语言的结合,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的概念,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这个概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因此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来确保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编写这份教案,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
我们将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一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用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一个小球的重量是整个球重的几分之几,那么两个小球的总重量是整个球重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 讲解:我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解释分数乘以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一个分数3/4乘以整数2,我可以将其理解为有3/4的2个单位,即32/4=6/4,然后简化分数得到1.5。
3. 练习: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计算和解答。
例如,计算分数4/5乘以整数3的结果。
4. 应用:我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应用到解决问题中。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40人,其中60%是女生,那么女生的人数是多少?六、板书设计分数乘以整数 = 分子× 整数 / 分母七、作业设计3/4 × 25/6 × 32/7 × 42. 应用题:一个水果店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重量是香蕉的3/4,如果香蕉有100克,那么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分数乘以整数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我在课后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同时,我也可以通过一些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分数乘以整数的题目进行互相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16页。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理解倒数的意义。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数学中有关数的倒置现象。
下面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算式,你能快速口算出结果吗?
课件出示:5
6×6
5
= 7
11
×
11
7
= 1
5
×5= 1
19
×19=
学生口答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引发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欲望,而且引领学生初步感知“倒”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它们都是乘法算式,而且乘积都为1。
预设2: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结合这几道算式具体来讲一讲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样交换位置的吗?
学生结合以上算式具体谈自己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谈谈最后的两道算式是否也有这个特点。
【设计意图】从一组有趣的乘法算式入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直观地感受这组算式中两个因数以及积的特点,为总结倒数的概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一)感悟概念
1.观察
师:你能给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数起个名字吗?
学生交流后,揭示概念: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倒数”。
(板书课题)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再来说说什么叫“两个数互为倒数”?
学生通过描述,感悟倒数的意义。
师:你是怎样理解“互为”两个字的?
预设1:就是互相的意思。
预设2:互相就不能是一个数,而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小结:互为倒数关系的应是两个数,不能孤立的说一个数是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
数是互相依存的,比如5
6×6
5
=1中,我们不能孤立的说5
6
是倒数,而应说成5
6
的倒数是6
5
,
或5
6是6
5
的倒数,或5
6
和6
5
互为倒数。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再找一个算式说说两个因数的倒数关系吗?
学生试说,集体纠正。
2.猜想
师:猜想一下,什么样的数有倒数?
预设1:分数。
预设2:整数。
......
3.验证
师:这些数都有倒数吗?刚才只是我们的猜想,有了猜想就要验证,请你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来验证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汇报交流。
预设1:分数都有倒数,如2
3的倒数是3
2
,2
3
×3
2
=1。
预设2:整数也有倒数,如2=2
1,2
1
的倒数是1
2
,2×1
2
=1。
预设3:0没有倒数,因为0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分母就变成0了,分母不能为0。
预设4:0没有倒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
教师评价并小结: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0没有倒数(板书)。
(二)求一个数的倒数
1.求分数、整数的倒数
课件出示:你能写出下面这些数的倒数吗?
1 27
9
7
5
4
集体订正。
小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就是把它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师:整数中除了0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数字是几?1的倒数是多少?
小结: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板书)。
2.求小数的倒数
师:怎样求0.2的倒数?
学生先独立解决,再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先将0.2化成1
5,再把1
5
变倒数是5
1
,0.2的倒数也就是5。
小结:求一个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设计意图】观察算式,深入理解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依存关系。
通过猜想“什么样的数有倒数?”这一问题,让学生举例验证,发现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0没有倒数。
在观察—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自然的迁移,在验证的过程中自觉地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将数的领域层层递进,由一般分数、整数到特殊的整数0和1,再到小数,从而全面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基础练习。
(1)教材P17第1题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见图2)
(2)教材P 17第2题
对口令。
(见图3)
学生同桌互相对口令。
2. 教材P17第3题(见图4)
3.教材P17第5题
(1)( )×114 =9×( )=( )×57 =1
(2)一个数乘它的倒数,积是( )。
(3)两个质数的乘积是110 的倒数,这两个数是( )和( )。
4.教材P17第6题选两题
(1)13 的倒数除以10,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倒数是35 ,这个数的45 是多少?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设计层次清晰,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注重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感悟,从而产生新的问题,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好孕伏。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图4 图3
微课总结本节课的探究过程:“观察——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见图5)。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多方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观察——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体会数学的思维严谨,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大北曲小学 沈小莉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