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临床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临床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6-12-22T15:30:37.0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3期作者:彭华礼

[导读] 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

醴陵市妇幼保健院湖南醴陵 412200

【摘要】目的:比较足月儿与早产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特点。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患儿的出生情况进行分组,其中足月儿32例,早产儿48例。对其进行治疗后,对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呼吸机治疗时间均延长明显,肺气漏、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以及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早产儿,足月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晚,但是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时间较久,并发症较少。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儿;早产儿;治疗;并发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儿科危急重症之一,其发病因素繁杂,如窒息、缺氧、体克等均可导致其发病,而临床则多见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既往多发生于早产儿,但近年来足月儿的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1],有鉴于此,本研究将近年来发生在两种不同新生儿之间的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对于临床有所裨益。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纳入

将我院新生儿科自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符合《儿科学》中关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的足月患儿以及早产患儿,在排除有心肝肾等其他基础疾患、其他内外科严重合并症、过敏体质的基础上,告知患儿家属(监护人)后纳入本项目之中。

1.2研究资料

根据患儿的出生情况进行分组,其中足月儿32例,性别: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出生后30min-7d;出生体重:2.5-4.3kg,平均(3.6±0.4)kg。早产儿48例,性别: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出生后30min-4h;出生体重:1.5-2.6kg,平均(1.9±0.2)kg。

1.3治疗措施[2]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检查,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相关检查等,根据患儿情况予以基本的治疗措施,如注意保暖、营养支持、防止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扩容,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多巴胺稳定血压等对症治疗,而后进一步根据患儿的症状予以治疗措施,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青紫者,可予以头罩吸氧,氧流量设定为5 -6L/min,同时若为早产儿,则应及时征求家属(监护人)意见予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若青紫未见缓解,则行血气分析检查,氧分压若低于50 mmHg,则采用持续正压给氧或机械通气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予以(均数±标准差)、均数表示,分别利用采用t检验,X2检验,所有统计学结果均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情况分析

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呼吸机治疗时间均延长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注:与早产儿组比较,▲P<0.05

3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病多责之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弥漫性损伤和通透性增高,以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其病理特征[1],故而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肺表面活性物质过少时,肺泡表面张力升高,肺泡被压缩,形成内源性肺不张,影响血氧交换,无氧代谢增加,酸性产物增加,酸中毒增加以及局部的炎症反应都可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进一步减少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形成恶性循环:此时肺循环压力增高,导致右心压力增高,致使动脉导管和

卵圆孔开放,形成右向左分流,甚或持续胎儿循环,肺通气 L 灌注比例失调,青紫愈加明显,也愈难纠正低氧血症;当肺灌注下降时,各种渗出增加,透明膜形成<若有细菌感染,产生的卵磷脂酶造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破坏,最为重要的是肺泡高渗液,如肺泡腔高浓度的血浆蛋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抑制,破坏其稳定性和活性,由此而引发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与内源性肺不张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患者的肺通气/灌注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以青紫明显,该症既往多见于早产儿,这主要由于临床研究发现孕周愈小,体重愈低,其发生率则呈现反比的趋势[3]。相关数据显示,本病发生在胎龄36周者仅5%,而在28周则高达70%,而在24周甚或达到80%[4],而近年来虽然围产医学不断进步,早产儿发生本病的几率虽有所下降,但发生率仍高达17%[5],因此,探索本病的临床相关数据,从中探讨有效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裨益新生儿科实践。

本研究所纳入的呼吸窘迫患儿中,与早产儿组比较,足月儿组出现症状的时间与呼吸机治疗时间均延长明显,肺气漏、颅内出血、肺出血、败血症以及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由于足月儿的呼吸代偿能力较强,一般而言出生时身体状况良好,加之早期的临床症状不甚明显,临床医师常将其误诊为湿肺有关,以致于其症状出现时间以及应用呼吸机的时间均较长[2],而通过统计发现,我院新生儿科患者中,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症呈现上升的趋势,与窒息、吸入性肺炎、剖宫产等关系较大,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或机械通气治疗后,预后大多较早产儿效果较好,故正确及时防治窒息、羊水吸入,减少剖宫产可避免发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调低呼吸机参数,对于足月儿则对其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方为关键所在,同时,就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讨论,早产儿以颅内出血、败血症、肺动脉高压等为多见,这可能与其脑部毛细血管床缺乏结缔组织支持具有相关性,故而血压不稳定则容易导致脑室出血[3],而足月儿则多见肺气漏、肺动脉高压,究其成因可能由于呼吸力量大,故而其呼吸代偿能力强,可较好的耐受低氧血症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收缩有关[4]。这也给我们的临床工作提出警示,若临床中足月儿出现持续性低氧血症,且难以纠正时,应考虑为呼吸窘迫综合症,应及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防延误病情。

综上可见,较之早产儿,足月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晚,但是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时间较久,并发症较少。但由于研究时间及文章篇幅所限,对于研究对象的高危因素结果尚在整理之中,有望近期发表,而对于结果则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此乃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易海英,徐舒,杨树杰,等.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5):319-321.2陈超,沙小丹.择期剖宫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8-11.3许红.两种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1):9-11.4 闫静,王军,邓晓毅,等.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1):18-21.5石云,杨娜,刘敬,等.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6(13):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