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2
生态农业应用的原理为

生态农业应用的原理为1. 简介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和机制,构建稳定、高效、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系统。
生态农业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2. 生态农业的原理2.1 生态系统模拟生态农业的原理之一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环境和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生态农业通过建立多样性的农田生态系统,使农作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生态效益。
2.2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的另一个原理是保护和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传统农业通常采用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农作物,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和土壤的退化。
而生态农业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引入多种农作物、杂草和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和农作物的抗逆能力。
2.3 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的原理之一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传统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浪费大量的水、肥料和能源资源,而生态农业通过循环利用农作物残体、畜禽粪便和农田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2.4 理性利用农药和化肥生态农业的原理之一是理性利用农药和化肥。
传统农业往往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受损。
生态农业强调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和合理施肥,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生物防治和有机施肥等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 生态农业的实践与应用3.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有机农业通过禁止或限制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强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倡生物技术和农业生态学的应用,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3.2 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是生态农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调整农田的结构和布局,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农作物与动物的相互关系,优化土壤环境,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田生产力的目的。
生态农业应用的原理高中

生态农业应用的原理高中1. 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以生态学为基础,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农业的原理生态农业的原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2.1 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原理是通过循环利用农业资源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农业废弃物等农业资源,使其能够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2.2 保持农业生态平衡生态农业的另一个原理是保持农业生态平衡。
这意味着要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要素,包括土壤、水资源、植物、动物等,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环境的破坏。
2.3 促进生态多样性生态农业的原理之一是促进生态多样性。
这意味着要通过保护和增加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生态多样性的增加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4 尊重自然规律生态农业的最基本原理是尊重自然规律。
这意味着要充分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根据自然规律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使其与自然协调一致。
3. 生态农业的应用3.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
它基于有机农业管理理念,采用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天然材料,避免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以达到保护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目的。
3.2 生态园艺生态园艺是将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园艺生产中的一种农业模式。
它注重合理运用生态原理、生态技术和生态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
3.3 生态畜牧生态畜牧是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一种模式。
它注重提高畜牧业的生态效益,包括优化饲养环境、改善饲料质量、加强动物健康管理等方面,以实现畜禽健康成长和农产品的高质量产出。
3.4 生态渔业生态渔业是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水产品养殖和渔业管理的一种模式。
它注重保护水体环境、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1.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提供了许多关键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并探讨其带来的好处。
2. 模仿自然系统的农业设计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模仿自然系统,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
传统的农业往往依赖化肥、农药和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害。
而模仿自然系统的农业设计,通过构建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这种农业设计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 多样性种植:避免单一作物的种植,而是种植多种不同类型的作物,这样可以增加农田的生态多样性,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 轮作与休耕:轮作和休耕可以帮助土壤修复和养分循环,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农田周围建立生态廊道或保留自然生态环境,提供栖息地给各种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 自然控制病虫害:引入天敌和天然捕食者,通过生态平衡来控制农田中的病虫害。
3. 农田水管理水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资源,合理的水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水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原理可以指导农业水管理的实践。
以下是一些应用生态学原理的农田水管理方法: - 水循环与保持:设计合理的灌溉方式,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灌溉水的回收利用,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
- 水土保持:采用合适的土地整治措施,如植被覆盖、净化池等,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
- 生物滤池:在农田附近建设生物滤池,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过滤农田中的污水和化肥冲刷物,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生态学原理的一个重要实践。
有机农业强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化合物的使用,如化肥和农药,并尽可能模仿自然系统中的流程和循环。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题干
下列措施中,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事( )。
选择一项:
A.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
B. 矿山废弃地的恢复
C. 治坡、治沟、修梯田,发展林业
D. 利用废弃的糖蜜酒精
解析: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强调,在治理恢复小流域生态的基础上,可持续利用小流域自然资源,将治坡、治沟、修梯田与发展草业、牧业、林业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题目5
题干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选择一项: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B. 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
C.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D.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
解析: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题干
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称之为立体种植。
选择一项:
对
错
解析: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
正确的答案是“对”。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1. 简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以了解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为目标。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2.1 多样性保护保护农田周边的自然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保留湿地、森林、草地等自然生境,提供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供农田周边的生物利用,可以吸引有益生物如天敌昆虫和鸟类,控制农田内的害虫和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
2.2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有机农业注重土壤保护和调理,通过采用有机肥料、旋耕、轮作和绿肥等措施,保持土壤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2.3 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是应用生态学原理营造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包括调整种植结构、优化水肥管理、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可以实现土壤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目标,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2.4 农田生态工程农田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原理,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堤坝、植物滞留带等人工生态景观,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能力的一种方法。
这些生态工程可以减少农田内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输出,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的效益3.1 环境效益应用生态学原理在农业中,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保护农田周边的自然生境,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
3.2 经济效益通过合理利用生态学原理,如控制害虫和病虫害发生、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损失和成本。
生态农业应用的原理

生态农业应用的原理引言随着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农业方式的研究和改进已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行的农业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生态农业应用的原理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原理一:生态循环利用生态农业的核心原理是生态循环利用,即通过合理的生态系统设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再生。
具体而言,生态农业倡导土壤肥沃度的保持和提高,通过合理的有机肥料使用、植物残体的还田和微生物的辅助作用等手段,实现养分的循环再利用。
同时,生态农业还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雨水集中和农田排水系统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还田植物残体•微生物辅助作用原理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强调保护和恢复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链条,对农田的生产和生态平衡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调节害虫和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生态农业通过合理的生态布局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构建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田生产的可持续性。
•调节害虫和农作物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原理三: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生态农业推崇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有效地监测和调节农业生产环境,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传感器技术监测环境•人工智能优化农业生产•大数据分析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原理四:可持续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追求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农田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农田的水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
生态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生态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现代农业不仅仅是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产品,而是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因此农业生态化成为了近年来的重要方向。
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阐述生态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生态农业技术的概念生态农业技术是指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生物科技、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有关知识,有计划地开展农业生态化、节约资源、全面利用、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产品质量的技术和技术体系。
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
二、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1.有机农业技术的应用有机农业技术是指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利用、健康安全等多种有机农业系统设计的技术,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品,采用有机栽培、秸秆覆盖、农家肥等方法生产农产品。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避免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2.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循环农业技术是把农业生产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农作物、植物和动物等有机物料等利用起来,不仅可增加农作物产量,还可以用于饲料、肥料等产品生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循环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实现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
3.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透过生物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农民在肥料、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成本,同时也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育种新品种,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损害。
三、生态农业技术的实践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随着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传统灌溉的基础上,采用滴灌、微灌和喷灌等技术,使得农作物的生长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减少了用水量。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流失和污染。
2.生物防治技术的实践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昆虫等天然的、生物性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生态农业的认识讲解

主要内容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2、生态农业技术 3、生态农业典型模式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人们经常提到,必须要运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资源。生态农业 建设依据 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效应原理 这是根据系统论观点,即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原理,对整个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系统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 反馈机制进 行调控,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 生物及环境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由许许多多不同层 次的子系统构成,系统的 层次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物质 循环、能量转换、价值转移和信 息传递来实现的,合理的结构将能提高 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率。农业生态系统包 括农、林、牧、副、渔等若干系 统,种植业系统又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等。
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运行图
1、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五) 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原理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系统结构与功能相协调,系 统内生物与 环境相和谐,生物亚系统内各组分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 关系相辅相成,使 系统内有机体或子系统大大节约物质和能量,以减小 风险,获得最大的整体功能效益。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一、单选。
(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
(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用的食物结构为(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的)。
(反复循环的) 。
,它不具备的特点是(无病虫害)。
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大力植树造林)。
(②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③我国的生态工程难(桑树的凋落的结构和比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甘薯+奶牛+沼气+花木+龙虾+食用菌”的生态农业模式,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该生态系统的设计遵循了物质(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的是(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光合作用)。
杉为主的树林,该过程中(优势种发生改变)。
)占的比重最大。
(一年生植物)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3和1)。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生态农业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态农业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土地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生产效益的低下等。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安全、环保、高效的农产品的需求。
因此,生态农业技术的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生态农业技术的概念及特点1.生态农业技术的概念生态农业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手段,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生态农业技术的特点(1)生态农业技术倡导“以生态为中心”的生产方式,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生态农业技术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生态农业技术强调科学管理,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4)生态农业技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基础。
三、生态农业技术的分类1.有机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是指在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和转基因技术的前提下,利用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手段,保持和改善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2.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业技术是指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为基本原则,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3.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指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四、生态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有机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是指由动植物残体、粪便、秸秆等有机物质通过发酵、腐熟等过程制成的肥料。
举例生态农业的七大原理

举例生态农业的七大原理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模式。
它依赖于自然资源,尊重生物多样性,并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
以下是七大生态农业原则的例子:1. 保护土壤:生态农业通过采用有机肥料、绿肥和轮作来保护土壤的质量。
有机肥料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
绿肥和轮作则能通过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和贫瘠化。
2. 水资源保护:生态农业致力于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减少灌溉对地下水和水体的污染。
例如,利用滴灌、微喷和雨水收集设施来减少水的浪费。
此外,生态农业还通过植物的根系来过滤农业废水,防止污染灌溉水和水域。
3. 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生态农业通过尊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来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态。
生态农业主张种植多年生作物,以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
同时,限制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持农田和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
4. 循环农业废弃物: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
废弃物如动物粪便、植物秸秆和农作物残渣可以通过堆肥和发酵过程,转化为有机肥料。
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为农作物提供了天然的营养源。
5. 限制化学农药使用:生态农业强调利用自然的生物和物理控制手段来防治害虫和疾病,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采取的方法包括利用天敌和益虫、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栽培管理和农作物轮作等。
6. 降低能源消耗:生态农业倡导使用能源高效的设备和技术,以降低农业的能源消耗。
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灌溉和动力供应,使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和设备,优化农田的布局和结构等。
7. 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农业追求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食品的需求。
通过有机耕作和可持续的农业管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得到提高。
此外,生态农业还倡导食品的无污染和无残留物,以保障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的七大原则包括保护土壤、水资源保护、保护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循环农业废弃物、限制化学农药使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1.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是典型的种、养、加复合模式。
对2.鱼—桑—鸡模式是一种种、养、加复合模式。
对3.“林-鱼-鸭”属于林牧复合生态模式。
对4.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模式属于丘陵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对5.以庭院经济为主的院落生态系统类型使得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起来。
对6.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错7.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
错8.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对9.发生在多种群个体间的竞争称为种内竞争。
错10.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
对11.南方山区种草养畜模式使得草地畜牧业的效益大幅度提高。
对12.农、林、牧、渔结合的结构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个总体结构的主体。
对13.根据农业生态价值增值规律,生态投资是实现农业生态资本增值的必要途径。
对14.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特点。
对15.生态农业具有高效性特点。
对16.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开就业门路。
对17. 我国是世界上农药使用率较高的国家。
错18.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模拟不同种类生物群落的共生功能,包含分级利用和各取所需的生物结构。
对19.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
对20.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对21.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无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错22.在“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中,提倡分散饲养、集中育肥模式。
对23.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1.生态农业的概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2.生态农业的内涵。
一是在健康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化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3.1.2. 1.态平衡整体。
2.3. 1. 2.生物组分: 3.特点。
( 1. (1生态模式4 (2主要包括农、渔复合生态模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和农、牧、渔、加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模式3个基本类型。
2.种、养、加复合模式主要包括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牛—鱼模式、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鸡—猪模式、鸡—猪—牛模式。
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4.设施生态栽培模式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其典型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和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5.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6.草地生态恢复与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答案

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答案目录•简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多样性的重要性–乡村生态的保护与修复•生态工程的应用领域–水资源保护与修复–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结论•参考文献简介生态工程是研究如何利用生物学原理和环境科学技术来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旨在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多样性的重要性在生态工程中,多样性是一个核心概念。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丰富程度。
多样性的增加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较高的物种丰富程度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功能。
因此,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乡村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乡村生态是农业生产环境中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场所。
生态工程在乡村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有机农业和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工程的应用领域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是生态工程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生态工程在水体保护与修复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湿地恢复与保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等。
通过保护和改善水体生态系统,可以提高水质,增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保护并恢复水生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城市是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区域,城市绿化与景观设计是生态工程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领域。
通过植被的种植和绿化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候,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优化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二

一、单选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选择一项: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②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是:②③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A. 大力植树造林B. 环境污染C. 自然资源危机D. 人口的急剧增长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大力植树造林属于防治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的措施。
正确答案是:大力植树造林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选择一项:A.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C.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D.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A正确;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故B正确;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故D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般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还应包括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故错误。
正确答案是: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A. 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B.在深海火山口附近存在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是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D.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生态农业原理

生态农业原理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生态系统为模型,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原理是指在生态学基础上,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建立和改造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要求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保持农业生产系统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对平衡,避免生态系统的紊乱和失调。
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轮作休耕、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措施,维持农业生产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循环利用原理。
生态农业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在农业生产中,要推广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农作物轮作等措施,实现养分和能量的内循环,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外部资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 多样性原理。
生态农业倡导农业生产系统的多样性,包括作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通过多种植结构、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生物的共存,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4. 生态适应原理。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系统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提高生产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等措施,增强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
5. 生态效益原理。
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通过合理的生态经营方式,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系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总之,生态农业原理是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建立和改造农业生产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坚持生态农业原理,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农产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原理的贯彻实施,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生态位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

生态位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1. 简介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角色和生活方式。
生态位原理是指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差异化的资源利用和生活方式来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农业中,生态位原理可以通过合理的配置作物和生物防治措施,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减少害虫的发生并保护生态环境。
2. 生态位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2.1. 种植多样性种植多样性是通过将不同生态位的农作物种植在同一农田中,使它们共同利用资源,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轮作,以及在种植过程中加入多种植物保护生态系统,可以增加农田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
此外,不同作物之间的光、温、水等条件利用存在差异,能够减轻土壤营养的过度利用,改善土壤的质量。
2.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生物等自然对害虫进行控制的方法。
生态位原理在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对害虫具有天敌行为的天敌或寄生生物,并在农田中进行适度放养,可以构建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使天敌或寄生生物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均衡供给资源,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促进天敌或寄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其活动密度和控制效果。
2.3. 耕地保护生态位原理在耕地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农田中推广有机农业和无残留农药管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微生物等的含量,提高土壤的质量。
此外,利用生态位原理合理规划农田、实施合理轮作,能够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
3. 生态位原理在实践中的案例3.1. 科尔沁草地生态位调控科尔沁草地是我国重要的牧草生态系统之一,曾面临过密度过大的牧草、缺乏多样性的问题。
在这个区域,利用生态位原理调控牧草的种植,增加种植多样性、减少人工干预,调整牧草种植密度,保护稀有的物种,最终改善了科尔沁草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3.2. 生态稻田的建设生态稻田是一种利用生态位原理建设的农田生态系统。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的应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的应用1. 简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研究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关系,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成为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2.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由作物、土壤、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组成。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通常采用过度耕作、高量农药使用、单一作物种植等方式,导致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而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改善这些问题,并提高农业生产效能。
3. 生态农业的原理与应用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将生态学原理融入农业生产中。
以下是生态农业的一些原理和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3.1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学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态农业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采用多样化的作物种植模式,避免单一作物种植导致的害虫和病虫害的爆发。
•保留和恢复农田周边的自然生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有益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使用无毒的农药和化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不良影响。
3.2 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能至关重要。
生态农业中的土壤保护方法主要包括:•采用轮作和间作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
•采用耕作管理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3.3 节约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生态农业中的水资源管理方法:•选择适应性强、耗水量低的作物品种,降低灌溉水需求。
•使用高效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收集和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生态农业的优势与前景生态农业的应用带来了许多优势,如提高农业生产效能、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
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以下前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系统的长期生产能力和稳定经营。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告诉我们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生态学原理,让我们的土地更加肥沃,让我们的庄稼更加丰收。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我们要了解生态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比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水稻;而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适合种植小麦。
这样,我们才能让农作物在最适合的环境中生长,提高产量。
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土地、水、肥料等资源,避免浪费。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轮作制度,让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在同一块土地上交替种植,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要注意肥料的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
我们要注意环境保护。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要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替代化肥,这样既能提高庄稼的品质,又能保护环境。
我们还要注意农田排水,避免农田积水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我们要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建设,比如种植一些绿肥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农田的自净能力。
我们要关注生态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生态效益。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样,我们既能提高农业产值,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生态学原理。
简单来说,生态学原理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告诉我们,人类要想种出好的庄稼,就不能只顾着种地,还要关心土地、空气、水源等环境因素。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庄稼茁壮成长,丰收满满。
现在,让我们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聊聊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吧!我们要关注土壤这个“大家伙”。
大家都知道,土壤是庄稼生长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种植庄稼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土壤。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轮作制度,让不同类型的庄稼交替种植,这样可以减轻土壤的负担,防止土壤肥力下降。
我们还要注意施肥。
不要一次性给土壤喂太多的肥料,否则会让土壤变得过于肥沃,反而不利于庄稼的生长。
我们要像照顾孩子一样,慢慢喂养土壤,让它逐渐变得健康有力。
我们要关注空气这个“好朋友”。
大家都知道,空气对庄稼的生长也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在种植庄稼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空气的清新。
比如,我们可以种植一些绿化植物,它们可以帮助净化空气,让我们呼吸更加顺畅。
我们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不要滥用农药,否则会污染空气,影响我们的健康。
我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用心呵护空气,让它始终保持清新宜人。
我们要关注水源这个“生命之源”。
大家都知道,水是庄稼生长的动力。
所以,我们在种植庄稼的时候,要注意保护水资源。
比如,我们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这样既能保证庄稼的水分需求,又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我们还要注意防治水污染。
不要随意排放废水,否则会污染水源,影响我们的健康。
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珍惜水资源,让它永远清澈见底。
我们要关注生物多样性这个“大家庭”。
大家都知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在种植庄稼的时候,要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
比如,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昆虫,帮助控制害虫数量;我们还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让它们与庄稼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1.生态农业的概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2.生态农业的内涵。
一是在健康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化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3.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二)生物种群与群落1.种群。
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群落。
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点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特点: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三)生态系统1.概念。
指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其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2.基本特征。
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有一定的负荷力;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水、土体。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分解者)。
(四)农业生态系统1.概念。
是指某一特定空间内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如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家蚕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有密切联系的病虫害、杂草等。
其中的大型消费者也包括人。
环境组分:受到人类的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
而有些环境如温室、禽舍等完全是人工环境。
3.特点。
(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
(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
(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5)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系统,氮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六)生态农业的模式1.农、林、牧、渔、加复合生态农业模式(1)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主要包括农林复合生态模式、林牧复合生态技术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4个基本类型。
(2)农、牧、渔、加复合生态模式主要包括农、渔复合生态模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和农、牧、渔、加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模式3个基本类型。
2.种、养、加复合模式主要包括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牛—鱼模式、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鸡—猪模式、鸡—猪—牛模式。
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4.设施生态栽培模式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其典型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和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5.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6.草地生态恢复与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2)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主要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和生态果园模式。
(七)立体种养技术1.立体种植技术。
指在同一田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1)果园间套地膜马铃薯。
(2)温室葡萄与蔬菜间作。
(3)大蒜、黄瓜、菜豆间套栽培技术。
(4)新蒜、春黄瓜、秋黄瓜温室蔬菜栽培技术。
(5)旱地玉米间作马铃薯的立体种植技术。
(6)麦套春棉地膜覆盖立体栽培技术。
(7)麦套花生粮油型立体种植技术。
2.立体养殖技术。
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
3.立体种养技术。
(1)“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
(2)粮、经、饲三元种结构,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农牧结合模式。
(3)利用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家畜的农牧结合模式。
(4)草图轮作,以草养畜,治理盐碱沙荒地的农牧结合模式。
(5)种养复合式农牧结合模式。
(6)北方“养猪、养鸡、种菜、种果”庭院生产模式。
(7)莲田养鱼模式(八)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的昆虫如蚜狮、草蛉、寄生蜂和瓢虫等防治害虫;(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3)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生物质等)防治植物病原菌(包括土壤中的病原菌);(4)杂草的生物防治,即利用食草昆虫和专性寄生于杂草的病原菌防治杂草。
(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配方施肥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
综合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气候条件,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制定合理的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中微适宜用量和比例、相应的施肥技术),实行无机与有机、氮肥与磷、钾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
(2)作用。
增肥增收效益明显;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提高品质;调控营养防治病害;有限肥源合理分配。
2.方法。
地力分区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3.流程。
采集土样→土壤化验→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按方购肥→科学用肥→田间监测→修订配方。
(十)设施农业技术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地膜覆盖类型。
(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日光温室栽培技术3.塑料大棚栽培技术(十一)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模式模式的组成: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特点: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合理利用光热资源;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卫生条件;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2)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3)施工技术:要想使“四位一体”工程取得良好运行效果,标准化施工是关键。
2.西北“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模式的组成:是从西北丘陵旱作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和一个看营房。
详见下图。
技术要点:沼气池是生态果园的核心;集水系统;滴灌系统3.南方“猪—沼—果”生态家园模式。
模式的组成:是以沼气池为纽带,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实用技术体系。
4.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
“稻—沼—蟹”模式,“莲—沼—鱼“模式。
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处理模式模式组成:是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沼气发酵为核心,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养殖场粪污的目的。
技术组成: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饲料清洁生产技术、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有机肥和复合肥生产技术。
(十二)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和生态循环关系,建立并优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
1.生态建设与主要做法。
(1)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建设。
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注重可持续发展。
(2)农业有机肥料综合利用。
(3)新能源建设。
2.建设成效及经济效益。
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十三)山东胜利油田生态农场1.生态建设(1)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经济建设;(2)农业生态工程建设;(3)沼气工程建设2.成效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生产产值大幅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大为提高;产业结构日益合理。
生态效益分析: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饲料报酬率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十四)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1.主要做法。
(1)系统结构的设计和确定。
系统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水生生态系统和有机污水净化系统。
(2)污水的三段净化、四步利用。
猪圈的污水通过猪舍两侧的排水沟排到水葫芦池、细绿萍地、鱼蚌混养池、水稻田,逐步完成三段净化、四步利用。
2.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大大提高;环境景观大为改善。
(十五)珠江三角洲的人工基塘系统一种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在塘基上种植经济作物(如桑、花、蔗等),将其副产品或废物饲喂塘中养殖的动物(如鱼、蟹等),用塘水浇灌、塘泥施肥于基上植物,从而使水陆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联结成一个互利共生、良性循环的复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