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导案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荔枝图》序的内容和结构。
2. 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荔枝图》序的原文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10分钟)1. 介绍作者苏轼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2. 介绍《荔枝图》序的背景和创作意义。
三、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荔枝图》序的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荔枝的描绘和表达方式,如形容词、比喻等。
四、文本分析(15分钟)1.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技巧,如顺序描写、对比描写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如赞美、讽刺等。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2. 提出与荔枝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作者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教师也应注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深入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深入分析《荔枝图》序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理解其深层含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荔枝图》序中的描绘和表达方式,每组挑选一个重点进行分析。
3. 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大家共同讨论,深入理解文本。
七、文学鉴赏与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荔枝图》序,如描绘手法、修辞技巧等。
荔枝图序 教案
法,就叫作比较。
这是说明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
再读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者先介绍荔枝树,接着又介绍了叶、花、实,这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从整体到局部。
真棒。
我们在描写事物时,也可以按照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
还有你想介绍的句子吗?●【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怎么翻译?能填上吗?我们来看图,说句子。
再读这两句,瓤肉像冰雪一样晶莹雪白,浆液像酸酒和甜酒一样甘酸。
这是把瓤肉的颜色比作了——,把浆液的味道比作了——像这样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就叫打比方。
同时,这句话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看黑板,这句主要介绍荔枝果实的样子。
从壳到膜到瓤肉到浆液,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用了10种事物来描述荔枝的特点,写得多生动形象啊!我都忍不住想要看一看荔枝树的样子,尝尝荔枝了。
可是即便如此,诗人却还说——●【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什么意思呀?大概是那样,荔枝的实际情况还要超过我的描述。
作者用这么多色香味聚在的事物来描述荔枝,说明他十分喜爱荔枝。
谁能读出这喜爱之情?点名读。
读得很流利,如果再美一些就更好了,谁再来试试。
读的时候,再加上点古文的韵味,就更好了。
谁来试试。
点名读。
读得真好,我们就像他这样读。
齐读。
看来这荔枝啊,真是水果中的珍品啊!难怪我们宋朝的大诗人苏轼,当年被贬到人烟稀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岭南时,却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
【出示《惠州一绝》】齐读。
再读最后两句。
你读懂了什么?可见荔枝的确给苏轼带来了乐趣,是他艰苦生活的一点慰藉。
我们带着苏轼对荔枝的喜爱,再来读这段话。
齐读所以同学们,我们在写“吏”字时,千万必要把它的帽子橫丢了,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书空。
荔枝图是白居易让工吏画的,书之,书的又是什么?为荔枝图写序。
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在哪里停顿?南宾守乐天/ 命/ 工吏图/ 而书之《荔枝图》都画完了,荔枝的样子已经跃然纸上了,白居易为什么还要作序呢?谁能找到答案。
荔枝图序教案
荔枝图序白居易学习目标: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
2、积累文言文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重点:1.会熟读成诵。
2.能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荔枝作为果中的极品,历来为人们称道。
宋代的苏东坡曾有过这样的一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可见荔枝的美味。
我们都知道荔枝是南方的产物,我们北方人虽见过也吃过,但对它的了解不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笔墨走进南方,去全面了解一下荔枝。
二、初读课文,感知停顿与节奏1.师范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读一遍,组长先读,其余同学由组长安排按顺序读,注意停顿的节奏与字形、字音。
3.找同学读。
4.板演生字。
jú pí pá zēng xiāo华如()( ) 红( ) 紫( )ráng jiāng lǐlào( ) 肉( ) 液(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1.结合注释,小组内疏通文意(1)重点字词:除注释之外的“如彼”、“其实”(2)重点句子:树形团团如帷盖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四、三读课文,分析写作方法(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五、当堂检测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每个2分,共16分)华.如橘()春荣.()实如丹.()瓤肉..()命工吏图.而书.之()()色香味尽去.矣()朵.如葡萄()2.翻译句子。
(每个3分,共9分)(1)大略如彼,其实过之(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3)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醇如醴酪3.按拼音写汉字。
(每个1分,共5分)pí pá zēng xiāo wéi ( ) 红( ) 紫( ) ( ) 盖六、小结:今天我们真正地做了一回岭南人,充分地了解了荔枝的外形及品味,学到了如何把一种事物说得条理清晰的方法即整体到局部,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序、认识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重点:1、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有家里开水果店的吗?有喜欢吃荔枝的吗?请一位吃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好不好?其实很多的诗文里都写过荔枝?(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也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苏轼的《惠州一绝》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流露出对荔枝的的喜爱;杜牧《过华清宫》中嘲讽“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了取悦杨贵妃,不惜国力民力特快专运鲜荔枝进宫,却也可见鲜荔枝的的难得)2、激发兴趣出示新鲜的荔枝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鲜荔枝已不只是皇室贡品,我们蓬安也可以买到,跟我们那位同学的介绍的一样,红色、圆形、味道鲜美同学们想尝一尝这果中珍品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完成的学习目标后再请大家吃,好吗?大家有信心吗?3、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板书课时少写一个“序”字让学生发现并且强调不可少这是一种文体(一)、介绍白居易及序[演示幻灯二]二、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演示幻灯一]基本目标:1、了解序认识荔枝2、学习简洁而富于表现力的说明语言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提高目标:背诵课文三、围绕目标学习(二)、朗读一遍范读(字词)弄清字词[演示幻灯三]在书上划出重点注释来缯(zng)绡(xio)醴(l)酪(lo)华(hu)二遍自读(翻译)结合注释和实物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教师答疑,找一位同学到展示台给大家剥荔枝并加以介绍。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中的特殊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荔枝图》序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荔枝的图片,让学生对荔枝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荔枝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荔枝的特点和形象。
二、作者介绍(5分钟)1. 介绍《荔枝图》序的作者苏轼,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强调苏轼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三、文本阅读(15分钟)1. 教师朗读《荔枝图》序,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四、内容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比喻和描绘,解释其意义和效果。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中比喻和描绘的理解和感受。
五、文学鉴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2. 学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的效果和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荔枝图》序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对《荔枝图》序的理解和感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或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详解
《荔枝图序》教案设计详解教案设计详解一、教材简介《荔枝图序》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该诗以荔枝为题材,描写了荔枝的香甜美味,与在漫长的诗史中形成了珍禽异兽的传统主题不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物产和节令文化。
二、选课理由《荔枝图序》这首唐诗是经典名篇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风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荔枝图序》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学习和理解唐代文化中的物产和节令文化;掌握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双关等等。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荔枝图序》这首唐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提高其对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荔枝图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精神,使其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并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1.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辉煌的一个时期,诗人们在这个时代创作了许多经典名篇。
在这个时代中,荔枝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还被人们看做是一种象征。
这首诗作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通过学习《荔枝图序》这首唐诗,可以了解唐代文化中的物产和节令文化。
2.作者王之涣(约812年—约895年),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太白之魂”。
王之涣的代表作《登鹳雀楼》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细腻婉约、妙语连珠而著称。
《荔枝图序》是王之涣的一首诗,写于唐朝时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这位大诗人的写作风格和人生哲学。
3.内容《荔枝图序》全诗如下:大红花叶下生,开时照耀小南屏。
枝条弱叶细连阴,偏爱空庭夜月明。
剥开酸甜实如润,大房小房好大成。
直待重阳庆赏时,爱齐果色得君赐。
这首诗的描写了荔枝的香甜美味和美好的品质,从中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024年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苏轼对荔枝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荔枝图》序。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式。
3. 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如“壳如红玉,肉若凝脂”形容荔枝的外貌和口感,“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描述荔枝的保鲜期。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苏轼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强调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荔枝图》序,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理解。
3. 选择一首苏轼的诗词,进行鉴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荔枝图》序的基本内容、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对珍惜粮食、热爱生活的表现,评价他们的价值观。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河大版七年级下册)树行中学李霞一、教学目标:了解序、认识荔枝。
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二、教学重点: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荔枝吗?说说你们见过的荔枝是什么样的?谈谈你们对荔枝的了解。
(板书“荔枝“)(课件出示荔枝图片)荔枝由于其色香味俱佳而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课件出示古诗,生齐读)这里“骑”是什么词?(名词,骑马的人)一骑快马从山下跑上山来,山上行宫的大门一个接一个地翻开,大家以为紧急军事情报到了,结果呢?(送荔枝的到了)杨贵妃特别喜欢吃鲜荔枝,可是荔枝的产地在南方,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博她一笑,便诏令产地官员,动用传递紧急军情的驿使,一路翻山越岭,马不停蹄,疾驰入京,将荔枝送到骊山的华清宫里,由于杨贵妃的偏好,使荔枝身价百倍,成为一种极具神秘色彩的果中珍品,荔枝在唐代大约可以称为“国果”,。
生于杨贵妃死后14年的白居易从小就知道荔枝的故事,但由于他生长在北方,却无缘一饱口福。
(插入:白居易何许人也?)机缘巧合,白居易49岁那年(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从九江到忠州(今忠县)任刺史,喜出望外地见到了生平未曾见过的荔枝,品尝之余乘兴赋诗:“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
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润胜莲生水,鲜逾桔得霜。
胭脂掌中颗,甘露舌头浆……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荔枝图序》。
(板书“图序”)二、解题:何为“序”?谁能通过你课下的预习给大家介绍一下。
“序”一般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北师大版八下《荔枝图序》教案学案6篇
【学习目标】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导入】本文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在唐朝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讲解】1.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什么内容?答:文章先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及其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
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荔枝的?答:从形、色、香、味几方面来介绍。
3.举例说明文章在介绍荔枝时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打比方,如:树形团团如帷盖。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4.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呢?答: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直观生动地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5.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答:给没有见过荔枝的人和见过荔枝但没有在采摘后三天之内见过的人看。
6.本文虽然短小,但却详略得当,请你结合课文简单分析一下。
答:课文对荔枝独特的外形、特别的颜色、别致的香味的介绍是详,而对其产地,其色、香、味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发生变化的特点及作画的时间,作画者,主持作画人及作序的目的的介绍则是略。
【译文】荔枝生长在巴峡一带。
教学设计2: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序、认识荔枝。
2.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3.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点】1.学习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2.学习条理清晰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荔枝吗?说说你们见过的荔枝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荔枝图片)荔枝由于其色香味俱佳而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
例如:苏轼的《惠州一绝》,(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齐读)“啖“是什么意思?(吃)“不辞”呢?(不推辞)意思是:为了每天能吃到荔枝,情愿永远作岭南人。
岭南可是诗人被贬的地方啊,为了每天吃到荔枝,他情愿永远呆在被贬的地方,可见荔枝多么诱人啊。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讽刺的就是这一现象。
(课件出示古诗,生齐读)这里“骑”是什么词?(名词,骑马的人)一骑快马从山下跑上山来,山上行宫的大门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大家以为紧急军事情报到了,结果呢?(送荔枝的到了)充满了讽刺意味。
二、这节课我们学习《荔枝图序》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什么是序?作者是?字?号?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资料?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汇报预习)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
三、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愿意读课文1.他读得怎么样?(评价)2.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讲解生字)3.你们还遇到难读的句子了吗?(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4.解决了难读的词句,同学们再来练读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5.谁愿意读?(指读课文)读文言文讲究节奏停顿,连而不断。
同学们一起读。
6.下面同学们借助书中注释,也可以同桌之间讨论,看看你们能不能自己读懂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四、再看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美?(课件出示句子,指读)如果我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句子背下来,有什么窍门吗?(指导背诵,积累优美词句)作者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把荔枝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
《荔枝图序》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荔枝图序》教案白居易《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荔枝的习性以及特点特征2、了解作者及其小品文风格特点,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教学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相信大家听到“荔枝”两个字忍不住流口水了吧,可大家对荔枝的习性、特点、特征了解多少呢?那么今天让我们随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品尝一下吧。
二、介绍作家作品作家: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作品:《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三、诵读课文(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句,合作交流,让学生板书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点拨释疑。
2)、各段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来写水之“异”的?从哪些角度来写山之“奇”的? 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四、背诵课文第二篇:荔枝图序教案荔枝图序白居易教学目标:1、准确掌握文中文言词的音、形、义。
2、了解白居易及其生平。
3、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目的,领略荔枝的鲜美。
4、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高中美术选修课的铅笔画与水彩画教学,面向高一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理解荔枝图序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点;•掌握铅笔画与水彩画的基本技法;•运用所学技法绘制一幅荔枝图序风格的作品。
三、教学内容3.1 荔枝图序的介绍1.通过讲述荔枝图序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它的意义与价值;2.介绍荔枝图序的艺术特点,让学生理解它的表现形式与风格。
3.2 铅笔画教学1.学习线条和素描的基本原理;2.进行静物铅笔画练习,掌握角度和透视关系;3.学习自然光和阴影的表现方法;4.进行静物装饰画的创作练习。
3.3 水彩画教学1.学习水彩画的基本色彩理论;2.学习水彩画的涂抹和混合方法;3.学习水彩画的色彩叠加;4.进行水彩静物装饰画的创作练习。
3.4 荔枝图序的绘制1.介绍荔枝图序的构图与画面分析方法;2.以荔枝图序为基础,进行荔枝图序风格的绘制练习。
四、教学步骤4.1 教师引导1.教师引领学生了解荔枝图序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与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荔枝图序的认知和感知;2.引导学生在静物铅笔画和水彩画的教学中掌握基础技法和技能,为后续的荔枝图序创作打下基础。
4.2 开始实践1.第一周,学生在铅笔画教学中完成静物装饰画的绘制;2.第二周,学生在水彩画教学中完成静物装饰画的绘制;3.第三周,学生通过荔枝图序展示和分析,进行讨论与互动,并着手开展荔枝图序作品的创作。
4.3 展示作品1.学生在第四周完成荔枝图序作品的绘制,并进行课堂展示与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与互评,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树立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五、评估方法5.1 学生自我评估学生需要从自己的作品中反思,分析自己的画画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估。
主要从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技术和形式、语言和符号三个方面评定自己的作品。
5.2 学生互评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进行互评,互相选择三份优秀的作品进行评定,主要从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技术和形式、语言和符号三个方面评定同学的作品。
《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课题
《荔枝图序》
执教者:
赵建平
授课班级
初二(5)班
教学目标
1、了解荔枝的特点和习性。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荔枝的特点和习性。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由图片导入。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积累诗词美文。
考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3、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分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四、牛刀小试:
请同学们仿照课文,说明一种你熟悉的水果。
五、积累沉淀:
你还知道哪些写荔枝的诗词美文?
六、课堂反馈:
七、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荔枝的诗词美文。
学生观看,用Leabharlann 己的语言简单介绍荔枝。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探讨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展示。
学生合作探究、写作、展示。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导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
荔枝图序教学设计荔枝图序教学设计荔枝图序教学设计一导入:师生问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吃过荔枝吗?(吃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种水果,(生答)。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觉得你们现在还是口留余香,的确实这样,荔枝由于色香味俱佳,被称为果中珍品,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唐朝的杨贵妃就对荔枝钟爱有加,唐明皇特的派人快马运送荔枝至长安,所以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ppt1),苏轼在58岁时第一次吃到荔枝,所以赞叹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t2),这是杜牧与苏轼眼中的荔枝,那么白居易眼中的荔枝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白居易的《荔枝图序》,一起来感受着一人间美味。
二、过程1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课文。
(范读)2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首先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在理解时要用那些方法呢?看看老师的小提示。
(ppt3)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老师布置了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作业,接下来我们就从课题入手,看大家预习的效果如何?,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序是什么意思?(ppt4)你是用哪种方法理解的?(生答)真会学习4元和十四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就命画工画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所以荔枝图序就是白居意为荔枝图作的序,它的体裁应该是说明文。
那么白居易写此序的目的是什么呢?(ppt5)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序的目的,开始。
(生读)5谁来说一说,你画了哪一句?(生答ppt6)怎样理解这句话吧?(生答ppt7)6既然作者是介绍荔枝,那么从哪些方面作了介绍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坐着谢了理智的哪些方面(生读)7好,读完了吗?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荔枝的哪些方面,(生答,板书产地、树形、叶、花、果实)荔枝产在哪?树形就像….课件出示(叶如桂…ppt8)这里的华通花,实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答),再读一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8这篇文章只有129个字,但是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你认为写荔枝的哪一部分是最详细?(果实)谁能读一读写果实的句子?(生读ppt9)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ppt10)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外及内ppt11) 9作者在向我们介绍荔枝时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帷盖,葡萄、枇杷等等,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常见的事物来形容荔枝呢?你能体会作者的意图吗?(文章写该没见过荔枝的人看的,所以选择常见的的事物,人们就会知道,原来荔枝是这样的。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
语文教案-《荔枝图》序教学目标:1. 理解《荔枝图》序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作者简介1.1 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1.2 分析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第二章:课文朗读与翻译2.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2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重点字词解析3.1 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
3.2 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第四章:句式结构分析4.1 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
4.2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第五章: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5.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2 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和段落进行分析。
3.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和注释。
2. 作者简介和相关资料。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和视频。
教学时间: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1课时4. 第四章:1课时5. 第五章:1课时教学进程:1. 第一章:介绍作者张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荔枝的热爱和追求的原因。
2. 第二章: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进行课文翻译。
3. 第三章: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成语,分析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 第四章: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5. 第五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六章:课文内容分析6.1 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内容结构。
小学五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及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及说课稿《荔枝图序》是一篇说明文,是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序写的一篇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现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五班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及说课稿,盼望能关心到大家!学校五班级语文《荔枝图序》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6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根据肯定挨次、运用打比方来介绍荔枝特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肯定挨次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精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课时支配: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杜牧《过华清宫》中的诗句,杨贵妃喂吃到新奇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输荔枝到长安来,苏东坡也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从古至今就是人们所宠爱的一种水果。
(出示荔枝图片)杨朔的《荔枝蜜》赞道"荔枝或许是世界上最鲜美的水果'但荔枝不易保鲜,在唐朝时期,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20xx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帷枇杷绡瓤醴酪2. 范读课文,同学们留意字音和停顿。
3. 跟读课文,熟识文章朗读方式。
4. 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达到娴熟程度。
三、结合预习,理解内容译文: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外形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像菊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绸;膜如紫色的绸缎;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
大致就是那样,它的实际状况比它还要具体。
假如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为你导航!
预设难点:准确口译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展读来实现对课文的初记忆。
2、通过自学、组学、群学的方式达到疏通文章的目
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了解“序”及作者。
2、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
意,(重、难点)
教学流程:
1、导语: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
听一则消息;近日我国荔
枝的主产区,因天气原因
面临着大量减产。
我国四
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但
客商多因不了解其品质而
不愿前往收购。
如果你
是四川一位有责任心、有
学识的当地人,你准备如
何来向客商介绍本地的荔
枝,以解乡亲们的燃眉之
急?本文就会给你一个
很好的答案。
现在我们就
来学习《荔枝图序》,首
八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荔枝图序》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主备:张淑平审阅:冯红霞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序”这种古代文体及作者 2、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重、难点)
3、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重点)
先了解一下节课的学习目
标
2、先用2-3分钟看学案上
的“课前热身”,勾画重要
信息。
要求脱稿展示,评
价2分/次。
3、现在我们“步入自我展
示的殿堂,分享一起收获
的喜悦”,先自读课文,读
出我们的风采和个性!(引
导学生阅读“小贴士”)
4、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与文本建立联系。
5、学生展示朗读(给3个
机会,以激励学生积极展
示)
①学生自由读,个体展示,
目的是正音。
放大镜形式
强调: 华huā如橘
瓤肉ráng 醴酪lǐ lào
②评价方式:5、6号5
分/次,其余学生3分/次;
语言激励(从流利、停顿、
语调、等角度)
6、接下来我们一起闯下一
关:疏通文意。
引导学生
阅读导案相关内容。
要求:个人完成站起并识
记;对子完成后,相互交
流;小组完成后提出疑难。
7、达标测评,
课前热身:
理解文体: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
自己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是说明文的一
写作背景:在唐朝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2年命画工
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
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的风采。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
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
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
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
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
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
《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步入自我展示的殿堂,分享一起收获的喜悦
读文:朗读乐园显风采!读一读。
一、1、自读课文,拿起你手中的笔为不熟悉的字词注上音。
为你声情并茂、有滋有味的朗读做好准备。
(小贴士:(1)语速适中,又富有节奏,不要拖音。
(2)、在读的时候手、脑、眼并用,认准字形,第一印
象很重要哦!)
2、看图片选择文章中相应的句子来回答。
(建立记忆连接点,为背诵打基础。
如:生……,叶……,
花……,实……,朵……,壳……,膜……,瓤肉……,
浆液……,大略……,若离……。
)
3、展示朗读效果(机会难得,好好把握)
二、译文:疏通文意我最行
1、结合下注试译全文。
(形式口译,注意译出句中的重点
词、画出自己有难度的句子)
2、组内互译,进一步练习,互相学习。
(自译先完成的说
给对方听,共同商讨)
3、小组共同提出疑难(出示在黑板上),组间互帮互助。
(注意做好笔记)
4、达标测评(1)听写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a、华.如橘,春荣。
()
b、大略
..如彼,其实.过之()()
c、命工吏图.而书之()
(3)译句(1)实如丹,夏熟。
(2)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第二课时(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2、学以致用介绍事物
教学流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节课了解了作者,疏通了文意,大家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争先恐后地展示自我,现在我来提出两个问题,看谁掌握的牢而准。
①本文作者是?②翻译: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分析这篇咏物小品。
首先我们一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进入今天的第三关;析文,完成导案1、2、3题。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明确难点---亮出疑难,师生共同解决。
四、达标测评。
学生完成后口展。
三、析文:用心思考,巧解妙答。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答:文章交代荔枝的生长环境,再对荔枝的各个部位及
其特征进行了细致具体地描述说明。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的?
答:荔枝,从形、色、香、味几方面来介绍。
3、具体说明文章在介绍荔枝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答:打比方,如:树形团团如帷盖。
壳如红缯,膜如紫
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荔枝的特点。
四、测评:我的学习,我做主。
1、本文说明对象是____,采用了____和____说
明方法。
2、选做一题
(1)、学了这篇课文,请你推销当前滞销的荔枝给客商!
(2)、将稷山的板枣、麻花、柿饼等任选其一介绍给来咱们
家乡游客。
(要求:从事物外形、味道、营养价值等方面解说)
第一课时板书:
学习目标:了解“序”之一文体及作者作品、朗读课文、疏
通文意
荔枝图序预习+展示
学习流程:1、导入
2、阅读“课前热身”内容,勾画识记并脱稿展
示。
3、“读文”自读(个读+对读+群读)——看图片
说句子——展读。
4、“译文”自译(结合下注口译)——对子交流
——小组交流——提出疑难——解决疑难
5、达标测评
第二课时板书:
学习目标: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荔枝图序展示+反馈
学习流程:1、导入
2、自主完成“析文”1-3题
3、组内交流——明确难点——出示疑难并解决
4、达标测评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