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标准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中文)
课程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英文名称:Foreign Trade of China一、课程简介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伙伴、贸易方式等角度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和国际地位;梳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法律制度、关税收取和海关管理规则;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格局、政策、法律制度及中国对外贸易关系,并运用国际贸易的有关理论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增强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总论: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学时(课堂讲授4学时+课程实践2学时)主要内容:1.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以及对外贸易方式。
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3.新常态下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习基本概念、了解中国外贸发展基本现状重点、难点:1. 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结构、对外贸易方式2.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3.新常态下外贸发展特点其它教学环节:讨论课:中国如何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过度(二)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学时(课堂讲授2学时)主要内容:1.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2.贸易理论对中国的应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预期各理论的主要观点重点、难点:1.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论在中国的应用2.显性比较优势指数3.比较利益陷阱其它教学环节:无(三)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学时(课堂讲授3学时+课程实践1学时)主要内容:1.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大经贸战略2.中国自贸区战略3. 世界区域贸易合作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和区域合作发展概况,并对教材中列出的习题进行复习和思考。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课程学时/学期/学分:72/2/4一、课程性质《国际贸易实务》是商贸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贸基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开拓国外客户的方法、熟悉价格构成、与客户联系及磋商合同条款、订立合同及履行合同。
同时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外贸函电》《外贸单证》《报关实务》打下业务基础。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1)了解外贸业务员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进出口业务的工作流程和发展趋势。
(3)掌握贸易术语的含义、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和风险划分。
(4)了解并掌握订立品名、品质、数量、包装条款应注意的事项。
(5)了解运输、运输保险的基本知识并掌握提单的应用。
(6)理解各种支付方式的含义,业务流程,并理解各种支付方式的风险和风险防范措施。
(7)了解有关商检、索赔、不可抗力、仲裁的基本概念。
(8)了解磋商的过程和履约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1)能利用网络平台开拓国外客户。
(2)能根据不同的贸易术语核算价格并灵活报价。
(3)能根据具体的业务制定包装条款并计算毛重,体积。
(4)能根据商品的具体情况正确确定货柜类型和数量,熟练计算运费及保险金额,保险费。
(5)能根据具体业务进行成本核算及盈亏核算。
(6)能结合业务的自身特点和当事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支付方式或优化组合支付方式。
(7)能根据磋商的结果订立一份正式的合同或确认书。
3. 素质目标(1)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2)具有遵纪守法的意识。
(3)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
(4)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以外贸业务员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切入点,从合作企业获取真实的业务资源,从教学角度出发,重新设计仿真出口业务项目,以磋商和履行合同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内蒙古财经大学《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China's Foreign Trade Outline 课程号: 920319制定单位:商务学院执笔人:杨文兰审核人:申秀清制定(修订)时间:2012年7月《中国对外贸易》课程说明一、课程概述中国对外贸易是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课,属于区域部门经济学范畴。
本课程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改革,重点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实践和基本知识。
另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被认为是继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革命,因此,本课对WTO的基本内容、基本规则进行详细阐述,使学生熟悉新的“游戏规则”,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体制及新条件下遇到的问题(如贸易摩擦)等内容进行研究,最终使学生对于新环境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加深认识。
二、课程的性质国际贸易与商务英语的专业主干课程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1、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对WTO各协议条款及规章制度的历史产生背景以及发展的历程能从正确的角度进行阐述。
2、通过所学课程,能对我国“入世”后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3、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国际贸易及其它相关经济课程增加知识的储备量。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养成以下非专业素质:(1)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2)勤于思考的精神。
(3)培养国际化意识四、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国际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大学三年级学习五、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六、课程的总学时和学分36学时2学分七、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限选课程,它是其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知识的补充与延伸,同时是国贸基础理论、政策在中国实际情况下的现实表现与应用。
九、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1、老师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后作业与专题小论文形式。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案
第 1 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学时分配:3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对外开放的格局;开放型经济的含义与发展模式;熟悉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外贸行业的“两个转变”的内容。
1、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2、对外开放的内涵3、对外开放的格局4、发展开放型经济其它:重要概念:1、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2、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额+出口额)/国内生产总值。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可用于衡量一国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或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
3、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称进出口商品构成,是指按各种不同的分类的各类商品在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例及地位。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对外开放贸易、3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技法课、习题课等):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指导、多媒体等):讲授教学目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对外开放的格局;开放型经济的含义与发展模式;熟悉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外贸行业的“两个转变”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及难点是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一节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一、基本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更加积极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带动内地开放二、过程综述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8210190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ese Foreign Trade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 总学时:34理论学时:34 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科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贸易学科的专业课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专门研究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并能正确运用理论和方针政策来分析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做好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本课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对外开放与发展对外贸易、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贸易管理、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和方针政策、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贸易规则、国际贸易模式等为授课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掌握:系统掌握中国对外贸易转型,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升级与中国贸易发展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服务与技术贸易,大宗商品贸易行业,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等问题。
理解:理解中国的贸易条件和外贸依存度,全球贸易新规则,中国自贸区建设,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及操作。
了解:了解中国和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中国的区域贸易关系,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关系,中国主要贸易航线及趋势,中国开发发展大趋势,当前中国对外经贸形式及展望,当前外贸热点问题等。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 中国和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2学时)[1] 中国对外贸易史[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3] 浙江省经济发展概况[4] 浙江省对外贸易发展[5] 浙江省对外贸易问题[6] 浙江出口竞争力提升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史,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浙江省经济发展概况。
《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承担单位〔外国语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员、跟单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岗位的报价、成本核算、跟单等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商务礼仪,后续课程有商务单证实训,pocib创业课。
2.学习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通过授课、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分目标①、道德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及我国对外贸易各项方针政策,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②、知识目标具有从事国际贸易专业必需的贸易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国际贸易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
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具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一般认识能力;具有贸易谈判、价格及佣金的计算并根据合同缮制发票、箱单、汇票等相关单证具体操作能力,并能取得制单员、货运代理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④、素质目的具有从事对外贸易专业所必需的贸易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涉及的如贸易的洽谈、合同、发票、箱单及汇票等相关单证的缮制;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配套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作者:王蓓李蕾一、课程描述《国际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是为培养商务应用型人才所设置的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在理解贸易术语和货物、贷款的前提下,掌握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履行与管理方法。
本课程主要讲述贸易术语和出口价格核算,国际货物运输,货物的保险和贷款的结算、检验与索赔,掌握对进出口合同的管理工作,以便应用于实际工作。
二、课程目标国际贸易实务是从事贸易活动人群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具备运用相关的贸易、运输、保险、金融方面的知识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工作的职业能力。
在课程的目标定位上,以满足对外贸易岗位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既要考虑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现实基础,又要考虑新时期高职人才规格的发展要求。
在课程的内容标准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为应用理论和实务模拟应用技能两大部分,既要突出国际贸易中各环节的操作应用,又要有对国际贸易实务工作的基本指导。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既要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操作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养成,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1.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熟悉产品,掌握选择产品的技巧;(2)能够了解市场,确定调研目标,制定调研计划并撰写调研报告;(3)能够采用有效途径寻找客户,掌握寻找客户的方法,确定目标客户;(4)能够选择潜在的客户,制订进出口货物经营方案。
(5)能够进行交易商品的成本核算并合理报价;(6)掌握交易磋商的内容以及程序,具有商务谈判和函电处理的能力;(7)能够运用交易磋商的技巧与客户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直至接受;(8)能够根据双方意图制定合同各个条款,签订合法有效的贸易合同;(9)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与法规,并应用于贸易的实际操作。
(10)掌握进出口合同的基本履行程序;(11)能够协调好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12)掌握并领会进出口单证的处理技术;(13)熟悉国际贸易惯例与法规,并应用于贸易的实际操作。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
《中国对外贸易》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383A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专业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 48学分:3适用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先修课程:财经类公共基础课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国对外贸易》是经济管理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在经济学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把国际经贸专业知识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到一起。
因此,本门课程掌握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运作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发展战略等;同时突出实践操作环节的知识讲解,注重时效性、论述简明扼要。
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方针;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与经营管理体制以及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国别、地区关系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ppt)(三)考核方式:论文(本课程平时成绩占40%;期末论文成绩占60%)(四)学习要求:学生已修财经类公共基础课,自学指定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与发展教学重点、难点: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成就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2学时/3学时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理解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掌握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2章.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教学重点、难点:对外开放格局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2学时/3学时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理解对外开放的内涵,掌握对外开放格局。
第3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教学重点、难点:科技兴贸战略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2学时/3学时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各个发展战略的含义,理解各个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掌握科技兴贸战略。
国际贸易专业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专业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纲课程代码:040342013课程英⽂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a's foreign trade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纲使⽤说明(⼀)课程的地位及教学⽬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
当今国际环境瞬息万变,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对学⽣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好的帮助,也能在今后的⼯作中提供帮助。
本课程旨在加深学⽣对经济学基础理论、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最新发展、政策最新动态的认识和把握,使学⽣学会⽤科学正确的⽅法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牢固掌握并熟练运⽤。
(⼆)知识、能⼒及技能⽅⾯的基本要求要求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针、政策及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1.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即国际分⼯的社会作⽤;2.掌握对外贸易过程中的⼀些政策和措施,并能运⽤于实践;3.掌握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对外贸易体制;4.了解商品检验及索赔相关⼯作,违约及其救济⽅法;5.熟练掌握对外贸易进出⼝中的措施。
(三)实施说明1、课堂上要弥补教材可能滞后的缺陷,要介绍分析当前形势、当前⽅针政策和当前的实际问题,并且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2、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介绍较深或较前沿的内容,引导学⽣去积极的探索学习。
3、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新问题为主,⼀般内容可由学⽣⾃学。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先学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课后习题应偏重中国对外贸易的案例分析。
2.本课程习题应结合热点经济问题,引导学⽣认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教学创新】《中国对外贸易》
一、课程概况《中国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新时代中国对外贸易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全景式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实践,深刻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演进的经济逻辑,正确认识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系的规则背景和制度框架,准确把握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方向路径,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政策评价能力,把握学术前沿能力。
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为培养应用研究型国际经贸人才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二、教学创新问题导向-立德树人-教学研相长(一)问题导向《中国对外贸易》在教学体系中扮演着从理论向实际过渡,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对外贸易实践理性和感性认知的重要作用。
因此,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再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是实现课程高阶性的重要环节。
为此,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课程特征,注重从现象入手,强调问题导向,遵循“具体问题切入-现象特征概括-理论问题提炼-回归中国实际”的思路,以“五化”(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载体多元化、教学组织任务化、教学过程协同化、考核手段多样化)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向自主性和探究式学习。
图《中国对外贸易》“五位一体”的多元教学载体(二)立德树人《中国对外贸易》旨在充分展现以对外贸易为主要载体的对外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塑造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认同感,增强“四个自信”,在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学术素养。
因此,课程组致力于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特色,有效突出课程教学目标的思政元素,深度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素材,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思政特色。
基于“小切口大视野”的全链条课程思政体系,将具体的问题放在广阔的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将抽象的思政元素转化为鲜活的中国实践和生活实例,以点带面,揭示背后的历史逻辑和经济逻辑,增强立德树人效果。
(三)教学研相长《中国对外贸易》课程“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综合体现就是将课堂了解到的热点现象提炼为科学问题,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工商管理专业--行政管理方向)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编制单位:国贸教研室编制时间: 2013年09月1日执笔者:江卫华教研室主任:审核人:系(部)主任: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A0204216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授课学期 2考查\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48 学分 3 考核方式非试卷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行政方向)二、课程性质及定位(一)课程性质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本门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其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等课程。
(二)课程定位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立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即依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明确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从而确立学习领域,确立通过哪些项目和任务来完成这些学习领域。
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国际贸易课程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包括:基础岗位-业务助理、跟单助理、单证员等,发展岗位-业务主管、高级跟单员、高级单证员主管等,拓展岗位-业务经理、报关员、客服经理。
本课程需要训练完成以上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重点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能力,即国际贸易认知能力、国际贸易分析能力、国际贸易战略能力、国际贸易策略能力、国际贸易管理能力。
为学生学习专业奠定国际贸易基础或拓展学习增加国际贸易“元素”,进而促进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总体设计原则根据国际贸易工作岗位提炼课程能力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若干项目、任务训练达成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依据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工商管理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国际贸易课程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序号项目(模块)名称学时1 国际贸易岗位和素养 42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 63 国际贸易核心技能344 国际贸易创新模式 4合计48(四)教学组织的思路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国际贸易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标准
编制单位:国贸教研室编制时间:2013年9月1日
执笔者:张萍教研室主任:江卫华
审核人:系(部)主任:王峻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及定位
(一)课程性质
《中国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实务等课程的后续课程。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状况。
其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外经贸发展理论与政策。
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中国外经贸特点,对目前外经贸发展现象能够理性思考和正确把握,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建设。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是以国际贸易政策为总体规划,结合国内外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课堂系统讲授为主,自学为辅,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疑点为主。
(二)课程设置依据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管理系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设置本门课程的必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确定本门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模块的编排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学习模块及学时
(四)教学组织的思路
本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根据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学习领域来设计完成学习领域需要进行的项目和任务。
通过项目、任务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体现“学生主体、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理论与实训比例
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课时为0学时。
(六)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没有安排实训环节,以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主,注重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对于国际贸易时事的分析与理解。
四、课程教学目标
(一)职业技能能力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内涵以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2. 能够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合理建议
3. 能够分析我国各阶段进出口商品战略的要点,提出合理的出口战略建议
4. 能够准确理解并应用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程序;能够掌握出口退税的基本步骤
5. 能够分析我国货物、服务与技术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6. 能够分析中国与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并提出改善措施
(二)知识目标
1. 理解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及区别;掌握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2. 理解经济效益、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层次;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掌握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3. 掌握出口商品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的概念;熟悉大经贸战略、科技兴贸战略、进口商品战略的基本概念;掌握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
4. 熟练掌握汇率、进口关税、进出口信贷的概念;熟悉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的构成;掌握新修订的外贸法的适用范围;了解出口退税制度的含义、特点及退税税种;掌握出口信贷的概念及方法,了解出口信贷的种类。
5. 了解货物贸易的概念;把握中国货物贸易的特点;理解加工贸易的含义,掌握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掌握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掌握技术贸易的概念及技术引进的内容。
6. 掌握中欧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中美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及中美贸易发展的前景;掌握CEPA的含义。
(三)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促进学生的品性素质和精神素质的提高。
⒈提升学生诚实正直、专业信心等方面的基本品性素质。
⒉提升学生言谈举止、心态、让人喜欢、赢得尊重等交往素质。
⒊提升学生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⒋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心、持之以恒、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素质。
⒌提升学生洞察力、应变思维、创造性意识、影响他人等的能力素质。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考取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等外贸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帮助。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确立中国对外贸易的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学习领域可以归纳为六个模块: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与促进、中国货物、服务与技术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关系;每个模块设计若干项目、任务来训练。
(二)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1. 先以理解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作为出发点,进而对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组织学习;
2. 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多安排案例,以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 加强学生的课后辅导,安排相关的环节由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六、课程实施与教学保障条件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⒈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
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内容设计
体现工学结合的导向要求,方便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一般要求教育部高职高专三年内规划教材或适合本校实际的高职高专自编教材。
⒉推荐教材
《对外贸易概论》崔常燕等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3. 教学参考资料
辅助教材选用坚持适用选优原则。
尽可能选用国家统一出版的“高职教材”,优先选用特色鲜明的获奖教材,特别是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黄晓玲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
(2)中国对外贸易教程李左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国际技术贸易教程杜奇华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二)教学资源的要求和利用
1. 教师要求
(1)校内专职教师要求具有3年以上从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掌握国际贸易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方法,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
(2)行业兼职教师要求具备外贸经验,具备培训经历,能够整合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机会。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关心学生。
2. 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配备多媒体教室并保证能连接互联网。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岗位实习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课程资源开发目的基于知识应用,结合行动体系、工作过程系统考虑,以工作过程要素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而开发的。
具体包括:电子教材、电子课件、案例分析、习题等。
(三)教学实施
1. 本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案例分析为辅。
2. 本课程由学校教师主讲的同时,为了丰富教学模式,可以考虑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教学。
3.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
七、考核方式
(一)考核办法与所占权重⒈考核体系设计
⒉考核评分标准及成绩评定
(二)考核要点与权重分配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编写,最后由系部组织标准委员会审核。
一般每三年修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