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2课时教案1.出示图片——西北地区的草原景观,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出示西北地区畜牧业图。

提出问题: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畜牧业区?这两类草原以贺兰山为界。

3.对贺兰山东西的自然条件:在我国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地区有许多“山地牧场”。

它们随着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草原到高处的高山草地,类型不一而足,草种也有明显差异。

牧人们不浪费每一处资源,根据气候、地形和牧草长势,在牧场之间按季节迁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转场”。

4.提问:找出西北地区优良畜种有哪些?5.开拓视野:(1)三河牛是中国培育的乳肉兼用品种。

产于额尔古纳市三河地区,三河分别是:根河、得耳布尔河、哈布尔河。

(2)三河马外貌清秀,体质结实,动作灵敏,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等特点,优良的乘挽兼用型马。

(3)新疆细毛羊,不仅产毛量高,而且羊肉细嫩味美,很受各族人民喜欢。

来到伊犁的人们在品尝细毛羊的羊肉后,都会赞不绝口地说:“伊犁的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

”(4)伊犁马是我国珍稀的动物资源。

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

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

6.阅读拓展: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蒙古包是区的传统民居。

它常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有白色羊毛毡;有一个门、一个窗;顶部可以打开,以便透光通气,下雨、寒冷时便遮起来。

蒙古包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

为了使畜群吃到充足鲜嫩的草,牧民会根据草场和季节变化,赶着畜群,携带“房子”,从一个草场转移到另外一个草场。

蒙古包就成了“可移动”的房子。

1.出示图片——种植业分布图提出问题:请找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和分布地区?2.请结合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点拨补充:有利条件: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河(注入北冰洋)和黄河。

(7)植被: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变化原因植被稀疏,和广布,自东向西依次为。

变化原因:。

练一练:教材P73—P74页活动【合作探究】:结合地理位置和地形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和河流、植被的关系。

(二)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自主学习二】(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1、牧业阅读P74—P75页图文资料 (4分钟)(1)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基地。

(2)贺兰山以西和以东的草场有何区别?贺兰山以东有我国哪两大草原?(3)西北地区有和两大牧区,分别有哪些代表性的优良畜种?2. 种植业(自学P75 )(1)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因此发展种植业需要,因此该地区农业类型是。

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

(2)西北地区有哪些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是什么?(图8.7—8.11)长绒棉本区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为何这里的瓜果特别甜?中考链接:【合作探究】: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西北地区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础上完成的。

根据他们已初步掌握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另外两个区域。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

根据本课的特色,最好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一节课来,让学生联系课前收集一些两地的资料,从自学讨论中了解我国西北“干旱”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西北地区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体来说非常清晰,分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特点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突出该地区的特殊地形特征、东西差异大的植被特点、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第二部分农业特点是利用前一部分所学习的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西北地区畜牧业的东西差异和西北地区东西部灌溉农业的不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反思(2)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反思(2)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我在进行教学时,都特别注意交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比如说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自然特征与农业,如果教会学生学习每一个新区域的方法,那推广到其他区域也就基本上是水到渠成了。

同样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仍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发展的特点,我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生产特点。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分别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探讨、合作完成知识的网络构建,进而提高各种能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一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进行问题的探讨,积极举手发言,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发挥了师友合作中师傅的作用,让师傅引导师友自主学习,课堂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把握不足,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对学生学情把握不足,课堂内容设置有些多,有些可以简单处理的问题都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难点。

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有鼓励,但是鼓励的有点频繁,体现不出鼓励的对学生的积极性,应该点到为止即可。

1。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课标分析【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域差异”的内容有3条,其中,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可以承载以下6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4条: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联系与差异2条: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材分析一、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及其成因(重点、难点)分析:西北地区突出的特点就是干旱。

干旱的气候对当地的河流、地表景观、农业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学习本区,注重掌握其学习方法,抓住区域突出特征分析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本区域。

故分析本区突出特征及其成因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突破方案:第一步:赏图。

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由图中景观可知,西北地区与南、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以红色和黄色为基调,反映出当地气候比较干旱。

这也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步:读图分析。

通过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计算新疆乌鲁木齐到太平洋、印度洋的距离。

可以看出: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地形处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洋上吹来的夏季风很难到达,使得本区降水稀少,多在400毫米以下,而且越往西越少。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干旱”是本区突出的自然特征。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相关知识,并且学习了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有了一定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具备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能力以及学习区域地理的经验。

因此本节知识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去分析发现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与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地图、图片、多媒体课件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学会独立分析问题。

六、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多媒体展示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维吾尔族歌舞、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让我们伴随维吾尔族姑娘曼妙的舞姿一起走进西北地区。

提问:通过“西北风光”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草原与沙漠)教师: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灌溉农业区:
1、要求学生读P75~76图文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题。
2、了解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三、梳理归纳
四、评价园地
小组合作完成
交流反馈
小组合作完成
交流反馈
思考回答
演示课件
解释说明
演示课件
解释说明
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草原和荒漠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1、指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看图说出本区包括的省份。
3、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概括地形特点。
4、要求学生根据位置和地形特点来说出本区的气候特征及河流特征。
5、完成教材73页活动题,检验学生所学。
转承:干旱的气候对河湖、地表植被影响很大,那对农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部分: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欣赏西北地区的景观图
根据自主学习单自学完成任务
学生总结
思考回答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出对西北地区的直观印象。
播放课件,解释说明。
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并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应对措施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牧区:
1、要求学生读图8.5和P74—75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题。
2、总结
转承:本区农业虽然是以畜牧业为主,但是在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也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种植业,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本区种植业的分布及特点。
教材简析
学习重点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业特色。
学习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导学关键
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情景设置法、合作探究法、读图观察法等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反思(1)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反思(1)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贯彻了正确的教学观,以“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为基准(新课程教学观的基础),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自己动手,组内讨论,通过感知现象、读图分析、理解现象、学习探讨的自学步骤,使学生抓住“干旱”、这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西北地区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个神秘而多彩的地方,塞外风情、多民族的文化无补吸引者同学们。

本节教学中课堂导入部分利用图片所反映的地理环境导入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进而展示西北地区的区域图使学生对于西北地区的范围有了较深的认识。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了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这样而来的认知容易被学生记住。

通过视频何资料的展示让学生讨论西北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师归纳,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的认识。

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对西北地区环境特征形成的原因的分析。

绝大部分同学有所掌握,但还是有部分同学难以理解,需要在课后辅导中补充。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教学目标服务的。

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它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来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可自我检测学习的成效和能力,也使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差距,从而使个别辅导更具针对性。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减少了记忆知识点的数量。

但是,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另外,本节课运用分组自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内容;运用指导读图法引导学生看、读地图,观察地理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读图、识图,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运用分析比较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归纳法,使学生有一个更明确的答案,有利于知识点的落实,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反思 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在本节课上,我设置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游客贝贝给我们留下了些图片和便条,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图片,想想他们描述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个区域(学生各抒己见)现在让我们阅读便条,看看贝贝给我们写了什么?为了解决贝贝的疑问我们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创设探究的教学情境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有效保证。

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提高他们自主探究能力。

本节课上,我把气候的差异和北方春旱的原因和措施作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环节,为了突破难点和重点,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北方地区的各地气温曲线图和地形图,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认识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该区气候和地形的优势和华北平原的“春旱”的气候,分析北方旱作农业的差异,明确区域内部差异,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从而掌握认识区域差异的方法。

在以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地理语言的运用,大胆把问题放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进一步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创设各种情境,设计合理的大问题大胆放给学生处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各组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积极展示,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8.1.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第1课时教案1.展示西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和西北地区范围图。

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地图,找出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金山、长城等地理事物。

请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出示问题: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补充: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1.探究自然环境——地形地势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地图,找出位于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并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2)展示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塔里木盆地、塔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景观(3)追问: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总结:新疆的地形归纳为—三山夹两盆。

补充: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2.探究自然环境—河流(1)展示新疆境内河流:补充: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

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

(2)提问:北地区还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呢?并且分辨哪些河流属于外流河?哪些属于内流河、湖?(3)追问:你发现西北地区河流有什么特点?归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季节性的河流等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为什么呢?3.探究自然环境—气候(1)展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提:观察中国气候分布图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有什么特征?展示图片——分析解释其原因:展示描述的一种怎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探究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规律。

黄河、额尔齐斯河;内流河:塔里木河;内流湖:艾丁湖(3)发现与交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因为西北地区降水少。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学会综合分析干旱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坎儿井
利用教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认识坎儿井。
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农产品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拓展】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需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西北地区牧业和农业的发展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要把生态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教材P73第二自然段文字材料,结合幻灯片展示图片。
2、西北地区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为什么西北地区植被由东向西,从草原变为荒地?
运用多媒体出示地图,学生读图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
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内部的差异性。培养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能力,培养了合作互助探究的能力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1、畜牧业
(1)、提问:既然西北地区这么干旱,地表植被为草原、荒漠,这里农业生产是怎么样的呢?
(2)、提问:主要的牧区有哪些?分布在哪里?草场和优良畜种有哪些?
2、灌溉农业
引导学生读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不是除了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引导学生分析干旱的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根据视频或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干旱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地理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可提供图文资料,让学生来自主合作探究。西北地区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明显差异,学生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学生具备上网收集、筛选图片的能力,运用智能设备进行演示的能力,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习过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些都为本节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古寨中学国倩5日我们学区开展了远程观摩研讨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与苗妮莎老师执教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节,下面通过自己准备这节课以及评课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总体来说比较清晰,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农业。

自然环境突出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农业部分是通过干旱的气候导致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

所以本节在讲授时抓住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围绕、干旱开展,通过景观认识到气候干旱,再来分析原因为什么干旱,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空间跨度大干旱程度也不一样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及其原因,干旱还影响了本区河流,更影响本区的农业不能像南方、北方那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比较适合发展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牧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出现了变化。

围绕着本节的设计思想展开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来自主读图明确本区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头脑中对这个区域有个大体认识。

在自然特征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从初一下学期就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可以把自然环境这几个要素一块抛给学生来自主学习掌握,但由于书中提供的图有限,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来完成,考虑到屏幕有限一些地图不能同时呈献给学生所以这里我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而是通过一些自然地过渡将它们一一出示也还是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效果也是可以的。

在这部分内容中对于本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讲解不够深入,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这种大陆性特点给学生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可以给学生呈现本区一个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年较差大,再通过手绘本区日平均气温曲线图让学生感受日较差大,突出气候的大陆性特点。

在分析降水分布规律时,自东向西降水逐步递减但是西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由于能够形成地形雨降水也较多,为后面能够形成山地牧场做铺垫,授课时将这部分内容遗忘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贺兰山以西畜牧业以山地牧场为主时讲解解释原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西北地区农业特点。

2、理解这种农业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坎儿井这一古老水利工程的建设。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能理解形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因。

情感与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2、通过对坎儿井工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该工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3、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这里的自然环特征,明确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重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第一课时的知识点过渡:这种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与南、北方相比,本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什么?为什么?由于本区干旱,水资源缺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只能满足牧草生长,因此本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一、畜牧业(板书)多媒体展示图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图读图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牧区?多媒体展示本区两种类型的牧场图片,读图说明两种牧场类型以及成因。

展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以贺兰山为界,以东降水较多,地表水源比较丰富,分布有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多个大型优质牧场,草质较好形成了温带草原牧场,贺兰山以西降水较少多为戈壁、沙漠,畜牧业受到影响,多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山麓地带,形成了山地牧场。

牧场类型不同,畜种也不相同,多媒体展示本区优良畜种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新疆细毛羊图片。

转承:干旱的气候使得本区以畜牧业为主,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牧区的人们的传统民居是什么呢?自主阅读材料,说明蒙古包的好处并解释为什么要建蒙古包,适应怎样的自然条件?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问:西北地区是不是只有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吗?二、灌溉农业(板书)自主阅读文字及图8.7,说明本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地理组温顺5月初我校组织开展了一年一度的“树蕙杯教学大赛”活动,这次赛事中我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各位听课领导与教师的悉心指导,收获颇多。

同时自己在回顾教学过程时也发现了一些细节与问题,值得反思。

下面我就《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以及评课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体来说非常清晰,分为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特点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突出该地区的特殊地形特征、东西差异大的植被特点、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她自然要素的影响;第二部分农业特点就是利用前一部分所学习的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西北地区畜牧业的东西差异与西北地区东西部灌溉农业的不同特点。

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先通过地表景观让学生认识到该地区气候干旱,再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东西跨度大干旱程度由东向西逐渐加重,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对本地区河流的影响,更影响了本地区的农业特点:无法像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一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从而延伸出西北地区的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而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更适合发展畜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而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与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在西北地区的内部区域中出现了自东向西的过渡变化。

在根据本节的教学设计思想展开教学时,我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首先明确本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范围,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在进行自然特征的教学中,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七年级下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世界区域地理,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

因此我尝试先复习,让学生回忆区域地理的学习模块,然后将自然环境的几大要素: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点、植被特点等按照区域地理的模块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来学习掌握,由于教材中提供的地图与景观图有限,我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视频与图片资料。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集中在黄河沿岸平原,呈带状;西部集中在沙漠 边缘的绿洲,呈点状。铁路沿线的工矿区也呈带状
农田、村镇、城市 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合作探究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出示图片】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
1.【提问】西北地区的农业以什么部门为主?(生:畜牧业)
主要分布在哪里?有怎样的差异?
学生指图回答:两大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2. 通过本区发展农牧业的事实,树立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法、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后回答: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形成原因:深居内陆
【出示投影片】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本区地表植被,由 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
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
以贺兰山为界
老师小结: 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特区――山地牧场(新疆细毛羊)
2.【转折提问】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下,除了畜牧业,是不是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教学反思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色与农业》教课反省地理组温顺5月初我校组织睁开了一年一度的“树蕙杯教课大赛”活动,此次赛事中我的教课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域第一节《自然特色与农业》,在本次活动中经过各位听课领导与教师的尽心指导,收获颇多。

同时自己在回首教课过程时也发现了一些细节和问题,值得反省。

下边我就《西北地域自然特色与农业》这节课以及评课状况说说自己的领会和想法。

本节课的教课方案思路整体来说特别清楚,分为西北地域的自然环境、农业特色两大多数。

第一部分西北地域的自然环境突出该地域的特别地形特色、东西差别大的植被特色、干旱的天气及其对其余自然因素的影响;第二部分农业特色是利用前一部分所学习的西北地域干旱的天气指引学生认识和理解西北地域畜牧业的东西差别和西北地域东西部浇灌农业的不一样特色。

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课中环绕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色,先经过地表景观让学生认识到该地域天气干旱,再剖析西北地域干旱的原由,让学生理解西北地域在整体干旱的特色下因为西北东西跨度大干旱程度由东向西渐渐加重,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对当地域河流的影响,更影响了当地域的农业特色:没法像北方地域、南方地域同样发展大范围的栽种业,进而延长出西北地域的栽种业只好在有浇灌水源的局部地域发展,而在合适草类生长的地方更合适发展畜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而因为干旱程度不一样畜牧业和栽种业的生产特色也在西北地域的内部地区中出现了自东向西的过渡变化。

在依据本节的教课方案思想睁开教课时,我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图第一明确本区的地理地点以及范围,让学生对西北地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在进行自然特色的教课中,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在七年级放学期就已经学习过世界地区地理,掌握了地区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

所以我试试先复习,让学生回想地区地理的学习模块,而后将自然环境的几大体素:地形地势特色、天气特色、河流特色、植被特色等依据地区地理的模块顺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来学习掌握,因为教材中供给的地图与景观图有限,我利用教课课件给学生供给了充分的视频和图片资料。

2014年初中地理优质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教学反思

2014年初中地理优质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教学反思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体会─—《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反思一、情境的选择“西北地区”之《自然特征和农业》这节课知识点较多,且相对分散,如何将多个知识点比较自然的在教学中呈现出来?结合这段时间我国正在召开的“两会”,里面有许多议题是有关“民生”的话题。

我上网查了有关“民生”的概念,广义的“民生”概念包括人们的居住环境,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

在本节课中,套用了广义的“民生”概念,设计了“两会”情境,让学生模拟西北地区代表团进行西北地区“民生”问题的专场讨论。

这样的情境设计,好处有二:一是让学生扮演西北地区代表的角色,成为西北地区的主人,“身”入其中,拉近空间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利用“民生”这一条主线,把自然特征、农业生产和生活习俗三块内容自然串起来,让相对分散的知识点有主线的联系,更有助于学生掌握。

体会:情境选择时,思考的关键点是情境如何为教学服务。

能够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境,才是好的教学情境。

二、情境的创设营造如何营造合适的氛围,让学生进入课堂,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并且在整堂课中都能体会到“两会”情境?我主要从课件设计风格,课堂设计环节,学案设计三个方面去渗透。

1、课件的设计方面。

我课件中每个页面的标题栏部分是以红色调为主,以人民大会堂的天花板装饰图案为底图,并且在课件中适当用了总理的照片等。

当然,为了不冲淡教学的主体内容,课件的主要展示部分背景以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图填充。

2、课堂教学环节方面。

首先,以“歌唱祖国”这首歌作为课堂的导入,让学生感受代表开会的氛围。

接着,在教学主体部分,以“身在北京,心怀西北”环节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研讨西北地区“生存环境”、“农业生产”、“生活习俗”三个主要研讨板块来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生产,以及环境和农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知识点。

每个研讨环节以向总理汇报作为小结,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并且以总理的批复作为过渡,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主备教师:蒙克巴依审核组长:审核领导:课题: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课时:第1课时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课前三分钟1齐读课文加强国语表达能力及对课文的理解2观看微视频了解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二、展示目标、以标导航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三、知识回顾、预习检测(检测单/课件PPT)四、自主学习,合作释疑五、阳光展示、以展增效【课堂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师: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新知讲解】一、草原和荒漠1.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教师:(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位置?大致的范围和重要地理界线有哪些?(2)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

西北地区大致范围和中国要地理界限: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包括新疆和内蒙大部、宁夏与甘肃的北部。

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2.地形地势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并说明西北地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教师: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学生:三山夹两盆。

教师: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畺”,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总体来说比较清晰,分为两大部分自然环境和农业。

自然环境突出干旱的气候及其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农业部分是通过干旱的气候导致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

所以本节在讲授时抓住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围绕、干旱开展,通过景观认识到气候干旱,再来分析原因为什么干旱,在总体干旱的特征下由于西北空间跨度大干旱程度也不一样由此进一步认识干旱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及其原因,干旱还影响了本区河流,更影响本区的农业不能像南方、北方那样发展大范围的种植业,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比较适合发展牧业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牧区,由于干旱程度不同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生产特点也出现了变化。

围绕着本节的设计思想展开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来自主读图明确本区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头脑中对这个区域有个大体认识。

在自然特征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从初一下学期就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可以把自然环境这几个要素一块抛给学生来自主学习掌握,但由于书中提供的图有限,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来完成,考虑到屏幕有限一些地图不能同时呈献给学生所以这里我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而是通过一些自然地过渡将它们一一出示也还是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效果也是可以的。

在这部分内容中对于本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讲解不够深入,大陆性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这种大陆性特点给学生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可以给学生呈现本区一个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年较差大,再通过手绘本区日平均气温曲线图让学生感受日较差大,突出气候的大陆性特点。

在分析降水分布规律时,自东向西降水逐步递减但是西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地区由于能够形成地形雨降水也较多,为后面能够形成山地牧场做铺垫,授课时将这部分内容遗忘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贺兰山以西畜牧业以山地牧场为主时讲解解释原因。

农业这部分中关于蒙古包内容没有解释清楚,问题设计的不清楚,本部分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蒙古包的好处,二是蒙古包与牧区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第二个题目而老师在讲的时候也没有解释清楚,第二个问题可改成:建蒙古包是为了适应怎样的生活?给学生解释出当地牧民是为了赶
着牛羊群追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灌溉农业部分内容要着重突出本区发展种植业最大的限制因素水这一观点,感受到水对当地农业的重要性还是突出干旱这一特征。

总之本节课主要就是围绕干旱这一突出自然特征开展,因此板书的设计也要突出这一关系体系,我的板书设计已初步成体系但还不够,把农业也放入这一关系体系中更能突出本节的重点。

通过这种同研一节课活动不仅促进自己在备课时深挖教材钻研课标提升专业水平,还能够通过观摩其他人的设计及评课吸取精华,发现自己的不足,是一次很好的取长补短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