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通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2.3大气环境(三)第1课时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必修一目录第一章 (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3)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7)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3)第二章 (19)第一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19)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 (24)第1课时 (24)第2课时 (31)第3课时 (38)第三节大气环境 (47)第1课时 (47)第2课时 (58)第3课时 (67)第4课时 (73)第5课时 (80)第6课时 (88)第7课时 (96)第8课时 (103)第四节水循环与洋流 (113)第1课时 (113)第2课时 (121)第三章 (130)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30)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39)第1课时 (139)第2课时 (148)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59)第1课时 (159)第2课时 (170)第四章 (179)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79)第1课时 (179)第2课时 (182)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88)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96)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0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天体系统的层次,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能够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课前预习】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察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者“已知宇宙”。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3.太阳系和地月系(1)太阳系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颗行星地内行星:A_______、B金星、C地球地外行星D火星巨行星:E________、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__________矮行星:冥王星是其代表小天体I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J____________流星体和其他行星际物质(2)地月系①主要天体:_________和月球。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

⑴光球层:,活动周期为年。
⑵色球层:、日珥。
⑶日冕层:。
3.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黑子:影响。
⑵耀斑: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通信。
⑶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
【课堂探究】
探究一 太阳辐射与地球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判断A、B、C分别是什么光线区,哪一种光的辐射能力最强。
2.能够说出太阳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波长:范围在之间,分、、三部分。
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5.对地球的影响
⑴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直接利用),(间接利用)。
⑵是地球、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性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和发展
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答案:1.A2.B3.C4.A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间的、、、等各种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和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共同点
主要由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
关系
级别相同的恒星系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全册导学案目录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1.3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1.4 地球的结构学案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2.2 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2 地球表面形态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3 大气环境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3 大气环境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2.3 大气环境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2.3 大气环境第4课时常见的天气系统2.4 水循环和洋流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3.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4.1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4.4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2.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为①140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1)概念: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包括②星云、③恒星、④行星、⑤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分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⑥不均匀的。
2.天体系统(1)成因:⑦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 ⑧银河系⎩⎨⎧ ⑩太阳系⎩⎪⎨⎪⎧ ⑪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⑨河外星系 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主要组成:⑫恒星和星云恒星间的最小距离单位:⑬光年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⑭河外星 系构成的最大天体系统Ⅱ.太阳系(见下图)Ⅲ.地月系⎩⎪⎨⎪⎧ 中心天体:○28地球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 月面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从地球的○29外观和所处的○30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2.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导学案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2.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导学目标】1、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和移动规律。
2、通过读图、绘图,能说出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学习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______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因素。
2、单圈环流的形成(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②地球不自转③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2)形成因素:___________(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3)形成过程:赤道地区暖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
在高空,赤道地区形成气压,极地地区形成气压,这样在北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闭合的单圈环流。
(4)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在不停的。
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
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3、三圈环流的形成(北半球)(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②地球自转③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4、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假设条件:①地表均匀②地球自转③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动原因: 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江苏包场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23大气环境第2课时热力环流(无答案)

2.3 大气环境第2课时热力环流【考题默写】【学习目标】1.简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能够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
3.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以及风力大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过程;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风向判断。
【自学引导】活动一:热力环流【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P47-48页“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独立思考(边阅读边划关键语句):①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任务二】合作探究:(尝试独立完成,遇到困难小组合作)1、在右下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及等压面。
C DA B冷热2、比较图中A、B、C、D四点的气温大小和气压大小。
气温:气压:3、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任务三】归纳小结1、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它是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地面引起大气的导致形成大气的3、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上,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
4、气温: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
5、气压: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压流向压;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
活动二:大气的水平运动【任务一】自主学习:阅读P49页“大气的水平运动”,独立思考(边阅读边划关键语句):[来源:学。
科。
网Z。
X。
X。
K]①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最大差异是什么?②风向如何绘制?③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风向有何差异?【任务二】归纳小结: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有、、。
其中,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于等压线,由指向。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
摩擦力与风向。
2、高空风,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风向与等压线。
3、近地面风,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风向与等压线。
4、风向的画法:①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是于等压线,由指向。
②再画风向:受影响,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5、风力大小的判断:等压线稀疏,风力;等压线,风力。
江苏省南通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无答案):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知道按成因分类有三大类岩石。
2.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简图”,并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转化的地质作用条件、顺序和结果。
【学习重点】三大类岩石转化。
【学习难点】三大类岩石转化的地质作用条件、顺序和结果。
【学习过程】【自主先学】地壳的物质组成1.化学元素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已发现的有90多种。
观察图1,回答:⑴写出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八位的元素名称。
⑵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最多的金属元素呢?图1 2.矿物、矿产阅读课本第30页,思考: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矿产、矿石之间有何关系,完成图2。
图2【合作探究】活动一:岩石1.认识岩浆地壳之下的高温物质呈液体状态就是岩浆。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
其中SiO 2的含量在2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i 2O 3、Fe 2O 3、FeO 、MgO 、CaO 、Na 2O 等占20—60%。
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
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 2O 、CO 2、H 2S 、F 、Cl 等。
2.认识岩石 阅读教材P31-33正文部分、P32阅读化石,完成有关问题。
(1)按成因为,岩石可以分为哪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大类岩石的对比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图3活动二:地壳的物质循环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发现了一批古老的岩石,根据其中所含的锆石矿物晶体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年龄约为43亿至44亿年,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样本。
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冀东地区的花岗片麻岩,其岩石年龄约为35亿年。
江苏省南通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1.1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1课时 Word版缺答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⒈ 根据资料说出宇宙中的天体类别。
⒉ 绘制天体系统层次图。
⒊ 运用相关资料,对地球和其他七大行星进行对比,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⒋ 说出地球为什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据资料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学习重点】天体系统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学习难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先学】 阅读教材P6的正文部分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⒈ 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⒉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___________光年。
阅读教材P6-9的正文部分和图片,《地图册》P5“天体与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与结构”,完成以下任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图1⒊在图1的横线上分别写出宇宙中天体的类别。
⒋列举天体系统的类别。
【合作探究】活动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什么是光年?试计算一光年的距离是多少?2.“可见宇宙”的半径是多少?这个数字将来还会变化吗?试证明你的观点。
活动二:天体的概念及类型想一想,在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看到了哪些星星呢?看到的星星绝大多数属于哪种类型?活动三: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小时侯,我们都很熟悉这样一句话“地球围绕太阳转,月亮围绕地球转”,想一想,反映的含义是什么?2.天体系统的层次观察图2,回答问题图2(1)分别写出A—D四个天体系统的名称。
(2)用同心圆来表示四级天体系统的大小和关系。
(3)绘制不同形式的天体系统层次图。
【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2.下列各组属于天体的是()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③巨大岩石、飞机④待发射的火箭、航天飞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读图3,完成3~4题。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2.3大气环境 第一~二课时(共48张PPT)

(hPa) 1010 1020 1030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 (hpa) 转 1000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偏
向 1002 力
风向
只 改
1004
水平地转偏向力
变 风 1006
向
不 1008 改
变 风
1010
速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C )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附近
C.南北纬60°
D.极地附近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 C )
A.空气在这一带大量收缩下沉 B.近地面气压较低,使高空空气下沉补充
C.由赤道上空流来的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上空聚积产 生下沉气流
D.空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气流
3、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A.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的不均匀 B.地球自转偏向力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压 原因
差
风
热力环 流
大气运动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1)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 ——单圈环流
(2)地表均匀,且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
10
5
中纬环流
9 86
37
低纬环流 2 4
1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与人类的 关系
高层 大气
随高度 平流层 增加而
江苏省南通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一导学案:2.3大气环境(二)缺答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二)【学习目标】⒈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掌握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⒉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
⒊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学习重点】全球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学习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活动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
阅读书本P50—5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地图册》P24“地球上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示意”,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示意图(图1)。
图12.将图1的分布情况转换表述在表1中:表1根据上面的图、表,归纳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阅读书本P51—5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完成书本P52活动1,归纳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单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填写表2,探究单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表2活动四: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探究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填写表3中的空格。
A热带雨林气候约南、北纬____º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年高温多雨B热带草原气候约南、北纬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C热带沙漠气候约南、北纬20º~ 30º之间的大陆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D地中海气候约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陆西部夏季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夏季__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_________控制冬季___________E温带海洋性气候约南、北纬____________之间的大陆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年温和多雨活动五: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
江苏省南通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版缺答案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学习目标】1.知道地理环境的差别性,说出差别性的表现,并举例剖析产生自然地理环境差别的原因。
2.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散布图”,指图说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区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地的地区分异规律,并剖析成因。
3.阅读“山地的垂直自然带散布图”,指图说出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并剖析成因。
4.知道“非地带性地区分异现象”。
【学习要点】运用地图剖析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
【学习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区分异规律。
【学习过程】【自主先学】图 1 为北半球的世界天气种类散布模式表示图,请写出各天气种类的名称。
【合作研究】活动一:剖析自然带随和候种类之间的关系,请在图 2 上填出各自然带的名称,。
(可依据课本85 页图 3—17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散布,略作改正图2)活动二:读图 3 回答:图 31.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o经线挨次向南、向北行进( 沿图中 L1 方向 ) 。
(1)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何?(2)反应的是哪一种地区分异的基本规律?这类地区分异的基础是什么?2.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40° N 向东行进 ( 沿图中 L2 方向 ) 。
(1)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何?(2)反应的是哪一种地区分异的基本规律?这类地区分异的基础是什么?(3)这类分异在什么地区表现最显然?活动三: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图(图4),回答:图 4(1)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基带是什么自然带?这说明珠穆朗玛峰位于什么热量带?(2)为何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3) 喜马拉雅山南坡与北坡的雪线海拔高度有何不一样?为何 ?总结地区分异规律主要分地区分异规律散布规律主导因素布地区水大平地区分异尺在和北半球地区条件地规律度域地分地区分异域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分条件规异律纬度水热情况海拔的山地分异规律【稳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别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别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别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别性C.不一样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一样程度的差别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区差别,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区差别2.图 5 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 m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分,图中虚线表示雪线,①②③④表示不一样的自然带。
江苏省南通市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4 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说出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和主要界面,并分析界面附近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特征。
2.绘制示意图表示地球的圈层,说出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学习重点】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
【学习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学习过程】【自主先学】读教材P25正文部分、阅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图1-21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地图册》P13地震波状图、纵波与横波的性质,完成以下任务。
⒈完成有关地震波的表格1。
表格1⒉完成有关地球内部圈层分界面的表格2。
表格2【合作探究】活动一:完成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表格3表3图1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示意活动二:结合图1思考: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哪些?理清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圈三者关系。
活动三:结合图2,列表总结地球的外部圈层(提示:可从外部圈层的名称、基本情况、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总结)。
图2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内部由外向里的分层依次是()A.地幔、地壳、地核B.地核、地幔、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2.岩石圈是指()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图3)。
回答3~6题。
图3秀丽的黄果树景观3.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6.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二、综合题7.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4),回答下列各题。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2.3热力环流学案设计人: 审核人: 序号 001班级: 组名: 姓名: 学号:1.知道大气运动的基本缘由2.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
进程与方法. 自学辅导 小组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构成尊重自然的看法,培育实事求是的迷信态度。
【学习重点】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并能解释罕见生活现象 【学习难点】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并能解释罕见生活现象 【学习进程】一、 自主学习-------效果发现1、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_____(高或低)2、空气密度越小,压强越______(大或小)3、同一水平面,风由_____(高或低)压吹向_____(高或低)压。
4、热力环流发生的基本缘由?5、画一个复杂的热力环流图------效果生成与处置• 探求 1 简述热力环流的构成进程温馨提示(温馨提示由于近空中的冷热不均,惹起气流的 运动,招致同一水平面 上 的差异,进而构成大气环流运动〕探求2 住在青岛海边的一位女生冤家说:普通白昼感到空气湿润,夜晚觉得比拟枯燥,所以普通早晨不出去吹风,你知道什么缘由吗?温馨提示画图说明探求3等压面〔线〕是指空间压强相等点组成的面〔线〕,当空中冷热平均时等压面与空中平行,当空中冷热不均时,高压区等压线上凸,高压区等压线下凹,请问如何解释?三、拓展训练1.依照热力环流的进程,其正确的顺序是(①空气的上升或下沉②大气的水平运动③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④近空中空气的受热或冷却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2. 下面四幅〝海陆风表示图〞,判别近空中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 ;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
⑵ 3、5两点, 点气压高, 点气压低⑶ A 、B 两点, 点气流上升, 点气流下沉 (4) A 、B 两点, 点受热, 点冷却[反思小结]1、 我的效果 2.我的收获..A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大气环境(三)
【学习目标】
⒈知道锋面的概念、类型。
⒉运用图表,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⒊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重点】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难点】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先学】
气团的性质对比分析
思考:单一气团(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
【合作探究】
活动一:模拟实验——冷暖气团相遇的状况
实验材料:透明的长方形的中间有凹槽的玻璃容器、隔板、蓝色冷水、红色热水、冰块。
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里,一侧放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蓝色液体,其顶盖上面放有冰块;另一侧放温度较高、比重较小的红色液体,中间用一隔板把两种液体隔开。
实验过程:分别用蓝色冷水、红色热水代表冷、暖气团,模拟冷暖气团相遇时发生的变化,迅速抽去隔板。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提出疑问。
活动二:锋面系统与天气
通过刚才的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冷暖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由哪个气团控制?
2.冷暖锋过境前、过境后在气温、气压、天气情况有怎样的特点?
3.冷暖锋过境时会产生怎样的天气状况?
4.若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天气状况如何?你能举例吗?
活动三:列表比较图1和图2,思考如何区分冷暖锋的天气图。
图1 图2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3表示某天气系统经过北京地区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图3
1.北京处在①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 )
①天气晴朗温暖②气压高③天气阴④气压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北京处在④阶段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冷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②暖锋移出本市,天气晴朗
③受冷空气团控制,气温下降④天气已转阴,出现降水迹象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受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东北、华北地区将有5~6级大风,气温将下降8~10℃,伴有降雪。
据此,完成3~4题
⒊“未来三天”影响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 低气压
B. 暖锋
C. 冷锋
D. 高气压
⒋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低温造成冻害②暴雨摧毁房屋③降雪阻塞交通④大风净化空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4为“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4
⒌图中四城市,风力最大的可能是()
A. 呼和浩特
B.上海
C.台北
D.广州
6.此时北京天气状况最可能的是()
A. 烈日炎炎
B. 雨雪降温
C. 高温暴雨
D. 晴空万里
二、综合题
7.图5为“我国某年11月26日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问题。
图5
(1) M、N锋面的共同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时,北京降水的概率比烟台更________(小或大),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北京与贵阳分别有哪些天气状况?
(4) N天气系统可能给大连带来的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