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
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
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
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目录(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1.对白:281 (1)2.音效: (1)3.电影音乐: (1)4.画外叙述声:617 (1)5.无声:272 (2)(二)声画关系 (2)1.声音的主观性:350 (2)2.声画同步:185 (3)3.声画分离:281 (3)4.声画对位:280 (3)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 (4)(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1.对白:281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子,甚至把打断后的句子剪辑在不同的时间里。
但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用对话就会使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的沉闷。
由于人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小,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使影片节奏缓慢。
以对话为主的影片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容易让观众感到单调乏味。
2.音效:(音效的功能,见简答题。
)3.电影音乐:(电影音乐的功能,见简答题。
)4.画外叙述声:617总的来说,画外学术省市一中非常文学性的电影手法,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许是任务是,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的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信息,解氏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常,我们按照画外叙述者与叙事情境的关系将画外叙述声分为:内心独白、旁白和解说词。
1)内心独白人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人以人物的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兼叙事者)第一人称在非叙事空间里对事件的评价。
内心独白的作用是挖掘人的心理层面。
并不是所有内在含义都能通过电影电视摄取的生活表象来表现,这是,‘内心独白作为人内心视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2)旁白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感情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事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类型
➢ (2)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
面,是相互对立的,从而更加深化影片的主题。
➢ 这是声画分立的进一步演化,它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 而又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 容,它们独立发展又相互配合,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从不同 方面阐释同一涵义,并产生对比、象征、比喻、联想等效果。
声画关系类型
➢ 幸福欢喜的画面应该与明快昂扬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痛苦 悲伤的画面应该与深沉凄凉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然而在很多影 片中,常常会出现错位现象。如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宋 薇与吴遥结婚一场。
➢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可以是音乐、音响,也可以是人物语 言;可以是画内音,也可以是画外音的形式。
声画关系类型
【技术方法】
声画对位在剪辑中使用的技法是: 串剪法(又称串位法、交错剪辑 法)。 所谓串剪就是前后镜头的画面和 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这种方法 可加前后后镜头的呼应和感染力
具体为拖声法和捅声法。
拖声法 捅声法
声画关系类型
➢ 声画同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声画组合关系,声音和画面 完全合拍,在节奏和情绪上基本一致,其目的是增强画面的真 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 声画分离是指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它们相互分离又有某种 内在联系,它不仅可以形成内容的省略和时间的节约,还能产 生某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声画对位则是声画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声音和画面各 自独立又相互作用,声音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绪与画面没有 任何联系或者恰恰相反,但却可以借助于这种不和谐或反差而 达到特殊的表意效果。这种结构形式往往能产生对比、隐喻、 讽刺和象征效果。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如今电影中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和画面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还会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成为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电影声、画之间的关系,变化越来越多。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
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
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
影视艺术作品制作时赋予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立。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也有三种:音响(指作用于画面的事物所产生的声音);道白(对白,旁白,内心独白)和音乐。
我认为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
属于电影声音范畴中的电影音乐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
欢乐、喜悦的画面,便伴以欢乐、喜悦的旋律,例如:《小红帽》中小红帽打算去找奶奶的时候,在森林中开心的与鸟儿歌唱,音乐气氛活跃,喜悦。
《功夫熊猫》1中,当阿宝想要看霹雳武侠的时候,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就是欢快喜悦的。
再如《功夫熊猫》2中在战胜沈王爷时候的音乐转变,也使得影片情绪欢快起来;悲伤、忧郁的画面,便伴以悲伤、忧郁的乐曲,例如:泰国校园剧《初恋这件小事》中,在阿水得知阿亮学长和晓彬学姐谈恋爱的时候,失落的小水跳入水中,结合失落的音乐,让观众也感到无比的悲伤。
2.抒情功能、推动剧情发展。
音乐的抒情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
在影视中的音乐更充分的展现了这一功能,并且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我们经常能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时响起的一段段煽情音乐。
这时的音乐不但展现了抒情功能还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例如《初恋这件小事》中最后时隔9年后,阿水和阿亮终于还是见面,终于还是将珍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最终两个人可以圆满的时候,音乐就很好的起到了煽情的作用。
3.塑造人物形象。
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过演员的外形、形体语言、台词等来塑造,在人物声音方面塑造形象也时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四章 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电影声音的构成
语言(对白、独白)
叙述 塑造性格传达情绪
人声
声乐其它人声电 Nhomakorabea影 中
音乐
的
声
音
非人声 电子拟声
传达情绪 叙述 传达情绪
抒情 表现意义
无声
环境声响
叙述 造型意义 无声胜有声
声音的功能
人声:画外叙述声
造型意义:人声 显示性别、年龄 信息,参与和推 动叙事。人声的 语速、语调、声 高等元素能参与 影片的造型和表 现。
中国戏曲的表演中经 常出现声画分离的形 式,演员的唱词并不 通过相关道具的入画 来表现,而是借助演 员的演唱与表演使观 众展开想象。
黄梅戏 夫妻观灯
声画分离是影片中常 见的声画组合方式, 声画分离最基本的作 用就是扩大影片的信 息量。
黑客帝国片头: 入画:数字雨 声音:通话
声画对位指的是 声音和画面表面 上不是和谐统一 的矛盾关系,比 如视觉形象可能 是极其混乱不堪 或是残酷的,而 配以和谐优美圣 洁的乐曲。
——《毛诗序》
电影中的声乐有极强的表现意义和造型功能 ,它属于人声,可以参与塑造人物性格,将 对白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升华,用更艺术、更 精练和更震撼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候,它也 可以代替旁白,直接表达思想并进行评价。
人生如此,浮生如此,
缘生缘死,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情之至!
——《青蛇》片头曲 作词:黄沾
12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不仅交 代了音乐会演奏中由演奏生疏到完美 演奏的过程,也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 和剧团的喜剧性结局。不同场景通过 平行剪辑交错在一起,反映了音乐的 伟大力量和平凡的人对于理想的执着 追求。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与声画关系第四章声⾳与声画关系⽬录(⼀)电影声⾳的分类及其功能 (1)1.对⽩:281 (1)2.⾳效: (1)3.电影⾳乐: (1)4.画外叙述声:617 (1)5.⽆声:272 (2)(⼆) 声画关系 (2)1.声⾳的主观性:350 (2)2.声画同步:185 (3)3.声画分离:281 (3)4.声画对位:280 (3)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 (4)(⼀)电影声⾳的分类及其功能1.对⽩:281但甚⾄把打断后的句⼦剪辑在不同的时间⾥。
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如果对话传达的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信息能⽤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对话就会使影⽚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的沉闷。
以对话为主使影⽚节奏缓慢。
由于⼈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容易的影⽚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让观众感到单调乏味。
2.⾳效:(⾳效的功能,见简答题。
)3.电影⾳乐:(电影⾳乐的功能,见简答题。
)4.画外叙述声:617总的来说,画外学术省市⼀中⾮常⽂学性的电影⼿法,在电影的视觉画⾯不能完全实现许是任务是,画外⾳可以辅助画内的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信息,解⽒⼈物内⼼独我们按照画外叙述者与叙事情境的关系将画外叙述声分为:通常,的内⼼世界。
.⽩、旁⽩和解说词。
1)内⼼独⽩⼈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声⾳,画外叙述⼈以⼈物的⾝份参与叙事,是⼈物(兼叙事者)第⼀⼈称在⾮叙事空间⾥对事件的评价。
内⼼独⽩的作⽤是挖掘⼈的⼼理层⾯。
并不是所有内在含义都能通过电影电视摄取的⽣活表象来表现,这是,‘内⼼独⽩作为⼈内⼼视像的⼀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的东西,⽽是⼈物对外部世界的⼀种⼼理体验'。
2)旁⽩叙述⼈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感情⾊彩上更为客观,以叙事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
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
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
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摘要:伴随着录音和影像技术的革新,影视动画中声画关系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声音从一开始的对画面的补充渐渐变为影视动画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本文结合影视动画的开展历程,探讨了声画关系的开展和声画关系的几种结合形式并举例表明。
关键词:影视动画;声画关系一、从动画影史看声画关系的开展19世纪末电影诞生之际,电影艺术中还不存在声音的概念。
虽然当时已出现留声机这种可以录制和播放声音的设备,但由于技术限制,人们并没有找到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有效伎俩。
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默片时代〞。
由于不足声音作为有效的辅助表达伎俩,当时的电影演员的表演都比拟夸张,经常会运用到面部的表情特写,这也正是20世纪初喜剧电影风行的原因。
不过当时的电影放映时也不是完全静默的,无论是在剧院或音乐厅,还是后来出现的电影院,大都配备有音乐家或乐队在现场伴奏,但配乐的功能仅仅是为了衬托氛围,同时掩盖老式放映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并没法做到与影片画面真正结合。
这时的声音相对于画面既不具备叙事功能也没有叙述作用。
直到1927年10月6日,美国的华纳兄弟拍摄并发布了故事片?爵士歌手》,里面首次出现了男主角讲话的声音,拉开了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的序幕。
这也鼓励了前来参与这场首映式的沃尔特·迪士尼,他一回到工作室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给动画配上声音。
1928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廉号汽艇》,采用将声画同步记录于胶片上的形式,利用音乐来配合角色夸张的动作表演,使声音作为画面的一种补充伎俩,将声音和画面真正地结合了起来。
当声音进入动画不再成尴尬题,动画艺术家们也开始积极探索声画结合的不同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先锋艺术家纷纷涌入影像的创作领域,发明出不少具有实验性质的动画短片。
如奥斯卡·费钦格将抽象几何图形与音乐相结合,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几何图形以规律的方式组合和变化。
这也使得声音不再仅仅是画面的附庸,而是可以与其相互结合与照应,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丰盛与纯正。
视听语言15声画关系

声画同步使影视艺术再现生活成为可能,这 种关系是影视剧创作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声画同步是最常见、最容易被观众接受的声 画关系。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 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发声体的可见 性和声音的可闻性使得声画营造的时空环境 真实感、逼真感、再现性非常突出。
3、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 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具体来说,声画对位首先在形式上可以概括 于声画分立范畴之内,指声音和画面在形式 上不同步、不吻合、相互独立; 其次在内容上,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和声音所 传达的信息在性质和情绪基调上存在很大反 差,甚至完全矛盾、对立。
最后,两者虽然相互独立,但又彼此队列、 彼此配合、彼此策应,从不同的角度为同一 个人物塑造或主题表达所服务,既分头并进 又殊途同归。
声画对位的概念最早来自前苏联导演爱森斯 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年 发表的《未来的有声影片》。
具体概念为:“只有将音响作为一种蒙太奇 的对立法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 去发展并改进蒙太奇。”
声画对位与声画分立的区别在于分析问题的 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内容上的对比,后者是 形式上的差别。 声画对位的结果会产生某种声画原来各自并 不具备的新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 象征、比喻等效果,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感 受。
声画对位的声音和画面的内容是对立的,性 质是矛盾、冲突的,进而达到更高的故事叙 述、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的境界。 声画对位的哲学基础源于艺术辩证法中的对 立统一。 这种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可以反映生活本 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进而揭示生活的本质 和内涵,达到独具效果的艺术表现力。以这 种哲学思想为基础,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方 式,就可达到强烈的审美效应。
视听语言09声音的分类声画的关系视听语言ppt课件

第二节 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一、人声及其功能 二、音响及其功能 三、音乐及其功能
形态各异、各司其职 相互联系、有机交织 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一、人声
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 出的各种声音。即人物的语言。
人声的重要性
1、人的故事 2、表情特征(音调、 音色、力度、节奏等)
独白:剧中人的视角
类型:根据发出者性质划分 1、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第一人称 自身或
与自身相关的人物的故事。说话人可出现在 画内,也可不出现。 例《电影往事》开篇
2、完全独立的局外人的客观叙述,议论、评 价性的旁白:第三人称 上帝般全知的视角
例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01》
3、特殊: “我”出现在叙述口吻中,但叙述者完
(1)前景声音与后景声音的对比
例《勇敢的心》战斗场面01:14:41
(2)声音元素的结合性运用。音乐与音 响结合的基础是音色的近似。例《丹麦 交响曲》、《黑暗中的舞者》39:00
第三节 声画关系
关于声画结合的关系,说法不一。 概括来看,分为三种: 声画同步 声画分立 声画对位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电视中的解说词一般也是后期配音完成的。
3、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同时, 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 声音。真实感强。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
每一种方式都应做好。不能因为同期录音 没做好就寄希望于后期弥补,或者认为同 期录音好就忽视后期制作。
后期工作:添砖加瓦;同期录音:基础。 二者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
旁白推进故事发展
更为真实可信
《电影往事》
2、转换时空 例《电影往事》玲玲的旁白 现在时空→过去时空 13分开始
3、风格追求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题目]: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答案解析]:
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两大元素,这两大元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交融相处,又存在一定矛盾。
1、声画同步;
2、声画分立;
3、声画对位。
扩展资料:
声音和画面的三种关系:
影视作品制作时赋予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
声画同步声音和画面的三种关系:
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
声画对位是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分别是声画对比和声画对立。
声画对比的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声
画对立的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声画对立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
效果。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试论《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声音与声画关系

试论《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声音与声画关系作者:胡杨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24期摘要:声音和画面是影视作品当中的基本元素,对影片情节的发展和影片的戏剧性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姜文导演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十分注重对电影声音以及声画关系的运用,从而使得本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佳作。
文章主要围绕《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影片,探讨电影声音与声画关系给影片带来的诗意与激情。
关键词:阳光灿烂的日子声音声画关系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11-01一、《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声音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声音对电影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电影声音按照声源主要分为人声、音乐和音响,这三类声音,作为电影声音的整体,给影片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
(1)人声。
电影声音主要有对白、旁白、独白、解说几种形式。
在姜文导演的电影作品中,他特别善于运用旁白的形式来解说电影,旁白是用来补充和解释画面的,而且也给影片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
比如在影片开头:“北京,变得这么快!十几年的工夫它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阵阵发黑。
”这里的旁白是姜文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从旁白中我们得知故事发生在北京,到底又是怎样的故事呢?让观众产生了联想和期待,带着问题继续观看。
在接近影片的结尾马小军的生日宴上,姜文又旁白道:“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讲故事……记忆都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搞得我头脑混乱,真假难辨。
”从这段旁白,我们不难发现,姜文甚至否认了故事的真实性,亦真亦幻,充满了朦胧美。
(2)音乐。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画面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热情洋溢、充满阳光的。
影片中只要涉及米兰的场景,就会想起意大利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著名的间奏曲。
《乡村骑士》叙述了农民图里杜与前女友罗拉婚外情的故事。
声音与声画关系

③伴随电影事业旳发展, 诸多专业作曲家开始为 影片创作乐曲。德国作曲家爱德蒙· 梅塞尔曾 经以他为谢尔盖· 爱森斯坦旳《战舰波将金号》 和《十月》谱曲。
音色和发声体旳构造有亲密联络,人们能够根 据音色判断声源。
三、影视声音旳艺术属性
影视声音旳艺术属性是指怎样利用声音 去艺术性反应在影视作品中所形成旳综 合视听觉印象旳一种主要特征。
影视声音旳艺术属性主要是指声音旳距 离感、空间感、环境感、运动感以及方 位感。
【距离感】
声音旳距离感,又称远近感、深度感或透 视感,指人耳对声音远近旳感觉。
4、主题歌
相对于电视剧(片)中旳配乐来说,主 题歌不但有旋律,而且有歌词。正因为 有歌词存在,所以它旳意义体现更为直 接、明晰。
主题歌往往是对电视剧(片)内容旳一 种高度概括。它能够以特定旳风格和凝 练旳情感刻画来充实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能够呈现特定旳历史气氛,能够体现生
5、插曲
插曲是在电视剧(片场景音乐是指在某一种单一场景中使用 旳、只对详细场景发挥作用旳音乐。其 体现功能是对某个详细旳场景中演绎旳 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在详细场景中旳感情 发展变化进行必要旳铺垫、烘托、渲染, 推动情节旳发展、戏剧高潮旳出现或发 明富于诗情画意旳意境。
3、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是指电视剧(片)中标识环境、 场合、地域、时代等旳一种音乐,其体 现功能是强调环境旳真实,或以一种假 定旳真实起到艺术体现旳作用。
人眼旳接受能力不不大于人耳,人旳五官接受外 界信息旳百分比是:视觉80%,听觉是20%, 其他不及1%。看比听所接受旳信息量更大和更 精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与声画关系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目录
(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对白:281
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子,甚至把打断后的句子剪辑在不同的时间里。
但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用对话就会使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的沉闷。
由于人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小,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使影片节奏缓慢。
以对话为主的影片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容易让观众感到单调乏味。
2.音效:
(音效的功能,见简答题。
)
3.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的功能,见简答题。
)
4.画外叙述声:617
总的来说,画外学术省市一中非常文学性的电影手法,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许是任务是,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的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信息,解氏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常,我们按照画外叙述者与叙事情境的关系将画外叙述声分为:内心独白、旁白和解说词。
1)内心独白
人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心声音,画外叙述人以人物的身份参与叙事,是人物(兼叙事者)第一人称在非叙事空间里对事件的评价。
内心独白的作用是挖掘人的心理层面。
并不是所有内在含义都能通过电影电视摄取的生活表象来表现,这是,‘内心独白作为人内心视像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2)旁白
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感情色彩上更为客观,以叙事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分为角色旁白:叙述人在故事中但能超越叙事情境的一种回忆、评述,和非角色旁白:叙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出现而是在向观众讲述自己知道的一段故事,情感上更为超脱。
3)解说词
解说词多用于非叙事形式作品之中,如纪录片、新闻等。
它的作用在于解释画面里没有的信息,给画面明确的主体方向。
在专题片中,解说词要介绍时间过程,担当叙述人,介绍各方面人物,并结语和点题。
现今,纪录片的解说词强调尽量保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不用语言烘托气氛和强加画面中不存在的感情因素。
解说词和对白一样不应该重复画面中已有的内容,否则会让影片显得冗余、啰嗦。
但解说词也不能使没有信息含量的废话或者空洞的标语口号。
5.无声:272
又称为“静场”,相当于声音的定格。
强调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力上又是甚至胜过最强大的音效。
由于人在观影时不会随时都在注视动态的景象,但对一切变化都比较敏感,因此,一旦声场骤然停止,观众便会被忽然的声音变化吸引。
无声的技巧就是利用了人的这个视听心理。
无声的表现力随着画面运动节奏的提升而增长,即画面的变化越大,节奏感越快、越紧张,骤然无声处理的表现效果就越强烈。
(《拯救大兵瑞恩》开头诺曼底登陆上尉登陆后在巨大爆炸刺激下瞬间失聪,观众也以米勒的主观角度感受到了一段无声场景。
表达出了情绪的骤然
变化和人物的震撼不知所措,从而反衬了战争的惨烈。
)
(二)声画关系
1.声音的主观性:350
影视声音作为视听艺术的一部分,其表现力在于能够复制人的生活感受。
影视声音的主观带入性可以使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处境、心情,从而使之在情感上卷入故事中。
通过音效来实现声音的主观性,观众往往不会轻易察觉到。
音效常能塑造一种气氛,给观众某种感受,如把街道的汽车鸣笛声处理为杂乱的、令人不安的噪声,或从平静的街上传来砸碎玻璃的声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买些了一种带有导演意图的不安全感。
主观化的声音处理并不是处理所有场景声音的办法,与主管声音对应的是客观声音,客观声音要求尽可能还原现场声,给观众提供基本的信息,但在情节需要时,声轨有可以主管声音为主,并伴随向视点镜头转换。
(《小鞋子》阿里的跑步比赛)
主观声音除了采用音效,更为常见也更具表现力的是音乐。
表现人物心理状态的音乐响起时,仿佛是人物在面对观众直接表达自己。
2.声画同步:185
指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而产生的一种效果,几乎所有的影片中都大量存在这种声画关系类型。
在这类声画关系中,画面居于主导地位,声音必须与画面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必须与画面向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简单地说,即观众看到的和听到的同步,听到的生源即在画中。
由于声音和画面的紧密配合,同步关系构成了影片的真实感和现场性,所以声音的质感必须与画面呈现的场景所产生的声音同步协调。
3.声画分离:281
声画分离具有不同的形式:
1)理论上的声画分离关系:画面内没有出现声源,作为背景音响的声画
分离。
2)在同一空间中,声音作为铺垫与画面内的人或物产生某种联系。
(《大红灯笼高高挂》颂莲和梅姗打麻将,北京声音是紧密细碎的锤脚声。
画外声音的节奏和画面内人物烦躁的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因果关系。
)
3)画面的景别和声音的距离感并不一致:声音景别和画面景别不一致的
这种安排是镜头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也是观众能自由地想画面空间,画面显得含蓄。
影视作品中的声画分离技巧使观众即使没有看到形象也能理解故事,并且能激
发观
众的想象力,使场面显得含蓄隽永。
分离关系最能体现声音作为第二条叙事轨道的功能。
4.声画对位:280
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相呼应的关系,或是现实与心理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往往能表达出更深的内涵,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一种含有导演评价的处理手法。
例如在表现残酷的战争场面时,用舒缓的钢琴曲,表现爱情场面用跳跃的、不稳定的节奏,两者都产生了讽刺的以为,由于声音的介入而使场面原有的调子发生了改变。
(《现代启示录》飞机轰炸的画面配上歌剧的音乐。
)除了配乐外音效和对白也可以形成对位关系。
(《天云山传奇》婚礼一场戏中运用声画对位的方法表现女主人公接受了一桩不情愿的婚事。
)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是不同于画面的另一种调子,能使观众跳出场景,理性地评价场景。
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
声音与画面各自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根据给出的信息建立联系。
声画措置时,声音和画面是两个时空轨道,分头叙事,但又能使观众建立相应的联想,使故事讲得更为省略或更具戏剧性。
但必须注意,若要运用声画措置技巧,则相措置的声音和画面在叙事上应该有一定的联系,有观众可以理解的情节关系,同时这种处理又有充分的必要性。
(补充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