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6始得西山宴游记
6始得西山宴游记青溪①王维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③。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④。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⑤。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⑥。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⑦。
【注】①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
②言:发语词,无意义。
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
③趣途:指走过的路途。
“趣”通“趋”。
④声:溪水声。
色:山色。
⑤漾漾:水波动荡。
菱荇:泛指水草。
⑥素:一向,向来。
澹:安静。
⑦盘石:又大又平的石头。
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
【赏析】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
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
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
1.探寻背景唐宪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司马是个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
柳宗元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绪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与李翰林建书》)。
“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第一篇。
2.文体知识杂记文古代的杂记文,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传记(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碑志外,凡记事、记物的文章都可归入这一类。
根据文章内容,杂记文又分为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人事杂记等。
台阁名胜记是为修建亭台楼阁或是游览名胜古迹而写的文章。
这类文章一般要介绍事物本末、建造者、建造过程、四周景物等,作者也常常借题发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山水游记主要写登山临水的见闻感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竹、写水、写石、写鱼。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写堤、写亭、写舟,像风景画一样真切可感。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
• 其隙也 代词,那 • 日与其徒上高山 。 代词,我的 • 其高下之势 。 代词,那些 • 而莫得其涯。 代词,它的
重点虚词:而
• 则施施而行。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连词,表修饰 • 而莫得其涯/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连词,表转折 •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觉而起/卧而梦 连词,表承接 • 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才
文言句式
• 居是州。 省略介词“于” • 因坐法华西亭。 省略主语 “余” • 始指异之 省略宾语“之” • 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志”后省宾语。 • 是岁,元和四年也。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皆我有也。 被动句 “我有”即“为我所有”。
词类活用
• 箕踞而邀 名词作状语 像簸箕一样。 • 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 穷回溪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 卧而梦 名词作动词,做梦
• 始指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以……为异 • 穷山之高而止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名词,顶点 • 箕踞而遨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 萦青缭白 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 • 四望如一 名词作状语,向四面 •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形容词作名词,远处
重点虚词:之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结构助词,的 • 始指异之 代词,代山 • 则凡数州之土壤 结构助词,的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不知日之入 助词,取独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助词,取独
通假字
• 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谪的意思。 • 趣,通“趋”,往,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
归纳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
提倡“古文”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字音。
衽(rèn)席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ó)箕踞而遨(jī)(jù)引觞(shāng)满酌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异A始指异之(以---为异,称奇)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为A余自为僇人(成为)B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A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翻译为“就”、“然后”)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翻译为“地”、“着”)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翻译为“因而”、“所以”)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特殊句式的知识点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翻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点梳理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无远不到(无论)(2)颓然就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接近)(3)攒蹙累积(重叠、积压)(4)醉则更相枕以卧(动词,更换交替)(5)到则披草而坐(拨,拨开)(6)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从前)(7)故为之文以志(记)(8)是岁元和四年也(代词,这)二、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 (通“趋”,往,赴)三、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没有目的;今:(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凡是、这(个);今: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这样以后;今:接着,表承接)(4)游于是乎始(古:从此;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四、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上(形容词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五、一词多义(1)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3)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卧而梦(连词,表承接)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4)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代词,这)(5)为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动词,写)六、特殊句式(1)居(于)是州(省略句,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句,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句,省略主语“我”)(5)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语气词“也”,表判断)(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七、重点语句翻译(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二、古今异义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古义:两个词。
凡,所有。
是,代词,这,这个。
今义:总括在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2.尺寸千里,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
于,介词,从。
是,此,指这次游西山。
今义:表示后一件事情紧接着前一件事情,后一件事情往往是由前一件事情引起的。
)三、词类活用1.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名作动,做梦)2.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名作动,交会)3.日与其徒上高山(名作状,每天)4.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名作状,像簸箕一样)5.萦青缭白(形作名,青山,白水)6.自远而至(形作名,远处)7.穷回溪/穷山之高而止(形作动,穷尽)8.始指异之(意动用法,以……为异)四、文言句式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倒装句,定语后置)2.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也表判断)3.始指(之)异之(省略句)4.因坐(于)法华西亭(省略句)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句)五、一词多义(一)而1.连词,表转折。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③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④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连词,表修饰。
①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②攀援而登,箕踞而遨③苍然暮色,自远而至3.连词,表承接。
①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③觉而起,起而归④穷山之高而止(二)之1.代词①望西山,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②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这)/(代词,此,指宴游西山这件事)2.助词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结构助词,的)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结构助词,的)③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结构助词,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不知日之入。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梳理
(二)一词多义 始指异之: 称奇,感动……奇异,意动用法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自余为僇人: 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 为(介词,表目的)
(1)穷 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 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 尽头) (2)梦 卧而梦(动词,做梦)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始指异之(副词,才)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三)通假字 僇,同“戮”,刑辱的意思。自余为僇人 趣,同“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词类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始得西山宴游记》 知识点
梳理
(一)古今异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义未尝 今义没开始 攒蹙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从这时 今义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更换交替 今义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拨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 古义接近 今义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从前 今义朝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记 今义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
归纳
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
提倡“古文”创作。
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
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字音。
衽(rèn)席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ó)箕踞而遨(jī)(jù)引觞(shāng)满酌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之一词多义
异A始指异之(以---为异,称奇)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为A余自为僇人(成为)B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A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翻译为“就”、“然后”)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翻译为“地”、“着”)
c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翻译为“因而”、“所以”)
五、始得西山宴游记特殊句式的知识点
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翻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实词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2、到则披草而坐(用手分开)3、外与天际(交会)4、梦亦同趣(通“趋”,往,赴)二、一词多义1、梦亦同趣(同“趋”,往,赴)韩厥告赵朔趣走(同“促”,赶快)趣赵兵亟入关(同,“促”,催促)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取)2、缘染溪(沿着)缘木求鱼(攀援)三、词类活用1、入深林,穷回溪(形作动,意思是“走到尽头”)2、望西山,始指异之(形作意动,意思是“认为奇特”3、箕踞而遨(名作状,意思是“象簸箕一样”)4、故为之文以志(名作动,意思是“写文章”)5、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6、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7、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8、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四、虚词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修饰)披草而坐,侵壶而醉(承接)觉而起,起而归(承接)穷山之高而止(承接)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修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转折)2、以相枕以卧(修饰)夜则以兵围寓所(率领)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以至晋鄙军之日(在)3、乎悠悠乎与颢气俱(形容词词尾)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形容词词尾)三、常用词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未曾)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之后)4、游于是乎始(从此)四、文言句式翻译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皆我有也(被动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融,却找不到它的边际;情怀浩浩然与大自然一起遨游,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译: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6、重点语句翻译(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实用版
• (8)攒蹙累积 (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9)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 (9)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动词,更换交替; 今义: 程度副词,更加。) • (10)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拨开;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 (11)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 (12)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从前; 今 义: 朝) • (13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 志向。) • (14) 是岁元和四年也 ( 古义: 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 • • •
6、重点语句翻译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意有所至,梦也同往。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 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有奇异姿态的山水, 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 独特。 • (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 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 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 之外的。
• 3、古今异义 •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 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 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 (4)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不曾;今义: 没开始) •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 接着,表承接) • (6)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 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 (7)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 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 (4)而 •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 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 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 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日.与其徒上高山 (2)箕.踞而遨
2.名词作动词 (1)卧而梦. (2)故为之文.以志
每天 像簸箕那样
入梦,入睡 写文章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萦青.缭白. (2)穷山之高.而止 (3)自远.而至 2.形容词作动词 穷.回溪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始指异.之
(三)省略句 1.(余)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余”) 2.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 3.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四)定语后置句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有异态者”为“山水”的定 语,后置)
退出
《始得西山宴游记》 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ຫໍສະໝຸດ 字2古今异义3
词类活用
43
一词多义
5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同 “戮 ”,刑辱,这里指遭到贬谪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同“ 趋 ”, 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
古义: 漫无目的
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层层增加,聚集
4.始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动词,做梦 名词,梦境
副词,曾经 副词,才 动词,开始
自余为.僇人 5.为以何为为..凡其是然州也之山水有异态者
动词,成为 动词,认为
介词,因为
6.然岈然.然后.洼知然是山之特立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指示代词,这样
则施施而.行 到则披草而.坐 7.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递进关系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
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 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 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 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
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 (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 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翻译 。
始得西山宴游记知识点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人,世称。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之首。
二、通假字(1) 自余为僇.人通“”,(2) 梦亦同趣.通“”,三、古今异义(1)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今义:表承接,接着(2) 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3) 游于是..乎始古义:今义:连词,表承接,就这样四、一词多义1.而(1)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3) 卧而.梦(4) 觉而.起,起而归(5)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6) 穷山之高而.止(7)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8) 而.莫得其涯(9) 而.不知其所穷(10) 自远而.至(11)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之(1)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 始指异之.(3) 则凡数州之.土壤(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5) 不知日之.人(6)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7) 故为之.文以志3.为(1) 自余为.僇.人(2) 不与培蝼为.类(3) 故为.之文以志4、穷(1) 穷.回溪(2) 穷.山之高而止(3) 而不知其所穷.5、始(1)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 始.指异之(3) 游于是乎始.五、词类活用(1) 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用作状语,(2) 穷.回溪形容词用作动词,(3) 卧而梦.名词用作动词,(4) 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 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6) 箕.踞而遨名词用作状语,(7) 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8) 外与天际.名词用作动词,(9) 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数词用作名词,六、文言句式1.省略句居(于)是州以(之)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指(之)异之故为之文以志(之) (省略宾语“之”,代宴游西山这件事) 2.是岁元和四年也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七、重点语句翻译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点梳理(学生版)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无远不到(2)颓然就醉(3)攒蹙累积(4)醉则更相枕以卧(5)到则披草而坐(6)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7)故为之文以志(8)是岁元和四年也二、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2)梦亦同趣三、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今:(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今: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今:接着,表承接(4)游于是乎始古: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四、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2)穷回溪(3)卧而梦(4)始指异之(5)穷山之高而上(6)箕踞而遨(7)萦青缭白(8)自远而至五、一词多义(1)梦卧而梦梦亦同趣(2)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异之游于是乎始(3)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4)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指异之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知日之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5)为自余为僇人不与培塿为类故为之文以志六、特殊句式(1)居是州(2)因坐法华西亭(3)始指异之(4)引觞满酌(5)是岁元和四年也(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七、重点语句翻译(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译文:(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译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
①未始古义未尝,从来没有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义没开始②累积古义重叠、积压攒蹙累积。
今义积累③然后古义这样以后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④于是古义从此,从这时游于是乎始。
今义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⑤更古义,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
今义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古义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古义接近颓然就醉。
今义就是⑧向古义从前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义朝⑨志古义记故为之文以志。
今义志气、志向。
⑩是古义代词,这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义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始指异之。
B独特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超出一般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自余为僇人。
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就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模范榜样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连接外与天际。
B 介词和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其A代词我的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那些其高下之势。
C 代词它的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其如土石何?E 代词这种专其利三世矣!7 而A 连词表修饰则施施而行。
B 连词表转折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表承接卧而梦D 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表并列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才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1 箕踞而邀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5)文言句式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我有”即“为我所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词类活用
43
一词多义
5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同 “戮 ”,刑辱,这里指遭到贬谪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同“ 趋 ”, 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
古义: 漫无目的
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层层增加,聚集
4.始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动词,做梦 名词,梦境
副词,曾经 副词,才 动词,开始
自余为.僇人 5.为以何为为..凡其是然州也之山水有异态者
动词,成为 动词,认为
介词,因为
6.然岈然.然后.洼知然是山之特立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指示代词,这样
则施施而.行 到则披草而.坐 7.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山,白水 最高点,顶点
远处
穷尽
以……为异,感到奇怪
(三)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名词
四望如一. 一体
四、一词多义 居是.州
1.是觉今是.而昨非 唯利是.图
指示代词,这个 形容词,正确
宾语前置的标志
2.异凡始是指州异.之之山水有异.态者
形容词,特别的,特殊的 以……为异,感到奇异
3.梦卧梦.而亦梦同.趣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是,代词,这个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倒、跌倒的样子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知识归纳
一、虚词
1.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11)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连词,表修饰)
2.之?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这,指游西山这件事)?
二、实词
(一)通假字
1.自余为戮人(通“戮”,刑辱)?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无远不到(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共;是,代
词,这。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两个词,这样以后。
今义:副词,表示接着某
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
4.游于是乎始(古义:两个词,于,介词,从;是,代词,此,这。
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积聚。
)
6.是岁元和四年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
(三)一词多义
1.穷
(1)穷回溪(动词,穷尽)
(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穷尽)
(3)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2.梦
(1)卧而梦(动词,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梦中)
3.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2)始指异之(副词,才)
(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4.为?
(1)自余为戮人(动词,成为)?
(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
四、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3.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4.而不知其穷也(形容词作名词,边际)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7.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五、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2.判断句?
(1)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定语后置名?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被动句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有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