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新媒体导论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定义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技术层面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二是从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定义新媒体全方位认识新媒体传承论: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相对论:新媒体视为媒体演进发展的延续,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互联论:从新媒体的互联性特点出发,认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媒体定义回归论:从媒介自身出发对新媒体做出界定,认为“媒体”应该广泛指从事大众传播的机构,因而新媒体应该定义为新的大众传播机构正确区分“新”“旧”媒体明显的区别在于: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其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分众性、快捷性、个性化、多媒体等特点,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展示性及容纳性。
这样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功能齐全的媒介总和平台,既融合了以往的媒介形式,又显现出信息覆盖面广、规模大、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
而新旧媒体之间的模糊性则表现在:网络媒体蓬勃发展所带来的传播革命虽然是上一轮传播革命的终点,却也是下一轮传播革命的新起点,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全部媒介既进行了一次整合和展示,同时也对未来的传播媒介和形态的一次试验。
了解新媒体的构成要素1.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2.多媒体呈现3.互动性4.商业模式创新5.媒介融合趋势加强我国新媒体产业趋势1.十二五开局,新媒体的战略机遇2.融合发展成主新媒体旋律3.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上市与机遇4.门户网络新媒体进入新一轮竞争5.团购网站或将成为新媒体新领军者6.微博将是2011年最给力新媒体7.新媒体知识产权环境将趋好8.网络舆情与危机公关备受关注9.创新型新媒体将受资本追捧10.新媒体给力文化创意产业以上十大趋势集合了近两年来新媒体在各领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几乎涵盖了政策规划、媒介融合、发展环境、资本支持以及目前颇为流行的各类网络媒体等与新媒体产业息息相关的各方面,因而颇具代表意义。
第1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PPT
绪论
·“新媒体”: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 体。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 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 ·但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
绪论
·新媒体时代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从诞生到发展壮大, 深刻改变了就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 ·“ 媒体人”“ 内容为王” “ 服务与市场”“ 网络”“ 渠道、平台、终端”
思
新媒体
知识窗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开始,一直到1985年, 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 才诞 生,但是其重量达3公斤,且不方便携带,使用者
要像背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
不过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9 年,手机的重量降为60克,与 一枚鸡蛋的重量相 差无几。除了重量越来越 轻、体积越来越小外,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 而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
按 75%的商业开挂率(一年中四分之三的
时间车身都有广告,或75%的车一年中都有
广告)计算,年收入将为6750万元。
一、新媒体的概念
(二)哪些不应当属于新媒体
1. 新出现的媒体是否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并非新出现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 ·例如,有人用自行车车体甚至人的额头作为广告媒体,但是由于这些媒体既非数字化的, 亦不具有互动性,因此不能被称为新媒体,只能被称为新出现的传统媒体。由于缺乏互动 性,数字化的户外LED广告屏也并非新媒体。
一、新媒体的概念
·黄升民:将网络电视、地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视为新媒体的三大部分。 ·也有人把近10年内基于技术变革出现的一些新的传播形态,或一直存在但长期未被社会发现其 传播价值的渠道、载体统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概论知识点
新媒体概论知识点一、课程类别: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二、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匡文波的教材《新媒体概论(第三版)》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升本考试。
三、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单元新媒体理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1.识记:(1)新媒体的定义;(2)网络传播的定义2.理解:(1)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原因;(2)手机媒体的使用3.运用:(1)新媒体对传媒业的冲击;(2信息技术的作用第二章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1.识记:(1)人际传播的定义;(2)大众传播的定义;(3)新媒体的特征2.理解:(1)新媒体议程设置的手段;(2)社会控制的弱化3.运用:(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2)技术接纳模型;(3)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第三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1.识记:(1)受众;(2)网络受众;(3)网民2.理解:(1)新媒体的互动性;(2)沉默螺旋理论;(3)马太效应3.运用:(1)新媒体对受众权的突破;(2)网民的心理特征分析;(3)网民的行为特征分析第二单元新媒体的类型和形态第四章新媒体的类型1.识记:(1)电子邮件;(2)BBS;(3)社交网站2.理解:(1)网上聊天的特点;(2)Web2.0的特征3.运用:(1)BBS塑造舆论的多元空间;(2)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五章Web1.0时代新媒体的主要形态1.识记:(1)搜索引擎的定义;(2)门户网站的概念2.理解:(1)垂直网站;(2)电子商务网站3.运用:(1)淘宝网的优势与不足;(2)网络信息的过滤和分析第六章博客1.识记:(1)博客的概念;(2)博客的特点2.理解:(1)微博的发展;(2)微博的优势与不足3.运用:(1)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2)博客的问题第七章微信1.识记:(1)微信的概念;(2)微信的特点2.理解:(1)微信的传播优势;(2)微信与QQ3.运用:(1)微信的社会影响;(2)微信与微博的异同第八章社交网站1.识记:(1)社交网站的概念;(2)社交网站的特点2.理解:(1)社交网站的发展;(2)社交网站的问题3.运用:(1)社交网站的社会影响;(2)社交网站对青少年的影响第九章视频网站1.识记:(1)视频网站的概念;(2)视频网站的特点2.理解:(1)视频网站的发展;(2)视频网站的“长尾”3.运用:(1)视频网站对传播行业的影响;(2)视频网站的媒体化路线;(3)视频网站上的版权争议第三单元新媒体管理第十章新媒体的宏观管理1.识记:(1)数字鸿沟;(2)网络暴力;(3)网络舆论2.理解:(1)新媒体的负效应;(2)网络实名制;(3)新媒体的双刃性3.运用:(1)新媒体的管理对策第十一章新媒体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主体1.识记:(1)网络舆论;(2)新媒体舆论的特性;(3)网络舆论蝴蝶效应2.理解:(1)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的要素及特点;(2)网络意见领袖三要素;(3)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因素;(4)传统媒体的协同动机;(5)传统媒体协同效果影响因素3.运用:(1)网络论坛舆论与微博舆论的比较第十二章新媒体舆情的应对策略1.识记:(1)新媒体监管难点;(2)舆情分析的主要方法2.理解:(1)网络舆论发展的新特点3.运用:(1)针对舆情传播现状需要采取的对策第十三章网络谣言及其管理1.识记:(1)谣言的概念;(2)谣言的传播形式2.理解:(1)微博谣言与网络谣言的异同3.运用:(1)新媒体条件下谣言的传播及对策第十四章新媒体的微观经营1.识记:(1)网络广告的定义;(2)网络广告的形式;(3)电子商务2.理解:(1)网络广告的特点;(2)网络广告的发展;(3)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3.运用:(1)网络广告的效果评估;(2)网络广告的监管;(3)收费服务模式第十五章新媒体中的著作权保护1.识记:(1)署名权;(2)发表权;(3)发行权2.理解:(1)新媒体著作财产权的保护;(2)“避风港”原则;(3)“红旗”原则3.运用:(1)与新媒体有关的传播权限制;(2)新媒体著作权的技术保护第四单元新媒体的发展:移动信息传播第十六章手机媒体1.识记:(1)手机媒体2.理解:(1)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3.运用:(1)手机媒体与新闻传播的互动关系第十七章新技术与新媒体的未来1.识记:(1)矩阵分解方法;(2)信息茧房;2.理解:(1)新闻推荐算法存在的问题3.运用:(1)推荐算法的发展方向五、课程考核实施要求1、考核方式本考核大纲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专升本学生所用,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新媒体导论[整理版]
新媒体导论[整理版]绪论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新媒体技术促进了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一、新媒体促进了传媒内容的多元化受众和媒体的关系产生了变化,媒体在注重大众传播的同时,关注分众传播。
二、新媒体技术促进了传播形式的多元化新媒体的技术核心是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第二节:新媒体技术显示出跨媒体的整合潜力一、媒体的多功能化手机:点点传播、点面传播电脑二、技术催生经济:新媒体带来新的经济兴奋点。
硬件:it 配件软件:文献游戏付费新闻等三、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打破了媒体之间的界限,形成新的经济形势:网络经济。
第三节:新媒体的发展促使社会民主进一步提升一、新媒体的开放性二、新媒体的互动性三、新媒体的平民性新媒体的出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
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信息更加通畅,促进了社会信息平权意识的建立。
社会平权意识是实现人民民主、自由权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节:新媒体的互动性使文化消费大众化一、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使新媒体的内容更加平民化和通俗化,传者和受者之间平等交流推动了新媒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手机文学网络文学手机短剧网络音乐彩铃二、新媒体的互动性,使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称为家庭互动娱乐发展最快的文化产品。
三、分众传播成为信息社会很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新媒体使分级内容的安全传播成为现实。
四、新媒体推动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章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第一节:新媒体的概念媒体:施拉姆:媒体有两层概念,一是信息发布借助的具体载体,二是发布信息的媒体机构。
新媒体:新近产生的,在机构或者技术上领先于旧的传统的媒体形式或者媒体机构新媒体——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播客、博客等一新媒体的概念?相对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新”的就是新媒体,新媒体往往兼具多种媒体的特征与特长。
?凡数字论:凡是基于数字技术在传媒领域运用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即是新媒体。
? 互联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有与用户互动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
新媒体概论全套课件
(一)、门户网站的概念界定
门户网站译自英文“portal site”, “portal”与“gate”同意,指门,入口。
门户网站即网络内容提供商,是指在互联 网上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并向其用户或访 问者发布的公司。
门户网站是一个为了满足网民对于信息与 服务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 枢纽。
4、中国门户网站的再起飞阶段(2002年至 今)
2002年,商业门户网站从亏损步入盈利阶 段
特点:通过调整,盈利模式已从单纯的网 络广告拓宽到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网络 广告三大渠道为主的多元化收入
新的盈利模式促使各大门户网站掀起了新 一轮的门户之争
(三)、门户网站的类型
1、从网站的内容模式来看
(1)、综合门户网站 (2)、垂直门户网站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二)、中国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
1、中国门户网站的萌芽阶段(1995—1997) 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网站yahoo!问世 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 1996年4月,利方在线中文网站开通 1996年8月,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公司 1997年5月,丁磊创立了网易公司
这一阶段特点:商业网站开始出现,门户 网站呈现萌芽状态,国内网站这一时期的 主要作用是方便国内网民的上网服务,提 供网络接入、搜索引擎等简单的服务。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新媒体概论全书考点总结
第一单元新媒体概论基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新媒体的基本问题1.数字出版: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出版方式。
2.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传播渠道网络化。
3.新媒体的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起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
4.数字电视:又被称为数位电视或数码电视。
5.智能电视:就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电视,其本质是计算机的一种新形态。
6.目前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和移动媒体。
7.智能手机的本质特征是:在硬件上具有CPU,在软件上具有操作系统。
8.新媒体的定义: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9.数字出版的影响:(1)对人类的知识传播和信息交流方式产生了影响。
(2)对人类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
(3)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和传承提出了挑战。
10.截止到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95亿。
·新媒体的优势1.从传播学分类来看,目前较为同行的是将传播类型分为五类:内性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新媒体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类型。
2.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是数字化,基本传播特征是互动性。
3.新媒体的优势:(1)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传播与更新速度更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零成本全球传播。
(4)搜索便捷。
(5)多媒体传播。
(6)超文本。
(7)互动性。
·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冲击☆☆1.改变现有传播格局:(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信息的传播空间发生了变化,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缩小了,静态信息接收方式向动态信息接收方式转变。
(2)新媒体生态更加复杂,对既有的信息传播秩序带来了强烈冲击。
第一章新媒体概论导论
3
上海交大的蒋宏和许剑(2006)从内涵和外延两个 方面对新媒体做出了界定。他们认为,就内涵而言, 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 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 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 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 新型媒体。
1
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以分为3个阶段:口头传播 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
2
一、新媒体的概念 起源: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 1967年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2003年)提出,所谓新传 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 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综 合。
10
三、纸质媒体走向灭亡 1、纸质媒体便于携带吗? 2、纸质媒体比新媒体更有权威性、更真实吗? 3、纸质媒体经济吗? 4、纸质媒体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吗? 5、纸质媒体对读者身体健康影响小 吗? 6、纸质媒体便于保存吗?
11
柯达的破产
12
4
二、新媒体特征(优势)
“新媒体”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 动式新媒体”。 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低成本全球传播。 4、检索便捷。 5、多媒体传播。
5
6、超文本 所谓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超文 本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 包含与其他数据的链接。 7、互动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互动性是其根本性特征。网络 新闻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Interactive,亦翻 译为交互性)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通常是单 向的,编读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
6
二、新媒体外延
7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大纲2017-2018(一)第一章新媒体导论一、新媒体定义(名词解释)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微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
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多选题)1、数字化;2、多媒体;3、互动性;4、网络化;5、个性化三、新媒体传受双方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单选题)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2、从接收信息到传播信息;3、从消费产品到生产内容。
四、用户生产内容(UGC)(名词解释)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又称作User Greated Content,UGC),泛指以任何形式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
它的发布平台包括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维基、在线问答、SNS等社会化媒体。
五、UGC的特征(单选题)1、以网络出版为前提;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3、非专业人员或权威组织创作第二章新媒体类型★第一节网络媒体一、请简述新媒体的主要类型(单选题)互联网新媒体:博客、微博、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
手机新媒体: 手机报、手机电视。
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IPTV 。
户外新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彩屏、楼宇电视等。
二、搜索引擎的特征(多选题)1、搜索引擎本身不生产内容,却是信息的集大成者;2、搜索引擎不能控制信息的内容却能控制信息的传播。
三、搜索引擎的分类(单选题)百度搜索属于: 1、目录式搜索引擎;2、全文搜索引擎;3、元搜索引擎;4、垂直搜索引擎四、门户网站的概念和功能(多选题)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新媒体概论 ppt课件
2、Google
Google源自Googol,指代10的100次方 1998年,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众里寻他千……二 搜索引擎的分类和比较
(一)、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 目录式搜索引擎是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 它将互联网中的资源服务器的地址搜集起 来,按照类型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目录, 在大的目录下再细分出更加具体的类目。 如Yahoo和搜狐。
2、从门户网站的构建主体来看
(1)、个人门户 (2)、企业门户 (3)、商业信息门户 (4)、政府门户
3、从网站所提供的服务看
(1)、信息型门户网站 (2)、商务型门户网站 (3)、商务信息型门户网站
二 门户网站的特征及其影响
(一)、门户网站的特征 1、先入为主的导航性 2、庞大的用户群 3、网民的依赖性 4、完善的搜索引擎 5、灵活性
第三节 虚拟社区
一 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一)、虚拟社区的基本概念 虚拟社区是指一群拥有个别兴趣、爱好、 经验的人,或是学有专精的专业人士,透 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以及电子邮件、 新闻群组、聊天室或论坛等方式组成一个 社群,让参与该社群的会员彼此之间能借 此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
(二)、虚拟社区形成的目的 1、商业交易 2、兴趣交流 3、提供幻想空间 4、建立关系
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概说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
一、“媒体”和“媒介”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 既可以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也可以 指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 电视、电脑等;
(五)、虚拟信息传播 利用各种软件,可以毫无痕迹地修改图片、文字 和影像,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1 媒体的分类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2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数字化新媒体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7信息的分类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8 信息的数字化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符号载体“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新媒体导论
一、名词解释:新新媒介:新新媒介是从媒介形态的时间维度来界定新媒体的。
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一书中,指出新新媒介都是当代最热、最给力的那些媒介,如博客网、维基网、“第二人生”、聚友网、脸谱网、播客网、掘客网、优视网、推特网等——互联网上的第二代媒介。
新新媒介的最大特点在于:每一位消费者都是生产者。
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
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自媒体: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新媒体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媒体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47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2学分实验学时: 0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新媒体导论》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任意选修课。
本课程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前沿课程,通过讲解与新媒体相关的信息建构和传播以及媒介经营、管理问题,试图让学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了解当下媒体发展的最新趋势,以便于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从而具有创造性和策略性的运用新媒体。
对传统的大众传播而言,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了第四次传播革命——网络新媒体传播革命,社会对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也日趋上升。
了解新媒体,熟悉新媒体,使用新媒体成为高校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培养方向。
同时,新媒体的相关研究在当下学术研究中也是热点话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在新媒体方向的学术深造和工作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本课程理论性和前沿性较强,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归纳。
2.教材内容需搭配新媒体事件讲解,需要课堂分组,课堂以讨论、具体案例分析为主,教师把握主体方向进行必要引导。
3.教学环境建议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室,在教师教授了理论知识后,需学生积极发现具体实例进行应用和佐证。
4.本课程理论性强,课程进度不宜过快,应多采取课堂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新媒体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1)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变革;(2)新媒体变革的本质和基本特点;(3)新传播变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2.重、难点提示(1)从历史沿革角度理解“新媒体”传播的内涵;(2)理解新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2学时)1.教学内容(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4)新媒体的发展趋势2.重、难点提示(1)互联网的发展变化的历程;(2)不同类型新媒体的发展;第三章互联网的功能、应用、影响(6学时)1.教学内容(1)互联网的功能;(2)互联网的应用空间;(3)从受众到用户;(4)娱乐新天地2.重、难点提示(1)掌握互联网的发展现状;(2)网络用户呈现的小众化、碎片化的趋势;第四章新媒体和传统媒体(4学时)1.教学内容(1)新媒体带来的传媒体格局变革;(2)传统媒体的求生之路;(3)媒介融合;(4)互联网与新意见领袖;2.重、难点提示(1)掌握互联网新意见领袖的新动向;(2)传统媒体如何谋求生存之路;第五章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生产(2学时)1.教学内容(1)新闻生产的新场域;(2)新闻生产的新模式;(3)新闻生产流程再造;2.重、难点提示(1)新旧新闻生产流程的对比;(2)关于新闻场域的界定;第六章新媒体与民主政治及舆论关系(4学时)1.教学内容(1)网络与“四权”建设;(2)网络问政与民主协商;(3)网络舆论场的成因;(4)网络舆论场的特点及影响2.重、难点提示(1)网络舆论要从正负两方面影响探究;(2)网络问政实现创新的途径有哪些?第七章互联网与社会文化、思潮(4学时)1.教学内容(1)互联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包括: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2)互联网思潮及其特点;(3)网络社会思潮与大众政治;(4)媒体的责任;2.重、难点提示(1)把握互联网文化发展的脉络;(2)了解作为媒体从业者在思潮激荡的网络社会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第八章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营销和精准经营(4学时)1.教学内容(1)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变化;(2)长尾理论和大数据营销;(3)不同网络媒体上的经营特色;(4)网络媒体的营利模式;2.重、难点提示(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网络媒体的成功和失败的营利模式;(2)网络大数据时代的营销前景;第九章依法治网与网民素养(4学时)1.教学内容(1)世界各国对网络的管理;(2)中国对网络的管理;(3)网络的媒介素养;(4)媒介素养教育;2.重、难点提示(1)虚拟世界治理带来的新矛盾;(2)世界各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范式转换;四、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国纸媒行业发展现状 及发展前景分析
• 从发行情况看,全国报纸发行种数、总印数及销售量等指 标均成下降态势。自 2011 年起,报纸发行种数连续小幅 下降。2015 年共 8 种报纸相继停刊或停止出版纸质版, 其中包括杭报集团旗下都市快报社发行的《都市周报》。 • 2015年停刊报纸
2010-2015 年全国报纸总印数及增速
• 中国传媒大学黄升民:构成新媒体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网络 和数字技术所构筑的三个无限——需求无限、传输无限和 生产无限,由此形成的利润链促使传媒产业进入完全竞争 的状态。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 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 和,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 • 上海交通大学的蒋宏教授和徐剑: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 指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外延而言,新媒体 包括了光纤电缆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 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卫星直播电视系 统、互联网、手机短信、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 技术广播网等。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 • 美国《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communications for all,by all) • 华纳兄弟总裁施瓦茨威格:新媒体就是非线性播出的媒体。 • 《圣何塞水星报》的专栏作家丹•吉尔摩:是数字技术在 传播中广泛应用后产生的新概念。 • 互联网实验室: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 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 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个人数字助理 (PDA)、视频音乐播放器(MP4)等设备为终端的媒体。 能够实现个性化、互动化、细分化的传播方式,部分新媒 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如新 媒体博客、电子杂志等。
发展现状:
• 2018年8月20日,发布第42018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02 亿,上半年新增网民 2968 万人,较 2017 年末增加 3.8%,互联网普及率达 57.7%。
• 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7.88 亿,上半年新增手机 网民 3509 万人,较2017 年末增加 4.7%。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 的占比由 2017 年的 97.5%提升至 98.3%,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 升。
纸质书籍的阅读
• • • • • • 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 电子阅读: 1、电脑阅读 2、PDA(掌上电脑)阅读 3、手机阅读 4、电子阅读器阅读
• 阅读的系统性 • 在深度难度的读物上,纸书具有优势,引发读者 的想象力,进行抽象思维,进入深度思考的阅读。 • 电子阅读更多的是碎片式、浅尝辄止,容易破坏 阅读线性文本时的思维过程和顺序。 • 阅读的便利性 • 电子读物受供电、通信、设备等影响,但是在支 持阅读相关内容、信息检索方面比纸书更便捷。 • 阅读的健康性 • 电子读物需要读者对不良信息有更高的辨别能力。
-新媒体(new media)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 戈尔 德马克在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 “新媒体”一词由此诞生。 •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在向 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处使用“new media”一词, 使得“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并在不久之后 扩展到全世界。 •近些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兴媒介形态的不 断涌现,新媒体逐渐成为统称这些新兴媒体的代名词。
• 目前,我国现有报业集团40多家,报纸2000多家, 期刊9000多家,纸质媒体的发展成熟期尚未过去。 • 网络媒体的受众数量巨大,纸质媒体在受众和读 者群培养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新媒体时代,纸质媒体的权威性、可信度在公众 心中并未发生动摇,许多民众对纸质媒体仍然很 重视。
纸媒的出路:“以内容赢得读者”的生存法则
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 • • • • • 数字化是新媒体的基本技术特征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基本传播特征 “非线性传播”(超文本)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 即时性和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个性化”服务实现“小众化”传播 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合
新媒体的影响
--对传播者的影响: 1.改变着传媒的生态 (1)传媒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 (2)新旧媒介的融合 2.新媒体对传媒机构的影响 (1)新的组织机构 (2)新的经济模式
3.新媒体改变传媒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 (1)新媒体技术将极大简化或改进新闻采访的各环 节。 (2)新媒体技术完全改变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内 容。 4.传播权利的下放 (1)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是传播者。 (2)分众传播、小众传播深入。
--对信息内容的影响:
1.“去中心化”,个性化多媒体的信息 2.数字虚拟信息 3.信息共享,自由信息的使用 4.新媒体的失范(负面影响) 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 信息传播失序与信息不对称 个人隐私的社会伦理问题 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
• • • •
纸质媒体走向消亡
• • • • • • • • 携带是否便利 权威性、真实性 阅读成本 阅读习惯 健康影响 保存及收藏价值 网络阅读统计数据 新媒体的冲击
纸质媒体 • 纸质媒体指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手写、印刷等
记录手段而产生的信息媒体形式。按照其编辑方 法和出版特点,我们可以将纸质媒体划分为报纸、 图书、期刊及特种文献等几大类。
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 超媒体 • 超媒体是指在多种媒体中非线性地组织和呈现信 息。 • 互动性 • 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 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 • 超时空 • 新媒体利用互联网和通信卫星打破了地理区域的 限制。
• 个性化信息服务 • 通过点对点信息传播,新媒体可以针对不同受众 提供个性化服务。 • 虚拟信息传播 • 利用各种软件,可以毫无痕迹地修改图片、文字 和影像,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
第1章 新媒体导论
• 新媒体的基本问题 -“媒体”和“媒介”
• • • • 媒体——media 媒介——medium 在本门课中,“媒体”与“媒介”概念等同。 媒体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手段,既可以 指抽象的符号,如文字、图像、视频等,也可以指承载着 信息的物质实体,如报纸、书籍、电话、电视、电脑等; • 二是指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播的机构,我们常 说的“新闻媒体”。
• 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和有深度的内容吸引受众,以 内容为引擎为自己谋取发展出路。 • 提高报道的时效性,创新报道形式,美化版面, 以提高视觉效果。 • 树立“大媒体”理念,制定全媒体发展方案,与 新媒体合作,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成立纸媒门户 网站,推出电子版媒体。 • 坚持品牌思想,打造地方品牌。关注民生,真正 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去。
• 报纸总印数自 2014 年起开始下滑,2015 年全国报纸发 行总印数达 430.09 亿份,同比下降 7.29%。
2013-2015 年 全国报纸平均整体销量及增速
• 全国报纸整体平均销量持续多年下滑,环比降幅逐渐扩大, 2015 年下半年平均销量已不足 2013 年下半年一半。
2017年中国纸质媒体行业发展现状 及经营策略分析
• 本章小结 • 新媒体:借助计算机传播信息的载体。 • 发展现状:2018年,网民8.02亿,互联网普及率57.7%; 手机网民7.88亿,手机网民占98.3%。 • 新媒体传播特性:超媒体、互动性、超时空、个性化、虚 拟化 • 主要特征:数字化(技术)、互动性(传播) • 影响:传播者(大众传媒) • 信息内容(去中心化、信息共享) • 负面影响(舆论导向、信息不对称、个人隐私) • 纸质媒体的未来
• 本书定义:
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 传播信息的载体。 本书讨论的新媒体主要指互联网。 新媒体的外延:P5图1-1
• 相关概念
• 网络传播: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 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 网络媒体: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 手机媒体: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 • 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式数字电视是新媒体重要成员。 • 数字化: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 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 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用0和1表示, 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新媒体理论与技术
讲师:凃安维
几点要求
1.上课保持安静; 2.考勤非常重要(缺勤5次就没有平时分); 3.按时按量完成所布置的作业; 4.积极参与讨论; 5.课后多关注当下的舆论热点,多源头多渠 道的了解,注意反思和分析。
第1章 新媒体导论
• • • • • 关键词: 新媒体 数字化 互联网 手机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