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合集下载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3篇)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3篇)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控制煤矿超定员、超强度、超能力组织生产,准确掌握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及位置,便于灾变时的救援,根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____)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及管理规范》(AQ1048-____),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井工开采的矿井,必须安装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并实施24h运行和实时监控,未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不得组织生产;基建矿井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条每一个入井人员都必须携带识别卡,煤矿要严格入井携卡的管理工作。

入井人数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四条各矿总调度室、人员入井井口应安装入井人数电子公示牌,并准确公示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入井人数、实际入井人数。

第五条所有井工开采的煤矿企业要把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测的考勤信息作为职工计酬的原始依据。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煤矿企业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管理及日常监管。

第二章设计、选型与安装第七条矿井安装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编制专项设计,绘制系统设备布置图,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设备位置、接线、传输电缆敷设、供电电缆敷设等,并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及时修改。

第八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符合《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____)的技术要求。

第九条煤矿安装使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取得“‘MA’标志准用证”。

严禁不同系统间的设备进行置换。

第十条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各集团公司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均应设置在总调度室,各煤矿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宜设在总调度室,若中心站不设在总调度室时,应在总调度室设终端;中心站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一台使用,一台或多台备用,每班值班人员不少于____人,并保证____小时不间断运行。

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

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

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1. 简介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是一款专门针对煤矿行业开发的人员管理软件。

该系统旨在帮助煤矿管理人员更好地管理和监控矿工的工作情况,确保矿工的安全以及矿山的正常运营。

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包括人员信息管理、考勤管理、安全培训管理等,方便煤矿管理人员进行全面、高效的人员管理工作。

2. 功能特点2.1 人员信息管理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提供了完善的人员信息管理功能。

煤矿管理人员可以在系统中录入矿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位等。

系统还支持上传矿工的照片和身份证件照片,方便进行身份核实。

此外,系统还可以记录矿工的岗位聘用和离职信息,方便管理人员掌握矿工的变动情况。

2.2 考勤管理煤矿的日常运营需要对矿工的考勤情况进行严格管理。

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提供了考勤管理功能,方便管理人员记录和统计矿工的出勤情况。

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考勤规则自动计算矿工的迟到、早退、缺勤情况,并生成相应的考勤报表。

此外,系统还支持通过刷卡、指纹识别等方式进行考勤,提高了考勤的准确性和效率。

2.3 安全培训管理煤矿工作环境危险且复杂,矿工必须接受一定的安全培训才能上岗工作。

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提供了安全培训管理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对矿工进行安全培训的记录和管理。

系统可以记录矿工接受的安全培训课程和培训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证书。

此外,系统还可以设置安全培训的提醒功能,及时提醒管理人员对矿工进行培训。

2.4 数据分析和统计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全面了解矿工的工作情况。

系统可以生成各类报表,包括人员数量统计、考勤分析、安全培训情况等。

通过这些报表,管理人员可以快速了解煤矿的人员动态、考勤情况和安全培训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决策。

3. 技术实现煤矿KJ矿用人员管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实现,确保系统的功能稳定和安全性。

系统使用了Web前端技术,基于HTML、CSS和JavaScript开发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第一部分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1、概述1.1系统功能概述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以WINDOWS2000/XP/Vista平台为运行环境,采用VC++开发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监控软件,数据库为SQL Server2000/2003,不仅可以GIS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分布的地理信息,还可以采用动态图形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网络信息传输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过浏览器即可方便管理、查询煤矿井下人员位置信息、实时轨迹和考勤信息。

能实时完成煤矿井下矿用分站位置的连续监测、信息采集和处理;存储各种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时显示井下人员的具体信息;准确查询当前井下作业人员最近位置和实时轨迹。

1.2系统型号及含义KJ 3931.3 防爆型式 系统由矿用本质安全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等型式的设备组成1.4 环境要求1.4.1 安装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 环境温度15℃~30℃;b) 相对湿度40%~70%(25℃);c) 大气压力80kPa ~106kPa ;d) 温度变化率 小于10℃/h,且不得结露;e) 无甲烷、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的安全环境。

1.4.2 安装于井下的设备,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登记a) 工作温度:0℃~﹢40℃;b) 相对湿度:≤95%(﹢25℃);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d) 在具有甲烷混合物及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

2、系统组成及主要工作原理2.1 系统组成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主机、备用机各一台)、打印机、避雷器、KJ393-J信息传输接口、KJ393-F矿用分站、KJ393-D矿用读卡分站、KJ393-K识别卡、KDW28-18矿用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和其它必要设备及系统软件组成。

系统各主要设备明细表见附录A。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操作流程:简化操作步骤,减少繁 琐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培训支持: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技术 支持,确保用户能够熟练掌握系统 的使用方法。
可扩展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
提供API接口,方便与其他 系统集成。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和传输协 议,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系统架构灵活,易于扩展和 升级。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系统概述
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软件系统
作用:提高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效率,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系统的应用范围
煤矿井下作业人 员的日常管理
井下作业人员的 考勤管理
井下作业人员的 安全培训管理
权限管理:对不 同级别的人员进 行权限控制,确 保数据安全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人员信息进行 统计和分析,为 决策提供支持
作业计划管理模块
作业计划制定:根据煤矿生产计划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作业计划
作业计划审批:对制定的作业计划进行审批,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作业计划执行:按照审批后的作业计划,组织人员进行井下作业 作业计划调整: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对作业计划进行适时调整,确保作业 顺利进行
井下作业人员的 健康管理
系统的发展历程
早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方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Part Three
系统组成
人员信息管理模块
人员信息录入: 包括姓名、性别、 年龄、工种等基 本信息
信息查询与修改: 方便管理员快速 查找和更新人员 信息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前言煤矿井下作业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职业,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和规定,可能会发生灾难性的事件。

为了保护矿工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管理系统。

本文将介绍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定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对作业人员的管理和监控,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矿工健康安全的系统。

其包含了以下环节:•作业人员的登记与资格审核•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作业人员的考核与评价•作业人员的巡检与监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管理规定作业人员登记与资格审核在煤矿井下作业之前,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登记和资格审核,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术、经验和资格。

登记应包括作业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职称、从业经历等,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保存相关证件资料。

审核应根据煤矿井下作业的要求和标准,对作业人员的能力和资格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胜任井下作业。

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证在作业人员登记和资格审核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和资格认证,以提高其技能和能力。

培训应包括煤矿井下作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资格认证应针对作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和职务需求进行考核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作业人员的考核与评价为了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正常地执行煤矿井下作业任务,并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安全意识,需要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

考核应包括作业人员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安全知识等方面,并根据考核结果生成相应的考核报告。

评价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对作业人员进行奖惩和提升,以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作业人员的巡检与监控为了确保煤矿井下作业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巡检和监控。

巡检应包括定期的巡视和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作业场所、作业工具和设备、采掘面通风等各个方面。

监控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传感器等,动态地监测作业人员的操作和工作环境,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结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是保障矿工安全和健康的基础。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版一、引言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制定本管理规定模版。

二、管理目的本管理规定模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其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流程,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三、管理责任1. 煤矿负责人应明确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2.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和实施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3. 具体负责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的班组长应履行监管职责,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四、管理内容1. 井下作业人员的招聘与培训a. 招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对拟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面试;b.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以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c. 培训内容应包括煤矿安全知识、逃生自救措施、应急处理等。

2. 井下作业人员的准入与考核a.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准入手续;b.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c.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 井下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a.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定执行工作任务,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作业习惯;b. 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工具,确保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c. 定期进行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检查,发现疾病隐患及时治疗,并作相应调整;d. 井下作业人员应回避各种违规行为,如酗酒、吸烟等,同时遵守煤矿安全规定。

4. 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a. 班组长应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b. 定期组织安全会议,传达和解答井下作业人员关心的安全问题;c. 配备必要的安全监测设备,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确保其安全。

五、管理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2. 统一制定和执行井下作业人员的服装和装备标准,确保其安全;3. 建立健全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评价制度,对其安全工作进行定期考核;4.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逃生演练,提高井下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5. 加强与井下作业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关心的安全问题,并作相应解答和指导。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范文(二篇)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范文1. 引言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的稳定运行。

为了加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制定本管理规定。

2. 组织管理2.1 领导机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立领导机构,负责系统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领导机构由煤矿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对井下作业人员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决策。

2.2 职责分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生产部门负责矿工的培训、考核和日常管理;安全保障部门负责矿工的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响应;保卫部门负责矿区安全巡查和保护矿工人身安全。

3. 岗位管理3.1 岗位设置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根据煤矿生产的需要和作业岗位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

岗位设置应具备明确的职责和资格要求,确保矿工的技能和岗位要求相匹配。

3.2 培训管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制定培训计划,按照矿工的不同岗位和需要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矿井通风和救护知识等。

培训合格后颁发相应证书,并定期进行复训。

3.3 岗位考核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建立考核制度,对矿工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事故应急处理和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

考核结果作为评定矿工晋升、奖惩和培训需求的依据。

4. 安全管理4.1 安全标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确保矿工在作业期间的安全。

安全标准包括工作环境、作业设备、用电安全、防止事故的措施等方面的规定,矿工必须遵守安全标准。

4.2 安全教育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教育内容包括防护用品的使用、突发事故的应对和安全操作方法等。

4.3 事故应急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矿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现场的处理、安全通道的使用和伤员救治等。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范本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范本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包括所有在井下进行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井下作业人员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和管理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

第四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煤矿企业的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煤矿企业的规定参加职业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六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和监督。

第七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所的要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第八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认真执行煤矿企业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发现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九条井下作业人员不得自行进入未经许可的区域,不得自行更改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

第十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配合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和证据。

第二章井下作业人员的职责第十一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以下职责:(一)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个人的安全和矿井的安全。

(二)严格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进行作业,不得擅自离岗、脱岗或改变工作任务。

(三)认真执行安全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发现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四)维护井下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报修和更换损坏的设备。

(五)参加煤矿企业组织的职业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六)配合煤矿企业的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和证据。

(七)遵守井下组织纪律,听从煤矿企业的管理和指挥。

第十二条井下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工作场所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安全帽、防护鞋和专业防护装备等。

第十三条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应当对自身的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检查,确认不存在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作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工作原理及应用探讨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工作原理及应用探讨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工作原理及应用探讨1. 引言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工作涉及到大量的井下作业人员。

为了保障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2.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工作原理2.1. 数据采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等)对井下环境参数进行多维度、实时的采集。

2.2. 数据传输与存储采集的数据通过传输装置,如无线传输装置或有线传输装置,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服务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存储,并建立数据库以备后续使用。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服务器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建模和算法,实现对井下环境参数的分析与预测,并生成有关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警示和预警信息。

2.4. 信息展示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后,系统将生成的信息通过界面展示给管理员,以便管理员可以及时了解井下作业环境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5. 报警与应急措施在井下作业人员面临危险时,系统会通过声光报警装置、短信通知等方式向井下作业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提醒其采取应急措施。

3.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应用探讨3.1. 井下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井下环境参数,可以提前发现和预警有害气体超标、温度异常等危险情况,从而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此外,系统还可以记录井下作业人员的出入井情况,实现对作业人员的全程安全管理。

3.2. 作业效率提升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井下作业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矿井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对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帮助优化作业流程和提升作业效率。

3.3. 管理决策支持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过对井下作业环境参数的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管理层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分析报告,进行作业调度和资源配置,以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益。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一、安装及使用范围1、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所用到的无线数据接收分站、隔爆兼本安型电源箱、读卡器及其附件安装于井下主要巷道、硐室处,能准确反映入井人员行走的关键点或关键区域。

2、识别卡安装于入井人员的矿灯灯绳上,一人一卡,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外来参观或服务人员须佩戴临时识别卡后方能入井。

3、所有入井人员入井前,必须在井口人员管理系统井口检卡设备上进行身份确认,信息准确后方可入井,否则不予入井。

如发现信息缺失、错误或坏卡时,入井人员必须做好入井记录后方可入井。

井口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入井人员的考勤工作。

二、系统管理职责范围1、自动化部职责如下:⑴负责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维护、故障排查工作。

定期对设备线路进行巡检,根据采掘开工计划及时调整、安装、回撤系统设备。

⑵负责系统设备信息、显示图形的修改工作,指定专人定期对系统监控服务器、数据库、巡检平台进行维护监管,对服务器硬盘剩余空间、数据库备份情况、计算机病毒感染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系统功能正常。

2、安全部职责如下:⑴负责入井人员信息库日常维护工作,包括公司组织机构信息,人员基本信息,人员/识别卡/矿灯号绑定关系录入修订、人员考勤数据管理,人员考勤记录报表打印等工作。

⑵负责井口检卡系统装置的使用监督管理、入井人员识别卡佩戴状况检查、故障卡和临时使用卡的登记等工作。

3、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设备、线缆由安设在所管辖区域的队组负责看护和质量标准化工作。

三、识别卡使用管理1、自动化部根据安全部提供的入井人员信息(主要包括人员姓名、单位、矿灯号、工种、一寸彩色免冠照片等信息)确定跟踪识别卡与个人绑定关系,加装人员跟踪识别卡,并将更新后的“入井人员/识别卡号/矿灯号对应表”交安全部。

对于新增或调离本矿人员,自动化部根据安全部出据的证明及时增加或回收识别卡。

2、携卡下井人员在入井前和升井后必须通过井口通道的专用检卡装置检查卡是否正常。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课件 (一)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课件 (一)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课件 (一)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协助管理者实时掌握煤矿生产现场的人员动态,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一、使用规范1.系统登录:每位井下作业人员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必须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系统,禁止使用他人账号进行操作。

2.权限管理:系统管理员应该对井下作业人员的角色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不同用户只能访问自己需要的信息,防止机密泄露。

3.数据上传:井下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应该通过系统将相关数据及时上传,保证系统数据的完善和准确。

4.数据下载:煤矿管理人员利用系统数据时,应该下载并备份重要数据,以备不测。

5.数据保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应该被视为机密信息,任何人都不能将此类信息向外部泄露。

二、管理规范1.授权管理:授权管理是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最重要且最基本的管理规范。

管理者应该对各个用户进行权限设置,并严密监控和审核每个用户的操作记录。

2.规范操作: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操作必须规范化。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流程,任何人都不得随意更改已经确定的规范操作流程。

3.疏导机制:在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时,因为可能会遭到突发的意外,管理者应该设计相应的疏导机制来疏导突发事件,保证作业人员安全。

4.故障提示:故障提示是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因此管理者需要对故障提示的设置进行专门的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该功能。

5.备份管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中包含了众多重要数据,因此管理者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管理系统,不定期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备份,以免发生任何不可逆的数据丢失。

总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规范是煤矿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管理者应该加强日常管理,制定专门使用规范,建立健全的备份管理机制,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版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作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本管理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法》、《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所有作业人员的管理。

第三条作业人员分类根据工种和岗位性质,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分为煤矿工程技术人员、井下生产作业人员、井下非生产作业人员三类。

第四条安全责任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对自身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同时也要求煤矿企业、煤矿管理者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负有责任。

第五条奖罚措施对于井下作业人员,要明确奖励先进、表彰先进,同时对违反规定、违规操作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纪律处罚。

第二章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第一节职责和要求第六条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煤矿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井下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重要人员。

煤矿工程技术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井下作业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井下安全生产。

第七条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工作经验,熟悉煤矿井下作业的规程和操作要求,了解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法规。

第二节岗位任职和考核评价第八条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任职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任职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从业人员需经过资格考试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评价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按照煤矿企业的考核制度进行考核评价,评估其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三节奖惩措施第十条对于表现突出的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进行奖励和表彰,鼓励其发挥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对煤矿安全生产作出积极贡献的,可给予奖金和荣誉等。

第十一条对于违反规定、失职渎职的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进行纪律处分,并取消其相关资格,禁止其在煤矿井下从事相关工作。

第三章井下生产作业人员管理第一节职责和要求第十二条井下生产作业人员的职责井下生产作业人员是煤矿井下进行实际生产作业的人员。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板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板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包含管理人员、工人和相关部门。

第三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是指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录用、考核、培训、奖惩、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体系。

第四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管理机构为煤矿企业总部,具体实施由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井下作业人员的录用管理第五条井下作业人员的录用原则为本领优先、安全第一、公平公正。

第六条井下作业人员的录用程序包含人员申请、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核等环节。

第七条井下作业人员的录用条件包含身体健康、具有相关技能和经验、持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

第八条井下作业人员的录用结果通过书面形式通知,并在人员档案中进行记录。

第三章井下作业人员的考核管理第九条井下作业人员的考核分为定期考核和临时考核两种形式。

第十条定期考核重要包含技术本领考核、安全操作本领考核、遵守规章制度考核等内容。

第十一条临时考核重要针对突发情况下的操作本领和应变本领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考核结果作为评定井下作业人员奖惩、职称晋升的紧要依据。

第四章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管理第十三条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分为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三种类型。

第十四条入职培训重要针对新录用的井下作业人员,包含安全培训、操作规程培训、职业道德培养等。

第十五条岗前培训重要针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包含技术培训、设备操作培训、安全培训等。

第十六条定期培训重要针对井下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提升,包含技术研修、安全防护培训、应急处理演练等。

第五章井下作业人员的奖惩管理第十七条井下作业人员的奖惩制度分为称赞和惩罚两类。

第十八条称赞重要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并在井下作业人员档案中进行记录。

第十九条惩罚重要包含警告、记过、罚款、停职和解雇等惩罚措施。

第二十条井下作业人员的奖惩应当依据事实和情节进行公正、合理的处理,真实反映井下作业人员的表现和行为。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一、总则1.本管理规定旨在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保障矿工的安全和健康。

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是煤矿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执行。

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井下作业的人员。

二、岗位职责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严格遵守作业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b.熟悉使用的设备及工具,确保正常使用和维护,保障作业的顺利进行。

c.及时上报作业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汇报上级。

2.班组长应对所带领的井下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履行岗位职责。

三、培训和考核1.所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关培训并通过相应考核,方可上岗。

2.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业规定、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救援培训等。

3.定期组织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操作、设备使用、作业流程等。

四、安全防护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服等。

2.禁止将安全防护用品私自拆卸或擅自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

3.井下作业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损坏的安全防护用品,确保其有效性。

五、紧急救援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熟悉逃生通道和应急救援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遇到紧急情况时,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身安全,并上报相关部门。

六、禁止行为1.禁止在井下作业过程中饮酒、吸烟等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2.禁止擅自改变作业流程或操作设备的人员。

3.禁止随意丢弃垃圾及其他废弃物,保持作业现场的整洁。

七、奖惩制度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表现突出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或晋升。

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违反规定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严肃追究其责任,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监督和检查1.煤矿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监督和检查部门,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

《煤矿井下人员考勤管理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考勤管理系统》

《煤矿井下人员考勤管理系统》湖北襄樊石开网络自主研发的煤矿井下人员考勤管理系统采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功能,集中采集全矿入井人员的指纹,并与入井人员的基本资料相对应进行存储,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识别迅速,误差率低,并可以提供具体的出勤率、上下井及各工种作业时间,有效地杜绝了代签考勤、虚报考勤、晚下井早上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系统概述由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车辆等动目标流动性大,一旦下井后就无法确切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当矿井发生事故时,就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因此建设井下动目标跟踪系统至关重要。

煤矿井下人员考勤管理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2.4g无线扩频通讯技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彻底解决了远距离、大流量、超低功耗、高速移动标识体和数据传输难题,实现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清楚掌握每个井下人员的位置及活动轨迹,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指纹考勤系统是根据指纹的唯一性、独特性和可分类性,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指纹识别技术,开发研制的一系列指纹考勤系统。

本产品具有稳定性、灵活性、准确性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银行、煤矿、酒店等人事管理部门。

指纹考勤系统是利用人体活体指纹所具有的唯一性、排他性而研制的最新一代人事考勤系统。

它克服了传统打卡机、磁卡、ic卡等考勤方式在打卡、丢失等不足和缺陷,最为有效地杜绝了考勤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充分体现了考勤管理系统的公正,避免不必要的人事纠纷,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考勤管理手段,是企业体现其管理形象、节约人力力、提高效率、杜绝漏洞的最佳模式。

该系统采用指纹识别功能,集中采集全矿入井人员的指纹,并与入井人员的基本资料相对应进行存储,当职工上下井时,只用手指轻轻一点,提取、确认后就考勤成功。

煤矿井下考勤定位系统采用指纹识别功能,集中采集全矿入井人员的指纹,并与入井人员的基本资料相对应进行存储,当职工上下井时,只用手指轻轻一点,提取、确认后就考勤成功。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1.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2.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a. 人员进出井下的登记和记录;b. 人员上下班的排班和考勤管理;c. 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d. 井下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管理;e. 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管理;f. 井下作业人员的通信和联络管理;g. 井下作业人员的紧急救援和事故报警管理;h. 井下作业人员的履职考核和奖惩管理。

3.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a.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出井下,并进行登记;b.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时上下班,并进行考勤记录;c.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质;d.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要求参加健康和安全检查,并及时进行报告;e. 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f.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要求与相关部门进行通信和联络,并保持良好的沟通;g. 井下作业人员应熟悉紧急救援措施,并能及时进行事故报警;h. 井下作业人员应按要求进行履职考核,并接受奖惩管理。

4. 管理人员应按照以下要求管理和操作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a. 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及时检查和维护;b. 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其熟练操作;c. 对井下作业人员的操作记录进行监督和审查;d. 根据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提出改进措施;e. 及时处理系统问题和用户反馈,并给予解决方案。

5.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有相应的数据安全和保护措施,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

6. 违反本管理规定的人员应依煤矿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严肃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归煤矿企业所有,如有变动或补充,应及时更新和通知井下作业人员。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管理规定为了规范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和确保安全、高效的生产,订立本管理规定。

1. 基本要求1.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作业人员)应依法取得煤矿井下作业资格证书,并在规定的年度内进行定期培训,确保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1.2 作业人员应听从领导的指挥和管理,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依照岗位职责进行各项工作,并使用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

1.3 作业人员应自动发现并及时报告井下显现的安全隐患和紧急情况,并参加应急预案的执行。

1.4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

2. 作业人员的管理标准2.1 岗前培训要求:—作业人员进入井下工作前,应接受煤矿企业进行的认真培训,包含安全操作规程、突发情况处理、逃命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岗前培训内容应依据作业岗位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设置,而且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

2.2 定期培训要求:—作业人员应每年接受一次定期培训,内容包含安全操作规程的更新、新技术设备的操作方法、井下安全知识的强化等。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网络培训、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

2.3 考核要求:—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相关工作,并及时将考核结果录入管理系统。

2.4 岗位责任要求:—每位作业人员应清楚了解本身的岗位职责,严格依照岗位要求履行职责和义务。

—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人员岗位责任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每位作业人员的责任落实。

2.5 作业记录要求:—每位作业人员应按规定填写作业记录,包含作业时间、作业地方、工作内容、安全措施等。

—作业记录应真实、准确,便于事故发生时进行事后分析和责任追究。

3. 管理系统的考核标准3.1 岗前培训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包含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合格标准为总分实现80分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1、概述1.1系统功能概述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以WINDOWS2000/XP/Vista平台为运行环境,采用VC++开发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监控软件,数据库为SQL Server2000/2003,不仅可以GIS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分布的地理信息,还可以采用动态图形方式显示井下人员的实时位置,网络信息传输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通过浏览器即可方便管理、查询煤矿井下人员位置信息、实时轨迹和考勤信息。

能实时完成煤矿井下矿用分站位置的连续监测、信息采集和处理;存储各种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时显示井下人员的具体信息;准确查询当前井下作业人员最近位置和实时轨迹。

1.2系统型号及含义KJ 393登记序号矿用监测、控制系统或设备1.3 防爆型式系统由矿用本质安全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等型式的设备组成1.4 环境要求1.4.1 安装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 环境温度15℃~30℃;b) 相对湿度40%~70%(25℃);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d) 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e) 无甲烷、煤尘等爆炸性混合物的安全环境。

1.4.2 安装于井下的设备,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a) 工作温度:0℃~﹢40℃;b) 相对湿度:≤95%(﹢25℃);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d) 在具有甲烷混合物及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

2、系统组成及主要工作原理2.1 系统组成KJ39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主要由监控计算机(主机、备用机各一台)、打印机、避雷器、KJ393-J信息传输接口、KJ393-F矿用分站、KJ393-D矿用读卡分站、KJ393-K 识别卡、KDW28-18矿用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和其它必要设备及系统软件组成。

系统各主要设备明细表见附录A。

系统组成框图见图1。

图1 系统组成框图2.2 工作原理识别卡不断向外发送包含自身身份信息的无线射频信号,当识别卡进入矿用读卡分站监测X 围时,矿用读卡分站接收识别卡信息,然后矿用读卡分站通过通信线路将接收到的识别卡信息传送给矿用分站,矿用分站再通过通过通信主线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给信息传输接口,信息传输接口最后将数据转发给监控主机。

当需要呼叫识别卡时,由监控主机将提示信息发送给指定到矿用分站,矿用分站再将提示信息转发给矿用读卡分站,矿用读卡分站最后将提示信息发送给附近的识别卡。

识别卡接收到呼叫信息后,根据呼叫信息的内容点亮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向携带者发出提示。

呼叫的信息有四种:瓦斯爆炸、发生火灾、发生水灾、上井。

在识别卡上红色发光二极管长亮代表发生瓦斯爆炸,绿色二极管长亮代表发生火灾,红绿灯一起亮代表发生水灾或者上井。

监控主机接收到的全部识别卡信息及时间信息将保存到计算机数据库。

保存数据的时间长度由用户决定用户可以查阅计算机中所保存的识别卡信息,即相应的人员活动信息。

当计算机与某个矿用分站通讯发生障碍时,在读卡分站方式显示界面中会用红色字体给出中断提示,当矿用分站和某个矿用读卡分站通讯发生障碍时,会用红色字体给出断线提示。

3、系统主要功能3.1 监测3.1.1 系统应具有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等监测功能。

3.1.2 系统具有识别携卡人员出/入巷道分支方向等功能。

3.1.3 系统能对乘坐电机车等各种运输工具的携卡人员进行准确识别。

3.1.4 系统应能识别多个同时进入识别区域的识别卡。

3.1.5 系统具有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每位下井人员携带1X卡唯一性检测功能。

3.2 管理3.2.1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总数及人员、出/入井时刻、下井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2.2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并具有超时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人员总数及人员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2.3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限制区域时刻、滞留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3.2.4 系统具有特种作业人员等下井、进入重点区域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工作时间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具有工作异常人员总数及人员、出/入时刻及工作时间等显示、打印、查询、报警等功能。

3.2.5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显示、打印、查询、异常报警等功能。

3.2.6 系统具有携卡人员卡号、XX、XX号、出生年月、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每月下井次数、下井时间、每天下井情况等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3.2.7 系统具有按部门、地域、时间、分站、人员等分类查询、显示、打印等功能。

3.3 存储和查询3.3.1 系统具有存储功能,存储内容包括:a) 出/入井时刻;b) 出/入重点区域时刻;c) 出/入限制区域时刻;d) 进入矿用分站识别区域时刻;e) 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f) 超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g) 超时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h) 工作异常人员总数、起止时刻及人员;i) 卡号、XX、XX号、出生年月、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

3.3.2 系统具有查询功能。

查询类别如下:a) 按人员查询;b) 按时间查询;c) 按地域查询;d) 按识别区查询;e) 按超时报警查询;f) 按超员报警查询;g) 按限制区域报警查询;h) 按工作异常报警查询;i) 按人员分类查询;j) 按部门查询;k) 按工种查询等。

3.3.3 系统具有防止修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等存储内容(参数设置及页面编辑除外)功能。

3.3.4 系统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3.3.5 矿用分站具有数据存储功能。

当系统通信中断时,矿用分站存储识别卡卡号和时刻。

系统通信正常时,上传至计算机。

3.4 显示3.4.1 系统具有汉字显示和提示功能。

3.4.2 系统具有列表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等。

3.4.3 系统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巷道布置模拟图、人员位置及XX、超时报警、超员报警、进入限制区域报警、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等。

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3.4.4 系统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

显示内容包括:矿用分站、电源箱、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可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

3.5 打印系统具有汉字报表、初始化参数召唤打印功能。

打印内容包括:下井人员总数及人员、重点区域人员总数及人员、超时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超员报警总数及人员,限制区域报警人员总数及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异常报警总数及人员、领导干部每月下井总数及时间统计等。

3.6 控制3.6.1 报警消音:控制监控主机的报警声音3.6.2 定员呼叫:呼叫指定的矿用分站和识别卡3.6.3 全员呼叫:呼叫所有的矿用分站和识别卡3.6.4 停止呼叫:取消指定矿用分站或者识别卡的呼叫3.6.5 呼叫状态查询:查询当前矿用分站、识别卡的呼叫状态3.7 人机对话3.7.1 系统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图形编辑等。

3.7.2 系统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

3.7.3 在任何显示模式下,均可直接进入所选的列表显示、模拟图显示、打印、参数设置、页面编辑、查询等方式。

3.8 自诊断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当系统中矿用分站、信息传输接口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3.9 双机切换系统主机具有手动双机切换功能。

3.10 备用电源系统具有备用电源。

3.11 网络通信系统具有网络接口、将有关信息上传至各级主管部门。

3.12 系统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系统能正确监视软件中各任务运行状态。

3.13 系统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当出现键盘操作错误,盘片读写错误或打印机没联机等故障时,有故障提示,且不影响整个系统软件的运行。

3.14 系统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对参数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系统能实时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信息,并根据要求能周期地循环运行而不中断。

4、系统主要技术指标4.1 最大位移速度携卡人员的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m/s。

4.2 并发识别数量并发识别数量:80个识别卡。

4.3 漏读率漏读率≤10-4。

4.4 最大传输距离:a) 识别卡与矿用读卡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30m;b) 矿用分站至信息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10km;c) 矿用分站与矿用读卡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2 km;d) 信息传输接口至计算机之间最大传输距离:5m。

4.5 最大监控容量:a)系统允许接入的矿用分站数量:32;b) 矿用分站允许接入的矿用读卡分站数量:8;c) 识别卡数量:0~8000个。

4.6 巡检周期系统的巡检周期不大于30s。

4.7 传输误码率:误码率不大于10-8。

4.8 存储时间:a) 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进入识别区域时刻、出/入巷道分支时刻及方向、超员、超时、工作异常、卡号、XX、XX号、出生年月、年龄、职务或工种、所在区队班组、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存3个月以上。

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b) 矿用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

4.9 画面响应时间调整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不大于5s。

4.10 双机切换时间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不大于5min。

4.11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

4.12 识别卡电池工作时间识别卡采用可充电电池,一次充满电后持续使用时间不小于7d。

4. 13 远程供电距离远程本安供电最大距离2km。

5、软件系统安装说明5.1 系统软件运行环境和安装要求本软件对计算机硬件无特殊要求。

原则上只要能正常安装使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均可以使用本系统。

但本系统运行的速度会因硬件性能的差异有所差异。

建议配置:5.1.1监控主机:CPU:PIV2.8G或以上内存:1G或以上硬盘:SCSI高速硬盘80G或以上显示器:显示模式1024*768或以上打印机:各类支持Windows的打印机5.2 系统的安装及操作说明详见第二和第三部分。

使用注意事项不得改变系统中本安电路和与本安电路有关的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规格和型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