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合集下载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逆反心理是指对一种可能是合理或合适的行为或决定出现抵触、反抗、反感或反对的心理反应。

下面是一个逆反心理的案例:小明是一个十五岁的初中生,他在学校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在家里的学习却非常不认真。

他对家人的教育和规定总是反感和抗拒,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或是不认真复习考试内容。

父母多次尝试鼓励和督促,但小明的逆反心理并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严重。

后来,小明的父母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他的逆反心理。

他们找到了小明的一位喜欢的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帮助他改变这种心理状态。

这位老师平时对学生们非常关心,也和父母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老师在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采取一种更为亲近的方式来引导他。

他在课堂上经常给予小明鼓励和赞赏,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

这样的正面反馈激励了他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他的主动性。

同时,老师还与小明进行了许多深入的交流,试图了解他逆反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倾听,老师发现小明对父母给予的期望和压力感到压抑,因为他觉得自己必须要达到父母的期望,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和赞赏。

于是,老师帮助他明确了他的兴趣和梦想,并鼓励他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小明的逆反心理逐渐消散。

他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放下了对父母的无形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成绩也在逐渐提高。

他慢慢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自己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由于他对父母的期望感到压抑和无法接受。

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关心,以及对小明个人兴趣和梦想的尊重,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处理逆反心理时,了解个体的心理原因,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给予正面反馈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关注和理解个体的需求,才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有效的化解。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一】: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的汪锋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马马虎虎。

我便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原来是因为有一次上课点他回答问题,他没答上来,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他,因为那个问题是我上堂课反复强调过的。

而他上堂课由于生病请假没上。

我的批评使他委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案例二】:有一女生性格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班干部时工作主动泼辣。

上初一和初二时,见到有的男教师处理男女生纠纷、排座位、对男生违纪行为偏袒等。

她便认为男教师对男生有偏爱,对女生存偏见。

有几次她站出来为女生辩护,反遭讥讽和嘲笑。

于是,她公开宣称:“我就是不喜欢男教师教!”【案例三】:青少年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小孩"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

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的占76.4%,非独生子女占78.2%以上案例反映了什么现象,联系实际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1、以上案例反映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现象。

(5分)2、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8分)主观上:(1)青少年心理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2)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

(3)好奇心的驱使。

青少年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

(4)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

客观上:社会因素的影响。

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7分)(1)改善社会环境,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加强教育案例库建设有助于师资培养与提高。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篇1案例介绍:徐某,男,15岁,走读生,学习成绩中等,智力较好,对数理化特别感兴趣,理科成绩较突出。

性格倔强,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使性子,以赖在床上装病不去上课来抵抗父母,弄得父母亲实在无计可施。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数学老师因他上课讲话点他名字,从此他专和数学老师作对,上课故意睡觉,不交作业。

数学科考试时做得起的题都故意不做,数学成绩常常是交白卷或几分。

多次找他谈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是个家长和老师十分头疼的孩子。

案例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徐某的父亲是我校附近厂里的一名职工,工作压力较大,也很繁琐,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徐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

学生逆反心理及鼓励法案例初中学生阶段的逆反心理特别强烈。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有时适当用点鼓励反倒起好效果。

但如何掌握这个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中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的体育老师。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积极参与运动,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体育游戏中,同学之间吵闹起来。

老师怕他俩打起来。

又和他们讲道理。

两名学生反倒对老师说我的一点也没听进去。

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看热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故意难为老师。

在老师的劝说下,还是牢骚满腹。

案例2:李某,男,初一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离异,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体育公开课上,老师想调动学生积极性,安排了游戏活动,希望同学都能参与进来,只有一名同学什么也不参加,老师过去微笑着叫他加入队伍,可他说什么没意思了,小儿科玩的游戏了。

声音也蛮不礼貌。

也是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老师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团队情感,快乐感。

可是,该生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玩什么?我不用你管。

”嘴里不干净话也说。

老师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加入团队你就会快乐的。

你喜欢哪些运动老师相信你,”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他妈不用你管,声音很大”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点遗憾的痕迹。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学生逆反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波动。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明逆反心理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校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二、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父母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型家长,对小明要求严格,期望过高。

在学习上,父母总是要求小明争分夺秒地学习,不允许他参加课外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对小明管教甚严,甚至限制他的交友范围。

这种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小明倍感压抑,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2. 学校教育方式小明所在的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互动。

这使得小明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逆反心理愈发严重。

3. 逆反心理表现(1)与父母对抗:小明经常与父母顶嘴,不服从父母安排,甚至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

(2)与老师对立: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故意捣乱,不认真听讲,甚至与老师发生争执。

(3)学习成绩下滑:由于逆反心理的影响,小明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成绩出现了波动。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方面(1)调整家庭教育方式:父母要尊重小明的意愿,适当降低期望值,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增进亲子沟通:父母要多与小明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解决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改进教学方法: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逆反心理疏导(1)心理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

(2)开展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逆反心理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的关系。

四、案例反思1. 家庭教育要适度: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避免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离家出走内容提要:青少年离家出走的行为是指青少年未经父母同意离开家庭,长时间夜不归宿的行为。

离家出走是青少年向成人权威反抗的一种表现。

(1)典型病例一、个案介绍王某,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王某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寄予他很大的期望,从小就对他管教严格。

前不久,王某刚考完初中升高中考试,由于心理压力大、心情紧张等原因,平时成绩还不错的王某,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做题,还没放榜之前王某就预料到自己肯定考不上重点中学。

几天后放榜果然如此,王某没能考上重点中学。

几天来,父母一直对他非打即骂,说一些“没考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大学”,“你这么笨以后只能上街要饭”之类伤其自尊的话。

之后的第二天中午,王某由于在家玩了一会儿游戏被父亲发现,立即招来一顿暴打。

待父亲上班后,他随即出门,离家出走,徘徊至深夜12点,又累又饿的何某终于一屁股坐在立交桥下哭开了。

后来幸好被警察发现并把他送回家。

二、诊断与评析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考不上大学就会没出息”之类的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

就如上述个案中何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对考上大学就更加没有希望了。

其实,中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步,这一步并不能决定以后的命运,重要的是将来的学习要努力。

当然,何某离家出走也是不对的,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以此改变父母的看法。

(2)离家出走的症状青少年离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离家出走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

居住在农村的离家出走者多于居住在城镇的人数。

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往往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3)离家出走的成因①个性障碍。

青少年的离家出走大多由于本人的个性障碍。

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喜欢出走、游荡的心理癖好,是出于对玩乐和无拘束的渴望,大胆冒险,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是他们消极性格的表现。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一.案例再现前段时间,我班张磊、孙佳宾两位学生,早晨未到校上课,通过调查与寻访,我在网吧找到了他们,他们竟是因为上网打游戏而忘记了上课的时间。

将他们带回学校,我大发雷霆,因为开学初我反复强调要合理运用压岁钱,切记不要迷恋上网。

将他们带到办公室,我狠狠地批评他们,老师们也帮着指责。

当我问到他们能否保证今后不再上网时,他们的声音出奇的小,像没有应声,单个问张磊时,他竟然说“不一定能做到”。

两人甚至有意地把头往斜上扬了扬。

把我气的差点上不来气。

狠狠的一通批评后,我让他们回到了班级。

气火加怒火,让我坐在那直发神,满脑子里的他们不服管,头向上扬的样子。

这不由让我想了我班的学生青松。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青松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丢三落四、潦草应付。

我多次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

他的突然转变让我莫名其妙,十分挠心。

二、课题的提出两件事合在一起,我不由想,是不是我班的学生已有了逆反心理的问题。

为此,我决定在班级中进行一次关于逆反心理的问卷调查。

三.问卷调查同学们,老师设置了一份心理问卷调查,请做完之后反馈给我,老师会为你们保密,并和你们交流。

学生心理问卷调查下面这个问卷是为了了解你的学习、心理等方面,请大家按实际情况认真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一个,填在每个题目后面的括号里1、你认为目前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A、是B、有时觉得C、从没有2、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会主动学习()A、会B、极少C、不会3、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么样的影响()A、情绪波动很大B、和以前一样C、更加努力学习D、认为自己很无能4、在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会()A、学习B、拿不定主意C、娱乐5、你是否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A、经常B、偶尔C、从没有6、对着镜子,你注意的是自己的()A、优点B、缺点C、没想过7、当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时,你会()A、坚持己见B、聆听别人的意见C、无所谓8、你认为自己的情绪乐观吗?()A、非常乐观B、比较悲观C、很悲观D、比较悲观9、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缺点时,你往往会()A、立即翻脸B、往往为自己找借口开脱C、很不开心,并认为自己没有错D 、虚心接受10、当自己的行为遭到反对时,你能及时调整,不一意孤行(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1、假如一项工作需要你完成,你的态度是( )A、充满信心B、有点信心,但是需要人帮助C、没有信心,害怕失败12、你与身边的人融洽相处吗?( )A、都能B、大部分能C、很少能13、你惯于三思而行吗?( )A、经常如此B、有时如此C、很少如此14、当有同学成绩比你好时,你会( )A、为他高兴,急起直追B、有点自卑,不想和他交往C、很嫉妒15、当你最好的朋友误解你时:( )A、主动找他解释B、很伤心,远离他C、顺其自然16、你在努力追求成功吗?( )A、非常努力B、一般努力C、力不从心通过5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将近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引言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

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

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

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

一、典型案例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

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

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

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

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

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

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

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

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

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很漂亮!”可是这个学生并没有买他的帐:“我很笨的,我想不出来,能有什么办法?”精彩的一堂课就因为这样一个插曲而划上了一道遗憾的痕迹。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逆反心理

滁州八中心理咨询案例心理咨询案例【辅导简介】陈X,男,13岁,初二学生。

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

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

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

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初二逆反心理辅导教育【原因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陈X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X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

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叛逆期心理学教育案例(3篇)

叛逆期心理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小李,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叛逆行为。

她经常与父母顶撞,对学校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与同学发生冲突。

这让她的父母非常苦恼,也引起了学校老师的关注。

为了帮助小李度过叛逆期,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决定对她进行个案辅导。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李的家庭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导致她在面对挫折时缺乏承受能力。

此外,父母在教育方式上过于溺爱,没有给予小李足够的关爱和指导,使得她在面对问题时无法正确处理。

2. 学校因素小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般,但她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产生抵触情绪。

一方面,她认为老师过于严厉,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另一方面,她觉得老师没有关注到自己的需求,使得她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压抑。

3. 同伴因素小李在班级中人际关系较为紧张,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

这让她感到孤独和无助,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叛逆心理。

4. 心理因素小李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渴望独立,但又害怕失去父母的关爱。

这种心理矛盾使得她产生了叛逆行为。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1)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她的需求和想法,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2)调整教育方式,适当降低期望值,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让她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2. 学校教育(1)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指导。

3. 同伴教育(1)引导小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相处。

(2)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3)鼓励小李参加课外活动,拓宽人际交往圈。

4. 心理辅导(1)与小李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帮助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运用心理学技巧,引导小李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小李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叛逆心理。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王燕妮)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王燕妮)

初中生逆反心理辅导案例——记一位优秀生逆反心理转变历程导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自身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

一、背景资料王某某,就读九年级7班,男,14周岁,外地生,他是我班一个成绩中上的男生,智力较好,自尊心强,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情绪化,好表现自己,该生属男生中的早熟型,已进入青春期,且已有青春期逆反心理,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经受不起老师、家长的批评,叫他干的事偏不干。

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家庭条件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有很大的原则上的分歧。

其母亲一切任其自由发展即可。

其父亲则认为从小要打好基础没。

两人经常为这个问题发生分歧。

二、案例分析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原有的理所当然的观点或行为”发生背离的内发的反向力量,在现实中表现为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

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

其实逆反心理也并非中学生所特有,它往往隐藏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2.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2014年下半年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作业上述案例中的王某属于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

自主逆反在一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初中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其一,与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有关。

一方面青春期的少年,其心理发展处于依附与反抗的矛盾之中,随着独立性及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需要学校和家长给自己自由思考活动的空间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

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他们反抗成人的约束,以表现自己已经长大,因而更容易产生“自主冲动”以至“自主逆反”。

所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

初二学生自我发展矛盾案例

初二学生自我发展矛盾案例

初二学生自我发展矛盾案例一、案例:刘某,男,某中学初二学生,据父母和老师反映该生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异常反叛。

在家经常和父母顶嘴,父母让干什么他就偏不干什么,父母说不对的不好的事他却偏偏要尝试一下。

父母强烈反对他吸烟,可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吸烟。

在学校也不服管教,经常与老师顶撞,上课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而且意见特别多,经常无原无故自言自语,大声喧哗。

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耍老大欺负弱小。

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

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而且对成绩的下滑自己毫不在乎。

二、分析:孩子叛逆行为的表现有哪些:本案例中描述的刘某的表现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现象的表现,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可以通过下面的表现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叛逆的迹象。

1、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1)对父母的抵触情绪明显的增加对父母抵触情绪的明显增加是孩子叛逆心理在家庭中的主要变现。

他们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甚至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

如本案例中的刘某经常和父母顶嘴,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就偏偏不干什么。

(2)对父母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家长反映升入初中之后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和父母说话,而是喜欢写日记了,这也是孩子进出叛逆期的表现。

从他们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青春期孩子是需要并渴望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的。

但由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和,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

又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很强,不愿被他人知道自己所想,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他们渴望理解又无从表达,长此下去,便会觉得无人理解,进而减少了和父母的沟通,封闭了自己的内心。

(3)对家庭生活变得冷漠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冷漠。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逆反优秀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生。

他在学习上成绩优异,但性格叛逆,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

父母为了纠正小明的逆反行为,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效果不佳。

二、案例分析1. 逆反心理的原因(1)小明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2)小明在家庭中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父母期望等,导致他产生逆反心理。

(3)小明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问题,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矛盾加剧。

2. 教育措施(1)尊重小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尊重小明的独立意识,给予他适当的自主权。

同时,父母要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关心他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调整教育方式,关注小明身心健康父母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关注他的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解决问题。

(3)开展心理辅导,缓解逆反心理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小明缓解逆反心理。

心理辅导师可以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定期沟通,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解决小明的问题。

三、教育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开始尊重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学习上,他更加努力,成绩稳步提升。

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四、启示1.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2. 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 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在小学时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小明开始出现了一些逆反行为,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

逆反心理案例【篇一:逆反心理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例 28页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例 28页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答:一、原因分析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

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

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引言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巨大变化的阶段,年轻人往往在这个时期表现出逆反的行为。

逆反行为指的是年轻人对权威、规则和传统观念的反抗和不接受。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旨在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一:学校逃学某中学学生小明,在青春期逐渐表现出厌学和逃学的行为。

他经常缺课,并因此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批评和处罚。

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逃学行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 学业压力:小明在学校面临很大的学业压力,他感到自己无法应对。

逃学成为了他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2. 自我认同问题:小明在青春期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进行探索,他通过逃学来彰显自己的独特性和对规则的反叛态度。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二:家庭冲突某高中生小红和父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她表现出明显的逆反行为。

我们对小红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并找到了冲突的几个主要原因:1. 沟通问题:小红和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她感到自己的声音被忽视和无法被理解。

2. 家庭压力:小红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给了她很大的压力。

她通过逆反行为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压力的反抗。

青春期逆反行为案例三: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一些青少年会在青春期表现出违法和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分析了一个贩卖毒品的案例,找到了以下原因:1. 社交影响:这些青少年身边的朋友圈存在负面影响,他们受到了错误价值观的引导。

2. 自我认同问题:这些青少年在逆反行为中试图找到自己的价值和身份,但却选择了错误的途径。

结论青春期逆反行为的原因复杂多样,常常涉及到情感、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指导和支持年轻人。

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改善、良好的沟通和引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都是减少逆反行为的重要因素。

以上仅为对青春期逆反行为的案例分析,不能泛化到全体青少年。

对于个体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应该进行个案分析,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

案例:中学生上网成瘾案例四则

案例:中学生上网成瘾案例四则

案例:中学生上网成瘾案例四则一、某市重点中学的一个男生小王,品学兼优,善良活泼,还是班干部,最近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对同学一句话不对就举拳相向,对家长和邻居也动不动喊打,父母从其书包里还找到一把匕首,最后竟对谁都不说话。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才弄明白,他已背着父母悄悄地玩了差不多一年的暴力游戏,头脑已被暴力色情搞得混乱不堪,产生心理紊乱和障碍,已经分不清现实和游戏了,不得不退学治疗。

二、某市郊区学校的一个女生小周,刚读高中,由于家离学校很远,竟在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

一旦父母责骂她,女儿却瞧不起他们,说:不懂生活,老土!一次其母就跟她去“懂生活”,结果被暴力游戏吓得毛骨悚然,可其女儿玩得面不改色,心不跳,看上去很享受。

这以后,这位母亲毅然把女儿转到自己家门口的一所普通学校,严加看管。

更多的老师们则认为:如果这种腐蚀孩子心灵的游戏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将会毁了下一代。

三、家住江北区的17岁孩子明明,由于长期迷恋网络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经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称兄道弟。

一天,愤怒的父亲把网线扯断了。

明明就像疯了一样,将电脑屏幕砸了个粉碎。

事后,明明还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等等,来威胁父母不得“干涉”他的爱好。

父亲为此已经病倒在床,母亲声泪俱下地在电话中说:“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孩子要毁了!我们这个家快完了!”但是,被父母视若巨毒农药的电脑,当初却是他们主动为明明买的!四、小郭,男,高中二年级学生。

他在上初中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

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

但上了高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郭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

当民警抓捕、询问小郭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

逆反心理案例6篇篇一: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案例:小强是个处事果断,遇事有主意的女同学,但是,十分任性,脾气暴躁,小指甲时常要发挥作用,她平时对同学说话也是相当不客气,因而很多同学宁可躲着她,也不愿和她发生冲突。

对于这一点,小强是心知肚明的,她自己也很苦恼。

前几天她一个大个子的男同学又发生了一点不愉快,本是件小事,但她却将这点邪火就撒到了临桌同学身上,一连几个指甲血印落在了同学胳膊上,临桌同学一手未还,同学们见此情景都愤愤不平,纷纷对小强进行指责、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采取默不作声作为消极抵抗的办法。

心理咨询师分析: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分析:小强自尊心强,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客观上分析:小强的父母在她三岁时离异,从小她就有一种自卑心理。

在小学时又曾因此而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冷嘲热讽。

但这些情况由来已久,为何今天小强反映如此强烈呢,更何况班中从未有人因其父母离异而冷落她。

下课后老师主动了解了一些情况,有两个原因:其一,小强从小都寄宿,刚刚开始走读学习,很不适应,为此,他心里烦躁时常发火;其二,新学期伊始,她希望改变和同学的关系,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越急越不能自控。

原来今天的事是个导火索,看来,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不能草率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又做了一番理性的思考:根据同学反映的情况,不能单纯的认为是小强任性骄横,同时存在着青春焦虑期的一些心理因素,因为,初中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心理叛逆时期,作为老师不能采取训斥的态度,应循循善诱,妥善处理。

应对策略:1、以爱做原动力倾心交谈:倾听:小强对此事的想法,请他做一下自我分析;分析:由于平时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所以,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不能考虑同学的感受,这样做不是少年君子的作风,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伤了他人和集体,发火也有害于身心;点播:女孩子应该落落大方,应有一颗宽容之心,遇事要沉着冷静,伤害别人既不能解问题,又伤了友情,也显得缺少君淑女风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逆反心理案例
离家出走
内容提要:青少年离家出走的行为是指青少年未经父母同意离开家庭,长时间夜不归宿的行为。

离家出走是青少年向成人权威反抗的一种表现。

(1)典型病例
一、个案介绍
王某,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

王某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寄予他很大的期望,从小就对他管教严格。

前不久,王某刚考完初中升高中考试,由于心理压力大、心情紧张等原因,平时成绩还不错的王某,没有很好地把握时间,导致不够时间做题,还没放榜之前王某就预料到自己肯定考不上重点中学。

几天后放榜果然如此,王某没能考上重点中学。

几天来,父母一直对他非打即骂,说一些“没考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大学”,“你这么笨以后只能上街要饭”之类伤其自尊的话。

之后的第二天中午,王某由于在家玩了一会儿游戏被父亲发现,立即招来一顿暴打。

待父亲上班后,他随即出门,离家出走,徘徊至深夜12点,又累又饿的何某终于一屁股坐在立交桥下哭开了。

后来幸好被警察发现并把他送回家。

二、诊断与评析
现在的家长们,都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考不上大学就会没出息”之类的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

就如上述个案中何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上重点中学,
对考上大学就更加没有希望了。

其实,中考只是人生中的一步,这一步并不能决定以后的命运,重要的是将来的学习要努力。

当然,何某离家出走也是不对的,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与自己的父母交流,以此改变父母的看法。

(2)离家出走的症状
青少年离家出走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①14岁左右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高峰年龄。

②离家出走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

③居住在农村的离家出走者多于居住在城镇的人数。

④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往往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3)离家出走的成因
①个性障碍。

青少年的离家出走大多由于本人的个性障碍。

有些青少年有一种喜欢出走、游荡的心理癖好,是出于对玩乐和无拘束的渴望,大胆冒险,又缺乏家庭意识和家庭亲密感等,出走是他们消极性格的表现。

②逃避学校和家庭环境。

离家出走是为了逃避一种令人恐惧的、处处受制约的学校和家庭环境。

青少年只是想避开学校的约束,或从生活中的孤独、无聊和严厉的管束中解脱出来,离家出走是为了寻找个人的独立。

③逃避压力。

学校的学习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家中父母只是责备和苛求,缺少具体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使青少年学生感到十分孤独、烦恼,并产生了自卑感和不满情绪,他们离家出走是寻求心理上的解
脱,因而宁愿混迹于社会之中。

(4)离家出走的矫正
青少年离家出走是一种不良行为,而且离家出走之后还会发生其他危险,因此,对于青少年离家出走行为,家长应该尽早给予矫正。

①学校和老师要创造条件,使学校和班级集体成为吸引学生的地方,同时要教育他们以不断努力来克服学习障碍;老师要培养学生正视现实生活的态度,不要有太多幻想;能处理好课外时间等。

②家庭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家长要与子女保持情感上的沟通。

做父母的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子女,而且更应从情感上亲近自己的孩子。

随着少年的成长,家长应理解他们,改变过去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不是经常作片面的禁止,而是与子女一起商量、讨论、适当地给他们有益的具体建议和指导。

③对于离家出走后回家的青少年,要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进行教导,父母甚至要听取子女对自己的意见。

一方面,要唤起少年的自尊心,鼓励他的勇气;另一方面要帮助解决他的具体困难,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

家长要使子女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使青少年从出走事件中真正吸取到深刻的教训。

需要注意的是,在反复出走的学生中,可能有极个别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他们是出于幻觉或妄想而出走的,对这种人更需要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和寻找。

找回来后必须请精神医生对他予以专门治疗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