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文化发展现状及发展
【摘要】客家经过五次大迁徙,在赣闽粤边区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这种文化具有天下意识、亲情意识、文教意识、忧患意识。本文就整合客家
物质文化资源、整合客家非物质文化资源、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等方面进
行介绍。
【关键词】传承;创新;客家文化;世界客都
阐述客家文化,很自然涉及到客家源流。据客家学研究者认为,客家先民经过五次大迁徙,在南方人烟稀少的赣闽粤三省交界(即赣南、闽西、粤东北)的三角地区逐渐形成客家民系的诞生地。正所谓“逢山必见客,无客不居山”。由于不断迁徙,客家人形成了许多特点如团结聚居、家庭民主、妇女参加劳动、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爱国爱乡等特性,加上客家人保留和发扬中原华夏文化,便形成了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其中梅州的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是我国客家人最大的聚居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客都。”
1.客家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一个民族或民系的物质产生和精神生活相联系。从客民第三次南迁开始,在赣闽粤边地区,客户(绝大部分为客民)占了主要地位,由于长期共处和交流,多数南下汉人与少数原来土著居民的风俗习惯、语言、经济政治利益、文化心理已融为一体,所以客家民系约在南宋时代就初步形成,在三江流域就出现赣州、汀州、梅州等文化城市,这些城市都留下许多客家文化的历史轨迹。客家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其中包括保留着浓厚中州音韵的客家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如寨堡式的圆柱形或方形夯土围屋、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穿堂屋、锁头屋、下山虎、四点金、多杠楼屋以及中西混合式等;腔调优美,抒情隽永的客家山歌;被誉为“南国牡丹”的广东汉剧;独具特色的饮誉海内外的客家风味食品,如盐炯鸡、酿豆腐、浮水鲩丸、姜酒鸡等。
2.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客家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赣、闽、粤的资源文化。客家文化继承了包括汉民族的语言文学、治国兴家主张和思想、忠孝节俭的礼俗道德以及宗教信仰等,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
精神;客家文化与各民族、各民系的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同时又融进了新时代的元素,从而具有多元性质。客家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儿女,使客家人锻炼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勇于创业的性格和团结奋斗、爱国爱乡精神,培养了洪秀全、刘永福、丘逢甲、黄遵宪、孙中山、朱德、叶剑英等楷模。作为“世界客都”的梅州,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积淀深厚,名人辈出,被誉为“文化之乡”、“人文秀区”,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交流活动比较频繁,文化产业初露端倪,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世界客都”正在成为引领梅州走向世界的名片之一。
客家文化发展存在的不足。客家文化创造力不足。客家文化往往表现为感觉敏锐,勇于尝试,但耐力不足,缺乏创新发展。历史上客家文化巨子不时出现,如黄遵宪等,往往是某个大人物奇军异起,但由于缺乏深厚的长盛不衰的流派,从来没有出现过群星璀璨、众星拱月的现象;客家文化竞争力不足。客家人很务实,但这不完全是好事,由此导致不重视思想理论层面的总结和提升,对高层次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普遍认识不足,对文化缺乏一种敬畏之心和自觉的追求;客家文化产业规模小。客家文化产业初露端倪,但文化产业规模小,缺乏能管理、敢开拓、善发展的领军人物和核心阶层,在深度上还没有可以引领的大品牌,旅游、演艺、出版等事业发展较慢,缺乏用精品意识去做高端产业的理念。
3.传承客家文化,推进客家文化发展
3.1 加强客家文化遗产的保护。突破框框,加强对众多历史悠久的客家祖祠、祖坟、祖居以及其他文物的保护力度,使之成为传承弘扬客家文化,凸显梅州作为“客都”地位的重要载体。
3.2 继续建设客家文化场馆。在梅城,已经建设有中国客家博物馆、院士广场、客天下等标志性建筑,成为梅州客家人寻根谒祖、人文历史展览和对外交流的平台。在各县要继续推进客家文化场馆建设,使之成为各县的纪念性、客味浓的博物馆,成为联结客情乡谊的桥梁。如大埔县的客家民俗文化村、丰顺县的坚真公园等。
3.3 定期举办客家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统筹客家山歌旅游节、客家美食节、梅州客属联谊会、新时期“梅州精神”大讨论、客商大会、“客家妹”形象使者大赛、客家民俗文化大赛等活动,继续举办客家歌曲创作大赛,“客家人”诗歌
创作大赛、客家风情摄影、梅州乡村风情自驾游等,以及各县举办有主题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丰顺县的“温泉文化旅游节”、大埔县的“西岩茶香旅游节”、平远县的“脐橙旅游节”、蕉岭县的“金桔节”、五华县的“热矿泥浴节”等,使客家文化、学术交流、旅游观光等有序、有效推进,不断提高梅州交流交往的层次和质量,激活客家人爱国爱乡的热情。
3.4 开发客家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目前比较成功开发有雁南飞、雁鸣湖、客天下等客家文化生态旅游,要继续支持、鼓励各县(区)开发以客家文化为内涵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如五华县开发的益塘风景区,兴宁市开发的神光山森林公园,梅县开发的联芳楼、南华又庐,大埔县开发的泰安楼、花萼楼,丰顺县开发的黄花村乡村游等,就是很好的例子,充分利用乡村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景观,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又让游客领略自然、人文风光,感受客家文化的熏陶,从而使客家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承。
3.5 加强与文化传媒合作,打造客家影视精品。充分利用《客家大观园》、《客家人》、《梅州侨乡月报》、《梅州日报》等平台,争取与闽、赣等周边客家社团合作。邀请影视公司拍摄反映梅客家文化发展史的电视剧,将其打造成海内外客家同胞都喜欢的影视精品。
3.6 弘扬创业文化。弘扬传统客家文化的创业文化是振兴客家地区社会经济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今,当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各国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笼罩全球之际,海内外的客家人则早已发出“天下客属是一家”的共同呼喊, 表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20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新近制订的﹤关于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赣的若干意见﹥ , 审时度势地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能人创业,鼓励各种形式的业,包括加快本土创业、引进外部创业力量、走出创业等。就必须大力弘扬客家本土创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