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doc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e9084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46.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防止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开展。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送阅读与收藏。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3、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预习】(课前)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刚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终究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1)盲姑娘家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放弃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心与体谅等(感情朗读)。
(2)师:盲姑娘这么,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刚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答复,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答复?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2、梳理问题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3dc6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23.月光曲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陶醉、霎时间”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2.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钢琴曲导入,引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钢琴曲——《月光曲》(课件播放《月光曲》)。
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就会有所了解。
(教师相机板书:月光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四、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课件出示问题):(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2)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生勾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交流。
4.师:是什么激发贝多芬创作出了《月光曲》?这中间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留疑,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理清了全文脉络。
那么,《月光曲》的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月光曲》的美好意境。
《月光曲》教学设计4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5078f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9.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掌握“谱写、蜡烛、清幽”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在写实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关键的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传达出的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体会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感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让学生沉浸在钢琴曲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为同学正音)2.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明确: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两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况下,即兴创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谈感受。
(三)以句带篇,深入研读1.赏析重点句子(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明确: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用兄妹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兄妹俩相依为命的真情,同时,也表现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为后文写贝多芬两次为她弹奏奠定了基础。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谈一首吧。
小学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c6a5f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7.png)
小学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3篇)小学课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流程:(一)、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
1.从前课导入:第一课我们学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讲贝多芬走进了低矮的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首曲子。
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动,那么兴奋。
上一课我们提到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
"还说,"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啊。
"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3.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
这首曲子是不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旬里可以看出?("他飞奔口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quot;)4.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学生自学)5.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这个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按起琴键来。
")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这个情景多美啊。
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自,那么亮,那么美。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1dac3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b.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通用15篇月光曲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一、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二、稳固刚学过的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自学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范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局部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局部,总结课文、练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这一课我们要学习一个传说,那就是课本上的第28 课《月光曲》〔板书课题〕这篇课文很美,也写得比拟深,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答复两个问题: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二、自学课文〔默读〕三、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结合学生答复板书"传说"〕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揭示句式:《月光曲》是的传说〕月光曲教学设计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芬、券、盲、纯、汹。
2.新词:幽静、纯熟、陶醉、断断续续、水天相接、记录、微波粼粼。
3.重点段:第8、9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1.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贝多芬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贝多芬的卓越才华,更要学习他的善良和爱心。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主要通过抓重点段落,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范本7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范本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b37ab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b.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范本7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范本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的传说,并能简要地复述。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幽静、清幽、恬静”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诵。
4、能运用“幽静、陶醉”写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教学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因此,语文课应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从而提高语文整体素养。
设计特色:在复述、诵读、运用等板块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达到理解课文、感悟语言、运用内化语言的目标。
教学流程:一、自学课文。
1、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自学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后练习说说《月光曲》的传说。
3、查阅有关课外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资料卡。
题目______________ 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刊物_____________期号_____________页码_________二、简要复述。
1、教师与学生一起听《月光曲》,而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对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己认读。
莱茵河皮鞋匠入场券陌生盲姑娘恬静3、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月光曲》的传说,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幽静茅屋断断续续对话激动清幽陶醉记录每个学生复述后,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是否完整;是否简要;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上述词语。
三、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着的情感。
(1)“断断续续”:假如你是贝多芬,会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中听出些什么?(2)“随便说说”: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觉得姑娘是在“随便说说”吗?(3)“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假如你是贝多芬,面对盲姑娘,心里会想些什么?2、结合学生的自读体会,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8篇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6f59b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8.png)
部编版《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8篇《月光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相关新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力。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⑴字、词的掌握情况:①认读生字、生词。
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⑴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⑴交流初读感受: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⑴质疑问难: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听着琴声,好象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好像会看到这样的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三、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探究课文1、自渎,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⑴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谈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954e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2.png)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
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的艺术魅力,感受生动文字画面的美丽。
二、设计理念1.《月光曲》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强烈的文章,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积极讨论与交流。
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来历及文章的内涵。
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五、解决办法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
《月光曲》教学教案优秀12篇
![《月光曲》教学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22cb6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c.png)
《月光曲》教学教案优秀12篇月光曲教案篇一一、难句讲解梳理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断断续续”,说明弹得不熟练。
因为环境的幽静,所以贝多芬能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
这琴声把他吸引住了。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这句话既表明盲姑娘想听贝多芬的演奏,又让哥哥不要因为这件事难过。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而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所以姑娘猜想弹奏者便是贝多芬。
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4、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
“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了。
这句话说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是多么的美妙!二、佳句赏析1、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好像披上了银纱”、“清幽”描写出了清亮如水的月光下,茅屋里的美好景象。
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
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寄予深深的同情。
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然而爱好音乐的人们,就像清幽的月光照进茅屋一样。
这样的联想,使他接起琴键来。
2、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d53d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4.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谈话导入1、古往今来,以月亮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阿炳的《二泉映月》凄婉、绵长,而世界著名钢琴曲《月光曲》表达了音乐家内心的独白,倾入了作者炽热的、真挚的情感,关于它的谱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吗?那么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月光曲》,去聆听那美妙的乐章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通过读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隐藏在课文中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请大家把课本打到3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问题:(1)贝多芬是谁?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课文几次提到弹曲子?分别是什么?2、课文读完了,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3、卡片出示: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等词语。
并相机提问:纯熟、霎时、谱写、恬静的含义。
4、刚才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了吗?谁来汇报?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5、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到课题时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记住,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读课文之时,无论是看到了课题,还是读里面的内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解决它。
你们的疑问全部都解决完了,那现在老师还几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决吗?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我们知道,“月光曲”是一部音乐作品,那么课文中哪部分描写月光曲音乐的内容了呢?《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
课件出示:(1)课文的哪部分写了《月光曲》音乐的内容?(2)皮鞋匠兄妹看到了什么?这是他们亲眼看到的景象吗?(3)《月光曲》的旋律应该是什么样的?a舒缓—渐强—高昂b高昂—舒缓—较弱c较弱—舒缓—高昂6、小组汇报,师让学生不看课文说他们看到的画面,相机出示图片。
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5篇
![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aa622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63.png)
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5篇月光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4、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
[由整理]5、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读题。
2、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3、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
4、组织交流。
5、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透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1、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
(板书:情不自禁走近)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2、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
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主角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述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
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月光曲》教案(最新7篇)
![《月光曲》教案(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06ad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3.png)
《月光曲》教案(最新7篇)语文课文《月光曲》教案篇一内容:教科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分析:课文记叙贝多芬被一对穷苦兄妹的境遇感动而有感触发灵感,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因为这个传说体现了贝多芬同情贫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传甚广,人们都愿意相信。
重难点: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3、培养学生审美教育教具:《月光曲》磁带教法:阅读欣赏法学情:学生对钢琴曲了解不是很高,需老师点拨流程:一、出示课件,营造氛围1、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画像和他的名字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3、听月光曲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质疑问难,以学定教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话,而却要为她再弹一曲呢?2、课文的哪一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三、体会人物的情感1、不期而动真情2、不清而墨知音3、不答而弹醉4、读写抒真情四、拓展训练想象背诵段落的景象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板书:所见(谈话)事物联想月光曲所闻(时虚结合)大海时间:第二节流程:一、回顾人物的情感的变化人主线二、指导朗读1、月亮升起一节读缓慢2、大海汹涌要读急3、陶醉时要读轻柔而慢三、迁移练习巩固1、知道“券”读quan而不能读juan ,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2、形近字组词茅——矛恬——刮缕——楼3、背诵课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4、欣赏贝多芬的曲子四、作业:背诵课文《月光曲》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2、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4、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简介贝多芬你知道哪些描写月光的词语或句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关!《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它的作曲者贝多芬是100多年前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谱写出许多著名的乐曲。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ac410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c.png)
《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篇一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
他是怎么想——于是推门而入。
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
感情朗读,尝试背诵四、迁移运用,情境写话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
于永正《月光曲》。
一、认识“事物和联想”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
2、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2、修改短文,荷花3、修改后交流。
月光曲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探究《月光曲》的`创作灵感,认识贝多芬”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将语文课堂变为生活的课堂,主要尝试有: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查找,收集,拓展相关阅读材料,通过“探究《月光曲》的创作灵感”这一研究性的学习,分析处理信息,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学会8个生字,能理解“幽静”、“清幽”、“纯熟”等词语的意思。
⑴了解“知音”的意思,引导学生去查阅“知音”的由来(可参考“高山流水”一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能根据课文内容开展合理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⑴通过合作学习,能根据课文描写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兄妹互相体贴,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生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渗透点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与点拨。
(二)学生学法朗读法、直观感受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二)疑点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和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什么联系?(三)解决办法 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读书与交流,给学生播放《月光曲》录音,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读书、感悟。
2、小组内交流与研讨。
3、班上汇报。
4、听钢琴曲《月光曲》。
第一课时(-)音乐导入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让
学生自由畅谈听后感受。
3、简介《月光曲》。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钢琴曲,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它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10月光曲(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汇报初读收获。
(1)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认读生字、生词。
(出示生词卡片)②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交流初读感受。
①贝多芬为贫穷的盲姑娘弹曲子,说明他有同情心。
②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兴创作的。
(4)质疑问难。
贝多芬在给盲姑娘弹奏一曲后,为什么还要弹第二首?第二首曲子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此曲有什么联系?(三)课堂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 1、读读课文,说说已懂了什么。
2、明确本节课探究目标。
(学生提出的疑点)(二)探究课文 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1)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
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2)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
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练习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l)贝多芬心情激动。
(2)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
于是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关于“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这一问题
的交流,让学生领悟出:(1)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2)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3)乐曲与意境的具体联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
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
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
(4)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三)总结扩展 1、感情朗读全文。
2、再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3、说说学文后或听乐曲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摘抄文中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
3、课外自主了解贝多芬:查书籍或上网。
4、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