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05•【字号】池政[2006]28号•【施行日期】2006.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池政〔2006〕2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池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市委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和市“两会”精神,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各项重点工作牵头单位,要尽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抓紧组织实施;协同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协调配合,合力向前推进。
市政府将对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实行一季度一通报,年终进行总结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确保今年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六年六月五日池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重点工作安排为全面完成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市政府目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2006年的工作目标进行认真研究,并进行责任分解,确定了9个方面38项重点工作。
具体安排如下: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1、启动“583”工程,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0亿元以上,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项目储备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
市政府分管领导:叶显义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人:王连旺协同单位:市直有关部门2、配合做好东至长江日化脂肪酸项目建成投产;继续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池州有色10万吨铅冶炼扩规、青阳和东至国风集团超细碳酸钙粉、青阳韦确纳米级碳酸钙粉体、东至华泰10万吨硝酸技改、安徽天方万吨生态茶产业化等项目;开工建设池州海螺三期及纯低温余热发电、贵池东盾木业高密度板、黄山岭冶化公司粉末冶金新材料、皖宝矿业100万吨石灰石、池州金农生物技术等项目;做好高档纸业、禄思伟轻钙、吉阳核电等项目前期工作。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000字池州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江淮之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要冲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池州市政府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随着池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新的变革呼之欲出。
因此,编制《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就成为很有必要的任务。
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是为了使城市能更好、更科学地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生活需求。
符合现代化要求,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基本框架《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功能区规划、城市保护与改造规划、城市绿化与环境规划、城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等七个部分。
1. 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的用地结构、区位分配、规模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因此,我们要针对池州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以逐步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作为城市的生命线,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
因此,制定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要着重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道路狭窄等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3. 城市功能区规划城市功能区规划是指对城市各功能区域进行规划,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等各个领域,以逐步实现城市空间内多种功能的有序协调,达到提高城市综合效益,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目标。
4. 城市保护与改造规划城市保护与改造规划是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改造,以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包括对历史风貌区、老旧城区、生态环境等的保护和改造。
5. 城市绿化与环境规划城市绿化和环境是保障城市生态和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城市的绿化和公园、水系等的规划。
在城市绿化与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逐步实施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池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图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第一章总则1.1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证城乡规划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池州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1.2适用范围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乡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管理及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在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同时,还应符合本通则要求。
本市各县(区、风景区)可参照执行。
1.3通则审批控规通则是对城乡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与引导,本《通则》经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是池州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编制和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凡依法批准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凡涉及城乡建设的行为都应遵守本通则的相关规定。
1.4管理维护在执行过程中,如《通则》参照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等有相应调整,应及时进行修正。
第二章建设用地2.1用地分类用地分类划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规定执行,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
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和规模控制应按表2.1.1、2.1.2执行。
表2.1.1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类别代码类别名称内容适建比例适建范围大类中类小类R居住用地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R1一类居住用地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居住类建筑面积合计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80%。
(计容面积)住宅、居住型公寓、幼儿园(托儿所)、商业设施、可附设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其他配套辅助设施R1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1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2二类居住用地设施较齐全、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R2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用地(含保障性住宅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R22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幼托、文化、体育、商业、卫生服务、养老助残设施等用地,不包括中小学用地R3三类居住用地设施较欠缺、环境较差,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包括危房、棚户区、临时住宅等用地居住类建筑面积合计不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池州市体育旅游开发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 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打 造体育旅游目的地。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论文类
1. 张三. "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体育旅游 开发研究." 旅游学刊 2008, 23(6): 30-36.
2. 李四. "ASEB栅格分析法在体育 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 旅 游管理研究 2010, 17(3): 21-28.
02 池州市体育旅游 概述
池州市体育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池州市体育旅游是以体育活动为核心,结合旅游、休闲、娱乐等多种元素, 为游客提供体验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特点
池州市体育旅游具有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和刺激性等特点,游客可以通 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如登山、攀岩、漂流、滑雪等,体验不同的旅游乐趣 和挑战。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对服务人员进 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 度。
注重细节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注重细节关怀和服务体验优化, 让游客感受到贴心和温暖的服务氛围,提高游 客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加强体育旅游市场营销
精准定位目标市场
对池州市体育旅游的目标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
VS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专家访 谈等方法,对池州市体育旅游资源 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研究内容与框架
01
02
03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池州市体育旅游 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开发现状 等。
通过对aseb栅格分析法的应用,从 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对池州市体育 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和开发策略分 析。
研究框架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 究方法、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等部 分。
2024年旅游区开发计划书范文(2篇)
2024年旅游区开发计划书范文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各地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也进一步推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本计划书拟在2024年开发一个新的旅游区。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高品质的旅游区,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踏青赏景、休闲度假。
2. 提升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3. 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项目规划1. 地理位置选择本旅游区将选址在一个自然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地区。
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历史,适合开发成旅游区。
2. 旅游资源调研对目标地区的自然、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调研。
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动植物资源、历史文化遗迹等。
了解目标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潜力,并进行合理开发规划。
3. 建设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
包括景区布局、交通规划、旅游设施建设等。
重点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注重人文历史文化的体现和保护。
4. 景区设施建设根据规划,逐步建设旅游设施。
包括接待中心、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设施等。
注重环保理念,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设方式。
5. 旅游产品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包括观光游览、户外探险、文化交流等。
利用当地的特产和手工艺品,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6. 推广与宣传利用互联网和媒体等渠道,积极推广旅游区。
包括制作宣传片、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等。
与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促销活动和宣传推广。
四、项目投资及回报预测1. 项目投资该旅游区的建设预计需要投入1亿元人民币。
其中包括土地购置、旅游设施建设、宣传推广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2. 建设周期预计建设周期为1年。
3. 预计回报根据市场调研和旅游业发展趋势,预计开发的旅游区每年能够吸引100万人次的游客。
0007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 (1)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 (1)1.2区位分析 (2)1.3自然和历史 (2)1.3.1地形地貌 (2)1.3.2气候条件 (2)1.3.3水文条件 (3)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1.3.5历史文化资源 (4)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1.5社会经济概况 (5)1.6景区建设 (5)1.6.1发展概况 (5)1.6.2相关规划 (6)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2.1杭州西湖 (8)2.2南京玄武湖 (9)2.3武汉东湖 (9)2.4比较借鉴 (10)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3.1风景资源概况 (12)3.1.1七星墩 (12)3.1.4金地藏寺 (13)3.1.5莲花台 (13)3.1.6望华楼 (14)3.1.7桃花岛 (14)3.1.8龟山岛 (14)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3.2.1景点评价标准 (15)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3.3评价结论 (20)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3.3.2结论 (21)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1规划依据 (21)4.2规划期限 (22)4.3规划指导思想 (22)4.4规划原则 (22)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4.4.4执行规范,突出重点的原则 (23)第五章风景区规划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5.1规划范围 (23)5.2风景区性质 (23)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6.3景区划分 (25)6.3.1划分原则 (25)6.3.2景区划分 (25)6.4功能分区 (25)6.4.1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水域河流 (26)6.4.2风景恢复区 (26)6.4.3建设发展区 (26)6.4.4建设控制区 (26)6.5风景区布局 (27)6.5.1旅游十要素 (27)6.5.2风景区入口布局 (28)6.5.3管理设施布局 (28)第七章游人容量分析及游客量预测 (28)7.1游人容量分析 (28)7.1.1游人容量分析 (28)7.1.2游人容量测算 (28)7.2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29)7.2.1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29)7.2.2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1)7.3游客量预测 (32)7.4客源市场分析 (32)7.4.1客源市场现状 (32)7.4.2客源市场定位 (33)7.4.3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33)第八章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 (33)8.1规划原则 (33)8.2规划目标 (34)8.3生态保护保育 (34)8.4保护模式 (34)8.5分类保护规划 (34)8.5.1史迹保护区 (34)8.5.4生态保护区 (36)8.5.5外围水源控制区 (36)8.5.6统筹控制区 (36)8.5.7外围保护与协调带控制引导要求 (36)8.6珍稀植物保护规划 (38)8.6.1珍稀植物群落保护 (38)8.6.2古树名木保护 (38)8.7核心景区划分 (38)8.8环境保护规划 (39)8.8.1环境质量现状 (39)8.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39)8.8.3环境保护措施 (39)8.9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40)第九章风景区专项规划 (40)9.1综合交通规划 (40)9.1.1交通现状 (40)9.1.2交通规划 (40)9.2风景游赏规划 (41)9.2.1规划原则 (41)9.2.2景区规划 (41)9.2.3齐山景区(齐山洞天) (42)9.2.4碧山景区(碧山禅隐) (43)9.2.5平天湖景区(平天水岸) (44)9.2.6湿地景区(湿地巡游) (45)9.2.7桃源景区(桃源逸境) (46)9.2.8控制统筹区 (46)9.2.9游线组织 (47)9.3典型景观规划 (47)9.3.1设计原则 (47)9.3.2典型景观 (47)9.3.3. 主要景点规划一览表(平天二十四景) (48)9.4.2规划 (52)9.5绿化规划 (53)9.5.1现状 (53)9.5.2规划原则 (53)9.5.3绿化规划 (53)9.5.4主要绿化树种 (55)9.6建筑风貌规划 (55)9.6.1现状 (55)9.6.2规划原则 (55)9.6.3规划要求 (55)9.7基础工程规划 (56)9.7.1给水工程规划 (56)9.7.2排水工程规划 (57)9.7.3电力工程规划 (58)9.7.4信息工程规划 (58)9.7.5燃气工程规划 (59)9.7.6管线综合规划 (60)9.7.7 环卫设施规划 (60)9.7.8 综合防灾规划 (61)9.8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63)9.9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64)9.9.1规划原则 (64)9.9.2土地利用规划 (64)9.10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65)9.10.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65)9.10.2规划原则 (65)9.10.3经济发展 (65)第十章近期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建设 (66)10.1近期发展规划(2011-2016) (66)10.2重点建设项目 (66)10.3项目投资估算 (66)第十一章实施总体规划的建议 (67)第十二章强制性规定 (67)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最新)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池州城市简介(doc-7页)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
撤地建市后,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次规划成果具有以下特点:1 立足区域,论证了池州市在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对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主一副一区”的城市结构;2 以现有城市建成区为发展中心,实行城市外延拓展及存量土地的再开发相结合;优化建成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3 针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主城区城市格局保护、老城区风貌保护和视线通廊的要求。
并且对重点地段、主要文物建筑等需要重点保护和公共利用的对象,提出保护范围控制和环境整治的要求;4 积极控制城市景观,基于城区滨水轴线和城市轴线的整体结构,制定池州城区新的整体空间结构、公共开放空间和景观环境方面的策略,作为编制开发控制规划的依据;5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城市外围山水田园的生态格局。
城市结构分析池州城市简介池州市位于长江南岸,安徽西南部,东与铜陵、芜湖交界,东南与黄山毗邻,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接壤。
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池州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委会。
1996年我市被国家环保局批准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1997年被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列入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十六个地方试点之一,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
池州市是以林为主的重点山区市,全市国土面积827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0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3%,三县一区均为省重点山区县,自然格局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特别是1998年大水后,在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近14.4亿元。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06•【字号】池政[2008]72号•【施行日期】2008.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池政〔2008〕7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站前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业经市政府第42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六日池州市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和保护齐山平天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和资源利用,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注重特色、科学管理、严格保护”的原则,保障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三条根据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度假区四至范围为:平天湖路、九华山大道、齐山大道以东,清溪大道、人民路以南,牧之路以西,陵阳大道以北区域,面积约37平方公里。
第四条度假区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适当发展为旅游业服务的加工型企业。
第五条鼓励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度假区内投资、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和旅游设施。
第六条度假区开发建设资金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投融资、资源有偿使用等渠道筹集,具体筹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度假区内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章和池州市有关度假区的管理规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八条设立齐山平天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在市政府领导下,对度假区实施统一管理。
关于池州市水上旅游的建议
关于池州市水上旅游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写作:池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具备极佳的发展水上旅游的条件。
随着人们对于假期休闲方式的改变和旅游消费的升级,水上旅游逐渐兴起并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追捧。
然而,相比其他地区,池州市的水上旅游还存在一些发展不足之处。
首先,池州市的水上旅游项目种类相对较少。
目前,池州市以慢漂、草莓采摘等传统水上旅游项目为主,缺乏具有创新性和特色的项目。
与其他旅游城市相比,池州市在多样性和丰富性上还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次,池州市的水上旅游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例如,部分水域的水质存在问题,难以保证游客的舒适和安全;部分码头和游船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这些问题限制了池州水上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影响了游客对于水上旅游的兴趣和信任度。
此外,池州市的水上旅游宣传力度相对较弱。
相比其他旅游项目,水上旅游的宣传和推广仍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和广告渠道,许多游客对于池州市的水上旅游资源了解甚少,无法得知其优美的水域景观和丰富的活动内容。
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池州市水上旅游的现状及其潜力,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池州市水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改善水上旅游项目的多样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有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水上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助力池州市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1)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的背景和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池州市水上旅游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2)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探讨池州市水上旅游的现状和潜力。
在现状部分,将分析池州市目前的水上旅游发展状况,包括水域资源的利用情况、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竞争情况等。
在潜力部分,将重点分析池州市水上旅游的潜在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机遇,探讨如何充分挖掘池州市的水上旅游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
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采购需求书一、项目概况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工作“五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7]15号)精神,我市积极组织2018年城市设计(双修)试点城市申报工作并成功入选。
为打造绿色池州、创新池州、幸福池州,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滨江特色城市,我市拟先行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工作,重点围绕保护山水格局、优化城市形态、明确开敞空间、塑造风貌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创新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并就如何在建设管理中落实城市设计目标、意向和控制要求进行探索和创新,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基础研究和技术支撑。
项目内容:编制《池州市总体城市设计暨5处重点区域(地段)城市设计》预算费用:450万元;以现执行的《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为合作项目测算设计费用标准,具体项目费用根据项目性质研究确定。
二、服务期:约180 天1、现状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2019年6月,主要进行背景与要素调查及分析与综合。
2、中间检查:2019年7月中旬,设计单位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交成果的初步框架,并对主要研究内容的工作和技术思路做详细说明;2019年8月中旬,设计单位提交初步成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
3、成果论证。
2019年9月底,设计单位按照要求,提交规划成果论证稿,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家及各相关部门对规划成果进行论证,设计单位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善成果。
4、修改报批。
2019年10月底,按法定要求,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后,修改完善成果,形成规划报批稿,2019年12月底前上报市政府审批。
三、供应商资格条件(必填)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供应商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为成交候选供应商,不得确定为成交供应商:(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2)供应商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3)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4)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需提供承诺函);(5)供应商在2017年1月份以来存在合同违约的。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的通知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26•【字号】池政办〔2017〕63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的通知池政办〔2017〕63号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业经2017年12月14日市政府第9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2月26日池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规定(试行)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进一步明晰市、区两级城市管理执法职责和范围,根据《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池州市城市管理条例》《池州市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管理范围和管理事项作出以下规定。
一、城市管理区域范围(一)江南产业集中区城市管理执法区域范围为规划区建成区范围内。
规划区内非建成区的城市管理执法事项,由贵池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管理和执法,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承担工作经费,相关具体事宜由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与贵池区政府会商确定。
(二)市开发区城市管理执法区域范围为规划区建成区范围内。
规划区内非建成区(西部园区)的城市管理执法事项,由贵池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管理和执法,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承担工作经费,相关具体事宜由市开发区管委会与贵池区政府会商确定。
(三)平天湖风景区城市管理执法区域范围为规划面积101平方公里范围内。
其中,涉及“人地分离”问题的马衙街道办事处杨安、峡山、碧山等3个社区和开发区流坡村高垅、金安等2个村民组的城市管理执法事项,由贵池区政府和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给予协助。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公示作者:市规划局点击数:27发布日期: 2010-1-15一、公示内容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纲要公示一、上轮规划回顾1、2001年城市总体规划要点2、上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足1)对池州市经济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估计不足,城市规模、城镇化水平和GD P已接近或超过远期(2020年)的水平,因此对2010年以后的发展已失去指导意义。
2)原有规划采取在传统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均衡发展策略,但随着沿江开发和大型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对池州市快速的空间集聚过程考虑不足,缺乏对中心城市和沿江产业带快速崛起的应对策略。
3)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区际协调、城乡统筹、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尚需进一步深化。
二、规划背景国家层面:科学发展观(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发展)中部崛起战略和二次产业转移省域层面: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带的构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地方层面:快速工业化和生态建设的矛盾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空间集聚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平台三、规划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城乡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以生态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前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低碳城市创造条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突出池州的城市特色、地域文化,保护和合理利用人文资源,走健康城镇化、特色城镇化的道路。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
四、规划范围市域城镇体系的规划范围为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一区三县,面积8272k m2。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规划划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包括池阳、秋浦、江口、里山、马衙、墩上、梅龙、秋江八个街道办事处和涓桥镇,其中涓桥镇作为近郊城镇与中心城区具有较密切的联系而划入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总面积为1080k m²。
中共池州市委关于制定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池州市委关于制定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1.07•【字号】池发[2006]2号•【施行日期】2006.0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池州市委关于制定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池州市第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池发〔2006〕2号)市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住重要战略机遇,促进池州加快追赶、奋力崛起1、“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一届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坚持以“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均提前实现,为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全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国家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长三角经济圈的快速崛起,资本外溢和产业转移趋势加快;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促进皖江大发展。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范本模板】
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长江岸线是亟待开发的稀缺性重要战略资源,它具有极强的经济功能,是市委、市政府“打好长江牌,争创新优势”战略思想的最重要依托;也是池州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池州市长江岸线总长162公里,有三分之一岸线岸坡稳定,水陆域建港条件优越,池州港已被列入全省重要港口名录,因此,必须利用临江适宜布局大运输量、大吞吐量、高耗水量、大进大出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全省重要港口的政策优势,把开发岸线、打造产业、依托港口、振兴水运,作为池州加快开放、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要以长江为纽带、岸线为依托、产业为支撑,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来实现交通、市场、产业、旅游及各生产要素与“长三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对接,从而真正做到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局拟分层次编制《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和《池州市港口总体规划》,前者是后者的编制依据,后者是前者的一个专项规划。
鉴于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现实需求,我局在收集整理大量有关资料和相关专项规划并历经数月实地详细踏勘的基础上,先行编制完成了《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池州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依据长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长江航道规划、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思路、池州市城镇建设、旅游发展、土地利用与矿产资源、交通发展、水利防洪、环境保护、开发区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军事岸线利用规划,在《长江池州港辖区河势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以2004年为基期,近期规划至2010年,远期规划至2020年,重点解决岸线资源开发问题,明确岸线资源开发的目标、任务,并与产业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矿产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相协调,是岸线资源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岸线开发基础与目标第一节开发基础一、区位条件:池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依江近海,处于皖江经济带的西南部,东临“长三角”城市经济圈,西接华中经济协作区。
池州城市总体规划.doc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发展战略和城市规模 (4)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32)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42)第六章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6)第七章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51)第八章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52)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8)第十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62)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规划 (68)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71)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76)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0)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86)第十六章主城区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 (89)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设想 (91)第十八章政策建议与实施保障 (94)第十九章附则 (97)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编制背景近年来,池州的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池州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为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规范、引导和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照国家和安徽省的相关法规规范要求,编制完成《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原则(1)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围绕加速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创新发展、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总目标。
(2)坚持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原则为指导,积极开展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探索。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塑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空间环境。
(3)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突出池州自然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
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协调发展。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总体规划 - 安徽旅游政务网
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2011年5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6)一、规划目的 (6)二、规划范围 (6)三、规划期限 (6)四、规划依据 (6)(一)相关法规 (6)(二)相关规范 (7)(三)相关规划 (7)五、规划原则 (7)(一)前瞻性原则 (7)(二)统筹性原则 (7)(三)主题化原则 (8)(四)市场性原则 (8)第二章基础分析 (9)一、旅游资源分析 (9)(一)旅游资源分类 (9)(二)旅游资源分类与丰度 (14)(三)旅游资源评价 (15)二、旅游发展评价 (16)(一)发展现状 (16)(二)产业发展评价 (17)三、分析结论 (18)(一)加强区域联动 (18)(二)重视外需,深挖内需 (19)(三)加快新型业态建设 (19)(四)产品复合化发展 (19)第三章发展战略 (20)一、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0)(一)旅游业成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 (20)(二)区域发展转型升级 (20)(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旅游提出新要求 (21)(四)交通格局变化 (21)(五)文化成为发展的硬实力 (22)(六)外需是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要力量 (22)(七)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深入发展 (22)二、发展思路 (23)(一)依托城市,特色发展 (23)(二)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23)(三)创新利用,保护发展 (23)(四)承接外需,一体发展 (23)三、发展战略 (24)(一)区域一体化战略 (24)(二)主题精品化战略 (24)(三)产业聚集化战略 (24)(四)产品创新化战略 (25)(五)产业园区的旅游景区化战略 (25)第四章目标、布局与产品体系 (26)一、发展目标 (26)(一)总体目标 (26)(二)目标体系 (26)二、空间布局 (27)(一)一轴——皖江黄金水道 (27)(二)两区 (28)(三)四带 (31)三、旅游产品体系 (32)(一)重点观光旅游区 (32)(二)重点旅游度假区 (32)(三)特种旅游区 (33)(四)重点主题生态文化园 (33)(五)重点文化旅游聚集区 (33)(六)重点主题文化城市 (34)(七)重点文化主题城镇 (34)(八)重点商贸旅游城市 (34)(九)重点夜景游览区 (34)(十)重点养生产品 (34)(十一)重点休闲运动 (35)(十二)重点特色餐饮 (35)(十三)重点旅游购物 (35)(十四)重点主题酒店 (36)(十五)重点文化娱乐 (36)(十六)重点旅游活动(节庆) (37)(十七)重点影视题材 (38)(十八)重点合作产品 (38)(十九)重点古文明再现 (38)(二十)重点新文化构建 (38)(二十一)重点新遗产创造 (39)四、各市旅游产品整合 (39)(一)安庆市旅游产品整合 (39)(二)池州市旅游产品整合 (40)(三)铜陵市旅游产品整合 (42)(四)芜湖市旅游产品整合 (43)(五)马鞍山市旅游产品整合 (45)五、精品线路和十二五对应 (46)(一)大区域线路 (46)(二)区域内线路 (47)第五章城市与项目 (49)一、安庆市 (49)(一)基本概况 (49)(二)主要资源概况 (49)(三)总体定位 (49)(四)总体布局 (49)(五)片区重点 (50)二、池州市 (54)(一)基本概况 (54)(二)主要资源概况 (54)(三)总体定位 (55)(四)总体布局 (55)(五)片区重点 (55)三、铜陵市 (61)(一)基本概况 (61)(二)主要资源概况 (61)(三)总体定位 (61)(四)总体布局 (62)(五)片区重点 (62)四、芜湖市 (65)(一)基本概况 (65)(二)主要资源概况 (65)(三)总体定位 (66)(四)总体布局 (66)(五)片区重点 (67)五、马鞍山市 (71)(一)基本概况 (71)(二)主要资源概况 (71)(三)总体定位 (71)(四)总体布局 (72)(五)片区重点 (72)第六章市场营销 (77)一、市场总体情况 (77)二、旅游市场特征 (77)(一)入境旅游市场 (77)(二)国内旅游市场 (78)三、市场定位 (78)(一)入境市场定位 (78)(二)国内市场定位 (78)四、形象与定位 (79)(一)总体口号 (79)(二)各市旅游形象表述 (79)五、营销方案 (79)(二)销售渠道 (81)(三)国际市场营销 (81)(四)国内市场营销 (82)六、重大营销活动 (83)第七章服务体系 (84)一、综合交通服务 (84)(一)现状 (84)(二)规划 (85)二、旅游集散体系 (86)(一)旅游集散体系 (86)(二)旅游集散中心 (87)三、自驾车服务体系 (87)四、自行车服务体系 (88)五、游船服务体系 (88)(一)长江休闲旅游带 (89)(二)秋浦河休闲旅游带 (89)(三)青弋江休闲旅游带 (89)六、旅游住宿 (89)(一)现状 (89)(二)需求预测 (89)(三)发展措施 (90)七、旅游餐饮 (90)(一)现状 (90)(二)发展规划 (91)八、旅游购物 (91)(一)现状 (92)(二)发展规划 (92)九、文化娱乐 (95)(一)现状 (95)(二)发展规划 (96)十、旅行社 (98)(一)现状 (98)(二)需求预测 (99)(三)发展措施 (99)第八章可持续发展 (100)一、皖江城市带环境现状 (100)(一)水环境 (100)(二)大气环境 (100)(三)声环境 (100)(四)生态环境 (101)二、环境保护 (101)(一)大气环境保护 (101)(二)水环境保护 (101)(三)噪声污染防治 (102)(四)废弃物处理 (103)三、文化遗产保护 (103)(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03)(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05)四、建设两型旅游目的地 (107)(一)构建绿色旅游体系 (108)(二)社会环境的创造 (109)五、建立环境灾害预警系统和信息网络 (110)第九章保障体系 (111)一、体制保障 (111)二、政策保障 (111)三、资金保障 (111)四、人才保障 (112)五、营销保障 (112)(一)加大营销资金 (112)(二)成立营销共同体 (113)六、标准体系 (113)(一)加强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113)(二)推进标准化示范建设活动 (113)(三)加大标准化推广力度 (113)七、数字化建设 (113)第十章近期行动计划 (114)一、主要任务 (114)二、规划编制 (114)三、重点项目 (115)(一)安庆市 (115)(二)池州市 (115)(三)铜陵市 (116)(四)芜湖市 (117)(五)马鞍山市 (118)四、交通体系 (118)(一)航空 (118)(二)铁路 (118)(三)公路 (119)(四)航运 (119)五、市场营销 (119)(一)近期重点目标市场 (119)(二)近期营销计划 (119)六、保障体系 (119)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利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契机,借鉴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先进经验,将旅游与文化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挖掘优势资源,优化发展格局,提升产业地位,提高综合效益,建设高品质的旅游区,特制订本规划。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说明书 精品
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第一章现状概况1.1池州经济发展背景池州是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皖江南岸的中心城市之一,北靠铜陵市、芜湖市,东与宣城市毗连,南与黄山市接壤,西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毗邻。
池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旅游城市。
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池州依江近港,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池州162公里,池州港更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
另外,池州境内318国道、206国道纵横穿越;京台高速、沪渝沿江高速、济广高速等相继建成,宁安城际、池黄城际、铜九铁路等也在规划建设中,此外九华山机场即将投入运营,池州正成为区域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安徽省提出了东向发展,承接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实现与长江三角洲的无缝对接,逐渐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战略。
池州所在的皖江经济带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主轴线上的重要区域,成了中部崛起和率先崛起的先锋。
另一方面,以“马芜铜宜”为第一方阵的沿江地区的其他城市也都在积极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快速发展,与池州市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池州市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
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300.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3%,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43.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30%,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97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2%,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827元,高于全省542元。
累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3.1%、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9.9%,完成省定节能减排考核目标。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安徽省旅游局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 (5)一、规划背景 (5)二、规划范围 (5)三、规划期限 (5)四、规划依据 (5)五、规划原则 (6)(一)全局化视野 (6)(二)差异化定位 (6)(三)市场化导向 (6)(四)可持续发展 (7)(五)协调化发展 (7)第二章基础分析 (8)一、资源分析 (8)(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二、市场分析 (9)(一)总量快速增长 (9)(二)结构稳中有变 (9)(三)消费形式多元 (9)(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三、产业分析 (10)(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四、机遇与挑战 (11)(一)发展机遇 (11)(二)面临挑战 (12)五、分析结论 (12)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一、总体思路 (13)(一)发展思路 (13)(二)发展任务 (13)二、发展战略 (14)(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一)总体目标 (18)(二)分期指标 (19)(三)产品建设 (19)四、分区目标 (20)(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20)(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三)合肥经济圈旅游区 (21)(四)皖北旅游区 (21)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一、空间布局 (23)(一)三心引领 (23)(二)四片联动 (24)(三)十区聚集 (25)(四)六环联通 (30)二、旅游产品 (31)(一)旅游精品体系 (32)(二)重点旅游线路 (37)(三)产品支撑体系 (39)(四)产业融合发展 (49)三、各市发展指引 (50)(一)合肥市 (50)(二)六安市 (51)(三)滁州市 (53)(四)淮南市 (54)(五)安庆市 (56)(六)阜阳市 (57)(七)亳州市 (58)(八)淮北市 (59)(九)宿州市 (60)(十)蚌埠市 (62)(十一)黄山市 (63)(十二)宣城市 (65)(十三)池州市 (66)(十四)铜陵市 (67)(十五)芜湖市 (68)(十六)马鞍山市 (69)第五章服务要素 (71)一、旅行社业 (71)二、旅游交通 (71)三、旅游住宿 (72)四、旅游餐饮 (73)五、旅游娱乐 (74)六、旅游购物 (75)八、安全保障 (78)第六章市场开发 (79)一、总体形象 (79)(一)全省形象表述 (79)(二)片区形象表述 (79)(三)各市形象表述 (79)二、市场结构 (80)(一)国内客源市场 (80)(二)海外客源市场 (80)(三)重要细分市场 (80)三、重要措施 (81)(一)客源地建设 (81)(二)中距离多种媒体联合营销 (82)(三)远距离协作营销 (84)(四)全国性促销 (85)(五)海外旅游营销 (86)(六)营销经费 (87)(七)营销机构 (87)第七章可持续发展 (88)一、文化资源保护 (88)(一)文物保护 (88)(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88)(三)执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89)二、自然资源保护 (89)三、发展绿色旅游 (89)第八章保障体系 (91)一、加强统筹协调 (91)(一)强化综合协调机制 (91)(二)提高旅游管理能力 (91)二、体制机制创新 (92)(一)开展创新改革试点 (92)(二)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92)(三)推进改组改制 (92)(四)加大对外开放 (93)三、旅游投资促进 (93)(一)实施“5233“行动计划 (93)(二)增加政府资金投入 (93)(三)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93)(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93)(五)完善价格和税费政策 (94)四、旅游用地保障 (94)(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 (94)(二)建立土地收储机制 (94)(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95)五、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95)(一)塑造服务品牌 (95)(二)加强市场监管 (95)(三)建设诚信旅游 (95)六、旅游人才保障 (95)(一)建立旅游人才开发基地 (95)(二)实施旅游人才培训计划 (96)(三)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 (96)七、规划实施 (96)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为发挥安徽省在资源、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后劲,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安徽旅游对全国旅游业的贡献度,实现争先进位,建设全国旅游强省,特制订本规划。
贵池区旅游简介
贵池区旅游简介1.1 自然区位贵池区属池州市,位于安徽南部偏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跨东经117°36’~117°50’,北纬30°15’~30°48’,是池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它东邻青阳、铜陵,西毗东至,北与安庆、枞阳隔江相望,南与石台接壤。
东西横跨85Km,南北宽约107.5Km,黄金水道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沿境而过70余公里。
全区行政区域面积2516Km2。
1.2 经济区位贵池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以农业为主,是皖江南岸由西往东第一座新型港口城市,同时又是池州市政府所在地。
南部山区是林木、茶叶的重点产区,中部丘陵盛产粮、油、麻、桑,北部沿江洲圩区是重要粮棉产区,是全国500个商品粮大县之一、全省水产重点县之一,也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
1996、1997年先后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地区”,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同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贵池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 旅游区位贵池区是皖南旅游区的西北门户,是“两山一湖”旅游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在安徽省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中紧紧结合“两山一湖”的大战略,定位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贵池区自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打好皖南旅游区“生态旅游”牌的重要依托之一。
2.1 空间形态贵池区为山区地带,属九华山脉,山丘面积大,地域分异显著,地形复杂,自南向北形成了三大地形区:南部低山区、中部丘陵区和沿江洲圩区。
南部低山区主要包括梅街、高坦和牌楼,因受历次构造运动的干扰,发生强烈的断块分异运动,隆起区形成山头,如老山、观音尖、三根尖、金家山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
老山为本区第一高山,海拔1156米。
中部丘陵区海拔多在50-200米,处于南北升降之间的过渡带,地貌特征主要是以丘陵岗地为主,包括茅坦、观前、墩上、马衙、里山、涓桥、殷汇、牛头山、唐田等部分。
池州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
池州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池州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2016——2025)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2017年08⽉⽬录第⼀篇重点旅游区(带)专项规划 (3)第⼀章⼤九华国际佛教⽂化养⽣旅游度假区 (3)第⼆章唐风宋韵⼭⽔城市 (10)第三章牯⽜降—仙寓⼭⽣态旅游区 (19)第四章升⾦湖⽣态湿地旅游区 (25)第五章峡⾕桃源⽣态旅游区 (30)第六章沿江(长江)⽣态旅游带 (35)第七章秋浦仙境⽂化旅游带 (38)第⼆篇池州市全域旅游⽬的地专项规划 (41)第⼀章旅游市场开发体系专项规划 (41)第⼆章旅游交通体系专项规划 (44)第三章池州市全域旅游服务要素体系规划 (48)第四章池州市全域旅游基础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52)第五章池州市全域旅游⼈才建设体系 (55)第六章池州市全域旅游特⾊产品体系规划 (56)第七章池州市全域旅游城镇乡村体系规划 (59)第⼋章⾃然⽂化遗产与⾃然社会环境综合整治优化 (65)第九章城乡风貌导则 (67)第⼗章池州市全域旅游旅游⽤地导则 (69)第三篇投融资专项规划 (71)第⼀章池州全域旅游项⽬开发结构 (71)第⼆章池州全域旅游PPP投融资模式 (74)第三章池州旅游投融资平台体系 (74)第四章池州旅游投资集团设⽴⽅案 (74)第五章池州市智慧旅游产业⽣态体系 (75)第六章池州市全域旅游基⾦与资本导⼊ (80)第七章池州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案 (82)第⼀篇重点旅游区(带)专项规划第⼀章⼤九华国际佛教⽂化养⽣旅游度假区第⼀节现状分析以九华⼭风景区为核⼼,北到蓉城镇、南到陵阳、七都镇,东到朱备镇,西到杜村乡,包括九华乡、庙前镇、陵阳镇、朱备镇等乡镇。
京台⾼速G3、国道G318、省道S103、S219以及县道、乡村道路构成的道路⾻架。
九华⼭范围内A级景区众多,质量等级较⾼,分布相对集中;旅游产品以宗教朝拜、⽣态观光为主,宗教⽂化、民俗⽂化资源未得到深层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HIZHOU[2004-2020]文本及图则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Department of Landscape Science & Tourism,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Landscap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Tongji University池州市旅游局Tourism Bureau of Chizhou City二0 0四年三月项目名称: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委托单位:池州市旅游局项目承担单位: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项目组成员: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王云才博士副教授刘颂博士副教授冯学刚教授王兴斌教授宋雁研究生蔡光宇研究生制图:金秋爽本科生丁玉华本科生魏怡本科生李晓霞本科生文本目录一总则 (1)二池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 (1)三旅游发展战略 (2)四旅游产品策划 (4)五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5)六旅游品牌形象与宣传营销 (8)七旅游产业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0)八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2)九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 (13)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14)十一分期投资建设与经济效益 (16)十二旅游发展管理工程:机制、政策与法规 (18)附则 (19)图纸目录现状图纸:图号图名1-01 区位及空间联系图1-02 池州市行政区划图策划规划图纸:图号图名2-01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2-02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类与分级评价图2-03 安徽省南部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图2-04 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图2-05 池州市旅游区分区图2-06 池州市旅游发展功能结构图2-07 池州市旅游形象与主题塑造策划图2-08 池州市旅游产品与项目图2-09 池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图2-10 池州市旅游通道建设规划图2-11 池州市旅游景镇景村建设规划图2-12 池州市旅游发展市场图2-13 池州市旅游服务中心与设施规划图2-14 池州市旅游发展近期建设图2-15 池州市旅游发展中远期建设图分区规划图纸:图号图名3-01 秋浦仙境旅游区分区图3-02 秋浦仙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03 秋浦仙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3-04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分区图3-05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06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3-07 尧舜圣境旅游区分区图3-08 尧舜圣境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09 尧舜圣境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3-10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分区图3-11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功能结构图3-12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旅游产品与项目规划图一、总则第1条为促进池州市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通过后,将成为池州市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2条规划年限为19年。
分为近、中、远三个阶段。
规划近期:2002~2005年;规划中期:2006~2010年;规划远期:2011~2020年。
第3条规划范围: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范围为池州市行政管辖的范围,包括贵池区、石台县、东至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总面积8271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依据:国家及安徽省制定和颁布的相关法规和重要文件、文献,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专业通则和标准。
此外,本规划还参考了池州市及各区县已经编制的社会经济、旅游发展、旅游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基础文献和规划资料,以及国家和其他省市的相关文献资料。
第5条本规划在执行中应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相互协调。
二、池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第6条池州市旅游资源的类型: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在类型丰度上大体相当,属于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重型。
在旅游资源类型中,自然与文化复合一体的旅游资源、自然特征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景城、景镇、景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此外,还有温泉、古徽道遗址等特色旅游资源,以及古树名木、皖江及主要码头等旅游资源。
第7条池州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依据《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对旅游和景观资源的评价体系,本次调查共评出一级旅游资源、二级旅游资源、三级旅游资源的数量分别为15处、18处、24处,分别占池州旅游资源总数的26.3%、31.6%和42.1%。
第8条旅游资源优势定位:(1)自然旅游资源:奇山异水,宛若仙境。
(2)人文旅游资源:佛国九华,民族精粹,特色池州。
(3)城市山水文化:具有千古杏花村的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第9条旅游通道评价:根据规划对池州市现状旅游特点和旅游通道的研究,对池州市域内的旅游通道做出评价,评出一级旅游通道8处,二级旅游通道2处,三级旅游旅游通道6处。
第10条客源结构:池州市国内游客结构以江浙沪、广东、北京及当地游客、合肥、马鞍山等地的游客为主,国际游客以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以及世界华人和其他国际客人为主,随着维多利亚号游船在池州港的停靠,欧美游客逐年增加。
但国内旅游者占主体,2002年国内游客占池州游客总数的98.67%。
第11条客源地定位: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并重,两个市场形成各有重点的市场格局。
国内旅游市场重点突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地区的三大片区以及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重点突破东北亚、东亚、东南亚、港澳台和欧美市场,尤其要重点突破韩国、欧美市场。
第12条池州市游客量预测:到2005年,年接待国内游客320万人次,国际游客6.4万人次;到2007年,年接待国内游客400万人次,国际游客20万人次;到2010年,年接待国内游客644万人次,国际游客96.6万人次;到2020年,年接待国内游客1200万人次,国际游客240万人次。
三、旅游发展战略第13条池州市旅游发展总目标:池州市的旅游发展确立“以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佛教朝山与文化体验为龙头,生态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战略定性,“皖南北部旅游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战略定位,塑造“九华佛国,生态池州”的旅游战略形象,形成“战略产业与支柱产业并重”的产业战略结构,通过精心开发和建设,不断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设施,创建“佛教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三大品牌,把池州市建设成为“以佛教朝山、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第14条战略阶段与发展指标:将旅游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近期旅游开拓期(2002—2005年)、近中过渡期(2006—2007年)旅游增长期、中期(2008—2010年)旅游高增长期、远期(2011—2020年)旅游成熟期。
各个阶段的规划指标如下表。
表3-1 池州市旅游发展指标(2002-2020年)第15条各规划阶段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近期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构筑成型,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成为安徽、皖南的重点旅游区。
近中过渡期旅游产业从目前的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由九华山单一点状发展向池州旅游的全面发展过渡,与黄山市共同塑造“两山一湖”紧凑型旅游区格局,形成安徽省的拳头旅游产品。
中期实现“皖南旅游的北部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战略地位。
远期成为安徽省的重要旅游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各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3-2 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经济指标(2002-2020年)第16条为实现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实施以下战略工程:“旅游强市”战略工程、“旅游富民”战略工程、“旅游社会化”战略工程、“区域旅游合作”战略工程、市场营销突破战略工程、视觉景观形象战略工程、3P战略工程。
第17条战略措施:重视规划;突出特色、强化个性、塑造形象;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突出重点、优者先行、滚动发展、带动全局;实现一体化建设战略;推进产业化发展。
四、旅游产品策划1、旅游活动策划第18条旅游活动策划总体思路:一是依托旅游资源,建设以观光休闲为主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它是池州乃至皖南旅游吸引物的主体;二是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参与性极强的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它是池州乃至皖南旅游吸引物的精品。
第19条主要节庆活动策划:九华山国际地藏文化旅游节(暨九华山庙会)、池州国际傩文化节、池州秋浦——杏花村旅游文化节、池州国际尧舜祭祀节。
第20条其它节庆活动策划包括:池州生态经济博览会、池州捕鱼节、池州洞穴旅游节、池州市民俗与餐饮美食节、池州水文化节、池州民间工艺美术品展销月、池州历史文化研讨会。
2、主要类型旅游产品开发根据池州市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开发九大类旅游产品。
第21条九华佛教文化朝圣游:主要开展九华山佛教朝山游以及柯村中国佛教文化主题观光游。
第22条“奇山异水”观光游产品系列:依托池州市的自然山水特色,开发九华山自然风光观光游、牯牛降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原始自然山水考察游、秋浦仙境—清溪河水上诗仙寻踪游、历山圣贤朝圣游、齐山—平天湖休闲度假游、神仙洞—鱼龙洞—神龙谷“两洞一谷”奇观游、仙寓山—红旗岭生态休闲度假游、香口温泉观光度假游、四岭水库观光休闲度假游等旅游项目。
第23条生态旅游产品:为突出池州市的生态特色,重点推出以下生态旅游产品:牯牛降原始森林奇观探险游、石台蓬莱洞、慈云洞、太极洞洞穴奇观探险游、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禽候鸟观赏游、肖坑-黄崖大峡谷探险游、大山富硒茶休闲度假游等。
第24条历史文化名城与山水园林城市旅游产品:以池州市的历史文化挖掘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突出池州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主要产品包括:杏花村观光休闲度假游、齐山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百荷公园—双塔休闲观光旅游、贵池十景观光体验游等。
第25条文化与圣贤朝拜祭祀游:以文化与圣贤为主题开发以下产品:东至历山至德文化朝拜游、东流古文化区观光旅游、古石城遗址探秘游、仙寓山古徽道古战场寻踪游、“青阳人家”观光休闲度假游、陵阳—沙济古民居观光游、明王禅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区观光休闲游等。
第26条民俗风情游:以池州独特的民俗风情为核心,开发以下旅游产品:刘街傩戏探秘游、南溪古寨观光休闲度假游、肖坑生态经济与乡村民俗游、“富贵陵阳镇”古镇寻梦游、“风流谢家村”民俗风情游、五溪山色与休闲度假游。
第27条现代生态经济旅游产品:以池州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为市场买点,重点开发以下产品:社会主义新村与生态示范村、池州市农业旅游产品、池州市工业旅游产品等。
第28条边境贸易与特色购物游:突出池州市的边贸与购物特色,开发以下产品:边贸城镇龙泉镇、皖西南茶叶香菇大市场、沙济旅游购物专业市场、青阳县城旅游综合服务基地、池州城区旅游大基地。
第29条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旅游产品包括:翠微亭、烈士陵园、许世英故居、茗山青少年军事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