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

关于地球的所有知识一、地球的概述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行星,是一颗非常特别的星球。

它的表面有许多大洋、大陆和大山。

2、地球的直径大约是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半径最大的行星。

它的外部结构由地幔、上部地壳、海洋及陆地等构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星球。

3、地球由密密麻麻的岩石层组成,它的内部大体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和少量的尘埃而形成的。

二、地球的形成及运动1、地球和太阳一起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是一个由岩石层组成的活跃的行星。

2、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它与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不同的一大特色。

地球每天自转一次,每周公转一次,这种运动使地球周围的环境源源不断地变化,构成地球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系统。

3、从月球来看,地球它每月从月球角度来看形成一圈,称作“十二星座”,一般来讲,每个人所带有的各种性格等特质,对应十二星座的象征,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也受这种运动的影响。

三、地球的气候1、地球的气候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温带气候、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几大类,其中温带气候包括温和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和寒冷的凉温带气候。

2、暖温带气候总体上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多,气候潮湿,晴朗天气很少。

凉温带气候夏季温度低,冬季温度高,年平均温度较低,夏季短,冬季长,降水多。

3、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温和湿度均比较高,夏季气温极高,冬季气温也不低,年降水量较多且不分季节,热带雨林就分布在这样的地球上。

四、地球的地形1、地球的地形有着山脉、山谷、平原、峡谷、湖泊、河流、洞穴等。

其中山脉地貌有着强烈的垂直特征,最常见的是大陆型山脉和海洋型山脉,而山谷地貌则有着河谷、峡谷等。

2、地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地势较陡峭,细沙易积,贫瘠的地形上植被生长缓慢;河流会携带营养物质,使河谷内土壤受益;而平原会存储水源,并促进植被生长。

3、洞穴是地形的一种,除了构成地下山脉的垂直的洞穴外,还有池塘、水库等。

地球基础知识

地球基础知识
N
图中 图中
回答: 正北 A在B的___________方向; 正南 D在C的___________方向; 正东 C在A的___________方向; 西北 A在D的___________方向; 东北 C在B的___________方向。
S A C
B
D
图,完成下列要求。 读右图 (1)写出 写出A.B两点的 写出 两点的 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 ° , ° , A:(40°N,70°W) : ____________, ° , ° , B: (20°S,50°E) : 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 根据下面C.D两点 根据下面 两点 的经纬度, 的经纬度,在左图中标 出它们的位置。 出它们的位置。 C:西经50°、南纬 ° :西经 ° 南纬40° D:东经70°、北纬 ° :东经 ° 北纬60°
E S
4、纬度和经度
(1)经线和纬线各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和纬线, 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2)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 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3)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南纬,用“S”表示。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 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 到180°。 (5)以0°经线为中线,往东逐渐 增大的为东经度,用“E”表示;往 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度,用“W”表 示。
地球基础知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 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 (3)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 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地球科普知识大全1、地球: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是由陆地、海洋和大气层组成的一个蓝色行星,体积约为5000万立方千米,表面温度在-118℃到58℃之间。

2、核心: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

地核是一个由熔态金属和物质组成的球形,半径约为3400公里;地幔是夹在地核和地壳之间的流体层,由各种杂质组成,厚度约为2790公里;地壳是由许多构造元素组成的可以形成地貌的岩石层,厚度约为6公里;其中,前两个是由凝结的熔融金属和各种元素组成的热能源,是令地球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3、大气:大气层是由气体和少量悬浮微粒构成的非均匀流体,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是对太阳和月球有反射作用的外气层,它是太阳光热能的一个重要接收者;中层是受地球热量影响动态平衡的称为“边界层”,它也提供了大气中温度最低的部分;下层是地球表面及其近邻温度最高的部分,受地表热量影响最为明显。

4、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磁场充当保护膜,抵消太空的高能量粒子辐射,保护地球上生物体免受这些粒子的伤害。

它可以抵消太阳风,减少空间气压,使人们能够安心地乘坐飞机飞行;也可以影响地面电磁波,改变通信和电力辐射。

5、潮汐:潮汐是太阳和月亮吸引力引起的,每天有两次潮汐,半潮期间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结合会使海洋的水位升高,另一次潮汐则会使水位降低。

潮汐的波浪能够影响海洋的温度、溶氧量、洋流等,进而影响大气和海洋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6、生命:地球是一个蓝色行星,有许多生物居住其中,分布在深海、平原、山区、沙漠等不同生态环境中。

生命是地球上流传最久、种类最多、影响最大的物种,它影响着地球的温度、气候及大气的构成。

许多生物的发展壮大,也使地球上的环境变得更加均衡,更加健康。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地球基本知识归纳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叫做自转,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即24小时。

4.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5. 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和岛屿上。

6. 地球的气候:地球上有不同的气候带,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7. 地球的矿物:地球上有很多种矿物,包括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

8. 地球的地壳: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下面是地幔和地核。

9. 地球的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变化引起的自然现象。

10. 地球的火山:火山是地壳内部岩浆和气体喷发出来的自然现象。

跟地球有关的知识

跟地球有关的知识

跟地球有关的知识
1.地球的形状及尺寸: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直径约为12,742公里。

地球的重心则在地心处。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三层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而地球公转一圈则需要365.24天。

4. 地球的磁场:地球的磁场是由地核中的液体铁产生的,能够防止太阳风的损害。

5.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可以分成四个层级: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的水资源主要是由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组成。

7.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群落及其相互作用。

8.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洪水和干旱等。

9. 地球的人口和城市化: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70亿,城市化趋势不断加强。

10. 地球的环境保护: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的共同责任。

- 1 -。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基本知识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颗直径约12756公里的球形行星。

地球有大陆、海洋两种地形,大陆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部分组成,构成地球的构造。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天,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的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地球被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以赤道为界。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正值,向西为负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0度,向南为负值,向北为正值。

时区是根据地球的自转而设定的,每个时区相差15度经度,总共有24个时区。

所以地理上的经纬度和时区不仅能确定地理位置,还能确定时区。

二、自然地理现象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由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气候、水文、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处的气候特点进行划分的。

根据经纬度的不同,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降水少;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

3.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4. 地球的地貌特征地球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壳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和火山带;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区,适宜农业生产;盆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的低洼地区。

地球基础知识

地球基础知识
概念:纬线上的点与地心连线同 赤道平面的夹角就是该纬线的纬 度。如:A点纬度就是∠1的度数。
纬 度
划分: 赤道为起点,向南、北各分作 90°;愈向北,北纬度数愈大; 愈向南,南纬度数愈大。 0 °-30 °为低纬度 30 °-60 °为中纬度 60 °-90 °为高纬度 几条特殊纬线: 赤道0 ° 回归线23 °26′ 极圈66 °34 ′
【经典例题】
2、根据图1-1-12经纬网所示内容, 回答问题:图1-1-12 (1)给各条经线标注“E”或“W”。 (2)A.B.C三点位于 西 半球 北 半 (东、西),D点位于 球(南、北)。 (3)A点在C点的 北 方,C点 在D点的 东南 方。
E E
W
图1-1-12
地球基础知-2
东半球
东经度(E)
160º E
180º
经度: 自西向东度数增大为 东经度(东大西小), 相反为西经度(西大 东小) 除0º 和180 º 经度外, 均应描述东、西经度
20 °W
西半球

东半球
180º
160 °E
四、经纬网及其意义
在地球仪或地图上,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所构成的网格,就是经 纬网。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 平均半径=6371KM 赤道周长=4万KM


地轴和两极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 的两点为两极点;指向北极 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点,与 北极点相反的一点叫南极点。
可以用来确定地球表面 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判断区域空间位置。 1.确定相对方位
2.距离的计(估)算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地理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下面是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

2.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

4.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飓风等都是地球的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知识1. 世界人口: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2. 世界文化:世界上有很多种文化,其中包括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

3. 世界宗教: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4. 世界语言:世界上主要的语言有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5. 世界经济: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有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

三、中国地理知识1. 中国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接印度洋。

2.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中国的山脉: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其中包括长江三峡、黄山、华山、泰山等。

4. 中国的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其中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5. 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四、世界地理知识1. 世界的大洲:世界上主要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 世界的海洋:世界上主要的海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

3. 世界的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其次是新几内亚岛和加里曼丹岛。

4. 世界的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其次是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吉布森沙漠。

地球常识

地球常识

1. 基本的地理知识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球体,东西稍膨大(半径约6378公里),南北稍扁平(半径约6357公里),平均半径约6371公里,周长约40000公里。

人们规定:1.1 地球的中心叫地心。

1.2 地球自转时所围绕的轴线叫地轴。

1.3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地极。

分南极(S)和北极(N)。

1.4 通过地心并垂直于地轴的“假想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赤道。

1.5 与赤道平行的小圆圈叫纬圈。

纬圈的部分叫纬线。

1.6 通过地极并与地轴重合的“假想平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圆圈叫经圈。

两极平分经圈为两半,每一半叫经线。

1.7 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为主经线(也称0°经线),其他经线为地方经线。

1.8 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就是通过该点的地方经线“假想平面”与主经线“假想平面”所夹的角度。

用λ表示。

1.9 主经线(0°经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λE表示),东经分为180º。

主经线以西的经度线叫西经(用λW表示),也分为180º。

(在地图上东西方向既横向的刻度为经度刻度,分为度º分` 秒" )。

1.10 地球上某一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与地心的连线和赤道“假想平面”所夹的角度(用φ表示)。

以赤道为0º,向南、向北到两极各分为90º。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φs表示),赤道以北纬度叫北纬(用φN表示),(在地图上南北方向既纵向的刻度为纬度刻度,也分为度º分` 秒" )。

1.11 1纬度差的距离约111公里。

纬度每分差的距离约1.852公里(1海里)。

1.12 1经度差的距离在赤道上111公里,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到地极时距离为0;赤道与地极之间的1经度差的距离为:111公里×cosφ(φ—纬度)1.13 地球转动360º(经度)用24 小时、转15º(经度)用1小时、转1º用4分钟、1分钟地球转动15'。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

地球科普知识大全地球科普知识大全1、地球的形成:地球是宇宙中几十亿年前形成的一颗行星,大约45亿年前形成它的核心,而其外层圈经过数次有机物及碎片的碰撞,夹生岩浆,以及能量来自太阳的发射等等,逐渐形成了地球现今的样子。

2、地球的形态:地球的外部形状为椭球体,横径为12756.28千米,纵径约比小12%,直径横周比为0.996,表面下方存在着地核;它的旋转方向是由西向东,每24小时转一圈,产生了昼夜,每年365.24天,也就是366.24天一个回归年;它的公转方向是由北向南进行。

3、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被划分为内圈(地核和地幔)、外圈(地壳和地表)和表层(大气层)三个层次,由内到外依次为:地球核、地球幔、地壳、地表和大气层。

4、地球的特性:地球是存在着自然资源、温度、气候、植被覆盖率等环境要素的生态系统,其中人类居住的海拔范围为0-8000米,温度范围为-89.2℃—56.7℃,气候分为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多种,植被覆盖率为20%-78%不等,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2%,大陆有6大洲。

5、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和地表,地核包括内核和外核,外核又分为流体态和稠质态,地幔由熔融岩浆和稠质岩石构成,地壳分为洋壳和大陆壳,其中洋壳深厚浅薄不一,大陆壳下方有岩性地层,上方有沉积地层。

6、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由太阳辐射和地球的几何形状,以及地球的自转及公转决定的,气候主要分为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三类,而气候又可分为寒带气候、暖带气候、热带气候,气候未来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未来气温将会上升。

7、地球物理构成:地球的物理构成包括陆地、洋面、大气和大陆块,洋面的深度变化很大,从海平面到最深的巴尔的摩深渊有11000米,陆地分为大陆块和小岛屿,大气层分为五层,从上到下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对流层和臭氧层,其中臭氧层由臭氧组成,为地球紫外线的护屏层,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基本知识
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地球视为均质体, 以海平面为基准可计算出不同纬度的标准 重力值。 g=987.032(1+5.3*10-3*sin2ф-5.9*10-6 *sin22ф) g 为重力(伽),ф为纬度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影响重力大小的不是整个地球的总质量, 而主要是所在深度以下的质量。
由于地壳与地幔的密度都比较小,从地表 到地下2900km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 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在核幔界 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 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 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六、地球的弹塑性
弹塑性: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 地震波,因为地震波是弹性波。地表的固体岩石 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 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也说明固 体地球具有弹性。地球也具有塑性,地球的自转 能引起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在应力的 作用下引起岩石发生弯曲而不破裂等,这些都说 明地球具有塑性。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 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 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 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 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 物质。
第三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一、地球的密度 二、地球的压力 三、地球的重力 四、地球的磁场 五、地球的温度 六、地球的弹塑性
重力异常
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 值,称重力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 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 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 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 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 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 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 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 法

地球知识知多少

地球知识知多少

地球知识知多少
地球常识知多少
1、地球的面积有多大:地球表面的面积约 5.1亿平方公里。

其中海洋面积约3.62平方公里。

陆地面积约1.495亿平方公里。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陆地占29%。

其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东半球。

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区域称为陆地。

全球共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3、陆地的高度:陆地的平均海拔高度为875米。

4、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总称为洲。

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5、岛屿:是散布在海洋、河流、湖泊中的小块陆地。

7、半岛:是深入海洋或湖泊,一面同陆地相连,其余面积被水包围的陆地。

8、海洋: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95米,其中盐度为3.5%。

海洋的特点是;有独自潮汐和洋流系统。

共有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海;还是海洋的边缘部分,还没有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相对面积较小,深度较浅,温度和盐度受大陆的影响较大。

10、世界上最大的海:澳大利亚东北面的珊瑚海,面积为479平方公里。

11、海的分类:边沿海,内海,XXX三类。

12、陆地的形状: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五种形状。

此外,另有由于受外力作用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河道、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关于地球的知识资料简单

关于地球的知识资料简单

关于地球的知识资料简单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内行星。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地球靠近太阳,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以下是一些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1.地球的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部分。

内核是由铁和镍组成的,直径约占地球直径的一半,是地球内部的最中心部分。

外核是一个熔融的金属层,是由铁和镍组成的。

地幔是一个坚硬的岩石层,是地球最厚的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2.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略微扁平的,它看起来像一个略微扁平的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时,在赤道周围产生的离心力使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所以赤道周围的直径是地球最长的直径。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的,且每年公转一周。

每天,地球也会自转一次。

自转的周期是大约24小时。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地球的“一天”。

4.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由氮气、氧气、氩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100公里。

它在保持生命存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过滤出有害的紫外线辐射,并调节它们对生命体的影响,大气层使我们能够在地球上生存。

5.地球的水地球的表面约71%是水体。

它们包括海洋、海湾、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水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非常重要。

水提供了水分、营养和栖息地,使生物能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总而言之,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生命存活和发展的场所。

知道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家园。

第2讲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2讲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2讲 地球的基本知识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三、地球的物质组成 四、地球的地质作用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
形态特点:形状、大小、质量、 形态特点:形状、大小、质量、密度等 物理性质:重力、地热、地电、 物理性质:重力、地热、地电、地磁等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是太阳系最大的类地行星。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是太阳系最大的类地行星。 类地行星
二、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1)大气圈(atmosphere) )大气圈( 2)水 圈(hydrosphre) ) 3)生物圈(biosphere) )生物圈
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
1)地壳 )地壳(Earth’s crust) 2)地幔(Earth’s mantle) )地幔 3)地核(Earth’s core) )地核
1. 大气圈
无明显上界,下界到地下 无明显上界,下界到地下3km。 。 N2 78%,O2 21%,Ar 0.93%,CO2 0.03% , , , 1)对流层(troposphere):10~12km,赤道 )对流层( : ,赤道17km,两极 ,两极9km, , 大气降温率-0.6℃/100m,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大气降温率 ℃ ,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平流层(stratosphere):10~52km,其中12~55km处为臭氧层 2)平流层(stratosphere):10~52km,其中12~55km处为臭氧层 (ozone layer,吸收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吸收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3)中间层(mesosphere):52~80km,空气稀薄。 )中间层 : ,空气稀薄。 4)热离子层(thermosphere):80~800km,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热, )热离子层 : ,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热, 白天温度高达1700℃。 白天温度高达 ℃ 5)外大气层(outer atmosphere):>800km,向行星际空间过渡 )外大气层 : ,

地球基本知识

地球基本知识

一、地球的形状及成因1)形状:赤道半径为6378.1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原因: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导致地球物质有远离极区(离极运动)向赤道运动的趋势3)地理学意义①新航线开辟的地学基础②太阳高度从低纬向高纬减少,导致热量的纬度差异③重力加速度g由极点向赤道减少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2)两极:地轴的两端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正对北极星的点为北极,另一为南极3)赤道:地球表面同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赤道,赤道全长约为4千米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又称子午线经线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千米(半圆)。

②两条正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③所有的经线都收敛于南北两极。

(相同两经线的间隔宽度)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绝对的)。

注:极点只有一个方向——北极点四周为正南方向,南极点四周为正北方向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减2)经度: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经度实质——本地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两面角)。

经度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经线度数规律——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代号为W,越往西西经度越大——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代号为E,越往东东经度越大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0°~180°为东半球——20°W~180°~160°E为西半球计算长度:经度1°的长度在赤道上约为111千米,向两极逐渐缩短,极点为0 两条经线间的间隔=经差×111×cosψ四、纬线和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与同赤道平行的线;也就是与经线圈垂直的线。

纬线特点①都自成圆圈——纬线圈。

地理常识大全

地理常识大全

地理常识大全一、地球的基本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位于太阳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椭球体,赤道最长,南北两极最短。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体层,占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是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特征与构造1. 大洲和大洋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洲际陆地分布不均,形成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地球表面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洋盆是洋中较为平坦的区域,洋脊是海底的山脉,洋沟是洋中最深的地方。

2. 高山和平原地球上有许多山脉和高原。

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848米。

其他著名的山脉包括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等。

平原是地势相对较低平的地区,适合农业和居住。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平原。

3. 湖泊和河流地球上有很多湖泊,分布在各大洲。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

其他著名的湖泊还有东非的维多利亚湖、南美洲的马拉维湖等。

河流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水源,还形成了各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基础。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全长约6650公里。

其他著名的河流包括亚马逊河、长江、黄河等。

三、地球的气候与生态1. 气候带和气候要素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温带气候四季分明,热带气候炎热湿润。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它们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动物分布和人类的生活。

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系统。

其中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涵盖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地球基础知识

地球基础知识



南极点
1、经线
特点: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北极点
①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形 成一个经线圈,平分地球。
②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2万千米(半圆)。


③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 南北两极。
南极点
1、经线
特点: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北极点
④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 在赤道上最大,向两极递 减。

⑤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绝对的)

南极点
2、经度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实质:本地经线平 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 的夹角(面面角)。
0°以东为东经(E), 共180°; 0°以西为西经(W), 共180°。
α=600
A
00
600
注:180°E与180°W 为同一条经线
2、经度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若A=160°E,则B=
80°W
S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3、经线的用途
划分东西半球: 20°W和160°E的 经线圈把地球分为 东、西半球。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为什么要以东经160°和西经20°划分东西半球?
4、几条重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经线、 20°W和160°E经线)
本初子午线(0 °)——东西经度界线 180°经线 ——东西经度界线,大致与理论日界线一致 20°W和160°E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N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1、纬线
特点: ④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 处处相等。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相对的)
N
三、经线和纬线 经度和纬度
2、纬度

百科知识精选地球

百科知识精选地球

百科知识精选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行星。

在这个广袤的蓝色星球上,有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和谜团。

本文精选了一些关于地球的百科知识,带您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地球。

一、地球的基本信息地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也是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天体。

按照国际标准,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137千米,极半径为6,356.752千米,赤道周长为40,075.002千米,总面积为510,100,000平方千米。

地球的质量约为5.972 × 10^24千克,体积约为1.08321 ×10^12立方千米。

二、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震波的传播层,比地壳更厚,在地球半径的3/4处。

地核是靠近地球中心的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三、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是由气体组成的环绕地球的薄薄气体层。

大气层对地球的生命至关重要,它能够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

大气层由多个层次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间歇层和热层。

四、地球的地理特征地球上有五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

此外,还有一些小洲和岛屿散布在各大洋中。

地球表面还有众多山脉、平原、河流和湖泊。

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848.86米。

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全长约6,650千米。

五、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地球的气候多种多样,从极寒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地区,各地气候迥异。

气候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上存在四季变化,即春夏秋冬,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春季气温回升,百花吐艳;夏季炎热,阳光明媚;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叶子红了黄了;冬季严寒,大地被白雪覆盖。

六、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的密度 二、地球的压力 三、地球的重力 四、地球的磁场 五、地球的温度 六、地球的弹塑性
地球基本知识
一)、地球的密度
• 地球的平均密度: 5.516g/cm3
• 地表岩石平均密: 2.7g/cm3
地球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 1、大气圈 2、生物圈 3、水圈
地球基本知识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
包围着 固体地球 的大气层构成
水圈
生物圈
地球表面 四分之三以上
面积 被水体覆盖
地球基本知识
生物及 其生命活动 地带所构成的
连续圈层
。 1、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
地球基本知识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根据地震波传播速 度的突然变化,先后 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 二个显著的不连续界 面:
1、莫霍面:莫霍面之 上称为地壳,之下称 为地幔。
2、古登堡面:此界面 位于地下2885km深度, 此界面之上到莫霍面 称为地幔,此界面之 下到地心称为地核。
地球基本知识
地壳 是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变 化在50-70 km之间。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 大,平均约为33km;大洋地区厚度较小, 平均约7 km;总体的平均厚度约16km。地 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6-2.9g/cm3。大陆 地壳(上地壳)主要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 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铝层;大洋地壳(下 地壳)主要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 常称为硅镁层,因其比重较大,主要分布 洋底地壳或大陆地壳的下部。
地球基本知识
1.大陆地形特征
盆地: 指陆 地上中间低四 周高的盆形地 形。
地球基本知识
1.大陆地形特征
高原 指海拔 高度较高 (海拔大于 600m),面 积较宽广, 地面起伏较 小的地区。
地球基本知识
1.大陆地形特征
山地 : 指海拔高度大于500m以 上的隆起高地,并且有明显山峰、 山坡和山麓的地形单元。
可反射无线电波。
暖层:从中间层顶到地表以上800km的范围。内部存在多层的电离层,也称电离
层,强烈反射无线电波。
扩散层: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是地球物质向
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
地球基本知识
2、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是是指地
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 续其物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体的形式有河、湖、海、 冰川(盖)水蒸气、地下水等, 并形成一个包裹着地球的完整圈层。 地表上直接被液态水体覆盖的区域占地表面积的3/4。 在太阳能、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水圈中的水体周而复始的运 动,形成水循环。 水循环的方式有:海洋与大陆间的循环;
地球基本知识
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一个巨厚 圈层。其厚度约2850km。平均密度为 4.5g/cm3。根据次级界面可分为上地幔和下 地幔。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地下1000km, 平均密度为3.5g/cm3,成分主要为含铁镁质 较多的超基性岩。在上地幔的上部100350km存在一个由柔性物质组成的圈层称为 软流圈(地震波的低速带)。此软流圈之 上的固态岩石圈层称为岩石圈。下地幔: 地下1000km至古登堡面之间,平均密度增 大为5.1g/cm3,成分仍为含铁镁质的超基性 岩,但铁质的含量增加。
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 散层(散逸层)。
对流层:平均厚度12km,含大量水蒸气和尘埃。表现为强烈的对流。风、霜、
雨、雪、雹、雾等气象现象均发生于此层。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地表以上55km的范围。大气呈水平运动。几乎不含水蒸
气、尘埃,无天气现象。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地表以上85km的范围。大气呈对流运动。存在电离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球基本知识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一、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 二、 地球的圈层构造 三、 地球的物理性质 四、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系统
地球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表面形态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根据人造卫星观测及卫星轨道参数变化求出的地球形状为扁率不大的三轴椭球体。
赤道半径(a) 6378.140 km 质量(M) 5.9742×1024 kg 两极半径(c) 6356.779 km 体 积 1.0832×1012 km3 平均半径(a2c)1/3 6371.012 km 表面积 5.1007×108 km2
赤道一带稍微凸出,南北半球也 不对称,加上表面凹凸不平,地 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
基本上仍是一个圆球
地球基本知识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
1.大陆地形特征
平原:指海拔高 度小于200m, 面积宽广、地 势平坦或略有 起伏的平地。
地球基本知识
1.大陆地形特征
丘陵: 指海 拔高度小于 500m或相对 高差在200 m 以下的高地, 顶部浑圆、坡 度平缓、坡脚 不明显的低矮 山丘群。
地球基本知识
2.海底地形特征
大陆边缘: 大陆 边缘是指大陆至 大洋深水盆地之 间的地带,是陆 地与海洋之间的 过渡地带,它包 括大陆架、大陆
坡和大陆基。
地球基本知识
2.海底地形特征
深海盆地:指大陆边缘之外,大洋中脊两侧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 -6000m,是海洋的主体部分, 大洋中脊:大型海底地形单元之一,是洋底发育的连绵不断的海底山脉, 泛称海岭。
地球基本知识
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地心的一个球体。 半径为3480km。地核的密度达 9.98~12.5g/cm3。其成分以铁镍物 质为主.根据其状态可分为外核和 内核。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 内核:物态为固态,其成分为铁镍 物质。
地球基本知识
第三节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 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 水圈与大气圈间的循环。
地球基本知识
水圈
地球基本知识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 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从高等到低 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和微生物 等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 体、土壤及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 续的圈层。目前已知的生物有近两百万 个种。生物的演化发展受控于自然环境 的演化,通过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化石的 研究就可以知道地质演化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