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思路探究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思路探究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与城市建设和开发相结合,通过创建具有自然性和宜居性的园林绿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为了实现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目标,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1. 突出生态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要能够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水源涵养、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气候、减少城市污染等。
2. 增加景观品质。
城市园林绿地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景观品质,如优美的景观、色彩的变化和冷暖感的调和等,以提高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3. 合理配置。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配置城市园林绿地和不同景观类型,如绿地,公园和水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4. 建立可持续城市。
在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中,需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并采取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措施,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上述思路的实现需要以下具体措施:1. 增加城市园林绿地的面积。
可以通常在城市规划中,增加公园、广场、花园等绿地的面积,扩大城市园林绿地的比例,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2. 保护自然资源。
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应注重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园林绿地建设和利用要符合自然规律,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利用原生态和文化地貌。
3. 建设绿色街道。
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街道美化,分配合理的种植绿化地带,使城市道路充满生机,为城市注入生气和活力。
4. 加强生态修复。
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应加强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并且依照生态系统的规律,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思路和具体措施需要建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功能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才能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提高城市的品质水平。
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计划,改善城市的园林环境、
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例子:
第一年:
1. 增加城市公园的数量和面积,修建新的公园,改善和扩建现有公园。
2. 提升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增加绿化植被的种植密度,并配备自动灌溉系统。
3. 在街头巷尾种植花卉和绿植,打造花卉展示街区,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
4. 修复和改造现有的城市湖泊和水体,提升水体水质,并增加相关的休闲设施和活动。
第二年:
1. 开展城市绿化整治行动,对乱堆乱放的废弃物和垃圾进行清理,修剪整理花卉和绿植。
2. 打造生态步行系统,修建连通城市园林景点的步道和绿廊,提升市民的步行体验。
3.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城市的森林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推进城市水景建设,修建人工湖泊和水闸,增加城市的水域面积,并增设相关的休
闲设施。
第三年:
1. 推广垂直绿化技术,在高楼规划和现有建筑上增设绿化墙,并引入爬藤植物和气生
植物。
2. 进行城市景观亮化工程,利用灯光和投影技术,打造夜间的园林景观,增加城市的
夜间吸引力。
3. 增加城市的花坛和草坪,规划开放式的花卉展示区域,举办花卉展览和嘉年华活动。
4. 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居民参与园林城市建设,开展社区绿化活动和环境保护宣传。
以上仅是一个简要的示例,实际的园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也是计划的关键因素。
关于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建议
实现园林城市建设和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园林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对城市环境的美化,更是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如何推进园林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城市规划中,绿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该从总体规划上考虑城市的绿地布局。
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要合理划分诞辰态绿地、居民休闲绿地等不同功能的绿地区域;要注意保留并保护好已有的绿地资源,多种多样的植被和广阔的绿地能够有效保持城市生态的平衡;要注意城市绿地的连通性和整体性,使得绿地系统在城市中形成完整网络,能够有效地降温、净化空气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面积在城市建设中,应当更多地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可以通过在城市中种植更多的绿化树木来提高植被覆盖率。
可以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壁上种植植物,以达到增加绿化覆盖面积的目的。
在新建小区和园区时,可以增加绿化带和绿化面积。
三、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绿化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维护。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绿地的管理力度,包括定期修剪树木、修缮景观设施、定期清理垃圾和杂草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园林绿化用地的保护力度,防止因为城市建设需要而破坏原有的绿地资源。
四、促进城市景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注重推进城市景观建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具有生态和艺术魅力的城市景观。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的绿化管理,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植被生长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设计出更具艺术性的公共景观和园区,使城市的绿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绿化区域,更是一个融合了艺术和生态的空间。
五、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生态建设不仅仅是对城市自身环境的改善,更是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应当不断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居民更加热爱生态环境,更加注重自身的环保行为。
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对策和建议
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对策和建议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接着从健全园林管理机制,强化行业监管,坚持规划建绿,稳步增加城市绿化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对策为了更好的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市民打造良好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大潮,顺应了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趋势,“生态城市”开始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
我国各个省市都开始取消传统唯GDP至上的考核指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当作一条不能越界的红线,以此来营造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发展竞争力。
一、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随着生态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居住环境,明白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用生态学的思想来进行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具体意义如下:首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新时期,城市发展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能够让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让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求。
其次,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举措。
如前文所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能够改善居住环境,为市民谋福利,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
而且在生态园林城市持续创建过程中,城市的环境在一步步的发生改变,城市的品味也在提升,使经济与环境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
再次,通过多个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实践可以看出,这项活动的开展能够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市的环境水平大幅度提升。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
在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过程中,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制定创建目标,并分层次、分阶段的实施,避免出现反复调整的状况,减少人才物的浪费。
浅析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路
的发展 目标 ,并编制了相应 的建设规划 。但是现 阶
段 我 国并 未 评定 出生 态 园林 城 市 。究 其 原 因 ,除 了
评定标准高外 ,生态园林城市 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 ,仍需不断探索和总结。必须认清生态园林城
市特 点和 基本 内涵 ,在实践 过 程 中做 更 多 有 针对 性
( apn gi l rl c ne Istt, ua 34 0 ) N ni A r ut a Si c ntue Ff n 5 2 0 g c u e s i i
Ab t a t h sp p ra ay e h o c p n tn a d o c — a d n ct . h a s a d meh d fb i i g e o g r e sr c :T i a e n l z d t ec n e t d sa d r fe o g r e i T e me n n t o so u l n c — a d n a y d ct e e p o o e i w r r p s d,a c r i g t h u r n i ai n o i e eo me ti h n . y c od n t e c r t t t fct d v lp n n C i a o e su o y
效 益在 城市 中也 得 到发 挥 ,使 其达 到 碳 氧平 衡 ,并
市 ” 作 为建 设生 态城 市 的阶段 性 目标 ,就 是要 利 用 环 境生 态学 原理 ,规 划 、建设 和管 理 城 市 ,进 一 步 完善 城 市 绿 地 系 统 ,有 效 防 治 和 减 少 城 市 大 气 污
21第 期 0 年 4 1
旅 料姨
8 5
浅 析 我 国 生 态 园 林 城 市 建 设 的 思 路
朝阳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构想
20 年 5 06 月 第 3 总 7 期) 期( 2
文章编号 :0 5— 2 5 20 ) 3— 0 3— 2 10 5 1 (0 6 0 0 7 0
防
护 林
科 技
Ma , 0 6 y2 0
P o e t n F r s S in e a d T c n l r tc i o e t c e c n e h o o
N . ( u o7 ) o3 S m N .2
朝 阳 市 生 态 园 林 城 市 建 设 构 想
李建 华 荆 刚’朱玉春 张士亮 , , , , 杨会侠
(. 1辽宁省朝 阳市园林管理处 , 辽宁 朝阳 12 0 ;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 院) 20 0 2
摘
要: 根据朝阳地 区自然环境 、 功能 区及立地条件 , 建立城 区绿地 系统 、 城郊防护 系统和环城 森林 生态 系统 . 同 共
2 2 规划原 则 .
1 朝阳市园林绿化现状及存在 问题
城市绿化 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 1 中心城 区 () 公共 绿地 少 , 6 . 7 h 占中 心城 区 面积 的 仅 9 1 m , 24 %, .4 且分布不合理。( ) 2 单位 附属绿地缺少特 色, 植物配植单调 , 并且绿地多集中在几个较大 的工
当前朝阳市主要环境问题是干旱、 风沙、 水土流 失、 空气污染等 , 形成 的根本原 因是森林植被少 , 空 间分布不均匀, 森林质量差和绿化总量少 , 对大气湿 度、 温度调控能力低下 , 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 沙尘、 扬尘天气增多。
3 生态 园林城 市建设措施
3 1 城 市绿化 发展 方 向和 目标 的确定 .
作者简 介: 李建华( 9 6一) 女 , 宁建平人 , 16 , 辽 高级工 程 师。 现从事城 市绿化工作.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
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提出了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城市建设;发展1 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园林绿化业迅猛发展,绿化公司日益增多,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园林绿化小区,形势喜人,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正在慢慢步入正轨。
但在内陆各中小城市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2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意义2.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紧迫性当前世界处在环境日趋恶化,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
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树立了辉煌的业绩。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尤其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时的威胁。
先建设(污染)后治理(保护)的教训代价太大。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2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城市生态园林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是为了使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减少热辐射和噪声污染及城市热岛效应,使环境适宜人类居住的发展战略要求。
自然就是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向往绿色。
绿色植物具有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所以把植物比喻为“城市的肺”,供城市交换空气。
城市绿化具有改善城市气候,改善卫生环境,蓄水防洪、防灾、美化景观、承载游憩、城市节能等不可替代的功能,城市假如没有绿化将是不可想象的。
增加绿量,重视生态,绿化城市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关键,而人均绿化面积,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的量化基础。
2.3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有助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完善形成当前,城市都在为步人现代化城市而积极的编制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围绕创建“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这一中心而编制新一轮的城市绿化规划。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园林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绿色发展、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进行思考,探讨如何通过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园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减缓城市内部的气候变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合理的生态园林规划建设可以为城市注入绿色,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选择,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的视觉环境,丰富城市的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3. 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
这样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生态园林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的交通、水利、供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相协调。
同时要考虑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的绿地。
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注重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植被配置,促进城市的植被恢复,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要加强生态管理,加强生态监测,完善生态保护制度,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要注重生态教育,加强市民的生态意识,促进市民的环保行为。
1. 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要加大对城市绿地的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地用地指标,提高城市的绿地率。
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要加强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意识,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
通过开展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品质,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
资源与环境
生态园林城 市建设 的构想
徐 丽 梅 大庆 市 园林 绿 化 养 护 大 队
摘 要 : 着我 国城 市化 的迅猛 发展 ,环境 问题 日益突 出。 为此 ,在城 市建设和 规划 中 出现 了生态 固林 城市 的概念 。笔者 结合 多年 随 的 工作 经验 ,提 出了生态 园林城 市建 设 的方 法和 构想 。 关键 词 : 城市化 生态园林城 市 规划 文章编号 :6 4 0 8 ( 0 8 l ( 一 l 4 0 1 7 — 9 x 2 0 ) 0c O 2 - l ) 中图分类号 ; 1 3 X 4 文献标识码 : A
1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 , 提升城市 健 全 城 市 的生 态 功 能 ,将 更 多 的野 生 动 植 对 绿 化植 物 的要 求 太 高 ,过 于追 求 完 美或
生态设计水平
生 态 绿 化 通过 构建 多样 性 景 观 ,对 城 市 整体 空 间进 行 生 态合 理 配 置 。 城 市 绿地 不 应局 限 于 仅 仅作 为视 觉 的 欣 赏对 象 ,还 应 满足 城 市 绿 化 的 外在 形 象 美观 。 作 为城 市 自然 生 产 力 的 主 体 ,城 市 生 态 绿化 应 成 为 城 市生 态 系 统 的 核心 。 因此 ,城 市生 态 绿 化应 贯彻 生 态 优 先准 则 , 同时 参 与城 建 项 目规 划 和 建 设过 程 ,而 不 是 工 程 建 设的 最 后补 漏 和 修 饰 。 其思 路 包 括 :在 实施 城 市 生态 绿 化 建 设 中 尽量 保 留 原 有 的 自然 和 人 文景 观 ,把 城 市 建设 对 生 态 环 境 的干 扰 和 破 坏 降低 到 最 低 程 度 ;完 善 城 市 绿地 规 划 布 局 能 有 效 协 调 城 市 居 民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根 据 城 市 气候 效 应 特 征 和居 民生 存 环 境 质量 要 求 ,搞 好城 市绿 化 布 局 并进 行 城 市 绿化 系统 设 计 ,提 出城 市 功 能 区绿 地 面 积分 配 、品种 配置 、种 群或 群落 类型方 案 , 根 据生 态功 能 区 建 设理 论 ,建 立 环 境 生态 调 节 区 ,在 此 区 中 , 自然 生 态 系 统 的特 征 和 过 程 应被 保 留 、 维 护或 模 仿 。 绿 地 在 城 市 生 态 环境 中担 负着 环 境 净 化 的 重要 功 能 ,防 止城 市污 染 。 应 用景 观 生 态 学 的 “ 底 廊 道一 斑 块 ” 理 论 ,建 基 设 城 市生 态 绿 地 的 绿 网 系统 。 根 据城 市不 同 分 区 的空 间 异 质性 ,贯 通 城 市 内 的绿 廊 结 构 ,其 中绿 廊 穿越 外 环 绿 带 、 楔 形绿 地 和 中 心 区 园林 绿 地 , 将城 市 周 边 的 清 洁冷 湿 的 空 气经 过 高 绿 量 的森 林 群 落 引 入城 市 内部 ,缓 解 热 岛效 应 , 改善 空 气 质 量 。在 城 市 的生 态 绿 化 工 作 中 ,我 们 应 注意 城 市 绿 地分 布 的 均 匀性 和合 理 性 。 在 目前加 快 城 市绿 化 步 伐 的 一 片呼 声 中 ,人 们 似乎 更 热 衷 于城 市 新 区 绿 地 的开 辟 ,城 市 中 心 区 绿 化 、老 城 区绿 化缺 乏 应 有 的 关 注 目光 , 新 、老 城 区 绿 化 建设 的 “ 极 分 化 也 由 两 此 而 生 , “ 需 要 绿 的 地 方 反 而 最 缺 乏 绿 最 轻 易 否定 有 关 。如 片面 追 求 “ 四季 常 绿 ” , 使 适 应 性 强 、 色 彩 丰 富 的 落 叶 植 物 遭 冷 落 ;“ 次成 型 ”等 急功 近利 的做 法 ,也 导 一 致 慢 长植 物 和 缺 乏 大 规格 花 木 的 植物 被 随 意 抛 弃 和轻 易否 定 。 在城 市绿 化 中 ,我 们 应 利 用 不 同物 种 在 空 间 、 时 间和 营 养 生 态 位 上 的 差 异来 配置 植 物 ,最 终形 成 乔 灌 草 结 合 、层 次丰 富 、配 置 合 理 的复 合 植 物生 人 工湿 地 系 统 ,它 们是 水 生 动物 良好 的栖 态 群 落 。 息场 所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弥 补 了 大量 自然 生 绿 量是 城 市 绿 地 生 态 功 能 的 基础 。 目 境 的丧 失 。 生 态 公 园是 模 仿 自然 生 境 、保 前 城 市 绿化 中的 绿 地 率 、 绿化 覆盖 率 等指 护 城 市 生 物 多 样性 的理 想 途 径 ,如伦 敦 中 标 往 往 不 能 真 正 体 现 出绿 地 的生 态 效 益 。 心城 区 的 海 德 公 园 、 中 山 市 的 歧 江 公 园 , 在 统 计 学 上 , 大片 草 坪 的 绿地 率 很 高 ,但 都是 较 好 的 例 子 。 中 国大 多数 城 市 中 的 自 并 不 见 得 比大 乔 木 下 硬 质 铺地 的绿 化形 式 然环 境 与 外部 大 自然 断 绝 联 系 ,但 通 过 划 更 符 合城 市人 居 的 需 要 。 而立 体 三 维 绿化 分城 市 的 生 态 功 能 区 , 构 建 城 市 的 “ 绿 能 大 幅 增加 城 市 的 三 维 绿量 , 降温 除 污 减 楔” “ 、 绿廊 ” 以及 “ 网 ” 绿 ,能够恢 复城 市 噪 效 果 显 著 , 却不 能 纳 入城 市 绿 地 的 统计 外部 生 物 基 因 的正 常输 入 和 城 市 内部 生 物 中 。生 态 绿化 不仅 要 提 高 绿地 率 ,最 主 要 基 因 的 自然 调 节 。 特 别是 在 草 地 生态 、森 的是 提 高 绿地 的叶 面 积 指 数 。 鉴于 此 ,我 林 生 态 、 淡 水 生 态 系 统 中 的 生 态 交 换 关 们应 尽 量选 用 叶 面 积 大 、 叶 片 宽厚 、光 合 系 ,不 仅 要 求是 水 平 向的 而 且应 该 具 备 垂 效 率 高 的植 物 ,提 高 群 落 光 合效 率 ,创 造 直 向的承载 条 件 ( 自然 坡 岸 、湿地 、攀缘 适 宜 的 小 气候 环 境 ,降 低 建筑 物 的 夏 季 降 如
秦皇岛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构想
出休 养度假 、 风景游览 的景观特色为 主 , 绿化空 间采取
庭 院绿地与 自然风景写意相结合 的绿 化手法 ,体 现海
2 . 3 . 1山、 海、 关、 城 相融 。中外驰 名的天下第一关座落
在 山海关 中心 区 , 万里长城 由角 山、 长 寿 山, 经 天下第
一
滨风景度假旅游 的城市 风貌 。清光绪二 十四年( 1 8 9 8 ) ,
出入 口绿化 , 合理 . 9 9 %,建成 区绿 化 覆 盖率 4 3 . 4 %,人 均 公共 绿 地 1 0 . 3 m 2 。 目前 , 城 市 园林绿 地建设 , 依附城市 山川地貌 和风景旅游 区的建设 而初具规模 , 以城 区干道 、 滨河 系 统为绿化 网络 骨架 , 以公园 、 景点 、 游园 、 街头绿地为建
2 0 1 3年 第 8期
现代 园艺
秦皇 岛市生态 园林城 市建设之构 想
韦 国林 ( 河北省秦 皇岛开发区园林绿化管理处 0 6 6 0 0 4 )
随着创建 园林城市活 动的开展 ,城市 园林绿 化事
业得 到快速发 展。如何发挥 自身优势 , 突 出地方 特色 ,
单 位 的庭园绿 化为依 托 , 多
设 主线 ,突 出海滨城 市景观为特色的城市绿化格局基 本形成 。 2 特点与优 势 2 . 1 一市三城的城 市结构布局 构筑起城 市绿化 的框 架
特色 , 又 能满足 不同层次 的 要求 , 形成 全 区绿 化骨架 系
统及 城 区景观环境 基础 , 体 现现代港 口城市景观风貌。 山海 关 区位 于 城 市 东
为 中央暑期办公 地。 城市绿化 以 自然 山川地貌为基础 , 开放 自然 , 以小 型游 园为精品点缀 , 争奇斗艳 , 以休 疗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思路探究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思路探究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中,并依照生态原则对城市园林进行有序、全面的规划布局和设计。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思路是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绿地面积和提升生态景观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景观与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宜居城市。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概念和思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应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通过合理的生态景观布局,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增强。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要注重生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规划中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现有的生态基础和资源条件,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生态园林,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河流公园等,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需求,又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要注重人文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规划中要注重人文景观的塑造,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的城市绿地,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可视性和美观性,增强居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感。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要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中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倡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和材料应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居民绿色出行和环保行为,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和理念,其概念和思路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强调人文与生态的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目的是打造以人为本、生态友好、宜居宜业的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抓生态环境建设、建山水园林城市的构想
了城市环境质 量下 降 的 情况 :为此 , 雅安 市委 、 政府提 出 市
城市发展总体 目标 是 : 建成 四川 西部 生态 环境 优 良, i 区域特 色显著 ,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山水园林生态 区。为 了顺利 实
文化 名城 , 地处《 i 四J 省旅游 发展总体 规划》 l 确定 的“ i 自 J西 l
雅 安 市 , 设 立 雨 城 医 ( 县 级 雅 安 市 ) 新 原 。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充分 认识 到建立 花 园城 , 是消除 环境
污染 , 提高人居环 境质量 , 促进物质文明 和精 神文明 的提高 , 具有十分 深远的意 义。充分认 识 到生态 环境是 人类生存 和
发展 的基本条件 , 也是社会 发展 和进 步 、 济建设 的基础 , 经 保 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 建设 、 实施 可持 续发展 战略 , 是人 类进
设 山 水 园林 城 市的 构 想 为 实现 山 水 园林城 市 建设 提 出具 体挺 作措 施 : 并
【 关键词 】 生 态环境 ; 成都后花 园; 街昔设计
【 中图分 类 ̄1 u 8. -' 951 r
1 基本情 况 11 历 史沿革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o7 88 c 0 】2 00 — 2 1o — 932 2 0 — 09 0 0
然生 态优 先旅游 匠”, 内 自然 景观 和 ^文 景观 资 源 丰富。 境 有 大熊猫的故 乡——宝 兴蜂桶泰 自然保护 ; 有集 冰 J 、 i 温 l
泉 高原 、 原始森林 于一 体的 二郎 山森林公 园和 荥经县 龙苍
现这一 宏伟 目标 , 建议抓好 下 几个方面的工作 : 2 1 抓 好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和 管理 工作 建设 山水 园 . 林城市是贯 彻 党 的 十五 大精 神 和可 持续 发展 战 略。坚持 “ 人为本” 山水园林城市 建设 , 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的根本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思考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生态与园林融入城市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这种建设思考的出发点是为了创造更加人性化、宜居化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从四个方面展开思考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城市的建设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注重保护城市绿地、湿地、山水等自然环境,尽量保留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设置生态保护区,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使城市成为自然和谐的一部分。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要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很多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在规划城市建设时,应该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可以通过建设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规划城市建设时,也要合理划分土地用途,避免将土地用于低效率的建设项目,保留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要注重人文因素。
城市不仅是人居的地方,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规划建设城市时,应该注重保护和弘扬当地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使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韵味。
可以在城市规划中设置文化广场、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供展示、交流和传承的场所。
在城市规划中也要注重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规划建设住宅区时,要注重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要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城市建设的动力,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规划建设城市时,应该鼓励创新思维和技术应用,推动城市建设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可以在城市规划中推广使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还可以注重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人文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因素。
创建园林城市总体方案
创建园林城市总体方案城市园林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的“绿肺”,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多种功能。
同时,园林城市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打造一个卓越的园林城市,以下是一个园林城市的总体方案。
一、总体规划1.1 建设原则我们要在建设园林城市的时候,遵守自然规律和人文环境的基本要求,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人文相协调,以城市创新和人民群众潜在需求为导向,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发展为目标,建设一座绿化率高、品质高、功能齐全的现代园林城市。
1.2 基本布局在总体规划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品位为目标,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区位协调。
园林城市应该注重园林环境与城市规划的紧密融合,采用宜居性高、生态优美、文化底蕴厚重等原则,统筹考虑城市中心区和周边区域,打造一个生态文化城市。
建立园林城市的基本布局,按照色、香、味、形、声等五感的原理规划绿化、广场、游乐场、体育场、艺术广场、步行街区、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等功能区。
1.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应该是园林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物、车辆和人口等要尽量地与园林城市的绿化植被融为一体。
园林城市基本的规划控制,应采取细致而周密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督管理,防止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二、基础设施建设2.1 交通设施建设园林城市需要考虑对于市内交通的便利性。
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复合交通网络,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以适应市民出行的需求。
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公共交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增加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频率和车辆保养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的质量。
2.2 供水供电设施城市的供水供电设施是建设城市园林的基础设施,必须予以充分的保障和推广。
在园林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供水供电设施的建设,提高供水供电的水质和供电的质量,以满足城市居民对水和电的需求。
什么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
什么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它倡导将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该概念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理念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在城市规划中,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与恢复放在首要位置,体现生态优先、和谐共生的原则。
二、核心特点1. 生态协同发展:生态园林城市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构建水、气、土、植被等多元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互动。
2. 绿色低碳: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交通。
通过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 空间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城市空间更加合理、高效。
包括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
4.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5. 文化传承: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城市建设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三、实践案例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园林城市。
该市拥有丰富的绿色空间,建有许多公园、植物园和湿地公园。
这些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充当自然生态系统。
此外,新加坡致力于提高城市绿化率,采用垂直绿化技术,在建筑物外墙种植大量植被,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2. 美国波特兰:波特兰是美国一座拥有浓厚生态文化的城市。
该市倡导绿色交通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市民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波特兰还建有众多生态公园和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四、发展优势与挑战生态园林城市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等。
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以扬州市生态园林城市为例
随着我 国经济建设 的发展 ,每个城市 的规模 也发 生 了变化 , 在城市扩建和改造的同时 , 给我们生存 的环 境也带来 了一定 的破坏 。 为 了改善我们 的人居环境 , 建
设生态园林城市 已成为我们研 究的重要课题 。各个城
协调发展 。 国的 园林城 市 建设 是 在 2 0 世纪 8 0年代 提 出 的, 1 9 9 2 年 开始 了“ 国家园林 城市” 创建 活动, 有 力地推 动 了各级城市 园林绿 化事业的发展。 建设部于 2 0 0 4年
市在 生态园林城市 的建设 中 , 由于地理位 置 、 气候、 土 壤 环境 、 植被状 况等不尽相 同 , 均 表现 出不 同的特点 。 扬 州地处长江 中下 游平原 , 南 临长江 , 北 接淮水 , 水 资 源 十分丰 富 , 气候适宜 , 为植物 的生长创造 了良好 的环 境 条件。 扬 州市是 国家建设部 2 0 0 7 年公布 的首批 国家 生态园林试点城市 ,目前正在 申报争创全 国首批 国家
共处 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 目标是 “ 空气 清新 、 环境
扬州市是 国务 院首批 公布 的 2 4座历史 文化名 城 之一 , 园林肇始 于西汉 、 兴盛 于隋唐 、 成熟于宋元 、 鼎盛
于 明清 , 自古有 “ 绿杨城郭 ” 之称 。扬 州市 2 0 0 3年被评
优美 、 生态 良好 、 人居和谐 ” 。 加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 一 是优 化人类 生存环境 ,
生态园林城市 。作为地处扬州 的扬州大学 园林专业 的 学生, 更要关 注扬州市生态 园林城市 的建设 , 现结合 专 业学习 , 对 扬州市 生态 园林城市提 出一点思考 。 1 我国生态园林城 市建设 的作 用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是指根据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标准与要求。
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城市规划(1)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应考虑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合理规划城市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以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需求的满足。
(2)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应将环境保护纳入重要考虑因素,规划合理的绿地面积,保护并增加湿地、森林、水源地等生态系统的面积,实施合理的防灾工程。
2. 城市建设(1)生态建筑:城市建设应推广使用绿色、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室内环境舒适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应推广采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绿色屋顶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循环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科学管理(1)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城市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城市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生态保护措施:建立城市绿化、植被覆盖、水资源保护等政策和措施,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 公众参与(1)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2)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居民参与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活动。
5. 政策支持(1)政策激励:制定政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推动生态城市的发展。
(2)经济投入: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以上是关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这些标准旨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和管理,才能建设出生态友好型的城市。
2024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2024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市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空气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我国决定在2024年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
这一举措旨在注重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目标设定1. 创造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将城市公共空间和居民生活区域打造成绿色生态环境,提供宜人的居住条件。
2. 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建设园林城市不仅要美化环境,也要保护与之相关的生态物种,为城市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3. 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通过创建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更多休闲娱乐场所和文化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4. 推动经济发展:以园林城市为载体,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城市绿化(1)推动城市绿化的全覆盖:在城市公共空间、道路两旁和居民小区等地方增加绿化覆盖率,确保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绿色环境。
(2)提升绿化质量: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树种进行植栽,注重树木的养护和保护工作,保持绿化植物的健康成长。
(3)广泛普及垂直绿化技术:在城市建筑物外墙、屋顶等空间进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色面积,改善空气质量。
2. 建设生态保护区(1)设立城市生态保护区:确定一定范围的土地作为城市生态保护区,保护各类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加强对其的保护与监管。
(2)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城市环境监测体系,对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3. 增加公园和休闲设施(1)建设多功能公园:增加城市公园的数量和规模,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场所,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2)设置生态观赏点:在公园和城市重要景点建设生态观赏点,提供观赏自然生态的机会,增强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发展绿色产业(1)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鼓励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思路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思路1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1]。
2004年我国建设部正式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从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城市生态园林提升、城市园林绿化保“量”求“质”、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二是注重城市污染治理,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城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综合效应;三是注重低碳生态、绿色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建筑、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意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于我国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和丰富城市发展的内涵,有利于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另一方面在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促进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科学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原则3.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重视解决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3.2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建设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城市环境。
3.3系统性与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
[摘要]: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文章从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等方面论述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建设构想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26-0191-01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
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1、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
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城市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
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
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
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
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
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
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
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
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
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此外,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各种废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绿化的例子。
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
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
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
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
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
境的丧失。
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
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
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
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
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
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
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
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
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3、?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
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
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
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
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
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
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城
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
能否体现城市地方特色是绿地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地方特色越强,留给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
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
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作者简介:
李环宇(198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园林绿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