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苏科版物理第1章声现象第1节 声音是什么 讲义
![苏科版物理第1章声现象第1节 声音是什么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7df268b915f804d2b16c1c4.png)
【课前思考题】小声同学买了新手机要试试录音功能,录音后播放,听到自己的声音很生气:“我的声音哪有这么奇怪!一定手机不好”边上的小音同学说:“这就是你的声音啊!手机录音功能挺好的啊!”小声和小音同学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呢?【解析】声音不能以远近区分,应根据传到区分,小声听到自己声音主要是由脸上的骨头传递给耳朵,而小音听到小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过来的,是有区别的。
所以录音录小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和小声听到自己的声音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小音听到小声的声音和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是一样的,都是由空气传递的。
第1节声音是什么一.声音的产生【生活现象】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水盆【实验过程】请观看视频【实验现象】音叉振动发声时,可以看到塑料小球被弹开【实验结论】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说明】①“振动”中“振”不要写错了②“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③在研究物体振动发声时用到了转换法:将不容易观察到的细微现象,形象直观地显现出来如在桌面上撒一些细沙,敲击桌面发声时,可以看到细沙在桌面上跳动认识一些新奇的发生现象(1)笑树:经常莫名其妙哈哈大笑【原因】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2)蝉【原因】蝉是通过腹部的发生器官发声。
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为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而雌蝉没有发音器,在腹部只有接收声音的器官(3)长颈鹿为什么这么安静【原因】长颈鹿没有发声器官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说明】①“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②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③“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说成“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存在且会继续在介质中传播④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产生声音,但产生的声音不一定会被人听到2.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3.常见物体的振动(1)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2)婉转的鸟鸣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3)弦乐器发声靠弦的振动,如二胡、京胡、吉他、琵琶、提琴等(4)管乐器发声靠管中空气柱的振动,如笛子、箫、黑管、号等(5)打击乐器发声靠锣面、鼓面的振动,如锣、鼓等【判断鼓面发声时是否振动】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屑,敲击鼓面,鼓面发声,小纸片在振动,说明鼓面发声时也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1)通过气体传播:人与人交流时,声音通过空气传播(2)通过固体传播:①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敲击,会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②耳朵贴在铁轨上,判断对面是否有火车过来或有多远,说明固体可以传声(3)通过液体传播:钓鱼时说话,会被鱼听到将鱼吓跑,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空气可以传递声音【实验器材】音叉2个、乒乓球、铁架台【实验过程】敲打乙,与甲接触的球会弹起【实验结论】空气可以传递声音【说明】①实验成功的前提是两个音叉振动的频率必须相同;②频率相同才会引起共振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通过无线电(电磁波)交流,而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用真空泵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逐渐抽出时,闹钟声会减弱。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08a6203169a4517723a366.png)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这种振动有的能看见,如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人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有的看不见,如敲桌子时桌面的振动。
这时可以用一些泡沫塑料等轻小物体放在上面,敲桌子时泡沫塑料在不停的跳动,说明桌子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固体传播声音最快(如古代打仗时士兵趴在地上听远传是不是有人过来啦),气体传播声音最慢。
3、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和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取340m/s。
·5、回声产生的条件是距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在教室里唱歌是距离小于17m,使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所以感觉声音更加响亮,在旷野中没有回声所以感觉声音比较小。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2、声音的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属于声调的例子有(1)、男高音、女低音,(2)、调音师调音(调节弦的松紧),(3)、暖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4)、男生声音低沉,女同学声音尖细。
3、声音的响度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外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属于响度的例子有(1)、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震耳欲聋,(2)、调节电器的音量大小,(3)、扩音器,(4)、4、声音的音色和物体的结构有关,物体不变,音色不变。
和音色有关的例子有(1)、闻其声知其人,(2)、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3)、敲西瓜看西瓜是否熟了;敲击花盆,看是否有裂缝(4)、听诊器5、人能听见的声音是20 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比如大象发出的声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会发出次声波。
高于20000 Hz的叫超声波,比如海豚音,蝙蝠发出的声音,倒车雷达。
第三节声的利用1、。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件)-苏科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件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课件)-苏科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6a5ae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d.png)
例如:我们实验观察到随着瓶内的空气 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就越来越小,在此 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推理得出: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3 声音是一种波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1. 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以疏密相间的波动并向远处传播,当这种波动传 入人耳中,鼓膜发生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叫作声波。 2. 回声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如墙、壁、山坡)被反射回来, 形成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 耳边,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距发声体距离至少17m。
①若把铜铃放在A、B的中点,即s1=s2, 敲打铜铃后,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_0_ms.
②若小明将铜铃放到B的右边,并与A、 B在一条直线上,让铜铃发声,增大铜铃到B 的距离,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_不__变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①铜铃在A、B中点,s1=s2,由 于声速相同,声音从铜铃到达A、B 的时间相同,故液晶屏的示数为0。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人耳听不 到的声音
超声波、超声波技术
次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和利用
第一章 声现象
重点知识和实验
重点知识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 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3. 声音的分类,噪声及其控制.
4. 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5. 次声波的特点及其利用.
重点实验
1. 探究声音的产生.
2. 探究声音的传播.
3. 探究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 4.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5.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第一章 声现象
重要方法
1. 转换法:如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乒乓球,由 乒乓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时,由人刚好听不 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反映材料的隔声性能,都运用了转换法.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47deaf79563c1ec4da71a4.png)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很多物体的振动难以直接观察到。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
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
例如,发令枪响后,过一会儿终点计时员才能听到枪声。
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消失。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5.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2.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V液>V气。
(2)介质的温度。
在空气中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素材】1.1 声音是什么 课后作业
![【素材】1.1 声音是什么 课后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8fd5ca9f01dc281e43af018.png)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是什么班级学号姓名1.声音是由物体的而发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2.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传播.3.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
4. 敲打铜锣,因锣面而发出声音,而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宇航员即使再用力敲打,他也不能直接听到锣声,这是因为不能传声.5.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的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声,这说明。
6.遇到大风天气,路旁架设的天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嗡嗡声是靠传播来的。
7.如下图所示,把正在响的门铃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罩内空气后,听不到铃声;再把空气充入罩内,又能听到铃声。
这种现象说明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8.如上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_________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_________,从而使左边音叉振动发声。
9. 声音以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10.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11.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1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C.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14.在敲响大古钟时,会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B.大钟还在振动C.大钟停止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在钢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慢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16.家庭小实验:请同学们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土电话”,看谁的作品最好,并试着去完成下列问题:(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明。
声音是什么
![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0ae463284868762cbaed597.png)
丹徒区中片8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是什么执笔人:纪建骏学校:丹徒区辛丰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⑵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⑶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鼓励思维的形式向开放性和独特性发展。
⑵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学生善于使用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的习惯,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⑵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用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并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教学方法:边探究、边实验、边总结组织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动手,共同探索。
板书课题:第一节声音是什么板书: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分组活动:老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每人准备一张纸,第二组准备每人一根橡皮筋,第三组每人准备一个笔帽,第四组每人准备一杯水,请学生试一试,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同学间和同组间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学生:用纸、橡皮筋、笔帽、一杯水表演各种声音。
教师:对学生表演的各种方法的声音加以评析,适当适时表扬学生的创意。
比较思考:⒈以上各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⒉以上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活动:⒈请学生把手指放在喉咙的发声(声带)处读下面一段话:“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你发现了什么?⒉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你感到了什么?归纳:声音( sound):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如:固体、液体、气体板书:二、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吗设疑: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吗?活动1: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请你的伙伴用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能听到笔敲打衣架的声音。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补充习题 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补充习题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ac065d31b765ce050814e4.png)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是什么例1 B 例2(1)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3)不会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物体振动液体(或液体和气体)2.小大真空3.B4.D5.声音可以沿铁管传播,并且铁管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第二节乐音的特性例1 小鸟频率牛幅度音色例2 琴弦的振动音调1.音色响度音调2.A3.C4.D5.B6.(1)纸屑在鼓面上跳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2)把鼓面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听到的声音变大看到纸屑跳动的高度(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或响度与振幅有关)第三节噪声及其控制例1 B 例2 强度过大的炮声可能是导致鸡、鱼死亡的元凶1.声源人耳传播过程中2.工厂里机器发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上的敲打声等马路上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汽车的刹车声和喇叭声等3.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4.声源树木等可以吸收噪声 5.A 6.C 7.B 8.雪地疏松多孔,能吸收大量的声波,因此下雪后周围会显得特别安静第四节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例1 用一个振动频率为15~20Hz和20000~5000Hz的声源发出信号即可例2 ②、③、④①、⑤1.6 次声波不能2.能量超声波诊断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或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位置、超声波测速、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碎石等)3.大于听不到自己或同伴发出的声音4.狗超声波声呐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的,真空无法传声5.D6.B本章练习1.B2.C3.C4.D5.D6.B7.D8.次声波振动9.响度音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不能10.笛管内的空气柱音调响度11.噪声劝说他停止弹奏(或关紧门窗、用棉花塞住耳朵等)12.固体(骨骼或身体)可能是声音传播的途径不同造成的(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13.空气音色14.350 能15.实验(1)研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2)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3)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4)研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16.手机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会逐渐减小且不能持续发声方案B 人耳难以辨别响度差别不太大的两个声音17.(1)材料(2)A、B (3)采用听的办法(音调较高时声音较尖锐)或用仪器判断18.(1)温度;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温度越高,声速越大(2)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第二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例1 固态:冰、铁块、干冰、粉笔、熟鸡蛋液态:水、酱油、牛奶气态:水蒸气、空气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例2 DABCEGF1.液体热胀冷缩(a) 0.1℃ 36.5℃ -20~104℃ 1℃ 22.0℃2.A3.C4.A5.(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部(2)读数时,温度计脱离了被测体(3)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上表面相平第二节汽化和液化例1 C 例2 D1.水蒸发吸热,且风吹后蒸发加快略低于2.汽化吸收液化放出压缩体积3.停止水壶(a)不能继续吸热继续水壶(b)还能从金属板吸热4.(1)92 (2)如图所示(3)吸热(4)98 保持不变5.C6.C7.B9.解释不对,小水珠是空气由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自来水管液化而成的,不是水管漏水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例1 晶体 0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例2 不会1.熔化凝固不断变化非晶体2.凝固放热3.C4.A5. (1)如图所示(2)液态固液共存固态(3)3min (4)开放题,例如:硝酸锌是晶体,它的凝固点为37℃;它凝固后比凝固前降温慢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例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在窗玻璃的内表面1.升华凝华2.升华吸热3.霜、“雾凇”液化4. 升华吸收液化凝华5.A6.D7.C8.C9. 发生了升华现象,当地的气温为-15℃,且沙地干爽,因此积雪不可能因熔化而消失,只可能是直接变成了水蒸气第五节水循环例1 B 例2 B1.蒸发液化内凝华2. 356 12 通知单见下表3.C4.蒸发吸液化凝华放5.如图所示本章练习1.C2.B3.A4.C5.C6.①凝华②液化③汽化④升华⑤液化⑥熔化凝固7.吸升华 8.固液 9.0℃的冰熔化吸收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10.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沸水的温度超过体温计程 11.汽液放吸降低12.(1)慢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2)状态 -4.0 (3)BC 吸保持不变固液共存态13.(1)图略(2)22 (3)降低慢 14. 373 273 15.(1)= <玻璃泡上的水蒸发吸热小(2)空气湿度大,汗液不容易蒸发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色彩颜色例1 红紫不能不是例2 太阳光照射到露珠上,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观察时视线的角度不同,看到的色光也不同1.自身发光①、③、④、⑧2.红黑3.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4.能量太阳(光)电太阳(光)化学太阳(光)内 5.D 6.C 7.C 8.光的色散现象空气中的水珠起三棱镜的作用,太阳光照射水珠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第二节人眼看不见的光例1 这一现象说明红光外侧存在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因为红光外侧的光也能像红光一样有热效应,使温度计的示数上升例2 A1.红外线紫外线紫外线2.C3.B4.B5.B6.这种说法不对,紫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他看到紫外灯发出淡蓝的光,是因为紫外线灯发出紫外线的同时,也发出人眼看得见的淡蓝色的光灭菌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例光路如图所示,光不能绕过直杆照亮其后面的区域,因此在直杆(不透明物体)的后面会形成阴影,这说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简称光的直线传播) 2.D 3.C 4.C5.B处观察的范围大;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分别作出在A、B两处通过小孔观察外面景物范围,由作出的光路图可看出,人眼在B位置处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比在A位置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要大。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课堂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课堂笔记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42f127210661ed9ad51f343.png)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敲鼓时鼓面振动,风声是空气振动,雨声是水振动,读书声是声带振动。
二、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现象: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渐变大。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推理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一般,人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的。
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靠无线电交谈。
三、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四、声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五、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ºC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更快,在固体中最快。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
(传播速度和介质密度有关,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大)。
介质的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五、回声声音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反射来就形成回声。
1.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慢0.1秒以上。
(障碍物距离人至少17米远)2.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秒,使原声加强。
3. 应用: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测障碍物距离,公式:s=vt/2六、习题举例: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听觉的形成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我们用录音听自己的声音感觉和自己听自己说话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传播方式不同,自己说话是有骨传导传到听觉神经,听录音是由空气传播。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一、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频率决定音调的的高低。
女生的音调高,男生的音调低。
小孩的音调高,大人的音调低在键盘乐器中,越是右边的音,音调越高,越是左边的音,音调越低。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声音是什么 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声音是什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74a6476c66137ef06194a.png)
2、你们听到的声音又是如何让你听见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就会知道了,下面咱们一起来学习下。
(一)声音的产生
同学们都拿出来一张纸来,大家一起来想想做做,看看有什么办法能使这张纸发出声音。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呢?比如它们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点的?
一、声音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施教策略:通过学生举例、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现等方法。
教学难点:设等探求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教学资源
学生………
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是手指有什么感觉。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
小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教师展示几个图片,让学生感受下声音是“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让学生举例一些发声物体振动的事例。
(二)声音的传播
(1)将衣架挂在个绳的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的时候,你听到了什么?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
(2)把耳朵贴在盛水的鱼缸外面,让同学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想一想:它们在声音传播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请学生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
音叉细线衣服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设等探求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可编辑全文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98a6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8.png)
自学导航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有哪些?
小资料
1.可听声:人耳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至20000Hz之间,我们把它叫做可听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
空气
水
钢铁
340m/s
1500m/s
5200m/s
声音的速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是 ___。
在固体中最 ,在气体中最 。
不同的
快
慢
识记
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也听不见,这是为什么?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
打闪后经过1s人才听到雷声,则由此可判断人离打闪处的距离约为___m。 当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其速度将___。
水银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煤油温度计
3.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每一小格表示1 ℃
0 ℃
100 ℃
通常情况下,纯水的沸腾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摄氏度(℃) 的规定
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年级《声音是什么》说课稿
![年级《声音是什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2c3885e58fafab068dc0208.png)
年级《声音是什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是什么》,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计划一课时完成。
一、教材分析《声音是什么》是本章的第一节,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篇之作,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物理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是后继学习乐音的特性、噪声及其控制的基础。
苏科版教材从让物体发声的系列小实验入手,探究怎样产生声音,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再通过类比法介绍声音是一种波,以及声速的概念。
最后回归生活,体会声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渗透能量这一核心概念。
教科书这样的编排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体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主建构知识的教改主张。
二、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认知、推理能力有限,因此我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作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四、学法与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将在本节课上采用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并辅助于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而我将在本节课上采用启发、引导、演示实验,并辅助于讲解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五、教学程序这是我的教学流程,现在我来具体介绍《声音是什么》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理由。
在新课引入时,首先为同学们放几段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大家猜猜是谁发出声音的?利用小游戏来引入课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在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活动——提出假设——证明假设——确认假设成立”的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经历利用身边的器材产生声音的活动,比比谁的方法多,这一活动既让学生亲身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物体是怎样发声的?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般的教学活动到此就能够得出结论了,而我仅把学生的这一结论当成假设,进一步提问:怎样证明你的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此让学生经历转换法、放大法等科学方法,学生往往设计出固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在此我还引导学生设计液体、气体发声的实验等,为后继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做好铺垫(这里可以有多个实验:学生利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贴在脸颊或者部分放置在水中感受和观察振动,学生们触摸自己的喉部,真切的来感受一下,注:括号里不讲的哦);那么如何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声音停止呢?再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深对“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从而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什么是声音(1)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节 什么是声音(1)学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fe0660d4d8d15abf234ed8.png)
第1节什么是声音(1)学习导航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声速的概念3、观察声源发声时的振动现象难点:通过真空闹钟实验,体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考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速的应用知识点分析一、声源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
2、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有物体在,就一定有声音产生。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4、科学研究方法:①将不容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借助恰当的工具,转换放大成便于观察的方法叫,例如:振动的音叉看不见,但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看到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又如:为了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用打点记时器给运动的小车尾部拖动的纸条上打点,将小车的运动情况转换成研究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
②在大量实验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从而它具有普遍性,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例1:某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先用锣槌敲击锣面发声,然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锣声消失的原因是()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使锣面振动加快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D、以上判断都不对方法总结:声音的停止,必然是的停止。
例2:“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小明体验到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例3:说出下列现象中的发声体分别是什么:①弹吉它时,吉它发出美妙的声音②笛子吹奏出清脆的音乐③喜庆的鼓声被他敲得震天响④打开音响,音箱喇叭发出声音⑤小军能用口哨吹出流行音乐⑥狂风吹得电线嗡嗡作响方法总结:发声体的判定比较难,主要是根据各种发声器结构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关于观察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去综合分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声音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故而也叫。
2、由两个对象(如水波和声波)某一方面特性相似,而类比推理出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方法,叫法。
例如: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物体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动向四周传播。
声音的基础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ff0140fbb68a98271fefa17.png)
声音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若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停止;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声音靠介质传播。
4、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5、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而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6、声音在15O C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7、声音传播的速度关系:V固>V液>V气8、有声音一定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声音。
9、频率是指1秒钟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Hz10、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11、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
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频率的大小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由振幅,人耳到声源的距离,声音的分散程度决定。
4、音色也叫音品,指声音的特色。
我们根据音色能判断出说话的人是谁,声音是由何种乐器发出的,并能分辩出物质的好坏。
5、一般情况下,儿童说话的声音音调比成人的高。
6、男生说话响度大,音调低;女生说话音调高,响度小。
7、用手指不断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音调。
8、牛叫的声音响度大于蚊子的声音,但牛的叫声音调低于蚊子的声音。
9、用手敲出西瓜,这是根据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它的好坏。
第三节、奇异的声现象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见就是回声。
2、当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小于0.1S时,原声和回声就加强;当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S时,我们就能分清原声和回声。
3、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少于17m。
4、当声音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
5、两个音叉放在桌面上时,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后,使它停止振动,会听到未被敲击的音叉却在发声,这类现象叫共鸣。
则此两音叉必须频率相同才能产生此现象。
苏科版2024物理新旧教材对比(第一章)
![苏科版2024物理新旧教材对比(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4fee4a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0.png)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是什么节首语部分听周围的声音,提出声音是如何产生?又是怎样传播到人耳?(本节重点)增加部分:1、敲击音叉,使它与悬挂的乒乓球接触这个实验。
又补充了《读一读》声带是怎样发声的?2、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这个实验中增加了停止抽气并打开阀门,你听到的铃声又有什么变化?3、把固体、液体和气体统称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4、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的现象并做出的推测。
研究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研究表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
新教材中补充了生活中见到的例子,在空旷的山谷中大喊一声喂,可以听到绵延不断的喂喂声。
然后说明这就是回声。
并解释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经山体反射而形成的。
6、直接表明: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7、人能听到声音,就是由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人们常说“震耳欲聋”就是形容声波传递能量大。
8、实践与练习中的1、2和3学生都可以自己实践操作,并完成思考。
改变部分:1、探究声音的产生活动中,试一试,移到实践与练习中2、在图1-3(b)中原教材中试一试结果会让你感到意外,改为你有什么发现?3、原教材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新教材中改为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4、原教材中声能在“生活、物理、社会”中,新教材中变为读一读,5、在“生活、物理、社会”中改为中国古代的回声建筑,介绍了天坛的回音壁。
删减部分:1、探究声音的传播,图1- 3(a),删掉”你能听到声音吗?2、原教材中,声速中猜一猜,想一想,读一读,都删除了。
3、删除超声波钻孔机这部分内容表明声音具有能量。
4、www中所有练习均删除。
第一章第2节声音的特性增加部分:1、声源的振幅越大,在一定位置接收到的声波的振幅就越大,因而响度就越大2、卡片从梳齿上划过实验以及得出结论:卡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卡片振动的快慢有关一个物体在2S内振动10次,他的频率是5Hz3、生活物理社会钢琴的调音4、实践与练习新1,3,4改变部分:1、标题由“乐音的特性”变为“声音的特性”2、第一段的引入问题“乐音有哪些特性”变为“声音有哪些特性”3、活动1.3“设计实验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方法”变为“做一做,在鼓面上撒一些红豆,敲鼓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分别轻重敲,你观察到现象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图1-11变为图1-13探究敲鼓强弱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4、音调的引入图片的改变,以及问题由“为什么唱到高原的高就唱不上去了”变为“为什么小华唱到高原的高就唱不上去了”5、活动1.4由“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改为“探究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图1-12探究尺的振动变为图1-14探究卡片从梳齿上划过信息快递:频率的定义变为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时间之比6、活动1.5 “分别用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变为“听一段交响乐,你发现其中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使几种不同的乐器”变为“使用不同的乐器”7、“几个人说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变为“后面座位上的同学交流时,即使没有看到人,凭借其说话的声音,你也能知道他们是谁”“人对声音”改为“人对这些声音”8、图1-13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到音色不同的声音,其图像是不同的,变为图1-16,借助仪器,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9、图1-14的改变以及文字描述的改变10、实践与练习原5变为2,插图改变删减部分:1、书本第一段内容乐音的引入更精当2、结论,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例如,某人的脉搏是每分钟72次,合每秒1.2次,因此频率就是1.2Hz4、实践与练习原1,2,3,4第一章第3节噪声及其控制节首语部分改变部分:对乐音进行规范定义,对应从环保类对噪声进行定义。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6eff7315a8102d276a22f8e.png)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学习探究】【要点1】 声音的产生〖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
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方案〗(1) 。
(2) 。
(3) 。
(4) 。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
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 。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后依然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4)能不能列举出一些发声体不振动的事例呢? 。
〖总结〗【要点2】 声音的传播〖活动〗(1)一位同学敲击课桌,另一位同学来听;再由一位同学将耳朵放在课桌的一端,另一位同学来敲击课桌的另一端,仔细聆听。
你又听到了什么?(2)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在中传声效果好。
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
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气体、液体、固体统一称为。
〖质疑〗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如何论证?〖方案〗器材:。
步骤:。
现象:。
结论:。
〖总结〗【要点3】声音是一种波声能〖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活动〗(1)阅读:课本15页。
(2)观察: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的水波和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
(3)观察:水波遇到小障碍物和大障碍物的现象。
〖总结〗【要点4】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思考〗(1)为什么我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呢?(2)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到回声呢?〖猜想〗。
01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01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979bd01df18583d0496459bd.png)
一、预习目标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
二、预习流程活动一:取出一张纸,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比比看,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活动二:拿出一杯水和一只空杯子(可用其它辅助器材),怎样使水发出声音?比比看,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活动三:你见过气体能发出声音吗?说出你的事例或演示给同学们看。
活动四:通过观察和感受各种发声的物体,我们得到: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________________叫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发出声音,因此它们都可以作为声源。
活动五:将一铁制茶杯(或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别人用铅笔轻敲时,你听到什么?________当你将细绳两端绕在食指并堵在两耳上,重复上面的操作,感受一下声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_____体可以传声,并且它的传声效果________。
活动六:在家中或宿舍里,两手各拿一小石块,将它们浸在深水中并相互撞击,能否听到声音?答案是____________,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体也能传播声音。
活动七: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_________气传播的,从而可以知道,______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活动八: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玻璃罩内,并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玻璃罩内空气,我们听到声音越来越_______,最后几乎________,我们可以推理:当罩内成真空(一点空气也没有)时,我们将_________。
根据活动五至八小结:声音可以在_____体、_______体、________体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
02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ppt
![02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46741410a6f524ccbf85bd.png)
4、声波能绕过小障碍物。 5、声波遇高大障碍物会反射回来。
四、声音的传播快慢
【思考】 1、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为什么我们要经 过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呢?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不是无穷快)
2、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 到回声呢 ?
(声音传播比较快,人耳反映不过来)
3、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多快呢?怎样描述?
一、声音的产生
你有多少种办法来利用一张纸发出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
【思考】 1、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 音叉的发声
一、声音的产生
【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体一定是固体吗? 2、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反思】声音离开介质还能传播吗?你能设计一个 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吗?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结论】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声音的传播方式
【思考】 1、真空为什么不能传播声音? 2、各种介质为什么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探究】 如何才能观察到声音引起介质的变化呢?
三、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波】 1、声源发生振动会引起四周介质振荡, 这种振荡方式就是声波。
2、声波必须借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波】 声波在传播中对其他物体会有什么影响 ?
3、声波能策动其它物体,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这种能量称为声能。
三、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波】 声波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体可以传声吗?怎么验证?
现象得出的结论: 气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现象得出的结论: 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受 困 的 矿 工 会 获 救 吗? 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图中事例说明什么?
该现象说明什么呢?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 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用手捂
住音叉,声音立刻停止。
思考二:气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演示:向笔帽中吹气可发出声音
思考三:液体能不能产生声音呢?
活动:晃动水瓶发出声音,把水倒人另一 个杯子中也可以发出声音
气体 、 液体 都能发声。 1.固体、 、 声源 2.正在发声的物体被称为____。
声音的传播
有同学在寺庙中游玩时,发 现当大钟被敲击后,大钟就会发 出声,已经停止了敲击,大钟仍 有余音,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解释吗?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 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 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 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 的结论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小华同学用 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 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 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 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
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中传播时,传 播速度最大的是在( D ) A.空气中 C.酒精中 B.水中 D.钢管中
一个人站在一座山前击掌,2s后听到了回 声,若声音在空气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 340m,则人到这座山的距离为( B ) A.680m C.170m B.340m D.510m
动动脑:哪些物体能够发声?
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 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 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B (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 于观察 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指出下列情况中声音主要是靠什 么传播的: (1)人们交谈时听到的 对方讲话声,是靠 空气 传播的; (2)耳朵贴在枕头上,可以听到放 在枕头下机械手表的“滴嗒”声,是 枕头 靠 水 传播的; (3)潜水员在水下 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是靠 传播 的.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 会被吓走,这说明 ( D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声音的世界
探究声音的产生
试一试: 纸、笔帽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谁
的方法多?谁的方法特别?
方法交流:
思考: 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做一做: 讲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发声的音叉贴
近面颊你有什么感觉?
声音的产生
产生声音?
如图所示,当用小锤敲响右边的音叉时, 发现挂在左边音叉旁的塑料小球会被弹起,这 个实验说明了:(1)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 物体振动 产生的;(2)__________能传播声音。如果 气体 这个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塑料小球__________ 不会 (选填“也会”或“不会”)像图示那样被弹 起,这是因为 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声源 ,它们 振动。 一定在 在下列几种情况中,不能够传 播声音的是 ( D ) A. 固体中 B. 液体中 C. 气体中 D. 真空中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 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 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声音具有能量,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的作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通过交流谈话,人们可 以交换信息
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 可以了解病人的健康状 况
回顾一下 你今天学习的内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可通过什么传入人耳? (三种)各举一例 。 3.声音在哪里不能传播?举一个例子。 4.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向外传播的? 5.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6.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1.声音可以在 传播,不能在 固体
、 、 、 液体 中传播气体 真空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在 太空中战斗的场面。你认 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 声音吗?说说你的理由。
思考:
听见声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声源、介质、耳朵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称之为声波
波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传 播的,我们把它称为 . 声波
猜一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读一读:p10
四、声速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声音的能量
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 声波能使物体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