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 3.3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及功能
课堂篇 合作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
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千米范围内。图甲中“空间资料”是该市
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千米2(该区面积共16千米
2);“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
调出城市电子地图,对主要商业区、居住区、城市繁华地段进行快
速查询统计,各种数据、指标一目了然。他输入自己的期望值,系
统很快筛选出5个最具价值的热点区域,并根据人流量、交通状况、
周边地段未来发展预测等情况仿真计算出店面经营状况。张先生
很快就从中选定了自己最满意的店址。
(1)材料中,张先生在进行店面选址时运用了地理信息系统
探究一
探究二
课堂篇 合作学习
结合材料探究: (1)上图反映了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若应 用GIS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将发挥出怎样的作用? 提示: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事故(拥堵)地点,提出交通 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 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 (2)如果你想利用假期去里约热内卢看比赛,但你对里约热内卢又 不熟悉,你将如何利用GIS进行路径查询? 提示:利用网络GIS调出里约热内卢比赛场馆所在地区的地图,查 出车站到比赛场馆最合理的公交路线。
当堂检测
3.在城市管理中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
①可以为出租车司机很快确定汽车的位置
②可以对电力、电信、交通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实行有效管理,并
大大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效率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黄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原 水
原
因
土因
流
失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植
被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空间分布
地质量最好,15等耕地质量最差。
1.下列地区中,耕地质量最优的是( )
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四川盆地区
2.乙图反映出四川盆地区和云贵高原区的耕地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B.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
C.地表岩石裸露,无法耕作
D.人口少,无力开发土地资源
指点迷津
1.自然资源的属性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 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存在于自然 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 能量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环境,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分类标准 分 类
三、非可再生资源及其空间分布——以矿产资源为例 1.矿产资源的概念:由 地质作用 形成的,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在当 前和可预见未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 气态的自然物质。 2.矿产资源的分类:根据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用途,可将其分为金属矿产、非 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结合材料探究: (1)从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看,天然气属于哪种自然资源?(地理实践力) (2)针对我国目前能源资源现状,说明我国为保障能源安全应采取的主要措 施。(综合思维)
提示 (1)非可再生资源。 (2)加大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强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加快能 源储备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
复的特性 非可再 分类 生资源
利用之后,能在一定时间内 更新 、再生,或者能 够 重复利用 或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需要经过漫长的 地质时期 才能形成的资源,相对 于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
中图版地理必修三知识体系必修三知识体系第⼀章区域地理环境和⼈类活动第⼀节区域与区域差异⼀、区域特点1.区域具有⼀定的界限(有的明确,有的具有过渡性特点) 2.区域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区域有⼀定的优势、特⾊和功能4.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中国三⼤⾃然区1、产⽣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度地形、⽓候:⾃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然地理五要素:⼟壤、植被:⾃然区域的标志⽔⽂3、三⼤⾃然区的差异(P5图1-1-1)4、东部季风区的部差异(1)、南北差异1⽉0℃等温线①分界线:岭—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主要地理意义) 800mm 年等降⽔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P9图1-1-7)三、中国三⼤经济地带(P12图1-1-13)1、划分依据:⾃然条件、⾃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平2、差异第⼆节区域地理环境对⼈类活动的影响⼀、陆地环境对⼈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第三节⼈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然资源的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例)1、影响:①调整⽣产⼒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利影响③改善城乡⼈民⽣活⽔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体化进程和农村⼩康建设。
环境污染:⽔、⼟地和⼤⽓污染不利⽣态破坏:①占据农⽥,浪费⼟地资源,引起⽔⼟流失②地⾯塌陷、地下⽔漏失阻断2、⾯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量不⾜3、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2)提⾼综合利⽤:变煤为电、油、⽓(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产养殖,保护环境(⼆)⽔资源跨区域调配1、美国:北⽔南调⼯程(加利福尼亚州)(1)增加⽔源(2)调节⽓候意义(3)保护野⽣动植物(4)保持⽔⼟(5)防⽌地⾯沉降2、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程(1)社会效益:缓解⽤⽔不⾜问题,改善⼈民⽣活条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安定;南⽔北调意义(2)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3)⽣态效益:改善⽣态环境,美化⽣存环境,提⾼居住质量,控制地⾯下降趋势。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地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
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欧洲的三圃制条件地形:丘陵、平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3册全套PPT课件
青藏高寒区
比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还要微弱
土地利用方式以 畜牧业为主,少 数地区发展林业 和种植业
气温低、空气稀 薄、风力大、水 分不足、地形崎 岖,限制农业和 经济发展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交通
平原地区地形平 山地、高原地形崎岖,山高坡
(3)①青藏高寒区:土地利用方式以 畜牧业 数地区可适度发展林业 和 种植业 。
为主。少
②不利条件: 气温低 、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
足和地势崎岖。
2.交通
(1)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交通发达。
(2)西部地区交通不便,阻碍着 资源 的勘探开发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
3.经济和文化 (1)东部季风区 自然环境 适宜、 开发历史 久、经 济文化发达。 (2)西部地区 交通 不便,造成 信息 闭塞、经济落后, 影响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耕地
以 水田 为主。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南北方民居在 外在形态 上有明
显差异。
(3)对交通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由于河流 众多,内河运输
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
(5)资源差异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北方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储量大,因此重工业 发达;南方轻工业 相对比较发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3册全套PPT课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活动 (1)东部季风区:平原几乎全被开垦,是中国最主要的 农业区 。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草原和荒漠草原自古就是 牧场 。 ②有河水或地下水可供灌溉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如沙漠 中的 绿洲 农业。 ③主要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 盐碱化 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优质课件
青 藏 高 寒 区
(3) 区域具有一定特性(优势、特色和功能)
矿区
矿产资源优势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
景观特色
上海陆家嘴 商 业 和 服 务 功 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 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例:全球环境问题
生产全球化
区域的划分指标:
A、按政治、历史情况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
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 模糊。 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 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中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
黑河 按 人 文 指 标 划 分 的 人 文 区 域
腾冲
区域的划分指标:
A、按政治、历史情况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 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 模糊。 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 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 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 经济区、贸易区等
中图版高中必修三 地 理 全册优质课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 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和可量度的实体
东北
武汉市
西南
广东省
2、区域的分类: 按规模分: 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 按性质分: 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 化区域等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项目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5.了解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定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可以度量的实体。
(2)要素:一般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3)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4)特点:①范围范围有大有小、等级等级有高有低、边界边界有显有隐②区域内要素表现一致性③区域间要素表现差异性差异性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2、区域差异: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1)方法: 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B.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C.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为什么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呢?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差异呢?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水分条件C.海拔高度: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2、划分依据: A.基础:气候和地形B.标志:土壤和植被3、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要素自然区分界线范围气候植被土壤)(土壤)地形水文外力作用内部分异的课堂总结:“三山” : 400mm 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横断山区以东季风气候森林、森林草原多人工植被多平原、丘陵外流区、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丰富流水沉积作用气温(随纬度变化) 3000 米等高线(“三山”) 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大部温带大陆气候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多高原、盆地多内流河、咸水湖,降水少风力作用显著干湿度(干湿度(随距海远近变化)青藏高原阿尔金山昆仑山高寒气候高寒荒漠、草甸、森林高原、冰川冰川广布,多河流发源地冰蚀作用显著水热组合(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祁连山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1、区域的定义、要素、划分依据及特点2、简述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最新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的内容。
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
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
根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
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体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
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B、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教学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探究地球内部圈层活动中国古代对大地有一种说法:我们活人生活的地表叫人间,而地表之下的部分,叫阴间。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部说课稿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说课稿说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
2、知道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3、分析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说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全章教材的基础。
教材首先引入两个基本概念:区域和区域差异。
然后,以中国的区域差异为范例,介绍如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最基本的角度认识区域特征。
实际这里更深层的用意在于教会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具体地讲,本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关于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2、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3、如何认识经济区域差异。
在明确区域和区域差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是以自然区域差异为背景的。
所以,在学习第三部分内容的时候切忌脱离自然基础谈区域经济差异。
说学情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教学时可以采用让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过哪些区域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容易理解。
再让学生联系当地的实际和生活中的见闻,举出有关区域的例子。
比如,城市内部的工业园区、文教区等都是区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区域差异的内涵,再结合案例分析,学会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在知识和技能上更上一层楼。
说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
2、说出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知道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4、理解区域差异的内涵,学会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区域的概念。
2、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
3、通过对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上面是我国邮票展示的三个地方民居,从不同民居来 看,不同地区民居各具特色,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的智慧。 尝试探究:前两种邮票中展示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具有哪些 特征? 提示:前两种民居屋顶坡度较大,说明当地年降水量较 大,应属于我国东南沿海或西南地区的民居。
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_过__渡__的特性
(1)区域特点
内在联系:表现出④_相__对__一__致__的特性 范围:⑤_有__大__有__小__
等级:有高有低
(2)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单一
指标,也可以是⑥_综__合__性__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地荒漠化和盐渍
化
○30 气__温__低、空
气稀薄、风力
大、水分不足
和地势崎岖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1.教材P5“图1-1-1 中国三大自然区” 提示: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 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和青藏高寒区。本图就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读图 时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和 界线,二是三大自然区的范围。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 复杂的地质作用
三级阶梯状分布
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 太阳辐射强度从北递减Βιβλιοθήκη 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
气候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
出现转向
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 西北方向递减
受夏季风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 mm年等 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为界,东部大约以3 000 m等高线为界。
a.海拔○23 _高_,导致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24 低__、
风力大,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寒冻风化作用强烈,高
原上缺乏发育成熟的土壤。
b.内外流区兼具,高山、○25 _湖__泊_众多。
c.随海拔而变化的○26 水__热__组__合__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
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了解 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 掌握 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应用 利用图表和景观图,分析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①_地__理__空__间__,它具有一定的②_地__理__位__置_,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 疆的大部分地区 a.地处⑱内__陆__且四周多山,夏季风难以到达,气候干 旱。随距海洋远近的不同,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明显地分 为⑲草__原__、荒漠草原和荒漠三种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 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b.海拔较高,但差别明显,地形主要是高原或高山和盆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2.教材P6“图1-1-2 东部季风区的天然植被” 提示:本图包括两幅景观图片,反映了东部季风区的两种 植被景观。联系区域的概念和特征,该图又从侧面反映了 区域内部景观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界线的过渡性。虽然东 部季风区深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天然植被以森林为 主,但由于自东向西降水的逐渐减少,植被由森林过渡到 森林草原,而森林草原是介于东部森林与西部草原之间的 过渡性植被。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人类影响 程度
广泛而深刻
较弱
最为微弱
农业活动 最主要的农业区
以畜牧业为主
交通状况
交通发达
交通不便
经济和文化
开发历史久,经
济文化○27发__达__
经济○28 落__后__,教育和文化滞后
存在问题
○29_水__源__不足、土
2.自然区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因素 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 素,⑫_土__壤__和__植__被__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包括⑬_大__兴__安__岭__以东、内蒙古高原以 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 a.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等都随⑭季__节__变化 而变化。夏季风影响明显,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植被以 ⑮森__林__和森林草原为主,现多为农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 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b.海拔较低。地表水的补给以⑯雨__水__为主,绝大部分地 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c.随纬度位置变化的⑰_气__温__状__况__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 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3.教材P6“图1-1-3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景观” 提示:(1)荒漠景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干旱的盆地内部, 或平坦的高原面上。风蚀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干 旱的裸岩山地,或风力强劲的山口处。 (2)荒漠景观以沉积作用为主:风蚀地貌景观以侵蚀作用为 主。 (3)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全年降水较少,且夏季稍多。
活动指导
2.区域差异:区域差异指⑦_两__个__或__者__多__个__区__域__之间的差别。 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
要素之间、⑧_区__域__和__区__域__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⑨_产__业__结__构__和空间 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产生原因:⑩_纬__度__位__置__、⑪_海__陆__分__布__和海拔高度等因素 的影响。
地。⑳流__水__侵蚀作用微弱,○21 风__力__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明显,风成地貌景观广布。多属内流区。湖泊多为咸水 湖,山地冰雪融水形成的径流是重要的水资源。
c.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22 干__湿__状__况__是决定该区内部
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3)青藏高寒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