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之海洋溢油概要

合集下载

溢油事件汇总

溢油事件汇总

溢油事件汇总,巴拿马最威武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1983年11月25日1847时,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FEOSOAMBASSADOR)在青岛港黄岛油码头满载原油43934吨出港时,由于了望疏忽,操纵不当,于青岛港中沙礁触礁搁浅,位置是36°03′58″N,120°15′07″E,经过5天多的抢救,于30日0020时脱浅。

溢出原油3343吨。

受污染海岸线长达230公里,其中重污染区4.7公里,面积14.7万平方米:另外,该市风景旅游区,沿岸滩涂及礁石有90.5万平方米,海水浴场6.6万平方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油污染。

巴西油轮“JACUI”1984年9月28日,巴西油轮“JACUI”也装了原油12万多吨,在同一地点搁线,溢出原油758吨,受污染海岸线达103公里,其中重污染区11.5公里,出事地点邻近风景区、曼德利号沉船位于渤海中南部,其地理坐标为:38°25′44″N,119°54′35″E。

沉船点及邻近海区是渤海主要经济鱼虾类的渔场,沿岸为季节性幼鱼保护区和水产养殖区,并有许多海水盐场和海滨风景区。

巴拿马籍“玛亚8”号1990年6月8日凌晨2时40分,两艘外籍货轮在距大连老铁山西南约30公里的海域相碰,巴拿马籍“玛亚8”号货轮当即沉没,轮船沉没处造成大面积溢油,形成南北宽约18公里,东西长70公里,面积约1260平方公里的浮油区。

由于大面积溢油的漂移、扩散,破坏了表层水体正常的生态环境,使这一海域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赤潮发生。

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溢油事故,使这一海域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受到破坏。

初步统计,仅对海洋养殖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00万元,而对底栖生物带来的危害和其潜在影响更难以估计。

巴拿马籍“亚洲希望”黄海北部沉没事件1995年6月9日14时,巴拿马籍“亚洲希望”轮在黄海北部成山角近海沉没,共溢油约240吨左右,油膜覆盖面积达246.8平方公里。

【触目惊心】全球10大海上溢油事故

【触目惊心】全球10大海上溢油事故

【触目惊心】全球10大海上溢油事故10、Amoco Cadiz油轮溢油事故1978年3月16日,“Amoco Cadiz”油轮由于操纵装置失灵,在距布列塔尼半岛3英里处的Portsall暗礁上搁浅。

当时该船正由阿拉伯海湾开往法国,载有1,619,048桶原油泄漏入海,形成了长80英里、宽18英里的浮油带,污染了约200英里的布列塔尼(半岛)海岸线,还污染了法国布里多尼地区76个社区的海滩。

“Amoco Cadiz”溢油事故是法国第一起造成河口水域污染的溢油事故,也是历史上人们研究最多的一起事故,而且许多研究项目至今仍在进行当中。

据1979年当时所做的估算,溢油使渔业和旅游业损失2.5亿美圆。

法国政府向美国法院提出了总额为20亿美圆的经济赔偿。

9、Castillo de Bellver, 1983地点:南非萨达尔尼亚港沿海 (Saldanha Bay)漏油量:7,850万加仑事件:这又是一起油轮爆炸事件,在1983年8月6日Castillo de Bellver运载约7,850万加仑原油,不过就在南非西北部开普敦仅70英里外着火。

在船员弃船后,油轮漂到近海处断成两半,大约有110,000吨原油仍在船上的油槽内,而船头部分则是被拖离到海中将之炸沉。

当时漏出的油不算多,只使用化油剂来处理油污,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十分有限。

尽管对当地渔业并未造成严重冲击,约1,500只在附近海岛聚集繁殖的鲣鸟,却因此受油污侵害。

8. ABT Summer, 1991地点:安哥拉沿海漏油量:8,000万加仑事件: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海上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同时也是最鲜为人知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伊朗籍油轮“ABT夏日”号(ABTSummer)在距安哥拉海岸以西约900英里(约合1448公里)的南大西洋水域沉没。

1991年5月初,“ABT夏日”号在伊朗哈尔克岛装上了26万吨的重油,最终目的地是经由好望角,抵达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

近年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回顾一、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托雷·卡尼翁”号溢油污染事故1967年3月,载运12万吨原油的利比里亚籍油轮“托雷·卡尼翁”号从波斯湾驶往美国米尔福港,该轮行驶到英吉利海峡触礁,造成船体破损,在其后的10天内溢油10万吨。

当时英国、法国共出动42艘船只,使用了1万吨清洁剂,英国还出动轰炸机对部分溢出原油进行焚烧,全力清除溢油污染,但是溢油仍然造成附近海域和沿岸大面积严重的污染,使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此召开特别会议就安全技术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专门成立了一个常设的“立法委员会”,并且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出台了著名的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MARPOL 73/78防污染公约》。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溢油污染事故1989年3月24日,载有约17万吨原油的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在阿拉斯加瓦尔迪兹驶往加利福尼亚洛杉机途中,为了避开冰块而航行到了正常的航道外面,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布菜礁上搁浅,导致该轮的11个油舱中的8个破损。

在搁浅后的6个小时内,从“埃克森·瓦尔迪兹”溢出了3万多吨货油。

阿拉斯加1100公里的海岸线上布满石油,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约4000头海獭死亡,10—30万只海鸟死亡,专家们认为生态系统恢复时间要长达20多年,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近80亿美元。

“埃克森·瓦尔迪兹”轮溢油事故成为发生在美国水域规模最大的溢油事故。

这次事故之后,美国又发生了几起重大溢油事故,引起了美国各界的强烈反响,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强大压力下,美国两院通过了《1990油污法》,同年,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通过了《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并于1995年5月13日生效,它标志着人类对溢油事故开始由被动防御转为积极应对。

(三)“威望号”溢油污染事故2002年11月13日,装有万吨燃料油、船长243米巴哈马籍老龄单壳油轮“威望号”在从拉脱维亚驶往直布罗陀的途中,遭遇强风暴,与不明物体发生碰撞,并在强风和巨浪的作用下失去控制,船体损坏导致燃料油泄漏。

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之海洋溢油

国内外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之海洋溢油
——海洋污染案例分析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
1989年3月24日晚9时,埃克森.瓦耳迪兹号在阿拉斯加 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 5000万升原油漏 出,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长达800公里的漂油 带。事故起因是船长过度饮酒后没有及时调转方向致使 触礁。
事故发生后3天内3万只海鸟、海豹及其它哺乳动物及 无数条鱼死亡,并污染破坏了成千上万只候鸟一年两次 来觅食的这片土地。
谢谢欣赏
7月6日康菲说没有任 何溢油,事实上仍 有油花冒出来 ;
8月31日康菲说“两个彻 底”已完成,事实上根本 没完成,被责令三停;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OGO
案例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三条 禁止向海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和高
、中水平放射性废水. . .
第五十条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需要爆破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措
2011年6月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作业区B平台、 C平台先后发生两起溢油事故,事故造成污染 的海洋面积至少为55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 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而对于周 边渔民的损失以及对于临近污染海域生活的居 民影响还无法预计。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渤海之殇—“康菲中国”石油泄漏事件
事故起因: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OGO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10 年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 导致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2010年7月15日,在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控油装置成功 罩住水下漏油点。大约有440万桶的原油已经泄漏到了墨西哥湾。 油污的清理工作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 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溢油事件汇总

溢油事件汇总

溢油事件汇总,巴拿马最威武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1983年11月25日1847时,巴拿马籍“东方大使”轮(FEOSOAMBASSADOR)在青岛港黄岛油码头满载原油43934吨出港时,由于了望疏忽,操纵不当,于青岛港中沙礁触礁搁浅,位置是36°03′58″N,120°15′07″E,经过5天多的抢救,于30日0020时脱浅。

溢出原油3343吨。

受污染海岸线长达230公里,其中重污染区4.7公里,面积14.7万平方米:另外,该市风景旅游区,沿岸滩涂及礁石有90.5万平方米,海水浴场6.6万平方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油污染。

巴西油轮“JACUI”1984年9月28日,巴西油轮“JACUI”也装了原油12万多吨,在同一地点搁线,溢出原油758吨,受污染海岸线达103公里,其中重污染区11.5公里,出事地点邻近风景区、曼德利号沉船位于渤海中南部,其地理坐标为:38°25′44″N,119°54′35″E。

沉船点及邻近海区是渤海主要经济鱼虾类的渔场,沿岸为季节性幼鱼保护区和水产养殖区,并有许多海水盐场和海滨风景区。

巴拿马籍“玛亚8”号1990年6月8日凌晨2时40分,两艘外籍货轮在距大连老铁山西南约30公里的海域相碰,巴拿马籍“玛亚8”号货轮当即沉没,轮船沉没处造成大面积溢油,形成南北宽约18公里,东西长70公里,面积约1260平方公里的浮油区。

由于大面积溢油的漂移、扩散,破坏了表层水体正常的生态环境,使这一海域的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从而导致赤潮发生。

专家分析认为,这次溢油事故,使这一海域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受到破坏。

初步统计,仅对海洋养殖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900万元,而对底栖生物带来的危害和其潜在影响更难以估计。

巴拿马籍“亚洲希望”黄海北部沉没事件1995年6月9日14时,巴拿马籍“亚洲希望”轮在黄海北部成山角近海沉没,共溢油约240吨左右,油膜覆盖面积达246.8平方公里。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现状和应对措施

溢油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这些资源。

由于溢油对不同岸线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它们对溢油的敏感性也不同。

溢油事故发生时,要根据各类岸线对溢油的敏感程度排列优先保护次序,以供决策者确定应急对策。

溢油对环境的危害程度还与环境自身的特征有关。

溢油发生地点是否是敏感区,溢油发生的季节是否是鱼类产卵期、收获期,不同的海况等,都影响溢油的危害程度。

相同规模的溢油事故,发生在开阔水域要比发生在封闭水域的危害程度低;发生在海洋生物生长期要比发生在其产卵繁殖期的危害低。

三、海上溢油事故的应对措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并长期致力于建立“预防、应急和赔偿”三位一体的船舶溢油应急管理模式。

(一)不断建设应对事故的长效制度1、加大船舶安全检查力度多年来交通部海事局一直重视船舶安全检查工作,应加大检查力度,重点提高检查质量,旨在进一步提升沿海航行船舶的安全状况,严厉整治低标准船舶。

自2003年以来,我国对外国籍船舶进行的港口国监督检查总艘次维持在4000艘次左右,在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67.29%,滞留船舶数量增长95.38%;对中国籍沿海运输船舶进行的安全检查总艘次变化不大,检查中查处缺陷总数增长23.21%,滞留船舶数量增长254.87%。

2、加强水上交通管理,减少船舶事故发生交通部海事局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在沿海和长江水域建成了24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65座雷达站。

在成山角水域、长江江苏段、珠江口、长江口、长江三峡库区等重点水域实施了船舶定线制。

通过强化船舶交通管理,有效减少了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的发生。

3、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交通部海事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改善了水上交通安全环境。

通过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整治,全国范围检查1000多家造船厂(点),关停并转303家,完成整改291家,正在整改406家,提高了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

通过开展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实施集装箱开箱检查2845次,查获危险货物瞒报案件120起;检查液货码头2156家,吊销码头经营资质32家;检查小型液货船舶24105艘,滞留235艘,提高了载运危险品船舶的安全状况。

海洋溢油 - 1

海洋溢油 - 1

对海洋溢油的一些了解相比较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来说,海洋溢油问题的关注度要小的多,大部分的人对海洋溢油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甚至没有听过海洋溢油。

因为本来就是环境专业的学生,而且在跟老师做磁性粒子对乳化油的处理,所以对海洋溢油方面的内容也进行了查阅,因此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对海洋溢油的了解。

简单的说海上溢油就是石油在海上运输或开采过程中的流失并进入到大海当中。

随着陆地资源的匮乏以及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对原油及其炼制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海运以运费低廉的独特优势成为解决世界石油分布和消费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世界每年石油运输总量的60% 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

在世界范围内,自1967年以来发生了许多的重大的溢油事件。

1967年3月18日,由于Torrey Canyon油轮在英格兰七石礁海域触礁搁浅。

船上载运的大约860000桶原油在失事后的12天内几乎全部入海或者燃烧掉。

1978年3月16日,Amoco Cadiz油轮由于操纵装置失灵在距布列塔尼半岛3英里处的Prostall暗礁上搁浅。

该船载有的1619048桶原油泄漏入海形成了长80英里、宽18英里的浮油带。

1992年12月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鲁尼亚港附近触礁搁浅后在狂风巨浪冲击下断为两截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的区域。

在中国范围内,1979至1999年,沿海发生的溢油事故多达2353起。

其中,溢油量在50 t以上的重大溢油事故53起,总溢油量高达29754 t。

2002年11月30日,发生在天津海域的“塔斯曼海”号油轮溢油事故,溢油量超过200 t。

2004年12月7日的珠江口撞船事故一次性溢油量高达1200 t。

2010年7月16日,大连发生了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导致430 km海域遭受污染。

这接连发生的海上溢油事故让我国海洋环境面临着空前的考验。

突发事件溢油与环境保护

突发事件溢油与环境保护
推动生态修复与补偿
针对受损的生态环境,采取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 措施,同时对受损主体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促 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5
案例分析
某海域溢油事件处理案例
总结词:成功应对
详细描述:某海域发生溢油事件后,政府和相关机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资 源进行溢油围堵和清理工作,有效控制了油污扩散,保护了周边环境和生态。
处置。
信息报告与共享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并与其他相关单位共享信息。
现场指挥与协调
设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 调各方资源,确保应急处置有序
进行。
应急处置的措施
控制溢油源
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溢油源,防止油品 扩散。
监测与评估
对溢油事件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环 境安全。
清理油污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吸附材料,对油污进行 清理和吸附。
突发事件溢油与环境保护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目录
• 突发事件溢油概述 • 溢油事件的环境影响 • 溢油事件的应急处理 • 环境保护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突发事件溢油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突发事件溢油是指由于生产、运 输、使用等环节的突发事故,导 致油品泄漏进入环境的现象。
特点
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对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破坏性、对人类健康 和经济的严重影响。
某河流油污治理案例
总结词:长期治理
详细描述:某河流长期受到油污污染,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排污监管、推 动清洁能源使用等,经过长期努力,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某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案例
总结词:综合施策
详细描述:某城市面临空气质量严重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 广公共交通、限制机动车使用、增加绿地等,有效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了居民健康水平。

海上溢油

海上溢油

中文名称:溢油英文名称:oil spill定义:由于油的生产、提炼、装卸、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等不当造成油的流失,从而对水生生物及其他生物造成损害,并且影响视觉和美学的现象。

o在石油勘探、开发、炼制及运储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或操作失误,造成原油或油品从作业现场或储器里外泄,溢油流向地面、水面、海滩或海面,同时由于油质成分的不同,形成薄厚不等的一片油膜,这一现象称为溢油。

现回顾一下近几十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溢油污染事故案例。

一、国际典型溢油污染事故????(一)“托雷·卡尼翁”号溢油污染事故????1967年3月,载运12万吨原油的利比里亚籍油轮“托雷·卡尼翁”号从波斯湾驶往美国米尔福港,该轮行驶到英吉利海峡触礁,造成船体破损,在其后的10天内溢油10万吨。

当时英国、法国共出动42艘船只,使用了1万吨清洁剂,英国还出动轰炸机对部分溢出原油进行焚烧,全力清除溢油污染,但是溢油仍然造成附近海域和沿岸大面积严重的污染,使英、法两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件发生后,国际海事组织(IMO)为此召开特别会议就安全技术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专门成立了一个常设的“立法委员会”,并且为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出台了著名的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MARPOL 73/78防污染公约》。

(二)“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溢油污染事故????1989年3月24日,载有约17万吨原油的美国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在阿拉斯加瓦尔迪兹驶往加利福尼亚洛杉机途中,为了避开冰块而航行到了正常的航道外面,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布菜礁上搁浅,导致该轮的11个油舱中的8个破损。

在搁浅后的6个小时内,从“埃克森·瓦尔迪兹”溢出了3万多吨货油。

阿拉斯加1100公里的海岸线上布满石油,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约4000头海獭死亡,10—30万只海鸟死亡,专家们认为生态系统恢复时间要长达20多年,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近80亿美元。

海洋生态环境的“超级杀手”--海洋溢油

海洋生态环境的“超级杀手”--海洋溢油

勘探开发规模 不断加大 。其 二 , 石油生产地和消费地 的 分离 , 使得其运 输的主要渠道为海运( 具有运价低廉 、 运 量大等优 点)并 呈现出海上石油运输 日益繁忙 、 , 油运市
场不断壮 大的发 展态 势。据统 计 , 世界石油剩余探 明储 量 的 6 %集 中在 中东 地 区 ,而 占世 界石 油 总消 费 量 5
6 %的“ 3 发达 国家俱 乐部” ——美 国 、 日本 、 国等 3 个 德 0 国家的储 量仅 占世界的 83 .%。即西 欧和北美石油 消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4 %依赖 于 国际供应 , 4 日本 、 国 、 国等经 济大 国 德 法 消费的石油几乎 10 0 %依赖 国际供应 。 上述事实表 明, 海洋石油 的勘探开发 已成为世界经 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的必然选择 ; 石油 的海上运输则
飞速发展的今天 ,海洋不仅成 为联结 世界 的红色 ’ 纽带 , 更是经 济发展 的坚强 能源后盾 , 石油的海上 开采与运输尤甚 。 以, 所 海洋环境 的安全与否 , 将直接影 响甚至威胁人类社会 经济 的健康 、 可持 续发展 。共同关 注海洋生态环境 , 已成为人类 面向未来 “ 别无选 择” 的安 全命题 。 能源 经济 的“ 主” 霸 —— 石油 石油, 有着 “ 色金子 ”现代 经济 的“ 黑 、 血液 ” 等众 多 美誉 。 伴随着 2 0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
系 统 地 理

_


- -
态环 境曲 “ 超级 渠 手"
蠼珥址 海 溢 浊 崔
●刘义泉 田万 刚 / 山东省 宁津县综合高级 中学( 5 4 0 23 0 )

世界经济( 洋经济 与陆地 经济发展 的互补 契合 ) 海

溢油事故总结分析报告

溢油事故总结分析报告

溢油事故总结分析报告我国领海面积38万km2,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km2,海岸线总长度3.2万km,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自然地理基础和巨大潜力。

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公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

然而,我国各省区的海洋开发活动,过度集中于海岸带和近海海域,俨然成为陆地粗放开发模式的延伸,已经造成海岸带开发过度拥挤与近海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专属经济区及深远海的开发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以渤海为例,渤海流域包括黄河、海河、滦河、大凌河、辽河、山东半岛水系和辽东半岛水系等七大水系,半封闭内海特征使渤海水体交换能力极差。

加之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总体规模最大,不仅对岸线空间和海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甚至占用、破坏了宝贵的自然岸线及近海空间,带来长时期的海域环境水体污染威胁。

目前,渤海海洋环境污染严重,近岸海域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呈现复合污染特征。

2010年和2011年,渤海沿岸入海排污达标排放次数仅占全年总监测次数的46%。

从2010年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结果来看:70%以上的入海污染物排入到敏感的海洋类型功能区,导致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和渔业区达标率仅为79.8%、68.5%和58.8%。

虽然渤海海洋环境污染仍以陆源为主,但海源污染比例也在增加。

2010年,渤海发生赤潮7次;2011年,发生13次。

比如,海上溢油事故加重了污染;海洋油气区污染物排放的增多,持续影响水质;近海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突显。

因此,与北美、欧盟等地区的海洋大国相比,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海洋开发战略应该有所调整。

比如,海洋开发战略层次的安排,明晰的开发与保护协调、海洋与陆地统筹的海洋经济发展与布局政策;海洋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需调整,传统产业需升级等。

溢油事故暴露了哪些问题?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系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近20年来,随着海上石油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渤海已经成为我国近海石油开发的“主战场”,截至2009年,已建成海上油田21个,钻井和采油生产平台178座,油井1419口。

海洋生态环境的_超级杀手_海洋溢油

海洋生态环境的_超级杀手_海洋溢油
系统地理
海洋生态环境的“超级杀手”— ——海洋溢油
●刘义泉 田万刚 / 山东省宁津县综合高级中学(253400)
世界经济(海 洋 经 济 与 陆 地 经 济 发 展 的 互 补 契 合)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海洋不仅成为联结世界的红色 纽带,更是经济发展的坚强能源后盾,石油的海上 开采与运输尤甚。所以,海洋环境的安全与否,将直接影 响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共同关 注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面向未来“别无选择”的安 全命题。
的环境管理能力。其次,在石油的海上运输方面则侧重 位的同时将中国的发展转向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发展的
于:国际海事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负责采取相 道路。
应措施防止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以及加强国际航运的
面对防不胜防的海洋石油泄漏事件,相关权威人士
安全;由石油公司出资建立油污基金;推行海洋污染责 以美国的此次事件(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外

求寒带地区的人具有魁梧的身材;而温带地区的 温度介于热、寒带之间,该地区的人身材处于全 球的中等水平。如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地
区,人体为了抵御寒冷或保暖,新陈代谢速度较 慢,发育的时间较晚,人体骨骼发育的闭合时间

区,身材处于中等身材的水平,但在中国区域内 部又有细微差异。
较晚,致使气候较冷地区的人身高较高。 气候与五 官 生活在低纬温度较高的人,光
围绕“消除漏油‘梦魇’、共创人海和谐”这一主题,展开 术分析鉴别海面溢油的方法、航海雷达溢油图像记录仪
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多种方案和 等技术。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措施。其突出表现在:首先,海域石油开采应该综合权衡 大石油进口国(2009 年达 2 亿吨左右),进口石油的 90%

海洋溢油处理

海洋溢油处理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石油溢入海洋之后,在海洋特有的环境条件下,有着 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过程,并通过这些变化,最 终从海洋环境中消失。这些变化有扩散、漂移、蒸发、分 散、乳化、光化学氧化分解、沉积以及生物降解等等。石 油的理化特性和其溢入海洋环境中的变化,使其在海面上 有着与其他物质不同的情形,即溢油在海面上形成了非均 匀分布的情形——中间部分比边缘部分厚,类似薄透镜形 状,并且大部分油聚集在溢油点的下风向。这种现象不是 油的单一特性和海洋环境的单一因素所能决定的,而是多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溢油在海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1、溢油扩散
油溢到海面上,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油的扩散。它主要是 在油的重力、粘度和表面张力联合作用下产生水平扩散。 起初,重力起主要作用,所以油的扩散受油的溢出形式影 响很大。如果油的溢出形式是瞬间大量溢油,则其扩散要比连 续缓慢溢油快得多。油溢出几小时后,油层厚度大大减小,此 时表面张力作用将超过重力作用,成为导致溢油扩散的主要因 素,溢油在水面将形成镜面似的薄膜,它的中间部分比边缘部 分厚。对于少量高粘度的原油和重燃料油,它们不易扩散而以 块状逗留在海面上。这些高粘度油,在环境温度低于其倾点温 度时,几乎不扩散。当溢油扩散在水面上形成薄膜后,进一步 的扩散主要是靠海面的紊流作用。
溢油的技术处理
一、物理方法
一般来说,处理水面溢油的最理想的方法是物理清除,采用物理清除可以避 免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但不适合清除乳化油。大致分为围栏法、吸附法和油拖 把法。
1、围栏法
石油泄漏到海面后,应首先用围栏将其围住,阻止其在海面扩散,然后再设 法回收。围油栏的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是乙烯柏油防水布制作的带状物,在紧 急的情况下,也可用泡沫塑料、稻草捆、大木料、席子、金属管等物替代。正规 的围油栏在构造上分为浮体、垂帘和重物三部分。浮体部分浮在水面,防止浮油 越过;垂帘位于浮体下面,形成围栏,防止油从下面溢走;重物垂在垂帘下而, 使其保持垂直稳定。 在较平静的水域正确使用围油栏,能够有效地防止浮油进一步扩散。但在有 波浪的情况下,当浪头涌起的时候,浮油可能被冲过围油栏,使收集在围油栏同 的浮油被冲走,当风浪很大时,用锚定位的围油栏常常会没入水中。 不管何种形式的围油栏,都要靠机械方法来回收栏内的浮油,且最终回收的 油水,都需采取进一步分离措施并且要防止产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

康菲溢油事件浅析溢油事故处理

康菲溢油事件浅析溢油事故处理

张保松130132008025由康菲溢油事件浅析溢油事故处理由康菲溢油事件浅析溢油事故处理张保松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摘要:今年6月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确认蓬莱19-3油田溢油,9月中旬康菲石油启动永久性溢油源封堵措施,一场历时4个月的溢油事故逐渐平息。

根据事故的处理过程分析并结合国外的溢油事件的处理经验,对溢油类安全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溢油石油污染康菲应急1 康菲溢油事件1.1 康菲溢油背景:康菲石油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营销,以及化工和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中国渤海湾,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共同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莱19-3油田,面积覆盖约3200多平方公里。

在与中海油的合作中,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在位于中国渤海湾的11/05区块发现了蓬莱19-3 海上油田。

1.2 康菲溢油溢油事故始于今年的6月4日,事发后,康菲公司采取的临时性、补救性的溢油处置措施。

7月13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康菲石油立即停止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活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彻底排查并切断溢油源,彻底排查并消除再次发生溢油的风险。

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提出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大限”。

但据康菲公司透露,目前在C平台西北侧发现9处海底油污渗漏点,此次溢油总量已经增加至2500桶。

并且现在的渗油点发现渗出原油,均为海床浅层残留油气混合。

9月14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周,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依然有间歇性油花溢出,平均每天溢油量约为3.6升;每天上午均能发现小范围油带,面积一般为0.06平方公里左右。

2 康菲溢油影响2.1 生态影响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崔文林称,此次溢油事故是海底地层裂缝溢油,在我国属于首例,给堵漏、清污造成极大困难,也会给渤海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现在食用渤海湾海产品一两天还不碍事,因为海洋较其他水体具有更强的自净和稀释能力,但如果海洋污染程度不加控制甚至持续恶化,当地海产品致癌、致畸变、致突变的‘三致’可能性就会激增,这一点非常值得警惕。

国际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发展情况简介

国际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发展情况简介

国际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发展情况简介国际海上溢油应急反应发展情况简介一、国际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建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许多船舶溢油事故,沿海国家没有任何准备,也没有任何措施抗御溢油造成的危害,使事故涉及的沿海国水域造成了严重的溢油污染,带来了巨大损失,由此,引起了沿海国家、国际社会和联合组织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普遍关注,因而,陆续出台了限制船舶排放油污和处理海上溢油的国际公约。

1954年,第一个防止海洋和沿海环境污染方面的国际公约--《1954年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获得通过,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涉及控制船舶排放油和油污水入海的规则。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石油开发业和航运业迅猛发展,海上船舶溢油事故不断发生。

1967年,利比里亚籍的"托雷·卡尼翁"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的英格兰西南部海域触礁沉没,造成了约12万吨溢油入海。

英国政府组织了20多艘大型船舶和若干小型船只对海面污油进行清除。

但由于准备不足,措施不利,仍有8万多吨原油沿英法海岸扩散,使英法两国沿海的海洋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5年到1997年,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万吨以上的船舶溢油事故达79起,溢油总量为414.6万吨。

为此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制定国家溢油应急计划、尝试建立溢油应急防备系统,并对溢油应急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

一些跨国公司生产的溢油应急设备,几经改进,更新换代,大大提高了溢油围控和溢油清除效能。

1989年,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威廉王子湾触礁搁浅,漏出原油3.6万吨,致使1609公里的海岸、7770平方公里海域被污染,威廉王子湾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大量野生动物死亡,渔业资源受到危害,渔场被迫关闭。

美国海岸警备队对该起事故跟踪了三年,埃克森石油公司为该起事故污染支付的罚款、清污费、赔偿费和其他费用约合80亿美元。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

全球海洋溢油事故概述海上石油运输在石油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全球经济和各国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使海洋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近年来,海上石油运输量迅猛增长,油船等各种船舶的密度不断加大,重大海上船舶溢油事故不时发生。

本文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就1967年到2010年海上重大溢油事故进行统计。

第一部分船舶溢油事故一、船舶搁浅溢油事故Torrey Canyon轮溢油事故1967年3月18日早晨,由于Torrey Canyon油轮船长一时疏忽致使该船在英格兰七石礁海域触礁搁浅。

船上载运的大约860000桶原油在失事后的12天内几乎全部入海或者燃烧掉。

其中大约有219900桶油向英吉利海峡漂移,沿途污染了法国北部岸线和戈恩西岛。

一周之后,又有大约146600桶油泄露出来,大约有102620桶遍布在西康沃尔200英里的海岸线上。

3月26日,船体断裂后估计又有366500桶原油泄漏,这条油带向南漂移进入比斯开湾并且在海上逗留了两个月。

General Colocotronis轮溢油事故1968年3月日,希腊籍油轮General Colocotronis在巴哈马群岛的Elenuthera岛东边搁浅,船体受到严重损坏,船上载有大约119000桶委内瑞拉原油,大约37000桶油泄漏进入大西洋中,溢油位置句距岸1-1.5英里处。

油带沿着岸线扩散,污染了当地旅游海滩和私人居住区。

此外,船舶燃油舱也溢出了油,但具体数量不确定。

油污染了Elenuthera的沙滩,某些地方的油渗入地下,形成了两英寸厚的油层。

海面上的油带长14英里宽2英里覆盖了珊瑚礁等敏感资源。

Arrow轮溢油事故1970年2月4日,Arrow号油轮在加拿大新斯科舍Chedabucto湾的Cerberus Rock处严重搁浅。

船舶在偏离航线的情况下几乎全速行驶过程中搁浅。

搁浅时,海上能见度为5-6海里,水温很低,在湾内和入口处有浮冰。

2月12日,由于海上风大浪高,船体断为两截,约77000-82500桶C号燃料油迅速融入Chedabucto湾内,污染了湾内约300公里的岸线,湾内北部、西部区域污染严重。

国内重大溢油事故

国内重大溢油事故

国内重大溢油事故我国自70年代起发生过大大小小的船舶溢油事故2200多起,大约溢油22000多吨。

以溢油量50吨以上大事故计,大概有50多起。

1970年的“南洋轮”,溢油大约有8000吨。

1973年,香港一储油库发生事故,大约有4O00吨柴油流入海中。

1975年4月15日,大庆50号油轮在秦皇岛港油码头装油,由于值班人员离开岗位,发生冒舱跑油事故,导致30多吨原油入海。

1976年2月,"南海轮"在汕头东北海域发生碰撞,溢油8000吨;1979年6月23日,巴西油轮撞坏青岛油码头,导致300多吨原油溢出。

198O年4月,北海油田一条油管,因船只抛锚砸坏了输油管道,致使大约210万升原油泄漏入海。

1983年11月25日,巴拿马籍"东方大使"号油轮在青岛港外触礁搁浅,约有3300吨原油泄入青岛港,胶州湾及其附近230千米海岸线受到污染。

经济损失1600多万元。

1984年9月28日,巴西油轮"加翠号"又在胶州湾触礁,泄油近8000吨1985年,辽宁省拆船轧钢联合公司在营口市放鱼圈区沿海拆解一艘25万吨级油轮时,由于抢滩碰漏船底,致使50余吨原油和560吨含油污水流出,造成严重的油污染。

1988年7月2日,我国渤海石油公司的"渤海七号"钻井平台发生了持续28小时的井喷,约有数百吨原油进入渤海湾,海洋生物受到严重损害。

1989年山东黄岛油库爆炸起火,造成630多吨石油流入胶州湾,有400公顷虾池、73公顷贻贝受灾,1167公顷滩涂养殖区受到原油污染,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1990年大连港“玛亚8号”轮溢油,造成水产资源直接损失数千万;1992年曼德利号油轮溢油130吨经济损失1000多万。

1995年4月,"南洋2号"在福建东南海面发生碰撞,溢油650吨;1995年湛江两船相撞,其中一船溢油35吨.1996年爱国者号溢油150吨经济损失5000万。

关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综述

关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综述

关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综述摘要:渤海湾漏油事件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

那么,面对如此脆弱的海洋生态环境,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防治海洋石油污染呢?根据海洋石油污染的现状,以溢油污染中石油烃对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为重点,介绍了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对策,提出在预防―检测―应急处理环节防治海洋石油污染的具体措施,由此得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石油烃;溢油污染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近五年发生海洋石油溢油污染事故41起。

据统计,全世界因油轮事故溢入海洋的石油每年约为39万吨;1973年至2006年,中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635起,其中溢油50吨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69起,总溢油量达37077吨。

近年来中国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约12×104t,中国近海海域石油的平均质量浓度已达到0.055㎎/L,而且污染正日趋加剧[1,2]。

除营养盐之外,石油烃已成为世界海洋(尤其是浅海)的主要污染物[3]。

石油污染物与常规污染物有所不同,一旦污染水域或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不易遭到破坏,并且仍保持它的持久性、累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时,必然危及机体,表现出致癌性、致变性和致畸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对溢油污染进行治理,改善、恢复污染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海洋水体油污染主要来源于海底溢油、海上石油生产、海洋运输、大气输送、城市污染水排放等,而对环境影响最严重的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突发性溢油事故。

石油污染是与石油的发现和使用伴随而生的。

石油及其产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其中溢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泄漏被称为海洋污染的超级杀手。

2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石油污染危害海洋资源,影响生态平衡,石油中含有数百种化合物,主要由烷烃、芳香烃及环烷烃组成,约占石油含量的50%~98%,简称为石油烃,其余为非烃类含氧、含硫及含氮化合物[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生产 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制度和管理上
存在缺失,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
要的防范措施施,由此导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
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康菲多次说谎
7月1日康菲对外公布 的漏油面积只有 “200平方米”,而 溢油面积其实已达 840平方公里; 7月6日康菲说没有任 何溢油,事实上仍 有油花冒出来 ; 8月29日康菲说溢油已被 永久封堵,事实上封堵不 力、污染海域增大;
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三、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事故原因:一连串的错误
这场灾难发生前后存在监管不足、应急不力等人
为因素,可以说是一场人祸。糟糕的电线线路、防喷阀
失灵、甚至是没有电的电池,一连串错误导致了钻井平
台的爆炸和漏油的加剧。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OGO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海洋局只能对康菲中国施以最高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OGO
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
• 提高油轮安全性,加强立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 • 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对溢油的反应和处理能力
OGO
• 进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尽量减少石油的使用
• 加强国际合作,做好监测预警
Thank You!
一、渤海之殇—“康菲中国”石油泄漏事件
2011年6月渤海湾蓬莱19-3油田作业区B平台、 C平台先后发生两起溢油事故,事故造成污染
的海洋面积至少为5500平方公里,其中劣四类
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而对于周
边渔民的损失以及对于临近污染海域生活的居
民影响还无法预计。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事故起因
故。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OGO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三、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
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2010
年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
导致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2010年7月15日,在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近3个月后,英国石油公司控油装置成功 罩住水下漏油点。大约有440万桶的原油已经泄漏到了墨西哥湾。 油污的清理工作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
8月31日康菲说“两个彻 底”已完成,事实上根本 没完成,被责令三停;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为何康菲如此傲慢?
它大概也了解中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知道溢 油处置措施不力和瞒报事故并不会遭受严重处罚,
也不会很影响其经济利益,因此对监管部门懈怠应
付。事实上在海洋保护方面,中国的法律法规的确
还很不健全,依据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
带。事故起因是船长过度饮酒后没有及时调转方向致使 触礁。 事故发生后3天内3万只海鸟、海豹及其它哺乳动物及 无数条鱼死亡,并污染破坏了成千上万只候鸟一年两次
来觅食的这片土地。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OGO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二、巨型游轮“威望号”沉没
2002年11月19日,载有 7.7万吨燃料油的 “威望号”在
——石油泄漏导致的海洋环境污染
主讲人:王刚
组 员:xx
目 录
1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2 3
国内海上漏油事故 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 谢谢
4
国外海上漏油事故
一、“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
1989年3月24日晚9时,埃克森.瓦耳迪兹号在阿拉斯加 州美、加交界的威廉王子湾附近触礁, 5000万升原油漏
出,在海面上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长达800公里的漂油
西班牙西北部距海岸9公里的海域遇风暴船体断为两截,燃料油
外泄,导致附近海域鱼虾贝类等海洋动物的大范围毁灭、多种 有害物质进入海洋食物链,进而威胁到人类本身。 事故起因是“威望号”已有26年船龄,早在1999年就应停 驶,但在2002年6月该船在直布罗陀海峡和希腊停留时,当地官
员均未再检查便批准放行,可以说是人员的疏忽导致了此次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