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艺术赏析
青铜器鉴赏ppt
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重 875公斤。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说为 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此鼎形制雄伟, 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 青铜器。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 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 力发展的标帜而达到高峰。
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
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
器)鼎、鬲、豆、爵、角、觚、 尊、壶等。
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
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 酒器为主。
炊煮器有鼎、鬲; 食器有簋、盂、豆; 酒器有觚、觯、爵壶; 水器有盘、鉴。
中国古代青铜器 类别及作用
青铜饪食器 青铜酒器 青铜兵器 青铜盥水器 青铜乐器 青铜杂器
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 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 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 宝。大盂鼎属於瑰丽凝重这一类,铭 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现藏 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盂鼎铭文
内壁有铭文 291字,内容为周王 告盂,殷代因酗酒 而亡国,周代忌酒 而兴,要盂一定要 很好地辅助他,敬 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同时记载给盂的赏 赐。
大克鼎
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 重,重201.5公斤,底部三足已 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 显得沉稳坚实。内壁铸刻的长 篇铭文共计290字,记载了周王 对克的册命辞,重申对其官职 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 奴隶,于是克叩拜谢恩,称颂 天子的美德,并铸造大鼎来祭 祀师华父。
【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青铜器(春秋战国西汉)
【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欣赏:青铜器(春秋战国西汉)透雕交龙纹铺春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处于巅峰走向衰落的过渡期,形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器形,日常生活用的铜器增多,制作亦日渐精巧。
青铜器铭文大多变短,纹饰刻镂更浅细,前期之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
新工艺(失蜡法、镶嵌、刻纹)的提高和推广,使青铜器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漆器、瓷器等新材料的大量应用,青铜器日见衰微,但仍有青铜器精品问世。
因前两篇已对大部分青铜器类型作过介绍,本篇只对新出现类型作简要说明,1、龙纹镈春秋镈(bo)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口部不像钟口呈弧状而为平口,器身横截面呈椭圆形。
2、秦公簋春秋3、山奢虎簠春秋簠(fu)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
簠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4、兽面纹龙流盉春秋5、透雕波曲纹铺春秋铺是一种盛食器,其上为一平底直壁浅盘,盘下连铸一较宽的高圈足。
6、者尚盘春秋7、镶嵌狩战纹豆春秋豆是盛肉礼器,西周出现。
早期铜豆多无耳,春秋时始见豆盘两侧加耳。
该器盖与盘扣合后呈浑圆扁球形,盘口两侧各有一个环状耳,盘底是喇叭形豆柄,满身镶嵌精美狩战纹。
8、牺尊春秋9、子仲姜盘春秋10、透雕蟠龙纹鼓座春秋11、吴王夫差盉春秋12、吴王夫差鑑春秋鑑(jian)是盛水器,也可盛冰称为“冰鑑”,形体大,大口、深腹、平底,两侧有兽耳。
流行于春秋晚期和战国。
13、弦纹缶战国缶(fou)是盛食器,大腹小口,双立耳,根据陶器演化而来。
14、镶嵌几何纹方壶战国15、镶嵌云纹敦战国敦(duì)是盛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盛放黍、稷、稻、梁等,出现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
上下皆圆,盖与器相合成球体,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常为三足。
16、越王州句剑越王者旨剑战国17、八牛储贝器西汉储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青铜器的典型品种,多见带有生动写实的装饰。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赏析法国杰出雕塑家罗丹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丁浩雕塑《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是继菲狄亚斯,米开郎基罗之后欧洲雕塑史上第三座高峰。
雕塑对罗丹而言,是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思想的工具,罗丹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罗丹《巴尔扎克像》罗丹从个人的认识出发,赋予雕塑作品以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的雕塑以真实的情感感染我们,以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他把人的情感与理性都熔铸于他的雕塑中,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索,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老娼妇》法国诗人里尔说:“罗丹是一切。
”意思是说;罗丹用那么多千变万化的雕塑作品在人们面前展现人世间可喜、可悲、可爱、可恶的众生相,并且让人们窥见生命的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意义。
的确,罗丹的雕塑真诚地把人类生活中最深刻的爱与美揭示出来奉献给了人们。
罗丹《青铜时代》青铜,高1.74米,创作于1876-1877年,现位于法国卢森堡公园。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罗丹来到比利时,又做了一段时间的建筑装饰雕刻。
之后他依靠积蓄来到意大利。
意大利之行使罗丹领略了米开朗琪罗艺术的风采。
米开朗琪罗的创造精神激发了罗丹蓄积已久的创作冲动。
他回到比利时后用了18个月的时间雕塑了一个男人体。
他请一个身材优美的年轻士兵给他作模特儿。
他把这个雕像做成: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
罗丹《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原题为《爱的战士》,雕像手中原来拿着棍子,后罗丹接受别人的建议,将雕像手中的棍子去掉,并将雕塑易名为《青铜时代》,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罗丹《青铜时代》罗丹塑造:裸体男青年佛刚刚从睡梦中醒来,他的头微微后仰,睁大眼睛望着天空,具有一种天真的神态。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
论王小波《青铜时代》的艺术特点摘要:王小波的《青铜时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时代三部曲的颠覆性创作,《青铜时代》以其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穿越性以及语言的幽默独特性,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价值观取舍上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延续了王小波的语言幽默,而反乌托邦、反现实的创作创新也让《青铜时代》打上了独特的“黑色幽默”的烙印,这看似荒诞不羁的作品里,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非常强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是通过对《青铜时代》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来分析其在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特点,通过对王氏幽默的解读,来重新认识王小波的人生价值观:有趣。
关键词:王小波创作艺术特点人物形象一、王小波的个人生平及其创作生涯王小波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出生在1952年的北京,当时正是三反运动期间,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家庭正在悄悄发生着巨变,王小波的父亲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就在王小波出生之际,很多人认为这也是王小波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20岁的王小波在牛街教学仪器厂做了工人,后来《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就是以工人生活为北京写作的。
1977年与当时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李银河。
1980年在杂志《丑小鸭》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校教书。
1986年获硕士学位。
开始写作以唐传奇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
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
1988年,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9月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2年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从体制内到体制外, 从人人羡慕的大学教师变成存在生活压力的自由撰稿人 , 获得了自由 , 同时也获得了追求自由的根底。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青铜器的工艺特征
在商周青铜器中,食器、酒器、乐器、水器等,不是一般的日用品,而是奴隶社会礼仪秩序的重要体现者。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其礼巫功能日渐褪去,而渐渐成为一种兼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工艺品;其颇具宗教和礼治意味的形式日渐图案化、装饰化,不再令人起敬令人恐怖,而因其金属造型和材料的可塑性,体现出一种特有的形式语言,具有了空间韵味与浓重的艺术情趣。
由此,中国青铜艺术,在精神观念上较完整地保持着中国古代社会风貌,而其制作与艺术表现已具有相当成熟的铸造技术和艺术风格。
下面,我就青铜工艺的艺术特征和技术特征管窥一二:一、青铜工艺的艺术特征中国铜器造型丰富,品相繁多,面貌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而商周青铜器多姿的形态、多彩的纹饰,艺术特征尤为明显,不但为研究上古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形成并影响着中国造型艺术的风格。
一、象形表意《易传》云:“圣人以见天下之赜,而以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
”象形取意,是对审美经验进行直观概括与形象喻示,从而构成具象化的美学范畴,这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无论多么抽象的命题,中国人总是能够用具象予以表述,把极纯粹的抽象的范畴用图形、具象事物之象来象征和比喻,这是中国古代先人的基本思维方式。
这种取象表意的思维特征,在艺术领域表现最为明显,造型艺术如此,诗歌、乐曲等非造型艺术也是如此,由此造就了其后中国传统艺术的特征。
拟容取心、象其物宜,这是中国商周时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意象特征的由来。
中国古代的美学范畴是在青铜时代成熟起来的,取象表意决定了青铜艺术的两个方面的特征:程式和装饰,程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意的需要,而装饰特征也以取象表意为生成前提的。
青铜艺术造型的目的在于表意,并不严格遵循现实形象,而是依照一定的造型法则,使形象图案化,并且一些非自然界的神化形象也是用这种方式成象的。
青铜艺术装饰是由一系列具有形象独立的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大致可分为抽象纹样和具象纹样两种:具象纹样可分为自然形象和神化形象两种,自然形象主要是羊、牛、猪、象、蝉等,神化形象是人为创造的具象形象如饕餮、龙、凤等,抽象形象主要是几何样式的乳钉纹、弦纹、云雷纹、冏纹、回纹等,这些装饰元素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则,构成一件件青铜艺术的整体气象。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引言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艺术特征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成为主要的艺术载体,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美学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探讨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一、青铜器的形制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其形制丰富多样。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器皿等几大类。
1. 礼器礼器在青铜时代占有重要地位,主要用于朝廷的礼仪活动和贵族的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礼器有尊、爵、觚、豆等。
这些器物通常具有高耸的圆柱形,底部呈三角形或方形。
器物表面多有贵族的纹饰,如蛇纹、葱花纹等。
2. 乐器青铜时代的乐器多用于宗教仪式和宫廷音乐演奏。
乐器的形状多样,包括钟、磬、铙、钲等。
其中,大型的钟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多为圆形或方形,顶部配有柄或饰钮。
3. 兵器兵器是青铜时代的另一类重要青铜器。
这些器物多用于战争和防御,包括刀、剑、矛、戈等。
兵器的形状大多呈长条状,具有锋利的刃和坚固的柄。
4. 器皿青铜时代的器皿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器皿包括鼎、盆、罍、卣等。
这些器物的形状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螺旋状。
器物的底部通常有三个或四个腿,便于放置和使用。
二、青铜器的纹饰青铜器的纹饰是青铜时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纹饰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抽象纹饰,一类是象征纹饰。
1. 抽象纹饰抽象纹饰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
这些纹饰通常由线条、几何图案和符号等组成。
常见的抽象纹饰有雷纹、蛇纹、葱花纹等。
这些纹饰形式简化,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2. 象征纹饰象征纹饰是青铜器上更为常见的纹饰之一。
这些纹饰通常以动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为基础,通过一定的符号和造型手法表达一定的意义。
常见的象征纹饰有龙纹、虎纹、鸟纹、人面纹等。
这些纹饰具有神秘、浑厚的艺术风格,多用于表达宗教和神话等。
三、青铜器的工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其艺术特征的关键之一。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大贵之家,一般百姓是无力铸造铜器的。
总体来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它类似于一种图画文字,通过本身的造型、纹样,以及用于记事的铭文和高超的技艺反映奴隶制时代的风尚和阶级的审美观念。
在此,我想讲一下在我看来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铜器最早的铸造,相传是始于黄帝,而比较可靠的却是从夏禹时候起,夏铜器种类为最普通鼎彝两种。
商朝大约相当于公元前17世纪至12世纪,这时期的铜器种类和技术已经非常值得称赞,花纹款式也都比较复杂而充满用意。
这之后至周代则更加繁盛,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技术更加精妙。
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三代青铜器艺术之美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特征。
一方面,三代青铜器艺术在造型与纹饰上与原始彩陶艺术之间存在着传承性。
事实上,通过从三代中铜器最古老的型式,即三足的“鼎”和“鬲”看,古代铸铜工艺的技术和原始彩陶的艺术是一脉相传的。
到了青铜时代,青铜器艺术达到了比原始陶器要高的技术,奴隶们所铸的铜器中,有多达十种不同的形式,如鼎、鬲、爵、尊、壶、豆、角等。
这些青铜器,首先从造型上看,很容易看出铜器的形状的演变与原始彩陶艺术形式上存在着外在的相似性。
有的由陶器发展而来,有的由原始的竹编器物而来,有的则由石器和骨角器进化而来。
其次,从装饰上看,青铜器上面的动物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更是与彩陶纹样紧密相连。
商代铜器,大多都有繁杂细致的花纹,例如神秘曲折而有方角的螺纹,也称为回纹或云雷纹,象征着雷电或暴风雨云,这种螺纹,很早就已经在原始艺术时期的陶器上。
这种纹饰,最初多为圆形,中间发展过程中,出现两个圆形相联的状况,最后,螺纹由圆形而变为有方角的样式,这种情景在新石器时代马厂彩陶时期开始萌芽,到辛店时期而出现了有连续的圆纹出现,此种圆形的或有方角的螺纹,在新石器时代,主要用以装饰陶器的颈部。
青铜器艺术鉴赏
各时期代表性作品欣赏
妇好觚(商代) 觚:饮酒器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
龙虎铜尊(商代) (尊:盛酒器)
龙纹扁足鼎 商
司母戊鼎(商后期)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
高58.6厘米 重近34.5公 斤 上边长 52.4厘米
尊盘
尊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铜敦
青铜方尊 西周早期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
期 ),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
变抽象时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
期,即又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
凤鸟纹
凤鸟纹 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 图案,凤鸟纹的特 征比 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 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如 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 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凤 与龙齐名,都是古代的 祥瑞动物,在“四灵” 中,龙和鱼源自爬行动 物,麒麟源自兽类,凤 凰则 源自鸟类。从古代 岩画、陶器、青铜器、 玉器等器 物上保存了大 量的凤凰史料和艺术造 型。在这些凤 凰身上, 有孔雀的影子,有鹰、 鸮的特征且与鸡、 雁、 鸭也有联系。
铜爵(夏代)
通高22.5厘米 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 二里头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
商周時期的貴族飲酒有著十分嚴格的制度規定。《禮記• 禮器》記載:“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 卑者舉角。”貴族們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貴賤而有嚴 格的區別,只有身份最高貴的貴族才能使用銅爵。在當 時,用銅爵飲酒,並非專爲飲食,更是著重於“禮”。 正因爲貴族們使用不同等級的酒杯,後來出現了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 也因爲爵是最高等的酒杯,王能夠賞賜一件青銅爵,對 於貴族來說是莫大的恩寵。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因爲賞賜 青銅爵而致使君臣交惡的重大事件。 那是在2700多年前,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招 來殺身之禍,鄭國國君會同其他各路諸侯勤王救駕,保 護周平王遷都洛陽,立下了汗馬功勞。100年之後,周 惠王在位。鄭國國君厲公設宴招待周惠王,惠王將王后 使用的鞶鑒(一種有帶子的銅鏡)賞賜給鄭厲公。不久, 另一個諸侯國虢國的國君向惠王要賞賜時,惠王竟然賞 給虢公一件青銅爵。虢公得到賞賜的爵,自然顯得高貴; 鄭厲公沒有得到爵,自然顯得身份遠遠低於虢公。故此, 鄭厲公聞聽此訊勃然大怒,對惠王十分怨恨。後來,鄭 國乾脆不聽從周王的命令,還把周王派來的使者給扣壓 了。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赏析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赏析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艺术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青铜时代。
这种面具通常被用于祭祀、宗教仪式或者庆典活动中,代表着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珍品之一。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的外观通常是一个带有冠冕的面具,面具上有着两个纵向的眼睛,这种设计既神秘又庄重。
面具的整体造型非常独特,给人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感觉。
在古代,这种面具通常被用于祭祀活动中,代表着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
同时,它也被用于宗教仪式或者庆典活动中,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它通常是由青铜铸造而成。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需要先用泥土雕刻出面具的原型,然后再用熔化的青铜倒入模具中进行铸造。
铸造完成后,工匠们还需要对面具进行打磨和镀金等工艺处理,最终才能得到一件完整的青铜戴冠纵目面具。
这种制作工艺需要极高的技术和经验,因此青铜戴冠纵目面具通常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工匠们亲手制作而成的。
青铜戴冠纵目面具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它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其次,它代表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之情,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和祭祀文化。
再次,它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和地位差异,因为只有贵族或者显贵的人才有资格戴上这种面具。
因此,青铜戴冠纵目面具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载体。
在当今社会,青铜戴冠纵目面具已经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珍品之一。
它不仅在博物馆和艺术馆中展出,还被收藏于一些私人收藏家的珍藏中。
同时,它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因此,青铜戴冠纵目面具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艺术品,它的独特设计和精湛工艺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珍品之一。
青铜器造型设计艺术分析
青铜器造型设计艺术分析一、纯艺术性的青铜器艺术从造型设计的角度去分析青铜器艺术,其主要能够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从农耕时期自然经济使用的容器发展成为宗教崇拜的精神偶像当世袭制开始实行后,这时候很多的部落已经融合,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国家。
国家统一后,农耕的生产资料也比较稳定了,所以,统治者就需要一种能够整合人们思想的工具,这种精神活动主要是运用青铜材料,通过铸造和冶炼的技术,通过对器皿的造型,带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当时的殷商时代是从远古时代演变而来的,所以,人们仍然相似巫术,很多巫师将青铜器上绘制一些神秘的图形,从而让人们形成统一的信仰。
2、采用圆雕式的手法为主,在青铜器皿基本的造型下,根据祭祀的要求进行作品的创作在对人类演进过程研究时,人们多是先从原始部落人们的思维开始分析,人们希望能够通过对原始人捕捉猎物的描述,形成赞颂他们的咒文,在商周时期,很多工匠在青铜器上绘制一些神秘的图像,带给人们恐怖和神秘的感觉,商人将青铜器应用于祭祀,而且在青铜器排列的过程中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在青铜器上会绘制一些人们崇拜的事物,工匠们也会将鸟兽的形态绘制在青铜器上,能够让人们具有征服自然的勇气。
3、东西方共有的原始工艺品中,将青铜器上空白的地方都绘制上图案在原始的青铜器工艺品中,将空白的地方都加以纹饰,青铜器主要是用于祭祀的,所以,其造型会借助重叠、凹凸有致的方式带给人们的神秘和严肃之感,所以,在商代一般都采用重叠的纹饰来修饰青铜器,在整个器皿上都是纹饰,而且不会突出装饰的重点,纹饰也不能体现出层次感。
4、器皿原有的功能弱化,装饰美与功能没结合我国的容器首先是由陶瓷制成的,用来装一些食物和用品。
在原始社会中,容器是人们生活中必用的器件,青铜器的出现时人们进行了熟食化的生产,所以,青铜器的设计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为了祭祀,带给人们神秘之感。
但是,由于人们对鬼神之说的崇拜一直沿袭,人们还不能摆脱传统经济基础的局限性,所以,这时的青铜器具有装饰美和实用性结合的特点。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
简述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距今约4000年到3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代,青铜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物质和精神文化象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状况。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铜器是青铜时代最富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包括铸造、雕刻、镂空等多个工艺环节。
青铜器的造型丰富多样,有鼎、簋、觚等各种形制,其中以鼎最为典型。
青铜器的纹饰图案非常丰富,有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等多种形式,这些图案既有装饰作用,又富有象征意义。
青铜器的表面还常常铭刻着宗族、官职等信息,展现了当时社会等级和家族制度。
青铜器的制作材料对当时的艺术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铜器主要由铜和少量的锡合金组成,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使得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和复杂。
同时,铜的金属光泽和锡的白亮色使得青铜器在外观上更加美观,给人一种高贵和庄重的感觉。
青铜器的制作材料也决定了其在当时的社会中的珍贵地位,成为了统治者的权力象征和贵族地位的象征。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中。
当时的人们普遍崇拜自然神灵和祖先,认为通过祭祀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祖先的保佑。
青铜器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被用来作为祭品和祭器。
这些祭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纹饰图案丰富多样,其中既有与自然有关的动物纹,又有宗族和祖先的象征图案。
通过祭祀活动和青铜器的使用,人们向神灵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当时的建筑和陶器艺术中。
青铜时代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和竹木搭建,以土坯和木材作为外墙材料,建筑风格简洁朴实。
陶器艺术方面,青铜时代的陶器以灰陶为主要类型,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形制以盆、罐、壶为主,纹饰图案主要以几何纹和线条为主。
青铜时代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造型和纹饰上,青铜器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物质文化象征。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
青铜时代夏、商、周美术一、概述(一)农业与手工业分工,私有制出现,国家机器奴隶制阶级社会产生。
(二)周武王灭商纣王,建立周朝,他自称天子,周朝制度是实行分封制、世袭制、等级制。
即周天子子继承。
天子的庶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由诸侯的嫡长子继承。
他们形成一种宗法体系,掌握着政治,经济《齐语》:“士之子恒为土,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
”这种位次尊卑的等级制度,服饰、器物、宫室、车马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僭越,否则严惩。
这种森严的国家制度(等周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以极大影响。
(三)夏商周时期的美术:最具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艺术,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继彩艺之后又一辉煌成就,因此,这一时期又称“青铜时代”,青铜文明在三代的突出功能在于制造与政治权力“左传”解释这种文明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三代青铜的考古收获相对集中在祭祀礼器及军事兵器上二、青铜艺术青铜指用天然红铜加入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名青铜。
青铜器造型多仿自陶器。
(一)青铜器制作:分炼矿,制范,熔铸,装饰等几个过程。
《荀子》“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载说明青铜制作的条件,其中“制范”是一个重要方面。
有陶范法,蜡模法二种方法:①陶范法:先用泥土塑模,再将泥模烘干,用过滤过的细泥制成泥片,附在胎外面,使呈器形并显外范。
外范中心还要制一个内范,内外范的空间距离,就是器壁的厚度,加固泥范后浇注铜液便成器形。
②蜡模法:又称失蜡法,以蜡制成模型,内外用泥填充和包紧后,灌注铜液,有蜡处即为器形。
此种极为精细或镂空的造型和装饰。
(二)青铜器的品种:据其用途分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除实用还作仪仗、陪葬品。
(1)烹饪器:即蒸煮器,鼎、甗、鬲①鼎:煮肉器,多圆体,三足,双耳,亦有方体四足者如司母戌鼎,它不仅是实用生活用品,还是的象征,传说禹制九鼎以象九州:天子用九鼎,诸候(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至一鼎。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
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
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
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下通过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和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大盂鼎》来论述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形成独特的体系。
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
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瓜大张的状态。
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
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
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
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一《司母戊方鼎》、二《大盂鼎》。
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
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
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
《青铜时代》[法国雕塑]
《青铜时代》[法国雕塑]基本信息雕塑作品《青铜时代》英文名称The The Bronze Age曾用名战败者英文名称The Vanquished类型雕塑材料青铜创作地点比利时创作时间1876-1877年尺寸1.74米高现位于法国卢森堡公园。
基本简介《青铜时代》,青铜,高1.74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76-1877年,现位于法国卢森堡公园。
《青铜时代》原题为《爱的战士》,雕像手中原来拿着棍子,后罗丹接受别人的建议,将雕像手中的棍子去掉,并将雕塑易名为《青铜时代》,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创作历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奥古斯特·罗丹怀着盲目的民族主义爱国之情应征入伍,中途病退回家。
身无分文的罗丹曾在自己的雕像上刻上他的老师卡里埃·贝勒斯的名字去赚钱,被人发现后赶出了工作室。
一个也曾在贝勒斯工作室学习过的人,拉着他合伙作些传统雕像卖钱。
不久,罗丹对这一切感到厌恶,他想逃出来,想呼吸一点真正的艺术空气。
他用手中仅有的一点钱去了荷兰和意大利,在那里他为米开朗基罗所折服。
在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创作冲动终于爆发出来。
他匆匆赶回了比利时,用了18个月的时间雕塑了一个男人体。
他请一个身材优美的年轻士兵给他作模特儿。
他把这个雕像做成左手拿着棍子,正在走动中,突然被眼前的什么事怔住了,收住脚步,抬头呆望着,右手揪着自己的头发,那样子非常天真而自然。
罗丹的裸体男人被赋予普通的人性,它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感。
它和真人一样大小,罗丹最初把它命名为“被征服者”。
作品含义青铜时代是继石器时代之后的人类的早期阶段,这个名字使雕塑具有了象征人类的最初觉醒和摆脱蒙昧的深刻含义,雕塑家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
作品描述雕塑家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匀称而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他的体态非常自然生动,左腿支撑全身,右腿稍弯曲,脚趾微微着地。
青铜艺术--金石之美
青铜艺术--金石之美青铜器的金石之美“金石学”是宋代开始兴起的一门新的学问,但它所研究的对象包括了几千年以前的甲骨文时代、青铜器时代的遗留物,其构成“学”是到宋代欧阳修、赵明诚、李清照这一代。
当时的金石学主要是碑刻,很多的文人去访碑,搜集各种资料、青铜器,当时即有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记录有大量的碑刻研究的记录,文献记录。
还有宋徽宗,对历代青铜器收藏仿制,作为宫廷用器,今天来看都是金石学的一部分,当时叫钟鼎彝器,到元明以后有一定程度的消歇。
清代以后,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很多墓志、碑刻、青铜器出图,形成了金石学的第二次兴起。
但这次兴起跟欧阳修时代相比,体量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
清代的乾嘉学派本身就是在清初文字狱的控制之下,那时的文人不敢去做经世济时的学问,都转到考证。
文献的考证,上古文化的考证,自然而然就推衍到金石学的青铜器石刻,各种各样的器物,比如礼器食器饮器乐器兵器,建筑用的瓦当,画像石,墓志都出来了。
给当时的学者提供了很大的施展学术的空间。
很多资料可以和《史记》《汉书》等对应,中间最重要的是印章和篆刻,从清代中叶开始非常发达,成为健全的学科分支。
到了民国,民间喜欢金石学的很多,官方倡导“西学东渐”,西方的大学体制、学科分类的思维全部进来,金石学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因为它是集合了书法、古文献、古文字、古器物,文学,结合古书画鉴定等很多学科。
“金石学”这个内容被分拆到很多学科,但它本身却消亡了,没了。
因为它太综合,从“西学东渐”的观念来说不知道归到哪一类,那么干脆就没有了。
这个方式使“金石学”化身千万,但它本身作为一个本体没了。
这个情况延续了很长时间,当然碑拓技艺承传没有断绝。
金石学有两个高峰,一个宋代,一个清代中期,它形成巨大的学术王国。
它里面有很多文字内容与物质技术形态,可以印证历史、人物、修订正史之不足。
陈振濂告诉记者,西泠印社在8年前,开过一个“重振金石学”的学术研讨会,出过两本书,有很多关于金石学的。
狞厉之美——恐怖神秘又充满稚气的商代青铜器
狞厉之美——恐怖神秘又充满稚气的商代青铜器中国的青铜时代,始于夏朝,至商、周达到鼎盛。
商代的青铜器,纹饰常常极力夸张狰狞可怖的形象。
同时,由于早期奴隶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却又依然保持某种纯真的稚气,从而,又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中,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后母戊”青铜方鼎商代武丁时期。
原名“司母戊”,造型方正,形体巨大,显得雄伟庄重。
鼎身四壁沿周缘装饰饕餮纹,足部也装饰饕餮纹,鼎耳上部则装饰鱼纹,鼎耳外侧装饰虎食人纹。
鼎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子龙鼎商代后期,辉县出土。
子龙鼎因其腹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二字得名。
子龙鼎的圆腹微垂,上承微外撇的立耳,下接三蹄形足。
鼎的颈部和足部均装饰饕餮纹。
整器的造型雄伟稳重,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者四羊方尊商代后期,湖南宁乡出土。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
方尊的边角饰长扉楞,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在器范制作中,并用线刻、浮雕、圆雕技法,将器用与装饰有机结合,铸造工艺精湛,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珍品。
妇好鴞尊商代武丁时期,妇好墓出土。
妇好鴞尊可谓商后期青铜器造型艺术的鸿篇巨制,功能与审美二者兼备。
造型艺术堪称惊天地、泣鬼神。
“后母辛”青铜觥商代武丁时期,妇好墓出土。
现在通称为觥的青铜器,具有椭圆形腹,圈足或四足,前有短流后有鋬,皆有兽首形盖几点基本特征。
青铜觥流行于商后期至西周早期,因构思取材各不相同,造型艺术个性极强,故均十分珍异。
后母辛青铜能因器底与盖内铸铭文“后母辛” 而得名,是妇好墓出士的珍贵青铜器之一。
后母辛青铜觥似以牛作为造型构思的取材,但兽首有二卷角,后足为鸟足,腹后装饰有双翅为主纹,仍为想象中的瑞兽。
商周青铜器的审美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商周青铜器的审美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遗产。
其中,商周青铜器是商周时期艺术品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审美特点和象征意义两个方面展开,探究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一、审美特点1. 形制丰富商周青铜器的形制十分丰富,包括有鼎、觚、爵、壶、罍、尊、鼐等各种各样的器物。
这些器物不仅形态各异,而且无论从整体还是细节上来看,都显露出了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
例如,商代的鼎,有铜利剑、鸟纹、人物浮雕等,造型十分华丽,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复杂形制的艺术技巧。
这些器物的形制不仅展示了古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商周时期丰厚的精神文化。
2. 装饰精美商周青铜器的装饰形式十分精美,既有浮雕、雕刻、铸造、切割、堆焊等技法的运用,也运用了细腻的线条和复杂的几何纹样等,赋予器物以深刻的意义和感染力。
例如,商代的“玉爇龙纹尊”,雕刻着两条玉龙高高盘旋。
”铜鼎”上布满了高低不同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图案,每一处都展示了古人的艺术才能和技艺水平。
3. 色泽丰富商周青铜器的色泽丰富,主要有青铜色、白银色、金色、黄铜色、黑色、绿色等等。
不同的色泽展示了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添加了更多的审美魅力。
二、象征意义1. 礼俗崇拜的象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无论是在器物的种类上还是装饰的图案上,都展现出强烈的礼俗崇拜意义。
从向祖先祭祀的酒器、献给君王的贵重器皿、商人买卖的财物等等,商周青铜器清晰的展示出了时代的特点和脉搏。
例如,在周代的青铜鼎上,铸刻的金文中透露出祭祀祖先、亲民治国的社会意义,因此被称为“礼器"。
青铜器无疑传承了一种先民对自然、祖先、天地、万物的崇拜之情和宗教准则,并成为神秘与和谐的寄托。
2. 政治意义商周青铜器在国家政治和统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出土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内的商代"方壶",上面刻着“曹那作之”字样,表明这件器物是专门为曹那所铸造,显示出商代的军事制度和车辆的重要性。
商朝的青铜器鉴赏古代艺术品的审美价值
商朝的青铜器鉴赏古代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商朝的青铜器鉴赏古代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文化遗产丰富多样。
其中,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商朝青铜器的鉴赏价值,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代艺术品。
一、历史背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约存在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在商朝时期,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以及贵族社会的象征物品。
商朝的青铜器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征,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审美特点商朝青铜器的鉴赏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审美特点上。
首先是形制上的丰富多样。
商代青铜器的形制非常丰富,包括鼎、爵、觚、簋等多种器型。
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寓意与象征。
其次是纹饰上的精美细致。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非常精美,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自然景观、人物故事等多个方面。
这些纹饰不仅丰富了器物的装饰效果,更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特征。
再次是制作工艺上的精湛技艺。
商朝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高超,铸造技术的进步为青铜器的制作带来了更高的精确度和装饰效果。
三、文化内涵商朝青铜器作为古代艺术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宗教信仰的反映。
商代人民相信神灵的力量,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中。
青铜器上的神话传说纹饰、祭祀用途的器型等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与依赖。
其次是社会等级的象征。
商朝社会分为上、中、下三等,青铜器被贵族阶层广泛使用,成为展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物品。
更重要的是,商代青铜器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意识。
青铜器上的纹饰和器型,凝聚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
四、艺术价值商朝青铜器的鉴赏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其作为艺术品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首先是其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商代青铜器独特的形制、纹饰和制作工艺,展现了古代中国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
青铜时代的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
青铜时代的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展现了人类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和实践。
在这个时期中,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审美观念和信仰体系,也是当代人了解这个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祭祀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在青铜时代,人类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和宗教信仰。
祭祀文化可以说是当时人类宗教信仰和文化实践的一个主要体现。
它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如祭祀祖先、丰收、神灵、战争等等。
当时的人们认为通过祭祀可以得到神灵的恩赐和保佑,也可以表达对神灵的感恩和崇敬之情。
祭祀文化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祭祀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可以通过物资贡献等方式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二、青铜时代的艺术成就青铜时代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青铜器上。
青铜器是当时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不仅功能繁多,形态也非常多样化。
从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产技术、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
青铜器在青铜时代的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可以作为贵族的尊贵象征,也可以作为礼物向其他部落赠送,起到外交交流的作用。
青铜器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关系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祭祀文化需要有具体的物品来实践和体现,而青铜器就是其中的一种。
由于在祭祀文化中需要大量的青铜器来表达人们的崇敬之情,所以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
同时,青铜器的形态和风格也受到了当时祭祀文化的影响。
例如出土的一些祭祀器物就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信仰体系和文化特点。
在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
四、总结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祭祀文化和艺术成就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人类信仰体系和审美观念的特点,更好地认识和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时代艺术赏析
一.苏美尔时代
一共分为六个时期:1、欧贝德的文化2、乌鲁克文化3杰姆代特奈斯尔4、古王朝时期5、乌尔第二王朝后期6、新苏美尔时期这一时期文明得到发展,苏美尔人的文明程度在文化,艺术甚至是宗教信仰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其中乌鲁克时期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时期,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复杂的浇铸艺术,阿卡德文明直接源于苏美尔文明,从苏美尔艺术中得到了许多借鉴,发展了更成熟、更写实的艺术风格。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就出现在苏美尔。
它的代表有狮头鹰身伊姆杜吉德神,青铜香炉架,青铜头像。
可以说它的发展起到了加快历史脚步的作用。
二、中国的青铜艺术
青铜艺术,为我国铜器艺术中的精典。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
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
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
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
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
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
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
系。
三、古希腊青铜艺术
工艺美术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民主制度和富于想像力的神话基
础上的,艺术匠师们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劳动成果也能受到社
会的重视,从而形成了一种优美典雅、完整谐调和自由开阔的艺术
风格。
古希腊常见的金工品:胸甲、刀剑、别针、胸饰、货币、各种容器、家具装饰等。
希腊时期注重人物的现实注意描写,反应各个方面。
总体来说,青铜工艺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日趋繁盛,装饰手法以写实风格为主出现了不少较大的器形,铜镜是古希腊金属工艺制品的又一代表性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