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语文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实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旨在通过分析典型教学案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案例描述1. 案例一:以《荷塘月色》为例的阅读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感受作者对荷塘美景的赞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作者为何用‘幽静’来形容荷塘?”,“荷塘月色有哪些特点?”等问题。
课后,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作文。
2. 案例二:以《背影》为例的写作教学教师通过讲述朱自清的父亲背影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写作:一是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二是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三是描写人物的语言。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爱为主题的作文。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分析优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缺点:教师对课文的解读较为浅显,未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课后作文的布置,未能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写作内容与课文关联度不高。
改进措施: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应注重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后作文的布置,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案例二分析优点:教师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指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缺点:教师在讲解写作技巧时,未能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课后作文的布置,未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写作困难。
改进措施:教师在讲解写作技巧时,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课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初中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草原》为例,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方式,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制定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如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风光,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
(4)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5)拓展延伸,提高写作能力。
(6)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课堂观摩1. 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进行课堂展示。
2.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示学习成果。
(三)课后研讨1. 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反思教学过程。
2. 同行教师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针对教学难点,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草原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草原的认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三)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如草原的辽阔、美丽等。
2. 学生讨论,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总结全文,体会作者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和草原人民的热爱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草原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提高写作能力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初三语文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三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以“提高初三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标准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三、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1. 选题与分工: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背影》一课的教学设计”。
由备课组长牵头,全体初三语文教师参与,每位教师负责准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部分。
2. 讨论与修改:在备课组长组织下,教师们对教学设计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份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
3. 成果展示:备课结束后,由主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展示,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教学设计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课堂教学观摩1. 观摩对象:由主备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课堂教学。
2. 观摩过程:全体初三语文教师参与观摩,认真记录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进行反思。
3. 评价与反馈:课后,观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主备教师认真听取并反思。
(三)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每位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四)专题讲座1. 讲座主题:由教研组长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
2. 讲座过程: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讨论,对讲座内容进行消化吸收。
四、活动效果1. 教师教学水平提升: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活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初中语文教研组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备课,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对教材进行剖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同时,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们制定了分层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2. 教学观摩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认真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观摩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交流讨论,分析课堂亮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3. 专题研讨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教研组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
例如,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问题,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4. 课题研究教研组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研究分为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两种形式。
个人课题主要针对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集体课题则是由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针对语文教学中的共性难题进行攻关。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在教研组长带领下,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讨。
教师们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观摩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
初中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特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评课、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把握。
2. 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推动学校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语文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围绕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进行研讨,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2. 教学研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教学经验。
3. 听课评课: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5.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参加市、县、校三级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6. 教学案例分享: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进行交流分享,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7.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四、活动时间1. 集体备课:每周二下午第3节课2. 教学研讨: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下午第3节课3. 听课评课:每月最后一个周一下午第3节课4. 专题讲座:每月最后一个周日下午第3节课5. 教学观摩:根据上级部门安排进行6. 教学案例分享:每月最后一个周一下午第3节课7. 教学反思:每周一上交五、活动组织1. 成立初中语文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 明确各活动负责教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建立活动记录制度,对活动进行全程跟踪记录。
4.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对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活动评价1. 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语文教研特色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基于核心素养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教学内容(1)阅读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文言文、说明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教学:结合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观后感、影评等,提高写作水平。
3.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等。
(3)注重读写结合,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文本内容,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教学:教师结合阅读内容,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心得。
(5)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写作。
三、案例实施1. 教师准备(1)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阅读和写作素材。
(2)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提前备课,熟悉教学内容。
2. 学生准备(1)提前预习,了解阅读和写作的相关知识。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教学实施(1)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研组案例研究初中语文(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以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的一次案例研究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案例背景本次案例研究选取了我校七年级(1)班为研究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0人,语文成绩整体处于中等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三、案例研究过程1. 问题诊断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七年级(1)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诊断。
主要发现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部分学生对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导致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受限。
(2)阅读能力不足。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把握不准。
(3)写作能力欠缺。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结构安排不合理。
2. 教研活动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下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
教师们共同研讨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2)教学观摩。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专题研讨。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4)课后反思。
教师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
(2)培养阅读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
(3)提升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写作指导、范文分析、学生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中学语文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以《走进名著,感悟人生》为主题,通过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经典名著,感悟人生哲理。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感悟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提高教师对名著教学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案例实施(一)准备阶段1. 教师收集经典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挑选适合的名著。
3.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二)实施阶段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部作品产生好奇。
2. 名著阅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可采用以下方法:(1)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部名著进行阅读,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名著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阅读笔记: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教师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3. 名著研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名著研讨,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人生哲理。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4. 课堂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名著阅读成果展示。
展示形式可以多样,如演讲、PPT演示、情景剧等。
(三)总结阶段1. 教师总结本次名著阅读活动,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名著,撰写读书笔记。
四、案例反思1. 本案例通过名著阅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2)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案例 (2)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初中语文校本研修的案例分析,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背景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例讲述了某初中语文教师团队在参与校本研修后的实际应用情况。
研修目标
-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 探索创育方法和策略
- 深化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研修内容
- 教师团队参与专题讲座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语文教育研究成果
- 分享和交流教学经验和教材使用心得
- 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和需求进
行教学
- 进行课堂观摩和评课活动,互相研究和提供建设性反馈
- 教师参与教学案例分析和解析,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实施效果
经过校本研修后,该初中语文教师团队取得了以下效果:
- 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水平有明显提高
- 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成绩明显提升
- 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增强
- 校本研修成为校内教师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得到广泛认可
和推广
结论
校本研修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讨和实际应用,教师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因此,建议其他学校也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共
同推动教育的进步。
初中语文教研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文将以一次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为例,分析其典型案例,以期为其他学校语文教研提供借鉴。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时间为一个月,参与教师为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为教学实践,第三阶段为反思总结。
三、案例实施过程(一)第一阶段:理论学习1. 邀请专家讲座。
我校语文教研组邀请了市教育科研所的专家为全体教师作了一场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技巧、阅读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2. 组织教师自主学习。
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等相关文件,了解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
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二)第二阶段:教学实践1. 观摩示范课。
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阅读教学示范课,全体教师观摩学习,并进行了点评和反思。
2. 教师互听互评。
教师们互相听课,互相评价,找出对方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探讨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3.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教师们选择同一篇课文,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并互相展示,以此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第三阶段:反思总结1. 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总结阅读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教研组集体研讨。
教研组组织全体教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案例成效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校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以下成效:1. 教师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2. 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得到增强。
初中校本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偏差,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缓慢。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二、案例目标1. 提高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2. 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阅读教学体系。
三、案例实施1. 教研准备阶段(1)成立教研小组,明确组长和成员职责。
(2)收集相关阅读教学资料,包括优秀教学案例、阅读教学理论等。
(3)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 教研活动阶段(1)开展阅读教学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为教师讲解阅读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2)观摩优秀阅读教学课例。
组织教师观看优秀阅读教学视频,分析优秀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为自身教学提供借鉴。
(3)分组研讨。
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4)实践探索。
教师根据研讨结果,尝试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实践。
3. 教研总结阶段(1)教师撰写教学反思。
对阅读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分享教学经验。
组织教师交流阅读教学心得,分享成功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形成校本教材。
根据教研成果,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阅读教材,为阅读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案例效果1.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得到提高,教学理念得到更新。
2. 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激发,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3. 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阅读教学体系,为我校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案例反思1. 本案例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为主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 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探索,有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校本研修案例
校本研修案例【篇一:校本研修案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优秀案例)为了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石连平:⑴巧妙组编小组成员,促使合作协调有序。
一般分四人一组,每小组要选出小组长,或者各小组 4 人每天轮流当组长,以便组织、管理、协调小组的学习活动。
小组成员要相对稳定,既要考虑平时座位的安排,又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组合。
作为同桌,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交流与交往又十分方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同桌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并教给一些基本方法:互默词语、互背课文、合作探讨等等。
例如在教学《公输》一文时,我有意识地布置自学生词,后让同桌学生交流,再在此基础上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可以适当比赛,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同桌间相互练习既可以增加练习机会,又培养每个学生互助互学、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唐淑霞:合理配置合作时间,让学生各有收获。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出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以产生对所需讨论的问题的见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讨论、合作学习,以达到合作的最佳效果。
王晓羽:精心设计合作内容,让学生有层次达成目标。
合作内容制定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制定合作内容的时候要十分慎重、严谨,要对自己的教材了如指掌,要把内容的操作性、难易程度等都把握好。
我在教《变色龙》一课时就采用了学生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教学。
找六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后,默读课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小说的主人公?此人的特点是什么?警官奥楚篾洛夫一共变化了几次?变化的原因和内容?怎样处理狗咬人事件?狗的主人是谁?奥楚篾洛夫始终不变的思想和行为?等等。
通过探究,变色龙的形象已在学生心目中扎下根。
他们会记住这印象深刻的一课。
课堂效果很好。
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优秀案例)王安:备课充分:备课,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教学有效有序进行的保证。
初中语文教研组研训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研训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案例以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的一次研训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研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案例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 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案例实施(一)活动准备1. 教研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研训活动方案。
2. 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支持。
3.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需求,自主选择研训内容。
4. 教研组成立活动组织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二)活动过程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设计比赛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设计比赛,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 课堂观摩与评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
同时,开展评课活动,让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 多媒体教学培训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5. 教研组研讨教研组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教学难题。
(三)活动总结1. 教研组对活动进行总结,肯定教师取得的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师撰写活动心得,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研组对活动进行反思,为今后研训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四、案例效果1. 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组教研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初中语文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个我们组的教研案例,旨在为其他语文组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反思等环节,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三、案例过程1. 研讨阶段(1)收集资料:我们组教师针对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查阅了相关书籍、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为研讨提供理论依据。
(2)确定研讨主题: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我们组教师共同确定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讨主题。
(3)分组讨论: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研讨主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2. 实践阶段(1)课堂实践:我们组教师结合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反思:课后,教师们针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3. 反思阶段(1)成果展示:我们组教师将实践过程中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进行成果展示。
(2)经验交流: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四、案例成果1. 教学方法改进: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组教师总结出以下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故事导入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采用分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4)加强阅读策略指导:教授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教学效果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组教师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得到了明显提高。
3. 教师专业成长: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不断反思、总结,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本文以《背影》为例,阐述我校初中语文校本教研的实践过程。
二、案例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2. 通过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3. 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案例实施过程1. 集体备课(1)教师对《背影》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
(2)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策略。
(3)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等。
(4)制作教学课件,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研讨(1)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课堂亮点和不足。
(2)针对课堂教学,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共同探讨教学改进措施。
(3)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教学反思(1)教师课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分享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四、案例成果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3.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本教研模式,为其他学科提供借鉴。
五、案例总结1. 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
3. 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通过以《背影》为例的校本教研活动,我校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第2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研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本学期初中语文教研工作案例。
二、案例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案例实施1. 集体备课(1)备课组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3)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2. 教学观摩(1)开展公开课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展示教学风采,为全体教师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2)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3)课后进行评课议课,交流教学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 专题研讨(1)围绕“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一主题,开展专题研讨。
(2)教师分享阅读教学经验,探讨阅读教学策略。
(3)结合学情,制定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案。
4. 教学反思(1)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查找教学不足。
(2)教研组组织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文章,交流心得体会。
(3)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论文评选,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四、案例成效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专题研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
3.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名列前茅。
五、案例反思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持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
2. 注重学情分析。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3. 创新教学方法。
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教研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文将以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开展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案例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案例实施过程1. 集体备课为了提高备课效率,初中语文教研组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讨论教学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了备课质量。
2. 教学研讨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初中语文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在教学研讨中,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法。
例如,针对文言文教学,教师们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针对作文教学,教师们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质量。
3. 课题研究为了深化教学改革,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与。
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选题阶段: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等。
(2)实施阶段:教师们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收集资料,撰写论文,进行教学实践。
(3)总结阶段: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4. 教学观摩与反思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初中语文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对优秀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与借鉴。
观摩结束后,教师们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案例效果通过开展以上教研活动,我校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七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七年级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当天,七年级语文教研组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备课。
首先,教研组长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标,然后每位教师针对所选课文进行备课,分享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设计。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针对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2. 课堂观摩备课结束后,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
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是《背影》,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
第二位教师执教的是《最后一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爱国主义精神。
3. 教学反思观摩课后,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其他教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
4. 总结与讨论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阅读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
与会教师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1)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明确了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法。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共同探讨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3. 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五、活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教学改革的意识。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3. 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活动地点:我校初中部会议室四、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市教研员或知名语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其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经验。
3. 教学研讨分组进行教学研讨,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教学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5. 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讲座由市教研员主讲,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讲座中,专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等。
2. 课堂教学观摩观摩了两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分别涉及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两位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得到了教研组教师的一致好评。
3. 教学研讨分组进行教学研讨,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2)如何有效开展课堂讨论?(3)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4)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各小组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 教学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如:(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校本研修隆尧县北楼中学冯广魁研修目的: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研修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研修时间:2012年9月26日研修地点:四楼主题教研室组织人员:冯广魁参加成员:王少英、王社英、田现江、王少峰、文良研修过程:主持人冯广魁:大家好,今天我们研修的主题是“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
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
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引导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王社英:由于学生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教师需要精心组织,以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中拖延宝贵的学习时间。
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王少英: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独自占用全部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田现江:由于班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小组学习。
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主选定。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意见冲突,如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学习障碍。
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
文良: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有过多的内容重复,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冯广魁:应该说,合作小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通过反思与深化来发现更深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
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考虑和设计的。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知识”“技能”这个技术层面上。
语文要关注学科目标,更要关注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目标,即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时内心的灵动,关注学习时呈现出的态度与责任,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宽容合作的人生态度等。
语文课除了要落实课堂上学会了什么,还要思考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了没有,有没有领悟基本方法,掌握一般规律。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有效的统一。
我认为要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
上课时教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死命背,可结果往往是老师口干舌燥满头汗,学生满肚苦水,收效甚微!事实上,课堂应当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解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在内容与语法方面都不难,我就大胆地放开,把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为大家讲解这篇文章。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查资料,研究时代背景,知识的延伸迁移,甚至讲课的语气、语速,都考虑到了。
讲得精彩,其他同学听得也认真。
教学效果特别好。
在内容分析的透彻性上,比我把握得还要好。
这节课还有两个好的影响是我当初没料到的:①班里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空前浓厚,能够主动去学习、思考;②班级比以前团结了,因为通过共找资料,共同备课,大家都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班级的稳定与发展,反过来更促进了学习。
田现江:还应当通过问题质疑,激活潜在主题意识,解放学生心灵。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质疑或提问至关重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要在一节课中提出很多问题,大问题中又包含很多的小问题,在提问学生时也是一问一答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疲惫不堪,教师也口干舌躁,教学内容也问得支离破碎,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我想若要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就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主导性的问题。
且问题不宜过多,宜包含广阔的思维空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过程。
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通读并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只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移山困难重重,那么愚公是否应选择“搬家”?此问题一提出,课堂顿时喧闹起来,每个学生都刮起了“头脑风暴”,很快形成两派,在双方交战中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有的学生认为“移山”并非明智之举,迁移更具有眼光和魄力,这些见解不乏新意,我充分肯定了这一看法,但是我必须明确肯定《愚公移山》寓意的真正价值取向,即弘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在探讨此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文言语句已有了深刻的理解,情节也得以梳理,人物也有客观的认识,可谓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
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开了问题多、散乱的弊端,也避免了教师的讲解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了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和探索,课堂便成为一种多元的、充满生气的交流对话。
王社英:教师更要转变观念,明确自身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
而新课标的颁布则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研究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学习的过程。
教师应由“权威者、主导者、训导者”转变成“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
王少峰:在教学中要关爱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记得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和实质。
要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积极地、自主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必须要有爱心,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师生关系。
如:在教学时,经常用“你真棒”、“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护,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
王少英:在教学中更应该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如果没有学生个体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使学生的自主得到发挥,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时,他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我将《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带入课堂教学,进行情境设置,营造悲壮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引发了他们对生命、对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的深刻而独特的思考,接着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回答“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通过复述文本,不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此时,不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教得非常轻松。
文良: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有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可见我们的祖辈就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
如我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我让学生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讨论:“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学生都能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冯广魁:同时我们还要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地阅读、理解,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时间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在质疑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也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共同探讨,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得到了答案,这要比从老师的口中总结出来意义深远得多,体会深刻得多。
王少英:还要正确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这里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能使学生不断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
例如对差生则以鼓励为主,要求适当降低,对于优生则要求高一些,多鼓励他们去挖知识点,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主持人:通过这次研修,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围绕“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这个主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综合大家意见,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现代教学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目标,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有了主体性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被激发出来,实践能力才可以表现出来。
(二)、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是每个人发展的前提。
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种现象也比较严重。
在评价时过分地强调成绩的高低,按名次排队,致使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过重、焦虑感过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关系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表现形式之一。
而它只有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起来、合作学习、将弥补以前教育中的不足,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工作和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