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8篇)《渔歌子》篇1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
(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
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
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
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
(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读出“词”味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
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读。
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
三、精读感悟,悟出“词”画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2、找出景物:(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
他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
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
(2)生标画,师巡堂。
(3)、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3、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
怎么画呢?(生板演)4、想象画面:(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四、拓展延伸,品出“钓”情:1、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渔歌子》这首词。
2、帮助学生理解词中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词中描绘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词意,感受词中优美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词中表达的主旨。
2、教学难点(1)感受词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远离世俗、寄情山水的志趣。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其意境。
2、讲授法: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词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词中所展现的画面,加深对词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美的山水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渔歌子》。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张志和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
(三)初读诗词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词意1、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意思,教师巡视并答疑。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重点讲解以下字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五)感受意境1、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提问: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画面:在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江水上涨,鳜鱼肥美。
小学五年级语文《渔歌子》教案及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渔歌子》教案及说课稿教案:课题:《渔歌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熟读短文《渔歌子》。
b. 了解渔歌的韵律和押韵的特点。
c. 学会感悟诗歌中蕴含的美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a. 集体朗读短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b. 分析短文的内容和结构。
c. 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渔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
b.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短文《渔歌子》。
2. 难点:理解渔歌的韵律和押韵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录音机、黑板、白板、拓展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a. 让学生观察一副渔歌人物的图画,引发他们对渔歌的兴趣和想象。
b.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渔歌,帮助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 导入新课(10分钟)a. 准备一段录音,用标准语音朗读短文《渔歌子》。
b. 让学生集体朗读短文,感受渔歌的韵律和押韵。
c. 分析短文的内容和结构,引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思考。
3. 多媒体展示与讲解(15分钟)a.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短文的文字和图像。
b. 讲解渔歌的韵律和押韵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c. 分析短文中蕴含的美和哲理,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
4. 创作渔歌(15分钟)a. 提供一些与渔歌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渔歌。
b. 指导学生在创作中注意押韵和保持韵律感。
c.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5. 拓展阅读(10分钟)a. 阅读其他与渔歌相关的诗歌或故事,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b.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拓展阅读材料中的诗歌美感和哲理。
c.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归纳(5分钟)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渔歌的韵律、押韵和美感。
b.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创作,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7. 作业布置(5分钟)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阅读或创作作业,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教案:《渔歌子》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中国古代文学》系列,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四节《唐五代词》,主要内容为张志和的《渔歌子》。
词作为唐代新兴的文学体裁,在此单元中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词的起源、特点及其在唐代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渔歌子》的创作背景及词人的生活经历。
2.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渔歌子》的意境与情感。
3. 学生能够领悟词的音乐性与抒情性,培养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把握《渔歌子》的意境与情感,理解词的音乐性与抒情性的结合。
2. 教学重点:《渔歌子》词句的解读,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课本,《中国古代文学》第四单元,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唐代江村渔夫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对《渔歌子》的兴趣。
2. 词句解读:逐句解析《渔歌子》,讲解生僻词汇,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体会词的音乐性。
3. 作者介绍:讲解张志和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闭眼聆听音乐,想象词作中的景象,感受词人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渔歌子》的内容,并简要描述词人的情感。
6. 例题讲解:选取《渔歌子》中的经典词句,讲解其抒情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探讨《渔歌子》的意境与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渔歌子》板书结构:1. 词牌名2. 作者:张志和3. 创作背景4. 词句解读5. 意境与情感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的意境与情感。
3. 请学生分析《渔歌子》的抒情手法,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可组织学生进行《渔歌子》的仿写,让学生尝试创作词作,提高其文学素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词《渔歌子》课程教案
《渔歌子》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渔歌子》。
理解诗词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诗词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 难点:通过想象和感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诗词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描绘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的美。
2. 提问: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喜欢在大自然中做些什么呢?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词——《渔歌子》。
二、初读诗词1. 学生自由朗读《渔歌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三、理解诗词内容1. 借助注释和插图,学生自读自悟诗词内容。
2. 分组讨论: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的春景。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四、感悟诗词意境1.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词的意境。
2.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深化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五、体会诗人情感1. 提问: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拓展延伸1. 播放一段关于张志和生平事迹的视频或讲述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2.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和大家一起分享吧!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欣赏更多的古诗词。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
《渔歌子》微课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渔歌子》的背景及作者。
2.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意境。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2.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三、教学难点1.领悟诗词中的意象。
2.感悟诗词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2.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3)讲解诗词的韵律特点,如对仗、押韵等。
3.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如孤独、无奈、向往等。
4.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与《渔歌子》相关的诗词,如《渔家傲》、《浪淘沙》等。
(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渔歌”为主题的诗词。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渔歌子》的内容和意境,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2.教学改进(1)在讲解诗词时,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创作中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教学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1.播放《渔歌子》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范仲淹及其作品背景。
二、诗词解析1.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白话译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江水如碧绿如天。
意境解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白鹭在山前飞翔,江水碧绿如天。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水”、“白鹭”、“桃花”等,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Every love is for holding a lamp and meeting someone who resembles him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渔歌子》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
(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
(课件出示古诗)【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张志和:唐代诗人。
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在朝廷过个官,后因仕途不顺而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
与颜真卿等为好友。
擅长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
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
《渔歌子》这首词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歌子》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教材的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牌《渔歌子》的背景知识、词牌的结构特点、韵律美以及词意的理解和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渔歌子》的背景知识,了解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位。
2. 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结构,能够背诵并运用到创作中。
3. 领悟词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牌的结构特点和韵律美的理解。
重点:《渔歌子》的背景知识、词意的理解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渔歌子》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
3. 词牌结构分析:详细讲解《渔歌子》的词牌结构,通过例词进行分析。
4. 词意赏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渔歌子》的词意,分析其意境美。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渔歌子》。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渔歌子》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结构、韵律和意境。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其他《渔歌子》的词意和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a. 背景:介绍《渔歌子》的背景知识b. 结构:展示《渔歌子》的词牌结构c. 赏析:列举《渔歌子》的词意赏析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渔歌子》的词牌结构,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
2. 答案示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古典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词牌结构分析和词意赏析的深度;3. 实践情景引入的适用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示例的提供;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渔歌子》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
(三)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较为生动具体表达词中意境。
(四)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学,初探词意1、同学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板书课题)又叫《渔父乐》。
2、读题(强调子读zǐ);①这是一首词,你们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②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它就成了词牌名。
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展示读,师正音①请你读(刚开始学,读通了,读准了,也不错)②谁还想再读?(虽然读得不怎么流畅,但相信学了以后,会读得更棒)③下面老师和大家对对读,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对一句,好不好?)④就这样,我们跟着感觉读。
(师读题目,朝代和作者,生读整首词)二、寻找词眼,质疑细学1、读着、读着,你们在词中看到词人的身影了吗?是从哪几句看到的?2、生读3~4句(1)认识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释读懂词语的方法真好。
你是看插图读懂的,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
)(2)(出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词人?(他在干什么?)(生①他头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鱼竿,在钓鱼呢?)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词人?(生②在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河边钓鱼。
生③在桃花丛中,他??生④刮小风,下小雨时,词人坐在小船上。
)(3)在怎样的日子里,词人在钓鱼呢?A起风:这是怎样的风?你从哪个词语读出风很小?这样的风,我们可以叫什么风?(和风、微风、轻风、习习凉风)B下雨:那这雨呢?(生①很细很细;生②像牛毛,像绣花;生③像发丝)让我们想起了哪些词语?春风拂面微风吹拂凉风习习清风徐徐毛毛雨毛毛细雨细雨如丝牛毛细雨蒙蒙细雨细雨绵绵绵绵小雨细雨如烟烟雨蒙蒙细雨飘零阴雨绵绵淅淅沥沥雨丝飘洒C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叫什么?(斜风细雨)D还可以叫?(微风细雨,和风细雨)F春天: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4、起风了,下雨了,词人回家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板书理解:不须归)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词的27个字中。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渔歌子》。
(2)理解《渔歌子》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渔歌子》。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渔歌子》。
2. 理解诗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筝曲,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词,为新课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渔歌子》,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圈点勾画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渔歌子》的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
(2)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尝试仿写《渔歌子》。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渔歌子》。
(2)运用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8. 板书设计《渔歌子》渔翁江上往来人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渔歌子》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3. 教学难点是否得到妥善解决?4.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是否流利,是否能够正确表达诗中的情感?5.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等。
《渔歌子》教案
《渔歌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渔歌子》。
2.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渔歌子》;理解诗句大意。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渔歌子》课文3.诗词卡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渔歌子”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渔歌子》的背景。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三、理解诗句1.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
四、体会情感1.学生谈谈自己对诗句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如悠闲、愉悦等。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感受《渔歌子》的魅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背诵《渔歌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深入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桃花”“江水”等。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三、创意表达1.学生根据诗句,创作一首自己的渔歌。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分享。
3.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诗词创作,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背诵《渔歌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课外拓展1.学生查找有关渔歌子的资料,分享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渔歌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3.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1.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学生默写《渔歌子》。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词题我们已经学过《忆江南》这首词。
忆江南称这首词的词牌名。
今天,我们要又学习一首词,题目是《渔歌子》。
跟老师读,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疏通词句,感知词意现在,请每位同学,把这首词读上2分钟,注意做到两点要求:第一要准字音,做到读得字正腔圆;第二读通顺,读出节奏,试着读得有板有眼。
1、学生自由读诗2、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再请学生读出节奏(其他学生听,他哪里作了停顿)3、全体学生齐读一遍(读准音,读出节奏)4、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着这样的印象读一遍5、这首词在描写什么?让我们静静读这首词,联系课文中的注解,结合课文的插图,试着想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一)我来出个题目,了解你对这首词的掌握。
看到的——1、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2、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3、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4、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听到的——1、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2、师小结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4、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二)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里的风景,你会怎么介绍吗?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
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
教学准备:2、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结合课件,欣赏歌曲《渔歌子》。
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子〞是词牌名及读法。
二、初读《渔歌子》。
1、自由读,〔要求:a、注意每个字的读音。
b、多读几遍,读通顺。
〕2、指名展示读〔纠正读音,强调节奏、韵律〕。
3、师生配合读。
4、齐读。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2、如果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
4、那么,看着、想着,这青山、这绿水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
6、按一定的顺序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7、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词中美景。
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如果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志和也不愿意离开这儿。
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忧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
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五、想像画面,感受意境。
1、是的,张志和不仅喜欢这里美丽的风景,更留恋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让我们闭上眼睛,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感受他沉醉自然,悠闲自在的生活。
〔课件播放词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2、你可以摇头晃脑的吟诵,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用歌声唱出来……3、同学们,假设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去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千古词人?〔张志和〕想起张志和,你一定会吟诵他的?〔渔歌子〕学生吟诵《渔歌子》。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歌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渔歌子,了解渔民的生活和渔民文化的传承。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朗读、理解渔歌子,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和朗读渔歌子。
2. 教学难点:理解渔歌子中的渔民生活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渔歌子的课文材料或录音,并制作课件。
2. 多媒体设备。
3.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复印好的学生课本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渔歌子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渔歌子的兴趣,为本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预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渔歌子的课文材料,理解其中的内容,并标记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渔歌子的结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理解朗读(20分钟)教师给出渔歌子的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抑扬顿挫,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渔民的生活场景、渔歌子的演唱场景等,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与美感。
6. 创作表达(20分钟)学生以渔歌子为题材,创作一段小故事、诗歌、绘画等,表达自己对渔歌子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渔歌子。
五、教学延伸1.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渔村、体验渔民生活,感受渔歌子的源头。
2. 邀请专家来校进行渔歌子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渔歌子的文化内涵和演唱技巧。
3. 组织学生参与渔歌子的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朗读练习、创作和表达形式。
3. 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渔歌子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渔歌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牌《渔歌子》的背景介绍、词牌的韵律特点、课文内容解析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具体章节内容:第二单元“古诗欣赏”中的《渔歌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渔歌子》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牌的韵律特点。
2. 通过学习《渔歌子》,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渔歌子》的韵律特点,体会诗词意境。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随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背景介绍(5分钟)简要介绍《渔歌子》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的韵律特点。
3. 课文内容解析(10分钟)(1)让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词意。
(2)教师逐句解析,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
4.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运用《渔歌子》的韵律创作一首小诗。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首《渔歌子》的变体,分析其韵律特点,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例题,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渔歌子》。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作者:不详词牌:渔歌子韵律特点:七言绝句,平仄相间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渔歌子》的韵律,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2. 答案:春风拂面柳絮飞,桃花含笑映清溪。
鸟语花香人自醉,不负好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渔歌子》的韵律特点及修辞手法。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
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渔歌子教案(通用14篇)
渔歌子教案(通用14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诗意.2,想象诗的意境,化诗为画.3,吟诗成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音乐)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钟爱,许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听(歌曲).你发现了吗对了,许多诗词当时就是被谱上曲子传唱开来的.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词:张志和的《渔歌子》.二, 整体把握古诗:首先请听周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我读得怎么样指名上台划节奏.下面,请大家把这首诗试读几遍.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报名读齐读.读完整首诗,你认为他主要写了什么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绪三,细细品味古诗.下面,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这首诗.首先,请女孩子齐读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你知道这两句中哪些字词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读了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报名读,齐读.如此美景,无人问津启不可惜后两句又写了什么呢男孩子来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了这两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儿,你心中没有疑惑吗渔人为什么不肯归去1,钓鱼2,观景(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乐也!)张志和有个别称叫烟波钓叟,晚唐时期,朝廷昏庸,社会动荡,做官的张志和被小人诬陷,遭到削职贬官,从此他归隐山林自得其乐,词中的渔人可能指谁如果说词中的渔人就是张志和自己,那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词表达了他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板: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多么开朗,豁达的个性!让我们尽情地读一读.同样是江边垂钓,同样遭遇陷害,贬官,老师这儿带来了另一首诗《江雪》,谁来读一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聪明的孩子们,这首诗表达的还是高兴的心情吗处事寒江独钓图,诗人将冰冷的心融入了这一片冰冷苍茫的天地间,多凄凉啊!下面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好吗怎样使这副图摇身一变,变成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呢大家出出注意吧!小结: 多奇妙啊!同样的江边垂钓,同样的遭遇,但由于诗人的性格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表达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了!你们看,烟雨迷蒙间,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彩明丽却不失柔和,看似宁静却又充满活力.这是一首清丽婉转的词,更是一幅意境淡远的山水画!如果我们今天不美美地来吟诵一番,启不辜负了它的诗情画意谁来试试可以.....齐诵.四,作业根据词作一幅画或写一篇散文.渔歌子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课文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渔歌子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掌握课文的艺术特色。
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和幻想元素。
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主题、艺术特色等。
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和幻想元素。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思想。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和幻想元素,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想象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与渔歌子相关的画,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渔歌子故事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幅渔歌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渔歌子是什么吗?引出课文《渔歌子》,让学生了解课文的题目和作者。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和理解。
3. 精读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的主题是什么?课文中渔歌子的人有哪些表现?课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渔歌子教案(通用
渔歌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词牌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词的韵律分析、词意的解读及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特点,了解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的韵律分析,词意的深入解读。
教学重点:《渔歌子》的词牌特点,词的创作背景,词意的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渔夫捕鱼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1)介绍《渔歌子》的词牌,讲解其特点。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分析词的韵律,讲解词的平仄、对仗等基本知识。
(2)解读词意,赏析词中的名句。
4. 例题讲解:(1)分析词中的意象,如“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2)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词。
(2)分析同学创作的词,互相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渔歌子》2. 板书内容:(1)词牌特点(2)作者及创作背景(3)韵律分析(4)词意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渔歌子》中的意象,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模仿《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词。
2. 答案:(1)意象分析: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
(2)示例词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词牌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2)研究古代渔夫的生活,了解其文化背景。
(3)欣赏其他古代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
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
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
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
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
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
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
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
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
永恒画卷吧!
六、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
看了五年级上册语文《渔歌子》教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