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可以这样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可以这样做

曾几何时,老师们老是抱怨学生的写作太差、阅读太难。曾几何时,家长们感叹娃儿的读写未得门而入。曾几何时,学生们也想在习作中一展拳脚但有心无力。自从教育部最新发布“高考语文要让15%的人被阅读淘汰”后,家长们慌了,学生慌了,很多媒体也悚然。笔者却认为,这是语文素养培养的开端,是一件幸事。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诗圣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几乎成为了大部分读书人的座右铭,可是,真正自觉认真读书者不多,更遑论“破万卷”。没有语言的有效输入,何来文字的自然流淌而出?

古时候的一贯传统是“学而优则仕”,读书成为了进阶官场的捷径,天下人尽皆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今,读书已经是寻常家庭随时可做可为之事,然而,书买回后却束之高阁,甚至有的人不屑读书。此种态度,如何能够培养诗书满腹?读书,虽然是个人之事,可是人人不读书则成为了民族之大事。而但凡能够取得些许成绩的人,都是读书人居多——哪怕他的学历不高,可是读书的资历和经验却十分丰富。因为阅读,已经成为这个新时代的必备技能。因为我们的时代,信息早已泛滥,每天被海量的诱惑所包围,如果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迷失自己的后果不仅仅是青春的贻误,更是家庭和事业的终身遗憾。

犹记得小学时看坝坝电影《少年毛泽东》,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出身,而是他一边舂米时,一边读书的认真。这一画面清晰地在我头脑中回放,也一直激励着我认真读书。后来陆续读了毛主席的诗词之后,才真正了解了一代伟人的文学功底之厚重,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这个他每日的读书习惯完全分不开的。毛泽东主席从小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的习惯:“多读、多写、多想、多

问”。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一本《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面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正是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人民领袖。

从古至今的读书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不好的学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书读得太少了。有的学生,就连课本都没有完全读通顺过。有的学生,只是把课本上的范文读得一知半解。有的学生,一学期读完,连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都不能概述。

那“读书破万卷”该如何“破”万卷呢?我认为:读书需要认真,读书需要用心,读书需要动笔墨。认真的是态度要积极,读书之时,你的心思要全部在书作之中。而用心则是边读要边思考,无论是自己喜欢的还是自己不能理解的,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把读书的收获付诸笔墨。动笔可以是勾画自己觉得优美的词句,可以是对自己有启发之处,也可以把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标注出来,如有可能,尽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一写。通过这番用心苦读,所读之书才能成为我们自己的,哪怕就算是别人的书,也会成为自己的。读书破万卷之初在于“破”,而不在于“万卷”。正所谓“不破不立”,因为“破”书而真正进入了书的世界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读书兴趣和爱好,才能破而后立。我想,这是读书的基础所在。

读书的基本条件成熟了,那接下来就是如何破“万卷”了。稍微懂点古文的都知道,古文中的“百”、“千”、“万”等数词都是虚词,不是具体的数目,而是约数。这里的“万卷”只是形容多罢了,“读书破万卷”意在多读书。冰心也告诉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也是“读书破万卷”的要义所在。多读书不是让小学生每天就捧着书读,不是什么书都读,更不是喜欢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在我看来,读书,首先是读经典。无论是传承文明的孔孟之道,还是唐诗

宋词都是需要诵读的。一方面,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语感和文字的韵味理解。阅读重在积累,而古文的积累更是在日常阅读中达到的,因此,需要多花功夫。其次是读课本以及和课本相关的书籍。这些文字最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最符合他们的阅读需求。看似只有三十来篇的语文课本,其实要把选作进来的这些作家的相关作品读完,也不容易。比如在学习了《蟋蟀》之后,被法布尔那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所吸引,可以趁此机会买一本他的《昆虫记》回来细细品味,学习和借鉴他写昆虫的写作方法。试想,每学一篇或几篇文章就增加一两本课外书,一学期读下来,至少也在五本以上。再次,读书破万卷还是着重“破”字。刚刚已经说到,和学生的课文相关的名著就如此之多,如何选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就比较适合了:对自己有用的,可以多读、深读,对自己没有用的,不读即可。

啰嗦了这么多,都是说多读书,那读和写如何珠联璧合呢?读书真的有用吗?

2.读写结合浑然天成

培根在《谈读书》中娓娓而谈: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无论是独居之时,还是高谈阔论之际,读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上文谈的“读书破万卷”与之对应的是“下笔如有神”,那么是不是读书“破万卷”之后,就一定“下笔如有神”了呢?我想,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前文中,笔者一直在强调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收获,无论是兴趣所在还是兴致所致,都足以让你文采不凡。如果读书之时用心了,就会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思考就会在下笔写作时流淌出“金句”。在我看来,读写是不应该分家的。读书不写作,读书的意义不是很大。我这里说的写作,不是非要写文章去发表,而

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心路历程,做到有感而发,甚至不得不发的地步。所以,我认为读写结合的第一步是边读边写、有感而发。

那怎么做到有感而发呢?找到自己所读的兴趣,更要找到自己所写的兴趣,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根据爱好进行适度的写作。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东西不会持久。阅读如此,写作更是如此。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然后借此兴趣点燃想写的欲望,再在写兴趣的过程中丰满自己的笔意。比如,前天本平台发的学生习作《人无完人,事无绝对》就是一篇学生的有感而发。学生本身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男孩,但是学习时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自己所思所想的表达。又比如,昨天发表的《伞》一文,更是学生的生活点滴感悟所成。小学生的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即便是感到枯燥无味也总是有不同之处。无论是多姿多彩还是枯燥无味,既然有感就有话可说,这就有了很好的写作素材——素材选好了,角度选好了,就很容易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发的作文,一般不会很差。

读写结合的第二步则是想写什么就读什么、研究什么。学习写作一般而言就是模仿,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是在模仿中学习和进步的。需要写说明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读课本的说明文,还要读其他优秀的说明文,更可以读同龄人所写的说明文,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从中找到写作的方法和要点,进而有话可说。在读佳作和研究这些作品的时候,我们最能够从中受益。无论是说明方法还是说明对象的选择,无论是说明对象的特征还是习性,都是存在的,但又是带有一些作者的独特视角在里面的。如果我们研究到这种程度,自己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做到了选好对象、把所选对象的特征描述清楚,那么这篇习作一定不会差。同理,在写景、叙事等作文中都是相同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