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阅读指导
阅读指导《童年》66
名著《童年》阅读指导教案教学重点:1.引导认识名著阅读的通读法和品读法,掌握名著阅读的基本技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通过讨论认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名著阅读的品读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1、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2、请同学用简洁的话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3、导语: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
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
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1.讲讲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2.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中,阿廖沙没有被压垮,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哪些人对阿廖沙的成长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你能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简单说说他(她)的故事吗?3.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请用这样的格式说一说:文中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这段话(这句话)的描写方法+性格特征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教师随机板书:《童年》阿廖沙坚强、正直……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祖母善良、能干……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外祖父凶狠、贪婪……侧面描写二、名著阅读方法的介绍(一)、通读法→总览整本名著1.说说看我的读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调控,分层提问)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整理归纳:通读法→总览整本名著:浏览、跳读,把握大意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
期中考 名著阅读指导《童年》
名著阅读指导——《童年》1.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有散文诗《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2.《童年》的内容简介。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
《童年》阅读实践的有效指导策略
《童年》阅读实践的有效指导策略作者:张利明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年第04期《童年》是六年级上册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为原型,描绘了3~10岁这段时间苦难的经历。
这是一部富于儿童性、经典性和教育性的作品,它经过时间淘洗,跨越空间阻隔来到学生面前。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呢?一、梳理人物关系,评价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环境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要锁定人物,特别要关注主人公;二要关注情节,尤其要关注情节背后所塑造的性格各异的人物。
这个导读单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相关事件和情节,有理有据地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从而让学生对情节背后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有深入理解。
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阿廖沙勤奋好学,虽然穿着母亲的皮鞋、外祖母外套改的大衣去上学,放学后还要靠捡破烂来补贴生计,但他成绩优异,上完3年级时,学校奖给他一本福音书、一本克雷洛夫的寓言诗集,还有一张奖状,这是对他学习成绩的一个充分肯定,就连一向不太关心他的外祖父看到这些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奋,郑重地把克雷洛夫的寓言诗集锁到自己的箱子里,珍藏起来。
阿廖沙还是一个善于观察、心思细腻的孩子,他仔细观察“好事情”做试验,观察邻居的内讧,找到惩罚酒馆太太的方法。
虽然年龄很小,但他能辨是非、坚强勇敢,他捡拾破烂,帮助外祖母,与嘲笑他的孩子打架,惩治辱骂外祖母的酒馆太太,保护母亲,甚至用刀刺伤毒打他母亲的继父。
虽然他生活的环境是污浊悲惨的,但他却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他善良、坚强、勇敢。
因为有了情节和相关事例的支撑,学生对阿廖沙不再是初步的感性印象,而是上升到理性的理解层次上,对阿廖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得了一个重要的阅读方法:评价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事例。
事例是为塑造人物而服务的,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之所以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是因为情节中有性格各异的人物,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这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走进小说人物 2
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外祖母的慈祥、幽默、平易近人 外祖母对“我”的关爱
走进小说人物 3
伙伴(小茨冈) 小茨冈是高尔基的知心好友。他性格乐观淳 朴、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富有同情心。最后他 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被压死。
走进小说人物 4
房客(“好事情” )
他知识渊博,见识远大,对生活有 透彻地了解与感悟,教阿廖沙用心观察 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 究技巧。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 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 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 因为它纯洁!
看封面 知作者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乳名阿廖沙,笔名高尔基,苏联作家 。他出身在一个做木匠的家庭,从小生活经历非常艰辛,有做过 学徒、码头工,糕点师等等,在俄国到处流浪,走遍了大片俄国 土地,经历非常的丰富。
明人物 理关系
外祖母 (伊凡诺夫娜)
外祖父 (卡西林)
两个舅舅(米哈伊尔) (雅科夫)
母亲、父亲 (瓦尔瓦拉) (彼什科夫)
继父 〔叶夫根 尼〕 小茨冈、格利高里、 好事情
走进小说人物 1
外祖父
出于好奇我在表哥的怂恿下把过节才使用的
白桌布染成了蓝色,外祖父一个箭步地冲上来,
“嗷〞的一声狂叫,然后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扔,
看目录 晓情节
第一章 幼年丧父 第二章 遭受毒打 第三章 小茨冈之死 第四章 染坊失火 第五章 新家的生活 第六章 可怕的争斗 第七章 两个上帝
第八章“好事情〞 第九章 彼德大伯 第十章 母亲的归来 第十一章 在病床上 的日子
第十二章 母亲再婚
第十三章走向人间
《童年》这本小说中人物众多 ,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 好地读懂故事。
高尔基《童年》阅读指导
学习目标:
1、有效进行名著阅读,掌握阅读名著的基本 方法。 2、品评经典,浸润书香,培养学生良好的口 头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享有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 术最杰出的代表”的世界声誉。 高尔基代表作: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 亲》
所以有人说:在外祖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许 多的弱点和不足。
思考:
1.假如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会 怎么样? 2.在这个除了争吵就是打架的环境里
阿廖沙小小的心灵并没有被玷污,你 觉得他是怎样的孩子?
总结童年,珍惜拥有
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还成为了一个 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 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比高尔基的 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一、交流读书方法:
一本书中有很多故事可以“选读” 对于只需了解的内容可以“速读” 好的段落语句可以“精读” 名言警句可以摘抄积累等
研读: (一) 齐读片段一《一起生活了50年后分家》 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 这种性格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小结:通过以上片段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贪婪吝 啬的外祖父,也看到了一件件和他有关的家庭丑事。
主要内容
《童年》是高尔基以“苦难”为主题的作品, 作品以他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为原型, 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悲惨黑暗的童年生活 中经历苦难和磨炼成长起来的故事。
人物形象
阿廖沙
“我”在黑暗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环境中仍 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 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 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阅读指导 一以贯之——以《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读整本书,可以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弥补教材单篇阅读的不足。
当阅读整本书的质和量得到保证后,学生的阅读素养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以指导学生阅读《童年》一书为例,来谈一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大步”。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里,这本书的阅读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中,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一、指导阅读前,激发阅读兴趣要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教师需要为学生隆重引荐这本书,以期激发学生足够的阅读兴趣。
在推荐《童年》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读书名、猜故事。
童年,是每个学生都拥有过的。
以“童年”为名,这本书会讲述什么故事呢?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猜一猜。
“童年”里快乐、幸福、美好、天真的故事蹦进脑海,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仿佛和这本书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读作者,继续猜故事。
笔者出示作者高尔基的简介PPT,学生大致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童年”的画风迅速改变,苦难、痛苦、挣扎、辛酸等词汇成了学生此番故事猜想的主旋律。
学生和文本又走近了。
以上两步故事猜想,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捧起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除此之外,笔者又采取“读目录、读插图、读书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本书。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笔者特意选取了整本书的“冰山一角”,引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高尔基的《童年》到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赶紧翻开书,开始阅读吧!”二、指导阅读中,阅读方式多样化《童年》这本小说近九万字,根据六年级学生每分钟阅读300字的速度,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可以计划14天完成阅读。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童年》名著阅读指导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不同朗读方法,分析小说中几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3.让学生感受阿廖沙的不幸童年,了解他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坚强的人。
重点:通过精彩片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难点:让学生如何从作品中感悟到小主人公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童年》。
每位同学都有过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阿廖沙的“童年”,真情体会特殊的在苦难中成长的童年。
二、作者作品:作者是一位苏联作家,他一生写了无数的作品,为世界文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答:高尔基。
(补充)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社会文学的创始人。
列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过渡:《童年》是高尔基以“苦难”为主题的作品,作品以他自己3岁到10岁之间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小说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悲惨黑暗的童年生活中经历苦难和磨练成长起来的故事。
三、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后名著导读精彩片段,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
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下面我给同学们推荐精彩片段深入了解阿廖沙经历了哪些苦难又心酸的童年生活。
四、精彩片段:(一)“深重的苦难”1.齐读片段一《一起生活了50年后分家》问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吝啬自私)这种性格体现在哪些事情上?小结:通过以上片段的赏析我们看到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外祖父,也看到了一件件和他有关的家庭丑事。
过渡:有人说在外祖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许多的弱点和不足。
再看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2.一生朗读片段二《我失去了知觉》问题:通过语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外祖父?他是如何对待家人的?并从语段中找出依据。
知道外祖父毒打我的原因吗?(残忍粗暴,不顾亲情,蛮横无理,丧尽天良等)过渡:难道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仅仅只耳闻目睹了这些事情吗?不,不是!请看: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读出阿廖沙那些痛心疾首的伤心经历吧!3..男女生分别朗读片段三《各种不可思议的故事场景》问题:读了这些不可思议又让人义愤填膺的故事场景,以及对外祖父这一家之主所作所为的了解,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能用一两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吗?问题:读着这一桩桩丑事,一幕幕悲剧,让我不由地疑惑重重:为什么都是一家人却将亲人变成仇人,让本应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是一个人如此,还是每个人都如此,是一个家庭这样,还是每个家庭都这样呢?阿廖沙在自编的儿歌这样唱:在我们大门口,无数孤儿和老头,哀号乞讨,到处奔走……我们将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现实社会呢?小结:阿廖沙的悲剧经历不仅仅是来自这个小市民家庭的愚昧无知和自私自利,更是和腐朽衰败的旧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童年》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童年》阅读指导教学设计一、内容简析《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个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理解,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
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
比如,他始终记得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一只小蛤蟆;他喜欢在雪地上观察小鸟,喜欢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他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阅读《安徒生童话》,并由此不时感到惊喜和感悟,等等。
《童年》在艺术上使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
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不过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
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使用翔实材料;同时,又使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实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正如作者白己所言:"我不是在讲我白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
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
"同时,在"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上胜利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复生。
《童年》整本书阅读指导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堂设计一、内容简析《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描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岁月。
在年幼的阿廖沙眼里,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与无情;母亲在感染霍乱而死的父亲遗体旁声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外祖父家里,舅舅们整日为了家产争吵斗殴、愚弄弱者,家里强壮的男性欺负殴打女人、毒打儿童;同时在这个家里,小阿廖沙始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熏陶。
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廖沙暗淡的童年岁月里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小阿列克谢一生的爱和感激。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课内外结合,读完整本书。
2、了解全书作者、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断。
3、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1、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童年》这本书相关资料:作者介绍,小说背景等。
2、请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对阅读整本书的想法。
3、了解了书的大概,看来同学们一定都对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很感兴趣。
课前,老师认真读了这本书,选取了一个章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阅读第十二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拿出节选,静静读一读。
(2)、通过这一章的阅读,你了解到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3)、生交流,师相机点拨提炼阿廖沙勇敢、善良、热爱书籍、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4、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读的很认真,说得很好。
除了这些事,阿廖沙的成长中还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健康坚强的小伙子。
除此之外,小说还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
请同学们在课后走进整部小说,静静品味。
高尔基《童年》阅读指导
《童年》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学情: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可是七年级学生自入学以来更多的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课外阅读量并没有增加,近300平米的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应的阅读环境,但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激发,阅读方法没有掌握,所以,培养学生长期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童年,作为一个七年级孩子可谓是刚刚走过来,对比自己的童年,体会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幸福与痛苦的折射,同学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指导目标:1.浏览目录,掌握《童年》这部著作的结构。
2.初步学着阅读整本书,在三周的阅读课中读完《童年》全册,了解各章节的主要写作内容。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以各种方式来激发阅读兴趣。
3.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第二次阅读,勾画其中的精彩片段,重点的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片段等进行赏析。
4.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畅谈阅读收获,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
重难点:1.通读整本书,引导学生在通读之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第二遍阅读。
2.品味人物形象,做好卡片或批注等。
3.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中悟,悟中析,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自由中学到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刚刚迈出童年生活的我们一定还保存着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苦难中长大,在邪恶中学会善良的主人公阿廖沙。
在走入《童年》作品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看法,如果你拿到了一本童年,你打算怎么去阅读呢?二、阅读前准备:1.从图书馆或书架上借阅高尔基《童年》一书。
2.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的写作背景。
走进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小学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小说《童年》的阅读指导为例
小学语文小说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小说《童年》的阅读指导为例学生进入小学高段后身心发展日渐成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正值阅读的黄金期,此时的阅读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地泛读,需要专心致志、熟读精思。
因为教材中出现“快乐读书吧”的缘故,整本书阅读已经达到一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重视的程度。
因此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小说《童年》为例从导读、跟进、交流三个方面进行小说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导读(一)了解作者“书籍是人类的阶梯。
”——高尔基《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根据自身经历而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小说有三部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以高尔基的名言引出书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前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表达的心声。
(二)写作背景小说通过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以及曲折的情节来反应当时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对一部小说的影响毋庸置疑。
所以,掌握小说的写作背景对于读懂小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了这些书籍的背景故事,正向激励了学生阅读此书的兴趣,又反向加深了学生对此书的认识。
《童年》以高尔基小时候的真实经历,向读者展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底层人民的生活样貌,描绘了一个满是愚昧、自私、污秽的黑暗社会。
在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教师可使用语音、文字、视频等形式出示文中一处精彩情节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跟进阅读(一)粗读知梗概粗读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不是逐字逐句的读,是快速的浏览主要内容抓主要情节,缕清大意。
《童年》描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跟随外祖父一家生活,在这个家里有着专横、残暴的外祖父以及自私自利整日为争夺家产的两个舅舅在这个家里阿廖沙,看尽了成人的世界的丑陋、无情,唯有外祖母的疼爱以及外祖母讲的故事给阿廖沙暗淡的童年带去了爱与温暖。
(二)回读厘关系文中有很多人物,但是这些人物都会围绕着主人公展开故事。
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小说里的主人公,把这些人物和主人公关系弄清楚,就容易掌握故事情节了。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 故事情节概括: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黑暗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深入了解作品主题。
4. 作品主题探讨:讨论小说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童年》,了解作品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童年》的作者和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童年》一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4. 作品分析: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作品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阅读方法指导:总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授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你的阅读收获。
《童年》阅读指导课件
请仿照上述批注,给课本24页 精彩片段作批注。
对比阅读 感悟生活
看完这本书后,你觉的阿廖沙 的童年是怎样的呢?把你的童年与 阿廖沙的童年比一比,你有什么感 受?有什么想对自己或者大家说的 话?
作业超市:
1、仔细观察你身边的老师或同学, 抓住他的外貌或语言特点加以描写,写 出人物特点,表达出你对这个人的感情。
❖ 1、注释: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不认识 或难懂的字、词、概念写在书本的空白处。
❖ 2、提要: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 意思记在段落旁边。
❖ 3、批语:随手写下读书时产生的各种 感想、见解和疑问。
❖ 4、警语:在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 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批注上“注意!”“重 点”等字样。
批注范例
精读片段《第一章》
2、给课本50页精彩片段作批注。
节 印象深刻法 我第一次挨打
情 节 导 图
正直勇敢心存理想的“我”
善良、美好
善良能干热爱生活的外祖母、敢于反抗 的母亲。 情深意重的父亲、
丑恶、可悲
吝啬残暴的外祖父
自私好赌的继父
快乐淳朴的小茨冈。伊凡
贪婪恶毒的两个舅舅
相亲相爱奥朴先尼可夫上校家三兄弟 正直的工人格里戈里 尊重儿童热爱孩子的赫里桑夫大主教 不被理解的知识分子“好事情”。
代表作
《母亲》《海燕之歌》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 学》。
生平
他早年丧父,3岁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 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他 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 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 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 的源泉。
请同学们朗读以下文字,赏析从头 发、声音、动作和外貌几个方面所进行 的批注。
《童年》课外阅读备课教案
不寻常的童年——《童年》整本书共读阅读任务单《童年》故事梗概父亲死后,我和母亲寄居到外祖父家中。
外祖父家开着染坊,但这个家庭充满矛盾和争吵,孩子们在他的打骂中度日。
对我极其关爱的朋友“小茨冈”死后,唯一的安慰来自外祖母,她是我的保护神,也常给我讲各种神话、童话故事,还有关于我父亲的往事。
外祖父多次搬家,我目睹了许多人的凄惨生活。
由于缺少友谊,我非常苦闷,整天调皮打架。
母亲离家之后归来,教我读书,之后把我送进学校,但我厌恶学校,常搞恶作剧。
后来母亲改嫁,生活并不幸福,外祖父也家道衰落,家庭矛盾愈加激烈。
最后,年老的外祖父和外祖母分家,我跟随外祖母生活,开始捡破烂、偷木板挣钱维持生活。
我三年级时退学,不久,亲眼看到了母亲的去世,我也被外祖父赶出家门自己谋生了。
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3.28―1936.6.18)英文Gorky·Maksim,全名高尔基·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说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高尔基”这一笔名即“惨苦”之意,它形象地概括了高尔基童年时代的生活体验。
童年凄苦的生活,给高尔基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影响了他之后的思想和创作。
早在19世纪90年代,他就有撰写自传的念头。
他常对列宁谈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一次,列宁对他说:“您应当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答应了,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童年》就是他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
事实上,高尔基一直对传记情有独钟,他尤其看重的是传记的教育意义和认识价值,他认为:“优秀的、使人入迷的传记能够使愚昧者、自甘堕落者、迷惘者寻觅到良知和力量,从逆境中站起,重新获得人格、尊严、荣誉、自由、理想……”《童年》情节梳理1.苦难之始(埋葬父亲\投奔外祖父)2.残酷的童年(第一次挨揍\_____________)3.好友茨冈(快乐的节日\_____________)4.外祖母的熏陶(着火)5.第一次搬家(老人家旧事)6.不孝之子(醉酒\_____________\削尖的木棍)7.外公外婆的不同上帝8.沉重的趣事(我与神秘房客“好事情”的忘年交)9.彼得伯伯及邻家少年(我救邻家小弟弟)10.穿红裙的妈妈(认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公逼嫁)11.听外婆讲父母的故事12.母亲再嫁(报复秃头老师\_____________)13.谋生(\捡破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别母亲走入人间)你了解童年创作背后的故事吗?查阅资料,记录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童年》真实地记录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期间,他目睹了贪婪、自私、残暴,也感受到了慈爱、温暖,请把主要人物、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
《童年》的阅读计划
阅读《童年》的计划《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顶峰、走向革命的艰难道路。
本文将制定一个阅读计划,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阅读目标1. 了解《童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2. 通过阅读小说,了解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经历和感受。
3. 欣赏高尔基的真实、深刻的描写风格,感受小说所传达的人性、情感和思想。
二、阅读计划1. 第一阶段(第 1-3 章):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在阅读小说之前,先了解《童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前言、序言等,了解高尔基的成长经历、文学成就以及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第二阶段(第 4-6 章):初步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在这一阶段,可以快速阅读小说的前几章,初步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重点关注主人公阿廖沙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以及他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 第三阶段(第 7-12 章):逐章阅读和分析在这一阶段,逐章阅读小说,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注小说中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尝试对小说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4. 第四阶段(第 13-15 章):总结和思考在阅读完整部小说后,进行总结和思考。
回顾小说中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思考小说所传达的思想和意义,以及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
三、阅读方法1. 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在阅读小说时,可以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重要的情节、人物和语言,可以进行精读,认真品味和分析。
而对于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进行泛读,了解大概即可。
2. 做好阅读笔记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要做好阅读笔记。
可以记录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人物、语言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便于回顾和总结。
3. 结合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在阅读小说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如高尔基的生平、创作背景、文学成就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学情: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可是七年级学生自入学以来更多的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课外阅读量并没有增加,近300平米的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应的阅读环境,但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激发,阅读方法没有掌握,所以,培养学生长期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童年,作为一个七年级孩子可谓是刚刚走过来,对比自己的童年,体会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幸福与痛苦的折射,同学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指导目标:1.浏览目录,掌握《童年》这部著作的结构。
2.初步学着阅读整本书,在三周的阅读课中读完《童年》全册,了解各章节的主要写作内容。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以各种方式来激发阅读兴趣。
3.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第二次阅读,勾画其中的精彩片段,重点的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片段等进行赏析。
4.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畅谈阅读收获,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
重难点:1.通读整本书,引导学生在通读之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第二遍阅读。
2.品味人物形象,做好卡片或批注等。
3.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中悟,悟中析,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
自由中学到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刚刚迈出童年生活的我们一定还保存着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苦难中长大,在邪恶中学会善良的主人公阿廖沙。
在走入《童年》作品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看法,如果你拿到了一本童年,你打算怎么去阅读呢?二、阅读前准备:1.从图书馆或书架上借阅高尔基《童年》一书。
2.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的写作背景。
走进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
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的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
《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自传体:自传是传记的一种。
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
自传体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
自传中有时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即间接表露出来。
像《鲁迅自传》就是一篇叙述性非常强的优秀典范作品。
写作背景:《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
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三、浏览目录更快更系统的掌握《童年》这部著作的结构,一看便得知全书共分为十三章,每一章节大约多少页,有的著作还可以了解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这样我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就能一下找到自己想阅读的内容,简便快捷。
四、第一遍通读通读《童年》,了解故事梗概,用时大约在三周左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要过于心急,一定要认真读好一至十三章节,如果某一章节或片段有疑问,可反复读或向老师同学询问,直至读通,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梗概: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一)外祖母的出现、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父亲的安葬、伏尔加河上的风光。
(二)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
(三)一双金不换手、热闹的家庭舞会、雅科夫的吉他、小茨冈的惨死。
(四)外婆对上帝的虔诚、聪明,火灾指挥若定。
(五)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外祖父教我识字、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生活哲理。
(六)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七)外婆和外祖父各有两个不同的上帝。
(八)外婆讲迷人的童话故事、结识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好事情。
(九)我和好朋友彼得大伯、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十)我的母亲突然回家、外祖父因逼母亲再婚问题爆发大闹架。
(十一)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外婆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十二)母亲再婚不幸、外祖父家境败落。
(十三)外祖父与外婆分家、母亲死去、我不得不走向人间。
激发阅读兴趣如果读着读着没了兴趣,可是还有部分章节没读完或有的片段还需进一步阅读,我们不妨试着利用晚自习或周末时间来看一下电影调动兴趣,把读到的内容用视频表达出来,形成共鸣,能促发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
也可以举办阅读比赛等激励我们继续读下去。
四、第二遍阅读第二遍阅读可用选读法或抓住主要章节或精彩片段进行精读,把第一次通读过程当中或视频中不理解的部分拿出来集中精力精细的读,如阿廖沙把白台布染成蓝色被打章节有必要精读,这一部分是这部书的精彩片段,两个舅舅为分家产和母亲嫁妆大打出手部分也可以精读,这一部分人物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好事情”入狱等等也可以精读,这些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这一环节大约用时两周左右。
学生在阅读时最好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可制卡片(将文章中精彩语段、重点词句摘抄,分类整理,便于查询。
);也可作批注(用不同符号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理解、体会、质疑等。
);还可写心得(我们可以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哪怕是一段,都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挑战意识。
)。
以备畅谈阅读分享时使用。
兄弟斗殴(做批注)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
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
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拚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愣是把她给拖走了。
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鞭格妮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舅舅现在都被制服了:茨冈,一个年青力壮的学徒工,骑上了米哈伊尔舅舅的背,而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一个秃顶的大胡子,心平气和地用手巾捆着他的手。
舅舅呼呼地喘着气,被紧紧地按在地板上,胡子都扎到了地板缝里。
姥爷顿足捶胸,哀号着:“你们可是亲兄弟啊!唉!”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我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
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桓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到了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姥爷站在她跟前发呆,看看一屋子的狼藉,他低声说:“老婆子,你可注点意,小心他们欺负瓦尔瓦拉!?”啊,上帝保佑,快把衬衫脱下来,我给你缝缝!她双手抱着他的头,吻了吻他的前额,而他个子比她小,把脸贴在了她肩上。
“哎,分家吧,老婆子!”“分吧,老爷子!”他们俩和声细语地谈了很久,可到最后,姥爷又像公鸡打鸣似地尖声尖气地吼了起来。
他指着姥姥叫道:“行啦,你比我疼他们!”“可是你养的都是些什么儿子,米希加是个没心没肺的驴,雅希加则是个共济会员!”“他们会把我的家产吃光喝光!”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了脏水盆里。
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了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
”“胡说。
”“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
”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
五、畅谈阅读收获(组织学生讨论)(一)人物形象方面(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小茨冈:他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
两个舅舅:(米哈伊尔、雅科夫)自私自利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母亲:(瓦尔瓦拉)善良的下层妇女父亲:(彼什科夫)老实、本分继父:(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脾气暴躁,经常毒打妻子(二)描写片段,谈体会。
阴沉的秋天,不仅看不见太阳,也感觉不到阳光的温暖,甚至能够忘记太阳的存在——就在这样的秋天里,我曾不止一次在树林里迷过路。
当你已经远离了大路,又身心疲惫找不到小路时,你只有踩着泥泞的道路,越过丛丛的荆棘,踏着高低不平的土墩,径直向前。
这样,最终你总能走上宽阔的大路!《童年》的作者高尔基在童年时,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但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他为何会成功?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没错,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高尔基。
一个人的性格和天资是自身拥有的,环境的作用就是激发它或埋没它。
高尔基拥有一颗充满光明和博爱的心,因此当他看到邪恶和污秽时,不但没有被污染,反而经受了磨练,产生了强烈地免疫力。
他在黑暗中积极地寻找光明,他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强烈。
拥有坚强的心与顽强斗志的他,最终冲出了恶劣的环境,寻找到属于他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