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19)

合集下载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基本控制方式
1. 开环控制 2. 闭环控制 3. 复合控制
例 1 炉温控制系统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
方框图中各符号的意义
方框(块)图 中的符号
元部件 信号(物理量)及传递方向 比较点 引出点 表示负反馈
例 2 函数记录仪
函数记录仪方框图
负反馈原理
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与输 入信号相比较,利用所得的偏差信号进行 控制,达到减小偏差、消除偏差的目的。
课 程小结
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基本控制方式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的分类 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课程研究的内容
2.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负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原理 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方框图
引言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示例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
• 经典控制理论
( 19世纪初 ) 时域法
复域法 (根轨迹法) 频域法
• 现代控制理论
( 20世纪60年代 ) 线性系统 最优控制 最世纪70年代 ) 专家系统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1)
1 —1, 2, 3
自我介绍
卢京潮
办公室: 自动化学院 234
联系方式:
(办公室) (手机)
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电视教学片
(1) 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2)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
(第 1 讲)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1.2 §1.3 §1.4 §1.5
自适应控制 鲁棒控制 容错控制 集散控制 大系统复杂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ur
u u a m up
l
消去中间变量得:
Tm l l k 1 k 2 k 3 k 4 k m l k 1k 2 k 3 k m u a ─二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即: l
1 k1k 2 k 3k 4 k m kk kk l l 1 2 3 m ua Tm Tm Tm
R 1 1 uc uc ur L LC LC
── 2 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2)弹簧—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 分析 A、B 点受力情况
A x 0 ) k2x0 k1 (x i x A ) f(x
A
B
由 k 1 ( x i x A ) k1 x A 解出 x A x i
第一章: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 §1.1 引言 §1.2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发展过程: 19 世纪
呼应 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相
时域 复域 频域
20 世纪 60 年代初
古典控制理论 (单入/出)
与航天技术发展相呼应
现(近)代控制理论 (多入 / 出)
2.
闭环(信号有反向作用) 特点:复杂、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有稳定性问题。
3.
复合(前向联系、反向作用) 特点:性能要求高时用之。 例如:炉温系统可以采用开环或闭环的。
闭环控制工作原理:
给定量:使c跟踪r 外部作用: 干扰量:使c偏离r
控制目的:排除干扰因素、影响、使被控量随给定量变化。 负反馈原理——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

0
at e
t 0 t 0
L[f ( t )] e at e st dt e sa t dt
0 0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Mason 公式(4)
例 4 求传递函数 C(s)/R(s)
控制系统结构图
例 4 求C(s)/R(s)
Mason 公式(5)
例 5 求传递函数 C(s)/R(s)
控制系统结构图
例 5 求C(s)/R(s)
Mason 公式(6)
例 6 求传递函数 C(s)/R(s), C(s)/N(s)
控制系统结构图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
(第 7 讲)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2.2 §2.3 §2.4 §2.5 §2.6
引言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5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
§2.5.1 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对应关系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4)
2 —17, 18, 19, 20
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组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4)
2 —17, 18, 19, 20
课程回顾
2.3 复域数学模型 —— 传递函数 (1)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适用范围 (2)常用控制元件的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
2.4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 (1)系统结构图的导出 (2)结构图等效化简
例6 求 C(s)/R(s), C(s)/N(s)
§2.6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1. 开环传递函数
2. 输入 r (t) 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3. 干扰 n(t) 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
4. 系统的总输出 C(s) 及总误差 E(s)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联系并准备
实验二:典型环节模拟 实验三:二阶系统特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联系地点: 实验大楼 12 楼
联 系 人: 杨建华 (实验中心主任)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5.1 稳定性的概念 lim k(t) 0 t
§3.5.2 稳定的充要条件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具有负的实部 或所有闭环特征根均位于左半s平面
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组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9)
3 — 8, 9, 10
自动控制原理
(第 9 讲)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
§3.1 概述 §3.2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3.3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3.4 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动态性能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 §3.7 线性系统时域校正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2)
§3.5.2 稳定的充要条件
根据系统稳定的定义,若 lim k(t) 0 ,则系统是稳定的。
t
必要性: (s) M (s) bm (s z1 ) (s z2 ) (s zm ) D(s) an(s 1 ) (s 2 ) (s n )
充分性:
C(s) (s)
解. 列劳斯表
s5 1
0
s4 2
0
s3 80
00
s2 e0
-2
s1 16 /e
0
s0 -2
-1
-2
列辅助方程: 2s4 2 0
d 2s4 2 8s3 0
ds
第一列元素变号一次,有一个正根,系统不稳定
§3.5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汇总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试试题汇总

装订线注:2. 命题教师和审题教师姓名应在试卷存档时填写。

共4页 第1页学号:姓名:自动控制原理试题A (56学时)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答案:A C B B A D C D C B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二、1、答案:()12314()12314123141C S R S G G G G G G G G G G H G G H G +++--=评分标准:15分(按步骤给分)2、答案:%16.3 1.4s σ=s =% t 评分标准:10分,每一问5分3、答案:(1)*13K ω=-==12a d = d 3K (2) 13<<15评分标准:15分 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4、答案:(1) (2) K=80K <<评分标准: 15分 第一问8分,第二问7分 5、答案:(1) ()(1)(11020K G s s ss ++=)033.4γ=- K=100(2) 3.1251()1001c s G s s ++=(3) 0100(3.1251)()(1)(1)(10011020'57.7c s GG s s s s s γ+⎧⎪⎪+++⎨⎪=⎪⎩=) 评分标准:25分 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第三问10分装订线注:2. 命题教师和审题教师姓名应在试卷存档时填写。

共4页 第1页学号:姓名:自动控制原理试题B (56学时)答案及评分标准一、 答案:C D B A B C A D C B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二、1、答案:%16.3 1.4s σ=s =% t评分标准:10分,每一问5分2、答案:(1)*13K ω=-==12a d = d 3K (2) 13<<评分标准:15分 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 3、答案:()12314()12314123141C S R S G G G G G G G G G G H G G H G +++--=评分标准:15分(按步骤给分) 4、答案: (1) ()(1)(11020K G s s s s )++= K=10033.4γ=-(2) 3.12511001c S G S ++=(3) 0100(3.1251)()(1)(1)(1001)1020'57.7c s GG s s s s s γ+⎧⎪⎪+++⎨⎪=⎪⎩=评分标准:25分 第一问10分,第二问5分,第三问10分5、 答案:(1) (2) K=80K <<15评分标准: 15分 第一问8分,第二问7分诚信保证本人知晓我校考场规则和违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保证遵守考场规则,诚实做人。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习题与解答5-1 试求题5-75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a) (b)图5-75 R-C 网络解 (a)依图:⎪⎪⎪⎩⎪⎪⎪⎨⎧+==+=++=++=2121111212111111221)1(11)()(R R C R R T C R R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b)依图:⎩⎨⎧+==++=+++=C R R T CR s T s sCR R sC R s U s U r c)(1111)()(2122222212ττ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76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1) t t r 2sin )(=(2) )452cos(2)30sin()(︒--︒+=t t t 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Φs s 图5-76 系统结构图 频率特性: 2244221)(ωω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41)(ωω+=Φj相频特性: )2arctan()(ωωϕ-=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11)(++=+=Φs s s G s e 则 )2arctan(arctan )(,41)(22ωωωϕωωω-=++=Φj j e e(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 则 ,35.081)(2==Φ=ωωj ο45)22arctan()2(-=-=j ϕ(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21,12211m m r r ωω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解 ss R s s s s s ss C 1)(,)9)(4(3698.048.11)(=++=+++-= 则 )9)(4(36)()()(++=Φ=s s s s R s C 频率特性为 )9)(4(36)(++=Φωωωj j j5-4 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曲线:解 ()()()12G j K j K e j ==-+ωωπ幅频特性如图解5-4(a)。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课后习题答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习题与解答5-1 试求题5-75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a) (b)图5-75 R-C 网络解 (a)依图:⎪⎪⎪⎩⎪⎪⎪⎨⎧+==+=++=++=2121111212111111221)1(11)()(R R C R R T C R RR R K s T s K sC 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b)依图:⎩⎨⎧+==++=+++=C R R T CR s T s sCR R sC R s U s U r c)(1111)()(2122222212ττ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76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1) t t r 2sin )(=(2) )452cos(2)30sin()(︒--︒+=t t t 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Φs s 图5-76 系统结构图 频率特性: 2244221)(ωω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41)(ωω+=Φj相频特性: )2arctan()(ωωϕ-=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11)(++=+=Φs s s G s e 则 )2arctan(arctan )(,41)(22ωωωϕωωω-=++=Φj j e e(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则 ,35.081)(2==Φ=ωωj 45)22arctan()2(-=-=j ϕ (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21,12211m m r r ωω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解答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教研室第一章习题及答案1-3图1-3 (a),(b)所示均为调速系统。

(1) 分别画出图1-24(a)、图(b)所示系统的方框图。

给出图1-24(a) 所示系统正确的反馈连线方式。

(2) 指出在恒值输入条件下,图1-24(a),(b) 所示系统中哪个是有差系统,哪个是无差系统,说明其道理。

图1-3 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图解图1-3 (a)正确的反馈连接方式如图1-3 (a)中虚线所示。

(1)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0所示。

(2) 图1-3 (a) 所示的系统是有差系统,图1-3 (b) 所示的系统是无差系统。

图1-3 (a)中,当给定恒值电压信号,系统运行达到稳态时,电动机转速的恒定是以发电机提供恒定电压为条件,对应发电机激磁绕组中电流一定是恒定值。

这意味着放大器前端电压是非零的常值。

因此,常值偏差电压存在是系统稳定工作的前提,故系统有差。

图1-3 (b)中,给定恒定电压,电动机达到稳定转速时,对应发电机激磁绕组中的励磁电流恒定,这意味着执行电动机处于停转状态,放大器前端电压必然为0,故系统无差。

1-4图1-4 (a),(b)所示的系统均为电压调节系统。

假设空载时两系统发电机端电压均为110V,试问带上负载后,图1-4(a),(b)中哪个能保持110V不变,哪个电压会低于110V?为什么?图1-4 电压调节系统工作原理图解带上负载后,开始由于负载的影响,图1-4(a)与(b)系统的端电压都要下降,但图(a)中所示系统能恢复到110V,而图(b) 所示系统却不能。

理由如下:图(a)系统,当u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K放大后,驱动电机D转动,经I增大,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会升高,从而使偏差电减速器带动电刷,使发电机F的激磁电流j压减小,直至偏差电压为零时,电机才停止转动。

因此,图(a)系统能保持110V不变。

图(b)系统,当u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K后,直接使发电机激磁电流增大,提高发电机的端电压,使发电机G 的端电压回升,偏差电压减小,但不可能等于零,因i=0,发电机就不能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专业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第19讲-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专业课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第19讲-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

8(s + 0.1) G(s) = s(s2 + s + 1)( s2 + 4s + 25)
8 × 0.1 ⎜⎛ s + 1⎟⎞

①G(s) =
25 ⎝ 0.1
s(s2
+
s
+
1)⎢⎡⎜⎛
s
2
⎞ ⎟
+
⎠ 4s

⎤ + 1⎥
⎢⎣⎝ 5 ⎠ 5 5 ⎥⎦
ω1 = 0.1 ② ω2 = 1
ω3 = 5
+ 20 dB / dec − 40 dB / dec − 40 dB / dec
ω1
ω1
(ω0 )2 = ωc
ω1
ω1
K
=
ω
2 0
=
ω 1ω c
解法Ⅲ 证明:
ωc = ω0 ω0 ω1
ω
2 0
=
ω1ωc
=
K
K
K
20 lg = 20 lg = 0
sv
ωv
1
K
=
ω
v 0
ω0 = K v
由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确定开环传递函数 (2)
例5 已知 L(w),写出G(s),绘制 j(w), G(jw)。
s
100( + 1)
G(s) =
0.5
s( s + 1)(s2 + s + 1)
0.2
0.2 惯性环节
0.5 一阶复合微分
1 振荡环节
⑶ 确定基准线
最小转折频率之左 的特性及其延长线
基准点 (ω = 1, L(1) = 20 lg K )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课件

Routh s3 s2 s1
s0
2
1+0.6K
3
K
3(1+0.6K)-2K 0 3
K
3-0.2K>0 K<15 K>0
10 < K <15
§3.6.4
动态误差系数法(1)
动态误差系数法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只能求出稳态误差

ess
lim
t
e(t )
;而稳态误差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无法表达。
用动态误差系数法可以研究动态误差 es (t )
(((32GKK2K))()K(Ktttss)ttG)GKKKD2(2((ttt(,sss,s22ss)))02()::s.1007.K1140时s1s时0K0ss121710tK(10212K201s40t0t0K,0t110st0101)0K00010Kt00tt)tst0s0s000K30vn00.Kv50.t14t5s10Ks9100021t50101Kn0K30,0n0t00.t51K02nt
1
0
G2(s) s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
第三章小结
时域分析法小结(1)
自动控制原理1~3章测验题
一. 单项选择题 (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
个正确的答案,将其题号写入题干的○内,每小题
1分,共 分 ) 1.适合于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非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时变系统; C.线性定常系统; D.非线性时变系统。
i0
E(s) Φ e (s).R(s)
C0 R(s) C1sR(s) C2s2 R(s) Ci si R(s)
es (t ) C0 r(t ) C1r(t ) C2r(t ) Cir (i) (t ) Cir (i) (t ) i0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西北工业大学)第一章习题(含答案)[1]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西北工业大学)第一章习题(含答案)[1]

一、习题及解答第1 章习题及解答1-1根据图1-15 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完成:(1) 将a,b 与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状态;(2) 画出系统方框图。

解(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a↔d,b↔c;(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2图1-16 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1-16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1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

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2 所示。

1-3 图1-17 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图1-17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u的平方成正比,cu增高,炉温就上升,u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所控制c c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u。

u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f f给定电压偏差电压,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后,作为u进行比较,得出u ur e a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T°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u正好等于给定电压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fu。

此时,e=u−u=0u,故u=u=0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r r f 1 a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的热u保持一定的数值。

这时,炉子散失量正好等于从加热c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2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理论(202104)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理论(202104)

自动控制理论(202104)
一、单选题
1.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2.积分环节的幅频特性,其幅值与频率成()。

A.指数关系
B.正比关系
C.反比关系
D.不定关系
答案:C
3.伯德图的中频段反映系统的()。

A.动态性能
B.抗高频干扰能力
C.稳态性能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4.传递函数只适合于()。

A.线性定常系统
B.线性系统
C.线性时变系统
D.非线性系统
答案:A
5.伯德图的低频段反映了系统的()。

A.动态性能
B.稳态性能
C.抗高频干扰能力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根轨迹终止于()。

A.闭环零点
B.开环零点
C.闭环极点
D.开环极点
答案:C
7.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A.PI
B.PD
C.PID。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2.
闭环(信号有反向作用) 特点:复杂、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有稳定性问题。
3.
复合(前向联系、反向作用) 特点:性能要求高时用之。 例如:炉温系统可以采用开环或闭环的。
闭环控制工作原理:
给定量:使c跟踪r 外部作用: 干扰量:使c偏离r
控制目的:排除干扰因素、影响、使被控量随给定量变化。 负反馈原理——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
2、
线性系统特性──满足齐次性、可加性
线性系统便于分析研究。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应尽量将问题化到线性系统范围内研究。 非线性元部件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例:某元件输入输出关系如下,导出在工作点 0 处的线性化增量方程
y E 0 cos
解:在 0 处线性化展开,只取线性项:
0 0 -st st e f t f t de 0 0 st 0-f 0 s f t e dt


sF s f 0 右
0
n n-1 n-2 n 进一步:L f t s F s s f 0 s f 0
y y 0 E 0 sin 0 0
令 y y - y 0
0
得 y E 0 sin 0 3、 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 (初条件为 0)
2 s
l 2l 2l 2u a
把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利用所得 的偏差信号进行控制,达到减小偏差、消除偏差的目的。 负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按偏差控制的具有负反馈的闭环系统 1) 、有反馈,信号流动构成闭回路。 2) 、按偏差进行控制。
§1.4 控制系统的组成 组成(以 X-Y 记录仪为例)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课件

规律无法表达。 用动态误差系数法可以研究动态误差 e s ( t ) (误差中的稳态分量)随时间的变换规律。
§3.6.4
动态误差系数法(2)
E ( s) 1 1 1 (i ) 2 i Φ e ( 0) Φ ( 0 ) s Φ ( 0 ) s Φ ( 0 ) s e e e R( s ) 1! 2! i! 1 (i ) C i Φ e ( 0) i 0, 1, 2, i!
0.5 t
0.5 0.5 t e1 ( t ) 0 .5 t 2 2e cos 0.75t e sin 0.75t 0.75 稳态分量
瞬态分量
§3.7
§3.7.1 反馈校正
反馈的作用
线性系统时域校正(2)
(1)减小被包围环节的时间常数 (3 )深度负反馈可降低被包围环节的灵敏度 2)局部正反馈可提高环节增益

已知:r ( t ) 2t t 4 ①. r ( t ) 2 t 2
2
r ( t ) 1 2 r ( t ) 0
e1 ( s ) E( s) R( s ) 1 1 1 s( s 1)
e s 1 ( t ) C 0 r C 1 r C 2 r 2 t 2
说明:es(t) 是 e(t) 中的稳态分量 例2 以例1中系统(1)为例 Φe1 ( s )
A2 lim
A1
s( s 1) 2 1 1 . 3 解. E1 ( s ) Φe1 ( s ). R( s ) 2 2 s s1s 2 s
1 d ( s 1)(4 s 1) lim 2 1! s 0 ds 2( s 2 s 1)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001-2010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2001-2010
. .
西北工业大学 200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说 明:所有试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试题编号: 427 第 1 页 共 3 页
1. 本题 20 分 系统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1) 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a 值范围; (2) 在 r (t ) 1(t ) 作用下,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 0 ,确定相应的 a 值; (3) 在满足(2)的条件下,求系统的截止频率 c 和相角裕度 。
2
(2)使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的 K D 范围; (3)系统具有最佳阻尼比( 0.707 )的 K D 值及此时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3. (此题 15 分)
已知单位反馈的最小相角系统,其开环 对数幅频特性如图 2 所示,试确定 (1)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 (2)系统的超调量 %,调节时间 t S ( 5 %) 。 (3)概略绘出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要求给出 0 时的渐近线)
2.(25 分) 系统结构图如图 2 所示 (1) 绘制当 K 0 0 变化时的系统根轨迹(求 出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 ,确定使系 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K 的取值范围; (2) 若已知闭环系统的一个极点为 1 1 ,试确 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西北工业大学 2004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Gc ( s )
0.05s 1 0.005s 1
试验证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西北工业大学 2004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自动控制原理(A 卷) 说 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试题编号: 427 第 3 页 共 3 页
Gc ( s )
*
(2 s 1)( s 1) (20 s 1)(0.01s 1)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西工大、西交大自动控制原理答案
LOGO

第一章
湿度测量装置
输入谷物浓度 输出谷物浓度
调节器
给定 湿度
阀门
传送装置
湿度测量装置
LOGO

第一章
▪ 1-10:
▪ 提示:以叠加性和均匀性来判定是否是线性系
统:以系数是否与自变量有关判定是否定常系
统。

解:1:
阻、 电容、 电感。 流过这三种阻抗元件的电
流i与电压u的关系是
▪ 电阻: u Ri ;
▪ 电容: du 1 i ;

dt C
▪ 电感:u L di

dt
LOGO


对以上各等式两边作拉氏变换(零初始
条件), 得:

电阻:

U(s)=RI(s)
▪ 可见电阻R的复阻抗仍为R。
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
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使得偏差电压
逐渐减小,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
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
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
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所示。
LOGO

LOGO

第一章
解:被控对象:仓库大门。被控量:大门的实际位置。给 定量:开关位置。比较元件:电桥电路。放大元件:放 大器。执行元件:伺服电动机。
▪ 系统工作原理: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
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
第二章
▪ 2-11: ▪ 解:对(1)式取拉氏变换得:
G
s
C E
s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jw ) 定义二:
G( jw) G(s) s jw
G( jw ) 定义三: G( jw ) C( jw )
R( jw )
课程回顾(2)
§5.2 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图)
§5.2.1 典型环节的幅相特性曲线
⑴ 比例环节 G(s) K G( jw) K
G K G 0
⑵ 微分环节 G(s) s G( jw) jw G w
⑹ 振荡环节
G(s)
wn2 s2 2wns wn2
(
s
1
)2 2
s
wn2
1 (s 1 )(s 2 )
G(
jw )
1
w2 wn2
1
j2
w wn
wn
wn
G( j0) 10
G( j) 0 180
1
G
[1
w2
w
2 n
]2
[2
w wn
]2
2 w
G arctan
wn w2
1 - wn2
wn
wn
G(
jw )
1
w2 wn2
1
j2
w wn
1
G
[1
w2
w
2 n
]2
[2
w wn
]2
G arctan
2 w wn
w2
1
-
w
2 n
2 w
360 arctan
wn w2
1 - wn2
G( j0) 1 360 G( j) 0 180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11)
G 90
⑶ 积分环节
G(s) 1 s
G( jw ) 1 jw
G 1w G 90
⑷ 惯性环节
G(s) 1 Ts 1
G( jw ) 1 1 jwT
1 G
1 w 2T2 G arctanwT
课程回顾(3)
不稳定惯性环节 G(s) 1 Ts 1
G( jw ) 1 1 jwT
1 G
w2
w
2 n
j2
w wn
1 1 jwT

G(
jw
)
1
w2 wn2
j2 w wn
⑻ G( jw ) e j w
1
w2
w
2 n
1
2
2
wr wn 1 2 2
Mr G( jwr ) 2
1
12
例4:当 0.3, wn 1 ,时
wr 1 1 2 0.32 0.9055
1
Mr 2 0.3
1 0.32
1.832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8)
谐振频率 wr wn 1 2 2
谐振峰值
Mr 2
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组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19)
5 — 4, 5, 6, 7 5 — 8 (选作)
自动控制原理
(第 19 讲)
§5.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图) 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频域稳定判据 稳定裕度 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闭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利用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频率法串联校正

二阶复合微分
G(s)
T2s2
s T1 wn
2Ts 1
(
wn
)2
2
s
wn
1
G(
jw )
1
w2 wn2
j2
w wn
G
[1
w2
w
2 n
]2
[2
w wn
]2
2 w
G arctan
wn w2
1
-
w
2 n
2 w
2 w
G arctan
wn w2
360 arctan
wn w2
1
-wΒιβλιοθήκη 2 n1-
w
2 n
自动控制原理
(第 19 讲)
§5.2 幅相频率特性
(Nyquist 曲线)
课程回顾(1)
频率特性 G(jw) 的定义
G( jw ) 定义一:G( jw ) G( jw ) G( jw )
G( jw ) ucs(t)
1
ur (t ) 1 w 2T2
G( jw ) ucs(t ) ur (t ) arctan wT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9)
G( jw) 幅相特性
例5 系统的幅相曲线如图所试,求传递函数。
K
由曲线形状有
G(s)
s2
wn2
2
s
wn
1
由起点: G( j0) K0 K 2
K
G
[1
w2 w n2
]2
[2
w wn
]2
2 w
G arctan
wn w2
1 - wn2
由j(w0): G( jw0 ) 90 w0 wn 10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7)
谐振频率wr 和谐振峰值Mr
G 1
[1
w2 wn2
]2
[2
w wn
]2
d G 0
dw
d
dw
[1
w2 wn2
]2
[2
w wn
]2
0
2[1
w2 wn2
w ][2(wn2
)]
2
[ 2
w wn
2
](
wn
)
0
4w wn2
[1
w2 wn2
2
2]
0
w2 wn2
1 w 2T2 G arctanwT 180 arctanwT
-1
⑸ 一阶复合微分 G(s) Ts 1 G( jw) 1 jwT
G 1 w 2T2 arctanwT
G
180 arctan wT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6)
§5.2.1 典型环节的幅相特性曲线
典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 ⑴ G( jw) K ⑵ G( jw) jw ⑶ G( jw) 1 jw
⑷ G( jw) 1 ( 1 jwT)
-1 jwT jw
1
w2
w
2 n
j2
w wn
1
1
w2 wn2
j2
w wn
1 jwT
e-j w
⑸ G( jw) 1 jwT

G( jw ) 1
1
由|G(w0)|:
G(w0 )
w0 wn
3
K
2
2
2
1
3
2 102
G(s)
s2 2 1 10s 102
3
200 s2 6.67s 100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10)
不稳定振荡环节
G(s)
1
wn2 s2 2 wns wn2
G(s)
( s )2 2 s 1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12)
⑻ 延迟环节 G(s) e s
r(t) (t) c(t) k(t) (t )
R(s) 1 C(s) e s
G(s) C(s) e s R( s )
G( jw ) e jw
G 1
G w
§5.2
幅相频率特性 ( Nyquist )(13)
1
1 2
0.707
( 45)
0.707
( 45)
0 0.707
( 45 90)
0
( 90)
1 2 2 0 1 2 2 0 1 2 2 0
1 2 2 1
wr, Mr 不存在
wr 0
Mr 1
wr wn 1 2 2 wn
1
Mr 2
1
12
wr wn
M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