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富贵不能淫》一、基本内容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他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3.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写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要坚守仁义。
二、基础知识积累重点词语解释1、岂:难道9、戒.之:告诫2、是;这10、必恭必戒:..谨慎3、诚:真正,确实11、女:同“汝”,你4、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12、夫子:丈夫5、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3、正:准则,标准6、焉:怎么,哪里 14、由:遵从7、冠:行冠礼 15、淫:使……迷惑、惑乱8、命:教导、训诲 16、得.志:实现谓:称作17、移:使……动摇、改变 18、屈:使……屈服19、焉得:..能够 20、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居21、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22、独行其道.(名词,道路)妾23、妇之道.也(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重点句子翻译: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子未学礼乎?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6、女子之嫁也,母命之,7、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8、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问答题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新归纳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最新归纳整理一: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二: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三、生字难字(略)四、书下注释:(如有出入,以教材为准)富贵:指有钱有地位。
淫:使……迷惑。
居天之下广居:居住。
居所。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
独行其道:固守。
原则,行为准则。
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
焉得:怎么能。
威武:威胁暴力。
五、结构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总结起来比较重要的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在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富贵不能淫》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富贵不能淫》一、重要字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焉:怎么,哪里3.父【命】之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把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遵从6.此之【谓】大丈夫叫做、称为7.戒(1)【戒】之曰告诫(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谨慎8.之丈夫【之】冠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父命【之】代词,指男子母命【之】代词,指女子妾妇【之】道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民由【之】代词,指“大道”,即儒家提倡的“义”往送【之】门/往【之】女家到二、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三、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成年男子 <今>女子的配偶四、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惑乱,迷惑”的意思②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改变、动摇”的意思③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屈服”的意思五、翻译1.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能实现理想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六、课文理解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析】“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梳理《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2)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
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富贵不能淫》课堂笔记
《富贵不能淫》课堂笔记一、重点字词重点实词:1.景春:战国时齐国的贵族,孟子的朋友。
2.谓:说,认为。
3.公孙衍:魏国人,战国时著名的说客。
4.张仪:魏国人,战国时著名的说客。
他主张“连横”,一生致力于游说各诸侯国疏远秦国而连结其他诸侯国。
5.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6.淫:迷乱。
7.居:处于,处在。
8.不能淫:不能够迷惑。
9.贫贱不能移: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
移,改变。
10.威武不能屈: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重点虚词:1.以:在,介词。
依靠,凭借。
2.而:表转折关系。
却,可是。
3.之:结构助词,的。
4.出身:为了报效国家而献身。
身,身体,形体。
5.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作使动,使……受苦。
心志,思想。
6.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作使动,使……劳累。
筋骨,身体肌肉。
7.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作使动,使……饥饿。
体肤,身体皮肤。
8.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作使动,使……经受贫困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指不卖珍贵的东西换吃的,不卖高价换穿的等意思。
其身,他的身体。
9.行拂乱其所为:行,行动;拂乱,违背;所为,所行的事。
指使他做的事不能做下去。
拂乱,违背的意思。
10.所以:用来;靠它来;靠这种方式。
所字结构。
表示原因或凭借,相当于“……的原因”或“借以……”。
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人们才明白,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和发展,而贪图安逸享乐就会走向灭亡的道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意思是忧患激励人奋发有为因而能生存发展;安乐使人萎靡不振因而导致灭亡。
于,介词,从。
在;并列连词,并且;递进连词,并且、而且、于是、就;选择连词,或者、还是;假设连词,如果、假使;让步连词,即使、纵然、就是、就算等意思。
这里表示并列关系,“而且”。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的意思;用在主语后面表示停顿;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另提一事;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犹了也;罢了;呢等意思。
这里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
007《富贵不能淫》知识点笔记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注释: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确实有志向、有作为、有气节的男人吗?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注释:翻译:他们一发怒,一众诸侯便会惧怕,于是会安静下来,战火因此而平息,天下也会太平无事。
”3.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注释:翻译: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得上是有志向、有作为、有气节的男人呢?你难道没有学过礼吗?4.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注释:翻译:男子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会教育他;女子嫁人的时候,母亲会教导她,5.往送之门,戒之曰:注释:翻译:把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6.‘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注释:翻译:‘你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守礼,一定要克制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的话!’7.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注释:翻译:把顺从作为首位,是妇人家遵循的行为准则。
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注释:翻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注释:翻译: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10.富贵不能淫(yín),贫贱不能移,注释: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11.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翻译: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富贵不能淫景春○2曰:“公孙衍○3、张仪○4岂不诚○5大丈夫○6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7。
”孟子曰:“是焉○8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9也,父命之○10;女子之嫁也,13!’以顺为正○14者,11之曰:‘往之女家○12,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母命之,往送之门,戒○15。
得志,与民由之○16;不得志,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19,威武不能屈○20。
《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点整理
21富贵不能淫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部编版八上语文《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全)
22.《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一、重点字词字词解释字词解释1岂难道14由遵从2诚真正,确实15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迷惑。
3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16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动摇。
4惧害怕17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屈服。
5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18父命之.代词,他。
6是这19以.顺为正者介词,把。
7焉怎么,哪里20一怒而.诸侯惧连词,表示承接。
可译为“就,便。
”8冠行冠礼21女同“汝”,你。
9命教导、训诲2210戒.之曰告诫2311必敬必戒.谨慎2412夫子这里指丈夫2513正准则,标准26二、知识拓展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三、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孟⼦⼆章的知识点总结《孟⼦⼆章》出⾃孟⼦之⼿,别称《⽣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具体可参考⼋年级上册的语⽂课本,⾥⾯就有明确的叙述。
下⾯⼩编给⼤家分享⼀些孟⼦⼆章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孟⼦⼆章的知识点1《富贵不能淫》⼀、通假字往之⼥家(⼥:同“汝”,你)⼆、⼀词多义戒:往送之门,戒之 (告诚) 居:居天下之⼴居 (居住)必敬必戒 (谨慎) 居天下之⼴居 (住所)之:母命之 (代词,她,代指⼥⼉) 道:妾妇之道也 (道理)住送之门 (动词,去、到) 独⾏其道 (道路)三、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真诚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直,正义四、词类活⽤1.富贵不能淫 (淫:动词的使动⽤法,使…惑乱,使……迷惑)2.贫贱不能移 (移:动词的使动⽤法,使……改变,使……动摇)3.威武不能屈 (屈:动词的使动⽤法,使……屈服)五、课⽂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丈夫吗?他们⼀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事。
”孟⼦说:“这怎么能算⼤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成年举⾏加冠礼时,⽗亲训导他;⼥⼉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定要恭敬,⼀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标准,是妇⼈家遵循的道理。
(⼤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同遵循正道⽽⾏;不得志的时候,独⾃⾛⾃⼰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才称得上⼤丈夫。
”6、问题探究1.主题思想:《富贵不能淫》探讨“何谓⼤丈夫”的问题。
景春提出观点,孟⼦反驳,有破有⽴。
先直接反驳,对景春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再从正⾯提出⾃⼰⼼⽬中的⼤丈夫的标准。
孟⼦提出了三个⽅⾯的标准:第⼀,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富贵不能淫》知识要点复习整理
《富贵不能淫》一、基础知识梳理二、考点清单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心意)真实(2)丈夫之冠也..古义: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3)父命.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命;命令等(4)以顺为正.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5)行天下之大道..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大路(6)与民由.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缘由;由于3.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2)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 (3)威武不能屈.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_______________必敬必戒._______________(2)道妾妇之道.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独行其道._______________国人道.之(《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马说》)_______________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5.其他重点实词(1)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命之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顺为正者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居天下之广居广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立天下之正位正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行天下之大道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虚词意义及用法(1)一怒而.诸侯惧而:________________(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焉:________________(3)以.顺为正者以:________________(4)独行其.道其:________________(5)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________________子未学礼乎.________________(6)之丈夫之.冠也________________父命之.________________母命之.________________往送之.门________________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____7.特殊句式辨析(1)戒之曰。
《富贵不能淫》文学常识重点注释 重点译句 课后问题 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09 《富贵不能淫》文学常识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记录孟子和纵横家景春之间关于大丈夫标准的一次对话。
⑵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⑴〔诚〕真正,确实。
⑵〔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⑶〔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⑷〔焉〕怎么,哪里。
⑸〔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⑹〔冠〕行冠礼。
⑺〔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⑻〔命〕教导、训诲。
⑼〔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⑽〔女家〕这里指夫家。
⑾〔女〕,同“汝”,你。
⑿〔夫子〕这里指丈夫。
⒀〔正〕准则,标准。
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⒂〔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⒃〔由〕遵从。
⒄〔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⒅〔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⒆〔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答案】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⑵是焉得为大丈夫乎?【答案】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⑶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答案】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⑷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答案】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⑸戒之曰:“往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答案】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⑹以顺为正者,妾妇道也。
【答案】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理。
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失下之大道。
【答案】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⑻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文言知识
《富贵不能淫》文言知识一、一词多义1.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心)——《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表假设)——汉·司马迁《陈涉世家》2.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词)——《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3.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名词动用,行冠礼)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帽子,名词作动词用)——明·魏学洢《核舟记》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命: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训导)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指派;发号)——《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奉命于危难之间。
(命令,政令)——诸葛亮《出师表》5.戒: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第一个为“告诫”,第二个为“谨慎”)6.居: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为“居住”,第二个为“住所”)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处在,处于)——明·魏学洢《核舟记》居五日,桓侯体痛(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为“过了”。
)——《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7.屈: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屈服)手指不可屈伸(弯曲)——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8.之:“丈夫之冠也”及“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母命之(代词,代出嫁的女子)往送之门(动词,去,到)居天下之广居(助词,的。
)何陋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唐·刘禹锡《陋室铭》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清·蒲松龄《狼》9. 得: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能,能够。
得志得:实现。
二、通假字1.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女(rǔ):通“汝”,你。
《富贵不能淫》背诵版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语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岂:难道。
诚:真正,确实。
天下熄: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是:这。
焉:怎么,哪里。
子:你。
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冠:行冠礼。
命:教导,训诲。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6、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戒:告诫。
往:去,到。
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必敬必戒.戒:谨慎。
夫子:这里指丈夫。
7、以顺.为正.者顺:顺从正:准则,标准。
8、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住进。
(第二个)居:住宅。
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由:遵守。
独:独自。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淫:使……惑乱,使……迷惑。
移:使……改变,使……动摇。
屈:使……屈服。
二、句子翻译: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
”2、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二章之富贵不能淫知识归纳
《孟子》二章知识归纳富贵不能淫【重点词解释】1.岂不诚大丈夫哉岂:难道。
诚:真正、确实。
2.安居而天下熄安居:安静。
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
4.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5.子未学礼乎子:你。
6.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
7.得志得:实现8.与民由之由:遵循。
之:代志向。
9.独行其道行:固守。
道:原则,行为准则。
10.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
焉:怎么,哪里。
11.威武:威胁暴力。
【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2.贫贱不能移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3.威武不能屈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一词多义】1.居天下之广居居①:居住。
居②:住所。
2.戒(1)戒之曰戒①:告诫。
(2)必敬必戒戒②:谨慎。
【重点句子翻译】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译文:景春说:“公孙衍与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3.戒之曰:‘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重点问题探究】1.结构、内容: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新人教版八上语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一、文学文化常识(1)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2)《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本课所选的两张,分别出自《腾文公下》和《告子下》,《孟子》其文章气势充沛,说理畅达,并长于论辩。
孟子也终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因孔子是圣人,所以世人尊称其为“亚圣”,将两人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3)“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4)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等。
二、重点词语积累:1、重点实词(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2)一怒而诸侯惧。
惧:害怕。
(3)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平息。
(4)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
(5)往之女家往:去、到。
(6)必敬必戒敬:恭敬。
(7)无违夫子违:违背。
(8)以顺为正者顺:顺从;正:原则。
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
21富贵不能淫知识点21 《富贵不能淫》一、基本内容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他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3.主旨归纳本文通过写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要坚守仁义。
二、基础知识积累重点词语解释1、岂:难道9、戒.之:告诫2、是;这10、必恭必戒:..谨慎3、诚:真正,确实11、女:同“汝”,你4、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12、夫子:丈夫5、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3、正:准则,标准6、焉:怎么,哪里 14、由:遵从7、冠:行冠礼 15、淫:使……迷惑、惑乱8、命:教导、训诲 16、得.志:实现谓:称作17、移:使……动摇、改变 18、屈:使……屈服19、焉得:..能够 20、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居21、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22、独行其道.(名词,道路)妾23、妇之道.也(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重点句子翻译:1、“岂不诚大丈夫哉?2、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子未学礼乎?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6、女子之嫁也,母命之,7、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8、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 “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 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 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 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 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 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 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 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 幸福为理想。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 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 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 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 天下便平安无事。
2、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 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 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 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 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 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 “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 项羽等典型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富贵不能淫
原文和译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是妇女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 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 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
(一)古今异义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
(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戒之曰。
省去主语“母亲”
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2)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3)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
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权。
知识拓展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 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21 富贵不能淫——学案
原文和译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书下注释解词
诚大丈夫天下熄焉丈夫之冠父命
之戒女家夫子正与民由之
独行其道淫移屈
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 “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常识
孟子(约前372 年~约前289年),名(),字(),邹(现在山东
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 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学说。
(一)古今异义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母命之
3.以顺为正者
4.富贵不能淫(二)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戒之曰。
省去主语“()”
2.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大丈夫”的标准。
(1)
(2)
(3)
主旨
《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的不同解释,明确了孟子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
激励人们要坚持()、()。
*知识拓展
):未满周岁的婴儿():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指女子十三岁(
):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指三十岁():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指六十岁():指七十岁):指2——3 岁的儿童):指女子十五岁
):指四十岁
):指八、九十岁):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