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1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

2021年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凫.水辐.射敷.衍塞责随声附.和B.乘.机惩.创瞠.目结舌惩.前毖后C.复辟.包庇.奴颜婢.膝刚愎.自用D.陶冶.拜谒.因噎.废食笑靥.如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鼓角争鸣烽火边城刀光箭影血雨腥风B.自由翱翔危如累卵舌战群儒变焕莫测C.烟炎张天临阵脱逃虚张声势曲高和寡D.殒身不恤不容置喙层峦叠障咬文嚼字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两会期间,秦皇岛公安处立足管辖区域内的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措施,确保重载运输安全。

②在“三公消费”人人喊打的当下,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提出了公款吃喝的新办法。

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简政也要放权,要依法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凡是市场能有效的就交给市场。

A.严密抑止调剂B.周密抑制调节C.严密抑制调节D.周密抑止调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

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及答案

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及答案

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及答案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1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脸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

正是习惯成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面的表现功能。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

儒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现。

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

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戏曲综合了多门类传统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影响。

从诗歌中引进了“意象”“意境”“趣味”等;从绘画中引进了“神似”“形似”“虚实”等;从小说中引进了“真假”等。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识同样也受到各门传统艺术的影响。

脸谱的勾画创作和中国书法的书写创作有相似之处。

书法是从一撇一捺的文字书写中产生的艺术形式,脸谱则是从一勾一抹的人物化妆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两者在创作程序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程式化特征,正所谓无法不成谱。

两者在用笔方式上也有相似之处,都讲究线条流畅而有力度,节奏鲜明而神采飞扬。

脸谱的构图章法与中国画一样,讲究疏密、穿插、虚实、均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致,有谱有法。

脸谱的审美意识受到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大影响。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

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

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

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最先把“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一个概念,并做了解释。

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几个时代”,其中的“亚细亚的”指的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它与西方社会中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存的经济发展类型。

但与此不同的是,1938年,斯大林明确提出:“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这种观点成为关于这个问题的官方权威话语。

在这种划分中,马克思说的“亚细亚的”被去掉了,东方与西方完全被合为一谈。

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证承接于苏联。

由于相关著作整理翻译的不足,人们无法全面了解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的”的看法,许多人都相信“五阶段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所以就一定要在“五阶段”的概念序列中来解释“亚细亚的”的性质及东方社会。

在一些人的意识里,中国若没有经过西方式的前四个阶段而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有“缺陷”,就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因此,1920年代后期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国理论界关于“东方社会”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流理解,基本上是在苏联人的思路的延长线上进行的。

例如,郭沫若在1936年说,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是“奴隶制以前的一个阶段的命名”。

他把“亚细亚的”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形态,并把它放在了人类社会单线发展的链条上。

胡秋原则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指的就是东方封建社会。

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与“五阶段论”的头三段加以对位的思路与观点,长期以来都是学界的主流。

其中的争论,大多围绕“亚细亚的”到底属于哪个阶段而展开,本质上都没有跳出“五阶段论”的固定思路。

湖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湖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湖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5分)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AI)是指在机器上实现类似乃至超越人类的感知、认知、行为等智能的系统。

人工智能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也称通用人工智能,是指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外界环境挑战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弱人工智能,也称狭义人工智能,是指人工系统实现专用或特定技能的智能,如人脸识别、机器翻译等。

迄今为止大家熟悉的各种人工智能系统,都只实现了特定或专用的人类智能,属于弱人工智能系统。

弱人工智能可以在单项上挑战人类,比如下围棋,人类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的对手了。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

虽然我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核心芯片与元器件、机器学习算法开源框架等方面起步较晚,但在国家人工智能优先发展策略、大数据规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产业规模、青年人才数量等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挑战与机遇同在,机遇大于挑战。

尽管是后来者,但我们市场规模大,青年人多,奋斗精神强,长期来看更有优势。

我们可以预见,本世纪中叶前后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下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百年。

当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储备还远没有达到开启智能时代的量级,还需要持续积累和创新。

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还无法满足实现强人工智能的需求。

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类脑计算、生物计算、量子计算等。

人工智能把我们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有利于人类充分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我们应该以积极态度拥抱变化。

与其担忧工作被抢走,不如与机器“共勉”,机器尚在持续学习,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吗?(摘编自高文、黄铁军《人工智能带领人类——从信息社会迈向智能社会》)材料二: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文学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

在人工智能的“作品”中,“林黛玉大战孙悟空”之类“脑洞大开”的情节纷纷亮相,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料。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考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考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考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开拓了大众化、生活化的荧屏世界,展现出影视剧制作的新风貌。

《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电视剧,通过普通人、家常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洪流,剧中有血有肉的平凡人物,让故事更接地气。

最是真实动人心。

金滩村,马得福在西北的风沙中建设家园,带领村民们种蘑菇脱贫致富;松山岛,江德福一家在东部的海风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命运变迁,以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时代阔步前行的足迹。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说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

人民是文艺之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衰的关键。

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

这说明,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

《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4)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4)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越是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漱荡中始终站稳脚跟。

材料二: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动画就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成功塑造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典型形象。

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

该片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

中国传统美学历来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旨在说明形象表达的不只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意蕴。

《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民族风格表现为浓重、绚丽的格调。

在山川、石头、草木等景物以及宫殿建筑的造型设计上,华美的视觉造型和活泼的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与华丽鲜艳的神奇景色相得益彰,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学意味有机融合,呈现出一个灿烂丰富的意象世界,于情景交融中揭示作品的内在意蕴。

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24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订正、汲取教训、锲而不舍、撒手锏B. 修茸、一筹莫展、越俎代庖、狙击手C. 针砭、明察秋毫、咎由自取、口头禅D. 矍铄、言简意赅、气冲霄汉、洗脚婢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既要传承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

B.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恶化导致生物灭绝,人类要善待大自然。

C.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民的意见,以确保“禁烟令”的顺利实施。

D. 即使生活再艰辛,我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因为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科学家。

3、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小说集《呐喊》的是:()A. 《孔乙己》B. 《背影》C. 《荷塘月色》D.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未几,夫恬上前,问所欲言。

王曰:“吾欲言南尚可斗太守恶其无状。

”恬曰:“前日恬罪甚重,郎中令劳赐如令,是恬与并得罪。

”夫恬曰:“死未晚也。

”恬闻天下之至苦也莫苦于狱吏而吏道也莫患于无文而止在促捕之众也幸而道不携犹破折锐首而折左股而话之犹无所羞而夫恬为上相与为朝廷之法而以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窃见郡县之吏徒以阿坐为毕能郡之大者也吏安得不悉虎狼还以道为尚父且父之不德而咎若曹罪乃大矣陷乃公独痴牧羊而道苦索则何?”恬不为理,引首以塞其气。

相与营当引太守舍,驾不能过半涂,良市卒正言于从者曰:“可与杀牛茵茵也。

”而恬得兵甚备,因恬请曰:“窃闻恬为人臣,佞而无骨,畏强怀弱,以货自免。

骄君甚则贵而求逆,暴君甚则利而求逆。

恬不知为死计,而尚与贾竖受货。

”恬得死诚节矣!4、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前日/恬罪甚重B. 贾竖/受货为资/而挛拘牵张于辞语者/恶独安C. 引首以塞/其气D. 可与杀牛茵茵也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夫恬认为自己的罪行很重,所以觉得自己应该被处死。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2024年语文考前模拟卷一(原卷版和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卷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贫困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性问题。

传统社会相对现代社会来说物质匮之、生产效率低下,但物质的匮乏造成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所拥有的一种亚文化,当这种文化沁入到了这个民族成员的血液和灵魂之中,就具有很强的韧性。

当前,中国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入了后小康时代虽说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种嵌入到民族心理中的适应文化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巨大阻力,制约着整个后小康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大了相对贫困治理的难度。

西方传统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主流,基督教将“贫困”作为一种“恶”的文化,希望用“慈善”的方式来消除这种“恶”,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伦理文化,而儒家伦理奉行的是一种“善”文化,并且通过官方正统的教化渠道使“善”文化成为主流。

儒家思想家将“贫困”作为一种“善”,主张用“节欲”的方式来对付“贫困”,甚至将“贫穷”作为一种“美德”来进行歌颂。

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家文化,将“贫穷”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并将其颂扬为一种美好境界。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就浸淫在对贫困的这种认识和熏陶中。

“贫困”即“美德”,成为一种精神鸦片,“安贫乐道”的“贫困文化”和“贫困观念”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中。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对待“贫困”的观念上,甚至比儒家的“贫困伦理”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

广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广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广东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可大体简括为两类: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

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造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虛构。

知人论文,具体分析,是分析一篇古代散文作品的一般方法。

那么,具体地说,作品读懂后从哪里入手分析呢?从分析结构入手。

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

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

自从魏武帝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繁细。

中唐以后,骈散分道,宋代应用文体已多达几十种,而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可见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

古代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所以我们分析作品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

古代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表明文体。

例如元结《右溪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曾巩《墨池记》,都是“记”体。

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缘由等等,这三篇记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

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和影响,最后说明作记缘由等等。

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应写的内容具有框架作用。

文体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会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散文结构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优秀的古代散文通常是作者按照自己确定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谋篇”。

因此,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

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

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

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一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似的似乎繁花似锦B.混沌混淆鱼目混珠C.商贾贾生余勇可贾D.处方处分一无是处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梦魇老两口名门旺族B.污诟度假村寸草春晖C.福祉流线形论资排辈D.贻误万户侯泾渭分明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音乐______人生的酸甜苦辣,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

不管你是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______你那颗.______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A.诠释感动敏锐C.解释感动敏锐B.解释触动敏感D.诠释触动敏感4.下列各甸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精心打造的四川代表队终于走上了全国大赛的舞台。

B.姜还是老的辣,教练这一招还真是一石多鸟。

C.陈老师从教二十年,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慢慢没有了创新意识。

D.高三的学生日日夜夜奋战高考,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展现了新青年的积极向上的风貌。

5.下列各旬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在评价某些历史入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户籍制度改革牵扯到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利益,绝不可能一挥而就。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长安汽车的H5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A.面对意外事故,一个地方应变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四川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四川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四川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

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

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

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

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

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

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 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

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

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

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

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

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

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

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

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

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202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卷一

202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卷一

2024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卷一1.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四世同堂》是(江南博哥)一部很好的电视剧。

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 _______,浓郁而亲切的 _______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_______,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

这种深沉、朴实的_______,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A. 风格风俗风光情调B. 风采风物风俗格调C. 风格风土风情格调D. 风貌风俗风景情调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此类试题可以用“定位排除法”来做。

“风格”“风俗”“风光”“风采”“风物”“风土”“风情”“风貌”“风景”都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相同。

“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写作作风。

“风俗”表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风光”指风景、景物或名胜风景。

“风采”指美好的仪表举止、神采。

“风物”指一个地方特有的风光景物。

“风土”指风俗习惯与地理环境等。

“风情”指风土人情。

“风貌”的意思是风采、特征与外貌。

“风景”指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

“格调”指的是作品的艺术风格。

“情调”指情趣格调。

所以应选C项。

2.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云南有着美丽的风景,山清水秀,月色朦胧;风摇叶展,山路_______;九转十八盘,山雨雾中行。

②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到,每一项这样的工程_______,都会留下一片建设者的坟茔,他们不再魂归故里,而是永远与这伟大的工程相依相伴。

③互联网并非 ______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

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不可逆转的大潮流。

A. 曼延告竣自上而下B. 蔓延告罄一呼百应C. 曼延告竣一呼百应D. 蔓延告罄自上而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集锦(1)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集锦(1)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古诗词鉴赏试题集锦(1)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经秦始皇墓许浑龙盅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参考答案:(1)一指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

(2)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①一②题。

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②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剑客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注:霜刃:剑刃白如霜,闪烁着寒光。

这首诗着力刻画了一位“剑客”的形象。

这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手持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而急欲施展才能,于一番事业的剑客形象。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①上,相思愁白频②。

【注】①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②此许后三句均出自梁代柳恽的《江南曲》,诗为:“汀洲采白频.落日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难。

”本诗的颔联虚实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恋。

请你具体说说其中“没”“空”二字所传达的这份感情。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阅读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溯源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

今人*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

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

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

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

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

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

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

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

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

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

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演练卷 全国甲卷

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演练卷 全国甲卷

2022届高考语文模拟演练卷全国甲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一个民族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所沉淀形成的精神观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性追求,因而其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性标志,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沟通是最难达成的,因此需要通过“求”而达到“同”的目标。

这里的“求”,即通过坦诚的交流与对话来充分理解对方的价值关切,进而求同存异,寻找文明视阈的融汇。

首先,在文化心态上,必须摒弃文化偏见与文化歧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开启了同步时空的发展节奏,文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快推进。

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需要调整好文化心态,尤其是要消除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的两极对立思维,克服文化偏见,消除文化傲慢,倡导文化会通。

如果持有盲目的自我文化优越情结,对其他民族所创造的时代文明视而不见,则势必会导致文化的误读与误判。

事实表明,文化偏见如果不予以坚决纠正,就会导致文化歧视,导致民族间文化交往中的不对等。

平等对待其他文化既是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也是文化自信心的价值呈现。

开放的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美美与共”的文化发展,向世界展示的是平等与包容的胸怀。

其次,在文化实践层面,文明交融的世界需要自觉坚守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

面对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要把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展示出来。

但同时我们看到,全球化进程中的扩张与掠夺又是资本主义成长与发展的生命线,这就会滋生出文化霸权主义,即以强势心态向世界传播西方价值观,迫使后发展国家放弃自身的文化传统,被动接受其价值观念乃至意识形态。

由此可以预见,反对霸权主义将是未来摆在全世界各民族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人类文化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条件。

今天,我们要注意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个性和平等发展的权利。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调研(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调研(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一)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封建”本为表述中国古代政制的汉字旧名,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近代以前在汉字文化圈诸国(中、越、朝、日)未生异意。

19世纪中叶西力东渐以降,日中两国先后以“封建”对译西洋史学术语feudalism(封土封臣、采邑领主),衍为一个表述普世性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新名。

史学术语“封建”,在新旧名更替之际,其概念误植尤显突出,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

笔者在莱因河两岸目睹的昔日容克(Junker)贵族们俯摄田园农户的古堡群,无声却有力地诠释着与“封建”相对译的西语feudalism的内涵,也呼应着汉语旧名“封建”的本义(封国土、建诸侯),比照之下,流行大半个世纪的泛化新名“封建”的偏失自现。

有学者将新名“封建”的概念误译严厉批评为“语乱天下”,并非过分之辞。

主张西周封建说的范文澜先生所称之“封建”,虽纳入“五种社会形态”之中,却仍与旧名本义(封土建国)保持联系,范老一再论证周初封建爵禄贡赋是有定制的,肯定“分封诸侯时,已规定封建制度的剥削方式”。

主张战国封建说的郭沫若、翦伯赞先生所称之“封建”,则抛弃旧名本义,加以泛解。

郭老将土地“归为私有”“地主阶层出现”“专制帝制确立”等与“封建”本义相背反的要素作为“封建制”的内涵,认为“废封建,立郡县”的战国时期“开始了封建社会”;翦先生曾主西周封建说,后又改为战国封建说,称秦孝公“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封建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卷1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央浼.(měi) 毗.(pí)邻靓.(liàng)妆逾.(yù)期休戚.(qī)与共B.摒.(bìng)弃委蛇.(yí)瘐.(yǔ)毙媲.(pì)美暴戾恣.(zì)睢C.粘.(zhān)连临帖.(tiè) 剽.(piǎo)窃祛.(qū)除管窥蠡.(lǐ)测D.裨.(bì)益剔.(tī)除尽.(jìn)快倔.(jué)强含辛茹.(rǔ)苦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大杂烩意气用事文恬武嬉善游者溺,善骑者堕B.发韧文诌诌头昏脑胀再接再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C.陨落功夫片面黄饥瘦甘败下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D.清净黄粱梦一如继往气喘吁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第 1 页共22 页A.余秋雨在他的散文《杭州的宣言》中写道:“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于美丽,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人间。

”B.2010年8月9日10时,中断3年的广播体操乐曲在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中响起,以后北京市民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都可以听着广播“伸胳膊伸腿”了。

C.“中能电源”于11月29日复牌后,股价从6天前的50.48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87.67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就球迷的个性、风采而言,吹喇叭、敲鼓、喊破嗓子远不如特制的装扮显得头角峥嵘....。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体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C.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D.政府虽然已果断出台政策平抑物价,但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来看,恐怕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样的日子过得平淡,平凡,平静,平和。

但这样的平常状态很容易把清高的、哪里也放不下的或多愁善感的人们视为庸俗。

B.“风姐”、“犀利哥”、“贾君鹏”、“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C.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的运输状况相当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D.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背景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

通过一些贯穿性的人物使得这座文学大厦的各部分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图景。

当新兴的资产者逐渐取代封建贵族社会时出现的因金钱和物欲膨胀而带来的人性的异化和种种社会问题,是巴尔扎克作品的中心主题。

B.塞万提斯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变数的时代:一方面,集西班牙国王和罗马教皇于一身的查理五世丧失了整个哈布斯王朝,另一方面,西班牙历史上拥有一百多艘战船、数万士兵的“无敌舰队”先后遭到英国海军和大西洋风暴的袭击而几乎全军覆没。

西班牙帝国由极盛而迅速走向衰落。

《堂吉诃德》这部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悲剧感的经典小说,就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不可割裂的关系。

C.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巨大。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繁荣,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

儒家为显学之首,立于一尊。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金总是以叛逆反抗的姿态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都写旧家庭的崩溃与年轻一代的追求,坦诚抒发青年人的苦闷,热情讴歌青春与爱情,《家》是其代表作。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每小题3分)福岛核电危引发核安全关注核电是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利用核能已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据预测,全球的核能发电量在今后20年内将会提高1倍。

当然,核电也是一把双刃剑,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曾用“悬崖边的核能”来形容核电业的发展,核电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3月11日日本的9.0级地震引发其福岛第一核电站遭遇一系列事故,福岛核电危机的严重程度不断提升。

与此相伴随,对全球核电安全性的争议也不断升级。

人们还清晰地记得,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那次事故中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

靠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减亡。

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形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

而这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

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

不过,随着核电的不断发展,核电技术的演进,也不断提高着核电的安全等级。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已有约40年的历史,采用的是早期二代沸水堆核电技术。

在遭遇特大地震紧急情况停堆后,在必须释放余热的情况下,外部电源丧失,应急电源又遭受海啸破坏,致使反应堆无法及时冷却导致事故发生。

而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它采取的是非能动系统,是利用自然物理现象驱动流体流动,带走核电站反应堆堆芯余热和安全壳的热量,不需要外部能源。

因此,可规避福岛第一核电站类似情况,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

数字显示,AP1000堆芯融化的频率已微乎其微,每一个堆运行一年期内出现这种事故的几率为一百万分之0.508;出现大量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几率也微乎其微,每堆每运行一年出现这种严重事故的几率为一千万分之0.592,安全性比传统技术至少高出百倍。

当然,这并不是说核电站的运行已可以高枕无忧,核电安全仍需时刻警钟长鸣。

特别是在特大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有增多趋势的今天,更需强化核电站安全设施和对极大灾难的防御能力,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基准,推动先进核电技术的应用,才是根本之策。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事件,是一个大灾难后核电现场应急处理和善后的集中案例,我国相关部门和核电企业,都应以此为鉴,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同时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核安全快速反应和应急处臵能力,并在日常运行中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点滴实处。

核电无小事,只有平时做到一万,才能防止万一的发生。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18日东京发表了自己对日本核事故的看法:“事故对今后各国建设核电站肯定会有影响,但不会影响各国追求稳定的电力供应,建不建核电站说到底由各国自行决定。

”(2011年3月17日人民网)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高效、经济、可靠的核能必将被大规模利用,预计全世界核能发电量在今后20年中将会增加1倍。

B.核电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造福民众;万一出现安全事故,也许会造成毁灭性的悲剧。

C.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污染了全球大部分地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D.我国应吸取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教训,迅速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尽早编制核安全规划,加快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避险能力。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比福岛核电站采用的二代沸水堆核电技术先进,在面对地震、海啸时,应该不会出现类似悲剧,不用担心出现安全问题。

B.福岛核电站造成严重核泄漏,将对目前的核电站建设热形成严峻拷问。

福岛的教训或许很难成为建设更安全核电的动力和契机,却或许会成为让核电止步的“红灯”。

C.在遭遇特大地震的紧急情况下,如果外部电源和应急电源其中一个不被破坏,反应堆能及时冷却,则完全可规避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事故的发生。

D.抗震和抗海啸技术发达的日本,与灾难的直接交手体现了人类对付地质灾害的较高水平。

但日本也遭受了巨大损失,这种损失可以看成人类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只能无可奈何。

9.据统计,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442个,核能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

在欧洲,三分之一的电力来自核能,而美国和亚洲不少国家都调整能源政策,扩大核电比重。

结合本文内容,对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核电目前和未来都将被世界各国大力发展.B.发展核电是一把优势与风险并存的双刃剑,既有现实的利益,更有潜在的危险。

C.历史和现实的惨剧告诉我们,发展核电的国家在充分利用能源的同时,要把保障核电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对人类的安全、健康高度负责。

D.着眼长远,人类有必要努力开发更安全、更环保、更高效的发电方式,减少对核电的需求。

三、文言文阅读(21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凌虚台记苏轼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

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①也。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