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六首前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意思《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浪淘沙》这三首古诗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的重要内容,它们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体验。
《宿建德江》译文: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太阳落山时新的愁绪又涌上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好像更加与人亲近。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边,独自一人观赏江景的情景。
诗中运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刻画了夜色深沉、明月高照、江水澄清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是苏轼的著名作品,诗中描述了他在望湖楼观看湖上暴雨的景色。
诗人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现象人性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暴雨突降、狂风突起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浪淘沙》译文:八月涛声如万马奔腾般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浪淘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佳作,以生动的描绘和热烈的赞美表现了黄河的雄伟景象。
诗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感受,用壮阔的笔触勾勒出了黄河万马奔腾的磅礴景象,仿佛让读者亲眼目睹了这一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观。
在诗中,刘禹锡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黄河的波涛汹涌和雄伟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黄河的威力和魅力,更是表达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
诗人对黄河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三首古诗,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原文及解释:
1.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释:诗人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暮色苍茫,诗人又触发了新的旅途劳累和客居的愁思。
广袤的原野与天际相接,天幕低垂,远处的树木仿佛贴近了天际。
江水清沏,倒映的月亮仿佛与人更近了。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解释: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突然袭来的阵雨比作“翻墨”、“跳珠”,形象地描绘了雨滴的猛烈和杂乱,突
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地面的疾风又把雨滴吹散,望湖楼下的
水域又恢复明亮的景象,犹如晴空万里的天气。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
桥忽见。
解释:在明亮的月光下,鹊鸟的翅膀沾着月光的余辉,受
惊而飞动,树枝也因此而摇晃起来。
夜风送来了蝉儿的鸣声。
闻到稻花的香气,人们便知道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连青蛙
也在欢唱。
在天空中隐约看到七八颗星星,又飘来了两三点
雨滴。
找寻旧时熟悉的茅店和社庙,却发现它们已经坐落在
溪桥之旁、社林之边了。
六年级上册十八课古诗三首翻译
六年级上册十八课古诗三首翻译
摘要:
一、前言
二、古诗三首概述
1.《登鹳雀楼》
2.《江雪》
3.《夜泊牛渚怀古》
三、古诗翻译
1.《登鹳雀楼》翻译
2.《江雪》翻译
3.《夜泊牛渚怀古》翻译
四、总结
正文:
一、前言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感悟。
在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江雪》和《夜泊牛渚怀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首古诗的翻译。
二、古诗三首概述
1.《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表达
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以雪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孤独、清高的品质。
3.《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通过描绘夜晚泊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三、古诗翻译
1.《登鹳雀楼》翻译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江雪》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夜泊牛渚怀古》翻译
牛渚西江夜泊船,客中亭水江天阔。
忽梦少年游戏地,携弓惊鸟还相诱。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人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三年级下册课内古诗六首
三年级下册课内古诗六首
三年级下册课内古诗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忆江南》、《元日》、《清明》六首古诗。
1.《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歌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惠崇春江晚景》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诗歌内容为:竹外桃花三
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诗歌内容为: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4.《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歌内容为:江南好,风景旧
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诗歌内容为: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诗歌内容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
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六首现代古诗
六首现代古诗
1.《夜行》
夜深人静,我独自行走,
星光璀璨,月色如银。
寂静的街道,只有我孤独的脚步声,
思绪万千,心中的烦恼难以言明。
2.《春日游园》
春日阳光明媚,花园里绿树成荫,
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喜悦。
3.《秋思》
秋风萧瑟,黄叶飘落,
思绪万千,心中的忧愁难以言表。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
我只能默默地感叹,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4.《冬夜》
冬夜寒冷,雪花飘飘,
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思绪万千。
回忆往事,心中的感伤难以言表,
但我知道,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带来新的希望和美好。
5.《山水》
山青水绿,风景如画,
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心中充满了宁静和喜悦。
山水之间,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希望。
6.《海上》
海天一色,波涛汹涌,
我站在海边,感受着大海的浩瀚和壮阔。
海鸥飞翔,海浪拍打着礁石,
我感受到了大海的力量和美丽,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希望。
古诗词六首
首 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首 页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首 页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中来。
古诗词六首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别董大
望 庐 山 瀑 布
唐 李 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 ]
首 页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北风吹雁雪纷纷。 首 莫愁前路无知己, 页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
1、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朦胧烟雨之中。
3、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
七言绝句古诗大全精选【六首】
【导语】七⾔绝句,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由;由于篇幅短⼩,故语句精炼含蓄,多⾔外之⾳;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宜于低吟⾼诵。
⾃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欢迎的样式之⼀。
下⾯是分享的七⾔绝句古诗⼤全精选【六⾸】。
欢迎阅读参考!【篇⼀】七⾔绝句古诗⼤全精选:⼩⼉垂钓 唐代诗⼈:胡令能 蓬头稚⼦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
路⼈借问遥招⼿,怕得鱼惊不应⼈。
赏析 《⼩⼉垂钓》是⼀⾸以⼉童⽣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蓬头稚⼦”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路⼈向⼩⼉招⼿,想借问打听⼀些事情,那⼩⼉却“怕得鱼惊不应⼈”(怕惊了鱼⽽不置⼀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句,稚⼦,⼩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孩的幼稚顽⽪,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对这垂钓⼩⼉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野孩⼦头发蓬乱的本来⾯⽬,使⼈觉得⾃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诗的诗眼。
这个⼩孩⼦初学钓鱼,所以特别⼩⼼。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稳坐,正与⼩⼉初学此道的⼼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不拘形迹地专⼼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长在阴湿地⽅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选择钓鱼的地⽅是在阳光罕见⼈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个鱼不受惊、⼈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所说“怕得鱼惊不应⼈”做了铺垫。
“草映⾝”,也不只是在为⼩⼉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之向⼩⼉打问,就因为看得见⼩⼉。
后两句中“遥招⼿”的主语还是⼩⼉。
当路⼈问道,⼩⼉害怕应答惊鱼,从⽼远招⼿⽽不回答。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的笔记: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都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作品。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2、《宿建德江》描写了作者在建德江畔夜宿的情景,表现出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江水、明月、孤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则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欣赏西湖美景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雨景的美妙之处。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黄沙道中夜行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词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等。
5、在学习《古诗词三首》时,应该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中运用的手法和修辞,同时也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作。
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
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唐诗三百首这部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署名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选本,作为诗歌启蒙必备读物,说它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委实是一点都不夸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唐诗三百首的六首古诗,欢迎大家阅读!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3、《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4、《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6、《山中送别》——唐代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六首古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六首古诗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共收录六首古诗。
其中第4课《古诗三首》包括一首唐诗(山行)和两首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第17课《古诗三首》包括两首唐诗(望天门山、望洞庭)和一首宋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现对这六首古诗加以整理和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风平浪静时湖面就像一面未打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的一枚青螺。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
一、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主题
《古诗三首》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组古诗,包括秋浦歌、峨眉山月歌和夜泊牛渚怀古三首诗。
这三首诗分别以大自然、历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
二、分析第一首诗《秋浦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秋浦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
诗中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秋浦江畔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例如,“江水悠悠绕芳甸,月明如昼皎洁天”,这句诗描绘了江水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豪放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探讨第二首诗《峨眉山月歌》的艺术特色和寓意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以峨眉山为背景,描绘了山间的美丽月色。
诗人将峨眉山月的静态美与江湖的动态美相结合,展现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
例如,“影入凉簟秋江夜,波涵晴雪玉溪舟”,这句诗寓意着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古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更是汉语言文字表现力的充分体现。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六单元,我们将学习到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是《静夜思》、《春晓》和《将进酒》。
这三首古诗各具特色,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
一、《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它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独自思考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景象。
通过一些简单而深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索。
1. 诗歌内容诗人在夜晚独自一人,思考世事人生,借助夜晚的静谧和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2. 语言韵律在《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些句子简洁而有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3. 情感表达在《静夜思》中,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
二、《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春天清新的气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自然的向往之情。
1. 诗歌内容《春晓》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 语言韵律孟浩然在《春晓》中运用了大量花、树、鸟等自然景象和鲜艳的词藻,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使整首诗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诗意。
3. 情感表达通过《春晓》,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豁达和对未来的希望。
三、《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它以饮酒作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迈、豁达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1. 诗歌内容《将进酒》以饮酒作为主题,通过诗人放浪形骸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壮志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2. 语言韵律《将进酒》运用了大量平易近人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句子,将诗人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一首: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
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是诗人的自指,“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東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树,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亦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整首诗于轻淡处着笔,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第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的大意是: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
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
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诗中的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幅画,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加上“翻墨”“跳珠”等充满动态和新鲜感的表达,精准地描摹出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信手写就、不着痕迹,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第三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西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注释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
②[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注释①[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________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夜行黄沙道中]词题。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③[别枝]横斜突兀的树枝。
④[茅店]用茅草盖的小客舍。
⑤[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⑥[见]同“现”。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二、生字组词德dé(美德、德行、品德)鹊què(喜鹊、鹊桥、声名鹊起)蝉chán(蝉联、金蝉、蝉蜕)三、多音字宿sù(宿舍) xiǔ(一宿) xiù(星宿)四、译文1.《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上册三首
六年级必背古诗词上册三首
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常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以下是三首适合六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历史时期:
1.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在睡梦中不觉天已亮,周围是鸟儿的啼鸣,以及夜晚风雨过后,花瓣落满地的景象。
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崇高敬仰和赞美,以及立志要攀登到泰山之巅,俯瞰众山的壮志。
这三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哲理,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和背诵。
通过背诵这些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上第三课古诗三首
六上第三课古诗三首
六上第三课古诗三首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2、迢迢牵牛星(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六下语文书古诗十首
六下语文书古诗十首
第1首:《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2首:《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3首:《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第4首:《鹿柴》--王之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5首:《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第6首:《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第7首:《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8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9首:《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10首:《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越中览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2.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把握意象。
2.难点:学习对比手法。
三、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当李白南游吴越想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越中览古》。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二、作者信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其七绝作品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
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三、诗歌讲解1.师问:一般的绝句,一、二句为一组,或写景或叙事,三、四句为一组,或议论或抒情,用现代汉语的方式去划分层次的话,一般是一、二句为一层,三、四句为一层,本诗在结构上与以前学过的绝句有何不同?诵读时应注意些什么?生答:这首诗前三句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
在诵读时,本诗二、三两句间的停顿宜短一些。
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读,其后应作一顿,然后徐徐吐出“鹧鸪飞”三字,以示其中含无限感慨之意。
2.师问:作者选取了哪两个镜头?生答:镜头一,战士凯旋,大家都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出来。
生答:镜头二,越王回宫,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样的美人,就站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侯着他。
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3.师问:可是这样的镜头现在都没有了,“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答: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流露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师问: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生答:对比写作手法。
二、《石头城》——教案一、导入我们都知道“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城,它是六朝古都,。
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头城”;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然而这些朝代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二、介绍作者1、题解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唐诗别裁》,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
写此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进行内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又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
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
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
原是战国朝代梦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
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三、关于石头城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
因为石头城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三国时孙吴也一直将此处作为最主要的水军基地。
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
经过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626年),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
四、朗读指名回答:全诗都写了哪些“境”?(1)山围故国(2)潮打空城(3)月达女墙1、分组讨论:“境”所含的“意”是什么?境1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
境2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潮水如此,人何以堪?境3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钨地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
2、比较阅读:这首诗与李白的《越中览古》均为怀古之作,但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两首诗均借景抒情,但刘诗并无“只今惟有”现实之景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寄情的内容通篇都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诗境更浑厚深远。
3、译诗群山依旧围绕在故都周围,江湖拍打城根后寂寞退回。
淮水东边那旧时的月亮,夜深时仍然还照过女墙来。
4、鉴赏这首席诗通篇都是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
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
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
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经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
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
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
三、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拔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解题:1、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这首诗是元稹贬居通州(今四川达县)听到白居易也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诗的中间两句叙事抒情,首尾两句写景,情景交融,更显得凄楚动人,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
白居易在江州读此诗后十分感动,对“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感触尤深。
后来,白居易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
”2、左降:左降官是在唐玄宗以后大量出现的一种贬官形式,左降官特指因罪而被贬至边远地区任员外官的官吏。
在唐代,左降官是一种特殊的贬官形式,左降官不仅集贬官的三种形式即降职、贬为闲职和至边远地区任职于一身,而且左降官在唐代还具有流放的性质。
在唐代皇帝的诏令中,常常将左降官与流人相提并论.译诗: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君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这首诗主要描述元稹与白居易的交谊情深。
首句先写室内景物。
夜深的时候,灯油已将燃尽,昏黄的火苗在作最后的挣扎。
摇曳的灯影映在墙壁上,室内显得格外阴沉幽寂。
此情此景是何等的凄惨悲凉!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呢了心境不好。
固然,他在元和十年(815)的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刚刚到任,又不幸染病,自身遭际坎坷,本已心黯神伤了,何况这时候又听到那从远方传来的挚友白居易贬谪九江的消息呢!他震惊、他心悸,陡然从床上坐起。
好友被贬对他的刺激实在是太深太重了。
他无论如何再不能入睡。
在阴惨的灯影里,只觉得夜风吹雨,凉气透过疏窗一阵阵地往身上袭来。
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是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的文学观点基本一致。
政治倾向亦约略相同,守正不阿的品格,以及人生遭际种种亦非常近似,这些,都使他们的交谊非同寻常,一日不见,恍若三秋。
身处贬谪,重病缠身的诗人在听到老友的不幸消息后,竟是那样伤心动情,这不正是二人友谊的历史记录吗?据载,白居易在江州读到这首诗以后,马上给元稹回了一封信,信中大呼:“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人生几何?离阔如此!”此等情辞,在短书中四次出现。
对于元稹的诗句,白居易评论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
”拿元稹的诗与白居易的书信对读,我们无不为二人的深挚交情所打动。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很有特点。
首句和末句都是景物描写,看似客观,实际上景中寓情。
首句,侧重渲染室内悲凉的气氛,为全篇涂抹了一层暗淡、感伤的色彩。
末句,写景兼顾室内与室外,笔法不仅变化。
而且用“暗”、“寒”两字勾勒,这样,残灯、阴影、暗风,秋雨、寒窗等景物,便都与作者的悲凉心情有机地融汇在一起,凄惨孤独,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
中间两句,叙述听闻,抒发感受,但是又竭力使文笔生动形象,尽可能地诉诸画面。
特别是第三句,“惊坐起”三字紧接在“垂死病中”之后,分量极重。
诗人本已处在垂死状态,可见病情沉重危险,而在听到“君谪九江”的消息之际,竟然陡然坐起,其消息的惊动诗人心魄,诗人对挚友的关切同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激不平,就都被强烈地表现出来了。
三个字可谓传神之笔,作者善于捕捉人们刹那间的心灵震颤而引起的剧烈动态,言语看似不奇而却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