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时魏十二州,吴四州,蜀一州,西晋将吴、魏分治的 荆、扬合并,得十五州。晋武帝从原凉州中分出了秦,从 益州分出了梁、宁,从幽州分出了平,共计十九州。晋惠 帝分荆、扬置江,晋怀帝分荆、江、广三州置湘州,最终 得二十一州。
西晋各州的长官仍称刺史,而且制度进一步明确,其辅官 有别驾、治中、诸曹从事等。郡的长官仍称太守,而各诸 侯王国的长官则称内史。县的长官仍然是县令或县长。
五代十国、宋朝
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割据国家均沿用唐朝行政区划未有变革。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
“路”。至道三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京西、河北、 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 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五路。咸平四年分西川为利州、 益州二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路二路。天禧四年分江南 路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分京西路为南北二路,分 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之后又 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 崇宁五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路。宣和四年宋金盟约,约 定灭辽后宋得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结果后来并未设置。 建炎南渡后,宋朝设立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 淮南东、淮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京西南、成都府、潼 川府、夔州、利州、福建、广南东、广南西十六路。
东晋南北朝
东晋政区袭承西晋,也是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但是其州郡 越分越多,辖区缩小。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 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 宁,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各国在统治所 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 于混乱。
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 朝宋、齐时增至20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 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 是吴国的16倍。北魏统一北方后,太武帝真君元年(440 年)有实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州,太和末年则达80 余州。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北方的州竟达211个。 州置如此之滥,郡、县的设置也就可想而知,据《南齐 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380余个。真是“百室 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此外,元政府设立了宣政院,除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外,还 负责统辖青藏高原(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
明朝
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基本上保留 了元代的行省制,只在洪武元年废元中书省,辖境分属河 南行省和山东行省;同时改江南行中书省为中书省。但元 的行省制在元末已出现混乱,不全面改革整顿已难以维持 国家权力,于是在洪武九年朱元璋改革元代行省制度,宣 布最大的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为加强 皇权,罢中书省,六部直属皇帝,原中书省所辖的地区也 归六部,名为直隶。于是,把当时国都所在的应天府(治 所在今南京)即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的地区 改称直隶。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顺天府(治所在今 北京),旋即将今北京、天津二市和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 改称为直隶,而原直隶改称南直隶。自宣德三年以后,全 国统分为两京、13布政使司。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另 外,明朝在1406-1427年设交趾布政使司后被废;南明时 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 湖安抚司,号为“东都”,后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并于承 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
辽金时期
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朝行政区划大体上是道、府 县三级。共有5京、6府,156州309县。辽分5个道,每个 道有一个政治中心,称为京,并以京的名称来命名道合称 五京道:上京道、东京道、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
金行政区域实行路、府、县三级管理,路为一级行政区。 西夏等为其属国。金采宋制,曾分境内为17路、20路,分 别置于皇统二年和大定二十九年。泰和五年金章宗并临潢 路于北京路,是为19路。路下辖府、州,府、州下领县。 泰和五年时,金国境内有府、州179,县683。
西晋
西晋行政区划,继续承袭了东汉末年奠定的州、郡、县三 级制。晋武帝结束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乱,于是对天下 州郡重新进行合并划分,但是基本保留了三国的州制,对 于原蜀汉和辽东等较难管控的地区实行进一步的划分,建 立了十九个州。但是西晋的统一十分短暂,仅三十多年后 就面临灭亡的局面,在此期间又分出了两个州,最终灭亡 时共有二十一州。
隋朝
隋朝取代北周前的大象二年(580年),天下已经出现了 211州、508郡、1124县,一个郡一般只辖一至三个县,三 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 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 政府与人民的负担。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罢天下郡”, 改变了存在近700年的州郡县体系。隋炀帝登基后,并省 了一部分州,并且很快在大业三年(607年)将所有的州 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隋朝实际实行州县二级制的时 间略长于郡县二级制,但是由于此后《隋书》记录的是隋 炀帝改制后的郡县情况,隋文帝的州县体系的很多细节已 经遗失。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 但是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行省时期
百度文库朝
元英宗至治时,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 11个行中书省。省。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 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 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 已开始混乱。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略同于宋,行省下辖路,路领府、 州,府、州辖县。但也有不辖县的路、府、州;不隶于路 的府、州,而直隶于行省。直隶于行省的府、州称为直隶 府、直隶州;隶于路的府、州,称为散府、散州。另外, 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11个行中书省 下,置路185,府33,州559,军4,安抚司15,县1127。
道路时期
唐朝
唐高祖建国后,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 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 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 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唐太宗贞观元年,将天下 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 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进一步分成了十五个道,各道置采访使,仿照西汉的刺史 制度,只起监察性的作用。唐朝还将部分比较重要的州命 名为府,以示与一般州的区别。同时,与府并列的还有都 护府,最早设府是在开元元年(713年),玄宗升国都雍 州为京兆府,升陪都洛州为河南府。唐太宗平定高昌后, 始设安西都护府,其后渐次增置,至唐中宗时共有安西都 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 府、北庭都护府。唐朝还按照经济、地理等因素,将所有 的州和县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