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解决方案V1

合集下载

信达网安SD-WAN-解决方案v1.0

信达网安SD-WAN-解决方案v1.0

SD-WAN-解决方案 信达网安2019.12目录1. 概述 (3)2. 广域网现状 (3)3. 信达网安SD-WAN技术优势 (5)3.1. 提供多种硬件规格 (5)3.2. 安全合规 (5)3.3. 集中管控,快速部署 (6)3.4. 流量实时监控 (6)3.5. 云网融合,安全协同 (7)3.6. 支持隧道内IP映射 (7)3.7. 支持SD-WAN通道作为逻辑接口 (8)3.8. 基于链路实时质量的智能多路径选择 (8)3.9. 数据冗余备份 (8)3.10. 指定主备线路 (9)3.11. 负载均衡,实现带宽叠加 (9)3.12. 融合网络安全技术,保证传输可靠 (10)3.13. 融合行为审计功能 (10)3.14. 通过VRRP实现高可靠性HA (10)3.15. 部署方式 (11)1.概述(一)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企业数字化战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业务数据存储在云端,云网协同和数据的安全性备受关注;同时,在互联网创新时代,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企业站点变动频繁,须在1-2天内完成快速组网。

传统企业专线和企业应用模式下,业务开通慢,从申请到业务开通需要30天,无法满足企业业务快速发展需求;业务部署和运维困难,中大型企业业务复杂,本地应用需部署数十种以上独立设备,包括安全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无线AP管理、广域网加速等,硬件投资大,而且长期依赖专业运维团队;专线费用高,企业专线费用占企业ICT的OPEX的50%-70%,并且企业还需要花费大笔投资一次性购买带宽和业务设备,维护费高,总成本居高不下。

而SD-WAN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互联网不稳定、专线造价昂贵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这些应用即时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2.广域网现状数据大集中的需要,使得企业分支与总部之间的网络建设日渐完善,然而随着应用的发展,特别是视频类业务的发展,传统的网络接入方案正面临更大的挑战。

• 带宽的瓶颈对于用户的应用来说,永远希望获得更宽的带宽,然而无论是Internet接入还是运营商专线,价格依然十分昂贵。

基于Nginx的Session-sticky技术的软件负载均衡方案原理和实施步骤v1.0-20130929

基于Nginx的Session-sticky技术的软件负载均衡方案原理和实施步骤v1.0-20130929

基于Nginx的Session-sticky技术的软件负载均衡方案原理和实施步骤[一]、综述(1)实现原理:用户请求到nginx,基于nginx的nginx-sticky-module模块的session sticky(会话粘滞)实现后端应用服务器的路由选择,再将用户请求提交到后端的tomcat/weblogic/websphere 应用处理并逆向反馈响应。

(2)技术选型:Nginx+ nginx-sticky-module+J2EE中间件(容器)。

(3)应用场景:本解决方案是基于浏览器的Cookie机制,通过nginx的反向代理机制,将浏览器与后端应用服务器的访问映射关系,作为前端请求转发到实现某个会话内所有用户的请求都访问当相同的后端服务器。

[二]、安装步骤创建www用户和组,以及主机需要的目录,日志目录groupadd wwwuseradd -g www www一、依赖的程序1. gzip module requires zlib library2. rewrite module requires pcre library3. ssl support requires openssl library二、依赖的程序的安装的方法1、zlib 现在最新的版本是zlib-1.2.5官网下载地址:/zlib-1.2.5.tar.gz$tar -xvzf zlib-1.2.5.tar.gz2、 pcre现在的最新版本是pcre-8.02.tar.gz官网下载地址:ftp:///pub/software/programming/pcre/pcre-8.02.tar.gz$tar -xvzf pcre-8.02.tar.gz$cd pcre-8.02$./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cre --enable-utf8 --enable-unicode-properties$ make && make install3、openssl现在最新版本是openssl-1.0.0a.tar.gz官网下载地址:/source/openssl-1.0.0a.tar.gz$tar zvxf openssl-1.0.0.tar.gz$cd openssl-1.0.0$./config --prefix=/usr/local/ssl-1.0.0 shared zlib-dynamic enable-camellia$make && make install4、安装Nginx 1.0.0,这种方法./configure 要带很多参数,大家要注意。

A10负载均衡SLB测试配置 v1.0

A10负载均衡SLB测试配置 v1.0

A10负载均衡SLB测试配置说明A10 Networks, Inc.2013年9月A10 Networks–“ The Performance/Price Leader!”目录1.测试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测试组网 (3)4.产品测试 (3)1.负载均衡设备基础网络配置测试 (3)配置AX主机名称 (3)VLAN的配置及测试 (4)IP地址的配置及测试 (5)默认路由的配置 (6)动态路由的配置 (7)端口捆绑的配置及测试 (7)2.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测试 (11)Round Robin 算法配置及验证 (11)Weight Round Robin 算法配置及验证 (14)Least-connection 算法验证 (17)3.服务器健康检查测试 (18)默认健康检查 (19)七层健康检查 (27)4.HTTP应用模板 (31)重定向模板 (32)URL/Host Switching 模板 (33)RAM缓存模板 (40)5.会话保持测试 (40)基于Cookie的会话保持 (40)基于目的IP的会话保持 (40)基于源IP的会话保持 (40)基于SSL Session-ID的会话保持 (40)1. 组网拓扑文中如果未进行特殊说明,则均使用下列拓扑图:测试Cilent测试Server被测试负载均衡…………2. 产品测试配置本次测试中,用A10的AX 负载均衡设备替代web 服务器,与APP 直接相连,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降低了系统复杂程度。

本地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在真实服务器的前端设置一个虚拟IP 地址(VIP ),将来自客户端的服务请求统一进行调度并转发给后端的服务器进行处理。

A10负载均衡技术交流-渠道v1.2

A10负载均衡技术交流-渠道v1.2

ADC
CGN – IPv4扩展/IPv6迁移 TPS – 网络边界DDoS防御
Threat Protection System
Carrier Grade Networking
CGN
TPS
应用网络平台
高性能 可扩展性 可升级性 灵活性
ACOS平台
专有IT系统
托管IT系统
Cloud IaaS
SSL加速: 提升处理性能,增强安全 性
RAM缓存: 加快业务反应速度,创 造更多的收入
©A10
Networks, Inc.
14
TCP优化:提升业务处理性能
大幅降低业务系统管理TCP链接的额外 开销
–TCP重用/复用技术降低服务器响应、处理、维 持、关闭TCP连接的大量重复开销
业务如何受益
认证请求(携带 Thunder系统的管理 员帐户与口令)
配置变更或监控请求 (携带会话ID信息)
如果认证成功,Thunder 系统回复确认,同时返回 建立的会话ID和状态码 (200,执行成功)
定制管理方案
–与自有管理系统、应用集成
交互式的部署
–基于外部事件,应用系统可触发变更流量处理/ 分发的方式
24
应用交付的重要技术-脚本功能的流量管理
举例:利用用户浏览器的语言设置选项信息,自动显 示与其语言相对应的页面。
英语 中文 日语 西班牙语
©A10
Networks, Inc.
25
应用交付的重要技术-开放API接口的流量管理
与第三方应用集成
–报表 –集中管理 –统一部署
第三方应用 aXAPI
©A10
Networks, Inc.
26

银行业务中多链路及服务器负载均衡设计方案探讨

银行业务中多链路及服务器负载均衡设计方案探讨

条链 路上 , 某链路故障时 自动将其流量 切换 到另外的链路, 在 自动 的透 明容错 , 当链路 恢复 时 自动将其 加入 到负载 均衡 中
来。
内部的应用系统和 网络工作站在访 问网络的服务和网站时 如何 能够在多条不 同的链路中动态分配和负载均衡。 网络的外部用户如何在外 部访 问内部的网站和应用系统时 也能够动态的在多条链路上平衡分配 , 并在…条链 路中断的时 候能够 智能地 自动切换 到另外一条链 路到达 服务器和应 用系
相 关技 术 , 优化 了网络 访 问, 高银 行应用 系统 的稳 定运 行水 平。 提
关键 词 : 负载均衡 ; 多链 路 ; 务器 服
1 引言
随着 网络 技术 日新月异的发展 , 银行各种关键业务应都基
于网络开展起 来 。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用户数 的增加 原有系 但 统的一些 问题也暴露出来 , 其中之一是 由于链 路问题造 成频繁 的单点故障带来脆弱的网络 安全性。 并且 当对服务器在线 访问 量 超 过一定限额 时会 造成 性能 急剧 下 降。 如何 以无 缝地 监 控 多条连接的可用性与性能 , 并智能 地管 理到某一站点的双 向流
负载均 衡服务。 据服务类 型不同分别定义服 务器群组 , 以 务器发 生第二到第7 的故障, 根 可 层 就把其从服务器队列中拿 出, 不 根据 不同服 务端 口将流量 导向到相应的服务器。 续地 对 目标 参 加 下一 次 的用 户请 求 的 分 配 , 到 其 恢 复 正常 。 连 直

设 计 分 析
银行业务中多链路及服务器负载均衡设 计方案探讨
李德有 解晨光 张 宇( 滨金融 哈尔 学院, 龙江 哈 黑 尔滨 1 00 5 3) 0
摘 要 : 对银 行链 路 及 服务器 的单点故 障安全 问题 , 出了 针 提 基于多链路 和服 务器的 负载均衡 技 术应用解 决方 案, 述 了系统设 计 方案和 论

DCX 8510解决方案_v1 0 (CN)

DCX 8510解决方案_v1 0 (CN)

博科DCX 8510解决方案Version 1.0博科通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2013.8.27目录1.1国内外数据中心SAN网络发展的过去、现状及技术趋势 (3)1.2基于16G DCX 8510的SAN网络解决方案 (7)1.3 Brocade 光纤交换机管理软件 (9)1.1国内外数据中心SAN网络发展的过去、现状及技术趋势国内外数据中心SAN网络的发展经历了SAN网络孤岛到SAN网络整合,再到虚拟化SAN 网络和面向云计算优化的SAN网络的演变过程。

SAN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95年。

从1995年到2000年,早期的SAN网络是一个一个的SAN网络孤岛。

一个单位有多个部门,甚至同一个部门有多个业务系统,由于对SAN网络建设的发展预见不够充分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当要建立一个新的业务系统时,就新建一个SAN网络,彼此之间物理上相互隔离,从而导致同一个单位建设了很多SAN网络孤岛。

而对每个SAN网络孤岛而言,是同构的。

图一早期SANs- 相互孤立(1995-2000)从2000年开始,人们开始认识到SAN网络整合带来的好处,因而,开始对现有的SAN网络孤岛进行整合。

在同一数据中心内部可以采用Core-Edge架构或FC三层路由技术进行SAN 网络整合,如果两个数据中心相距较远(比如上千公里),建议采用支持FCIP技术的延展设备进行SAN网络整合。

当SAN网络整合以后,对安全性和管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二SAN网络整合(从2000开始)SAN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图所示:图三SAN网络的技术趋势随着服务虚拟化技术的日益成熟,服务器虚拟化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2008年,SAN网络为了适应虚拟化技术的发展的需要,博科公司推出8G光纤交换机,每个FC端口的带宽提高到8G,在2011年,博科公司推出16G光纤交换机,每个FC端口的带宽进一步提高到16G,从而使得每个FC端口能够支持更多的虚拟机,并并配合博科公司SAO( Server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和基于Frame的Trunking等功能特性,能针对每个虚拟机进行端对端的性能的优化。

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实施方案V1

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实施方案V1

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实施方案V1.0I。

项目背景和目标II。

系统架构设计III。

虚拟化平台建设方案IV。

实施计划V。

风险管理VI。

项目预算VII。

项目管理项目背景和目标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高效、稳定、可扩展的服务器虚拟化平台,以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降低IT成本和维护成本。

系统架构设计基于XXX vSphere平台,本系统采用集中式管理架构,包括vCenter Server、ESXi主机和虚拟机三个层次。

其中,vCenter Server作为虚拟化平台的核心组件,负责管理和监控所有ESXi主机和虚拟机。

ESXi主机则负责承载虚拟机,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虚拟机则是用户运行应用程序的实体,可以随时创建、删除和迁移。

虚拟化平台建设方案1.硬件选型为保证虚拟化平台的性能和可靠性,我们选择了品牌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并按照建设规划的要求进行了配置。

其中,服务器采用双路Intel Xeon处理器、128GB内存和多块SAS硬盘的配置,存储设备则选择了高可靠性的SAS硬盘和RAID 5存储方案。

2.虚拟化软件我们选择了XXX vSphere平台作为虚拟化软件,以其成熟的技术和广泛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同时,我们也对vSphere进行了定制化配置,以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

3.网络架构为保证虚拟机的网络性能和可靠性,我们设计了双网卡的网络架构,其中一块网卡用于虚拟机的内部通信,另一块网卡则用于虚拟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同时,我们也采用了VLAN技术来隔离虚拟机的网络流量。

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规划设计阶段、硬件采购和系统部署阶段、以及系统测试和优化阶段。

整个项目预计在6个月内完成。

风险管理为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

同时,我们也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确保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

项目预算本项目的总预算为300万元,其中硬件采购和系统部署的费用为200万元,软件和服务费用为80万元,项目管理和其他费用为20万元。

RDWR_APSolute_智能业务解决方案_v1.0

RDWR_APSolute_智能业务解决方案_v1.0
多重性能瓶颈
• 迟缓的用户响应能力
Page 5
性能挑战
桌面电脑的巨大无节制吞吐 连接公共互联网 五花八门的各种应用 用户人数的剧增 关键业务流量的运行受到冲击
高速广域骨干
高速广域接入 Internet Intranet
高速局域网
Page 6
安全挑战
Antivirus Gateway
Web, Email, CRM ERP
–未知应用层攻击防范 –Zero-day
web蠕虫攻击防范
• 无需更改网络架构和应用 • 为APSolute解决方案锦上添花
–Guaranteed
Availability Performance
–Accelerated –Assured
Security
Page 29
Radware 应用接入解决方案
Page 30
LinkProof多链路解决方案
Radware的多链路特性设定,通过对每个ISP连接实时的监控,健康检查 以及安全和性能的确认保证智能的选择可用链路,分配流量负载,保证 关键业务的应用。
Radware Access Router
Local Network
Radware
Page 31
出网流量负载均衡
应用智能优化 全局负载均衡 QoS 保证 Global Redirection Solution IPS & DoS 防范 行为模式防范
Web servers
Page 15
AppDirector-智能应用交付交换机
• 为IT架构画龙点睛
–与核心厂商结盟,为广泛的企业应用提供智能优化:SAP,
Oracle,
把服务器端的SSL功能卸载到AppXcel, 加速SSL交易

RouterOS多线PCC负载均衡

RouterOS多线PCC负载均衡

RouterOS多线PCC负载均衡核心提示:PCC匹配器允许分离传输流做到平衡流量的功能(能指定这个属性选择src-address, src-port, dst-address,dst-port) PCC原理PCC从一定范围内分析选择IP数据包头,通过哈西散列算法的帮助下,将选定的区域转换为32bit值PCC匹配器允许分离传输流做到平衡流量的功能(能指定这个属性选择src-address,src-port, dst-address,dst-port)PCC原理PCC从一定范围内分析选择IP数据包头,通过哈西散列算法的帮助下,将选定的区域转换为32bit值。

这个值除以指定Denominator(分母),余数将比较一个指定的余数(Remainder),如果相等这时数据包将会被捕获,你可以选择src-address, dst-address, src-port, dst-port等使用此操作。

per-connection-classifier=PerConnectionClassifier ::= [!]ValuesToHash:Denominator/Remainder Remainder ::= 0..4294967295 (integer number)Denominator ::= 1..4294967295 (integer number)ValuesToHash ::=src-address|dst-address|src-port|dst-port[,ValuesToHash*] per-connection-classifier分类器,通过判断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和目标端口,对数据进行分类,如事例:这个配置将所有连接基于源地址和端口分类的3个组:/ip firewall mangle add chain=prerouting action=mark-connection new-connection-mark=1st_connper-connection-classifier=both-addresses:3/0/ip firewall mangle add chain=prerouting action=mark-connection new-connection-mark=2nd_connper-connection-classifier=both-addresses:3/1/ip firewall mangle add chain=prerouting action=mark-connection new-connection-mark=3rd_connper-connection-classifier=both-addresses:3/2per-connection-classifier=both-addresses:3/0,这条规则的含义为我们对原地址的端口进行分类,3/0为一共有3条出口,定义第一条,3/1则是第二条,以此类推。

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

2 使用对应用或网络敏感的DNS服务,此种方案相对第一种方案提供了更好的特征,但由于DNS的Cache机制,客户仍然不能得到真正的负载平衡。
3 使用双机备份的大型服务器系统是当前许多ICP/ISP的升级选择。但是此种方案并不能避免网络上的单点故障,而且其中的一台服务器在一般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增加了系统成本和管理成本。
前言部分来源于网络
背景:
随着你的网站业务量的增长你网站的服务器压力越来越大?需要负载均衡方案!商业的硬件如F5又太贵,你们又是创业型互联公司如何有效节约成本,节省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实现商业硬件一样的高性能高可用的功能?有什么好的负载均衡可伸张可扩展的方案吗?答案是肯定的!有!我们利用LVS+Keepalived基于完整开源软件的架构可以为你提供一个负载均衡及高可用的服务器。
4 使用网络层(IP)的网络流量分配设备(Director)。此种方法支持真正的负载平衡,并且提供服务的系统可通过网络连接,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但是,不同的解决方案提供的特性区别较大,如是否支持分布的网络冗余、管理是否方便等。
三、IP负载平衡方案
通过IP负载平衡产品,分配网络访问流量,协同一组服务器共同工作,对用户提供完全透明的访问通道,使高性能、高承受力且只有一个简单的访问地址的站点成为可能。
负载均衡技术基于现有网络结构,提供了一种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服务器吞吐量的廉价有效的方法,加强了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负载均衡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拥塞问题,能够就近提供服务,实现地理位置无关性(异地负载均衡)。同时,这项技术还能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提高服务器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网络关键部位出现单点失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访问质量。

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

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

HUAWEI USG6000V系列NFV防火墙技术白皮书之---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目录1背景和概述 (2)2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GSLB) (3)3本地服务器负载均衡(LSLB) (4)3.1使用目的MAC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负载均衡(DR) (4)3.2使用网络地址转换实现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4 SLB) (5)3.3使用轻量代理和网络地址转换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4 lwProxy SLB) (7)3.4使用全量Socket 代理的服务器负载均衡(L7 Socket Proxy SLB) (9)3.4.1socket代理加业务会话关联保持 (9)3.4.2根据URL类型不同的分担,静态资源访问和动态计算访问分开多种服务器103.4.3SSL卸载 (10)3.4.4链路优化:压缩、协议优化、本地cache、多路复用 (11)3.5业务保持技术 (13)4华为USG防火墙支持的SLB功能列表 (14)1 背景和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访问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单一的服务器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用户的访问,企业开始通过部署多台服务器来解决性能的问题,由此就产生了服务器负载均衡的相关技术方案。

在实际的服务器负载均衡应用中,由于需要均衡的业务种类以及实际服务器部署场景的不同(比如是否跨地域、跨ISP数据中心等),存在多种负载均衡的技术。

如下典型的组网方式如图所示:服务提供方为了支撑大批量的用户访问,以及跨不同地域、不同接入ISP的用户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业务访问体验,其已经在不同地域、不同ISP数据中心搭建了服务器,这样就带来一个需求,也就是客户的访问能够就近、优先选择同一个ISP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业务访问体验。

同时,基于单台服务器能够提供的业务访问并发是有限的,那么就自然想到使用多台服务器来形成一个“集群”,对外展现出一个业务访问服务器,以满足大量用户访问、而且可以根据业务访问量的上升可以动态的进行业务能力扩容的需要。

通过windows2012 NIC Teaming实现网卡负载均衡

通过windows2012 NIC Teaming实现网卡负载均衡

什么是NIC组合简单来讲,NIC组合就是把同一台服务器上的多个物理网卡通过软件绑定成一个虚拟的网卡,也就是说,对于外部网络而言,这台服务器只有一个可见的网卡。

对于任何应用程序,以及本服务器所在的网络,这台服务器只有一个网络链接或者说只有一个可以访问的IP地址。

之所以要利用NIC组合技术,除了利用多网卡同时工作来提高网络速度以外,还有可以通过NIC组合实现不同网卡之间的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和网卡冗余(Fault tolerance)。

微软NIC组合,也称为负载平衡/故障转移(LBFO),允许多个网络适配器组合成一个,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带来带宽聚合、解决网络连接失败过程中的故障转移;它应用于Windows Server 2012的所有版本中,包括核心版和图形界面完全版;NIC组合在Windows 8 中是不可用的,但是 NIC组合的用户界面和 NIC组合的 Windows PowerShell Cmdlet命令行都可以运行 Windows 8,以便于 Windows 8 PC 可以用于管理一个或多个Windows Server 2012主机上的NIC组合。

下面就NIC组合的相关配置及参数做一个简单介绍:默认情况下,NIC组合是禁用的,如下:这个时候,我们来查看一下网络情况:三块网卡NIC组合前两个要参与组合的网卡的IP和MAC地址:组-任务-新建组组名称:键入:NEW NIC 因为第一块网卡用于远程桌面,如果新建组会改变IP,所以我不让它参与组合,只让第二块和第三块网组成一个新的组合。

其它属性——成组模式:1、静态成组(IEEE 802.3ad draft v1):此模式配置交换机和主机之间需要哪种链接组合形式,由于这是一个静态配置的解决方案有任何附加协议,所以就不会因为交换机或主机因为电缆的插入错误或其它错误而导致组合的形成。

此种模式中,网卡可以工作于不同的速度,就是说可以用不通速度的网卡建立组合, 但同样要求交换机完全支持IEEE 802.3ad 标准,一般情况下,服务器级别的交换机通常支持此模式。

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

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

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概述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致力于提供企业级应用的可靠性、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

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是早期版本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的关键点和优势。

关键点1.高可用性:通过负载均衡和健康检查等机制,实现应用服务器的高可用性。

当一些服务器发生故障时,F5设备会自动将流量重定向到其他健康的服务器,从而保证服务的可用性。

2.性能优化: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提高应用性能,如压缩、加速、缓存和流量优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网络延迟和带宽消耗,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3. 安全防护:F5设备提供了多种安全功能,如Web应用防火墙、DDoS防护、SSL加速和身份验证等。

这些功能可以保护应用免受各种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

4.管理和监控: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提供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监控工具,方便管理员对应用交付进行配置、监控和故障排除。

管理员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来管理和监控F5设备,并对流量、性能和安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优势1. 灵活性: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支持各种应用的交付和管理,包括Web应用、企业应用和云应用等。

无论是简单的网站还是复杂的企业应用,都可以通过F5设备实现高可用性和性能优化。

2.可扩展性: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支持水平扩展和垂直扩展,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扩展和升级。

无论是应对流量增长还是扩展业务规模,F5设备都能提供可靠的支持。

3.高度集成: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可以与其他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进行高度集成,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认证系统等。

这样可以实现更全面的安全防护和管理功能。

4.全球覆盖:F5应用交付解决方案V1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部署和支持,可以满足国际化企业的需求。

无论是在本地部署还是在云端部署,F5设备都能提供一致的高品质服务。

信安世纪NSAE-LT链路负载均衡产品技术白皮书V1[1].3

信安世纪NSAE-LT链路负载均衡产品技术白皮书V1[1].3

信安世纪应用安全网关链路负载均衡系列产品(NSAE-LT)技术白皮书信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INFOSEC TECHNOLOGIES CO.LTD二零零八年知识产权声明本白皮书中的内容是信安世纪NSAE-LT产品技术说明书。

本材料的相关权利归信安世纪公司所有。

白皮书中的任何部分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转印、影印或复印及传播。

© 2007 信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NSAE-LT链路负载均衡产品技术白皮书信安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二条甲1号月坛理想大厦6层电话:(86-10) 6802 5518传真:(86-10) 6802 5519邮编:100045网址:电子信箱:support@目录前言 (1)第1章产品概述 (3)1.1产品背景 (3)1.2产品简介 (4)1.3产品型号 (4)1.4NSAE-LT产品应用 (5)第2章产品功能 (6)2.1功能特性 (6)2.1.1基本功能:链路负载均衡(LLB) (7)2.1.2其他功能 (9)2.2部署方式 (14)2.3产品优势 (14)第3章技术特性 (17)3.1产品特性 (17)3.2性能特性 (19)第4章总结 (20)前言当前,无论在政府网、金融网、企业网、校园网还是在广域网如Internet上,业务量的发展都超出了过去最乐观的估计,用户大量的信息请求,不断更新的应用需求以及对业务不间断的持续访问,成为应用服务商解决互联网服务,获得用户认可的关键因素,即使按照当时最优条件配置建设的网络,面对不间断、快速的用户增长,服务器也会无法承担。

原有链路也会因为用户量的不断增大导致用户访问速度过慢,链路拥塞,网络故障频繁,尤其是各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其数据流量和计算强度之大,使得单一设备根本无法承担,而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链路及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至于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别的设备却未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的情况,成为信息提供商及应用服务商必须克服的问题,负载均衡机制也因此应运而生。

2023-服务器应用交付建设方案V1-1

2023-服务器应用交付建设方案V1-1

服务器应用交付建设方案V1服务器应用交付建设方案V1是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该方案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网络安全、负载均衡、可扩展性等等,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1.架构设计本方案所采用的架构是分层式架构,通过将应用程序和服务分离到不同的层,可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此外,本方案还采用了负载均衡技术,以实现多台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均衡,避免了服务器过载或崩溃的情况。

2.服务选型为了保证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本方案采用了一些常用的服务软件,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等。

在服务选型方面,我们还需考虑使用的硬件条件,因为不同的硬件均会对服务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3.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在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数据库设计方面,本方案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如索引、缓存等等,以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

同时,数据库也需要进行备份和恢复,以防止数据丢失等风险。

4.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业务系统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方面,因此本方案在网络安全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了防火墙、内容过滤、入侵检测等等。

我们还需关注安全的加密算法以保障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

5.可扩展性业务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该方案设计使用分层架构以及负载均衡来实现程序服务器的横向扩展,避免单机性能瓶颈。

综上所述,服务器应用交付建设方案V1是一套非常完整、高效的解决方案。

它旨在通过分层架构、负载均衡、数据库设计、网络安全以及可扩展性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提高业务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更加适合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Radware LinkProof 5.0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V1.0

Radware LinkProof 5.0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V1.0

Radware AppDirector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Radware LinkProof 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2008.3Radware AppDirector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Radware AppDirector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目录第1章 Radware连接 (1)1.1 通过console连接Radware设备 (1)1.2 初始化配置 (2)1.3 通过telnet连接Radware设备 (2)1.4 登录radware设备 (2)1.5 确认当前设备的版本 (3)1.6 查看当前设备的License (3)1.7 通过WEB界面对设备进行管理 (4)第2章网络层配置 (7)2.1 Vlan划分: (7)2.2 定义IP地址:定义LP直接连接的网段 (9)2.3 Routing Table: 在此添加”默认路由”和”回指路由”信息 (10)第3章负载均衡配置 (12)3.1 Farm 管理:每个FARM中的所有ROUTER,提供相同业务功能 (12)3.2 服务器管理 :LP中服务器概念即是下一跳路由器 (16)3.3 Flow管理 (17)3.4 NAT配置 (22)3.5 Class: 自定义网络和应用对象 (23)3.6 DNS 记录改写 (24)3.7 PROXIMY: (25)3.8 内存调节 (26)3.9 保存配置文件 (27)3.10 恢复配置文件 (28)3.11 SNMP的字串管理 (29)3.12 用户名和密码管理 (30)第4章命令行基本配置 (32)4.1 设备 (32)4.2 管理 (32)4.3 全局表项 (32)Radware AppDirector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4.4 命令行网络配置 (33)4.4.1 物理端口 (33)4.4.2 VLAN (33)4.4.3 Interface (34)4.4.4 路由和默认网关 (34)第5章命令行维护命令 (35)5.1 查看接口地址 (35)5.2 查看路由表 (35)5.3 查看CPU (35)5.4 查看线路连接用户数 (36)5.5 查看LinkProof 的会话表 (37)5.6 查看LinkProof 的命令全部配置 (38)Radware AppDirector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关键词:摘要:按照常见的配置步骤,本文对Radware LinkProof 负载均衡器设备配置进行说明缩略语清单:参考资料清单:Radware AppDirector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第1章 Radware连接1.1 通过console连接Radware设备Console各参数如下:Bits per second: 19200Data bits: 8Parity: NoneStop bits: 1Flow Control: NoneRadware AppDirector负载均衡器配置指导书1.2 初始化配置1.3 通过telnet连接Radware设备C:\> telnet 10.130.31.51连接到Radware设备后,console中将进入“>”提示符下。

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服务器负载均衡解决方案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深信服科技AD服务器负载方案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1章概述随着组织机构的不断发展,为了节省业务运营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组织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为了避免业务中断所带来极大损失,组织该如何保障业务系统的系统可用性和稳定性由于业务系统的人数日益增多,单一的网络服务设备的性能已经不能满足众多用户访问的需要,由此需要引入服务器的负载平衡,实现客户端可访问多台同时工作的服务器,动态分配每一个应用请求到后台的服务器,并即时按需动态检查各个服务器的状态,根据预设的规则将请求分配给最有效率的服务器。

服务器负载均衡技术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能够提供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来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它主要能够带来两方面的价值:1、能够建立有效的负载均衡机制传统的负载机制是建立在较简单负载均衡机制和较简单的健康检查机制上的,不能根据服务器提供服务的具体情况向其转发有效的访问流量。

而通过构建新的负载均衡系统,可以采用多种负载均衡机制,将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设备上分别处理,进而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提升系统处理能力。

2、能够建立有效的健康检查机制负载均衡系统可以对服务器的运行状况做出准确判断,确保提供服务的正确。

全面的健康检查机制不仅可以有效的监控到服务进程的有效性,即对应用端口提供服务的能力进行健康检查,而且对于应用程序运行错误也同样可以提供有效的检查机制,从而避免了客户端可以访问到服务器,但得不到响应的情况的出现。

第2章需求分析1、通过负载均衡设备将用户访问请求分配到多台之上,提升应用系统的处理能力。

2、当某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被及时检测到,并且故障服务器将会被自动隔离,直到其恢复正常后自动加入服务器群,实现透明的容错,保证服务器整体性能得到大幅提升3、由于是对外发布的应用,存在部门用户的网络质量差、跨运营商访问的情况,造成访问速度变慢,希望通过一种对用户端透明方式(不需要在用户端安装任何的插件或者客户端)来提升用户的访问体验。

浅谈负载均衡设备更新改造方案

浅谈负载均衡设备更新改造方案

三 、
考 虑 未 来 需 求 的 长 距 离 供 电 电 缆 截面 积 计
算 公 式
根据 公 式 考虑 在线 路上 连 接 多个 负载 6 (
),
o a d H l
, (

… ,
n )
情 的 如 所示 况 ,
图1

u 负载 °

? ]
可知 :
图 I
所有设 备 并 联 连接 情 况
所有 流
量 都先 经 过A DC设备 处 理 , 通 常情 况 下 AD C设 备 上 的虚 拟 服 务 ,
公 配 置 地 址 VS


为 网 IP

内 部 的 服 务器 则配 置 为 私有 I P地 址 。
典 型的 串 行 网 络结 构如 下 , ADC应用 交付 平 台采 用HA方 式 和上 ,
D O 0 1 I:

1 3 43 9 /j . cn
ki
2 0 s c t . i

19.
S1 . 07

增刊 201 9 中 国交通 信息 化 | | 2 5 7
浅谈负 载均 衡设备更新改造方案
程 宝 顺
山 东高 速信息 工程有 限公司


山 东 济 南 2 5 0 1 0 8 )
4 (

确定 :
S=



- L/U e n l i
4 (

设 供 电 系统 期 望的 供 电 效率 为 1 , 则 可得 出 公式 ( 5) :
5 (

在 个 单 点供 电 系 统 为 确 定值 一
中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载均衡解决方案公司:XX日期:XX年XX月XX日目录1. 负载均衡概述 (3)2. 项目现状 (3)3. 项目需求分析 (4)4. 项目解决方案 (4)5. 负载均衡结构介绍 (7)5.1. 负载均衡 (7)5.2. 负载均衡实现设备[2] (8)5.3. 负载均衡系统结构 (9)5.3.1. 两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 (9)5.3.2. 三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 (9)5.4. 负载均衡实现的方法 (11)6. Web服务器集群环境配置与测试 (11)6.1. 搭建环境 (11)6.1.1. 软硬件环境的搭建 (11)6.1.2. 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11)6.2. 环境的测试 (13)6.3. 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测试 (13)6.4. 集群系统负载均衡测试分析 (13)6.5. 本系统的不足之处 (14)1.负载均衡概述为了提高集群系统对用户的快速响应与整体吞吐量,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将Web访问均衡地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一个服务器。

基于此思想本文针对传统的单机思想给出了一种多机三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了它在负载均衡方面的优越性。

Internet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使Web应用成为目前最重要最广泛的应用,Web服务器动态内容越来越流行。

目前,网上信息交换量几乎呈指数增长,需要更高性能的Web服务器提供更多用户的Web服务,因此,Web服务器面临着访问量急剧增加的压力,对其处理能力和响应能力等带来更高的要求,如果Web 服务器无法满足大量Web访问服务,将无法为用户提供稳定、良好的网络应用服务。

由于客观存在的服务器物理内存、CPU 处理速度和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当大量突发的数据到达时,Web服务器无法完全及时处理所有的请求,造成应答滞后、请求丢失等,严重的导致一些数据包因延时而重发,使传输线路和服务器的负担再次增加。

传统的方法是提高Web 服务器的CPU 处理速度和增加内存容量等硬件办法但无论如何增加Web 服务器硬件性能,均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对用户的访问服务能力。

面对日渐增加的Web 访问服务要求,必须对Web 服务器按一定策略进行负载分配。

利用负载均衡[1]的技术,按照一定策略将Web 访问服务分配到几台服务器上,负载处理对用户透明,整体上对外如同一台Web 服务器为用户提供Web服务。

2.项目现状本案例公司中现有数量较多的服务器群:•WEB网站服务器 4台•邮件服务器 2台•虚拟主机服务器 10台•应用服务器 2台•数据库 2台(双机+盘阵)希望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实现各服务器群的流量动态负载均衡,并互为冗余备份。

并要求新系统应有一定的扩展性,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负载均衡系统。

3.项目需求分析我们对用户的需求可分如下几点分析和考虑:1)新系统能动态分配各服务器之间的访问流量;同时能互为冗余,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余服务器能即时替代工作,保证系统访问的不中断;2)新系统应能管理不同应用的带宽,如优先保证某些重要应用的带宽要求,同时限定某些不必要应用的带宽,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3)新系统应能对高层应用提供安全保证,在路由器和防火墙基础上提供了更进一步的防线;4)新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

◆容量上:如数据访问量继续增大,可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加入系统;◆应用上:如当数据访问量增大到防火墙成为瓶颈时,防火墙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又如针对链路提出新要求时关于Internet访问链路的动态负载均衡方案等。

4.项目解决方案安全负载均衡方案总体设计采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提供本地的服务器群负载均衡和容错,适用于处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服务器群。

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带给我们的最主要功能是:当一台服务器配置到不同的服务器群(Farm)上,就能同时提供多个不同的应用。

可以对于每个服务器群设定一个IP地址,或者利用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多TCP端口配置特性,配置超级服务器群(SuperFarm),统一提供各种应用服务。

如图,网络中的四台服务器向用户提供了三种典型应用,分别为web、mail和ftp服务,因此管理员通过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建立了三个不同的服务器群(Farm),并指定参与每个服务器群的服务器。

对于上述这个系统,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三级全面冗余机制:◆对于每种应用,如WEB服务,同时有四台机器提供服务,每台机器的状态可以设为regular(正常工作)或backup(备份状态),或者同时设定为regular状态。

负载均衡设备根据管理员事先设定的负载算法和当前网络的实际的动态的负载情况决定下一个用户的请求将被重定向到的服务器。

而这一切对于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完成了对WEB服务的请求,并不用关心具体是哪台服务器完成的。

◆对于整个服务器系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冗余。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不同应用服务的用户数目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服务器资源的消耗也有所不同。

如果对每一种应用只采取单独的机器提供服务,不但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同时每台服务器的利用也是不均匀的,可能存在大量的WEB请求,使单一的WEB服务器负荷超重;而同时FTP 服务器却处在基本空闲状态。

这也是一种系统资源的浪费,同时用户得到的服务也不够快捷。

在引入了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服务器系统中,每台机器的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减少了单点故障的问题。

◆负载均衡设备也可以引入冗余备份机制。

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设备在网络层次上起到类似"路由器"的作用,并利用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ASIC)完成智能的负载分配的工作。

它的单点故障问题可以通过在系统中引入另外一台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设备来完成。

但是与一般意义上的冗余备份机制不同,这时两台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是同时处在工作状态,并互相备份的,而不是其中一台处于闲置的Stand-By状态。

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通过网络互相监测,一旦其中一台不能正常工作,另一台将接管其所有的任务。

整个系统的可扩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每一种特定服务,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负载状况调配服务器。

如果某种服务的负载压力过大,可以考虑在系统中别的服务器上在建立一个该服务的镜像,只要简单的在对应该服务的服务群中加入一个条目,新加的服务器就能参与到整个服务器群的工作中来了。

◆系统中引入新的硬件服务器,或某台服务器需要对其硬件进行升级或配置的时候,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能够自动监测到这些变化。

对于新加入的服务器,设有Warm-Up的时间,逐步地分配到该台服务器的负载;对于从系统上撤掉的服务器,可以设定一个over的时间值,能够保证在该台服务器上的对话全部结束之后,才将服务器撤下,同时继续把流量分配到其它的服务器上,用户得到了不间断的服务。

◆系统中所有服务器的配置,从硬件到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都可以是异构的,不影响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功能发挥。

网络提供商可以灵活地进行网络服务器的升级扩容工作。

5.负载均衡结构介绍5.1.负载均衡负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表示系统繁忙程度,系统在一段时间空闲,该系统负载轻,系统在一段时间空忙,该系统负载重,影响系统负载的各种因数较多如果存在很多的数据包同时通过网络连向一台Web服务器,也就是网络的速度比网络所连接的设备速度快的情况下,系统负载不断增加,直到最大。

目前提高Web 服务器性能,使其具有较强负载能力,主要有两种处理思想[2]:1)单机思想不断升级服务器硬件性能,每当负载增加,服务器随之升级。

这随之将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服务器向高档升级,花费资金较多;其次,升级频繁,机器切换造成服务中断,可能会导致整个服务中断;最后,每种架构的服务器升级总有一个极限限制。

2)多机思想使用多台服务器提供服务,通过一定机制使它们共同分担系统负载,对单一的服务器没有太高的性能要求,系统负载增加,可以多增加服务器来分担。

对用户而言,整个系统仿佛是一台单一的逻辑服务器,这样的系统能够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和较好的吞吐性能。

为了适应当前急剧增长的Web访问,有别于传统的单机思想,解决单机思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权值的策略分配负载。

5.2.负载均衡实现设备目前实现负载均衡需要两类的设备:服务器和分配器。

1)服务器(Server)为用户提供真正的服务,也就是指给用户提供负载均衡服务的计算机设备,有关该设备的一些性能数据是负载均衡的主要依据之一。

2)分配器(Dispatcher)由用户浏览器、Web 服务器组成两层结构Web 系统[2],如图1所示,实际是基于客户端的负载均衡。

图1负责给用户服务分配服务器,分配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客户和服务器的各种情况(这些情况要能反映服务器的负载状况或性能状况)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调动和分配工作,从而提高由服务器整体构成的网站的稳定性、响应能力。

它主要是集中所有的HTTP 请求,然后分配到多台Web服务器上处理,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5.3.负载均衡系统结构5.3.1.两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在服务器上运行一个特定的程序,该程序相当一个客户端,它定期的收集服务器相关性能参数,如CPU、I/O、内存等动态信息,根据某种策略,确定提供最佳服务的服务器,将应用请求转发给它。

如果采集负载信息程序发现服务器失败,则找其它服务器作为服务选择。

这是一种动态负载均衡技术,但是每台服务器上必须安装特定的客户端程序,同时,为保证应用程序的透明性,需要对每个应用进行修改,能够将访问请求通过该客户端程序转发到其它服务器上,重定向方式进行,修改每一个应用程序,工作量十分大。

5.3.2.三层结构的负载均衡系统由用户浏览器、负载均衡和Web服务器组成三层结构Web系统[2],如图2所示。

实际是基于服务器的负载均衡。

图2如果将基于客户端的负载均衡中客户端的负载均衡部分移植到一个中间平台,形成一个应用服务器,构成请求、负载均衡和服务器的三层结构,客户端应用不需要做特殊修改,透明的中间层将请求均衡的分布到不同的服务器。

据服务器直接连到Internet 与否有两种多Web 服务器结构:隔离式(Separation) 和非隔离式(Unseparation)。

隔离式是服务器不直接连到Internet,如图3所示,非隔离式是服务器直接连到Internet,如图4所示。

图3图4隔离式中只有负载均衡器对外有一个IP 地址,所有的请求由负载均衡器分配到不同的Web Server,所有Web Server 的返回结果也经过负载均衡器传回给用户。

非隔离式中每一台Web Server 都有一个IP地址,用户请求经过负载均衡器分配到Web Server,而请求的应答不经过负载均衡器,直接传回用户。

为了减轻均衡器的负载,本文中采用了三层结构中的隔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