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医皮肤病学郝艳梅ppt

合集下载

中医皮肤病学PPT课件

中医皮肤病学PPT课件
3
13. 真皮、弹性纤维疾病 14. 萎缩性皮肤病 15. 皮肤血管炎 16. 皮肤脉管性疾病 17. 皮下脂肪组织疾病 18. 非感染性肉芽肿 19. 皮肤附属器疾病:皮脂腺、汗腺、毛发、
甲病 20. 内分泌障碍性皮肤病
4
21. 代谢营养障碍性皮肤病 22.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23. 先天性、遗传性皮肤病 24. 粘膜及粘膜皮肤交界处疾病 25. 皮肤肿瘤 26. 与皮肤病有关的综合征
● 治疗:分热盛、湿热、血淤型。本并可留有 后遗症。治疗必须彻底。两周内用抗病毒药 物。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如转移因子等。
23
瘊子——疣
24
亦是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病 位不同分为寻常疣、跎疣、扁平疣。分为郁 热、蕴湿、气虚型。其中气虚型可反复发作, 注意减少摩擦,可中药泡及电烧、激光治疗。
25
● 治疗上首先要去除病因,及免食用、解除刺 激性食品、物品。用抗过敏药物。慢性荨麻 疹的治疗是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分为风热型、 风寒型、气虚型、血虚型。治疗上以消风散 为主。
40
湿疮
41
● 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多形性、对称性、 反复性和渗出性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 治疗除外用抗真菌药物外,严重的可口服抗 真菌药物。
● 目前中医对抗真菌感染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 配合多汗的治疗可以健脾利湿用五苓散风疙瘩。西医称之为荨麻疹。分急性和 慢性不同。急性的多发病急,皮肤潮红成风 团,形态不一,大小不等,时起时消,剧烈 瘙痒。病因可因物理、化学不同因素,如寒 冷、虫咬、药物及装修物过敏等。
12
举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 毒热炽盛,气血两燔——红斑狼疮活动期 ● 气阴两伤,血脉瘀滞——亚急性红斑狼疮 ● 脾肾不足,气血瘀阻——病程较久,伴脏

中医皮肤病学概论 PPT课件

中医皮肤病学概论 PPT课件
32
中医皮肤病的病因
3、有虫毒,《诸病源候论·蜂螯候》曰: “此中大土蜂,最有毒,一熬中人,便即倒 闷,举体洪肿。”
4、有植物毒,《诸病源候论·漆疮候》曰: “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 毒。”又曰:“若火烧漆,其毒气则厉,若 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 害也。”
33
中医皮肤病的病因
24
中医皮肤病的病因
风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许多
皮肤病的产生与风邪有着密切的联系,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具有向上向外的倾向,故风邪引起的 皮肤病常常偏于上部,如油风(斑秃)、白屑风 (头皮糠疹)、面游风(面部脂溢性皮炎)等。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 之。”风邪善行速变,发病迅速,游走不定,时 隐时现,变化无常,如风团就有皮肤瘙痒,发远 下处,此伏彼起等特点。若风邪久留体内,可导 致血燥,进而转致血虚,肤失濡养而致皮肤干燥、 脱屑等现象。
27
中医皮肤病的病因
七情致病因素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变化是人体对
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 如果突然受到的精神创伤,或长期的情志刺激,就 会影响相应的脏腑功能而造成疾病。《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 脾”、“悲伤肺”、“恐伤肾”。临床实践证明精 神刺激,情志所伤,能影响人体正常生理调节功能 而致病,如斑秃、多汗症、皮肤瘙痒病、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等。
积瘀皮肤肌肉或脏腑的一种因素。导致血瘀的原因 很多,如寒热、情志、饮食、起居、外伤出血等均 可导致血瘀。血瘀又能导致多种疾病,如结节性红 斑、硬红斑、紫癜、血管瘤、各种类型的血管炎等。 其主要皮损表现为紫斑、瘀点、红节、肿块、毛细 血管扩张、肥厚、硬化、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等症。

最新中医皮肤病学ppt课件

最新中医皮肤病学ppt课件
● 目前中医对抗真菌感染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 配合多汗的治疗可以健脾利湿用五苓散等。
瘾疹
● 俗称风疙瘩。西医称之为荨麻疹。分急性和 慢性不同。急性的多发病急,皮肤潮红成风 团,形态不一,大小不等,时起时消,剧烈 瘙痒。病因可因物理、化学不同因素,如寒 冷、虫咬、药物及装修物过敏等。
● 治疗上首先要去除病因,及免食用、解除刺 激性食品、物品。用抗过敏药物。慢性荨麻 疹的治疗是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分为风热型、 风寒型、气虚型、血虚型。治疗上以消风散 为主。
● 治疗:分热盛、湿热、血淤型。本并可留有 后遗症。治疗必须彻底。两周内用抗病毒药 物。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如转移因子等。
瘊子——疣
亦是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病 位不同分为寻常疣、跎疣、扁平疣。分为郁 热、蕴湿、气虚型。其中气虚型可反复发作, 注意减少摩擦,可中药泡及电烧、激光治疗。
黄水疮——脓疱疮
举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 毒热炽盛,气血两燔——红斑狼疮活动期 ● 气阴两伤,血脉瘀滞——亚急性红斑狼疮 ● 脾肾不足,气血瘀阻——病程较久,伴脏器
损害红斑狼疮 ● 肝肾阴虚,气血失调——非活动期 ● 脾虚肝肾,毒邪伤肝——经络阻隔型,伴肝
脏损害 ● 风湿痹阻,气隔血聚——以关节损害为主
注意: 舍病“从”“证”和合
● 诊断:口唇、眼睑、鼻周在红斑的基础上簇 集分布的粟粒型绿豆大小水疱,疱疹内容澄 清,微痒,灼热,可能在同一部位复发,有 自限性。
● 可伴有淋巴结肿大,除中药治疗,穴位注射 有效。
蛇串疮——带状疱疹
●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的急性 疱疹性皮肤病。
● 特点:多见于50岁以后,每人均可发病, 目前有复发病例。是因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 因此有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的可能。故临床上 需慎重。

(推荐课件)皮肤病学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皮肤病学PPT幻灯片
4. 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个体抵抗力有助于 治愈。
55
病毒性皮肤病
病因 各种病毒引起 ◆乳头瘤病毒-寻常疣、扁平疣、
跖疣、尖锐湿疣 ◆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 (2)水痘、带状疱疹。 ◆麻疹病毒:麻疹
56
57
58
59
60
61
病毒性皮肤病 治疗
1、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或阿昔洛韦注射、内服、
81
8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治疗
对因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对因治疗: 去除过敏源 对症治疗: 同荨麻疹治疗
83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④ 丘疹 由于炎症或细胞成分增加所致的皮
肤局限性小的隆起小米粒大到黄豆大。
⑴ 原 发 疹
28
⑤ 斑疹 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可暂时出现
或长期存在 。不突出于皮肤表面。
⑴ 原 发 疹
29
⑥ 结节、肿瘤 直径在1cm以上的皮肤局限性充
实性隆起一般为豆大至胡桃大。
⑴ 原 发 疹
30
⑦ 水疱 有透明水溶液的豆大或更大的局限
68
69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 治疗。
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 氯雷他定、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 敏、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 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
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 麻辣食物等。
70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治疗
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镜 检无真菌或细菌感染时,如红肿明显,渗出 多者应选 曲安奈德溶液冷湿敷,红斑、丘 疹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激素类乳剂和泥膏、 氧化锌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氧化锌 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激素类软膏; 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 剂、酊剂及硬膏等。

中医皮肤病学课件

中医皮肤病学课件
202X-12-21
中医皮肤病学课件
汇报人:
目录
• 中医皮肤病学概述 • 中医皮肤病学基础知识 • 中医皮肤病学治疗方法 • 中医皮肤病学典型病例分析 • 中医皮肤病学预防与保健
01
中医皮肤病学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医皮肤病学是一门研究皮肤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及治疗的学科。 它结合了中医理论、临床实践和现代医学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 方法。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皮肤修复和再生。
放松心情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有助 于皮肤健康。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皮肤 健康。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
避免接触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药物、化妆品、洗涤剂等。
避免接触刺激物
避免接触刺激性强的物质,如强酸、强碱等。
详细描述
荨麻疹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伴有瘙痒。中医认为荨麻疹与风寒湿邪有关,治疗宜疏 风散寒、祛湿止痒,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治疗。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银屑病
总结词
白疕,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详细描述
银屑病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表面 覆盖银白色鳞屑,伴有瘙痒。中医认为银屑 病与血热、血瘀有关,治疗宜清热凉血、活 血化瘀,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同时, 避免过度搔抓,保持皮肤清洁。
病机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气血失和是皮肤病发生 的基本病机,包括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血不和等。脏腑功能失调也是皮肤病 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心火亢盛、肝气郁结、脾虚湿困等。
中医皮肤病学的诊断方法

《皮肤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皮肤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详细描述
黄褐斑的中医疗法以内服为主,常用中药有柴胡、郁金、香附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外洗法,如用白 僵蚕、白附子等中药煎水外洗患处,以缓解色斑症状。针灸也对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03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CHAPTER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内外兼治、标本兼治。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中药治疗皮肤病时 ,应遵循医嘱,切勿自行 更改治疗方案或长期使用 。
中药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经 验,对中药治疗皮肤病的 疗效进行评价。
安全性评价
对中药的成分、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测和 评估,以确保治疗的安全 性。
注意事项
定义
皮肤病是指发生在人体皮肤黏膜 上的疾病,包括各种皮肤炎症、 感染、肿瘤等。
分类
中医将皮肤病分为疮、痈、疽、 疹、癣、痒等几大类,根据不同 的分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皮肤病病因的认识
外因
外感六淫邪气,包括风、寒、暑、湿 、燥情志内伤 等内因所致,如肝郁气滞、脾虚湿困 等。
05 皮肤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和保健建议
CHAPTER
皮肤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建议
生活习惯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避免过度搔抓皮肤等。
饮食建议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A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避免食用过 多的油腻、辛辣食物,以及易致过敏的食物。
皮肤病患者的心理调适和建议
在使用中药治疗皮肤病前 ,应了解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评价,选择正规渠道 购买和使用药物。
04 针灸和拔罐治疗皮肤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红花10g+水2000ml。主治脂溢性皮炎。
a
10
• 2%采乐洗剂,20%酮康唑。
• 注意事项: 温度适宜,熏时温度可高些,以便借助药力,开通腠理,宣达气血、 洗时、水温宜 45℃-50℃左右,过热易烫伤皮肤,过凉则药力不足。
a
11
(二)粉剂(散剂)
• 制剂:取单味或复方中药、经煅、炼、研、碾、 烧等方法处理后,研成极细的粉末而成。
1.5-2。 • 新三妙粉: 黄柏300、青黛30、寒水石150。 • 注意事项: 粉剂作用表浅,并能与分泌物结
成痂皮,故不宜用在渗出多或深在性皮肤病。
a
13
(三) 洗剂(混悬剂、振荡剂)
• 制剂:用水和不溶性的粉剂混合而成,一般含 粉量为30%左右,用时振荡摇匀,根据不同的需要, 可加少量甘油(5%),可减缓液体的蒸发速度,亦 可增加粉剂的吸附作用。或加少量的酒精,可加 速水分的蒸发速度,而增加皮肤的凉爽程度。
a
19
(七) 霜剂
• 制剂:是油相和水相经乳化剂而形成的半固体 剂型,霜剂根据基质乳化的类型分为油包水 (w/o)型霜剂和水包油( o/ w)型霜剂两种。
• 功用:消炎止痛、清洁、渗透性较强、有助于 药物的经皮吸收。
• 常用方剂:皮炎霜、激素霜、雅霜、珍珠霜等。
a
20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1、急性期皮炎、渗出多、可选湿敷、间歇期可用 油剂。
• 功用:干燥、清凉、止痒、保护皮肤的作用。 • 应用:急性或亚急性、无渗液的皮肤病。 • 常用的药物:炉甘石洗剂、冰炉洗剂。 • 注意:不宜用在毛发部位或湿润、糜烂的皮
损面。
a
14
(四) 浸泡剂(酊剂、醋泡剂)
• 制剂:将生药用白酒或50%酒精或用食醋浸泡5-10 天,滤其渣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