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一、名词解释1、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越出民族国家的界限,子啊国际范围内不断的运动的过程。

2、股权式合资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民或企业按照所在国的法律联合起来,由各方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知识、共同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3、技术咨询是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或者技术论证方案提供咨询和论证等技术性服务4、公司的外汇风险是表示汇率变动造成公司价值的变动性,也可以说货币变动改变公司未来现金流量预期数字的可能性。

5、交叉许可指交易双方将各自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的使用权相互许可使用,6、出口信贷是由出口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国银行发放的贷款。

7、买方信贷出口国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国银行提供贷款并要求此项贷款只能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8、卖方信贷指出口国银行提供给出口商的信贷。

9、国有化10、许可证贸易是指快过公司在获得一定的收益的情况下,授权东道国企业使用某种工业产权或者技术11、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项目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

12、知识产权13、非股权经营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参与股份,而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报酬。

14、合同安排是指跨国公司以承包商、代理商、销售商和经营管理者的身份,通过承包工程、经营管理等方式参与东道国企业的经营活动,获取一定的报酬的经营方式。

15、对外证券投资分析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企业和政府的中长期债券,或者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的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二、简答题1、采取收购方式的有利之处有哪些?(1)、可以迅速取得对国外企业的控制权,推行其跨国经营的意图。

(2)、可以直接接管和利用当地现有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人才资源。

(3)、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济效应(4)、可以吸收当地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5)、可以利用当地现有企业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

第一章 跨国公司简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第一章   跨国公司简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
2. 加工制造型。这类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涉及机 械、运输设备和电器产品等加工制造行业。
3. 服务提供型。这类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涉及技 术、信息、贸易、广告、咨询、金融和运输等行业。
二、按跨国经营结构分类
1. 横向型。这类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所从事的生产经 营活动属于同一行业领域,内部很少有专业分工,但在公司 内部转移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
2. 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综合商社是一个以贸易为主,多种 经营,集贸易、金融、工业、运输、保险业务于一体的企业 集团。它集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于一身,具有交 易职能、金融职能和情报职能。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特征
一、全球化的战略目标 二、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 三、国际化的经营业务 四、多样化的经营活动 五、杠杆化的资本控制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的 跨国公司
1. 跨国公司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据联合国跨国公司 中心的资料,主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1969年有7 276家, 到1978年已达到10 727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 家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数目快速增长,从1969年的2.73万家 增加到1980年的9.8万家。1972年,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 上的制造业(含石油业)跨国公司有211家,1976年此种 规模的工矿业跨国公司已达422家。
随着竞争的加剧,向外输出商品为主的做法已经满足不了争 夺世界市场的需要,跨国公司已越来越多地利用海外直接投 资建立工业企业以代替直接的商品输出。海外直接生产与跨 国公司从母国出口相比较,更符合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需要 和最大限度地扩大盈利的需要。
四、多样化的经营活动
企业的多样化(diversification)经营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产品扩展多样化,指企业的业务扩展到与现有产品生产 或需求有一定程度联系的产品领域;二是地域市场扩展多样 化,指一处产品的销售扩展到不同地理区域的市场中;三是 混合多样化,指企业的业务扩展到与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需求 不相关的产品领域。

自考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自考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知识点总结

跨国公司与管理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1.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2.直到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57次会议的有关决议文件中,才正式采用了“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3.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用那些?结构性标准:即通过研究一个公司的跨国范围,及对子公司的股权安排和控制程度,来判断其是否属跨国公司。

营业实绩标准:主要是通过研究一家公司在国外经营的资产额、销售额、官员人数和利润等指标来判断它是否属于跨国公司。

行为特性标准: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应有全球性经营战略。

4.经营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虽然跨国公司的总部不设在某国,但其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都是全球性的。

5.跨国公司的特征?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4技术内部化6、绝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包括三种基本单位:母公司:负责对外直接投资,并对接受投资的经济实体进行控制的公司。

子公司:经母公司直接投资而在母国内外设立的经济实体。

分公司:母公司的分部。

7、跨国公司的类型1按经营项目分类:(从跨国公司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出发,跨国公司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经济资源为主的跨国公司。

二是以经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跨国公司。

三是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

2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从决策上分类)一是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主要考虑母公司的权益。

二是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众多子公司的权益为主。

三是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以全公司在世界各地权益的统筹考虑为依据。

3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一是横向型跨国公司。

二是垂直型跨国公司。

三是混合型跨国公司。

8、跨国公司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

9、近代的跨国公司始于德国的拜尔化学公司。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中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

11、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所起的作用?1加速生产国际化,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一章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概述

跨国公司的定义的三大基本要素:
A. 必须包括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 体;
B. 在一个决策体系下,并拥有共同的战略 和配套政策;
C. 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形式的相互联系, 其一个或几个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 效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能分享知识、 资源、信息,并需要共同担责任和风险等。
(四)跨国公司的构成及类型:
的专著《国际经济一体化》,最早提出该思想。 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始于1968年以研究未来学著
称的“罗马俱乐部”。 但全球化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T.莱维(1985年)
和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 (1990)提出。
2、定义
1)IMF1997年给全球化的定义:
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的涌 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 济高速融合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 表现是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等。
二、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的浪潮: 1、几乎与全球化同步,反全球化潜流也一直存在
1、国内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从事与国外有业 务联系的活动;
2、经营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专业性外贸企业; 3、跨国企业或跨国公司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
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 1、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多数学者认为是,生产
要素的流动促使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一般认为,丁伯根1950年
对外投资的格局: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三 极(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迅 速(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以 及中东和非洲的产油国);中国对外投资 迅速增长
中国的对外投资状况:91-3.8亿; 94-0.6亿; 99-5.9亿;02-11亿;03-28.5亿;04-55.3亿; 05-122.6亿;06-216亿;07-265.1亿;08559.1亿;09-565;10-680亿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学分: 4分总学时: 72适用类型: 高职高专适用专业: 国际贸易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出口流程及模拟, 信用证出口单证, 外贸函电等专业必修课。

后续课程: 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和毕业实训。

二、课程概述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阐述有关跨国经营管理方面的根本知识和一般原理, 介绍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态和跨国公司的开展现状, 使学生初步理解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和跨国经营等方面的根本知识, 对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跨国的经营与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系统性认识, 并加深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战略的理解。

课程的教学要求:〔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及其相关知识;〔2〕全面了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运行规律;〔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完本钱课程的学习任务后, 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能提出解决方法。

三、教学条件1.教学场所要求 : 一般教室2.教学仪器设备要求: 黑板、教材四、学时分配方案第1章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2.了解跨国公司形成和开展的阶段;3.熟悉跨国公司的构成和类型;4.熟悉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跨国公司的类型和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难点: 跨国公司构成与非跨国公司的区别。

【学时分配】1. 理论课时: 3学时2. 实训课时:1学时【教学内容】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二、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开展三、跨国公司的类型四、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本章小结◆思考题◆案例分析 : 沃尔玛公司第2章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跨国公司总体战略的成长战略和经营战略;2.了解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 制定程序和制定方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2)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2)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引言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其经营和管理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财务、文化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跨国公司需要面临并克服这些差异,以实现全球化经营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在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一些重要考虑因素。

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是决定其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在制定经营策略时,跨国公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国际市场分析:跨国公司需要对目标国家的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需求趋势、竞争情况等,以确定市场潜力和自身的竞争优势。

2.本地化战略:跨国公司可以采取本地化战略,即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以适应本地市场。

3.全球一体化战略:另一种战略是全球一体化,即通过标准化产品、全球供应链和统一品牌形象等方式,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和成本控制。

4.地区战略:在一些特定地区,跨国公司可能面临着地缘政治、文化差异等特殊挑战。

因此,制定地区战略是必要的,以适应这些变化。

跨国公司的管理挑战跨国公司在管理方面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管理挑战:1. 跨国文化管理跨国公司由于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员工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公司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工作环境。

跨国文化管理包括培训员工,促进跨文化沟通和理解,并建立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2.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劳动法律和雇佣制度。

管理跨国人力资源涉及到招聘、薪酬、员工关系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全球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并根据具体国家的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

3. 跨国运营管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和供应链活动,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法规、运输和物流等问题。

管理跨国运营涉及到资源调配、流程优化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考虑。

4. 跨国合规风险管理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不同,跨国公司需要遵守各国的法规,以确保合规经营。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和管理组织的跨国企业。

这些企业在不同国家拥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
开展业务活动。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1. 国际市场策略:跨国公司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市场制定适当的策略。

这包括研究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和定位策略,制定适应当地文化、法律和商业规则的营销策略。

2. 跨国组织结构:跨国公司需要建立适应不同国家环境的组织结构。

这可能包括设立区域总部和国际团队,进行跨国协调和管理,同时
也要保持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3. 跨国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需要管理多国籍员工和跨文化团队。

人力资源管理要考虑招聘、培训和发展员工的国际化需求,解决文
化差异、语言障碍和法律规定等问题,以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和高
效能的全球团队。

4. 跨国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需要管理全球供应链,包括物流、库存、采购和供应商管理等方面。

这需要协调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和分
销商,确保及时交付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5. 跨国法律和财务管理:跨国公司需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法律和财务
规定。

这包括合规性、税收、财务报告和审计等方面的管理,以确
保合法经营和正确的财务信息披露。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需要跨越不同的国界和文化,面对挑战和机遇。

它需要灵活性、创新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建立成功的全球业务。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引言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其经营与管理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市场等因素。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策略,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之道。

经营策略1. 国际市场分析与选择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首先需要进行国际市场分析与选择。

通过对不同国家市场的调研和评估,确定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制定适合当地市场的经营策略。

国际市场分析涉及到对市场规模、竞争环境、消费习惯等因素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2. 国际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跨国公司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需要具备国际化生产与供应链管理能力。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将生产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实现产品的优化生产和供应。

同时,要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系统,确保产品的流通顺畅,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3. 多元化经营与市场细分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营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法律、经济等因素,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通过多元化经营和市场细分,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管理策略1. 跨国文化管理跨国公司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会面临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为了有效地进行跨国文化管理,需要加强员工的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培养跨国文化意识和素质。

同时,建立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组织文化,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促进员工的跨国文化融合与发展。

2. 跨国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跨国公司往往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组成,因此,合理组建和管理跨国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在组建跨国团队时,需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等因素,以确保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此外,建立跨国团队的沟通渠道和协作平台,加强团队的信息交流和整合。

3. 法律合规与风险管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是必要的。

跨国公司需要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规避法律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发表的《跨国 公司行动守则》( United Nations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是对 跨国公司的定义进一步规范化。
(三)跨国公司的划分标准
跨国公司的划分可概括为三种标准。 1. 业绩标准 2. 结构标准 3. 行为标准
(二)分公司
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法人资 格,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不具有独立性。不 能独立承担责任,只是总公司的一个组成部 分。
(三)子公司
子公司是指一定比例的股份被另一家公司 拥有或通过协议方式受到另一个公司实际控 股的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既存在“所 有权”的关系,也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但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在业务上可以独立 经营,自主权较大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一、早期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其经营活 动有两大特征:
第 一是业务活动的重心由各自的殖民地向 其他国家扩张;
第二是由经营商品买卖转向投资生产活动。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壮大 (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到 21世纪初,美国的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处 于领先地位,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跨国公司在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挤进前10名。荷兰、瑞 士、瑞典和比利时等国的跨国公司,也进入大 公司的行列。日本的跨国公司发展也很快。
(四)避税地公司
避税地公司是指设在避税地或避税港的公司。
避税地必须具备有利于跨国公司的财务调度 和业务活动的条件。其具体条件包括:
对其境内公司所得税一律实行低税率或免税; 取消外汇管制,允许自由汇回资本和盈利;对企 业积累不加限制,不征租税;具备良好的财务服 务、通信、交通条件以及健全的商法等。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 三、跨国公司的特征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

“国际化”指: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生产,在世界范围3、企业兼并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直接的重要5、亚洲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崛起,并逐渐成为区域二、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三、扩大了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四、促进技术进步,加快国际技术转移第五节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一、有利的影响1、跨国公司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2、跨国公司带给发展中国家较为先进的技术。

3、提供丰富的管理现代化大企业的经验4、带给发展中国家较为成熟的营销技能和营销渠道。

5、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部分就业机会二、不利影响 1、发展目标的不一致造成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利益上的矛盾2、跨国公司有可能控制发展中国家东道国的某些行业,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目标。

3、某些跨国公司会把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产业或工艺过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一定的危害。

第一节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跨国公司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一、新古典国际资本流通理论•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通理论应用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 该理论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充裕程度。

• 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资本存量相对充裕的国家利率比较低,而资本存量相对稀缺的国家利率比较高。

只要后者的利率绝对高于前者的利率,那么,肯定会发生部分资本从前者向后者的流动。

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有根本的不同:(1)直接投资不是单纯的资本国际流动,还包括技术、管理和其他有垄断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国际转移。

(2)对“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弄清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条件和决定因素;弄清楚为什么它们不通过出口贸易和许可证贸易的方式利用其知识资产,• 第二节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首先由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提出(20世纪60年代初)。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引言跨国公司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公司。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

本文将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探讨其挑战和成功因素。

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活动的公司。

它们通常具有总部和分支机构,可以在多个国家进行生产、销售和营销等活动。

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国家的市场和资源。

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进口与出口:跨国公司通过进口和出口商品进行贸易,利用不同国家的资源和市场。

2.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合资企业,以获得市场份额和资源。

3.特许经营:跨国公司将品牌和经营权授予其他国家的企业,以获取特许经营费用和品牌推广。

4.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一致的市场战略和产品定位,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竞争力。

跨国公司的经营挑战跨国公司面临许多经营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跨国公司需要适应这些差异,并在经营中加以考虑。

2.法律和政策限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和政策,跨国公司需要遵守这些规定,并与政府合作解决相关问题。

3.跨国管理: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需要进行跨国管理,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4.语言沟通:跨国公司需要解决语言沟通的问题,包括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客户的交流等。

5.风险管理:跨国经营意味着面临更多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跨国公司需要有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跨国公司管理跨国公司管理的特点跨国公司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相比有其特点和难点:1.多元化:跨国公司面临多个国家和市场,需要管理多样化的人员、文化、法律等因素。

2.组织结构: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必须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和管理要求,同时实现整体协调与灵活性。

3.知识管理:跨国公司需要有效管理不同国家的知识和经验,以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和竞争力。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名词解释:跨国公司:它按其统一的全球性计划在多个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有一个集中的决策体系和全球化的经营动机与一体化的经营战略目标,其遍布全球的各个分支季候分享资源和信息并分担相应的责任。

一体化成长模式:指企业有目的地连续考法经营一个产业内的一个、几个或多个紧密相连的生产环节,并加以全盘控制和协调,最终形成经营内容密切相关且多样化的综合性跨国企业,加快企业成长。

跨国战略联盟:指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一种合作安排,联盟各方仍保持着本公司经营管理的独立性和完全自主的经营权,彼此之间通过达成各种形式的协议、契约,结成一个优势互补、风险分担的联合体,遵循平等互惠、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原则。

独资经营:跨国公司通过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独享经营利润、独自承担风险,拥有其海外子公司的管理权、控制权和90%以上的股权,进行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决策,将子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完全纳入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战略中。

合资经营:指跨国公司与目标市场国家的企业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同分享股权及管理权、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属于股权经营方式,利益按照股权结构进行分配。

母公司:指通过拥有其他分支机构一定数量的股权,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权的公司。

国际市场营销:简称国际营销,是指企业为满足国外市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要以获取利润所进行的跨国界的整体营销活动。

国际营销渠道:指产品从生产企业到达国外消费者或最终用户所经过的各种环节和途径。

跨文化管理: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重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进行配i、评价、发展和调整等一体化管理,创造出一种既能为东道国员工所接受,又有利于跨国公司异国发展的企业文化。

简答and 选择:跨国公司的特征:①全球性战略②对外直接投资③生产经营规模巨大④内部一体化⑤内部交易多样化成长模式的形式:同心多样化、水平多样化、综合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特点:①全局性②长远性③抗争性④纲领性跨国公司制订全球性经营战略的原则:①现实性和长远性②系统化和合理化③数量化和指标化④包含具体政策措施建立跨国战略联盟的条件:①共同的信念②跨文化交流的意识③充分的信息保障跨国战略联盟的原则:①平等互惠②建立适于协调的组织结构跨国战略联盟的趋势:①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从产品联盟逐渐演变成为以技术创新合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技术联盟。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三、跨国公司的特征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

“国际化”指: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生产,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销售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经营跨国化的基本手段。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企业在外国进行的伴有经营控制权的投资。

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实行全球化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内部一体化”:跨国公司一般实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

公司内部实行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形成一个整体。

4、技术内部化跨国公司一般把主要的研究机构设在母公司所在国,使研究成果牢牢掌握在公司总部手中,并且首先在公司内部使用,推迟扩散,以尽可能保持自身较长时间的领先地位。

•第二节跨国公司的构成和类型一、跨国公司的构成1、母公司指负责对外直接投资,并对接受投资的经济实体进行控制的公司。

2、子公司母公司直接投资在母国内外设立的经济实体。

其所在的国被称为东道国。

•子公司一般是所在国政府机构注册的法人组织,在法律上独立于母公司,在公司名称、章程、组织机构与资金构成等方面,表面上与母公司没有明显的联系,但实际上受母公司的控制和管理。

3、分公司、是母公司的分部,利用母公司的名称和章程,在公司的直接控制下开展经营活动,财产所有有权属于母公司,资产与负债通常直接反映在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分公司一般不是独立的法人组织。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动态1、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继续占主导地位2、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趋势3、企业兼并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直接的重要内涵投资(1)企业并购规模巨大,(2)并购领域广泛。

(3)跨行业并购;(4)跨国并购。

4、跨国公司担当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5、亚洲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崛起,并逐渐成为区域内投资的主要力量。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点

一、名词解释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活动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

基本标准是:( 1 )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 2 )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相关政策;( 3 )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

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是指特许方在协议期限内将其所有商标、商号、产品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方式等资产以特许权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在指定区域内使用的经营方式。

特许经营是一种资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是通过签订成套设备买卖合同 ,合同执行完毕,用户企业得到即可开工生产的工厂“钥匙”,直接进入正常生产状态。

:是指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于外部市场失效导致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知识产品的交易在企业内部市场进行。

以该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海外雇员占总雇员人数的比率三项指标的平衡数计算出来的。

: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企业使用某种工业产权或技术。

许可证贸易涉及的工业产权和技术通常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或专门知识等内容。

:又称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

:指跨国公司为了取得东道国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控制权而输出资金、技术、管理技能等不同形式的资产或要素的经济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理论中,项属于跨国公司理论。

A、垄断优势理论B、寡占反应理论C、边际产业扩张理论D、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A、企业有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垄断优势 , 如技术知识优势B、企业通过内部市场来扩大对这些优势的利用比出售或出租给外国公司更有利C、企业在东道国结合当地要素投入来利用其拥有垄断优势比利用母国要素投入更有利D、企业优势的大小与直接投资的区位中企业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情况无关按战略成功关键因素的不同来划分,划分为基本类型。

第三章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战略

第三章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战略
(3)替代型开发战略
采取这种战略,企业有偿运用其它单位的研究与开发成果, 替代自己研究与开发新产品。
(4)混合型开发战略
(四)综合战略
对上述战略的综合运用。
二、一体化成长战略(Integration Strategy)
又称企业整合战略,是指企业有目的地将相互联系密切的经营活动纳入企业体系中,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进行全盘控制和调配,以求共同发展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加强对原有市场的开发或对原有产品的开发。
(一)市场渗透战略(market penetration strategy)
1、含义
是指实现市场逐步扩张的拓展战略。
2、战略核心
利用现有产品开辟新市场实现渗透;
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实现渗透。
3、种类
(1)成本领先战略
是通过加强成本控制,使企业总体经营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的战略;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内容
在全球战略中,跨国公司是依据各国对全球化利益的潜在贡献来选择进入国的。
跨国公司将生产标准化的核心产品来满足世界不同的需求。
跨国公司会将价值链活动选定在最适宜这些活动的地区进行。价值链是由一系列不同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包括生产、销售、研发、人力资本、信息系统。
在全球战略中,跨国公司将统一的营销方法应用于全球市场。
具体可采取两种策略:
(1)地理性侧翼进攻。
即在某一地理范围内针对竞争者力量薄弱的地区市场发动进攻。
(2)细分性侧翼进攻。
即寻找还未被领先者企业覆盖的商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迅速填空补缺。
3、围堵进攻。
市场挑战者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进攻策略。
4、迂回进攻。
市场挑战者完全避开竞争对手现有的市场阵地而迂回进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学习和研究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意义深远1) 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其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状况:几何级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远跨国公司与美国2 )中国现实的需要:跨国公司在中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课程总体框架一、跨国公司概述及经营环境分析1. 跨国公司概述2. 跨国经营环境分析1) 影响跨国公司经营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分析2) 影响跨国公司的其他相关环境分析二、有关跨国公司的理论(一)基于国际贸易的跨国公司理论(二)基于国际投资的跨国公司理论(三)有关国际金融的跨国公司理论三、跨国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1.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2. 跨国公司组织管理3. 跨国公司生产运营管理4. 跨国公司营销管理5.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6.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跨国公司概述第一节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一、国际商务1. 概念:是两国或多国参与的全部商业交易活动的总称。

2. 主体:3. 国际商务的主要形式:(1)国际贸易的发展(货物和服务贸易):(2)国际投资增长迅猛:A. 国际投资总量增长十分瞩目:82年-590亿,90年-2090亿,03年-5600亿,04-6120亿,05—9160亿;06-1.2万亿,07-1.83万亿,08-1.45万亿,----2011年-1.24万亿,2012年-1.35万亿,2013年-13500亿B. 对外投资的格局:C. 中国对外投资迅速增长:91-3.8 亿; 94-0.6亿; 99-5.9亿;02-11亿;03-28.5亿;04-55.3亿;05-122.6亿;06-216亿;07-265.1亿;08-559.1亿;09-565;10-680亿;11年-746.5亿;2012年-878亿;2013—901.7亿;2014年1001.3亿。

存量达8828亿B. 间接投资的速度大大快于国际直接投资4. 企业跨国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经营环境:竞争环境:二、跨国公司(TNCs)(一)称谓: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TNC)1973 年,联合国秘书处提供的一份题为《世界发展中的多国公司》的报告中,采用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

1974年讨论这份报告时,拉丁美洲国家的代表提出用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TNC代替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NC,联合国采纳了这一意见,并在其后的正式文献中统一使用TNC一词。

(二)定义:1)197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资产、工厂、矿山、销售基地等类企业。

2)1977年起草,最后1984年在《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United National Code of Conduct on Transitional Corporations)》中的新定义,并于1986年印行:“跨国公司一词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以使企业内部政策协调一致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

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定义的三大基本要素:A. 跨国程度;B. 决策体系;C. 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形式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分享资源,共同风险等。

(三)跨国公司的构成及类型:1 、构成: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2 、跨国公司的类型:1 )按经营项目分为:资源型、加工制造业和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2 )按公司的决策中心分为:民族中心、多元中心、全球中心的跨国公司;3 )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分类:横向、垂直和混合型的跨国公司。

(四)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1)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跨国经营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决策程序和人员配备都要适合多国经营的要求);2)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的基本手段;3)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实行全球战略和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4)技术内部化(开发的技术内部化转让)(五)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1)早期跨国公司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60-70年代,与早期工业化进程相伴而生;2)两次大战期间缓慢发展期:由于战争、经济危机、货币体系紊乱、卡特尔分割了世界市场;3)战后的迅猛发展四个时期:战后初期-1958年欧共体成立;1958年-60年代末;70初-80年代末;90年代至今。

20 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A. 大型TNCs主导国际投资;B.TNCs 的战略联盟趋势,改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C. 企业兼并成为TNCs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D.TNCs 担当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E.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TNCs不断崛起,并逐渐成为区域投资的主导力量。

(六)TNCs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加速了生产国际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扩大了国际贸易,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国际技术转移,促进了技术进步。

(七)跨国公司发展的趋势:1 、企业战略的全球化:2 、企业规模大型化:二战后,国际经济中出现了宏观和微观逆反的趋势。

3 、企业组织股份化仍是重要的方式,但出现了企业所有者出资方式的诸多新特征4. 跨国公司与其他各组成实体法律形式和经营范围的多样性。

5. 跨国公司超国籍性、无国籍性趋势。

6.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趋于松散化,组织形式渐趋模糊。

对跨国公司的深层次认识:1. 跨国公司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高度发展,原来的国内企业为适应国际经济活动的需要进行的演化,是一种高级的企业制度形式,是现代企业制度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2.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其战略实施的结果,实质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手段取代国际市场机制,以协调其跨国界的经营活动。

问题:对国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理解第二节企业跨国经营的动机与方式一、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二、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方式:1. 商品的进出口2. 劳务的进出口,它包括:(1) 交钥匙过程:(2) 许可协议:(3) 特许专营:(4) 管理合同:3. 投资活动:直接和间接投资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阶段性分析1. 企业国际化的第一阶段:以间接被动的进出口2. 企业国际化的第二阶段:主动直接地经营活动3. 企业国际化的第三阶段:企业直接深入到国外,并设常设机构。

4. 企业国际化的第四阶段:企业实现全球战略转移,并建立起全球组织机构等。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浪潮一、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1. 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多数学者认为是,生产要素的流动促使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过程。

2. 经济全球化的提出:丁伯根1950年的专著《国际经济一体化》,最早提出该思想。

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始于1968年以研究未来学著称的“罗马俱乐部”。

但全球化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T.莱维(1985年)和经合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1990)提出。

2. 定义(1)IMF1997年给全球化的定义: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的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是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等。

(2)李琮的观点: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现象,是在科技和社会生产力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因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因素在全球资源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的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李琮:《世界经济学新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3.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全球扩展和全球统治。

具体表形在以下两个方面:1. 市场客体的全球扩散(贸易、融资、生产、信息技术在全球的展开)2. 市场主体和管理主体的全球化(出现了“跨国居民”、“跨国企业”和“跨国政府”,民族国家和民族界限正在淡化和模糊二、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的浪潮:1. 几乎与全球化同步,反全球化潜流也一直存在并发展着,最终于上个世纪末总爆发。

反全球化者认为:(1)全球化导致社会的解体:世界银行公布世2003年GDP排名,全球地区间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占世界人口11%的7国集团(美、加、德、英、法、意、日)占世界GDP的65%,而占世界人口89%的其余地区的GDP仅为35%。

差距最大的地区:亚太地区——占世界人口的52%,但GDP仅占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占世界人口的11%,而GDP仅占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占世界人口的9%,GDP仅占5%。

美国《商业日报》在1998年10月16日一篇题为《穷人与富人》: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费着全球商品和服务总量的86%,而20%最贫穷的人仅消费1.3%—20%,最富有者消费了全球肉类和鱼类总量的45%,能源总量的58%,占有74%的电话线和87%的汽车。

世界上最富有的3个人拥有的财产超过了48个最不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

(2)不平等、不公正的加剧;(3)环境灾难;(4)发达国家市场开发的保守等。

2. 历程和形式:◆1999年底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2000年,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华盛顿举行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2001年4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2001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开的欧盟峰会;◆2001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国峰会;◆此后每年的8国峰会和APEC峰会。

主要形式:游行示威抗议;社会论坛的形式抨击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以黑客身份攻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网站和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全球性经济机构组织的网站三、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和启示1. 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看,经济全球化会促进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给相关参与国带来更多的贸易利益。

2. 对经济全球化的担忧有其经济理论基础(要素价格的提升;利益分配不均)。

3. “反全球化”思潮的现象与本质:部分参与国和利益集团的呼声和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

主要的启示:1 )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利弊进行全面地分析,采取趋利避害的必要措施,以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