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2(1)(1) (1)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训练学123
运动训练学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
2、个性心理因素3、社会学因素。
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行5、公开性 6 、观赏性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概念: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其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1、运动训练释义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3、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4、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经济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裂变形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概念:田麦久和他的同事将运动项目的类属聚合命名为“项群”揭示项群训练基本规律的理论命名为“项群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的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概念: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笔记和课后习题解析) 【圣才出品】
第1章运动训练学导言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表1-1竞技体育2.运动训练表1-2运动训练3.运动训练学表1-3运动训练学考点二: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1.一般训练理论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2.项群训练理论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①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表1-4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②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表1-5按动作结构对运动项目的分类③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表1-6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表1-7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3.专项训练理论表1-8专项训练理论考点三: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运动成绩表1-9运动成绩(2)竞技能力①释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构成因素及其表现表1-10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③结构模型表1-11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运动训练方法(1)释义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多维分类体系表1-12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3)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①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学 (2)
实践证明
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可使运动员 心脏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可使机体 的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 能能力,或糖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 能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间歇训练法基本类型
高强性间歇 训练
强化性间歇 训练
发展性间歇 训练
依 胡 亦 海 改 编 〉 2014
CONTENTS
02
Part Two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01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是发展磷酸盐
与慢速糖酵解或慢速糖酵解与有 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 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
02
此方法适用于一切需要这种 混合系统供能能力和良好心 脏功能的机能、素质、技术、
03
训练中的广泛运用
战术的训练
06
B 型方法有利于提高以 慢速糖酵解与有氧代谢 系统混合供能为主的速 度耐力。
应用特点是:一组练 习负荷时间至少应在 3 分钟或 5 分钟 以上 ; 平均负荷强度较低,心 率 约 为 每 分 钝 60 次 ; 间歇时间则以心率降 至 110 次左右为下次 练习开始的依据
什么是间歇性训练?
间歇性训练,两次练习之间有一个严格控制休息时间的间歇 阶段,并且这个间歇阶段的长短是通过测量运动员的心率来控制 的。 • 关键一点是,运动员要在尚未完全恢复体力时便开始下一组 练习。 •
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特 点是:一次(组)练习持续负 荷时间为20~40秒之内(I型
<30秒、Ⅱ型<40秒);负荷
强度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90 次左右;间歇时间不充分,心 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则
开始下一次(组)的练习
可有效地提高此类供能条件下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素 质和技、战术的稳定性以及熟练性。
运动训练学
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概念和意义(一)运动训练的概念: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运动训练的意义(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要构件(主体要素)。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和训练效应等多元途径,其中训练效应是运动员获得与提高竞技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科学的训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才能达到较高水平,创造优异成绩。
2、运动训练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
成功的选材的是成功的运动训练的前提。
没有科学的训练,再好的素材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选手。
3、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对其训练效果的最好检验。
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1)每名运动员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其训练目标就是在特定的专项上夺取比赛的胜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鲜明的专一性。
同时,运动员的选材必须注意训练的专一性。
(2)选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专项竞技水平。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1)无论哪一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体能、技术能力、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构成。
(2)各子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良好发展的优势子能力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滞后的劣势子能力产生补偿作用。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1)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不论所包含的时间跨度有多大,不论是多年的训练过程还是周、课时的训练过程,它总是连续发生和不断进行。
(2)每一个连续的运动训练过程都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手段、负荷彼此相连又各具特点。
2022年秋季-福师《运动训练学》在线作业二-[复习资料]-答案1
2022年秋季-福师《运动训练学》在线作业二-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判断题 (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并不是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2.一切训练活动都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3.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能训练是相互无关的活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4.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教学性比赛方法,模拟性比赛方法,检查性比赛方法和适应性比赛方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5.少儿初学者善于模仿,对于一些不很复杂动作,可先分解练习后再完整练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A
6.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7.运动员心理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A.->。
运动训练学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
主要结构与知识点分析 主要阐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让 学生了解 项群训练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其划分依据,对 自己从事的专项和所属于的项群有清醒的认识,并能分析 其特征,为自己的训练实践作理论指导。 学习重点 项群训练理论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
按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
按动作技术的确定性分 按人与器械的关系分
按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分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9
大分类体系的内在联系
标准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动作结构特点 成绩评定方法
快速力量类 体能主导类
速度类 耐力类 项群划分 技能主导类 表现准确类 表现难美类 同场对抗类 隔网对抗类 格斗对抗类
七、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特点
八、体能主导类耐力练学
13
课后复习题
运动训练的概念、特点 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竞技能力的概念、内容及结构特点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4
本章结束,谢谢!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15
(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的发展,都有运动员的心 理、技术、战术、体能、智能五 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其中体能 有包括形态、技能和素质三方面 的能力。 每一类项目的不同项目在 具体的训练阶段和不同的比赛场 合,其表现也不同。
2/13/2019 运动训练学 5
(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运动成绩就是比赛的结果,即比赛的名次和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 来的竞技水平。 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因素有: A. 运动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和他们在比赛中的发挥。 B. 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 C. 比赛结果的评定:裁判、规则、观众、气候、地点、时差等。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 (2)
一卷一. 填空题1.竞技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按照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将力量素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练负荷的基本单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第一本《运动训练学》教材是___________年由过家兴主持编写的。
5.以有氧氧化供能负荷为主的运动,无氧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恢复时间一般需要________小时。
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特征。
2.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3.简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4.简述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5.简述如何有效进行柔韧素质训练。
6.简述课训练计划包括的内容。
7.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三.应用题结合某一运动项目中的某个技术动作学习,请设计一份该技术动作学习的具体方案。
一卷答案一. 填空题1.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及比赛发挥、对手竞技能力及比赛发挥、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2.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3.负荷强度、负荷量4.19835.24-48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特征。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运动训练的极限性;(7)高度注重训练后的恢复;(8)训练的个人针对性;(9)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2.简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含义、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含义: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的疲劳,通过机体适应过程,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学 教案(第2次课)
3、心理和智能特征:反应迅速、思维敏捷,较高的文化修养。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的体能水平,对手比赛成绩和裁判行为。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一)竞技运动项目分类标准的择定
首先,选定决定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作为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其次,选择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作为分类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第三,选择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为分类的第三个重要标准。
(二)竞技运动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建立
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
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三个亚类;技能类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个亚类。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主观因素:本队竞技水平,教练员临场指挥水平。
客观因素:对手水平,竞赛办法,比赛环境,比赛时间,裁判行为。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1、身体训练:发展速度和耐力能素质是身体训练重要任务。
2、技术训练:强调整体攻防效能,注重攻守训练内容的同步化,个体特长更为突出。
3、心理训练:高度的自我心理控制能力和稳定的情绪。
(二)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运动员自身技术的发挥和心理状态的控制,枪弹,弓箭质量的好坏。
(三)运动员的训练特点
采用非专项的运动项目练习促进健康水平,同时十分重视专项身体素质训练。
1、技术训练:注重基本功训练,巧妙安排空射和实射。
2、心理训练:侧重于意志品质和心理自控能力的提高。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竞技体育引论1.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1)竞技体育的源起①竞技体育的含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②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竞技体育同样如此。
a.原始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狩猎,开始采取各种跑、跳、投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形成了初级的身体练习活动。
b.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各种身体活动形式被人类不断地加以分类、提炼和总结,并相互比较、渐渐演化出了区分胜负的竞技活动。
c.原始公社末期,由于部落间的武装冲突十分频繁,为了增强社会成员的作战能力,加强内部团结,也逐渐在宗教活动中,加入竞技运动的内容。
d.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由单纯的生存需要转而为包括娱乐、愉悦在内的多元需要,人们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参加竞技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竞技运动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形成。
e.随着价值观的转移,竞技运动逐渐与宗教、军事和生产活动的联系明显地减弱,成为一种更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现象。
③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a.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b.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c.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2)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①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19世纪下半叶,现代竞技体育首先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起来。
而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全球性发展,亚、非、拉众多国家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不发达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也得到迅速的提高。
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竞技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1) 2
运动训练学1.第一章2.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当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激烈的竞争性(2)广泛的社会性(3)高度的公平性(4)独特的欣赏性(5)巨大的功利性(6)无止境的追求3、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与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位(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展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4、运动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5、《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它的主要特征有:本源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
第二章1、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及竞技结果的综合评定”。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个方面。
2、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道德、业务水平、成绩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三个因素。
3、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的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运动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各种练习施加于运动员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激。
常用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5、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运动员做一个练习,有时需要不间断地进行,有时则吧=把一个练习分成若干段,每两段练习之间加上一定时间的间歇,经过若干段的操作,最后完成一项内容的练习。
前者即不间断地连续进行的训练方法叫做持续训练法,如10公里越野跑、45分钟的足球赛、连续100次垫接扣来的排球等;后者即负荷与休息交替进行的训练方法则为间歇训练法或重复训练法。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编写依据:本教学大纲依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2年1月修订)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编号:B05(五)学时数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知识点: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运动训练的概念、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第一节项群训练理论总论知识点:项群训练理论概念、基本内容,各项群训练特点,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第二节各项群训练基本特征知识点: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技能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技能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类速度性项群、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知识点:运动成绩的概念、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第二节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知识点:竞技能力概念、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的建立知识点:状态诊断的作用、建立训练目标的作用、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训练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竞技需要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二节动机激励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三节有效控制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训练控制环节及条件、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节系统训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五节周期安排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竞技状态及其形成与发展、训练周期类型第六节适宜负荷原则知识点:运动负荷、生物适应现象、机体的劣变现象、渐进增加负荷的形式第七节区别对待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八节直观教练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贯彻该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九节适时恢复原则知识点:该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疲劳程度的判别,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第一节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知识点:训练方法概念、意义结构及特点,训练是手段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第二节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知识点: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三节运动训练的具体操作方法知识点:分解、完整、重复、间歇、持续、变换、循环、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第四节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知识点: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混合性多元练习的手段、固定组合练习手段、变异组合练习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知识点: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节身体形态及其训练知识点:身体形态及其结构、各项群运动员的形态特征、身体形态的训练方法及基本要求第三节力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力量素质概念、力量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手段第四节速度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速度素质概念、速度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手段第五节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耐力素质概念、耐力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手段第六节柔韧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柔韧素质概念、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主要手段第七节灵敏素质及其训练知识点:灵敏素质概念、衡量灵敏的标志、灵敏训练的主要手段第七章运动员技术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技术和运动员技术能力知识点:运动技术概念、运动技术原理、动作要素、技术结构第二节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知识点:主体因素、客体因素第三节技术训练常用方法知识点:选择技术训练方法的要求,直观与语言、完整与分解、想象与表象、减难与加难训练法第四节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技术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技术内部机制与外部形态的关系、技术风格、“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技术结构及技术组合的改进与提高、运动技术创新第五节运动技术评价知识点: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及方法、不同项目运动技术评价的特点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第一节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知识点:竞技战术概念、竞技战术的构成、战术能力第二节战术训练方法知识点:分解与完整、减难与加难、虚拟现实、想象、程序、模拟、实战训练法第三节战术方案的制定知识点: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第四节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能力的培养、个人与集体战术的配合、战术组合、战术创新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第一节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员心理能力概念、心理训练的作用、心理训练类型、心理训练常用方法第二节运动智能及其训练知识点:运动智能的概念、作用、运动智能的基本训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第一节多年计划的必要性知识点:竞技状态转移长期性、竞技状态转移阶段性、遗传性竞技能力与获得性竞技能力的最佳组合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知识点:基础、专项提高与最佳竞技、竞技保持训练阶段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知识点: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第二节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知识点: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第三节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知识点:比赛系列的安排、年度训练过程负荷的动态变化第四节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知识点: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负荷特点、训练计划的表述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第一节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小周期的类型,各种小周期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周期训练计划的一般格式第二节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知识点: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训练课的结构、训练课的负荷量度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第一节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思想基础、组织保障、法规依据、经济基础、人本原则第二节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组织实施要求知识点: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运动队管理的各种关系第三节教练员与运动员知识点:教练员在管理中的作用、教练员的素质、运动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四、考试方法与要求(一)考试形式:本课程的结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作业和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方式,作业以训练计划的设计为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以出勤情况、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为主,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论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任务和研究对象•定: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务:探索运动训练的科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研究对象:运动员及其训练过程。
.2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古代:经验积累,注重身体素质的培养。
•近代:科学研究,注重训练方法的改进。
•现代:理论体系完善,注科学训练和个性化训练。
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训练负荷:运动训练中对人体施加的刺激,包括强度、时间、密度、频率等。
•训适应:人体对训练负荷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训练原则:科学训练的指导原则,包括循序渐进、超量负荷、专项性、个体差异性等。
•训练方法:实现训练目标具体手段,包括基础训练、专项训练、竞赛训练等。
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研究训练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意见和建议。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2.1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 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关节等。
* 人体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 人体运动能力: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肌肉生长、心肺功能增强、神经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等。
2.2 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
•运动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兴奋、自信等。
* 运动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3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基础•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力、运动、能量等。
•运动技术分析:提高运动技术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 器械设计与选择: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
2.4 运动训练的营养学基础•运动营养学:运动员的营养需求,膳食结构的调整。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二)[专题]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二)问答题(作业2)1、试述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
答:竞技运动项目三个主要主要分类体系: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以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首先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
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大类。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田径中的跳跃、投掷、举重等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爆发力的项目;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则包括一切短距离的竞速运动项目,即短距离跑、游、赛场自行车、速度滑冰等;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是个大家族,包括中长距离及超长距离的走、跑、骑、游、滑、划所有的项目(P36表2—8)。
技能主导类中,运动员在比赛中力求完成高难度的精彩动作,并同时着力展示运动美、人体美的所有项目,包括在水、陆、空、冰等不同场地竞技的项目,包括徒手和持器械的项目,集束为表现难美性项群。
而表现运动员准确完成专项技术能力的射击、射箭和弓弩则被集束为表现准确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中的对抗性项目被分别归入三个项群。
比赛时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徒手或持器械击球竞技者称为隔网对抗性项目;双方选手在同一块场地上追逐争夺,以将球射投入对方特定网区中得分的项目称为同场对抗性项目;而以对手的躯体为攻击对象,双人进行格斗的项目则称为格斗对抗性项目。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吸取马特维耶夫(苏)按动作结构分类基本思想的内核,我们首先把所有的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然后以各类动作的组合形式为二级分类标准,将单一动作结构类再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及混合性三个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类再分为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将多项组合结构类再分为同属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
单一动作结构类的混合性亚类兼有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的特点。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竞技参与和竞技体育管理4部分组成。
运动环境包括训练场馆,生活服务设施,医药保健条件等硬环境和训练管理,训练信息服务与传播,运动员生存与发展保障等软环境。
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1,运动员:是训练活动的主体,是运动训练负荷的承载着和运动训练成果的表现着。
2,运动训练团队:通常由教练员,运动员,管理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组成。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1.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依理论研究所覆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一般训练理论研究各个运动项目的共同特征,覆盖着所有的运动项目;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高度相关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同特征,覆盖着同一项群的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一个专项的独有特征,只涉及所有研究的那个专项。
三层次理论体系是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纵向描叙。
(不同层次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2.项群训练理论: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就是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决定因素将奥运会主要竞赛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和技战能主导来四大类。
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技能为主导类项目为表现难美性;技心能主导类为准确性;技战能主导类则分为同厂对抗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及轮换攻防对抗性四个亚类。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课程编号: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学时分配:理论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田径体操篮球学校体育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开课学期:第三学期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意义,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手段,熟悉运动训练的基本程序,旨在培养学生开展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健身指导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提供条件。
教学要求: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着重突出运动训练学该课程的综合应用性,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于课本中涉及到的训练原理,要求明白理解。
讲授时,尽可能借助体育科研中的一些典型实例,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思想,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训练方式的灵活应用上。
三、课堂教学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依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训练方式与计划的制定教学难点:心智能训练和训练计划的制定三、教学内容与目的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训练学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理论体系,明白如何学好该课程,掌握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学好该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第一节: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第二节: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管理第三节: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第四节: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把握运动训练管理的核心教学重点:运动训练管理的核心教学难点:如何做到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采用讲授、练习法、讨论、作业等方法。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重点)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重点)第一篇: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重点)竞技体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运动。
运动训练——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再去爱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竞技胜负会名次。
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
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对运动员个体特异性的尊重,认真地处理好运动训练过程组织的集群性与个体性之间的关系,会有助于我们的训练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适宜负荷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个体机能的适应性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
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运动训练手段——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训练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练习。
模式训练法——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程序训练法——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将多种训练内容有序地编制成由若干步骤组成的训练程序,按照预定程序组织训练活动,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分解训练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过程合理地分成若干环节或部分,然后按环节或部分分别进行训练的方法。
1.2.1运动训练学概述知识点
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一)《运动训练学》及其研究任务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
运动训练活动有着自身特有的属性,也就有着自身运动的规律。
人们认识到这些规律,在训练中认真遵循这些规律,训练活动就会取得成功,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律,训练活动就不会取得成功,运动训练学就是研究和揭示训练活动规律的科学。
2、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明确了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任务,(二)《运动训练学》主要学科特征1、本源性特征运动训练学理论源于运动训练实践,它没有承接和移植其他领域的成熟学科作为构建自己学科的母学科,直接相伴于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运动训练实践的活动是从一个个具体运动项目开始的,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在思考总结合理的技术动作、有效的训练方法、比赛获胜及失利的原因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田径运动、篮球运动、体操运动等不同项目的理论知识。
一些从事体育管理和体育教育工作的学者,注意到不同项目的训练活动有许多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覆盖所有项目的角度,进行了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安排等方面的研究,也从人体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等多领域吸收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逐渐构建了一般训练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本源性是运动训练学最具特色的学科特征。
2、综合性特征运动训练的终极目的是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而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却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回答和解决运动训练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动训练学理论也就需要从众多理论学科中吸取营养,丰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表现出鲜明的综合性特征。
3、实践性特征运动训练活动是以最终产出的运动成绩的水平来作为效益评价的。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应用。
所以说,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重要的学科特征专项训练理论紧密联系专项训练和参赛活动,直接服务于专项训练与比赛实践。
运动训练学笔记2概要
运动训练学笔记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从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建立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体育竞赛活动的日益活跃,现代奥运会的百年盛事,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等几个方面可以清晰地描绘出20世纪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少年儿童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工作。
选材时,应注意考虑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重要途径。
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规则的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系,并作用于社会媒介。
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得到理想效果。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竞争性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即竞技能力。
竞技体育可以简单理解为比较竞技水平高低的体育活动。
激烈的竞争性就成为竞技运动区别于其它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的特点之一。
竞技运动的参加者总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战胜对手。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第2版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关于运动与运动训练有关的学科,它旨在探讨运动训练的各种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运动训练学的第2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该部分介绍了有关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运动生物学、运动训练的认知心理学原理、运动训练的科学基础等内容。
2. 运动训练的实践:该部分介绍了运动训练的实践方法,如热身、强化、恢复及运动训练评估等。
3. 运动训练管理:该部分介绍了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原则,如组织管理、计划实施、训练组织、组织训练课程及运动训练的风险控制等。
4. 特殊运动训练:该部分介绍了特殊运动训练的理论及其实践应用,如儿童运动训练、老年人运动训练、行为治疗等。
5. 技术和教学:该部分介绍了运动训练的技术要求、运动技术研究和训练教学等内容。
6. 体育与社会:该部分介绍了体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社会责任、社会公正、运动与健康等。
7. 运动训练的综合应用:该部分介绍了如何将所学的理论及实践应用到实际的运动训练环境中,以及如何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3、(本源性)、(综合性)、(实践性) 是运动训练学的主要学科特征。
四、论述或简答竞技体育各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答:从不同的实践过程中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战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2.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
3.运动员通过训练不断提高的竞技能力,只有通过运动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成人,满足社会的需要。
4.无论是运动选材、运动训练、还是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获得实施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三节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名词解释运动成绩: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的综合评定。
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竞技能力: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二、判断题1、运动成绩也就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胜负或者比赛名次。
(错还包括竞技水平)2、运动训练过程的始发点是确定训练目标。
----------3、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能力。
(错参加竞赛并取胜)4、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主要包括运动成绩诊断和竞技能力诊断。
(错还有训练负荷诊断)5、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自身在比赛中的表现和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决定的。
(错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11、人体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竞技体育。
(错)1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就是其训练水平。
(错)13、竞技能力由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三者所构成。
(错还有心理和运动智能)14、训练水平既可以反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又可以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对)15、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中某种能力的缺陷,其总体竞技能力就会受到限制,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三、填空题1、竞技能力构成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力)、(心理能力)五个方面。
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成为(竞技水平)。
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包括(对手在比赛中的成绩) 、(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成绩)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个方面。
4、训练目标建立的指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训练负荷指标)。
5、负荷包括(负荷量)、(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四、简答题1、状态诊断的意义何在?答: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了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3)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2、训练目标的建立意义何在?答: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提出制订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3、如何理解运动训练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答: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具体表现在:1.综合性:运动训练学和其他的学科有着紧密的横向联系。
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化等生物学学科,教与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和运动心理学及其他相应专业的理论。
2.应用性:解决训练实践中的为何练,练什么,怎么练和怎么练的问题。
4、运动训练的目的和任务?答: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具体任务包括:(1)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2)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3)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4)自我训练的能力(5)思想政治教育五、论述题简述运动训练学及各训练理论层次的关系。
答:(1)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和科学专项训练理论是阐明各专项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各专项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2)运动训练学与专项训练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运动训练学源于专项训练理论,是以专项训练理论为基础,从各专项训练理论中总结,提炼出带有广泛适用性的共性规律,并使其上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管理:是指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为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对运动训练系统及训练过程进行计划,并予实施的组织行为。
二、填空题1、运动训练管理包括(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三个管理层次。
2、(国家体育总局)行使运动训练宏观管理的职能。
3、运动队训练管理工作体系包括(训练决策系统)、(训练实施系统) 、科技服务系统、(生活与物质保障系统)、(医学保障系统)。
4、根据功能可以把教练员分为(总教练)、主教练、(主带教练)、(助理教练)、(科研教练)。
5、我国在( 1987 )年在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
6、高校优秀运动员的来源有(退役队员) 、(体育特长生) 两条途径。
7、高校优秀运动员训练比赛经费主要途径有:( 学校拨款) 、(学校外行政拨款)、(自筹资金) 、与企业、体育局合作。
8、职业俱乐部球员来源有( 二线、三线队伍的输送) 、(球员转会) 、(引进外籍球员) 。
9、(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突出特点。
10、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是金字塔结构体制。
三、判断题1、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显著特点。
(对)2、优秀运动员成才一般5-6年,(错)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其实质是对优秀运动员的管理。
(错)4、职业俱乐部可以买卖球员。
(错可以租借,转会)5、职业俱乐部管理模式一般是总经理领导下教练员负责制。
(错董事会领导下总经理负责制)6、1995年我国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同年在高校招收优秀运动员。
(错后者是1987年)7、国家体育总局代表我国政府行使竞技体育相关事宜的管理权力。
( 错)8、运动训练管理的任务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错)9、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一半。
(错)四、简答题1、运动训练管理工作体系分为哪几个子系统?各承担什么功能?P31-38答:1)训练决策系统2)训练实施系统3)科学支持系统4)医学保障系统5)生活与物质保障系统五、论述题新的社会环境背景下,请结合自身谈谈对“举国体制”的认识。
答:第三章运动员选材一、名词解释1、运动员选材: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测量评价手段选拔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训练的专门人才的过程。
2、遗传度:指某一个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决定于遗传,有多大比例决定于环境因素,一般采用百分率表示。
3、骨龄:一个骨骼发育的程度,即骨骼年龄。
二、判断题1、运动员选材对象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年。
(错)2、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的起点。
( 对)3、运动员选材的最终任务是为竞技体育选拔、培养和贮备一批优秀后备人才。
(对)4、运动员选材可以分为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
(错科学选材)5、环境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基本条件。
(对)6、遗传度越大说明性状受遗传影响越大。
(对)7、原则上,遗传度小于30%的指标不作为选材指标。
(错应该是50%)8、骨龄代表个体的生活年龄。
(错生物年龄)9、早发育即骨龄超过生活年龄2.0岁以上者。
(错)10、正常发育延展型很难成才。
(错)三、填空题1、运动员选材的对象是( 训练的专门人才) 。
2、运动员选材可以分为( 自然选材) 、(经验选材)、(科学选材) 三个阶段。
3、竞技能力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
4、基因遗传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 、(多基因遗传)两种方式。
5、竞技能力遗传具有(连续性)、(相关性)、(阶段性)的规律。
6、遗传变异的原因主要有(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彷徨变异)三种。
7、(环境) 是诱发突变的基本条件。
8、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有(阶段性和程序性)、(不均衡性)、(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
9、克托莱指数= (体重(KG))与(身高(CM))的比值×10010、个体的年龄包括( 生活年龄和生物年龄两种。
四、简答(论述)以某一项目为例,简述该项目选材的基本步骤。
答:P83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名词解释1、运动训练原则: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的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则3、适宜负荷和适时恢复原则: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4、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