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的探索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_完整版课件
2.各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论支持 (1)道尔顿——实心球体模型: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 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 心球体,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原 子不可以再分割,它们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持不变 。但道尔顿的原子理论还远远不是一种完善的理论,存在 一些明显的缺点和错误:
(2)根据结构预测物质性质
(3)合成或分离预期性能的新材料
(4)从分子水平探索生命现象
(5)研究结构实现绿色合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几点说明 (1)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关键是要掌握两点:①它们是结构不 同的单质,②它们由同种元素构成。 (2)结构决定性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结构不同,性质 有很大差异。 (3)合成新材料须从结构入手,找出性质体现结构的关系。
(4)实现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期待着物质结构研 究方面的新成果。
1.连线题: 答案:A—①③ B—②④⑥ C—⑤
2.排序题:下列关于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 a.汤姆生发现电子 b.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 c.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 d.有机合成迅速发展 e.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f.人类发现DNA图谱 答案:c、b、e、a、d、f
或被笔直地弹回。这说明原子并不是无法穿越的实心球, 而是有隙可乘的。这就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 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的,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它几乎集中了原子 的全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 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轨道模型:
心部件是由具有磁性的物质构成。
(2)抓住中和反应和反物质的特征即可,常见H+带正电
【深度解析】专题1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pdf版,含答案)
具有的能量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数值 , 即是量子化的 ; ③ 电子从某
周期律 , 同族元素 随 着 原 子 序 数 的 递 增 , 非 金 属 性 减 弱, 气态 硅的性质进行类推 。 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 。 故 D 选 项 有 明 显 错 误 。 其 他 选 项 可 由
+1 0÷2=1 0 5, ② 正 确; C l 5 5, ③ 正 确; 5 0C 1 0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9 — 由均 摊 法 按 题 意 如 果 是 C 0 个 C C, 2 5个 5 0 分 子 则 有 5 但C C l C— —C , —C 被氯分子加 5 0 1 0 中可以看做是其中的 5 个 C , , 。 数为 所以答案为 成, 因此含有的 C C 数为 5 5 C 2 0 B —C 关键提醒
【 解答 】 B
体, 因为其内部结构通常是石墨或金刚石 。
性炭等 , 但是 严 格 意 义 上 讲 , 这些都不是真的碳的同素异形
( 无 定 形 碳 有 炭 黑、 木 炭、 焦 炭、 骨 炭、 活 1)
象, 预测物质的 有 关 性 质 ; 简单认识现代测定物质的组 成和结构的仪器 。
如: 其独特的结构是理想的 一 维 模 型 材 料 ; 巨大的长径比使其 有望用作坚韧的碳纤维 , 其强度为钢的1 重量则只有钢 0 0 倍,
·P·C ) 克饶夫 ( 等 十 一 位 诺 贝 尔 奖 得 主。卢 瑟 福 是 J o c k c r o f t 诺贝尔物理奖 。 狄 拉 克 却 对 卢 瑟 福 说 他 不 想 出 名 , 他想拒绝 ” 更要来麻烦你 。 卢瑟福被称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 。 “ 这个荣誉 。 卢瑟福对他说 : 如 果 你 这 样 做, 你 会 更 出 名, 人家 一位伟大的导师 , 1 9 3 3年他的学生狄拉克与薛定谔共同获得
研究物质结构的物理学方法
研究物质结构的物理学方法物质结构的研究在物理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物质的结构,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性质和行为,从而为材料科学、化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进展做出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
一、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用于研究晶体结构。
通过将X射线束照射在样品上,然后测量X射线在样品中的衍射图样,我们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晶体结构。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晶体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二、中子衍射中子衍射方法是研究物质结构的一种有力工具。
相对于X射线,中子具有较大的衍射能力,能够穿透更厚的样品。
通过使用中子束照射样品,然后测量中子在样品中的衍射图样,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
中子衍射在材料研究、核物理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通过测量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共振现象,得到物质结构信息的方法。
通过NMR技术,我们可以确定物质中不同原子核的位置、化学环境以及化学键的性质等。
这种方法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来成像物质结构的仪器。
相比传统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通过观察物质的电子显微镜图像,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其微观结构的详细信息。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五、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通过探测样品表面的微小力变化来成像物质结构的仪器。
通过在样品表面扫描导致的探测针弯曲,我们可以获取关于样品表面拓扑和物理性质的信息。
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用于研究物质结构。
这些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基础。
通过不断改进和发展这些方法,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物质的微观世界,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近代化学发展里程
18C 波义耳(化学之父)最早提出元素的科学定义 19C初 道尔顿(原子之父)提出了原子学说 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说,50年后科学界承认了 他的分子假说,至此,确立了原子分子论,化学才 成为一门科学并很快的发展; 1869年后门捷列夫揭示元素周期律,从理论上指导了 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到20C40年代,已经发现 了92种元素。
研究物质结构的意义
c
60
c70
碳 纳 米 管
材 料
记忆合金骨科内固定系列
特种陶瓷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化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石器时代 : 人类从猿人经过漫长的历史,逐步 进化成现代 人的时代 陶器时代 : 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铜器时代 :推动了农畜牧业的发展 铁器时代 :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
•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 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 新的东西。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 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 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是用泥巴(粘土)成型晾干后,用火烧 出来的,是泥与火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对粘土的认识 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原始社会的生活中,祖先们是处 处离不开粘土,他们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有粘性和 可塑性,晒干后变得坚硬起来。对于火的利用和认识 历史也是非常远久的,大约在205万年至70万年 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先民们在漫长的原 始生活中,发现晒干的泥巴被火烧之后,变得更加结 实、坚硬,而且可以防水,于是陶器就随之而产生了。 陶器的发明,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 自然做斗争的新的一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人 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 讲义
《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物质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桌椅板凳,到浩瀚宇宙中的星辰天体,无一不是由物质构成。
而对于物质结构的探索,是人类认识世界、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且这一探索永无止境。
要理解物质结构,首先得从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说起。
原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它被认为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发现原子并不是物质的最基本构成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而质子和中子也并非“不可分割”,它们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究物质更微观的结构呢?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揭示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比如,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与它们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研究原子结构,我们能够理解元素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如何发生化学反应。
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到原子核内部,对质子、中子和夸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质量、能量等基本属性。
例如,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²就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
而对微观粒子结构的研究,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和预测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能量变化。
物质结构的研究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科学领域,通过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设计和制造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比如,纳米材料的出现,就是基于对物质在纳米尺度下结构和性能的认识。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在电子、光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领域,对物质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更高效的能源存储和转化技术。
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就依赖于对电极材料结构的优化。
通过设计具有特定结构的电极材料,能够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容量和循环寿命。
在医学领域,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开发更有效的药物。
例如,通过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我们可以设计出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分子,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化学核心素养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化学核心素养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在化学领域中,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探索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化学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元素、化合物和物质的分子结构三个方面来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以期让读者对化学核心素养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元素的组成与结构在化学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元素由原子构成,而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外部的轨道上。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原子的数量,也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的不同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在化合物中,元素以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最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享电子对;离子键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通过正负离子的相互吸引形成;金属键则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化学反应起到重要影响。
三、物质的分子结构在化学中,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分子的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
物质的分子结构直接关系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饮用水的分子结构为H2O,这使得水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如高比热、良好的溶解性等。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探索,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化学的本质。
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仅是建立基础知识体系的基石,更是培养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的关键。
此外,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操作,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了解到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化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1.3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教案)
1.3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认识物质结构研究对各种性能的新物质发现、设计与合成的重要意义;2.感受物质结构的研究对推动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3.建立“物质结构的探索无止境”的观念,形成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物质结构研究对各种性能的新物质发现、设计与合成的重要意义;难点物质结构研究对各种性能的新物质发现、设计与合成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工具PPT、视频五、教学过程【导入】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结构?【展示】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结构的视频。
【讲述】科学家运用化学研究的不同范式和方法,借助现代仪器与手段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地探索,揭示了物质结构的内在特点,设计与合成了大量的新物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发展。
人类对于物质结构的探索步伐永不会停歇。
一、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讲述】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和研究。
【问】阅读教材P14-15页内容,举例阐述物质结构的探索和研究如何促进了化学的发展?【生】1、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参加化学反应时体积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气体分子可以由几个原子组成。
2、1860年,国际化学界接受了50年前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分子假说,确立了“原子—分子论”即不同元素代表不同原子,原子按一定方式结合成分子,分子组成物质,分子的结构直接决定分子的性质。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又把似乎互不相干的化学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的变化联系起来,发现了自然界的重要规律——元素周期律,从而把化学元素及其相关知识纳入一个自然序列变化的规律之中,有助于从理论上指导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到20世纪40年代,人们已经发现了自然界中存在92种化学元素。
与此同时,人们又开始用粒子高能加速器来人工制造化学元素。
3、9世纪中叶,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碳原子的四价、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的立体结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价键的饱和性等相继被发现,有机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已可以做到“按图索骥”,而用不着单凭经验摸索了。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嘿,咱来说说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哈。
这人类啊,从老早老早的时候就开始琢磨这物质到底是啥玩意儿组成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头,就好奇这石头里面到底有啥。
我拿着石头左看右看,还想用小锤子敲开看看。
结果被我妈发现了,把我一顿骂,说我瞎捣乱。
其实啊,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就跟我小时候好奇石头一样。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世界上的东西都是由一些简单的东西组成的。
比如说古希腊的那些人,他们就觉得世界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组成的。
这想法现在看起来有点搞笑,但是在那个时候,已经很了不起了。
后来呢,科学家们就开始用各种方法来研究物质结构。
有个叫道尔顿的人,他提出了原子论。
他说这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我就想象着那些小小的原子,就像一群小蚂蚁一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再后来,又有了更多的发现。
人们发现原子里面还有更小的东西,像原子核和电子啥的。
这就像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神秘盒子,里面的东西越来越神奇。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科技馆,看到一个关于物质结构的展览。
那里有很多模型和实验,让我大开眼界。
我看到一个巨大的原子模型,中间是原子核,周围是电子在绕着转。
我就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想象着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电子,在原子里面飞来飞去。
不过啊,咱在探索物质结构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安全。
就比如说防溺水安全吧。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喜欢去游泳。
这时候可一定要记住,不能随便去河里、湖里游泳哦。
那可太危险了。
要是想去游泳,得去正规的游泳池,还要有大人陪着。
咱可不能因为玩得高兴就忘了安全。
总之啊,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可真是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了解这些神奇的发现。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溺水宣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嘿嘿。
探索物质的结构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探索物质的结构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状态。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结构,通过对它们的探索,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构成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其相应的结构。
一、固体的特性及结构固体是一种具有定形和定体积的物质状态。
它的分子或离子紧密排列,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固体具有以下特性:1. 定形:固体的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形成固定的结构。
这种排列使得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变形。
2. 相对稳定:由于固体分子或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结构不易改变,只有在外界条件改变下才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
3. 高密度:固体的分子或离子紧密排列,占据较小的空间,因此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
4. 固定熔点: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需要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转化为液体。
固体的结构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晶体具有规则的、有序的结构,如金属晶体、盐晶体等;非晶体则是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如玻璃等。
二、液体的特性及结构液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但有固定体积的物质状态。
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相对于固体而言,液体具有以下特性:1. 无定形:液体的分子之间没有固定的排列规律,所以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自由地流动和变形。
2. 定体积:相对于气体而言,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所以液体具有较小的体积,不易被压缩。
3. 较低的密度:液体的密度一般比固体小,但比气体大。
4. 有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张力,使得液体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水滴在表面上的形成和液体的润湿性。
液体的结构不像固体那样有规则的排列,它是无序的。
液体分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力保持在一定的接近距离。
三、气体的特性及结构气体是一种无定形和无固定体积的物质状态。
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所以气体具有以下特性:1. 无定形和无固定体积:气体分子之间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式,使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地进行膨胀和压缩。
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
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在人类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追求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
从最早的原子论到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入地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介绍人类对物质内部结构的探索过程,包括原子论、量子力学和亚原子粒子的发现等内容。
1. 原子论的兴起自古以来,人们对物质的构成和变化有着独特的认识。
然而,真正的科学探索始于古希腊时期的原子论。
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的观点,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微小粒子组成的。
这一观点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利用实验证实的发现虽然原子论在古代就被提出,但直到17世纪末,科学家们才开始通过实验证实其正确性。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著名的道尔顿原子理论,他认为各种物质由不同的原子组成,原子是不能再分割的基本微粒,并具有各自独特的质量和性质。
3. 量子力学的诞生随着科学的进步,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顿力学逐渐展示出其在微观领域失效的问题。
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和量子理论,大大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量子力学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提出了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等重要概念。
4. 亚原子粒子的探索光子、中子、电子等亚原子粒子的发现也为人类深入理解物质的内部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例如,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实验证明了电子的存在,并提出了“波尔模型”,描述了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运动。
5. 粒子物理学的突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物质内部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更多的亚原子粒子,如质子、中子等。
通过高能物理实验,粒子物理学家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基本粒子,如夸克、轻子等,揭示出物质内部更加微观的结构。
通过历史上各种实验证据和理论的累积,人类对物质内部结构的认识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
现代物理学家正在致力于研究更微小、更基本的粒子,希望能揭示更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和规律。
科普探索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科普探索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一、引言物质是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不仅仅是科学家的关注点,也是普通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探索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让我们一同了解物质的奥秘所在。
二、物质的结构1. 原子和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而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粒子称为分子。
分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决定了物质的结构。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而硫酸分子则由一个硫原子、四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如氢、氧、铁等。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盐等。
元素和化合物的不同组合形式导致了不同的物质性质。
3. 晶体结构晶体是指具有规则、有序、重复的结构排列的物质。
晶体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如形状、透明度和硬度等。
例如,钻石的晶体结构使其具有高硬度和闪耀的外观。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在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特点。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其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某些物质在与氧气反应时会产生火焰,这是由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导致的。
通过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
3. 发光性质一些物质具有发光的性质,这种发光的原理被称为发光机制。
光可以通过物质的电子能级跃迁来产生,例如荧光和磷光。
通过研究物质的发光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内部的电子结构。
四、科学实践与创新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他们利用各种仪器和实验方法,如显微镜、光谱仪和质谱仪等来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科学家们不断拓展了对物质的认识。
五、应用前景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索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改进材料的性能,开发出更高效的能源和环境友好型产品,促进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探索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探索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化学领域,研究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概念、历史和应用。
一、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小单位,其内部包含核和电子。
对原子结构的探索是现代物理学和化学的重要里程碑。
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了“原子”这一概念,认为物质是由不可再分的微小颗粒构成的。
然而,直到19世纪初,科学家才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据最终确认了这一理论。
约翰·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其著名的原子理论,认为元素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并且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质量。
道尔顿原子模型奠定了原子理论的基础,对后续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后,汤姆逊于1897年发现了电子,提出了“电子云模型”,认为电子环绕在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
这一模型为对原子结构的进一步认识提供了关键线索。
而后,欧内斯特·卢瑟福于1911年进行了著名的金箔实验,发现了原子核,并提出了“卢瑟福模型”,认为原子核带正电荷,且约占据整个原子体积很小的空间。
这一发现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有着革命性的影响。
最终,尤尔根·布尔和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进一步完善了原子结构理论,提出了“量子力学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将电子描述为存在于特定能级上的粒子,并成功解释了原子光谱等实验现象。
二、元素周期表的起源与演变元素周期表是描述元素性质和元素关系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德国化学家门德莱夫于1869年制定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他按照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将元素排列,并预测了一些未被发现的元素。
随着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深入理解,元素周期表也得到了持续的完善。
亨利·莫西亚于1913年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将元素排列,同时充分考虑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周期性规律。
化学入门探索物质结构与反应的奥秘
化学入门探索物质结构与反应的奥秘化学入门:探索物质结构与反应的奥秘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各种物质之间的变化与转化。
它是一门极具实验性的学科,通过实验观察和定量分析来揭示物质的奥秘。
本文将带领读者进入化学的世界,探索物质结构与反应的奥秘。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在进入化学的探索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化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元素,化学元素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数量的质子构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它将化学元素进行了分类和归类。
第二章: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化学中,我们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它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物理性质。
而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变化。
进一步探索物质的结构,我们需要了解分子和晶格。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它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不同元素的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晶格是指由大量离子、原子或分子按照规则排列而成的结构。
晶体是一种具有规则晶格结构的物质,而非晶质物质则没有明确的晶格结构。
第三章: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和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被转化为新的物质,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反应的速度和平衡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反应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物质的量变化。
反应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浓度、触媒等。
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平衡常数是描述平衡状态的数值,它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关系。
第四章:重要应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探索物质世界科普带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探索物质世界科普带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索物质世界,从原子结构到化学反应,逐步揭示物质的奥秘。
一、原子的组成与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电子的质量相对较小。
原子的性质由其内部结构决定,不同元素的原子拥有不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形成了元素的特性。
二、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常见的元素有氢、氧、碳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纯物质,例如水(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及其比例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类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分子或晶体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通过正负离子吸引力固定在一起;共价键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通过电子共享将原子结合在一起;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其中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的共享形成金属结构。
四、化学反应的类型及举例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常见的类型包括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在一个化合物中的原子或离子被另一个原子或离子取代,例如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化合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新的物质,例如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五、物质的状态和相变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状态,不同状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分子间距离。
相变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包括凝固、熔化、蒸发、凝华和沸腾等。
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变化时,其分子运动状态和相互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导致相应的相变现象。
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与应用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
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1. 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可大啦!就像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重要。
比如说研究一块晶体的结构,不就像了解一个朋友的内心世界嘛,能让我们知道它有怎样的特性和潜力。
这多有趣啊!2. 物质结构研究,那简直是打开神秘世界的钥匙啊!好比我们探索宇宙,对物质结构的深入研究不就是在揭开宇宙奥秘的一角吗?想想看,通过研究原子结构来理解物质的本质,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3. 嘿,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你可别小瞧!这不就像拼图一样吗,每一块都有着独特的位置和作用。
比如研究分子结构,就像是在拼凑一幅关于物质的大拼图,能让我们看到完整而清晰的画面,多神奇啊!4. 物质结构研究真的超重要的呀!就好像我们要盖一座坚固的大楼,得先搞清楚建筑材料的结构吧。
像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来提升性能,这不是很关键吗?5. 哇塞,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深远着呢!就跟我们了解一个球队的战术一样。
通过研究物质的结构来找到最佳的利用方式,这不是很牛吗?6. 物质结构研究,那可是相当有意义的哟!就像我们寻找宝藏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发现物质的各种奇妙之处。
比如了解某种材料的结构来开发新的用途,这多带劲啊!7. 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重大啊!这就好比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
想想看,对物质结构的清晰认识,不就像有了光,让我们能看清前路吗?8. 哎呀呀,物质结构研究太有意义啦!如同解开一个复杂的谜团。
比如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来推动科技发展,这不是很了不起吗?9. 物质结构研究,意义非凡啊!就像我们给汽车安装导航,能准确指引方向。
通过研究物质结构来找到更好的应用途径,这不是很赞吗?10. 物质结构研究的意义真的不容小觑啊!这就好像是一场精彩的冒险。
对物质结构的深入探究,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和发现,多让人期待啊!我的观点结论:物质结构研究对于人类认知世界、推动科技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不断深入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
潘道铠 物质结构
潘道铠物质结构潘道铠与物质结构:深入探索微观世界潘道铠,一位在化学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物质结构上。
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深入探索,他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并为人类对物质性质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潘道铠与物质结构的研究潘道铠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上,他专注于研究物质的原子、分子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运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理论模型,他成功地解析了许多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并揭示了它们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物质结构是研究物质微观组成和相互作用的一个学科领域。
它主要涉及原子、分子、晶体等微观结构的探索,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在一起形成宏观物质。
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从而为新材料的开发、化学反应的控制以及药物设计等领域提供指导。
三、潘道铠教授的研究成果1. 揭示了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对原子间作用力的深入研究,潘道铠教授揭示了化学键的本质和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这些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决定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2. 解析了复杂分子的空间构型:利用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实验技术,潘道铠教授成功地解析了许多大分子和复杂化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
这些结构的解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分子是如何通过原子排列来实现其特定功能的。
3. 探讨了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潘道铠教授研究了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并探讨了这种排列如何影响晶体的导电性、光学性质等物理性质。
他的这些研究为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4. 推动了计算化学的发展:潘道铠教授积极倡导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方法来研究物质结构。
通过运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技术,他成功地预测了许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加速了化学研究的进程。
5. 开拓了纳米科学领域:在纳米科学领域,潘道铠教授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研究了纳米尺度下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探讨了纳米材料在催化、传感、能源转换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高中化学中化合物结构确定与分析的实验探索
高中化学中化合物结构确定与分析的实验探索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化合物的结构确定与分析。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来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分析方法,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分子式的确定分子式是描述化合物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的表示方法。
在确定分子式时,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和元素质量的比值,来确定分子式的整数倍关系。
这个实验通常被称为摩尔质量测定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定量的化合物样品,并将其完全燃烧。
然后,收集产生的气体,并测量其质量和体积。
通过摩尔质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
二、结构的确定分子式只能提供化合物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的信息,而无法确定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
为了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我们需要借助于一些实验方法,如光谱分析和晶体学等。
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获取结构信息。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信息,从而推断出化合物的结构。
核磁共振谱则可以提供原子核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等信息,有助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晶体学是研究晶体结构的科学,也是确定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晶体学的实验手段,我们可以获得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图和晶胞参数等信息,进而推断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三、分析方法的应用除了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外,分析方法在化学实验中还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来测定化合物中的酸碱度。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并用它们与待测化合物反应。
通过滴定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或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化合物的酸碱度。
另外,化学分析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实验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电化学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组成、测定其含量、分析其结构等。
总结起来,高中化学中化合物结构确定与分析的实验探索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ppt 苏教版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1、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 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 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 说,他认为: 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 灭,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不可再分割,它们的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保 持不变。
电子在球体运动
3、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 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
4、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 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 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电子云模型
(几率说)
启示:
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都是 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的,实验是揭示 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 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几代师生都是 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他们勇于怀疑科 学上的“定论”,不迷信权威,为科学 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然科学就是 在不断探索中修正错误而前进的。
6、19世纪末20世纪初,量子力学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确立。量子力学是研究原子和 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实心圆球体
2、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 模型。
3、1811年,阿伏加德 罗提出了分子的概 念,他认为气体分子 是由几个原子构成 的。 1860年,国际化 学界确立了原子分 子论。
4、1869年,已有63 种元素为科学家所认 识,门捷列夫将各元 素按原子量的变化联 系起来,揭示了自然 界的一条基本规律--元素周期律。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道
尔
顿
原
子
模
型
•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 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道尔顿学说的核心是指明原子质量是元素的最 本质的特征,他不自觉地运用了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提出了重视测定原子量的历史任务,导致元素周 期律的发现,开创了化学科学的全面、系统发展的 新时期。但,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道尔顿不 能象我们今天这样区分原子和分子,把“原子”这个 词既用单质,也用于化合物。
人类认识 原子的 历史进程
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自十八世纪后期,化学研究中普遍应用了天平 ,才有可能对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进行较深入的定 量研究,由此发现了定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和倍 比定律等。 定量定律的发现固然有科学的重大进展 ,但更重要的是要说明这些定律的内在原因。
1803年,一位英国的中学教师道尔顿( J.Dalton,1766-1844)以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对这些定 律进行解释,创立了现代“原子学说”。道尔顿主张用 原子的化分与化合来说明各种化学现象和各种化学 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抓住了化学的核心和最 本质的问题。
屏 α粒子束
铅块
ZnS屏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卢 瑟 福 原 子 模 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波 尔 原 子 模 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电 子 云 模 型
电子云
• 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图象。 •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
并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而是 表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率。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说明电子出现的机 会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地方说明电子出 现的机会少。
直到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佛加德罗(A. Avogadro,1776-1856)提出分子概念加以补充,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 思路
创设问题情景
从探索历程了解 研究方法
了解研究成果的作 用激发学习兴趣
你是否想过:物质是由什么 构成的?为什么物质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 能?如何才能获得优异性能的新 物质?
原子分子论 碳的价键 假说法 实验验证法
元素周期律 量子力学
经验归纳法
合成化学
生命科学
物质结构研究的几个重要历程
教学内容分析
1。 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与研究价值(专题1与5)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绪言)
从人类探索性质结构的历程中了解人类研究 物质结构的常用方法(理论研究、实验研究、 假说、模型等)、取得进展的缘由。
了解人类研究物质结构的,所取得的成果在 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对 “物质结构与性质”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氢键的形成
当分子中的H和电负性大、半径小的有孤对电子的 元素(F,O,N)结合时,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电负性大的 原子一侧,几乎裸露的H原子核可以与分子中另一个电 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产生吸引作用,形成氢键。因 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氢原子是被两个原子强有力 地吸引着,可以把氢键看作是在两个原子之间的键, 可表示为X-H…Y 。
中心内容:微粒间作用力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理解并能描述三种化学键的形成与三类晶体的特点,能说 明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对晶体性质的决定作用;
认识说明金属晶体的密堆积,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 ;
了解什么是离子晶体晶格能,了解它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能应用晶格能说明物质的某些性质,了解怎样运用晶胞结构模 型说明晶体的组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以 实验事实为依据。 价电 子在外层分布时存在能级 交错。它是多电子体系电 子相互作用(排斥)的结 果。 轨道能量的差值与 核电荷数的大小有关。
电子填充的顺序与原子 失去电子的顺序不同。
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填充和排布
知道应用排布原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 规则)和基态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高低书写电子排布式。
原子轨道的描述(举例)
原子轨道示意图
1s(1个轨道) 3p(3px 3py 3pz 3个轨
道
n=1,l=0 , n=3,l=1, m=0、
m=0
+1、-1
4d (5个轨道)
n=4、l=2 m=0、 +1、-1、+2、-2
Hale Waihona Puke 能级交错ns (n-2)f (n-1)d np
4s3d4p 5S4d4p 6s4f5d6p
+ -
+ - +取向力
+-
+-
色散力
+-
+-
+-
诱导力
氢键与物质的性质
认识氢键的存在,了解氢键的形成,从具体事例认识氢 键对物质的性质影响 对物质熔点和沸点的影响
氢键对酸性的影响 氢键对物质溶解度的 影响 水的独特性质---沸点反常升高、冰密度小于水、水密度在4 0C最大 DNA双螺旋结构中的氢键
H CO H OC H O HO
除了分子间氢键外,还有分子 内氢键。例如, 邻硝基苯酚、邻羟 基苯甲酸、NaHCO3晶体、硝酸等。 硝酸的分子内氢键使其熔、沸点较低。
尿素的氢键
尿素CO(NH2)2有两个N 和一个羰基氧原子, 每个N与 另一个尿素分子的氢形成一 个氢键,氧也可形成一个氢键, 共可形成三个氢键。
Cu 1s22s22p63s23p6 3d10 4s1
外围电子排布式 3d6 4s2
1s22s22p63s23p6 3d64s2
Fe原子的轨道能级和 核外电子排布
电离能及应用
M(g) –e- = M+(g)
△H=I1 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 布的实验验证。第一电离能可衡 量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的难易程 度。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注意区别气态原子的金属性与 金属活动性---固体金属单质的金 属性) 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是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 必然结果。当电子在原子轨道上 呈全空、全满、半满时第一电离 能较大。
第3单元 共价键 原 子晶体
第4单元 分 子间作用力
1.范德华力(交流与讨论:以卤素单质、卤化氢的熔、
沸点变化规律为例认识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氢键的形成(分子间、分子内氢键) 交流与讨论:以
氨、氟化氢、邻(对)羟基苯甲酸、羟基苯甲酸的性质为例
讨论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分子晶体 整理与归 纳:比较四种类型晶体
电负性及其应用
鲍林首先用电负性衡量元 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 力。此后不同科学家提出度 量元素电负性的不同标度。 如,除鲍林提出的标度外, 还有以元素的结电合离其能它和键电参子数判别化学键型 亲根合据能核的对平电的均子原电值的子负来静结性度电合相量引形差的力成较,计化大合(物△x,≥1通.电7常)负的形性两成的种离周元子期素键性。变化 算电负性的电等负。性相差较小(△x<1.7)的两种元素的
内容
结构知识
性质知识
结构性质关系
原子结 构与元 素性质
微粒间 作用力 与物质 性质
晶体结 构与物 质性质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 变,主族元素核外 电子排布规律、结 构示意图
元素性质(金属性、 非金属性、主要化合 价、成键类型)的周 期性变化—具体表现 与规律
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 质;主族元素原子结 构、(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成键类 型的判断
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通常形成共价键, 判别元素且的电金负属性性不、相非等金的属元性素强原弱子间一般形成极 性在一2般.0说以,性上金共。属价元元健素素。的的电电负负性性呈在周2期.0性以变下化,非。金属元素的电负
专题3 微 粒间作用力 与物质的性 质
第1单元 金属键 金 属晶体
第2单元 离子键 离 子晶体
从物质结构研究历程,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 1803年 道尔顿原子学说 1811年 分子概念 1860年 确立原子分子论 1869年 发现元素周期律 1903年 汤姆逊模型 1911 卢瑟福模型 1913 玻尔分层排布模型 19世纪中叶 碳键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研究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量子力学
元素性质 (周期性 变化)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第一电离能 化合价 电负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原子轨道
玻尔认为,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 外一系列稳定轨道上运动。
量子力学用原子轨道描述原子中单 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每个原子轨 道由3个量子数(n、l、m)来描述。
原子轨道示意图表示电子在核外运 动的主要区域。
三种化学键的本质、 共价分子的热稳定性、 价键类型、强弱对物
形成条件与类型、 分子空间构型、分子 质热稳定性、分子空
键的强弱,离子半 的极性,
间结构的影响;分子
径与电荷数,共价
间作用力大小对分子
分子空间结构及其
晶体对性质的影响
表示,分子间作用
力的特征
四种晶体结构的构 四种晶体结构的性质 晶体结构对物质导电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氢键的形成)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晶体物理性质特 点 (共价化合 物的稳 定性与 反应热)
晶体物理性质特 点(氢键对物质 性质的影响)
认识共价键的类型
键与键
杂化键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含义、判断与推测 方法)
范德华力
联系实例认识存在的意义、与化学键的区别、作用大 小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共价分子为什么可以以凝聚态存在?NaCl HCl的熔 点(801、-112)为什么差别大?卤素单质常温下存在 状态差异的原因。干冰融化与CO2分解的难易。为什么 氡在水中溶解度(230cm3·L-1)比其他稀有气体大?
拓展视野:
三种分子间作 用力--帮助学 生认识分子间 作用力存在的 原因和普遍性
+-
氢键是一种弱键,键能在2-10kcal/mol范围,因为 键能小,它在形成和分离时所需的活化能也很小,特 别适合在常温下的反应. 氢键能使蛋白质分子限制在它 的天然构型上。
在氢键中,氢原子总是比较靠近两个原子中的一个, 例如冰的晶体中,质子离一个氧原子的距离为100pm, 离另一个氧原子为176pm。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物理性 质,如沸点、熔点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HF、NH3、H2O晶体中的氢键在熔化时一部分被破坏, 还有一部分(超过半数)还留在液体中,最后汽化时 才破坏。只有HF中的氢键特别强,在蒸汽中仍有部分 聚合体。
认识并能描述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
能认识并能运用上述知识说明、解释元素的金属 性、非金属性差异、形成化学键的类型、对成键电子 的吸引力
编写思路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 建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
原子结构 决定
原子模型:行星模型 玻尔模型 量子力学模型(统计方法、测不准原理、 互补原理) 电子运动状态与排布: 原子轨道 电子在核外的填充与排布
这使得它的熔点比分子量 相近的醋酸、硝酸高。
比较四类晶体结构与性质特点 。
编写 学习情景 思路
作用力
晶体结构
物质性质
金属
金属键、金属 键的强弱
金属晶体
晶体物理性质特
金属原子在晶体中的 点(金属原子化
堆积方式
热)
离子化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晶体 离子晶 晶体物理性质特
合物 特点
体的晶格能、晶胞 点(晶格能)
共价化 合物、 共价分 子
分子
共价健的形成 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的键能 键长
1-36号元素的电子填充
1-18号(各电子层可填充最多电子 数--2n2; 各能级可填充最多电子 数2(2l+1)) 1s1---1s22s22p63s23p6
19-36号(能级交错与洪特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