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2课借物寓意
常见的寓意物品和象征意义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 、长寿。在中国画中 ,松柏常被用来表达 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 求。
莲花:象征纯洁、高 雅。莲花出淤泥而不 染,被赋予了高尚的 道德情操。
鱼:象征富贵、丰收 。在年画中,鱼常被 作为吉祥图案,寓意 年年有余。
蝙蝠:象征福气、好 运。蝙蝠的“蝠”字 与“福”字谐音,因 此被视为福气的象征 。
3. 构图设计
在画布上规划出物体的位 置和大小,注意构图的平 衡和美感。
创作步骤指导
5. 色彩渲染
选择合适的颜色,运用渐变、叠 加等手法,表现物体的光影和氛 围。
7. 题款与签名
在作品适当位置题写主题、寓意 和作者姓名,完成作品的创作。
01
02
4. 线条勾勒
运用笔墨技巧,勾勒出物体的轮 廓和纹理,表现其质感和形态。
自然元素
画面中的松树、鹤以及山 水等元素,体现了中国画 中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案例二:《牡丹富贵图》
富贵象征: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象 征着富贵、荣华,画面通过描绘牡丹花展现
富贵的主题。
细节描绘:画面中的牡丹花瓣、叶子等细节 描绘精细,展示出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
为富贵主题增添更多层次。
色彩运用:画面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 粉色等,强调牡丹花的艳丽,进一步突显富 贵的氛围。
05
课堂小结与拓展思考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借物寓意”理念,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通 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熟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方式,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
在实践环节,学生尝试运用“借物寓意”的理念进行创作,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不仅锻炼了学 生的绘画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上册新人教版美术第3单元第1节
课题第三单元笔墨丹青总计第课时3.1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课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
(3)运用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2)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美术绘画模块第一课《笔墨丹青》中第1项,主要讲述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
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中国画对于高中生来说距离较远,只有少部分学生接触过。
可以说学生的国画基础较薄弱。
因此,设计理念通过中国与西方绘画技法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审美追求。
运用形式美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体验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安全教育遵守纪律,尊敬教师,尊重同学,文明礼让,团结协作,安全使用工具材料。
教学辅助教师准备教具:教案、多媒体课件、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美术本、画具、搜集到的美术资料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A.组织教学:按美术课教学常规进行.B.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生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知识,包括笔墨的使用、丹青的色彩搭配及构图原则;2. 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演变,认识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及代表作品;3. 掌握至少三种中国传统绘画技巧,并能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笔墨丹青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会从专业角度分析、评价绘画作品;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沟通交流的能力,学会共同创作和分享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具有一定绘画基础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小学五年级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笔墨丹青的基本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中国绘画基本知识:介绍笔墨丹青的基本概念、绘画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涉及教材中第一章“绘画基础知识”相关内容,包括笔法、墨色、构图等基本技巧。
2. 中国绘画历史演变及代表作品:讲解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重点介绍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作品。
参考教材第二章“中国绘画史”内容,包括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绘画风格和代表画家。
3. 传统绘画技巧及实践:教授至少三种传统绘画技巧,如工笔画、写意画、泼墨画等,并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和掌握这些技巧。
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第三章“绘画技巧与实践”相关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中国绘画基本知识介绍,包括笔墨丹青概念、绘画工具和材料选择。
初中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教案:《笔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课程类型:美术鉴赏与实践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理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2.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3. 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它们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讲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
3.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和解说,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篇一: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美术教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课题:借物寓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
教学过程:【篇二:借物寓意教案】借物寓意教案教材分析: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美术教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课题:借物寓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
教学过程:。
人教版美术八上3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共47张PPT)
虚的处理
实的处理
章
边 款
邓如石 字顽伯
观察两枚印章的不同之处?
字体的颜色是红色。
字体的颜色是白色。
两
朱文(阳刻)文字的线条是红色的。
种
不
同 的
粗白文 细朱文
表
现
形
白文(阴刻)文字的线条是白色的。
式
四字排列法
两字和一, 占有一个位
置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
三字占一行, 三列排法
“生于”两字占 一空间
章法(1)、均匀法:
(2)是以书写款或题字在画面上,与画面形象协调 搭配。这样书入了画。就成为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
►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做“落款”,一 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就相当西洋画中的 画者的签名,表明了这幅画的所有权。
►题字是可以绘画写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 说的话,或一首诗,一段散文。
(3)点缀画面的作用。活跃画面气氛。
(4)在书画作品补充作品内容。
1、姓名章----------作家的名字
2、斋馆章----------表示画家的住处或者画室
3、闲 章----------内容随意的章大都是刻一句 成语格言之类的,闲章五花八门,是最有个性的 章。如“师造化”、“行万里路”,是表示画家主张师法自然,
诗与画,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
1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
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 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
2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可以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画面 的容量膨胀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
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八年级美术上册学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无答案)
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一、知识点汇总1、宋代是文人画的萌芽时期,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诗、书、画、印的结合在此时日臻完善。
2、写款又叫“落款”。
写款可大有讲究,首先是签名,这表明了作品的著作权和所有权。
其他的题字,可以写题目,或是散文、诗的形式书写自己想说的话。
3、中国画的题款常见的有横题、直题、多题、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
4、印章本是一种信物,到了宋代有人开始把印盖在画上。
到了元代,水墨画成了文人画的主流,红颜色的朱文印出现了,一点红色起到了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
5、画家的印章一般分三种:一是姓名章。
二是斋馆章,表示画家的住处或画室。
三是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或画家的主张,闲章是五花八门又最具个性的。
6、用章讲究与画面内容的内在联系,要考虑整幅画面的构图、色彩,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
就画中的位置来说,有引首印、款尾印、拦腰印、压角印、拦边印、平衡印等。
从盖印的数量上讲究“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
7、借物寓意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报负和志趣。
8、写意中国画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意在笔先,即作品的立意既要有整体构思,又要将笔墨落实到形象的结构形态上。
因此笔墨情趣是形成写意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
9、写意画特点:用粗放、简练的笔墨,描绘出对象的形神和作者要表达的意境。
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
写意画的重要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写意技法的重要内容为笔法和笔墨10、用笔分为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
用墨,由于加水的多少有墨分五色之说,即焦、浓、重、淡、清。
11、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
12、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
笔墨丹青单元课程设计
反馈机制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安排如下:
19.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的知识和技能。
20.教学时间:安排适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21.教学地点:选择适合绘画的教室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学安排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14.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15.实验设备:准备毛笔、墨、纸等绘画工具,以及相关的实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
本单元的教学评估分为三个部分:平时表现评估、作业评估和作品评估。
16.平时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0.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1.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
本单元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2.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国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13.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中国画理论知识书籍,供学生课后拓展阅读。
29.信息技术融入: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30.教学游戏化:设计一些与中国画相关的教学游戏,如“中国画猜猜乐”、“线条接力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课件:3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精品】
作品的落款
11
题款的类型: 1、横题
12
题款的类型
13
题款的类型: 2
直 题
14
题款的类型:
随
3、形
题
15
题款的类型: 4、满题
16
题款的类型:
5、
多 题
17
题款的类型:
多 题
18
题款的类型:
6、穿插题
19
二、诗与画的结合
诗画结合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画本 身没有题款,但充满诗意,可谓诗画意 境结合;二是画上题诗书款,诗画相配, 相得益彰。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其 长短。
年取法八大,笔致简率酣畅,后从
齐白石习画,用笔趋于凝练。又从
黄宾虹处学得积墨法,曾任中央美术
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职。
9
作品的落款
齐白石:(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 、白石山翁,近现代中国绘画 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所作鱼 虾虫蟹,天趣横生。
22
二、诗与画的结合
二、诗与画的结合
23
二、诗与画的结合
24
►诗在画中的作用
诗与画,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
1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
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写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展变化, 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
3、闲 章----------内容随意的章大都是刻一句 成语格言之类的,闲章五花八门,是最有个性的 章。如“师造化”、“行万里路”,是表示画家主张师法自然,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反思
初中笔墨丹青教案反思《笔墨丹青——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人民教育书版社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本课为绘画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体会画面的和谐美感,感受中国画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画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对诗书画印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意境的感悟上。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对绘画技巧和艺术美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绘画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对于一些绘画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学生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以学生体验为主,通过教学活动感受诗书画印结合的美感和中国画的意境。
然而,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于绘画工具的使用和绘画技巧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导致作品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然而,在评价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评价标准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导致评价结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评价标准的讲解,让学生更加明确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总之,在《笔墨丹青——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方面还存在不足。
第一课_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_新人教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笔墨丹青
题款的类型:
横 1、 题
2
直 题
随 3、 形 题
满 4、题
多 5、 题
多 题
6、穿插题
随 形 题
穿 插 题
满题
印画的结合
1. 印,就是印章,最初只是一种信物,与画没有关系的。宋代有人开始把印 押在了画上,但那也是作为一种印证之用,以表明此画的所有权。印可以是作 画者的,可以是鉴赏者的,也可以是收藏者的。由于水墨画上只有黑白二色, 或只是黑白的浓淡变化,显得有一些沉闷,于是一种朱文印章出现了。朱文印 章押到画上已不仅仅是一种信物的标记,它已成为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起着活跃画面气氛的作用。 2.印的种类 一般说来,一个中国画家的印章是很多的,概括起来有三种: (1)姓名章:这是画家们最常用的。古代画家的名字,别号往往有好几个;姓 名章呢,习惯用两颗,白文章刻姓名,朱文章刻别号。 (2)斋馆章:是表示画家住处的。中国古代的文人都爱给自己的住处取个什 么斋,或什么馆的名。 (3)闲章:大都是刻一句成语,格言或画家的主张,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但这种印章一般都要与画的内容有所联系。 3.印画结合的形式 印章押在画上,还要与绘画在形式上紧密结合。印章在篆 刻时讲究字体、刀法、风格,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但是印在画上,就成为了画面 不可分割的部分了。因此,盖印的时候也要非常考究,要考虑整幅画的构图、 色彩,要起到呼应、对比、配合的作用。有时候画的一面空了些,另一面又重 了些,显得有些不稳,在显得空的一面适当地盖上一印,用朱红的色彩一压, 画面就稳住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姓名章
名号章
斋 堂 章
闲 章
《二羊图》 元代 赵孟頫fu 图中画一羊低头吃草,一羊昂首瞻望,周围不着背景。右面的山羊张口睁目,尾巴 上翘,身子向右而头部朝左。左面的绵羊昂首而立,身躯朝左,头部右侧毛卷而短。 全图纯用水墨画出,构图空疏,。画幅左侧自题:“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 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子昂。”钤“赵氏子昂”、 “松雪斋”二印。画心上方又有乾隆皇帝于1784年御题,曰:“子昂常画马,仲信却 求羊。三百群辞富,一双性具良。通灵无不妙,拔萃有谁方。跪乳畜中独,伊人寓意 长。甲辰新正月,御题。”钤“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此画为赵孟頫除马 以外惟一绘有走兽的作品。现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笔墨丹青教案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水墨画基础知识1.1 水墨画简介1.1.1 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1.2 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1.2 水墨画工具和材料1.2.1 介绍水墨画所需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1.2.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第二章:基本绘画技巧2.1 笔墨运用2.1.1 教授如何控制毛笔的力度和速度,以产生不同的笔墨效果。
2.1.2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笔墨技巧。
2.2 构图与布局2.2.1 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层次感等。
2.2.2 指导学生进行构图和布局的实践。
第三章:水墨画主题创作3.1 山水画创作3.1.1 教授如何观察自然景观,并将其转化为水墨画作品。
3.1.2 引导学生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实践。
3.2 花鸟画创作3.2.1 介绍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3.2.2 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花鸟画的创作技巧。
第四章:传统水墨画欣赏与分析4.1 介绍中国古代水墨画的代表性作品和画家。
4.1.1 分析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4.1.2 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4.2 让学生欣赏和分析现代水墨画作品,了解其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第五章:水墨画创作与展示5.1 指导学生进行个人水墨画创作。
5.1.1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1.2 提供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5.2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5.2.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心得体会。
5.2.2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
第六章:水墨画与传统文化的关联6.1 水墨画与中国哲学6.1.1 探讨水墨画中的道家、儒家思想体现。
6.1.2 分析水墨画如何反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6.2 水墨画与诗词、书法的关系6.2.1 介绍水墨画与诗词、书法的密切联系。
6.2.2 展示诗词、书法与水墨画相互交融的实例。
第七章:水墨画技法进阶7.1 墨色运用与渲染7.1.1 教授如何通过墨色变化表现光影和质感。
第三课_寄情山水_新人教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笔墨丹青
董源
范宽雪山寒寺图
风雨牧归图 宋 李迪
关山密雪图》宋 许道宁
郭山关山春雪图
郭熙 窠石平远图
《湖庄消夏图》宋 赵令穰
江山楼观图4
《江山万里图》宋 赵黻
马远-江亭望雁图
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卷(局部)
宋 佚名
宋 赵令穰
树干前后左右出 枝体现空间感,树枝 当争当让,或增或减, 穿插自然。
树的组合 要有大小之 别、互相顾 盼,穿插自 然,忌讳根 顶俱齐,等 距排列。
散
聚
点叶则要注意聚 散,增枝点叶须适度 把握繁简疏密。
“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思考·练习 画大小两棵树,表现它们 之间相互呼应的生动姿态。
墨色的 浓淡变化使 画面层次丰 富,充满生 机。
潇湘奇观图 南宋 米友仁
学习活动二 学习山石画法,并添加树 木,组合为完整的山水小品。
云雾聚散,泉流蜿蜒,使画 面布局变化万千,层次丰富,虚 实相间。
你感受到柳树和帆船之间的关系吗?
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舟船、 屋宇、桥梁、栈道等,反映人与 自然的关系,宣示作品主题 , 并 在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画点景 的人、物结构要简洁、用笔与整 体协调一致,山水景物浑然一体。
思考练习墨色的浓淡变化使画面层次丰富充满生山水册页清代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一欣赏山水画体会其中的意境及表现特点
寄情山水
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 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 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 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 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 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山水画的布局
幽 涧 寒 松 图 元 代 倪 瓒
宾主
确定一幅画中 山脉峰峦的宾主关 系,或相对呼应, 或环抱其中,形成 变化统一的整体。
人教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2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上课教师:正则中学曾艳指导教师:张华丽以及正则中学美术组同仁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借物寓意。
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巧描绘物象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同时了解书画一体,布局设计。
本课通过欣赏、实践与评述,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画中的借物寓意,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评价总结几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明白物体的寓意,理解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超越形式的艺术。
教学难点:把借物寓意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运用于生活,同时注意中国画的技法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师作品范例。
学生准备:毛笔(大小各一支)、中国画颜料、墨水、生宣纸、笔洗。
教学设计:一由吕凤子导入,引学生进入名人会客厅。
我叫曾艳,是你们的燕子姐姐,今天上课,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
他,是我国与徐悲鸿、齐白石齐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
他,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者。
他,是一位把“生死刚正”、循“常理”而求“变则”的“正则魂”融入艺术的艺术家。
他,执教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他,与我们璧山有着一段美丽的渊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他带领妻子和儿女及艺专部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重庆,在偏僻的璧山现在的正则中学创办“正则蜀校”。
他是谁呢?(吕凤子)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都表现在无私、爱国、忠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二课借物寓意
上课教师:正则中学曾艳
指导教师:张华丽
以及正则中学美术组同仁教材分析:通过本课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借物寓意。
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家在运用笔墨技巧描绘物象的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同时了解书画一体,布局设计。
本课通过欣赏、实践与评述,让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运用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画中的借物寓意,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评价总结几个环节,完成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重点:理解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明白物体的寓意,理解借助作品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超越形式的艺术。
教学难点:把借物寓意运用到绘画创作中,运用于生活,同时注意中国画的技法运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师作品范例。
学生准备:毛笔(大小各一支)、中国画颜料、墨水、生宣纸、笔洗。
教学设计:
一由吕凤子导入,引学生进入名人会客厅。
我叫曾艳,是你们的燕子姐姐,今天上课,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
他,是我国与徐悲鸿、齐白石齐名的画家、书法家、教育家。
他,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者。
他,是一位把“生死刚正”、循“常理”而求“变则”的“正则魂”融入艺术的艺术家。
他,执教一生,在艺术教育这块园地里辛勤培育,播扬芬芳,鞠躬尽瘁,功在国家与人民,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他,与我们璧山有着一段美丽的渊源: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他带领妻子和儿女及艺专部分教师,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重庆,在偏僻的璧山现在的正则中学创办“正则蜀校”。
他是谁呢?(吕凤子)
他的一生,颠沛流离,但都表现在无私、爱国、忠诚上。
他的品质,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还表现在他的画上面。
大家看,这三幅画就是吕凤子先生的作品。
问题:1同学们看看,这三幅画画的是什么?
2 这三种植物在中国画中称为“岁寒三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属性?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岁寒三友的气节、品质,正是吕凤子先生鞠躬为教育事业的写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课:“借物寓意”。
二教学过程,进入第一欣赏屋。
1问题:我想请同学说说,什么是借物寓意?(让学生随便说说)答案是什么呢?
先到我们的第一欣赏屋,欣赏完了,老师再揭晓答案。
出示齐白石作品《祖国万岁》,引导学生欣赏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我们先介绍下这幅画的创作背景:1955年,90余岁的齐白石老人,为了庆祝国庆,以真挚的感情画了这幅《祖国万岁》。
2问题:大家看看,画面上画了些什么?
3问题:画面是一株果实饱满的万年青,题字是“祖国万岁”,这其中有什么联系?补充:画面以一棵果实累累的万年青作为象征物,加上‘祖国万岁’四个篆书大字强烈地表达了老人的爱国之心。
齐白石在这幅画中通过谐音万年青,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这就是中国花鸟画常用的手法“借物寓意”。
总结:《祖国万岁》通过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知趣,画家将个人之“意”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由此,“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作者的个人之“意”,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完美、充分。
三欣赏屋二。
除了在“岁寒三友”上表现借物寓意外,还有四君子,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在我们美丽的璧山,有个地方画了很多这些画,想知道是哪里吗?我们看看。
想不想看仔细点:
问题:称其为君子,这种植物与人的哪些品格相似?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花朵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清丽淡雅,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兰花色淡清香,多生于幽谷,是画家常自喻之物,下面我们来到欣赏屋二,欣赏一下郑思肖的《兰花图》。
展示《兰花图》(郑思肖南宋)
问题: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两幅兰花,有什么不同的?看谁的眼睛最先发现。
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画根呢?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呢?这就要从他的生活时代和背景中找答案。
郑思肖(1241~1318)南宋福州人,他生活在宋元易代之际,先历经家门之变,又目睹亡国之惨状,遂愤然隐居于寺观陋巷,自号所南,坐卧不北向,意在不忘赵宋。
问题:寄托了画家怎样的思想?
兰本扎根于土壤之中,然而郑思肖画兰却连根带叶飘到空中,根象征自己的祖国,失根寓意宋朝沦亡,家国破碎,而兰叶象征身世飘零的自己。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国,怀念故土的深切感情。
由此表现出画家以画无根兰来寓意宋人土地已被掠夺,以及寄托他对南宋的思念之情。
右侧题诗,诗画结合,表现出中国画的特色,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
题诗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不能看到真正的兰花,但仿佛可以闻到四处飘动的兰香,作者就是以兰花来比喻他的故国,表达了他对南宋的思念之情。
这种以诗配画的表现手法,借物寓意,托物言志,是中国画常用的手法,也是中国花鸟画的灵魂和精神所在。
中国画中,除了用一个物品表达自己的感情以外,还可以用多个事物托物言志。
下面我们就进入欣赏屋三,欣赏这幅《蔬果图》。
四欣赏屋三。
出示:《蔬果图》(吴让之清代)
4问题:大家看下,画面上画了什么?
5问题:题字“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跟这幅画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这幅画中作者借用了汉字的谐音“柿子”,寓意“事事”,白菜寓意“清白”,题款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味”。
作者着意之处在于,通过蔬果形象表达一种士大夫应具有“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贫乐道”的清廉品质和精神。
整幅画清新淡雅,简洁概括,寓意深刻。
与这幅作品相类似,欣赏屋四的齐白石老人的《茶具梅花图》,更是寓意绝妙。
白石老人1952年(92岁)为感谢毛泽东邀他到中南海做客而作。
作品仅以简练的笔法画了一个茶壶,两个茶杯,一支梅花。
貌似平淡,但匠心独具,寓意绝妙。
1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的内容,来尝试分析一下这幅画的寓意。
因为茶和梅花都寓意君子,梅花是君子之一。
毛泽东也非常喜欢梅花,他曾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诗句。
茶寓意清廉,我们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茶就是水。
因此,这幅作品寓意着一位绘画大师和一位政治伟人之间的友情如君子之交。
同学们看看这个茶壶画的像不像?茶壶带有明显夸张的之处,但是非常生动有神,这也体现了齐白石的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艺术主张。
大家能理解这个意思吗?请同学来讲一讲。
这就是中国画注重的形神兼备。
中国画除了讲究借物寓意,还追求笔墨情趣,因此,笔墨情趣是形成写意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有笔有墨谓之画”。
而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取其清廉,老师非常喜欢荷花,他虽然不是“四君子”之一,但
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让人敬仰。
同学们看看这是老师自己画的荷花。
你们想看看老师怎么画吗?
五示范馆
大家画的时候可以有创意的运用笔墨,出示教师示范视频。
六创意屋
看了那么多作品,也都跃跃欲试,下面我们就请你们用手中的笔,创作一幅吧。
作业: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副花卉或蔬果的写意画,注意借物寓意。
七展示台:
谈谈在作画过程中的体会与感受,并用一段文字讲解一下你所表达的意图,教师点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借物寓意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造型上,重视形神兼备,要求似与不似之间。
绘画时,讲究笔墨情趣。
希望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同学们能熟练的运用这些,能用笔墨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八课后拓展:查看近代画家的作品,了解更多的借物寓意,比如齐白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