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治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治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治杨一帆•7个椎体•8对神经颈椎的椎体•头颅至第一胸椎之间,有7节颈椎,6个椎间盘及所属韧带构成;•每节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构成。
•7个颈椎均有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横突末端各有两个结节,结节间有脊神经沟;•上下关节面基本呈水平位,斜度小,椎间关节灵活性高,稳定性差;•椎体较小,椎间孔相对较大,神经根占其一半;•2-6棘突末端分叉。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在枢椎至第一胸椎之间,椎体上面的侧方,向上隆起形成钩突,与相邻椎体下面侧方的斜坡构成关节即钩椎关节。
•钩椎关节具有类似滑膜关节的结构,起限制颈椎侧方滑动的作用、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小,钩椎关节增生时易刺激神经根;•椎间隙变窄时,椎间孔上下经亦变小。
•椎体之间的椎间盘是一种少动关节;•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椎间盘的中心是一个包含着胶样液体而富有弹性的髓核,其周围被纤维环所包围。
•作用:连结、缓冲。
•颈椎间盘高度的总和约占颈椎高度的20-25%•颈椎间盘前部的高度较后部大,使颈椎具有正常的前凸角度;•髓核的中心在中后1/3交界处,是脊柱运动轴线通过的部位;•椎间盘营养主要靠椎体内血管经软骨板弥散而来。
颈神经根•前根和后根:•椎管内的排列是前根在前,后根在后;•椎间孔中部呈上下排列,后根在上,前根在下。
•颈椎退行性变时对神经根的压迫因部位不同而症状亦异。
颈椎病源流1946年Bclast 发现颈椎病变后出现的症状和征候多种多样,命名为颈部综合征;1948年Brain将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症状综合起来称为颈椎病,医学史上第一次提出“颈椎病”;1984 年全国第一届颈椎病专题会议上初步对颈椎病的定义统一为:“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失稳和压迫临近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
1992 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发⽣椎体⾻质增⽣硬化、边缘⾻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呕吐、⼼悸,甚⾄⼤⼩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痹”、“⾻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不和所致。
⼀、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长期低头⼯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内上⾓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减弱和肌⾁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显⽰:钩椎关节增⽣,张⼝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显⽰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质增⽣,韧带钙化,斜位摄⽚可见椎间孔变⼩。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民卫⽣出版社)(⼀)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颈椎⽣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明显外伤史。
⼤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指放射,且有⿇⽊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鸣、⽿痛、握⼒减弱及肌⾁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引起⽰、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注意保暖
寒冷的环境可能加重颈椎病症状,应 注意颈部的保暖。
定期复查
接受治疗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 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融合手术
通过融合颈椎椎体,稳定颈椎 ,减少颈椎活动度,缓解疼痛 和神经压迫症状。
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
通过置换病变的椎间盘,恢复 颈椎的正常功能和活动度。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预防颈椎病的关键。长时间 使用电脑、手机时,应保持头部与屏幕相对,避免过度低头。
诊断
通过颈椎X线、CT或MRI 检查确诊。
脊髓型颈椎病
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颈椎 骨质增生或颈椎管狭窄等因素压
迫脊髓所致。
症状
下肢无力、麻木,行走不稳,上肢 精细动作障碍。
诊断
通过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
交感型颈椎病
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颈椎 骨质增生等因素刺激交感神经所
致。
02
03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 盘逐渐退行性变,导致颈 椎病的发生。
职业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颈部 长期保持同一姿势的职业 人群容易患颈椎病。
外伤
颈部外伤或颈椎先天性畸 形等也可导致颈椎病的发 生。
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04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部疼痛、僵硬,可放射至肩 部、上肢,并伴有手指麻木、
肌肉无力等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行走困 难,严重者可出现截瘫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 、心悸、胸闷等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颈椎病分型表:颈椎病各型之间可以彼此转化,也可以彼此交叉,切忌机械不变地肯定临床类型。
在医治上,必需按照类型的转变进行辩证施治。
例如,神经根型患者,在急性期以猛烈的神经痛为主,随着医治和时间的推移,可以转化成以麻木为主,医治办法也要随着类型的转变而及时改变。
临床上,单纯某一型的颈椎病比较少见,往往是同时伴有多种类型颈椎病的症状,只是以某一型症状突出而已,而且这个突出的矛盾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常常碰到这样的颈椎病患者,初期以上肢麻胀为主要症状,伴有轻度头晕、耳鸣等,后期转化为以头晕、耳鸣、记忆力消退为主要痛苦,上肢麻木则降为次腹地位。
此类患者,初期应诊断为"混合型,以神经根型为主",后期则应诊断为"混合型,以椎动脉型为主"。
一、颈型颈椎病临床上反复发作的"落枕"或"失枕",绝大多数属颈型颈椎病,或为其他型颈椎病的前驱表现。
此型不重,但因多见,故放在前面介绍。
(一)症状颈项强直,疼痛,也可有整个肩疼痛发板,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俗称歪脖子)。
病人不能和颈部单独活动,需要活动时,颈和躯干必须共同旋转。
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剧。
多数病人疼痛、麻木不超过肩部。
但是如果合并前斜角肌痉挛,则可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与麻木,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剧,但不像根痛型那么剧烈。
常伴有交感神经、椎动脉受累症状,如伴有头痛、头晕等,尤以头痛多见。
头痛部位可为枕顶、耳后或为偏头痛。
(二)体征1、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面活动范围近于零度。
2、颈椎旁肌、C1~T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
3、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压痛范围则扩展,可在胸锁乳突肌内侧,相当于C3~C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使劲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绝大多数沿尺侧放射,也可沿桡侧放射。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
浅析颈椎病的分型与治疗颈椎病是指颈椎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退变,表现为颈椎疼痛、肌肉僵硬、头晕、头痛、眼花、视力模糊、手麻、指麻等症状。
据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颈椎病的分型和治疗。
颈椎病的分型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疼痛区域的划分、病变部位的划分、病因学的划分、临床症状的划分等。
常见的颈椎病分型如下:1.根型颈椎病:又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为颈椎退变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锐利的颈肩背部疼痛,伴随着手臂或手指的麻木、疼痛或无力等症状。
2.髓型颈椎病:也叫脊髓型颈椎病,病因多与颈椎间盘膨出、骨刺突出等有关。
主要表现为手脚不协调、肢体肌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
3.颈型颈椎病:又称为肌肉型颈椎病,主要病变在颈部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
表现为颈肩背部酸痛、僵硬,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4.颅颈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主要与颈椎关节退变和狭窄有关。
颈椎病的治疗方式因病情不同而各异,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消炎药、维生素B族等。
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肌肉松弛剂可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消炎药可以缓解炎症,维生素B族可以缓解神经症状。
2.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按摩和理疗可以缓解颈椎肌肉的紧张和痉挛,针灸、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拔罐可以排除体内湿气。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切除术、颈椎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减压术等。
总之,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应适当锻炼颈部和肩部肌肉,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注意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及早发现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避免疾病的加重与复发。
颈椎病的分型和治PPT课件
面, 与第二颈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侧块的外方有横
突,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
大。
编辑版ppt
5
第二节的特点
颈椎图示
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 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 为寰椎的椎体。齿突 根部 的后方,有寰横韧带,但此韧带较细小;齿突 前面有一关 节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上关节面位于椎体和椎根连 结处上方的粗大稍出的骨块上,朝向上、后、稍外方,与寰 椎的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第二颈脊神经位于该关节的后 方,与下位颈脊神经和椎间关节的位置关系 不同。枢椎的 椎板较厚,其棘突较其下位者长而粗大,在X线相上看到上 部颈椎有最大棘突者即为第二颈椎。枢椎的横突较小,方向 朝下,只具有一个明显的后结节。
第七节的特点
第七颈椎除了 它伸向后方的棘突很长 外,其余的结构和普 通颈椎一样。由于其棘突很长,末端不分叉而呈结节状,隆 突于皮 下,我们在低头时看到和摸到颈部最高突起 的部位, 就是第七颈椎。
编辑版ppt
6
脊柱前面,后面,侧面
编辑版ppt
7
第一第二寰椎 枢椎
脊柱纵面观
编X线片时,发现颈椎有退变, 也就是常说的长了骨刺,便误认为自己患了颈椎病,其实, 颈椎骨刺不等于颈椎病。只有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椎间 关节退变致使其周围重要组织(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及 椎动脉)受到损害,呈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者才能称之为颈 椎病。这个定义包含了3个基本内容:
颈椎病的分型和治疗对策
编辑版ppt
1
颈椎病是否天天困扰着你?
编辑版ppt
2
颈椎病的概念
定义:
颈椎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是因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 后,压迫到我们的神经、血管、软组织后而引发的一系列 颈椎综合症。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出现颈椎退行性变而引发颈椎的 椎节失稳、松动;椎间盘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 带肥厚及钙化;继发性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 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 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这就是颈椎病。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与中药治疗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等型,分别治以袪风除湿、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
1、风寒湿痹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和神经根型,症见颈肩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头痛或后枕部疼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部痛;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活血,代表方桂枝加葛根汤,常用配方药物有葛根、桂枝、川芎、白芍、羌活、独活、姜黄、防风、威灵仙、姜、枣等。
2、气滞血瘀证:常见于颈椎病颈型,症见头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或放射至后脑部痛。
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活络效灵汤、芍药甘草汤、血府逐瘀汤,常用配方药物有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芎、赤芍、羌活、姜黄、海桐皮、伸筋草等。
3、肝肾不足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症见眩晕反复发作,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滋补肝肾,代表方六味地黄汤、独活寄生汤,常用配方药物有熟地、淮山、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独活、杜仲、牛膝、桑寄生、当归、秦艽、防风、细辛、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等。
4、气血亏虚证:常见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症见颈肩部酸痛,头晕或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周身乏力,纳差,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安神,代表方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常用配方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远志、柏子仁、炙甘草等。
5、随症加减:疼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头痛加川芎、白芷、白蒺藜、首乌藤;头晕加天麻、钩藤、陈皮、半夏、茯苓、泽泻;上肢疼痛麻木加防风、荆芥、天麻、秦艽、桑枝、姜黄;心悸、怔忡加红参、麦冬、酸枣仁;咽喉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加白芥子、石菖蒲、玄参、浙贝;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视力下降加枸杞子、车前子、五味子;久病体虚者加首乌、枸杞子等。
颈椎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一、背景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等症状。
为了对颈椎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些颈椎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颈椎病分型和诊断标准。
二、分型根据颈椎病的不同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颈椎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颈椎退行性变型(颈椎病性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和关节囊肥厚等,临床上以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
2. 颈椎间盘脱出症:主要表现为颈椎局部疼痛、放射痛、肌力减弱等,临床上常伴有明确的颈椎间盘脱出征象。
3. 颈椎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放射痛和感觉异常等,根据症状和体征可以判断受累的神经根。
4. 颈椎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肌力减退、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上可见到脊髓受损的体征。
5. 颈椎关节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关节疼痛、颈椎活动受限和颈部僵硬等,可有颈椎关节的压痛和叩击痛。
三、诊断标准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下面是常用的诊断标准:1. 病史和临床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肩背部疼痛等。
2. 体征检查:包括颈椎活动度、颈椎压痛、颈椎叩击痛、肌力测试、感觉异常等。
3. 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可以观察到颈椎退行性变、间盘脱出、神经根受压等病变。
4. 辅助检查:如颈椎电生理检查、颈椎骨密度检测等,可以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
根据以上综合评估结果,可以做出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颈椎病时应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颈部症状,如颈椎外伤、颈部肿瘤等。
四、总结颈椎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颈椎病,提高治疗效果。
但需要指出的是,诊断标准仅作为参考,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上为颈椎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希望能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 位。
(二)取穴与部位:风池、缺盆、肩井、天宗、 曲池、小海、合谷等穴,颈肩背及患肢。
(三)主要手法:滚、拿捏、点揉、拔伸、屈伸 旋转、搓、牵抖、拍打法等。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
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
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
分期综合治疗方案
方法:以颈椎推拿(间歇牵抖法)、牵引 为主,配合针灸、颈椎制动及药物改善微 循环治疗。
患者颈椎动静力平衡的失调已被最大限度 地改善,因此,如何加强颈椎稳定性,防 止复发就成为治疗的重点。
分期综合治疗方案
康复期,以主动颈部功能锻炼为主,锻炼颈椎相 关肌肉,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达到加强颈椎 稳定性,减少复发的目标。配合使用对症治疗, 解决患者日常疲劳、外伤、受寒等引起的症状。
颈椎病分型及鉴别诊断
四、(3)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定义:
多发性神经病是指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及症状: 引起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很多,有中毒、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炎症性或 血管炎、遗传性、感染、肿瘤远隔效应等多种因素。表现为1.肢体远端对称 性各种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样分布。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肌无 力、肌萎缩和肌束颤动等,远端重于近端;下肢肌萎缩,行走时有手足下垂 和跨越步态。四肢腱反射减弱及消失。肢体远端皮肤发凉,多汗或无汗,指 (趾)甲松脆,皮肤菲薄、干燥或脱屑,竖毛障碍。 鉴别: 1.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呈失神经支配、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 度(MCV)减慢。 2.周围神经活检:可见各种髓鞘或轴突的变性改变。
四、(2)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肺尖部肿瘤
定义: 肺尖癌,又称“潘科斯特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上沟 癌作为肺癌的一种常以肩痛为主要症状。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 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 均经此区进入上肢。因而,若肺上沟肿瘤肿瘤侵至此区,往往会感到受累侧 上肢的疼痛、乏力,这种疼痛往往需要镇痛剂才能得以缓解。肺上沟癌癌肿 常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额部汗少等霍纳 (Horner)综合征,压迫臂丛神经引起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剧烈疼痛和感 觉异常,肿瘤侵蚀及破坏第一、二肋骨时引起局部压痛。 鉴别: 肺部X线,CT等可以明确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治
颈椎病的解剖
颈部脊柱相关解剖
颈部脊柱 相关解剖
柱相关 解剖
颈椎病的病理过程
椎间盘变性 椎间小关节软骨坏死 椎体骨增生 韧带增生肥厚钙化 原 发:变性
坏死
继 发:
增生 骨化
未产生临床症状
颈神经根 交感神经 椎动动脉 脊髓 压迫症状
颈椎退化
颈椎病
颈 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 临 床 分 型
颈椎间盘退变 + 椎体后缘增生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
颈椎间盘侧方突出 椎体后缘骨赘形成 钩椎关节骨赘形成 后纵韧带局限性增生肥厚突向椎间孔 劳损引起颈椎不稳 神经根袖出蛛网膜黏连
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体征
颈痛及颈部发僵 肩胛部侧缘疼痛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 上肢沉重感、握力减退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脊髓型颈椎病
请看一段录像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标准
上肢运动功能
4 分 正常 下肢运动功能 3 分 用匙稍难 2 分 用筷较难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1 分 用匙进食
0 分 不能用筷
4分
走正 常
3 分
走稍难
2 分
扶上下楼
1 分
扶平地走
0 分
不能行走
感觉功能(上肢、下肢、躯干分别计算) 2 分 感觉正 常 膀胱功能 正常3分 轻度困难2分 排尿严重困难1分 尿失禁0分 1 分 轻度感觉障癌 0 分 感觉严重障碍
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中医疗法治疗)
电针 选取颈4—颈6夹脊穴、肩髃—合谷、曲泽—后溪三对穴位 ,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上肢部肌肉轻 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 灸法 选取大椎、肩髃、曲池、手三里、曲泽、合谷等穴位,采 用艾盒灸、艾条灸、温针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 中药盐袋热敷 选取相应部位,以肉桂、干姜、莱菔子、小茴香为主药以 红花、菊花、香附等为辅药。加热至41-44℃局部热敷20 分钟
颈椎病的分型以及各临床表现症状
颈椎病的分型以及各临床表现症状颈椎病是目前社会中最为流行的疾病,它是人体的颈椎出现病变而导致的骨骼疾病。
一般情况下颈椎病的症状反应是疼痛,麻木,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压迫人体的神经,导致肢体行动个不变,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地影响。
那么颈椎病的分型以及各临床表现症状分别是什么呢?颈椎病大体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四种类型。
1.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
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
"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
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颈型颈椎病症状,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
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下中最常见的一型,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
其症状表现:(1)根性痛疼痛为神经根型颈椎的主要症状。
其性质呈钻痛或刀割样痛,也可以是持续性隐痛或酸痛。
也可以向不同部位放射,如头、耳后或眼窝后部、肩、臂、前胸乃至手指,多局限于一侧。
当咳嗽、喷嚏、或上肢伸展以及颈部过屈、过伸时均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2)肌力减弱部分病人由于运动神经受损而引起上肢肌肉萎缩无力,手部活动不灵,持物不得力容易脱落。
(3)颈部僵直棘突、棘旁或肩胛骨有压痛。
神经根牵拉试验、压头试验为阳性。
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颈部、肩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总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体征是多种多样的。
急性期部分病人颈肩部,颈部因疼痛而活动受到限制;慢性期受累关节移位,病人常有不同程度活动障碍,颈部后伸活动亦常受限制。
颈椎病分型及诊断标准
颈椎病分型及诊断标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它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颈部僵硬、头昏、眼花、手臂发麻和手指失去灵敏度等。
颈椎病的程度和表现不同,按照病变范围和影响程度,颈椎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颈椎劳损型: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多由颈部长时间处于一定姿势、过度用力和劳累所致,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酸痛等症状。
2.颈椎退变型:是由于年龄增长、过度用力和颈部长时间处于一定姿势所引起的颈椎退行性变所致,表现为颈部酸痛、肩颈部僵硬、头晕等症状。
3.颈椎突出型:颈椎突出是指颈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椎间孔,影响神经根吸管的病变。
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手臂发麻、手指失去灵敏度等症状。
4.颈椎脊髓型:颈椎脊髓型是指颈椎病病变累及脊髓和神经根,表现为手臂发麻、手指失去灵敏度、行走不稳、尿失禁等严重症状。
颈椎病诊断标准:1.病史:询问患者的颈椎受伤、颈部长时间处于一定姿势、过度用力等情况,了解疼痛的表现、持续时间和加重因素等。
2.体格检查:常规的体格检查包括脊柱生理弯曲和活动度的检查、手臂的肌力、手指的感觉和反射的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颈椎病的经典影像学检查是颈椎X线片和颈椎CT 和MRI检查。
X线能了解颈椎骨质及椎间隙的开放情况;CT能获得颈椎软组织、骨质等更详细的资料;MRI最为直观的反映软组织的病变情况。
4.其它检查:包括血液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等,常作为诊断的辅助手段。
综合以上诊断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颈椎病。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包括锻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及时呵护颈椎,可以有效减少颈椎损伤和颈椎病的发病率。
颈椎病分型及诊断标准
颈椎病分型及诊断标准
颈椎病按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和病因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颈椎退行性病变性颈椎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和老化等原因引起,主要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钙化等病变。
2.颈椎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部外伤或运动不当等原因,引起颈椎某个部位软组织损伤或者骨折等。
3.颈椎肌肉病变性颈椎病:由于颈部肌肉萎缩、疲劳、痉挛、张力增强等原因,导致颈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
4.颈椎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致使神经根受到压迫、刺激,引发疼痛、放射痛、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等。
5.颈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部受到损伤或压迫,导致颈椎动脉供血不良,引起头晕、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症状。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症状:颈部疼痛、僵硬、酸胀感、头痛、头晕、肩背部痛、手麻、肢体无力等。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检查,用于确定颈椎骨及软组织结构的变化。
3.神经学检查:包括肌力、感觉、反射等检查,用于确定神经根损害程度。
4.疼痛评估:通过疼痛的程度、范围、持续时间、性质等方面的评估,确定颈椎病的程度和类型。
5.病因分析: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分析颈椎病的病因。
以上是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如果您有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及诊治
颈前曲I型(全弯)
颈前曲II型(上曲下正)
颈前曲III型(下曲上正)
颈后弓I型(直)
颈后弓II型(全弓轻)
颈后弓III型(全弓重)
颈后弓IV型(上直下曲)
颈后弓V型(上弓下曲)
颈后弓VI型(上弓下直)
颈后弓VII型(下直上曲)
颈后弓VIII型(下弓上曲)
颈后弓IX型(下弓上直)
重度椎体滑脱
• 三、脊髓型:
1、颈部症状轻或无症状。 2、初起时出现双下肢麻木、疼痛、发凉、发僵 和乏力,不能迈大步跨越障碍物。 3、休息时症状缓解,劳累后、紧张时加重。 4、病变呈缓慢、进行性发展,晚期四肢瘫痪、 二便功能障碍。 5、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上肢 Hoffman 征阳性,下肢 Babinski 征阳性、髌阵挛和踝 阵挛阳性。
• • • • • •
5.中药辩证论治 风寒湿阻型—羌活胜湿汤 气滞血瘀型—舒筋汤 痰湿阻络型---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亏虚型---黄芪桂枝五物汤 肝肾不足型----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
• (三).功能锻炼。 • 1.颈椎操。 “米”子操、“风”子操 • 2.调曲枕调曲。
图3-39 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 (A、X线片测量法,图中示正常椎曲;B、图示下颌角A平 C2下缘,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连接第7颈椎后下缘连线, 其中点连线经过C4、5间为正常椎曲)
破坏
外源性稳定
动力平衡系统
• 椎间盘退变 ,椎间隙狭窄,当脊椎弯曲时椎体前
后移动而产生椎体不稳。①在膨出、移动时,可 刺激窦椎神经而反射到后支,引起颈肩痛、项痉 挛等症状。②椎间盘破裂脱出向后方可以压迫脊 髓,引起相应症状。③关节间隙变窄和小关节增 生,椎间孔前后径及上下径均变窄,刺激脊神经 根和脑脊膜返支窦椎神经,而钩锥关节过度增生 也可刺激神经根、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产生相应的 临床症状。
中医颈椎病的分型
中医颈椎病的分型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僵硬、头痛等症状,并有时会出现手指麻木、肩部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气滞、血瘀、湿邪、寒邪等。
根据中医理论,颈椎病可分为五个类型:
一、风寒湿阻型: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酸痛,常伴有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手指麻木、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二、气滞血瘀型: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深重,可伴有头痛、眩晕,甚至出现视力模糊、耳鸣、失眠等症状。
三、肝肾亏虚型: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常伴有耳鸣、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手脚冰凉、腰痛等症状。
四、脾虚湿困型: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常伴有乏力、头晕、失眠、胸闷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手脚浮肿、体重增加等症状。
五、心火上炎型:表现为颈部疼痛、肿胀、灼热,常伴有心烦、口干、口苦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失眠、健忘等症状。
中医治疗颈椎病时,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推拿、理疗等综合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体育锻炼、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都对改善颈椎病有帮助。
- 1 -。
颈椎病的分类及诊断治疗原则
颈椎病的分类及诊断治疗原则近年来在颈椎病的研究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仍缺乏一种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合理的分类标准。
因此,在诊断、疗法选择和预后判定等方面也难以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
事实上,由于每例颈椎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特点不同,其症状与体征当然差异较大。
反之,取两份颈椎退变及骨刺生长相似的X线片,再去追查患者的临床特点,亦可发现其临床表现相距甚大。
由此看来,要想全面地、正确地判定患者的病情,必须对其分类与分型加以研讨。
在临床上,对颈椎病分型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现就临床常用而容易掌握的分型方法介绍如下。
它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或症候群特点来确定的一种分型法。
首先归纳患者的症状特点,看其是由于椎管内及其邻近何种组织受累,再将此受累组织冠以“型”即谓之。
按上述标准,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各种类型:I颈型——以颈部症状为主。
Ⅱ神经根型——主要累及颈脊神经根而出现上肢症状。
Ⅲ脊髓型——因脊髓受压而引起四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IV椎动脉型——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全及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
V食道压迫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
VI混合型具有前者两组以上症状者。
现将以上各型分述于下。
一、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以颈部症状为主。
1.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在颈椎退变开始,主要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
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
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防御性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出现颈部症状。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少数病例可因反射作用而有一过性上肢(或手部)症状,其范围与受累之椎节相一致。
当机体通过调整及代偿作用,并使颈部建立起新的平衡后,上述症状即消失。
因此,大多数病例多可自愈,或仅需采取一般性治疗措施即可。
2.临床特点①年龄:以青壮年为多。
个别也可在45岁后首次发病,后者大多属于椎管矢状径较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6棘突末端分叉。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 在枢椎至第一胸椎之间,椎体上面的侧方, 向上隆起形成钩突,与相邻椎体下面侧方 的斜坡构成关节即钩椎关节。
• 钩椎关节具有类似滑膜关节的结构,起限 制颈椎侧方滑动的作用、
椎间孔
• 椎间孔前后径小,钩椎关节增生时易刺激神 经根;
根型 脉型 型 型
型
国内关于颈椎病的分型
1992 年,在第二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上,学者们将颈椎病重新分为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脊髓型
颈型
食管型 混合型
1
2
3
4
Spurling等按致压物 的来源分:
椎间盘脱出型;骨赘 型;骨关节型。
Stooken则按压迫位 置分:
中央压迫型;双侧压 迫型;单侧压迫脊髓 型及侧方压迫神经根 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
3
5
1
2
4
①颈部症状:颈部 痛、椎旁压痛或叩 痛尤以急性期明显;
②根性痛、感觉障 碍:其范围与受累 椎节的脊神经根分 布区相一致;
③根性肌力障碍: 以前根先受压者为 明显,早期肌张力 增高,但很快减弱 并肌肉萎缩,受累 范围局限于该脊神 经所支配的肌组;
④腱反射改变:早 期呈活跃,而中、 后期则减退或消失, 应与对侧相比;
C6 C7
神经根型颈椎病
①非手术疗法。以头颈持续或间断 牵引、颈围制动及纠正不良体位更 为重要。手法推拿疗效亦好,但应
严防意外发生。
②手术指征。凡具以下几种情况可 考虑手术:经正规非手术治疗3月以 上无效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 及神经学定位相一致;有进行性肌 肉萎缩及疼痛剧烈者;非手术疗法 虽有效,但由于反复发作影响工作
⑤特殊试验:凡增 加脊神经根张力的 牵拉试验大多阳性, 椎间孔挤压(压颈 试验)、臂丛神经 牵拉试验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
根性痛、感觉障碍
根性肌力障碍
影像学表现:
X线片一般表现为椎节不稳, 生理弯曲消失,椎间孔狭窄
及钩椎关节增生等;
影像学表现:
MRI可显示椎间盘变性、髓 核后突甚至可突向根管或椎 管内且大多偏向患侧处。
自我牵引
针灸理疗按 摩
中草药外敷
颈围外用
间断性或持 续性颈椎牵 引等均可缓 解症状,其 中以轻重牵 引(1-3Kg) 最为有效。
避免与消除各种诱发因素, 注意睡眠及工作的体位,避 免长期屈颈,头颈部外伤, 劳损及寒冷刺激。
一般不需手术,预后大多较 好,注意保护颈部,避免各 种诱发因素,绝大多数病例 均可痊愈。
二便功能障碍,多在后期出现, 起初以尿急、便秘多见,渐而
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123
椎管矢状径大 多小于正常;
某些病例可伴 有后纵韧带钙 化、先天性椎 体融合、及前 纵韧带钙化等 异常所见。
MRI检查可提 示脊髓受压及 受压部位和范 围等,也能观 察到脊髓变性, 对本病的诊断 及治疗有重要 作用。
颈椎术式的改变
颈椎手术越来越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
1950’s 开放手术
1980’s 显微镜
1990’s MED
2000’s 全内镜
德国Rutten教授【1】在2007年首次报道该项技术, 并与颈椎前路切开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 进行比较,二者疗效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技术优点:
更加微创(手术伤口7mm,软组织创伤小)
黄韧带的前突、 皱缩
机械性因素:
骨质增生、髓核 脱出尤其是已形 成粘连无法还纳 者对脊髓形成持 续压迫
血管因素:
血管遭受压迫或 刺激时,则可出 现痉挛、狭窄, 以致中断对脊髓 的血供
临床特点:
锥体束征
肢体麻木 肌力下降
反射障碍:
生理反射异常:四肢腱反射亢 进或活跃,腹壁、提睾反射减
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出现:Hoffmann征、 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
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手术方法:
前路手术:
前路颈椎融合术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非融合)
前后路联 合手术
后路手术: 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术 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成型术
手术方法:
颈前路手术
手术分类
前后联合手术
颈后路手术
40
颈前路手术
前路手术的目的:
• 彻底减压 在切除间盘的同时,当后突的骨刺>3 mm时应主张切除 • 稳定颈椎 提倡减压后植骨。 • 恢复颈椎的高度。
1948年Brain将颈 椎骨质增生和颈 椎间盘退行性改 变引起的症状综 合起来称为颈椎 病,医学史上第 一次提出“颈椎
病”;
1984 年全国 第一届颈椎病 专题会议上初 步对颈椎病的 定义统一为: “因颈椎间盘退 行性变所致失 稳和压迫临近 组织而引起一 系列症状和体
征者”。
1992 年全国第 二届颈椎病专 题座谈会上进 一步提出:由于 颈椎间盘退行 性改变及其继 发病理改变累 及周围组织结 构而出现相应 的临床表现称 为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分区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1
各种致压物对脊神经根 的压迫、牵拉及局部继 发的反应性水肿等,表 现为根性症状;
2
通过根袖处硬膜囊壁上 的窦椎神经末支而表现 出颈部症状;
3
前两者基础上引起颈椎 内外平衡失调,以致椎 节局部的韧带、肌肉及 关节囊等组织遭受牵连 所产生的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 此型较前两型较少见,但因症状严重, 且多以“陷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 诊为其它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由于 其主要压迫或刺激脊髓而出现脊髓神 经感觉、运动、反射及排便功能障碍, 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病机制:
先天性因素:
颈椎管发育性狭 窄
动力性因素:
椎节的不稳与松 动后纵韧带的钙 化
显示,ACDF不融合率单
文献报道ACDF术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的 发生率分别可达0.3%-51%以及1.7%-60%
节段为2.9%,两节段为 5.4%,三节段为17.5%
。
1.Smith G, Robinson R: The treatment of certain cervical spine disorders by anterior removal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interbody fusion. J Bone Joint Surg Am 1958:40:607–624 2. LIED B, ROENNING PA, SUNDSETH J, HELSETH E.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with fus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 a prospective outcome study of 258 patients (181 fused with autologous bone graft and 77 fused with a PEEK cage). BMC Surg 2010;10:10.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治
杨一帆
颈椎的解剖特点
• 7个椎体 • 6个椎间盘 • 8对神经
颈椎的椎体
• 头颅至第一胸椎之间,有7节颈椎,6个椎间盘及所属 韧带构成;
• 每节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构成。
• 7个颈椎均有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
• 横突末端各有两个结节,结节间有脊神经沟;
• 上下关节面基本呈水平位,斜度小,椎间关 节灵活性高,稳定性差;
国内关于颈椎病的分型
1982 年,潘之清将颈椎病分为7 大分型,即: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椎动脉型
交感神经型
混合型,任何两 型或两型以上共
存
其他型,又分为 食道受激压型、 膈神经受累型、 喉返神经受累型。
国内关于颈椎病的分型
1984年,第一届全国颈椎病专题研讨会上统一将颈椎病分为
123456
神经 椎动 交感 脊髓 颈型 其他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诊断标准:
1
2
3
4
临床具有脊髓受压的表 现;
影像学检查有椎管矢状 径狭窄、骨质增生、硬 膜囊受压及脊髓信号异 常等影像学所见;
应排除肌萎缩性脊髓侧 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 脊髓痨、颅底凹陷症、 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 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 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 多发性硬化症等。
颈椎病
• 颈椎病即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 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 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 应的临床表现。
•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 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包括三个基本内容
1
颈椎间盘退 变及其继发 性改变;
2
3
累及周围组 出现相应的 织(脊髓、 临床表现。 神经根等);
后路手术 后路手术的目的 • 扩大椎管,间接减压 • 解除脊髓压迫,同时尽量减少颈椎后部结构的损伤。
神 经 根
髓 核
保持了术后脊柱活动度
神经根
术中出血少、无术后颈部疼痛、费用低廉
无ACDF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假关节形成、 融合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无手术入路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1]Ruetten S, Komp M, Merk H, Godolias G. A new full-endoscopic technique for cervical posterior foramin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lateral disc herniations using 6.9-mm endoscopes: prospective 2-year results of 87 patients [J]. Minimally invasive neurosurgery : MIN, 2007, 50(4): 219-26.